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活动策划>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汇总5篇)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23:06:07 作者:MJ笔神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篇一

活动时间:

__月__日下午15:00--17:00

活动物品准备:

汉服(款式任意,但是必须和孩子合身),毛笔,竹简(或卷轴工艺品),头冠(系带方便固定),孔子画像,朱砂,发髻,音响设备。

活动地点:幼儿园。

活动人员:园内老师,中、大班孩子及孩子家长。

主持人:___

编舞老师:___、___。

跳舞老师:___、___。

活动流程:

(可提前准备,舞蹈节目老师自己筛选培训。)

(1),齐冠礼:孩子着汉服,上台走向自己的父母前,递上齐冠,女孩子则为递上发簪后,跪拜稽首(在古代,向长辈行跪拜大礼,表示尊敬,伸腰及股为跪(股为大腿),以头着地为拜,跪时前身往前略屈,将头部垂下至地面为稽首。对父母行跪拜稽首礼至汉代沿袭至今。)

然后,其父母为其子女带上齐冠/发簪,孩子鞠躬揖礼致谢父母。(揖礼: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到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孩子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方式,表示孩子进入学堂,开始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哲理,并传授读书写字。开笔,俗称“破蒙”。

孩子着汉服,上台走向老师面前行揖礼(揖礼: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到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老师帮助前来行礼的孩子正衣冠,(正衣冠,是反映人的一个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是知书明理的第一步。)

老师俯身或下蹲为孩子额头上点上朱砂印,启智。(点朱砂,开笔礼必行的一部,启蒙老师用红色的朱砂在其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痣”通“智”,意味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景。)后递上竹简,(竹简(或书法卷轴),意味知识、文化的传承,写一些关于祝福的话语,由孩子带回去保存。)

(3)向孔子行礼,由启蒙老师带领走至孔子画像前,注视孔子像,由启蒙老师说:“行礼”,孩子行鞠躬揖礼,屈身面对孔子像,老师同行此礼,以示表率和尊敬师尊。

(4)在所有礼毕之后,孩子由家长带领回到自己的位置,等候活动的进行。

活动为幼儿园全体老师共同参与,给与孩子和家长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及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开笔礼”。

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2、参与活动的老师、家长以及孩子必须严格遵守活动安排,不可私下随意走动,以防出现意外。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篇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传说和习俗;

2、了解粽子的外形特征,知道粽子有不同风味;

3、愿意动手尝试,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糯米、粽叶、粽子绳、配料、豆沙、大枣、咸肉、果脯、五彩线等

活动过程:

1、老师讲端午节的传说,然后给小朋友带上五彩线。

2、老师带着小朋友进入厨房,认识包粽子的各种材料。

3、请炊事员为幼儿做示范怎样包粽子,用粽绳扎好,重点示范卷粽叶和取、包、捆、扎的方法。

4、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着包粽子,教师及厨房工作人员协助幼儿卷叶、捆扎,也可以让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包成,在幼儿需要时,教师或炊事员可手把手的教幼儿包粽子。

结束:粽子煮好后让幼儿把自己包的粽子,解开系粽子的绳子,打开粽叶,观察粽子里面有什么颜色的。

延伸:老师让幼儿吃粽子,说一说自己吃的是什么味道的粽子。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篇三

活动目标:1.利用环保废旧材料制作服饰,体现“绿色环保,保护地球”的活动主题; 2.在活动中能大胆地展示自己; 3.感受与父母一起活动的快乐,愉快的度过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

活动准备:

1.发放家长邀请函;

2.场地布置,制作横幅、评分表、幼儿号码牌;

3.磁带、录音机;

4.活动前和幼儿一起练习走模特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2.幼儿自由回答

3.小结

4.幼儿自由活动

5.小结

(二)幼儿和家长制作

1.要求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衣服,打扮自己和孩子。

2.小心制作工具的摆放,注意安全。。

(三)时装展示秀

2.提出要求(1)按学号排队,每个幼儿和家长一起上台。(2)由其他家长在下面打分,一位老师统计,并及时记录在幼儿名单上。(3)最后评出“最佳模特奖”和“最佳服装设计奖”

(四)颁奖

2.今后我们要怎么关爱我的地球妈妈呢?(不乱砍树木、不乱扔垃圾、多种树、不使用一次性用具等)

3.幼儿回答,结束活动。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创意地布置昆虫乐园;

2、学习小组合作有序的进行制作活动;

3、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选择材料和制作。

活动形式:

集体、小组、区域活动

活动准备:

1、与昆虫相关的书籍;

2、蓝色塑料袋、画图纸、绘图材料、绿绳(毛线);

3、树叶、果冻的空盒、蛋型空盒或纸卷筒、圆形贴纸。

活动过程:

1、播放上一次到户外录制的虫鸣声,并和幼儿讨论如何一起在活动室布置一个昆虫新的乐园。

——池塘:在地面上贴蓝色塑料袋,用彩纸设计池塘里的小鱼、荷叶、青蛙等。

——大树:在活动室悬挂绿色绳(毛线)当大树,可在上面挂树叶或悬吊小昆虫。

——瓢虫:果冻的空盒,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

――—蜜蜂、蝴蝶:蛋形空盒或纸卷筒,贴上翅膀、脚和触须。

3、按幼儿意愿进行制作或选一样制作。

4、分享幼儿制作的作品,并选活动室一角布置成昆虫新乐园。

总结分享:在认识昆虫特征的基础上,乐意制作或即兴制作。

活动评价:

1、能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制作。

2、能参与布置昆虫新乐园。

活动建议:

1、此活动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分多次进行;

2、给孩子提供或请孩子家长帮忙搜集与昆虫有关的书籍、资料等,供幼儿进一步参考。

经典咏流传活动策划篇五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和集体共同过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参与节日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让幼儿收集有关端午节的各种资料。

2、有关制作的各种材料:

粽子——粽叶、糯米、线等。

香包——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

彩蛋——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

五彩绳——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3、有关的图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动过程

(一)讲讲看:

要求:交流幼儿收集的有关端午节的内容。

(二)导入语:

1、(在门上悬挂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菖蒲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菖蒲是端午节的习俗)

2、那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每家人将钟馗像悬挂在门上,可以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

(2)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3)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4)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在端午节这天,人们把它放在米酒中制成雄黄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

(5)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6)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7)竖鸡蛋、画彩蛋:人们说:“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将鸡蛋竖起来的人,这一年都会有好运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