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反思(汇总7篇)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反思(汇总7篇)

时间:2023-09-22 22:03:42 作者:紫衣梦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反思(汇总7篇)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一

此次活动设计源自幼儿生活,幼儿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时常常会引起争执,为了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因此我设计了《二等分》活动帮助解决幼儿的生活问题。此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各种材料让幼儿大胆的尝试,积极的与操作材料互动,让幼儿充分的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接下来我对今天的课做一下反思:

今天下午的活动最大的失误是早上看到的吸铁石不见了,我事先没发现,轮到我上课了才知道,只能用双面胶来代替,一贴一撕浪费了好多时间。教学设计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进行二等分理解二等分的概念都还好,幼儿兴趣很高,积极参与活动。但在这一环节结束时我急于引出下一环节,忘了细节部分,忘了要求幼儿把操作材料放回篮子,干扰了下一环节的操作,幼儿的桌面很乱。

第二环节让幼儿尝试找出长方形的不同二等分方法,对幼儿掌握的知识进行提升,探索、并对二等分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二等分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完成了活动目标一,解决了活动的重点(在尝试性的操作和判断活动中学习二等分的方法,感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这一环节是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老师高估了幼儿的能力,以为幼儿都会用对折的方法,孩子们可能没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有的还是以目测来分长方形,导致分的不一样大。影响了他们不同分法的探索。这环节的时间把握不住,拖堂了。第三环节以森里舞会要制作项链为引子引出幼儿把吸管进行二等分,并借助老师提供的工具来完成,幼儿兴趣特别高,此环节是活动的难点所在,还需要幼儿小组合作完成制作,达成了目标二。在完成项链后孩子们很高兴地来讲述自己的操作,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是个别幼儿可能还不理解用工具帮助吸管二等分是怎么回事,有个女孩子干脆把吸管剪了一小节一小节的,这是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只能请她按老师的要求再分一分。同时邀请幼儿参加舞会的环节由于时间的关系只能作为活动的延伸了,请幼儿到教室参加。

整个活动中,教师注重了让幼儿运用体验、观察、实验等手段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但是活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对孩子知识经验不了解,操作前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孩子操作过于兴奋有点乱。我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好,提问和小结不够精炼。总之,我相信只要在活动中本着“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二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l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图形袋人手一份   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 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 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三

活动按事先预定的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孩子们兴致浓厚,能大胆尝试各种工具进行测量,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测量的结果。活动结束后,我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反思。认为有几个比较成功的地方:

1、提供的测量工具丰富且富有创意。如:吸管、粉笔、牙签、纸盒、帽子等。

2、提供很大的操作平台及思维空间。不只是在活动室里测量,也延伸到户外。如量滑滑梯、图书架、操场等。也不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在操作中通过对比、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给幼儿与同伴足够交流、解决问题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再尝试用别的方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我都会让他们先自己想办法,大胆去尝试。

4、重视区域活动。活动结束后,重视活动延伸的指导,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测量各种物品,并做好记录。整个活动,尽力体现以孩子为主,教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大多数孩子能主动去学、愿学、乐学,达到预期的目的。

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2、测量工具的投入数量及种类应如何把握“度”。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四

在平日里“去超市购物”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他们在那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食品、玩具。整个活动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选择了班上幼儿的学习用品(如勾线笔、水彩笔、铅笔、橡皮泥)、图书、玩具;还有“美食超市”的饺子、面包、羊肉串、糕点、香肠等作为商品。活动始终以游戏形式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超市购物中认识1元、2元、5元的钱币。从认识钱币到探索1元、2元、5元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式,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活动中我首先我让幼儿幼儿认识一下两个货物柜上的物品,说说都有些什么,接着出示商店的价格表让幼儿明白各种物品的价格;再介绍游戏的规则,让幼儿清楚要如何购物。最后组织幼儿逛超市,引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当幼儿在购物的时候,我让幼儿进行三次的购物,第一次让幼儿用5元钱购买两种物品,正好把钱用完。大部分的幼儿都能较快地购买到物品,在组织幼儿验证的时候,大部分能清楚和同伴交流自己购物的过程和结果,如能清楚说出“我用5元钱买了4元钱的勾线笔和1元钱的香肠”“我用5元钱买了2元钱的面包和3元钱的羊肉串”等。在第二次购物过程中我让幼儿购买与前一次不同价格的物品,在第三次的购物活动中,我让幼儿尝试用5元钱选购三种物品,在这次购物中,对孩子来说有点难,只有能力强的`幼儿正确、较快地买到物品,但游戏时间也因为第三次的购物活动而拉长。

在本次的“超市购物”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幼儿作出选择,尝试着自己的选择,合作购买,也尝试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而且通过尝试与周围人的文明交流解决问题,其中的心理体验远远大于外在的活动本身。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常识、自己的努力积极参与超市的购物、快乐分享时,相信他们会从中获得思考、交流、合作、认知等很多很多,更会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然而,超市的购物活动和幼儿活动材料上的作业要求又有所不同,作业的要求一是“每次只能买两样东西,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钱,请把每次购物的钱加起来算一算,把结果写在加法算式中。要求二、如果你有5元钱,每次只能买一样东西,还剩几元?把结果写在减法算式中。这样,幼儿就有了疑点,实际购物和作业要求有所不同,这也是我在本次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在游戏中就能根据作业的要求进行“购物”游戏,那么后面的作业也就迎刃而解。

这次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备课不但要读懂教材,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更要考虑到环节之间的层层递进和连贯性,这样的活动才会更精彩!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五

1、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1、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师幼校对。

(四)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六

大班幼儿在数学方面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常常会觉得有的错误是根本就不应该发生的。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更让我感慨颇多。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画面观察能力较差。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进行5个以上物体的排序。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给踩高跷的贴绒娃娃排队。幼儿人人都能将娃娃按高矮排好队伍。接下来是让幼儿将手边长短不一的吸管按长短排序,幼儿也都能将吸管排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红旗的排序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这些红旗的旗杆长度有的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操作之前我已经引导他们要比较旗杆的节数,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都排错了,不是顺序搞错就是序号记错。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急促。

二、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自我认同感。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做作业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作业纸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以至于有的小朋友交上来的作业让人看了都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因为他的答案都是反写的。明显全是照抄别人的。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篇七

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数量调查》时,请幼儿从周围生活中找出数量是2的物体。当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幼儿将观察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来。欣欣说;“人有两只耳朵。”宁宁说:“人有两条腿。”他说完坐下后,另一位幼儿不举手就坐在那儿说:“小时候有四条腿,长大了有两条腿,老了有三条腿。”别的孩子也听到了,就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听过这个。”鑫鑫还连忙站起来说:“老师,这是个谜语啦。是人。我小时侯爬就是四条腿的。”这么一来,孩子们的兴趣就转到人到底有几条腿上来了。我就请他站起来,把他刚才说过的话再说一次,并请他说明理由。他回答说:“人在小时侯不会走路,就爬,是四条腿;长大了,可以走路,是两条腿;老了,要用拐杖,就是三条腿。”其他幼儿也说:“对的,是这样的。”为了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我请幼儿安静下来后,提问:“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是用手和脚一起爬的。”“老了,走不动了,拐杖的作用很大,那能把拐杖是腿吗?”“不是,拐杖能帮助老爷爷走路。”于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继续提问,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刚才小朋友给我们说了一个谜语,小朋友也猜出来了是人。那么人到底是有几条腿呢?”幼儿齐声回答:“两条腿。”接下去,幼儿的思路便又重新转移到了不同物体的数量上来了,活动得以正常、继续展开。

1、幼儿期的行为具有模仿性,因而在独立思考问题时也易受他人的影响。当一个幼儿说出人有两只眼睛后,其他幼儿的回答,都是从人的身体上展开来的,他们从模仿中获取数量是2的物体的经验,在思维上是局限的。

2、随着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幼儿也能表现出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小朋友从其他幼儿的回答中想到了有关人的一个谜语,而其他幼儿则积极地对此进行说明,这时幼儿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活动相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在围绕这个问题的准确与否上得到了体现。

3、幼儿对于数量的判断由于出现了这个谜语,而显现出一定程度上的困难。这时,教师正确的引导、帮助就极为重要了。让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小时侯是用什么在爬的?拐杖是腿吗?从而确立正确的数量观念。即现代人是有两条腿的。

4、由于幼儿心理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加强,所以,当幼儿获得正确的有关腿的数量观念之后,便就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展开对不同物体数量的寻找。

1、幼儿的思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的引导语言必须有助于幼儿拓展思维,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人的身体上,回答的情况单一。教师提问:“除了人的身体上的某些器官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2来表示。”将幼儿的注意力引至生活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活动中,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而不应该是回避的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因此,我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学数学的方法及创新的意识。在本次活动中,组织幼儿对生活中事物数量的观察和讨论来提高他们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寻找符合要求的物体的数量来掌握学习的方法;创新则是启发和肯定幼儿的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