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通用5篇)

最新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4 19:33:52 作者:温柔雨 最新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 寓言二则教学反思(通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一

《寓言两则》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古时候有个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将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来领会课文内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

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这则故事很精彩,通过演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来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农夫,才能很好的通过演出再现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例如:"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在这一小节中我主要想通过反复的读让学生自己理解农夫那时候的心情,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想象农夫会怎么看,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为最后的表演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在表演中有话说。每一小节都能这样读演结合,以读促演。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与小表演的结合,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这是一课时的教学,所以识字,写字也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让学生自己来为生字找"朋友",真正的把生字运用到生活中去。

课堂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比如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少,总感觉到只有那么几句可可以表扬的话,还有在读的层次设计上要有所把握。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二

与凌云版主和三备的许多老师一同研备,对寓言的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突然产生了成都大学的陈大伟教授所说想上课的愿望,想尝试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到底效果如何。自己最了解自己,也最了解我们的学生,到底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就在这样的忐忑与期待中开始了我的寓言尝试课。

要突破的难点:

因为第一课时只是侧重于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基本了解两则寓言的主要内容,然后就是写字,这样,我的第二课时任务还是比较重的,既要精读感悟,又要理解寓意,还要拓展延伸,对于一项比较慢节奏的我,是一个挑战。要在40分钟之内,尽可能地完成预定目标。

最大的收获:

呵呵,这个大家可能意想不到,就是第一次独立地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设计制作课件。因为我们学校的电脑老师是半路出家,又忙于教学,我们的教室也没有多媒体,所以,这方面我们接触的少,上公开课基本就是从网上下课件,然后改一改。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做一些课件,这样,就开始了基础的尝试。虽然只是一些文字处理,但是还是颇感骄傲的,从文章的呈现,揭示的寓意,到来自寓言的成语的出示,补充阅读,用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感觉美美的。

目标达成情况:

预设三个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各一个。

目标:

1.关于寓意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领悟故事蕴含的寓言。2.了解了寓言的基本特点。3.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可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难点: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与两则语言类似的事例。

应该说,三个目标完成的还不错,对于教学难点的把握,感觉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结合生活讲一讲,其中,有的孩子举例说,小偷只顾着在人群中偷东西,却没有料到身后正有便衣警察等着他。受这个孩子的影响,又有一个男孩子说两个小偷因为分赃问题展开争论,正好被警察抓个正着。

大家更多的是针对第二个故事举的例子。之所以这样,我想是由于我的原因。因为在学习完《鹬蚌相争》之后,我给孩子出示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让孩子总结了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然后就接着出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用电子白板出示了这个故事,让学生感悟只顾眼前利益,往往会让他人得利,所以,学生举的例子也是跟这个有关。

但我提示生活中有没有跟宋国的农夫一样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例子时,孩子们都感到为难。于是,我给孩子举了两个例子,比如,急于完成作业,书写潦草,然后被撕掉重写;炒菜时嫌火慢,把煤气开得很大,结果把菜炒糊了。在我的提醒下,有的孩子举了类似的例子,这让我觉得学生的思维没有打开。

我想,如果教学完第一个寓言之后就让学生举例,当时学生大脑正处于兴奋状态,思维可能更开阔一些。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学习最投入的时候,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效果可能更好些。

高潮部分:

1.在品读《揠苗助长》表现农夫急性子的语句时,学生感情把握非常充分,文章读得非常有味道。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孩子能够把句子读得有感情,读出语文味,这个过程,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品味,消化,吸收,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好。

2.关于“一棵一棵”的争论。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当我问到为什么“一棵一棵地往上拔”?有的孩子说他有耐心,我就追问了一句:“同学们刚刚说他是急性子,这会儿他怎么又这么有耐心了?”有的孩子说,他既性急,又有耐心。

(显然没有理解)有的孩子理解就特别好:“他想让禾苗快点长高,所以一棵一棵往上拔,觉得虽然累,但也值得!”这样一辩,孩子对农夫急于求成的心理感受更深了。不过,觉得我少说了一句话,应该点一下,这里的耐心是反衬他的心急的。因为觉得学生有些纠缠不清,想急于往下进行,当时表述可能也不是十分清晰,估计有的学生还是会有些糊涂的,自己也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3.关于寓意的揭示。虽然孩子们没有总结的那么准确,但是意思完全表达出来了,比如:庄稼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太心急;禾苗有它生长的方式,不能破坏它;提到了“欲速则不达”,“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等等。再如第二则寓言,我们谈到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在这样的交流碰撞中,寓意的揭示水到渠成,教师再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理解了,记忆也更深刻了。

4.当出示《狐狸和葡萄》、《苍蝇与蜜》两则寓言,让学生比较寓言的特点时,学生说出了三点:

1)寓言都包含一个深刻的道理;

2)寓言里的人和动物都有点笨(傻);

3)寓言的内容都比较简短。

对寓言的特点把握还是非常准确的。

遗憾:

1.没讲透的部分:

在学习完《鹬蚌相争》之后,出示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让孩子们分别说了一下螳螂、蝉、黄雀、吴国的眼前利益和身后祸患,但是却忘记让孩子比较一下,这两个故事也是略有不同的,鹬蚌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各不相让,让他人得利;而螳螂、蝉、黄雀、吴王是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不存在不相让的问题。如果教学时稍微点一点,学生对这两则寓言理解更深刻一些,从孩子举的事例看,侧重于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是各自退让一步。这是考虑不周的地方。

2.本来打算让孩子讲讲自己知道的寓言故事,因为时间关系,没有讲,这个环节可以删掉,放到练习八的成语故事里一起讲。

3.时间分配不太均匀,《揠苗助长》用时略多,《鹬蚌相争》相对较弱。老毛病不能一下子改掉,已经好了很多,如果一节课容量特别大的话,是要有所取舍的。

这两则寓言上完了,但是对寓言的研究刚刚开始,这个尝试也让我明白了:教学一组文章时,一定要取其精华,弃其枝末,延伸有度。一堂好课不应该只是四十分钟就结束,应该给孩子留下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孩子继续研究,学习,让四十分钟的学习无限延展。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三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一则寓言还是两则?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没有深入的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部分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四

二年级下册第27课是寓言故事,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为我们描述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载。寓言的学习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如:《揠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这则寓言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能了解故事内容,但寓意比较抽象,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为此,我认真研读了文本,寻找到了本课教学的关键所在,较好地引导学生悟出了深刻的寓意。在教学前,我努力思考应该怎么样教授,才能让孩子在短暂的课堂上明白这两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于是,边看书,边思考,就在自己手捧着课本想:这两个人的表现有趣极了,第一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没有长高,好着急,于是自己认为想了一个“好”办法,“好”辛苦地将禾苗全部拔高,而自己认为的“好”结果却让禾苗全部枯死了,于是我们得出结论:这个人好愚蠢。哈哈,自己就用这几个好字,作为本节课的一条线,作为板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学习好轻松啊!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课后反思篇五

一,导入

寓言是三年级的学生首次遇到的新的体裁,所以一上来,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寓言,让学生知道在这则小故事中包含着一个道理.并让学生说说平时看过或听过的寓言故事,让学生从现实的例子中真正理解寓言二字的含义.即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然后通过学生说的例子中导入我们要学习的一则寓言《揠苗助长》.学贵有疑,我大胆地让学生针对题目去质疑,然后帮助学生归纳出要解决的问题,并打上问好,让学生做到心里有数。

二,以读感知,以演促演

这则故事很精彩,通过演的方式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演来掌握道理.但是要能演好却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文中人物的心情,语气,动作,把自己当做文中的农夫,才能很好的通过演出再现课文的内容.所以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三,重视字词教学

四,不足之处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