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专业22篇)

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专业22篇)

时间:2024-01-03 18:09:27 作者:雅蕊

读后感是我们对一本书的感受和评价,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书中的主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读后感实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教师读后感

前些日子在新华书店读了美国斯里斯特恩滨的《一分钟教师》真是受益无穷。

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一位年轻教师婷梅寻访“一分钟老师”许闲心的过程,书中阐述了一分钟教学法的八大要诀。

《一分钟教师》中的主人翁许闲心老师,连续六年一直被评为优秀教师。她告诉婷梅很多切身体会,让婷梅感到新奇的是许闲心那些关于“一分钟”的“理论”,比方说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批评、一分钟改正、一分钟陈述、一分钟鼓励等。在后来的实践中,婷梅发现,采用许闲心女士的“一分钟老师”法,真的是事半功倍。而这些一分钟理论,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所反思,有所领悟,有所改进。细细研读,真的体会很多,而且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本书的关键思想“要他们(学生)教他们自己”与近年来教育改革的大前提——“学会学习”非常吻合。正如我们常说:“不授人鱼要授人以渔。”《一分钟老师》建议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为在生活中,除了学校的学习以外,孩子们更多的是要在社会中学习生存的技能。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是:老师的工夫在身为老师之外。经常上讲台的老师,一分钟精辟的授课,胜过一小时的滔滔不绝。把花五个课时的时间,提炼成一分钟的内容,花两分钟传授给学生。要做到手上无书,心中有书。

读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总之,这是一本好书。

教师读后感

通过这次学习,我感悟很深。作为一名教师“德高为师,学高为范”,为人师表一举一动代表的不是一个教师,而是一个群体。比如说教师人生观的体现,在每一个人求学的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都能遇到好老师,他们不仅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在治学和为人上给我们影响,让人终身难以忘怀。

好的教师是是学生生命历程中的幸运。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的启发与引导让人终身受益无穷。我国著名新闻事业家邹韬奋先生在其自传中回忆他的教师沈永癯时说:“我尤其受他的熏陶的`是他人格的可爱。我这里所谓人格,是包括他性格的一切。他的服饰并不华丽,但是非常整洁。他对于所教授的科目有着充分的准备。我对于他所教的科目有任何的疑难,他都能给我以满意的解释。他教得非常认真,常常好像生怕我们有一句一字不明了。他的认真和负责的态度,是我一生做事所最得力的模范。他并没有什么呆板的信条教给我,但是他在举止言行上给我的现成的榜样,是我终身所不能忘的。”

教师的教学能力、认知水平会有高低的差别,但对学生的关爱和责任心却应该是一样的。只有对职业忠诚、对学生心存爱心的教师,才能真正体会职业的幸福感,也才能得到学生的敬爱和尊敬。

在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懂得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在教学生始终坚持学得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如果我们的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务实的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的工作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呐——不再为学生的学习而操心,不再为他们的安全与健康而担心。我们的课堂是轻松的,孩子们的课外生活会是丰富多彩的,成长的快乐会充满和谐校园的每个角落。可是这一美好憧憬的实现是不易的,是艰巨的,容不得我们教师有丝毫的懈怠与马虎。特别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目标体系提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我们更应该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怎样做好这一颇具难度的工作呐,结合我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感受如下:

首先,我们要准备充分的载体。教师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搜集:一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价值观,这一点我们绝大多数教师都意识到了;二是要从影视作品中搜集极具感染力的场景,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结合生活实事,这些身边常见或曾经造成一定影响的真人真事说服力强,易入人心。此外,若是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师间的大范围合作共享,可取得更好效果。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长期进行。教师要明确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在工作中要言正身正,以身示范;面对学生的错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切不可简单施暴,让前功尽弃。教师要倾入更多的情感才利于学生情感的培养。

其三,开展的活动要目的明确,主题突出。待人接物的内容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对己要培养自尊自知自控自信自强;二是对别人要理解宽容关怀;三是对自然要热爱珍惜;对社会要负责奉献,亲和等。这些生活中的基本素质应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第四,教师要做好反馈评价工作。培养离不开严密的“监控”,教师要多渠道的了解学生的表现做到及时和真实;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家长能评,同伴评,发奖状,戴标志等等。

人的情感是细腻的,丰富而多变的,要实现预期目标,培养学生乐观的态度,健康的人格只靠上述几点是不够的,我们教师应齐心协力,交流经验,找到更多成熟的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推广。让工作中少一些操心,多一些顺心;少一些担心,多一些放心。

教师读后感

女人的美丽或许与生俱来,明眸皓齿面若桃花是上帝赐予的尤物,而女人的温暖却是后天培养的,吐气若兰柔情似水要经过岁月的磨砺。女人的温暖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气质,这种神秘的“暖气流”让女人欣赏羡慕,让男人向往迷恋。

女人的温暖很普通,也很平常,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公交车上给老人孕妇默默让座的女人,在路旁看见被雨水淋湿的流浪动物,她会小心翼翼地带回家。轻轻地搀扶着老人走在夕阳西下的余晖里,陪老人一起回忆岁月的点点滴滴。在深夜为辛苦的爱人奉上一杯清茶,用她的温情熨平爱人额头上的皱纹,为他抚平心中的忧伤。她是孩子心中明媚的太阳,孩子的喜怒哀乐,她会与孩子一起感受,陪着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她也许是一人,也许千千万。人群中她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平凡,那么的微不足道。当你看清她眼中的柔情,感受她心中的质朴,你会发现,温暖的女人脸上会泛着不一样的圣洁的光芒。

女人的温暖在心底摇曳成水草,女人的温暖在眸子里柔成水滴,女人的温暖在唇角凝滞成飞雪。女人的温暖在心,女人的温暖在态,女人的温暖更在情。

女人的温暖是一种美丽,含而不露,娇羞怡人;女人的温暖是一种风情,临镜照水,婀娜多姿;女人的温暖更是一种气质,如沐春风,和煦温馨,品质如兰流溢出缕缕幽香!

知性女人可以没有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容貌,但她定有优雅的举止和精致的生活;知性女人也许没有魔鬼身材、轻盈体态,但她重视健康、珍爱生命;知性女人兴趣广泛,精力充沛,保留着好奇的童心,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她总是出现在变化的前沿;知性女人有理性,也有更多的浪漫气质,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书本上的几个精美词句,都会给她带来满怀的温柔;知性女人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因而也懂得包容与期待.

知性女人内在的气质是灵性与弹性的统一。灵性是心灵的理解力。有灵性的女人天生慧质,善解人意,能领悟事物的真谛。她极其单纯,在单纯中却有一种惊人的深刻。灵性是女性的智慧,它是和肉体相融合的精神,是荡漾在意识与无意识间的直觉,是包含着深深理念的感性。有灵性的女人以她的那种单纯的深刻令人感到韵味与魅力。弹性是性格的张力,有弹性的女人,性格柔韧,收放自如。她善于妥协,也善于在妥协中巧妙到坚持。她不固执己见,但自有一种主见。都说男性的特点是力,女性的特点是美。其实,力也是知性女人的特点。区别只在于,男性的力往往表现为刚强,女性的力往往表现为柔韧。弹性就是女性的力,是化作温柔的力量。

有弹性的女人既温柔,又洒脱,使人感到轻松和愉悦。灵性与弹性的结合,表明真正的女性智慧也具有一种大气,而非平庸的小聪明。知性女人是具有大家风范的。一个真正“知性”的女人,不仅能征服男人,也能征服女人。因为她身上既有人格的魅力,又有女性的吸引力,更有感知的影响力。知性女人的优雅举止赏心阅目,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她用身体语言告诉你,她是一个时尚的,得体的,尊重别人,爱惜自己的优秀白领。她的女性魅力和她的处事能力一样令人刮目相看。

一直很喜欢那种知性的女人,她们质朴本真,有着睿智的头脑,条理的语言,得体的衣着,一抹微笑就可以平复风雨,抵挡挫折。

教师读后感

做为一名教师,哪怕工作再忙,也必须多读书,与名著牵手,与经典为友。因为每天读书能让我们更真切地感悟生命、感受生活。这个寒假,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切合实际,最终能充分实践。就如朱先生在文章中提到的那样,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火花。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亲其师,信其道”,只有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关爱孩子,是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你伸出援助之手,他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当学生有少许进步时,你投去赞赏的眼光,他会产生自豪感、成就感;当学生做了错事时,你用和蔼的语调指点迷津,他会轻松改之。面对着一个个性格各异、爱好不同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无疑就要爱上他们中的每一个,在平时处处播洒暖人的话语、露出会心的微笑、投去赞许的眼神,时时校正自己的爱,不要让它偏离航道,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

活。写诗是要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育家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冲动停止,教育就会终结。他还说: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有激情。对一个成长中的教师来说,平静的思考是需要的,但更要富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

美国作家海明威说:作家从事创作,自己要有一口井。今天教育学生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一口井,只有勤于学习,不断汲取知识的源泉,这口井才不会枯竭,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拥有源源不断的清水。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应该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荀子在《劝学》中写道:学不可以已。意思是说,学习是一件永远也不能停止的事情。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用到老”。总之,学习是教师为可持续发展获取持久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教师要注意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

正如书中所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朱教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自己要做到心存责任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互相讨论,这样既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明确对错是非,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富有良好社会责任感的下一代。我想教育的成功在是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风风雨雨十一年,踏踏实实走过来。一路上虽然有苦、有甜、有悲、有喜,但是有理想信念的支撑,有经典名著的指引,我感到充实而快乐。今后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争取做一名学生喜欢的理想教师。

教师读后感

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怕的,一个没有思想的教师尤其可怕。没有思想,人就没有了做人的根基;没有思想,教师就会对周遭发生的教育现象漠然置之,不能有一个明晰的看法。教师的幸福源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劳动,只有创造出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教师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同行尊重、人民满意的优秀的教师。读张康桥的《为什么做教师——教师生涯中必须反思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真是一次同龄人的心与心的交流,我们不难看到这本书平凡之中见真谛,平淡之中有神奇的魅力,也不难读到一个有着独特教育思想的教师的真知灼见、敢为人先的求索精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仅此而已吗?说这就够了,是因为古人已将为师之业说清楚了;说这还不够,而且还远远不够,是因为当今为师已不在是私塾里的先生,他需要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关注生命……今之为师,正如成龙演唱的歌曲《红太阳》中所唱的一样:“我双肩扛着天,踩着脚下的黄土地……”——太过沉重的重担已经不容置疑地压在了教师的肩上。但是,教师不能推卸,也无法推卸,只有义无反顾地将之承担起来,因为学生需要、家长需要、人民需要、国家需要、历史需要……当然,我们自己也需要!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言:能力强是任务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的确,教师是站起来的人,是有思想有远大抱负的人,是以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人。故而,今之为师者必须化压力为动力,敢于担当,勇于进取,为学生做良师,为家长做益友,为学校做名师,为国家做公仆,为生命做护航人。读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在作者善于思考、不断求索的智慧篇章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关注校本研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呵护学生心灵的有思想的优秀教师形象。

其实,面对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的冲击,教师群体也在反思和追问:逃脱历史的冲击吗?不,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方能在这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中稳住脚跟不动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向自己的教育理想迈进……读张康桥《为什么做教师》时,总是让我想到余秋雨先生《千年庭院》中的一段话:面对历史的风霜雨雪,教师掌握不了什么,只能暂时地掌握这个庭院,这间课堂,这些学生。是的,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他知道这就够了,他就能在得失之间平衡自己的心态,发现自己的价值,寻求到教育的本真,回归到林格先生所言的教育本质:无所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于无声处响惊雷。

读张康桥的这本书,从他的教育人生中我们很容易结合到自身经历去思考教育。说真话,原本的我在学生时代也没有打算做教师,只是基于自身学业情况和为了转户口等急功近利的原因读师范、做教师。反思我们自己接受的教育,我们昔日的良师真的还少有传递什么思想给我们,我们也就在学生时代无法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的理想去规划未来,选择专业和职业。所以,当我们做了教师的时候,必须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并用我们的思想感召学生们的思想,让大家都成为有思想的人,为国家培养出有思想的合格公民。读这本书,再一次让我明白学习、阅读、思考、写作会让教师向着“教育家”(我更喜欢说是“教育思想家”)的方向成长起来。

是的,我们不迷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书中却有思想!博览群书,让我们的头脑充实,在心灵与心灵的对话中思想的火花就会忽现。面对周遭的教育现象,我们不断的反思、不断的追问,就会让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条理,在内因和外因的不断促变中去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担当起作为教师的责任,教育的智慧一定会在我们不断追求人课合一的教育境界中形成。这样,我们就要可以向世人庄严地宣告:我们是有思想的教师,我们是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办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读后感

放假时间读了教委推荐的《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书中,彭兴顺教授以教育践行者的眼光和头脑,诠释了他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理解和思考,给我很多启迪。古代有教育家告诫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非师也。”孟子曰:“人不学不如物”。只有高素质老师才能带出高素质学生,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自身抓起。教育者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和积累,挖掘潜能、勤学广集,才能厚积薄发。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又将问题解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把课堂当成实验的“一亩三分地”,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并不断将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和提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需要创新,没有哪一堂优秀课、示范课是教学的范本。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教学中,如果拘泥于条条框框,习惯于照本宣科,不创新,不开拓,则再好的教育资源也是白搭。教师应善于创新、勇于实践、勤于反思,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电视上经常会听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一句广告语。虽然只是一句口号,但它却折射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好与坏是相对而言的,“最好”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而“更好”才能让我们每天都能有所期望,才会去不懈地努力。教育也是如此。没有最好的教育,只有更好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去追求教育的完美。而应在教育中求反思,在反思中求变化,才得以寻求更好的教育手段。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成长是无止境的,反思也不应有休止符。在反思中提升教育品质,在反思中丰富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把“更好”的教育留给学生,让“更好”无限接近“最好”。

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想成为一名卓越的师者,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着手。认真对待关于学生的每一件小事,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任何一个环节太薄弱都有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把小事做细致了,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记得彭晓玫说过,即使是名师,他们也是从每一次认真研读教材,用心地进行每堂课的教学设计,写好每一篇教学随笔,批改好每一份学生试卷和每一本作业开始的。从备课、上课到听课、评课,从问题设计到板书设计等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小事能体现教师是否优秀,也能造就优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爱读书的道路上来”。读书是学习,有一种有效的学习,它能使教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游览。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会使我们更用心地去体味生活,洞察世事,从广阔的生活中捕捉到益人心智、怡人性情的知识与信息。我们的总结可以是一次顿悟、一缕思绪或一个念头,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闲暇之余整理和锤炼写成案例供自己回味,或与同事分享,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追求卓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境界。作为一名教师,要走向卓越,就要做好书中所提到的六个方面的修炼。要知道一个人的差异是有限的,潜能是无限的,工作中,我们应当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附会平庸!当你不停地朝前走,就会有不断的惊喜;当你充分挖掘你的潜能,你就无所不能;因此,我想我会竭尽全力的。

教师读后感

雷夫老师真的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的奇迹告诉我们: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我们能分享到这样的教育智慧,就是获得力量。在未来,我们也会创造一个奇迹。

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雷夫老师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让学生的缺点得以改正。用自己对于教育的热忱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使他们步入成功,终生受益。他的教育教学里融入了爱心耐心毅力和智慧。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这是雷夫埃斯奎老师为了孩子们终身发展所做的教育之一。他强调了知识本身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他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从而来奠定生活的基石,他给了我一个这样的目标,培养孩子的终身阅读习惯,让他们受用一辈子。看了雷夫老师关于阅读的一些实践活动,我也深感同受,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阅读,但是我可以开展一些更细致的活动,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多一些指导,将具体要求一点一点落实到孩子身上,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家庭阅读分享,让家长和老师一起落实,注重培养孩子们热爱阅读的习惯。课间时间,我们的孩子们都是坐在教室里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甚至渗透了家庭,每晚睡觉之前也是要阅读15分钟的书后才入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是很大,但在老师和家长的引领下,爱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雷老师总会找机会教育学生。比如说看电影,雷夫老师会在看电影之前先给学生讲解电影里面难懂的片段,帮助他们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帮助学生喜爱和了解历史。又比如说劳动节、教师集会时都会安排一些电影给学生欣赏,增加知识面。又比如说雷夫老师利用运动赛事来教育学生如何保持风度与运动家精神;又比如说在教室内进行经济教学,让孩子们懂得怎么用钱等等。

我们从雷夫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全才教师。他有着旺盛的精力、为人谦和、有耐心,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有毅力。你看,他带着学生搞乐队、看电影、排练莎士比亚的剧本、做实验、搞体育(学棒球)、出去旅游,并且乐此不疲。想想,雷夫老师旺盛的精力来自哪里?他所做的事情并不是学校要求去做的,而且在平常的繁琐工作中已经很累了,在完成正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之外,还组织很多的活动,在一般人眼里,他是在自找苦吃。但是雷夫老师感到十分幸福。雷夫老师把工作当成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心投入,让56号教室的学生全方面发展。雷夫老师对工作的投入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这样一句话:选择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雷夫老师奉献了太多。

平凡的岗位做不平凡的事。雷夫老师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起点、从而循循善诱来进行教学,从而也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雷夫老师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将他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向我们娓娓道来,精彩的教育教学案例让我感受到一个教学工作者的幸福,雷夫老师打造的没有恐惧感的教室,以及他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教学的专注都让我感受到强烈的震撼。

也想: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决定教室的尺度?是教师,教师的素养,决定了教室的内容;教师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是我一直在寻觅的,不经意间从当当网新书目录中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终于,这本书握于手中,封面如此简洁省事,上白下黄,中间书名,左上角两行小字:通俗使用的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用书,这真是智慧的教师案头必备的实战指导手册。

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看到这句话,我更是迫不及待地走进《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这本书里了。全书以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这不仅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所益。

我就拿自己先开刀:一周要上一个年级两个班的正常教学,周课时21节,(最多时达24节),还要带2节阅读课,还要写教案,改作业,批试卷等等,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再加上学校开会,上级要检查等诸如此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累的“身心憔悴”:身累、心累、脑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虽然我们每天像驴拉磨一样忙忙碌碌,却始终是在原地打转,每天“涛声依旧”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是当今许多教师的生活写照。

忙者,心亡也。太忙则心死。其实,区别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你是否学会“偷懒”。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了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事事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位教授曾说:“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初看这些见解,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有道理,特别是“会偷懒”,的确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学做个偷懒的老师,其实是要用教育智慧来解决很现实的教学问题。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体会却会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被激发……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仅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了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总之,只有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你才会有时间去思考未来,才有闲暇提高生活的品质,享受人生的快乐,活得才更有意义。

优秀的人都是会偷懒的人。“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说过:“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你不快乐,不是工作的错。其实,“懒”,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内在动力。

在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中,偷得“偷懒”的技术和艺术,“偷懒”是个好习惯。养成这个习惯,你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偷懒”是科学,是艺术,是智慧;“偷懒”是给学生施展才华机会的灵丹;“偷懒”是给教师创造休闲、放松心灵、摆脱倦怠、提高生命与教育质量的妙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走向“偷懒”的至高境界——“稳坐中军帐,笑看风云起”。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都来做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

教师读后感

读了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后,我想了很多。关心、关注、关怀每一个学生,是每位教师应该保持的工作作风。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应该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享受到教师公平公正的教育。教师应该一视同仁。

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们对待学生总有不同的态度和心情,他们总是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歧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好学生犯错老师总为其开脱,差学生犯错老师们总认为是学生的不对。因为,成绩好的学生能给教师带来成功的喜悦,教育的希望,职业的幸福感,而纪律差成绩差的学生总是让教师花更多的时间而没有得到半点的快乐和安慰,他们总是让教师操心,让教师失去职业的成就感。因此,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说来容易做到难。

作为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不足,不要轻易地看不起自己的学生,今天学生学习不行并不代表明天他不行,我们的学生几年后发展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就应该给他们公平公正的待遇。

学生的身心正处于一个成长的时期,教师需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考虑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要体谅学生,同时对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要给予宽容。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形式,即都具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这种差异并不表现为好坏、高低、贵贱之间的差异,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承认差异、适应差异、追求多样性,尽可能的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机会,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适合其特点的教育。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当教师的都想得到领导的表扬,何况我们的学生呢?学生经常性地得到教师的表扬,就会充满激情去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每做一件事都得不到承认和肯定,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

作为教师不仅要表扬表现好成绩好的学生,更要创造机会表扬平时表现不好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的进步更难,他们的一点点小进步教师就要敏锐地去发现并加以表扬与肯定,这样长期加以关注学生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各方面的表现就会不断地好起来。

教师读后感

很久以前看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觉得这些管理思想只能适合在军队、企业等特殊团队实行,但对于教育借鉴意义不大,教育毕竟是人性化的东西,是充满爱和人文关怀的感化。

直到来到这凤凰城。在工作中越来越体会到书中一些理念竟对自己的工作有莫大的指导意义,与这里团队文化的管理理念不谋而合,而自己正是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不知不觉地成长了起来,进步了许多!前几天,组里重又组织认真学习了《没有任何借口》一书节选,通过学习,我感受颇深:

书中提醒我们:要想超越平庸,必须要改变工作态度,以服从、诚实的态度,负责、敬业的精神,积极、扎实的执行能力去工作才能完成自我的超越。而“借口”铺平的就是平庸的道路,想超越平庸就要从消灭“借口”开始。

凤凰城的管理文化,或者说碧桂园的管理文化,与书中所提及的管理理念是共通的。“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碧桂园人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树立光辉的典范。”“学会合作、学会服从。”这些思想,在我加盟凤凰城后逐渐融为自己的做事准则。尽管工作中总是有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积极心态,并用费拉尔·凯普的那句:“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勉励自己。我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态度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起决定作用的。不管事情大小,我都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尤其是开学初,因为一次开会迟到受批评,一次挂网失误受批评之后,我更体会到教训是最好的老师。犯错证明自己在工作态度上还要更加重视细节。调整好了自己平和的心态,我便将时间全部用在工作中,没有抱怨,相信总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工作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自动自发地工作的员工,将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奖赏。”

在这个优秀的团队,我很庆幸自己善于保持平常心态,不以缺点、挫折而自弃。自己班上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多,我没有过埋怨前任教师或者希望下次接个好班的念头。失败了,做错了,便想下一次再遇到这种事情该如何面对。多找主观原因,少找客观原因。我常问自己:我真的尽力了吗?我真的对得起这份工作吗?回顾一天的工作,我上课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是否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对待学生我尽心尽责了吗?近来自己的工作哪里可以再改善的。我坚信:“任何情况都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只要你在现任的工作岗位上足够出色,你必能改变自己的近况,也能迎来自己想要的未来。自己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书中那句“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谋生才做的事,而是我们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努力。”尤其使我感动。快乐与价值来自对工作的正确认识。作为教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就是职责所在。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选择了这个岗位,就必须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仅仅只享受它给你带来的益处和快乐。生命本身就是在对困难的不断挑战中实现价值的。

态度积极心态平和还意味着谦虚。我还不断激励自己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谋求进步,这里优秀的同行太多了。我为此自豪而谦卑。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记住自己的责任,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拿学习材料的文字对照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心中自问:我做到了多少?又有多少差距?自来这凤凰城工作,我自我感觉是勤勉的、努力的,周末加班我认为是自己赶上并超过别人的自愿且必要的行动。为了不负学校领导给自己这份工作,我在这工作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无怨且勤奋。但现在反思一下:工作效果如何?是不是圆满完成了交给的任务,把“信送给了加西亚”?实际答案是“没有”。我没有实现自己在办公室内做最优秀的员工的目标。在许多工作上,还是有点缺少勇于负责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追求完美的精神,有些进步,没有务求自己达到尽善尽美。

特别是班级管理工作,现在想来:开学时暗暗定下的“像个优秀班主任那样做事”,其实工作中自己做得差远了。没有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个孩子,对个别经常捣乱的孩子没有用出所有的力量去转化。有时学生有问题,还把问题反映给班主任就了事,没有深入解决问题。没有从自身寻找根源,寻找症结,而是搬出一些“这是班级的问题”这样的借口开脱自己,以求得所谓心理上平衡,恰恰没有负起责任——这是我的事!有些时候,班主任叫自己帮忙,有些时候我也会认为这是“帮忙”,尽管自己完成班主任分派的任务从无怨言,认为理所应当,可是没有把责任承担起来,没有以主人翁的态度去做事,所以效果肯定是打了折扣的。

既然担当了教育小组成员这一角色,就要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这个角色所需要的一切责任。尤其对组织分配的工作,应该不折不扣、完全彻底地去落实,因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是自己理应干好的事,没有拖延和商量的余地。

平心而论,尽管自己在所谓的积极努力地做事,但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并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要求。不经常照镜子的人,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自我感觉还挺好的;常照镜子的人,由于随时检查着自己的不足,并及时修正,这样人都要精神许多。把“镜子转向自己”,以前自己想休息一下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借口:“歇歇吧,养好精神才能高效率地做事。”“不要太苛求自己。”事情没有做到完美,还安慰自己,你努力了,“不求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现在想来,这些都是所谓的借口。我知道自己可以更出色。

我曾自我感觉是个执行力比较强的人。领导安排的工作我会以最快的速度力求高质量的完成。但是对照起来,我觉得自己事情并不是执行得最出色的。很多时候,等别人把任务安排给自己再执行,离“自动自发”还差一个境界呢!

完美的执行力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完美的执行力还要求做事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致力于本岗位、本行业的最高境界。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遵守纪律、循规蹈矩的人,更需要的是那种有热情、有责任感、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人。

有时我也试着提高自己的执行水平,想方设法去提高自己的素质涵养,养成“目的明确、快速”的良好习惯。以前看过一点书,对于这里的工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校长经常开会读文章,让我感觉尤其是在看介绍如何做好事的书上还严重缺乏,在如何管理学生的书上看得太少。

今后,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将记住自己的责任,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对自己的学生负责。牢记“敬业、责任、服从、诚实”,时刻勉励自己、要求自己,时时检查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通过持之以恒的行动,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感谢《没有任何借口》,感谢凤凰城,它教会了我无论接到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去完成,而不是遇到难题就退缩和推诿,不但要迎难而上,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要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我不想在自己的借口中灭亡,而愿肩负着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本职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

在《爱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他们的爱里有宽容,有谦让,有亲情,有友谊。《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

年轻出任教职时,满腔热诚的爱,希望能够全心全力扮演“为人师表”角色,然而在专业经验不足、缺乏教学经验、也没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经以「教师的权威」,用教鞭管教学生,以致伤了学生的心。也曾为了虚荣,逼迫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斤斤计较分数,以争取许多“虚伪的荣誉”。甚至以“分数”来看待孩子,也以“外表”来衡量孩子,更以“听话与否”来评价孩子,每每忆及此事,不禁全身颤抖,惭愧不已。

四、不断的调整心态和做法,也为孩子多付出一份关心与爱心与真心,发现孩子们总会相对的给予“回馈”。因此有“爱的教育”,才有“美”的回忆。

我的体会:

一、以教育为主题的美丽、可爱又动人的故事,应该很多,发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层的教育工作人员,所接触到、感受到的故事应该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没有把他记录下来而已,如果有机会加以整理,如同本书一样,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书。

二、我们不要过分执着一个观念、一种行为模式、一种习惯,而要常求突破,要从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体思考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养成反省思考的习惯,对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于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过的书颇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来;写过的报告、资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开研读,事实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个中滋味又当从何说起?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我们经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只顾往前冲,忽略了反省与自觉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觉当中,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四、时代的产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读书人很会读书,很多学生光会读书,不会读人;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个人过度重视iq,忽视eq;;是学术界的巨人,却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电脑、机器、实验室对话,却无法与人沟通。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

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1、系统思考2、自我增进3、改善心智模式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体会。

教师读后感

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我们应努力使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保持和谐一致,学会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的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当然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但教师的职业却要求我们应该保持一点儿童的兴趣。“只要人们没有做到以童年的欢乐吸引住孩子,只要在孩子的眼睛里尚未流露出真正的欢欣的激情,只要他没有沉醉于孩子气的顽皮活动之中,我们就没有权利谈论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当学生发现老师带她们去郊游并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们的愿望,而更多的是出于老师自己的兴趣时,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做朋友。在与学生嬉戏游戏时,老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孩子们总是怀着善良的美好的动机去做事,渴望得到周围人的赞扬、寻求心理满足。但是,他们生理心理发育还不成熟,考虑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坏事,这是很自然的。因此,我们把孩子们做的动机好效果坏的蠢事,称之为“可爱的缺点”。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只有学会“儿童思维”,教师才能够发现学生缺点中的可爱之处,甚至是智慧之处。

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有儿童般的纯真。童心,表现为纯朴、真诚、自然、率直,而这些正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品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幅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点灯》读后感

“在人生中,我们总该有那么一次为自己的梦想百分之百下注,发挥自己,活出自己。要能活出自己的智能,能让生命圆融;活出自己的价值,能让智能变成永恒;活出自己的尊严,能让心灵变成自在;活出自己的光彩,能让人生变成辉煌灿烂。”说得多好呀!《心灵点灯》这本书中一则则小故事所蕴的意义,会成为我们自身的营养素,修正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特别是读了“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这则故事后感触颇深!

“走你的路,休看他人的眼色。”我也曾试着这样我行我素过几回。但总觉得,我们毕竟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熔炉之中,不可能不接触其他人事,不可能不受其他人事的影响,不可能不听到什么或者忍不住说或做些什么。那么该不该不管别人的感受,自顾自的走下去呢?还是像书上所说的“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

哲人说,以人为镜,可以正己。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他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在这种联系中建立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奋斗目标,成功与失败的模式,达到理想途径和方法,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就是我们自己可借鉴的榜样。我们如果做的不好,别人可能议论或者批评,无论是来自老师、同学、朋友或者亲人,只要中肯善意的东西,我们如果采纳用以纠正我们的错处,那么,至少我们成功的路上会少走弯路。我们学习、工作、或者生活中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这其实并不怕。只要听了别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回到正确的路上,走好就没问题了。比如,我们现在还年轻,如果不知道现在时间的宝贵,所以在本该努力学习的阶段,太贪玩,老师给我们指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家长供上学多不容易呀,我们若能从现在,一改以前的劣性,勤奋刻苦,学有所成,考上了大学或者毕业后找到工作,不但回报了父母、老师、社会,也算对得起自己了。这叫浪子回头。

更多的是,当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从别人的口中,我们会得到赞誉之声,那是社会对我们的努力的肯定,我们会由衷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我们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所付出的关爱,我们的人生价值,我们的闪光点,都从这个侧面得到体现,照耀着我们今后所走的前程。应该说,透过别人的眼睛看自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点灯读后感作文

读一本书,爱一个人。

读过她的《撒哈拉的沙漠》,有幸也领略几分沙漠的奇观,可爱的爱人荷西和她待人真诚的态度。

当然,真正令我为之动容的绝不是她细腻的文笔,我深深所喜欢的,是她的灵魂。她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又有一颗八面玲珑,十分剔透的心。这是令我羡慕不已的。

读她的每句话,都能找到与自己的灵魂相契合的地方,都能让我们引发共鸣。

周游五十多个国家,造就了她对每一种人生的感悟。

提笔即来的,无不是她的经验所致,“我们不肯探究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看重他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恐不安。”*和的语言,却将我们所谓的彷徨毫不犹豫的撕开,将事实暴露在我们面前,逼迫我们面对事实,反倒有了一种解脱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其中找到自己的相似点。

而我所向往的她的灵魂的存在,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热爱自由,拿得起,放得下。是环境恶劣的撒哈拉沙漠苦中作乐,是敢于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什么去做什么,这份果决与勇气都不是我所具有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三毛在家里食物匮乏时仍然能满足自己精神上的追求,买一束价格低廉的白花装饰自己的家。她迫切的跟着生活的脚步紧赶慢赶,生怕错过了什么。最终,她还是错过了爱人荷西。从此人生郁郁寡欢。

她和亲人曾提起,“我想死去。人生太无聊了。我最爱的人已经走了,我这辈子想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你看我去旅行,世界都被我走遍了,我这辈子过得比别人三辈子都多。我觉得够了。我觉得够了。”

我很羡慕她,处在一种安之若素的断舍离状态中,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安然的与世界告别。

只有多读书,才会有想出去看看的念头。我也想像三毛一样,去不一样的世界看一看。

希望未来的我,可以成为一个不虚伪,不矫情的普通学者。

教师读后感

最近一直沉浸在《优秀教师成长解码》一书。书中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语段乃至词语,每当读到“心动”之处,我总要停下来回忆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或共鸣、或喜悦、或醒悟;有时还会把喜欢的句子反复诵读,每读一遍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怎样才能成为优秀教师?通过细读郑老师的《优秀教师成长之道》,我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启示。

优秀教师的成功,不来自长期、扎实的教育实践。特级教师、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龚春燕教授,“十几年来做过大量的调查,阅读了上千万字的著作,分析过数万个学习个案,统计处理了无数的数据。”教师都一样,承担着艰苦、繁重的工作任务,所不同的是能够做到苦中有乐。真是“累着,但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优秀教师共有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实践基础上刻苦地学习与积极地反思,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独特的个性;不断地创新;辩证的思考。教师是一个极有特点、值得研究的群体,他们是广大教师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榜样。他们不仅引领着广大教师队伍前行,而且随着他们刻苦、执著的学习和思考,他们将创造和发展教育理论,他们当中将涌现一批真正的教育家。

教书的人首先应当喜欢读书,只有喜欢读书,多读有益的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教师的教育观才能更好地确立。

点灯读后感作文

四、活动对象:

1、活动的对象:坪市中学和隆木中学的孩子们(以班级图书角的形式让孩子们利用书籍,图书角按年级班级轮流)。

2、捐赠者:南康中学12年毕业班:文科实验班;及各位同学的亲戚朋友。

五、活动安排:

2、前期宣传:

制作有关的海报以及宣传单。(刘芳,吴靓,余晓)。

摄像及录影:拍及录收集书籍、捐赠等现场。(蔡兀飞)。

3、捐书的方式:收集捐赠书籍的负责人职责:每次收到书籍时都要有相应的记录,每天上交总结表。(张强,张鹏)。

4、书本来源:全班同学及其亲戚朋友的捐赠书籍以及部分购买的书籍。

5、捐助书籍:

(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资料书;

(2).课外书籍类,包括文学类、历史类、艺术类书籍等;

(3).报刊、杂志类,包括学术科研报刊、新闻报刊、文化娱乐报刊、英文报刊等;

(4)工具书类,包括专业辞典、外文词典等;

(6)其他内容健康向上的书籍及学习必需品。

6、整理:将书籍进行分类。(刘兰英)。

《点灯》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名字是盲人点灯。盲人的邻居一直照顾他,为了感谢他的邻居,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一手提灯笼,一手端饺子,给邻居送。

不过,不知道为什么他要提灯笼,看到了最后我才明白,他提灯笼的原因,因为他害怕别人看不见路不小心把他的饺子碰撒到路上。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可是他做事的时候一直很用心的。

我们要像这个盲人一样用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教师读后感

这些年教育界流行这么一个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李镇西老师的一些教育思想早就有所耳闻,就在前两天有幸观看了学校组织的李老师的视屏讲座。

在讲座中最喜欢李镇西老师在开始说的几句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一个!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每日三省吾身”

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有次在家长会上,听见有位家长说:胡老师人很好,她从来不当着孩子们的面骂同学。我一愣我真是这样的吗?回想有时候火气上来,控制不住,就会在教室里斥责学生。可自从开完那次家长会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马上想到学生的自尊,尽量控制自己的脾气。

允许学生犯错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位叫蔡智斌的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样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从反馈来看,他告诉我,这样做让他很感动,他也意识到自己行为要规范,比如上课迟到他会喊报告,如果有事需要他帮忙,他也很乐意帮助,这说明他还是很懂礼貌的。

我真的爱每一个学生吗?

点灯读后感作文

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盲人点灯》,颇有感触。

《盲人点灯》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晚,有个盲人拿着一盏灯,走在路上。有个人看见了就问他:“你什么也看不见,拿着灯有什么用处呢?”盲人说道:“我拿着灯不是给自己照路的,是给别人送去光明。”那个人听了十分感动……读到这里我也感动不已。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关心他人的人。我的表姐就是个助人为乐的孩子。有一天,表姐去街上玩,走到半路,她看见一位老奶奶从超市里走出来,拎了许多东西。有个人迎面走来,不小心撞到了老奶奶的购物袋,水果蔬菜洒了一地,那人却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这时,我表姐连忙把老奶奶的东西捡了起来,然后主动帮助老奶奶把这些东西拎到了家中。老奶奶笑着说:“谢谢,辛苦你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关心他人的人。清洁工大清早起来打扫马路;白衣天使们为有病的人们解除痛苦;老师把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关心他人,帮着他人,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点灯读后感作文

“文学名著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无价之宝,是值得全世界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我在读了《盲人点灯》这则故事后,觉得它说得并不完整,小故事也有大道理,而且往往是能改变人一生的大道理!

大家可能会说“瞎子点灯——白费蜡嘛!这个歇后语我们都知道啊!”但是你听我讲完这个故事这不会这么说了。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他看见有一位盲人挑着灯走过来,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于是他问盲人:“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啊?”“如果黑夜里没有灯光,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啊!”“不,我是为我自己,虽说我是盲人,但我挑这盏灯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而不会碰撞!”

“为别人就是为自己!”一个盲人能有如此大彻大悟的理解,令人钦佩至极!这个盲人是不幸的,他永远丧失了光明,但他每次都能为别人设身处地着想,从而一次也没被别人撞倒过,但我们这些健康人,却不能像那个盲人,每次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想,从来不为别人着想,虽然我们健康,眼睛不瞎,但内心却是漆黑一片,是心盲!人们常用“瞎子点灯——白费蜡”来讽刺那些劳而无功的人,其实也不尽然。“盲人点灯”这个故事就是对这一说法有力的反驳!“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一个人心里有别人,懂得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用爱心真情的奉献得到的是内心的充实,也同样会得到爱心的照耀,真情的温暖!

对每个人来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种幸福,但有一颗善良、正直的心灵,这才是生存的真正价值!

教师读后感

寒假,我在家里认真读了《有效教师》这本书,《有效教师》关注的是学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注重过程,我感受到书中字里行间流露着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读后有诸多情感想,想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共勉,这本书主要是写教师的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对学生的挚爱,散发着教师的智慧的光芒。细细品味它,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收获良多。

在这本书中,写了诸多名师成长的经历,这些经历告诉我们:教师的成长,首先取决于对教育事业的态度。有什么样的精神态度有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来源于精神,一切的一切都是精神态度的创造与给予。教书时间长了,有的教师教学硕果累累,但有的教师却停滞不前,似乎对工作失去了热情。是什么造成了这巨大的差别?就在于他们持的态度不同。平庸者经常埋怨出身低微,埋怨领导偏见,而很少静下心来想想自己。魏书生说过:“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学生不好教,常常是我们方法太少。”众多的成功者一再告诉我们,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只要你有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你就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把外在的压力转化成巨大的动力。不断地学习,引千道清泉、集百家之长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机会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成功源于热爱,让爱伴我们走向教育的高点。《有效教师》这本书从有效教师的内涵与发展目标、发展环境、有效教师的核心素质、发展策略和发展性评价等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基本理念和实践报告指导。

《现代汉语词典》对“效”的解释是“效果,功效”,其词条包括效果、效能、效率和效益。综合起来就是各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和作用。有效就是高效能。“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效能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高效能就是效果、效率、效益的综合体现。可以说:注重效果、提高效率、改进效能、追求效益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夜探寻、反复实践的课题。

大教育家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教师也要善于反思。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专业成长的作用,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点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批判的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依据,通过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的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的思索与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即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其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要善与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也要善于通过阅读思考反思比较自己的实践效果,从其中发现差距。《有效教师》不像平日里的理论书籍那样枯燥无味,整本书中都自自然然的书写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字字散发出来的是执着的人才有的努力与付出;句句相连的是倾心于教育的人才有的思考与奉献;篇篇倾谈的是充满热忱的人才有的智慧与希望。正如文中的提问“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这么简单的几句深深地吸引了我,这不正是我内心的疑问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欣赏了两边的风景,却看不到前方的路标,低头前行的那份茫然让我的内心格外苦闷。顺着淡淡的墨香我整本通读下去,一切都让我豁然开朗。

有效教师的素质——关键词:研究、实践、反思。

当我看到《有效教师》一书中山村优秀教师卢冬梅在进行关于“太阳、月亮星空”方面教学设计之前对学生的访谈时,我被深深的触动了。她的访谈提纲中有12个问题,每个问题中又包含1—4个不等的小问题。我工作快14了,可是这样的教学访谈我一次也没有做过。心里不是不存在对学生认知上的茫然,只是被我的经验之感,懒惰之心取代了。卢老师在访谈之后又写了一份分析报告,并对自己的课时重新进行了调整。这些工作是繁琐的,但却是有效的备课!而这样的备课,我一次也没有。对比之下,我的教育生活是苍白的。

点灯读后感作文

深夜,我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窗外寥落的灯光,在微风细雨中无力的延伸着,竟把我的心照得一片单寒。偶而传来舍友痴人的呓语与小虫凄凄的鸣叫,仿佛连夜也要睡去。此时,我飘飞的思绪已不在这漆黑的夜里,它徜徉在历史的上空,河流一般的将往事沉载与洗涤,从童年到成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仿佛要把那一桩桩迷失在岁月里的痕迹一一浮现。

山村的夜总是那么不平静。两个小孩互相依偎着,对着那窄小的窗向外瞭望。他们能看见的,只是远处山腰上晃动着幽深的蓝色的“鬼火”。他们害怕着,却不肯睡去,他们希望的只是看到那黑夜里亮着的一盏灯。在这偏僻的山村,会有人在深夜里把灯久久的亮着吗?夜很黑,风摇曳着林子发出“沙沙”的响,不时传来各种鸟兽奇异的叫声,回荡在山村的夜里,久久不能退去。

记忆告诉我,那其中的一个小孩便是我,而另一个则是现在正拼搏于异乡的兄长,他可否还记得童年的那一个个无眠的夜晚?难以置信,儿时希望看到深夜里的灯光,竟是我那时的一大梦想。现实便是如此,还未从饥饿中完全走出来的乡村,继续延续着古老的习俗,她已习惯于沉睡在漆黑的夜里,几十年、几百年。

就这样,我那似乎无限美好的童年,如今也落下了遗憾,父母枯瘦的面孔,那比他们更加贫瘠的土地,是我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画面。就是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我的父母,他们从未对生活有过抱怨,他们辛勤的劳作着,哪怕生活对他们的回报总是那么少。他们那愈益干涸的眼瞳,总是带着微笑,仿佛一盏灯亮着,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直到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我就是父母心中的那盏灯。也许是造化捉弄人吧,我此刻才体会到父母亲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而含蓄。儿时,他们总打着我,可我发现他们有时也留着泪,他们也痛吗?直到现在我回忆那时的光景,竟感到无限的温馨。我知道,我的父母再也无力举起那沉重的棍子,代替棍子的是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轻轻的抚摸在我的头上,就像是在摸索那逝去的岁月。岁月如歌--那首歌太过辛酸,而我依然会两眼泪光,曾经是痛,而今亦是痛。

我总是无法做到,我辗转于尘世间的每一个角落,辗转与梦幻与现实之间,面对每天有如繁星般升起的城市灯火,我感觉到了黑夜的来临,感到又一天将要过去。我那沾满尘埃的皮鞋,他们走过了大街小巷,可曾走近我的梦想?我知道,成功与失败是没有确切的定义的,于是我只能努力着,再努力着。

或许,父母心中的那盏灯,是我今生永远无法到达的彼岸;或许,我永远只能从平凡走向平凡,就像那城市里的尘埃,落定才是他们最终的理想。

一日,打电话给远在他乡的父母,告诉了他们我的近况,不料几周后竟收到了家里的来信。信很短,是由我上小学的侄子代笔的,字写的不是很清晰,却依稀可以读懂里面的意思。父母亲很挂念我,要我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顾虑太多,能走出山村已经很不错了。最后他们希望我过年可以回家。信我看了很多遍,最后竟被泪水打湿了。

我把信折好,放进贴身的内衣里,我明白,我永远无法像父母嘱托的那样,如尘埃般地落定。我将系着父母的叮咛上路,在每一个失败的夜里,点燃我心中的那盏灯,浮沉中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点灯》读后感

英国作家斯蒂文森写过一首著名的诗《点灯的人》。诗中的那个叫李利的小伙子总会在每天太阳落山后点亮街灯,温暖每个路人的心。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在育人的道路上我不停摸索前进着,渴望也能像李利一样点亮孩子们的心灯。

20xx年9月,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成了温州市建设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接手一个崭新的班级,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刚刚工作的我,热情满腔,充满理想,我相信我只要认真努力,就一定能将工作做好,将学生教好。但是路途总是没有想象中的平坦。开学没两天,班级里就出现了”问题人物”许某某。他上课走来走去,爬窗户吐口水,打所有同学,抢他人学习用品……而我经常在办公室批作业批到一半接到任课老师投诉:严重影响他人学习。这时候我只好先放下手头工作,将他领到办公室继续教育。

每天上班时间里耳边都是小朋友的投诉:许某某…许某某…每天下班以后全是家长的电话投诉:许某某…许某某…继而和许某某的家长电话沟通也是每日必做的功课。那时候,我刚刚正式上班不到10天,正值熟悉了解教师工作的时期,生疏的我要花比别的老师更多更多的时间批作业,备课,学习。而处理许某某问题的时间却占用了我上班下班的一大部分。

但情况又是那样紧急,由于孩子们的口口相传,几乎不到一周时间全班家长都对许某某有了初步的坏印象。我担心扣上了坏孩子的帽子后,会使这个孩子更加叛逆,会使教育过程变得更加艰难。家长问题,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三重压力导致当时那段日子的我几乎有点崩溃了。

我母亲心疼我:如果许某某没有分到你班级就好了。

对母亲的话我深思了很久,教育好许某某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了,如果我不花百分百的精力非要将这个局面扭转过来的话,接下来整个班级的风气都会受影响。而对于许某某,既然他已经分到了我的班级,那就是我的学生了,也是种缘份,我是不会放弃他的!

这样一想,信心增多了不少!

从此改变的故事一幕幕上演,而过程却是如此艰辛。

有一次班级选眼保健操监督员,我想这是一个让许某某表现的好机会。我当着全班的面将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看得出,他的脸上是有些许惊讶的表情的。走马上任以后,我发现了一个渐渐变好的现象,老师对他的信任引发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开始有同学愿意主动和他玩了,因此他对学校的抵触情绪也慢慢减弱了。但是偶尔还是会有孩子来跟我告状。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有耐心,改变是有过程的。

一天上午第二节后,我刚刚走到办公室,人还没坐下,就有好多孩子冲进来大喊:“老师,不好了,许某某拿着蓝色粉笔在外面柱子上写东西,写我们一(6)班……还写一(4)班……”当时有点火,为什么他总是不消停呢?我叫孩子把许某某叫过来。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又冲进来大嚷:“许某某不过来!”“再去叫!老师请他过来!”2分钟后,满头大汗的许某某晃进办公室了。“知道老师为什么叫你来吗?”他看着我不说话。这是他n次进我办公室,也是n次面对我责备的眼神了,估计也很熟悉了,或许他也能猜到我们接下来的对话。我叹了一口气,或许能换一种方式。

“老师首先要表扬你,老师叫你来,你就来了,比上学期进步多了。”

他抬头看了下我,眼神闪过一丝惊奇。

我继续说。

“你觉得你刚才做的事情合适吗?”

“不合适……”他今天还是比较配合的。

“好,再表扬你一次。因为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我们怎么处理呢?”

他不支声了。

我拿出餐巾纸,看着他,“你说怎么办?”

他楞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了,接过纸巾,“我去把那些擦掉!”

“很好,老师再表扬你一次,因为你已经懂得如何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那么以后呢?”

“我再也不做了!”

“真不错,你还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孩子呢。快去吧。”

许某某拿着纸巾跑开了。

这一天里,再也没有孩子来跟我打过许某某的报告。

这件事以后,我对他的信心又增多了一点。

继而发生的一件事情,我相信我和他都不会忘记,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小的转折点吧。

那天他做了坏事,还扬言老师奈何不了他。我说,在你完全认识错误之前,你的家长是不会来接你的。他不相信。果然,他放学后不见自己妈妈的踪影,非常生气,背着书包哼哼,怒视所有周围的人。后来天越来越暗了,他开始真的担心了,但口气依然不松。到最后天完全暗下来了,我把他领到办公室。我批作业,他坐一边看我。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我见他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就语重心长地和他谈了一番。我还记得那天是11月18日,那次的谈话是非常成功的。谈完后,我带他出去吃饭,然后打电话给他家长。等许某某的妈妈来接他时,我看了下表,已经快8点了。那天的教育是比较深刻的,从那天之后许某某的行为习惯都好了很多。

接触了一年,我已很了解他了,乍看是调皮捣蛋,但也并不是无情无义的坏孩子。一次语文课,我请小朋友上讲台读自己写的今日写话,那次的主题正好是我爱爸爸妈妈,我故意叫许某某上台读。他写的不错,他说妈妈每天送他上学很辛苦,他要对妈妈好一点。我追问他,怎样才算是对妈妈好一点?他立刻说,好好学习报答妈妈。我摇摇头,不仅仅如此,妈妈最大的心愿是许某某永远当一个好孩子。那天我站在讲台上,搂着许某某的肩,对全班学生讲了很多妈妈的故事。那节课的气氛特别好,每个孩子都那么专注。我转头看看身边的许某某,他凝重的表情让我相信他一定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最后说一件挺开心的事。在一个不是教师节也不是妇女节的日子里,我很意外地收到了一份小礼物----许某某自己画的一张小纸片。说意外还因为许某某刚刚才因为口试不及时来测被我批评教育过。

我就问他:为什么要把这个送给老师啊?

他想了好一会儿,说:因为老师辛苦了。

我摸摸他的头:你乖点老师就不辛苦了。

他点点头。

我相信他。

发生在我、他,还有其他孩子身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他在慢慢改变慢慢融入我们这个集体。

现在的他,虽然还是那样大大咧咧的,但和刚来的时候已经大大不同了。刚开始,他和我对着干,现在,他信任我;刚开始,他不信任同学,现在,他又自己的好朋友了。生日那天还请了很多同学去开party。

回想这么长时间以来,面对许某某的事,一件一件的,真的非常辛苦。我用了各种教育方式方法,真的是不遗余力了。但是辛苦的背后还是有甜蜜的,毕竟孩子进步了很多,这就是为人师的最大欣慰吧。

当老师的时间越长我越发现“育人”的重要性胜过“教书”,“育人”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一个孩子光学习成绩好但是道德不过关,那长大后只是个祸害;一个孩子光会考高分,但是一遇到挫折就败下阵来自暴自弃,那他永远成不了成功的人。老师就像一位指路人,为孩子指一条明路,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走。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只要老师能用心去点亮孩子们内心的那盏灯,让他们从心底感到温暖,那么他们一定也会愈发可爱起来。

“以自己的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益处,使得他们一生都受到影响。”这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真我。就去做一名有梦想的老师吧,去取教育的真经。以心为田,以善为灯,点一盏心灯,去照亮孩子们的前程。

相关范文推荐
  • 01-03 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热门13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与领悟,加深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在写读后感时有所帮助。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是可怕
  • 01-03 2023年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通用19篇)
    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一些读者们分享的读后感,希望对你们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通过这次学习,我感悟很深。作为一名教师
  • 01-03 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模板16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激发更多的思考和交流。借用以下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对作品的共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评
  • 01-03 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范文(17篇)
    读后感是一种对书籍的致敬和赞美,也可以是对一段故事或人物的思念和倾诉。以下是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它们的观点独到,表达生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
  • 01-03 进步标兵申请书(热门15篇)
    更多申请书是在申请各种机会或资源时需要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这些申请书范文都经过了实际应用和评审,是成功申请者的优秀作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可行性。
  • 01-03 点灯者读后感教师版(优秀22篇)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其中的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进行的个人感受和反思。以下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 01-03 最新军训改变了我(热门2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有准确、流畅的语言,还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作文,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吧。“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
  • 01-03 军训改变了我范文(18篇)
    优秀作文是通过用词精准、结构紧凑、表达流畅等手法,使文章达到较高的水平。在阅读一些优秀作文范文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欣赏其中的亮点,还要思考其背后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 01-03 军训改变了我(优质16篇)
    优秀的作文语言要简练、准确,要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模糊的词语,要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精确度。在这里,你将看到一些流传已久的优秀作文,这些经典之作一直以来都是学习写作
  • 01-03 军训改变了我(通用18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感受和思考的真实写照,是作者用文字展现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