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实用20篇)

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实用20篇)

时间:2024-01-07 18:20:04 作者:字海

通过总结和概括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思想。作为一本引导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之书,《国学经典》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价值、人生智慧以及时代意义。下面,我将分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我对《国学经典》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经典》中的文化价值令我深受启发。汉代文学家刘向曾说过:“士者,不出于大家。”这句话道出了读书人的修养和责任。《国学经典》不仅教导人们如何做一个称职的人,更是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这些经典作品包括《论语》、《大学》等,它们无一不是集中着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光辉。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我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价值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是《国学经典》给我留下的宝贵财富。通过大量的阅读,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国学经典》中的智慧,比如《大学》中讲述的“格物致知”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实践、经验和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智慧。这些智慧让我认识到了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人的重要性,也激励着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三,《国学经典》中的时代意义让我深思。尽管这些作品距今已经数千年,但其中的智慧和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比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和《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都给现代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正是这些经典理念的指导,能够让我们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第四,阅读《国学经典》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通过读书,我对自己的关注点和价值观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目标和愿景。《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给予了我内心的冲击,让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

最后,阅读《国学经典》对我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不仅提高了我的思辩能力和文化修养,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国学思想对于我自己的发展是多么重要。读经典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过程,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去阅读、学习、理解《国学经典》,以便更好地将它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总之,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人生智慧和时代意义。这本经典之书不仅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财富,更是指引我成长的灯塔。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一直秉持着《国学经典》中的真理和智慧,不断修炼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有着在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历史,儒家文化的仁义礼智信传承两千多年。古代思想家诸如孔子、孟子、荀子等,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造出滋养后人的思想成果。在教育方面,他们有自己独特方法。时代发展到今天,在这个电子化信息化的时代,他们的思想过时了吗?这里,我们得信奉鲁迅的“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通过《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的学习,我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了先哲们许多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其中的很多东西,到今天仍然不过时。

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

孔子更是我国杰出的教育家。从《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很多关于教育的思想。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政治、军事、法律都不可缺少,但最根本的还是教育,他把教育放在很高的地位。他认为教育可以把社会的政治思想、伦理道德,传播到民众之中,从而对政治产生重大影响。《论语?为政》载“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就是说,通过教育把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风气传播开来,就会影响政治。

孔子认为教育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论语?子路》中“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通过冉有之问,孔子扼要地阐明了他的庶—富—教的施政大纲。“先富后教”的观点表明,须先发展经济,教育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要受经济的制约。

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孔子的“举贤才”及整个教育思想都放在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基础上,他尽力将教育推向平民,为其“有教无类”主张提供理论根据。同时,孔子指出人的个性差异是后天作用的结果,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影响力,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现在我们提倡与时俱进,但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特别是教师,除了横向的拥有国际视野之外,还得纵向的博采古代思想文化之长。多方面学习,以教育教学的工作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20xx年xx月起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它分为四个教学视频。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构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学习《论语》的收获是有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向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十分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师德涵养,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神贡献于教育工作,敏而勤学,具有丰硕的实践经验,注重道德涵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成为后世教师学习的表率。《论语》中良多篇章都能够看到孔子对师德涵养的相关阐述,带给后世为师者莫大的启迪。

孔子强调立志在道德涵养中的主要感化。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论语子罕》)。因此,教师不只要本身,还要教育学生确立高尚志向,树立人生理想,作为个人勤恳的标的目标。

孔子从意遇事要长于进行自我省察,这是道德涵养的主要方式。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本人的行为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觉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自我监视的感化。孔子认为,道德准绳和规范是公共好处的表现,对个人起束缚感化,因此,需要克制自我。长于自克是道德涵养的标识表记标帜。

孔子认为,现实中不具有不犯错的圣人,环节是看待错误的立场。他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他承认本人犯过错,并认为,过错被别人发觉,是本人的幸运。孔子要求“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知错即改,不竭地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教师要尽本人的社会职责,应注重本身的学习涵养,节制博识的知识,具有高贵的道德,这是教人的前提前提。

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只要言教,更注重身教。他透过严以责己,身先士卒来传染打动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充实说了然身教的主要性。简直,如果教师能做到以身示范,虽没有言语的说教,仍然能对学出发生潜移默化的感化。

爱护学生、关怀学生是一个教师成功的必需具备的前提。孔子说:“仁者爱人”、“智者知人”。孔子关怀学生道德、学业的促进以及学生们的糊口与健康环境,他和学生有深厚的交谊。孔子对学生传授知识毫无保留,做到了“无私无隐”。

孔子对学生充满期望,他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者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那里包含了青年人跨越老年人、学生跨越教师、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成长概念。

国学经典培训孔子认为教师要讲究教学方式,长于启发学生的心智。“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论语为政》)。教师必需本人经常复习故业,畅通领悟贯通,做到有新的领悟、新的体会、新的发觉,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师不只给学生以知识,还要使学生独立求知,独立思考,并能做一个有道德涵养的人,这样才算是好的教师。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国学经典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国学经典心得体会优秀5篇】,供你选择借鉴。

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一定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我受益匪浅。它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名言,古诗词,经典故事。这本书从开天辟地到各种自然现象,从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学子,从社会历史到礼乐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们娓娓道来。这本书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又明白了许多道理。我被《诵读》里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读完《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穿越时空参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创造的令世人称赞的奇迹,我看到了这个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风雨侵袭中依然坚定地向前奔跑。读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学到了学习的方法;读了曾子的“吾日三醒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们伟大的民族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以韩国的第一家孔子学院为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争先创办孔子学院,掀起了学习中文,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浪潮。

读了这本书,我不能不惊叹我们的祖先不仅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不朽的五千年传统文化,而且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坚不可摧的长城文化。它从战国的硝烟迷雾中诞生,曾一度肩担抵御外族守护关内的历史重任。岁月沧桑,朝代更迭,它为了责任而不断剥蚀自己的青春。如今,长城作为世界八大奇观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坚强的体魄,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读完这本书,我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最近,校园里正在开展一项活动,叫做“国学经典诵读”,大家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国学经典包括很多,例如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复杂的还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等等。

其实,在我五岁时,妈妈就给我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全套书和碟子。妈妈说,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经典,希望我背诵一些。当时我不懂,就摇头晃脑地跟着背诵。有一次,幼儿园搞儿童人气小明星选拔,我因为会背诵“子曰,学而时习之……”而被评为了人气小明星,照片还在光荣榜上放了好长一段时间呢!现在回想起来真有趣!

现在,我们学校也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时,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只有极少数人心不在焉。我们一定要认真诵读国学经典,这是一项有趣的活动,而且对于弘扬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多年了,一些人就迷失了祖国的优良传统。现在,国家在小学阶段就安排我们学习国学经典,就是为了让这些优秀文化遗产深入我们的骨髓,永远不会忘记。这样,在我们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在接受外界文化的同时,不会忘了我们的“根”。

让我们大家都来诵读国学经典吧!

暑假得此机会赴北京学习国学经典,感受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不得不承认,诵读国学经典的确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熏陶,对小学生而言亦是如此。这种国学经典的浸染,看起来是个大工程,突破起来也是个难点,但这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文学视野的拓展,个人素质的提高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两天的课程培训下来,杭州的拱宸桥小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拱宸桥小学在国学经典教学方面走得非常扎实,让我觉得耳目一新的是入学礼。开学初的入学礼仪(正衣襟、拜孔子、观国学馆等等)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国学、礼仪、传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王崧舟校长所打造的“乐学模式”也是让我感受很深:始于“悦读”,基于“熟读”,贵在“悟读”,成在“化读”。在国学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提倡“儿童视角”,非常在意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王校长还呈现了“文化种子”的习得。以每天三诵、每课一练、每周一课、每月一查、学期一赛、学年一年来作为主要途径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拱宸桥小学王校长的“以教立心,以文化成”理念,把国学经典教育做得的确是有声有色。感受了拱宸桥小学的国学教育特色以及其他几位专家灼见之后,我也有了很多思考,现就几点来说明:

一、国学经典教育要有重视氛围的营造。几位专家都讲到了,陶冶熏陶在国学经典教学中很重要。国学经典教育的实现并不只是通过那一周一节校本课,更不止于课堂上的教与学,还应该有一种环境、氛围的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或强化。如果只把国学教育的压力放在三四十分钟的课堂上,那这节课跟普通的文学课并没有太多差别,反而会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应该打造国学经典学习的文化氛围。比如关于国学经典读书活动的开展、绘画活动的开展,文化墙的更新、班级读书角或者黑板报等栏目的更新。在楼梯处或走廊也可以有一些国学经典里面的诗文、或者宣传国学经典教学的标语等等。再另外,也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大队活动”来辅助宣传,多加熏陶。再有像参观国学馆等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国学经典”的学习很重要。

二、国学经典教育要有策略的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要求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意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也不忽视国学经典。课堂上的兴趣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多样化的诵读,趣味游戏、动画辅助教学、小诵读竞赛等等可以做些尝试。课余生活中对国学经典诵读的兴趣要依赖于学校活动的侧重。学校可以每月、每学期根据情况来计划关于国学经典的诵读比赛、演讲比赛、节目展演等等,或者配合读书活动、书画活动来开展。

另外,这也对老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身来讲的确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地方。

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自20xx年x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x个月了,自我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xxx国学社之前,我就一向对中华传统文化异常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景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x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教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先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原先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此刻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此刻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我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我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应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一样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应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仅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我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应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到达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我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并且应当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十分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应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我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景,举不胜举。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包含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职责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我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当给自我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经过学国学使得自我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我,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我一向在研究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期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期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那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激,感激王鹏教师的引见和指导,感激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激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礼貌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职责感以及生命的活力,感激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激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激xx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激xxx公司供给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激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礼貌!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参加此次国学践行的培训。此次培训的师资强大,既请到了孔子的第75世孙、儒家学派代表人孔海钦教授,又请到了释家洗心禅寺的首座妙华法师,还有理学一派岳麓书院的李兵教授,有中医代表肖长江主任,有民乐二胡代表张音悦老师,还有主张道家思想天人合一的颜爱民教授,颜教授也是国学践行的发起人。另外还有黄玲教授、易宇教授专门从教育的角度谈了她们的思想。

无论是从学派儒道释法心,还是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教书育人等各方面,我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我发现所有的学派思想在各个方面的运用都有相通性。只要弄明白一条最简单的规律——用生命去唤醒生命,用能量去感应能量,那么就可以应对世间所有的事物,正所谓“大道至简”、“道法自然”。

我们把人的内心比作是一个宇宙,而我们所处的空间也是一个宇宙。内心所想,照见现实,世间形形色色皆是内心的呈现。这便是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同一性。外在世界是同一个世界,但是每个人经历不同,人心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外在的世界、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规则,人与自然相处有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有守则,我们简而称之为“道”。正为《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其中的奥妙,是不可言说的,得从内心去悟,每个人悟出来的感受又不尽相同。我们把外在的大宇宙当成一个整体,即为“天”,我们内心的小宇宙为“人”,然后去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地之间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我们的内心也有一个能量场。两个能量场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世间万事万物、人人均有一个能量场,这些能量场之间都会互相影响,从而组成了一个大的宇宙。

颜老师说,我们要时常想着自己和宇宙是一体的,感受天人合一的境界。从大自然中汲取能量,从圣贤、君子身上汲取能量,丰富、强大自己的能量场,从而以自己的能量去影响其他人的能量场。我想,这便是“道”,看似无为,却有为。

能量有正有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贤良淑敏德,此为正能量。而与之相悖者则为负能量。正能量与负能量之间可以相互影响,而更为强大者会成为能量场的主宰,这些能量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气质和品格。比如我们会评价这个人是个正能量的人,或者是个很谦卑、温顺的人等等。能量有大也有小,得看个人修为。能量大者,就可以影响更多的人。能量吸收得越多,就越有爆发力。

此“道”与阳明心学的“心、道、得、事”的理论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修内在。不同的是,心学强调自省。心本纯净,只是因为成长过程中有一些自私和愚昧的瑕疵落在了心上,所以要日日自省,每天擦拭,革除内心的私欲,方能使“心”保持原来的纯净和明亮。这与孟子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万事内求,而不外求。

所以,最终“大道至简”的“道”,奥妙何在呢?道家已经给出了答案便是——道法自然。难道什么都不作为吗?也不对,只是说我们对于外界不用刻意为之,而对于自己,最终要落在了“修心”之上。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时,我们就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充满能量,然后散发能量,改变身边的人和事。

我以前一直参不透儒家、道家、法家、释家、心学的关系。听了课后,才明白法家更倾向于“术”的层面,这就是为何秦始皇以法家治国两代便亡国了。的确单纯地以法治国在战乱时可以快速地稳定秩序,但是在和平年代,冷冰冰的法律只会让作恶的人心与之打擦边球。“术”没有温度,感召不了人心。我想,这也是为何在汉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我也明白了中西和西医的区别,就是西医为术,中医为道,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尽管说见效快。而中医之道有一套体系,相生相克,肝的问题往上找肺,肺的问题往上调心,心的问题调养肾,等等。五脏又对应情绪,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如果找不到病的源头,那么治标不治本。大道至简,修心为上。心境好了,身体也就会随之变好。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医术高明”这个评价很重要,但是“医德高尚”这个评价更为重要。

教育也是一样。教为术,育为道。重教而忽略育,那么,孩子即使再聪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现在很多案子都是高智商犯罪,所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应当和德育并重。以品德感召学生去学习,引导学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师应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教书。师德师风好了,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要学生品德好了,那么以后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他都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做贡献。德者,本也。作为园丁当为学生树好根本,再让他立于天地间吸收能量,驾驭各种“术”,为自己所用,只要根本是好的,无需多加干涉过分修枝,他无论长成什么样子,都将是有用之材。在教学应用中,兴趣为道,方法为术,所以我们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班级建设中,营造良好的班风为道,班规为术。在亲子教育中,爱和良好的家风为道,家训及具体的实施方法为术。以道御术,事半功倍。

世间所有的大道都是朴素的,这便是“大道至简”,而所有的事物都要顺应规律,这便是“道法自然”,道和术之间,唯有以道御术,术方成。离道之术,术必衰。

此次培训,感悟良多,于修身养性、于工作生活均有启发,此文仅是从悟道的一个角度所写的感想,不专业、不透彻、不深入,聊当一个门外汉胡诹之论。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xx年暑假,我参加了校园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xx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能够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就应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国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中国人,了解和学习国学文化是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的体现。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深入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智慧和传统价值观,收获良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验,从教育意义、入门途径、经典选择、实践价值和个人体会五个方面,分享一下自己对经典国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经典国学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作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经典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对于塑造个人品行和提高思维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不仅对古代文化、历史和文学有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认同,有助于塑造了我的人格修养和道德观念。

其次,进入经典国学的门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面对众多的经典著作,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入门途径。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古文阅读,如《论语》、《大学》等,逐渐进入国学的大门。同时,还可以通过国学专家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经典国学的理解。学习国学需要持之以恒,需要耐心和毅力,但只要入门,就会发现其中的魅力和乐趣。

第三,经典国学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中国的经典国学有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经典文学、思想理论、诗词歌赋等。在选择经典著作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比如,我对古代文学比较感兴趣,就选择了《红楼梦》和《水浒传》等作品进行研读。通过深入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进一步了解了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扩大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第四,实践是学习经典国学的重要环节。在学习经典国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比如,我在学习《论语》时,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处事、做人和对待他人等方面的道理,这些实践价值对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我个人对经典国学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通过学习国学,我感受到古代智者的智慧和博学多才,更加懂得了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国学还使我更加热爱中国这片热土,珍惜我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和荣耀。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逐渐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之处,并更加自豪地将其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学习经典国学是一个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过程,但经典国学中包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至关重要。通过学习经典国学,我们可以培养个人品格、提高智力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让我们一起学习经典国学,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学习《国学》,让我懂得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选。

“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总之,孔子《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地研究《论语》,体会《论语》的精华思想,并以此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让中华古老的文化精粹,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易中天说,集结《论语》的孔子,是中华民族的孔子,是大众的孔子,是人民的孔子,也是永远的孔子。我们作为教师,因为孔子而自豪。

教师的工作平凡,教师的职业崇高,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使命光荣,教师的报酬微薄,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读国学学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读书时我是个自信得有些自负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后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现在,在工作的环境中才知道那句话说得太对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济济,读中师出来的她们基本功非常扎实,书法、绘画,音乐样样都懂。而且教学多年的她们经验非常丰富,面对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应对。原本认为自己能像他们一样应付自如,但是结果却出乎意料。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下定决心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并利用假期练习书法,争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练得更扎实。收效还挺不错,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对学生的观念上,《论语》里说:“因材施教。”真是经久不衰的真理。刚参加工作时,由于没有经验,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我自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却是违背学生发展规律的。由于没有重点,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结果很不理想。事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询建议。最后得出结论: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比如我教毕业的几个孩子有什么问题经常跑来和我说。例如,到中学学习压力大,厌学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样,要求她们必须死记硬背文化知识。而是建议一个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孩子朝体育方面去发展,一个爱绘画并且很有天赋的孩子朝美术方面去发展、使她们找到自己的特长,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为人处世上,我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应该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可以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现在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它让我知道一切都来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让我早早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从而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它更让我从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她们来中国旅游,来中国留学。那些哈韩、哈日、学hip-pop的孩子们都睁开眼好好看看吧。我们虽然不能像晚清时期的满洲贵族那样妄自尊大、闭关锁国。但是当京剧、武术、中医等国粹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国人。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穿越两千年的时间隧道,体悟经典的平凡智慧,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来解读《论语》,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读了于丹的《论语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这位圣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时时传递出的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初读《论语心得》时,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为书中所说的安贫乐道,现在看来颇有些让人不思进取的味道,细细读来,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贫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xx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与教育》的在线学习,这次学习分为四个教学视频,我用半个月的时间看了好几遍教学视屏,总计用时20多个小时。另看完教材《国学经典与教育读本》(一、二)。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平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着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书记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

《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中华五千年礼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那些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经典著作、诗词曲赋、文学名著、名言佳句,如灿烂的星辰,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诵读节目,感受颇深,经典诵读大赛是以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为主题,复赛和决赛都采取国学知识和应用题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的选手为代表来参赛,已检测当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品德的传承。

经典诵读大赛在启动仪式上,六十名学童团体诵读《子弟规》,并举行了开笔礼。经典诵读大赛是以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我爱记诗词、名师对对碰和美德大考验。

我爱记诗词是在大屏幕上出现1个或2个字,由5名选手分别说出有这些字的诗词,坚持到最终者获胜。那么多的古诗词流利的从他们的口中说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里他们要下多少功夫!我觉得自我和他们相比逊色的多了,以后可得多读并且这个比赛清晰的体现了我囯学生对诗词的知识的掌握情景,也体现了我囯学生的博学多才!名师对对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问题,从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终是美德大考验,导演会给选手们设置不一样障碍,观察选手们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选手有许多选手没有经过比赛,很遗憾。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

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过诵读经典诗文,能够让我们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是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经典”他流传了千百年,从“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由“道,可道,十分道”至“天将降大任与斯也”,从《归去来兮辞》到《兰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经过观看《xx省青少年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让我觉得经典诵读对我们的重要性。诵读、熟背诗文,让我们在一生记忆力的时候,以便捷的方式获得经典文化的熏陶。

培养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帮忙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提高修养。提升我们语文水平,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让我们的每个人诚挚有爱、充满活力,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有序、和谐完美,让我们的国家更富。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一部哲学智慧的总结。《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使得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通过阅读这本丛书,我受益匪浅,对于中华文化、人生的意义以及处世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为全面系统的了解。文章中涵盖了《易经》、《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这些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研读这些经典,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而在这些经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易经》。《易经》以八卦、六十四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为内核,深入探讨了宇宙万物变化的规律,提出了“道以顺天下”“无外无内”等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其次,阅读《国学经典》使我对人生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传达给我们的是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重要性。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进步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知识就是人生进步的基石。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明白了知识是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我也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功与成就,更在于如何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国学经典》也让我明白了处世之道。《中庸》中有一句名言:“中庸之道,天理人情之道也。”这句话传达给我们的是在处事应对中要把握好尺度,做到“中庸”。“中庸”即“不极端”,是指在处理问题时要取中庸之道。这样,才能既不偏激,也不失分寸。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懂得了只有以开放包容心态去对待他人、对待事物,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容易走向极端,难以取得真正的平衡。《国学经典》中的智慧让我明白了处世之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与他人相处中做到谦虚、宽容与和谐。

最后,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只有对历史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奠定自己的根基。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发现其中的道理和智慧不仅可以指导我个人的成长,也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我们有责任将这一宝贵财富传承下去。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带给了我对中华文化的全面了解、对人生意义的新认识、对处世之道的深思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研读这本丛书,我坚信只有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将这份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以为把握知识应当是一个主动探索领会的过程,所以他在教学实践中异常重视学生的主动性题目。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了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就是说仅有当学生进进进取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愤"、"悱"站在教师的角度讲是启发的契机条件,"举一反三"是启发的结果。站在学生角度看"愤"、"悱"是能"思","举一反三"是能"悟"。善教者启之待时,因势而利导,"引而不发,跃如也。"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以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熟悉规律,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他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论语卫灵公》)。教师要做不失言的智者,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知二,闻一知十,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发展思维本事。孔子教育的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讲究教育教学方法,这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正如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善于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上有"欲罢不能"之势,说明孔子教育技巧之高超、教育本事。

孔子一向夸大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不加思考就会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空泛而不实。这种见解贴合人的熟悉规律,已初步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孔子夸大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以自我的亲身体会告诫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离开学习往思考,其结果必然徒劳无得。另一方面,孔子有腔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主张事事处处都应运用思考,极力反对"餍饫终日,无所专心"(《论语阳货》)。孔子的学有方向,先是学德,次是学文。思亦有方向,先是思修身,次是思修行。思与行结合,思与社会生活结合。学,不是漫无边际的学;思,不是漫无边际的思。学有方向,思有目的。如此,才能领悟孔子学思结合的真谛。

孔子很夸大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他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也就是说,尽管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叫他往处理政务,却行不通;派他往出使外国,却不能独立应对。书读得虽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据《雍也》载,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又问:"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季康子再问:"求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说:"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意思是说他的学生有的果断,有的通达人情事理,有的多才多艺,这对于治理政事会有什么困难呢孔子培养学生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推行其政治抱负,练习学生能够出仕为宦,治理一方。所以他十分留意学用结合、言行相符。

孔子在《论语》的第一句话即"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学习了,然后再经常温习、练习、实习,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获得了成果,内心感到欢乐与满足,不也令人喜悦么孔子还说温故而知新"。意思是说,温习旧的知识而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新的见解。这涉及到新旧知识关系的看法,是贴合教学规律的。孔子以为学习靠多闻多见,往伪存真。他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论语述而》),多听多看,广于见闻,即认真学习,对于不明白和靠不住的事情要存疑,不盲目往做,只是谨慎地说已经明白的道理,做已经明白的事情,就能够减少怨尤和造成遗憾。学习本身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要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牢固地把握所学的知识。对所学的知识熟练了,融会贯通了,便可举一反三,告诸往而知来,从已知探未知。故,学而时习之。

让我们一齐为弘扬国学而努力吧!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给人们的生活和精神带来了深刻影响。由于个人的人生阅历和文化背景差异,每个人在阅读国学经典时都会有不同的心得和体会。本文将从自身角度探讨国学经典对人的启示和帮助。

第二段:豫章先生传。

《豫章先生传》记载了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为人处事的做法。这篇文章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人应该保持真诚和独立思考的态度。豫章先生拒绝了权力和财富的引诱,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且用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信仰。我们要像豫章先生一样,坚持自我,不因外界干扰而改变自己。

第三段: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讲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故事和思想。我在阅读《论语》时深感孔子对人类思想的贡献。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等重要概念,贯穿于整个《论语》中,为人们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像孔子一样,追求真理和发展个人道德操守。

第四段: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著作之一,涉及到了道家哲学的系列问题。我在阅读《道德经》中体会到了道家哲学对人性的理解和理念。道家哲学认为,人类应该遵循天道,内心世界需要保持平衡和和谐,同时要保持思维的开放和多元化。《道德经》给我带来了对人性和宇宙的深刻解读和深入思考。

第五段:结尾。

国学经典可以帮助人们体会到人类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启迪人们的心智。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们能够在心灵深处得到升华和启示,变得更加充实和富有内涵。我们应该把国学经典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开创我们美好的人生。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简单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此刻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理解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务必要从国学开始。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完美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西湖小学:吴君梅今年暑假,学校组织老师看国学视频,重读《国学》,对我的心灵仍然有所启迪,有所受益。就是要对照一下我们是如何做人的,如何交友的,我们的心地是不是够善良,我们有哪些是君子行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举,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怎样我们要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够荡涤内心深处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孔子一生致力于研究学问,修炼自身,传道授业,他自己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学说影响了无数人,但仍然十分谦和并注意学习,其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要在广泛涉猎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文学、历史、政治、哲学等知识,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增强自己的能力,面对纷乱复杂的世界有一种清醒的`认识。通常一个人做错了事有两种:一种是明知故犯,如盗窃、抢劫等行为,一种是无知违犯,他自己说错了,做错了却不知道,正如我们经常大声念错别字一样,他不以为自己在错。怎样减少出错,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柳永说过: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如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法律法规等等,这些规律已经被无数实践所证明,被人们广泛认可,我们按规律办事就会被大家认可,就会成功,我们不学习就不了解规律,做事就不能按规律、甚至违反规律,就不会被大家认可,也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

做人学问大,标准很重要。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同学们在父母面前要孝顺父母,与兄弟相处要尊敬兄长;说话要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而特别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做到了这些之后,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首先是做人要讲品德修养,其次才谈得上学习文化知识。换句话说,如果你要学习文化知识,精通学问之道,也只有从做人的体会、人生的经验入手,才能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而不会成为读死书的书呆子。这也就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所在。可见,国家强调德育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的持续是继承着儒教传统的。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经典国学心得体会

12月2日下午13点30分,我们学院荣幸的请到了重庆市优秀教师,现已是从西南大学退休的教师、教授李达武女士为我们全院进行这个《国学经典与个人修养》讲座。

首先简单的介绍了我们李达武教授的个人简历。随后她幽默地说:“首先。。很感谢未来的中国的总理级以及培养这样的最大权威额辛勤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讲座内容分五个部分来讲解。”听完李老师的对我院师生第一次的开场白,全场响起了激烈的掌声!讲座内容:

一、以古见今,启迪人生。

从博学的角度,可以用王之涣的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我们以前学过这首诗的理解来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来总结从这首诗:

1、向上感,追求欲。

2、万物声声不息,生命在于运动。

3、《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顺应自然,天人合一。

在看到大概的提纲后,李老师通过讲解例子,用幽默让大家轻松的接受她所将的意义。

二、拓展学识,净化心灵。

国学的经典有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春秋》。以前的国王制度也就是现在的法制。在诸多的流派中,我国最奉行的是儒家。主要是从“仁”、“礼”这两个方面来说。仁,就是要有仁义之心。而礼则是通过我们读书,来学会中待人。我们读书的最初目的:名利知耻。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学会适应这个社会。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史记》,而我国的二十四史中《史记》就在其中。《史记》是以写人为主,是由我国文学家司马迁忍辱负重感触深刻的写出来的。在《史记》中写了近一百五十多篇人传。然后简单的介绍了我国的三玄:老子、庄子、周易。李老师把诗歌用歌的方式唱给大家听,自己创的谱,深情的唱了《诗经》。而且老师还带动全场的老师同学一起唱歌,用歌的形式来记住古诗词。

三、丰富感情,提高能力。我们要在学习中快乐着。因为伤心是一天,开心也是一天。抛开烦恼,开心的过自己会过的更好。

四、边走边唱,健康向上。

五、心存感激,奉献爱心。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信,报得三春晖!”我们要感恩父母,他们一身都在为我们辛勤的付出,我们要用好的学习来回报他们。也有句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回报我们的祖国、学校、老师等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在李老师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演讲,全场一共响起了二十多次掌声,最后我们一起唱《水调歌头》,结束了这一堂人生中又一个启迪人心的课!

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在当今时代,虽然现代科技让人类的生活更加便利,而大多数人还是忽略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关于国学经典的学习与探究是非常值得的。通过我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国学经典的独特价值。接下来,我将会分享我的个人心得体会,关于国学经典的价值以及它给我带来的启示。

首先,国学经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对于一个爱好文化探究的人来说,想要真正全面了解中华文化,不能只看表面的文化现象,我们还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中的根本精髓,学习国学经典的知识则是很好的入门认知。这些经典里记录着中华文明历史渊源、重要的事件、思想体系、制度文化和人文精神等等。在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复杂,背后隐藏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第二,国学经典有助于我们的人格修养和自我完善。如同人们常说的‘一门道,三分学,七分修身’。融入适量的国学经典学习可以使我们积淀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成长。这是因为国学经典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是锤炼人格的优秀宝典。例如,我们可以从《大学》中学习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每一个精髓都是人们成长的陪伴,是每个人修养自己的重要指南和借鉴。

第三,国学经典可以增强我们的思辨能力和领悟能力。国学精髓,意味着超脱时代,凝聚千古。千年以来,在经典中的思想互相照应,互相启发。通过精读国学,可以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增强领悟并沉淀人生智慧。国学经典中的众多经典片段与名言也是我们极佳的思考启示。例如《论语》中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注重道德与正义;《道德经》中所讲:“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则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制自己的欲望、避免过度纵欲。

第四,国学经典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和精神砥柱。祖国博大精深,国学精髓代表着中华文化,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筑基和架构。作为一个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学习国学经典,还需要以此为底蕴,将其发扬光大,维护中华文化的辉煌。象《诗经》《论语》《道德经》等都是经典智慧之源,代表了千年文化的滋养。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同时,通过古典文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精品注重培养继承人才,不仅是我们的文化传承,也是一个倡导崇尚传统、珍惜历史和自强不息的清晰表达。

最后,我认为国学经典是我们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绝佳源头。透过国学精神,我们可以感悟道德伦理、尊师重道、方正大气的生活态度和做人处事的技巧等等,无时不在启示着我们:在万物的面前,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和安宁,用心体味生命中的美好与哲理,然后再砥砺精神,明确前路。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人类思想精华的集结,不应该被我们所忽略,更不应该因为新科技兴起而被人遗忘。我们应该怀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不断学习与挖掘经典的内涵。愿我们更多地了解、传承、弘扬中华文化的国学经典,带来个人思想品味与全面人生素质的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 01-07 亲情社会实践报告大全(15篇)
    在社会实践报告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以及对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进行归纳,来反思和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收获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 01-07 后勤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19篇)
    演讲稿是用于演讲时参考的文稿,它需要包括演讲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等内容。如果你正在准备演讲稿,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前辈:大家
  • 01-07 校长家长会总结讲话(精选18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社区之间的纽带,可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笔记,记录了家长们的讨论与分享,希望能激发更多家庭教育的思考和行动。
  • 01-07 情人节公司活动策划方案(实用18篇)
    策划方案应该明确分工和责任,使每个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行业的策划方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创新的想法。20xx年8月20日
  • 01-07 总经理春节拜年致辞(优质19篇)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向听众表达祝福、感慨、感谢等情感的演讲文稿,它能够增强场合的庄重氛围。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好的致辞范文作为参考,以下是一些备受赞誉的致辞,希望能给
  • 01-07 少先队辅导员讲话稿范文(19篇)
    讲话稿的中间部分要有重点和亮点,让听众对内容产生共鸣和思考。尊敬的嘉宾,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里发表一次重要的讲话。
  • 01-07 想念字初二(优质12篇)
    优秀作文应当注重语法和拼写的准确性,以提升整体的文章质量。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获奖作品,这些都是优秀作文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我孑然一人,走过小巷,穿过
  • 01-07 九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精选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师对自己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有效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本学期,我承担九年级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由于自
  • 01-07 服装店租房协议范文(18篇)
    租房市场的发展带动了租房服务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租房选项和便利服务。阅读下面的租房经验分享,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租房流程和注意事项。甲方:(出租方)身
  • 01-07 留守儿童活动总结(实用18篇)
    通过活动总结,我们可以了解到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对参与者的影响,从而为下一次的活动做出更加合理和有效的规划。借鉴下面这篇活动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如何合理地组织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