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瀑布三年级教案人教版大全(21篇)

瀑布三年级教案人教版大全(21篇)

时间:2024-01-12 10:50:29 作者:HT书生

教案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备课水平,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你想了解三年级教案的编写方式和要点,不妨先看看以下这些实例。

西师版三年级语文《瀑布》原文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字10个,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瀑布的特点。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课外书吗?喜欢读谁的书?你们知道叶圣陶爷爷吗?看过他的什么作品?这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名篇-------《瀑布》。

二、自学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它。

三、交流。

1、汇报识字结果及方法。

2、谁来读?指名读,正音。

四、感悟。

1、生边轻读课文边想象:这首诗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景象?

2、再次看图,说明哪些景物是画面上没有的?

3、读诗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你觉得好吗?

4、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一道白银”指的是什么?

五、画诗。

1、以图画形式表达出来。

2、引导评价六、诵读。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涵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受而发,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诗作画,深理解。配乐朗读,升华诗情。

《瀑布》三年级教案

生:映衬。

生:衬托。

师:噢,回答得不错,同学们的词语还比较丰富。那谁又能说说映衬或衬托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无人回答。)

师:(从讲台下拿出一朵鲜花)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朵花美不美啊?

生:美。

生:更美啦。

师:是的。如果我们用上映衬和衬托这两个词,该怎么说呢?

生:绿叶映衬着鲜花。

生:绿叶衬托着鲜花,使鲜花更美了。

师:说得很好。大家明白衬字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了。

师:好。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举例说说衬字的用法。

生:王娜洁白的衣服衬着胸前的红领巾,使红领巾显得更鲜艳了。

师:说得不错。那么课文上这句诗该怎样理解呢?

生:瀑布在千丈高的青山衬托下,显得更白了,就像白银一样。

理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个句子的关键在于对衬字意义的理解。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直接解释,也没有要求学生,而是采用直观法释义,通过具体可感的实物演示让学生明白衬字的含义,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知识的心理特征。同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运用中加以强化,做到了学用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借助录音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声响之美。

本诗第一节先声夺人,写瀑布之声。学生对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的声音比较熟悉,但对风吹松林的声音却很陌生。于是我录制了这两种声音。在讲授这节诗时,给学生播放录音,使学生以身临其境的心理状态去感受这两种声音之不同:浪涌岸滩表现了奔放、洒脱之美,而风吹松林则蕴含着宏大、磅礴之美,从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瀑布流泻过程中的声响之美。

2.借助投影片,让学生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诗的第二节,作者化动为静,描绘了瀑布的颜色和光彩。随着峰回路转,眼前豁然开朗,瀑布突现,令作者产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的.感想。为什么作者无法比喻这般景象?我边背诵第二节,边放投影片。学生看着眼前这幅山水画:雪白耀眼的瀑布在高高的青山的映衬下,是那么鲜明壮美,气势逼人,个个不由得惊叹起来:真是壮观啊!情境的设置,令学生自然地进入这美的画面中去,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3.借助录像带,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诗的最后一节是对瀑布形态的描写,结尾处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写出了阵风吹来时瀑布的形态之美:如烟、如雾、如尘。这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什么像烟,像雾,像尘呢?学生不容易理解。我选择了科教片《黄果树瀑布》中一段瀑布飞流而下的画面,连续放了三遍,一边放一边引导学生观察:瀑布直泻千尺,撞击岩石,飞溅无数细小水珠,在阳光下,飞珠徐徐上升、飘舞,呈现袅袅的轻盈之状,便 如烟一般;阵风吹来,云雾随风扩散、弥漫,瀑布呈现若隐若现的朦胧之态,便如雾一般;须臾细小的水珠在风中四散下落,又呈现飘洒自如之姿,又如尘一般。

瀑布的声响、色彩、形态无一不美,令人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欣赏了瀑布的声、色、形之余,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炉火纯青的语言之美。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与精深;透过探究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探究,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的价值。

知识: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知道古遗迹的价值,知道这些古代的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社会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历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能基本知道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的丰厚,有了探寻祖国文化遗迹的愿望;这个阶段的孩子喜欢探查未知事物,对于古遗迹和文物这类透着神秘气息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很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而且游历四方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普遍梦想,这个话题给了他们出去走走、看看的机会,他们的交流兴趣应该会很浓。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是一个自然环境普遍较好,部分区域保留有历史文化遗迹、具备先天优势的地方。农村学生可以感知到最原始状态的遗迹状况,甚至文物古迹。但是,由于地域环境、家庭条件、信息闭塞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了解其它文化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同时,随着旅游经济的推动,在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农村学生更多看到的是这些宝贵财富的经济价值,保护意识会比较淡漠。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首先了解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程度,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生活中与之相关资源的丰富程度。其次,对于生活在文化遗迹地的学生,要从他们对当地遗产的已有认知出发,扩展到其它区域;对相关知识十分贫乏的区域的学生,则需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对文化遗迹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抓住教材中列举的长城、兵马俑等能代表中国文化积淀的遗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感受文化遗迹的魅力。最后,针对现实中人们对保护文化遗迹的两种不同看法进行讨论,建立正确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视频或图片感知中国博大的文化遗产,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进而产生话题探究的。其次,在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上,要在小我的价值需求上引导学生从国家、世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对文化遗产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小卫士。

教学重点。

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探寻历史遗迹背后的故事。

教学难点。

知道古代遗迹的价值,知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中国地图,搜集教学所需的文化遗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材料。

学生准备: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状况;向家长或周围的人了解当地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传说;适当收集自己知道的文化遗迹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探索古遗迹”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哭泣的古遗迹”“活动天地——文物古迹的保护”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播放视频: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中国的主要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相应的位置。

小结:在我们祖国大地上,到处都有祖先留下的遗迹。它们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产,也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其中许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板书: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我国的国宝)。

活动二探索古遗迹。

1.[播放视频: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长城跨越了哪些省(市)、自治区?长城的砖每块有十五千克重,这么高的山,这么多的砖,当时人们可能是怎么运上去的?长城为什么要建在高高的山上?长城城墙的顶部为什么是凹凸形的,而不像别的城墙顶部那样是平的?在调查过程中,你了解到什么?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板书:长城智慧艰辛)。

2.[播放视频:孟姜女哭长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到什么?如果你是孟姜女,你会怎么办?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长城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华文化的丰富和精深。让学生知道劳动人民为此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3.[播放视频:秦兵马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兵马俑为自己陪葬?联系自己知道的秦朝的社会状况,谈谈你的认识。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中推测和了解过去社会发展变化的信息。(板书:秦兵马俑)。

4.[播放视频:大足石刻]。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由想象这些石刻所传达出来的寓意。(板书:大足石刻)。

【设计意图:感受大足石刻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教化价值。】。

板书设计。

我国的国宝。

长城秦兵马俑大足石刻。

智慧艰辛。

第2课时。

活动一哭泣的古遗迹。

[播放课件:哭泣的古遗迹]。

小结:从古遗迹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社会,了解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它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很难想象如果丧失了这些文化遗产,全部是现代建筑的话,未来的中国人,还能否领略到祖国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文物古迹保护的关注,形成对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忧患意识。】。

活动二保护古遗迹。

1.[播放课件:保护古遗迹]。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还知道哪些保护文物的措施?

2.小小辩论会。

阅读下列材料,展开辩论。

材料: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有些地区将古建筑按照现代人的想法重新翻修,有的在古遗迹上建起了新的游乐设施。为此专家们提出批评,认为这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们开个小小辩论会,谈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古代文明是失而不能复得的,我们要树立保护古遗迹和文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保护国宝义不容辞。

(1)认知目标:让同学对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一些基本地了解,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体会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精深,知道古遗迹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2)技能目标: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培养同学收集处置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引起同学对古遗迹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让同学感受中国文明的绚烂辉煌,知道古遗迹的珍贵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同学维护古遗迹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同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古遗迹的资料和一张彩色卡片。

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感知名胜古迹。

1、同学出示自身旅游时的照片,介绍曾经去过的名胜古迹。

2、谈谈自身的见到名胜古迹时的感受。

二、观看解说,了解古遗迹。

1、播放一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图片,让同学说一说是什么地方。

2、说说看过后的感受。

3、出示中国地图,在相应的位置贴上文化遗产名称纸条。

三、分组汇报,集体交流,探索古遗迹。

指导同学按课前自身选择的一处古遗迹,交流自身探索的效果。有“长城”小组、“秦兵马俑”组、“大足石刻”组和“敦煌莫高窟”组等等,汇报时教师相机指导,引向深入,并注意点拨文化遗产的价值,以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维护古遗迹。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场景和文物被损图片。

1、同学谈感受。

2、了解国家、政府为维护遗产做的大量工作。

3、同学交流自身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古遗迹。

4、出示课后活动:“小主人在行动”——继续探索古遗迹,为维护古遗迹出点力。

5、师总结。

板书。

我国的国宝。

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维护古遗迹责任意识。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答:画的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2、人们之间的差异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答:人们之间的差异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3、怎样设法避免和解决冲突呢?

答:发生冲突时试着换个角度想一想,看看自己如果是对方会怎么想,怎么做。

4、在盲人的故事中,猜猜盲人的回答是什么?

答:盲人可能会说:“我挑灯会照亮别人的路,也会照亮自己,避免自己被别人撞着”。

5、为什么和别人分享快乐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6、每个同学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应怎样看待他们?

答:我们应该看到同学身上的优点,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同学友好相处。

7、美术课上,同桌忘记带水彩笔了,你会怎么做?

答:我们应该主动把自己的水彩笔借给他用。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1、在日常生活中,有各行各业的人在为我们(服务)。

2、体会到假如没有他们的(辛勤服务),世界将是(一团糟),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与人是(相互依赖)、(互相服务)的。其中和我们每天接触最多的,是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

3、我们来观察我们一天的生活,会发现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4、我们能够在社区(方便)、(愉快)地生活,离不开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们。

5、通过学习和生活体会到为我们服务的人们的(工作辛苦)。

6、我们去问问周围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感受),体会他们的(苦)与(乐)。

7、我们每天都在(享受)着别人的服务,我们要(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而尊重为我们服务的人(不仅仅)是说声“谢谢”。

8、服务员为我们端茶倒水的时候,我们要表示(谢意);医生为我们看完病的时候,我们要说声(“谢谢”);演员为我们演完节目时,我们要表示(谢意);电梯工为我们打开电梯门时,我们要说声(“谢谢”)。

9、假如没有(清洁工)和(其他劳动者),我们的生活会非常脏乱。

10、邮递员叔叔说:“我的工作虽然十分(辛苦)。不过看到大家拿到(信)和(报纸)高兴地样子,我也很(高兴)。

11、理发师使人们变得更(神气)。苦难家庭服务热线给(困难家庭)送去温暖。演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气象员让人们(提早知道天气变化情况)。裁缝为人们(穿衣)提供了方便。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答:保护生鸡蛋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许多心血。

2、看了比尔和妈妈的账单,说说这两份账单告诉了我们什么?

答:父母为我们付出了爱心,提供服务,从来不要求回报,我们应试着回报父母的爱,每天坚持为他们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如果有一天,你的妈妈因为自己的事不高兴把火往你身上发,你会怎么做?

答:我会试着理解妈妈。理解妈妈生气的可能原因,也许是由于工作的压力,也许是我让妈妈失望等等。然后我会用我的方式跟妈妈沟通,关心体谅妈妈。

4、学校中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答:老师们、大队辅导员、食堂的叔阿姨、保洁员、保安„„。

5、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些什么?

答:设立了儿童医院、儿童福利院、儿童乐园,建立学校,为我们注射疫苗。

6、哪些法律法规是过肩专门为儿童设立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有关对儿童特殊保护的条文。

7、有时我们做错了事,父母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们,是他们不爱我们了吗?为什么?

答:不是。父母批评我们是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表现,父母怕我们养成不良习惯,所以及时纠正我们的错误,虽然有时很严厉,但那是对我们爱的表现。

8、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了烦心的事,要怎么做?

答:生活中有了苦恼,应该主动找父母谈心,让父母帮助解决问题。

9、我们怎样做,才能是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呢?

答:学会自己照顾就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能少给家人添麻烦,是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

三年级品德人教版教案

1、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体现在生活中的许多地方,我们要体会到家人对我们的(爱)。

2、进一步了解到呵护一个小生命是多么(不容易)!并且我们的成长凝结了家人的(心血)。

3、家人(呵护)我长大,他们为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

4为了使我们(愉快健康)地成长,爸爸妈妈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

5、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在家中得到家人的关爱,学到了(知识)、(本领)和(做人)的道理。

6、我们的父母长辈对我们寄予(希望)!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辛苦),我们要学会(感激)他们。

7、在平常多与爸爸妈妈(谈心),多(了解)他们,多(理解)他们。

8、我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时间,我们对他们并不是(很了解)。

9、我们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家庭),离不开我们的(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10、父母也和我们一样,有很多(愿望),也有自己的爱好和烦恼。

11、了解到学校、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为了保证我们(健康、愉快地)成长,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服务。

12、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健康地成长),学校有许多人在为我们服务。

13、学校里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许多服务。

14、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15、我们国家的法律中有许多对儿童实行(特殊保护)的条文。

16、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17、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18、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我们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

19、我们要(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争做他们的(乖孩子)。

小学三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望庐山瀑布水。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h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其二】诗意:

庐山雄伟峭拔的'香炉峰,在日光照耀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远看瀑布像一条白链高挂在前边江面上。它那陡峭迅疾的气势,叫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泻落下来了啊!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1.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1平方米=()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3米=()分米=()厘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边长()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5.长12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合()平方分米。

二、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

1.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7平方米=()平方分米。

3.2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4.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5.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6.125平方米=()平方分米。

7.600厘米=()分米=()米。

8.8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三、列式计算。

1.把312平方厘米平均分成26份,每份是多少?

2.40平方分米里包含着几个50平方厘米?

四、应用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块玻璃长25分米,8分米,如果每平方米要8元钱,每块要多少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40厘米,长70厘米,求它的面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教案

1、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瀑布?(生:……)。

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瀑布的诗。

板书课题:12瀑布。

2、听课文录音,看录像(1)(2)(3)。

3、师:瀑布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生:壮观、美丽)。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分节学习,来感受瀑布的美。

(二)学习第一节感受瀑布的声音美。

1、齐读第一节。

2、师:这一节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生:声音美)。

板书:声音。

3、这种声音美我们是怎样感受到的?(生:听到的)。

板书:听见。

4、师:瀑布的声音像什么?(生:好像……又像……)。

板书:好像……又像……。

瀑布的声音好像,

又像。

5、师:叠叠的浪是怎样的浪?(边说边点叠叠)(生:一排排)。

6、看录像(4):涌。

7、风怎么样?(边说边点阵阵)。

8、师:这两个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瀑布声音的什么特点?

(生:声势浩大)。

9、指名读。

10、看录像(5)好像……又像……。

11、齐读这一句。

13、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第二节,感受瀑布的色美。

1、指名读第二节师边画简笔画。

2、师:作者在哪儿看见瀑布?

生:正面。

板书:正面。

3、师:看见了什么?(生: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板书:望见全身。

4、师:诗人用了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生:又惊又喜)。

5、指名读、齐读。

6、师:为什么又惊又喜?(生:意外,美)。

7、师:美到什么程度?(生:比喻)。

8、师:诗人又是怎样比喻的呢?(生:白银)。

板书:一道白银。

9、出示小黑板: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0、师:为什么这样比?写出瀑布的什么美?(生:白色、光泽;色)板书:色。

11、千丈青山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生:高、青)。

12、看录像(6),体会千丈青山衬着瀑布的景象。

13、指名读。

14、齐读第二节。

(四)学习第三节,感受瀑布的形美。

1、师:作者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边说边移动人。

板书:脚下仰望。

2、师:为什么要仰望呢?(生:山很高,要抬头)。

3、师:这时诗人又发出怎样的赞叹呢?

齐读第三节。

4、师:现在诗人看到的瀑布像什么?(生:珍珠的屏)。

板书:珍珠的`屏。

5、看录像(7):屏。

师:“屏”指什么?为什么将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6、用赞叹的语气读这一句。

7、师:当阵风吹来,瀑布又有了什么变化?(生:

板书:如烟、如雾、如尘)。

8、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写出了瀑布相对的静态美,这里写出了瀑布的动态美。

9、看录像(8):时时。

10、师:多美妙呀,如烟——飘飘悠悠,如雾——朦朦胧胧。

如尘——四处飞散谁来读这句,把我们带入这种仙境似的美。

板书:形。

12、齐读第三节。

(2)总结。

小黑板:

1、这首诗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美?

2、诗人观察和写作的顺序是怎样的?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师:让我们怀着同诗人同样的对大自然、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一起来读这一首诗。

放录象(9):全诗朗诵。

(七)师:真美啊!今天我还要向大家介绍我国的两大瀑布。

看录像(10)。

(八)齐声背诵。

板书:

12瀑布。

山路上听见声音(声)好像。

远又像。

正面望见全身(色)一道白银热爱大自然。

近热爱祖国河山。

脚下仰望(形)珍珠的屏。

如烟、如雾、如尘。

小学三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

教学准备:

相关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庐山风光影片,解说其秀丽的风光。

2、师:正是这如此秀丽的风光,因而从古到今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下面就让我们和唐代诗人李白一起去那里欣赏瀑布的雄伟的气势。

3、出示全诗,师读后问:通过预习我们对诗人李白已有所了解,谁来介绍介绍。

二、学习诗中生字词,理解全诗诗意。

1、师: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说说你学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的意思。

2、生交流:“日”指“太阳”。“香炉”指“香炉峰”。

师:香炉是什么样的看到过吗?

生:没有。

师:出示香炉画面。谁知道为什么叫庐山的这个峰是香炉峰?出示画面。

生:烟”指“紫色的烟云。”

“遥看”是“远远的看”。“川”指“河流”

师:示画面帮助理解“川”。“挂前川”是指什么?

生:“直下”的意思是“倾泻而下”。“疑”是“怀疑、好象”的意思。

师:谁能选一句连起来说说那一句讲了什么?

齐读全诗。

三、体会雄伟壮观的`气势,以及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下面让我们再看一看庐山瀑布想一想,这时你再看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什么感觉?

2、再读读全诗,想想哪些词语写出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3、生交流。

4、让我们把它的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再看画面,深化情感。

1、小结:是的,庐山瀑布以其雄伟壮观吸引了我们,下面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再一次去领略那磅礴的气势。播放录象。

2、师:此情此景你最想说什么?

3、生交流。师板书:对祖国山河热爱。

4、这么美的诗谁最先把它记住。

5、生试背。师抽背。生齐背。

人教三年级语文教案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图,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洒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长城和运河。

奇迹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像绸带)。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两种方法解答连除应用题.。

难点:理解第二种解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连乘应用题,请大家看这道题.。

(投影出示复习题)。

三年级同学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15×3×215×(3×2)。

订正时请同学分别讲清算式的意义.。

(二)学习新课。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默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线段图投影片.。

请同学在作业本上解答,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订正时用.老师在学生做题时,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做到胸中有数.订正时,每人看着投影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老师板书)。

(1)平均每队有多少人?

90÷2=45(人)。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45÷3=15(人)。

(1)一共分了多少组?

3×2=6(组)。

(2)平均每组有多少人?

90÷6=15(人)。

这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请同学分小组说一说、互相启发,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请别人解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师: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题思路,那么我们想一想怎样列综合算式.请写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几个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老师板书.。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90÷2÷390÷(3×2)。

=45÷3=90÷6。

=15(人)=15(人)。

同时讲清每种解法的思路:

第一种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队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组有多少人.。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用一种解法检验另一种解法)。

做一做:(投影出示)。

商店卖出7箱保温杯,每箱12个,一共收入336元,每个保温杯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再检验)。

师:默读题、审题.先用分步计算,再综合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班上好、中、差三种类型同学,分别给他们玻璃片,订正时老师选用)。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336÷7=48(元)12×7=84(个)。

48÷12=4(元)336÷84=4(元)。

336÷7÷12336÷(12×7)。

=48÷12=336÷84。

=4(元)=4(元)。

答:每个保温杯4元.。

订正时,请同学说明解题思路.。

这道题做得对不对,请两个同学互相叙述一下检验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三年级有2个班,每班有43个同学,一共栽树258棵,平均每个同学栽树多少棵?

选择正确的列式写在作业本上.。

a.258÷2÷43b.258÷(2×43)。

c.258÷43÷2d.258÷(43×2)。

订正时请说明解题思路.。

2.对比练习.。

(1)百货商店卖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卖了多少元?

作业:第104页第1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检查和验算〕。

解答应用题的验算,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二是对有不同解法的应用题,可以选用另一种解法求解,看两种解法的答案是否相同.。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二、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三、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他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比一比:1厘米和1平方厘米各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各有什么不同?

4.填合适的单位。

(1)课桌面宽3()。

(2)黑板面的大小3()。

(3)王刚身高150()。

(4)教室的地面的面积是50()。

5.下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图中每个图形的面积。

答案。

1.1分米1米。

2.1厘米(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

3.略。

4.分米米厘米平方米。

5.红色:6平方厘米绿色:4平方厘米。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二)通过分析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初步渗透不变中有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用两种方法解答.。

难点:第二种解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选择合适的条件和问题,再算出来.。

(1)每层有4个教室.。

(2)每个教室有6盏灯.。

(3)每箱“可乐”有12瓶.。

a.12个教室装几盏灯?

b.4箱“可乐”共多少瓶?

c.3层有多少个教室?

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

这三道题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

(因为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1:

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11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说出已知条件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条件:(1)有5箱热水瓶,(2)每箱12个,(3)每个11元.。

问题: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在学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由条件入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两种解法的两种思路:

师: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这里有三个条件,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一个问题?

生:根据每箱12个和5箱热水瓶,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板书:5箱有多少个)。

师:知道了一共有多少个,再根据每个11元,可以进一步求什么?(板书:一共卖多少元)。

这是一种思路,再想一想,要求这个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还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们讨论一下)。

生:根据每个11元和每箱12个,还可以先求出每箱卖多少元.(板书:每箱卖多少元)。

师:求出了每箱卖多少元,与5箱结合,又可以求出什么呢?

(板书: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请同学们用两种方法,分步列式解答.。

订正时,老师板书补充完整.。

(1)每箱卖多少元?(1)5箱有多少个?

11×12=132(元)12×5=60(个)。

(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32×5=660(元)11×60=660(元)。

答:一共可以卖660元.。

师:我们把这两种解法,列成综合算式可以吗?请同学讨论一下.。

讨论后请同学回答.(板书)。

11×12×511×(12×5)。

=132×5=11×60。

=660(元)=660(元)。

说一说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种解法加括号是什么意思?(先求5箱有多少个)。

师:想一想,这道题怎样检验?能不能用一种解法的结果检验另一种解法?互相讨论一下.。

然后请同学口述检验:(第二种解法5箱热水瓶共有60个,每个卖11元,共卖660元,和第一种解法答案相同.第一种解法,每个热水瓶11元,每箱12个,共卖132元,有5箱共卖660元,和第二种解法答案相同)。

(三)巩固反馈。

1.根据复习题已知条件(1)(2)与问题c,编一道应用题.。

(学生口头叙述,老师出示)。

学校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6只日光灯.一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

(默读题、审题)。

师:根据这三个已知条件,要求共安装多少只日光灯,可以先求什么?还可以先求什么?

(用两种方法解答,观察计算结果是否相同)(指名写在玻璃片上)。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6×4×36×(4×3)。

=24×3=6×12。

=72(只)=72(只)。

学生做题,老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两个小队割青草,每个小队割3捆,每捆重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老师对上一题解答时出错的同学、重点辅导,看是否真正掌握了.。

第一种解法:第二种解法:

8×3×28×(3×2)。

=24×2=8×6。

=48(千克)=48(千克)。

订正后,进行选择练习.。

3.选择正确算式.。

(1)大生的集邮本里,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贴5张,6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

a.3×5×6。

b.5×3×6。

c.5×(3×6)。

d.6×3×5。

(2)三年级有4个班,每班有40人,每人种3棵树,三年级学生一共种多少棵树?[]。

a.3×40×4。

b.40×4×3。

c.4×3×40。

d.3×(40×4)。

师生共同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连乘应用题,用两种方法解答,思路不同,结果相同.。

作业:思考第100页第4题.。

小资料〔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第四步是进行检验,书写答案.。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和复习三年级人教版三年级教案设计

(二)学会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三)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理解为什么要先求总数和怎样求总数.。

难点:找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启发谈话:

我们已经连续学习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同学们学习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你们愿意学吗?下面我们先看一道简单的应用题.(投影出示)。

工人们修一条长120米的路,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涉及哪三种量,已知哪两个量?求的是什么?

120÷15=8(天)。

(二)学习新课。

出示例题:

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

师:同学们可以互相说一说,然后再回答.。

生:例题是三个已知条件,例题和练习题的问题相同,都是求几天修完.。

师: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题意,请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投影出示线段图)。

生:还要知道总工作量.(这条路有多长)。

师:在题目中能不能找出总工作量?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抓住了解题的关键,请你们用分步和综合的方法,解出这道题.。

(有些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1)这条路长多少米?综合列式:

12×10=120(米)12×10÷15。

(2)几天修完?=120÷15。

120÷15=8(天)=8(天)。

答:每天修15米,8天修完.。

订正时,学生可以两人交换,投影出示,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师:我们把例题的问题改变一下,(在黑板上出示)。

工人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要求6天修完,每天应修多少米?

(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12×10÷6。

=120÷6。

=20(米)。

答:6天修完,每天修20米.。

订正时,要求说出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老师同时板书.。

(三)巩固反馈。

做一做:

1.小华读一本书,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9页,几天可以读完?

(根据每天读12页,6天可以读完,可以求出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再根据这本书共有的页数与实际每天读9页,就可以求出需要几天读完,中间的隐蔽条件是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综合列式:12×6÷9。

=72÷9。

=8(天)。

答:8天可以读完.。

订正时,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小华和小刚读同样的一本书”是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然后讲一讲每一步是什么意思.。

12×6÷8。

=72÷8。

=9(页)。

师:下面看一组题,请说出这组题相同的地方是什么?然后迅速列出综合算式.不用计算.。

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2.同学们做操.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如果站成12行,每行站多少人?

1.30×16÷24。

2.30×16÷12。

(共同点,“每行站30人,正好站16行.”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的隐蔽条件,也就是总人数)。

师:请根据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独立解答下面的题.。

综合列式:

16×10÷8。

=160÷8。

=20(千克)。

答:大箱每箱装20千克.。

作业:第113页2,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学三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这是作者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述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述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作者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很好,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加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小学三年级古诗《望庐山瀑布》《绝句》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2、揭示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

1、理解课题的意思:

理解望瀑布。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瀑布吗?是什么样的,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2、学会写课题中的生字:

3、你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4、学习这首诗。

(1)出示整首诗。

(2)指名读一读。

(3)再读,可以讨论,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4)交流:

重点理解银河九天香炉川三千尺。

谁能讲这首诗的意思?

评议,他讲得怎样?

再指名讲诗的意思。

5、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板书:

日照。

香炉生。

紫烟,

遥看。

瀑布挂。

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

尺,

壮美山河。

疑是。

银河落。

九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理解绝句。

2、简介作者及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你能理解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的字音。

2、交流,你了解了哪些词语、句子的意思了?

四、学习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一、二两句。

轻声自由读一读,画出还需要理解的词语。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

指导朗读,读出舒畅预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句。

指名读一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诗人卡到了什么?

讨论,理解西岭千秋雪相机板书,画简笔画。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

诗人向门外一看,可以看到什么?理解东吴。

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一行写一个景,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鹂鹭。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

板书:

绝句。

两个。

黄鹂鸣。

翠柳,

一行。

白鹭。

青天。

近景。

窗含。

西岭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万里。

船。

远景。

相关范文推荐
  • 01-12 自来水公司供水服务承诺书(模板17篇)
    为了建设更加和谐的社区,我们将利用服务月的机会为社区居民提供有益的服务项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服务月活动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了进一步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 01-12 社区端午节活动策划案(汇总21篇)
    活动策划需要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活动的成功举办。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 01-12 安全生产月目标责任书(模板20篇)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和基础,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接下来是一些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经验分享,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为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 01-12 珍惜生命的演讲稿(热门20篇)
    演讲稿的语言和措辞要简洁明了,能够让听众一目了然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意图。下面是一些著名演讲者的精彩演讲摘录,希望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有所帮助。老师们、同学们:早上
  • 01-12 孔乙己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23篇)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科学引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以下是一些优秀教师编写的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为您的教学工作提供帮助。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
  • 01-12 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的体会范文(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考和成长过程。通过阅读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和思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
  • 01-12 校园安全教育团日活动总结(实用12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个特定活动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下是一些关于活动总结的案例分享,通过这些案例可以学习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01-12 大班教案节奏小屋(优秀20篇)
    大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安排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学习以下的大班教案范文,您可以了解到不同风格和内容的教案设计
  • 01-12 公司员工在职证明书(优质22篇)
    公司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成功公司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________先生(小姐/女士)是我公司在
  • 01-12 在先进性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热门18篇)
    先进性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先进性教育优秀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同志们:根据全区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