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气象灾害心得体会(汇总8篇)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09-28 19:28:33 作者:曼珠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汇总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一种感悟和领悟。那么我们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一

气象灾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包括了龙卷风、台风、地震、暴雨等。每年都有许多地区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我曾经经历过一次龙卷风和一次暴雨,深刻体会到了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下面我将介绍我在这两次灾害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经历龙卷风的心得体会

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和家人正在看电视,在突如其来的强风下,大力向窗户猛袭。过了不久,电视信号中断了,接着就是一片黑暗。我们顾不上收拾,火急火燎地向外冲去。昏暗的路灯上,我们发现几百米外有一股巨大的灰色漩涡。 我甚至看到路边树木被卷到漩涡中,被无情地摧毁掉。回到家里,窗户已经被彻底摧毁,墙上的石膏板已经被风吹到了地上。 我们受到了“幸运的”少许损失,而在灾害中,很多人失去了家园和亲人。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自然法则,它们并不会顾忌任何人的幸运或不幸,所以我们必须尽力去避免和预测这些灾害的发生。

第三段:经历暴雨的心得体会

一年中,暴雨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发生的灾害之一,水灾和泥石流都是暴雨的副产品。这次的暴雨是在我高中的时候经历的。我的学校就在山区,由于学校周围的山路被洪水封锁,我们被困在学校里。学校里虽然给了我们食物,但是电力、通讯和供水配套设施都瘫痪了。相信其他同学一样,我都很担心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几天之后,水慢慢地退去,公路被重新开放了,我们才离开学校回到家。 生命不是保险单,我们对于生命所承受的压力也不能等价匹配。这次经历对我来说,让我更加珍惜家人、朋友以及家庭的幸福。同时,我也更加理解了自然界的力量,它是极具破坏性的,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预防和避免灾害的发生。

第四段:评价

人类对灾害的预测和干预越来越有效,比如远程气象监测、山体滑坡预警、灾后应急处理等。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政府和志愿者开始建立在场救援、紧急救助和安全保障等机制,打造更为全面的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以应对不断增长的灾害风险。

第五段:结论

总之,气象灾害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无可比拟的危害。我们必须了解并遵守气象预警的建议,尽可能采取预防措施和安全保障,以保证我们生命、家庭和协调的健康。让我们记住,自然规律不遵守任何人的倾向,我们也要积极地行动、采取措施,担负起应对灾害的责任,为一个稍微更加安全的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二

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于2017年3月30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全文共八章六十九条,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详细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和本省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台风、大风(龙卷风)、暴雨、暴雪、寒潮、低温、霜冻、道路结冰、冰雹、高温、干旱、雷电、大雾和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气象灾害的防御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气候可行性论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的管理、服务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公安、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旅游、质量技术监督、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本条例规定,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等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的气象工作协理员和村(居)民委员会确定的气象工作信息员,协助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气象监测与传播设施维护、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应急联络、灾情收集和报告等工作。

第五条公民应当学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关注气象灾害风险,增强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应当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公益宣传。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参与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气象灾害救援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第六条鼓励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研究,培养气象人才,支持气象灾害防御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学技术水平。

省气象主管机构会同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技术标准体系,指导和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二章预防措施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分灾害种类制定本地区和有关行业、领域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的运行保障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并定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镇)、村的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对气象工作协理员和气象工作信息员定期进行培训。

第八条交通、通信、广播、电视、网络、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油、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储存等重要设施和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下统称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特点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防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检查制度,及时消除气象灾害风险隐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确定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并向社会公布。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和检查情况,应当报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对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防御准备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九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气象灾害情况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并在相应的气象灾害风险区域发放、发布,指导公众有效应对各类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指引应当包括当地主要气象灾害的种类、特点、应对以及防御措施等内容。

第十条编制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应当结合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危害,统筹考虑河湖水系、道路系统、城乡绿化建设和其他公共空间实际情况,科学规划防洪排涝体系和通风廊道系统,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

编制机关在组织编制前款规定的规划时,应当就气候可行性、气象灾害参数、空间布局等内容,书面征求气象主管机构意见。

第十一条寒潮、暴雪、低温等多发地区,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应当引导农业、林业、渔业生产者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加强设施农业保温措施;公安、交通运输、建设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应当加强道路、自来水管道、供电、通信线路的巡查,采取防冻措施,储备必要的清雪除冰装备和材料,做好交通疏导、积雪(冰)清除、线路维护等准备工作。

第十二条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区域性经济开发项目和大型太阳能、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强制性评估的要求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

需要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的项目范围和具体办法,由省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省气象主管机构确定。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制定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数据库,定期进行数据更新。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按照气象灾害的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确定气象灾害风险临界值。

制定道路和轨道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使用的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应当采用气象灾害数据库的数据和气象灾害风险临界值。

第十五条建立财政支持的气象灾害风险保险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保险等方式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天气指数保险、巨灾保险等产品和服务,提高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风险能力。

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为保险机构发展天气指数保险、巨灾保险等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章监测、预报和预警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防灾减灾需要,完善气象灾害监测站网,在气象灾害敏感区、易发多发区以及监测站点稀疏区增设相应的气象监测设施。

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环境保护等部门和供电、通信等单位设置气象监测设施的,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并与气象监测站点规划布局相协调。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和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汇总与共享的组织管理。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以及与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有关的单位,应当实时向气象灾害监测信息平台提供气象监测信息。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会同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对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监测重点区域开展气象灾害联合监测。

第十八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完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系统,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加强对雷电、大风(龙卷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风险研判,并将重要研判信息实时通报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并及时向有关灾害防御、救助部门和单位通报;其他组织和个人不得向社会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得向社会发布混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近似信号。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实行属地发布制度。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变更和解除,由县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未设立气象台站的,由设区的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负责。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或者利用现有的传播设施,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途径。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有关部门应当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开展合作,拓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传输通道;在边远农村、山区、渔区因地制宜建设和利用广播、预警大喇叭等接收终端,及时向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传递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通信、户外媒体、车载信息终端等运营企业应当加强对其设置或者管理的广播、预警大喇叭等接收终端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正常运行。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的显著位置设置保护标志,标明保护要求。

禁止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

第二十二条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应当与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获取机制,准确、及时、无偿向社会播发或者刊登适时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对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等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和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信号,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应当采用滚动字幕、加开视频窗口以及插播、短信提示、信息推送等方式实时播发。

第二十三条机场、港口、车站、景区、学校、医院、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通过电子显示装置、广播等途径及时向公众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防御指南。

第二十四条播发或者刊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当标明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气象台站名称及时间,不得擅自删改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内容。

不得传播虚假和其他误导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第四章应急处置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灾害性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害性天气警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及时作出启动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的决定。

第二十六条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灾害发生情况,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和传递、组织自救互救等应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相关情况。

需要由人民政府组织转移避险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发布转移指令,告知转移人员具体的转移地点和转移方式,并妥善安排被转移人员的基本生活。情况紧急时,组织转移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对经劝导仍拒绝转移的人员依法实施强制转移。

第二十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主动了解气象灾害情况;在橙色、红色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储备必要的饮用水、食品及照明用具等生活用品,采取相应的自救互救措施,应当配合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应当根据气象灾害情况和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应急处置工作,加强对防御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巡查,保障运营安全。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应当关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承办者、场所管理者应当立即按照活动安全工作方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十八条台风、大风预警信号生效期间,建筑物、构筑物、户外广告牌、玻璃幕墙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采取措施避免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建筑工地的施工单位应当加强防风安全管理,设置必要的警示标识,加固脚手架、围档等临时设施;船舶的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应当遵守有关台风、大风期间船舶避风的规定。

暴雨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排水设施运营单位应当做好排水管网和防涝设施的运行检查与维护,保持排水通畅;在立交桥、低洼路段等易涝点设置警示标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排水设施。

暴雨、暴雪、道路结冰、大雾等引起局部地区出现交通安全隐患的,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限制通行等管制措施,并为乘客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

第二十九条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霾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停课。未启程上学的学生不必到学校上课;上学途中的学生可以就近到安全场所暂避;在校学生应当服从学校安排,学校应当保障在校学生的安全。

台风、暴雨、暴雪、道路结冰、霾红色预警信号生效期间,除国家机关和直接保障城市运行的企事业单位外,其他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防灾减灾需要,采取临时停产、停工、停业或者调整工作时间等措施;用人单位应当为在岗及因天气原因滞留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避险措施。

停课安排和停产、停工、停业的具体办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条气象灾害不再扩大或者趋于减轻时,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应当及时变更或者解除气象灾害预警。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气象主管机构提供的灾害性天气变化信息,及时调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或者作出解除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的决定。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向社会发布混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近似信号,或者传播虚假和其他误导公众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占、损毁、擅自移动气象信息接收和显示装置、预警大喇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设施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四条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按照要求播发或者刊登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浙江省气象灾害防御办法》同时废止。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三

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它的出现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还导致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遭遇气象灾害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下面我将从个人经历出发,阐述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天气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在遇到气象灾害时,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天气情况。通过收听气象预报,看天气预报或者使用手机APP等途径,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接下来,要根据天气变化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说在强度较为严重的暴雨天气中,清理好雨水积水区域,尽量不要外出,避免被洪水淹没。同时在外出时要尽量避免走在诸如高山等危险区域,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加强安全意识、提高避险能力

在实际应对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在紧急情况下不知所措或者慌乱无措。遇到紧急情况时,要及时做出逃避或者躲避的决策,不要推迟,寻找最有效的生命安全保障方法,自救、互救以及第一时间呼叫救援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措施。如果自己具备了一定的救援技能,可以在救援接力中发挥作用,积极帮助被困人员,提高自己的自救互救能力。

三、关注新闻播报,增强信息获取能力

在气象灾害前,我们可以通过关注政府和媒体发布的新闻,及时掌握灾情发展情况,保持对灾害的全面了解和理解。并通过网络等方式积极传播发布有关灾情和求援信息,为灾情和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并宣传防灾和自救互救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灾难,提高人们的自救能力。

四、牢记救援过程中的依法维护、遵循基本原则

在救援过程中,要牢记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组织和领导救援工作的表示重要。除此之外,要严格遵守基本法规,尊重并关心被救人员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在救援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为灾害救援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五、促进防灾意识的提高,共同建设“人类社会的安全共同体”

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因此人类社会需要共同建设“人类社会的安全共同体”。为此,要推动防灾意识的提高,重视灾难救援工作,增强全民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及技能。同时,在政府、公民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建设“人类社会的安全共同体”,以更加有序、安全、和谐的方式面对世界各种自然灾害,成为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抱团强大,协力应对,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直接损害,如台风、暴雨、暴雪、冰雹、雷电、雾、霾、干旱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形式。

一般包括天气灾害(如台风、暴雨、冰雹、大风、雷电、暴雪)、气候灾害(如干旱、持续高温等),气象次生灾害或衍生灾害(如沙漠化、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雪崩、病虫害、海啸等)。

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寒潮是一种大范围的天气过程,在全国各地都可能发生,可以引发霜冻、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寒潮一般多发生在秋末、冬季、初春时节。

我国冷空气等级国家准中规定寒潮的标准是:某地区冷空气过境后,气温24小时内下降8摄氏度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摄氏度以下,或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摄氏度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摄氏度以下,或72小时内气温连续下降12摄氏度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在4摄氏度以下。

若冷空气达不到这个标准,根据降温幅度的大小,又可划分为强冷空气、较强冷空气、中等强度冷空气和弱冷空气活动过程。

寒潮影响

1、寒潮天气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剧烈降温,低温能导致作物霜冻害、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灾害,常会给工农业带来经济损失。

2、寒潮大风主要是偏北大风,风力通常为5~6级,当冷空气强盛或地面低压强烈发展时,风力可达7~8级,瞬时风力会更大。

寒潮预防措施

1、寒潮来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衣服要穿厚一些,保证身体热量不会轻易流失,这样就不容易冻伤、生病。同时,外出的时候,最好给自己戴上帽子、围巾、手套。其实,手部、颈部、头部也是人体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所以寒潮来袭时要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工作,避免这些部位冻伤。

2、寒潮来临的时候,人们为了保证室内的温度,就将所有门窗都关闭,这其实是非常错误的。空气不流通,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反而容易生病,应该适当关闭门窗,要保证空气顺畅的流通。同时,要保证充分的运动量,不要因为天气原因改变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最好的应对措施。

3、寒潮来临的时候,雨雪天气要注意道路湿滑、积雪结冰和低能见度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车辆行驶要保持安全车距。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五

气象灾害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它的受害者。然而,在遭受气象灾害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反应,有人会惊慌失措,而有人则能冷静应对。本文将分享我在经历一次气象灾害中的所得所想,进而探究应对气象灾害的有效方式。

二、遭遇气象灾害的经历

去年我所在的城市遭遇了一次极端高温天气,气温高达40℃以上,连续持续近一个月。这场高温天气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例如出门行动不便、衣物不易干燥等。但最令人担心的还是在高温天气下,如果身体调节不好,就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直接威胁着生命安全。在这次高温天气中,我按照医生的建议,保持饮水、避免外出、穿衣轻松等措施,度过了这段时间。

三、应对气象灾害的有效方式

有关部门在遭遇气象灾害时,通常会发出预警信息,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听从,并按照给出的建议做好防护工作。例如,在遭遇高温天气时,要保证充足饮水和补充盐分,避免中暑;在遭遇龙卷风等极端天气时,要远离危险区域,选择安全地点躲避;在遭遇雨雪天气时,要注意防滑、防寒,并注意交通安全。此外,我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气象灾害认知水平,了解我们所在区域常见的气象灾害类型和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应对气象灾害的情感因素

面对气象灾害,人们通常会恐慌或害怕,但若我们冷静应对,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能起到安抚和帮助周围人的作用。例如,在遭遇地震时,如果我们仅仅惊慌失措,不仅难以自救,还可能误导周围人的认知和行为,从而引发更大的恐慌和伤害。因此,在遭遇气象灾害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并借助鼓励和安抚的语言和行动,平复紧张的气氛,保护自己和他人。

五、结论

气象灾害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自然力量,但我们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在遭遇气象灾害时保护自己,有效地应对灾害,发挥自救和互助的作用。遭遇灾害无论是否幸存,我们都值得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下去,学习、探索、生活。同时,也期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加强气象灾害的预警和防范工作,避免灾害给我们和社会带来更大的影响和损失。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六

教学目的:

1.了解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的危害,以及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危害性、发生的规律及有效的防御。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为了加强我们对灾害的意识,提高对减灾、防灾的认识,我们将气象灾害专课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气象灾害的严重性,逐步了解其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防御。

一、 台风:

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的大旋涡。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上叫飓风。

台风灾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近海可用雷达监视其动向,如图2.33,指导学生识别台风中心位置及移动的路径,做到及时预报,减轻灾害损失。

二、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暴雨的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a.源源不断地水汽供应;

b.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

c.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对防御洪水有巨大作用。防洪需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三、干旱

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农、林、牧结合,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建筑,营造防护要,改进耕作制度等。

四、寒潮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造成的主要灾害有:农作物冻害,大风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破坏通信线路,交通受阻等。

对寒潮的防御要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事先做好准备,将可大大减少损失。

课堂小结:

将几种自然灾害进行对比,了解其主要内容。

课后活动:

让学生及时收集各种气象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特点。

板书设计:(见下面表格)

几种气象灾害对比表

种类

概念

成因

分布

灾害表现

防御措施

台风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气旋的强烈发展

热带、副热带海面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监测、预报、防灾、减灾

暴雨洪涝

24时降水量在500mm以上

充沛水汽强烈上升降水时长

全球范围程度不等

洪涝、农田被淹、财物受损

监测、预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干旱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现象

长期无雨或异常偏少

全球范围程度不等

粮食减产、饮水困难、社会经济不稳

农牧林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寒潮

大范围剧烈降温,伴有风、雨、雪等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

我国冬半年大部分地区

农作物受冻、建筑物毁坏、破坏牧场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教学后记:

各种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活、生产影响较大,让学生从具体实例着手,了解危害程度,做好应急准备。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七

气象灾害是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灾害之一,如台风、暴雨、洪涝等,给人们的生活、产业、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自己亲身经历和目睹了气象灾害的威力和破坏力,深刻认识到气象灾害的可怕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下面将从心态调整、防灾意识、应急措施、资源整合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首先,面对气象灾害时,心态的调整非常重要。在灾害降临之际,我们应该坦然面对现实,冷静应对,不要恐慌。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我们才能够理智地思考和行动。同时,我们也要积极面对灾害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从容应对,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灾害带来的危机。

其次,气象灾害的发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防灾意识不强。在过去的日子里,对于气象灾害,我总是抱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会受到灾害的侵害。然而经历了几次灾害的打击,我深切认识到,防灾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时刻关注气象预警信息,确保及时了解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同时,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逃生路线,并与家人朋友制定好应急预案,这样才能在灾害来临时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再次,气象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非常关键。在灾害面前,我们不能只顾自己,还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在灾害来临之际,我们应该迅速行动,寻找安全的场所,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同时,我们也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以便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救援工作。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尽力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只有通过大家的努力和共同合作,才能够尽早恢复生活秩序和重建家园。

此外,气象灾害发生时资源的整合也非常关键。在灾害面前,资源是非常紧缺的,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此外,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要加强协调,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只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最后,气象灾害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在灾害发生之际,我看到很多志愿者无私奉献,为受灾地区提供援助和帮助。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责任为社会做贡献。无论是大是小,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捐款、捐物还是提供志愿服务,每个人都可以为灾区的重建做出一份贡献。

总之,气象灾害的心得体会让我认识到了灾害的可怕和破坏力。面对灾害时,我们要调整心态,保持冷静,坚信自己能够度过难关。同时,我们也要提高防灾意识,做好应急准备,确保自身的安全。在灾害发生时,我们要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帮助他人,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资源,确保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后,每个人都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为社会做贡献,为灾区重建尽力而为。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能更好地应对和预防气象灾害,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共同努力。

气象灾害心得体会篇八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辽矿安监【20xx】257号文件关于转发《xx省极端气象灾害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经厂班子研究结合本厂实际特制定xx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预案措施。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针对近年来我省我地区多发频发的强降、强降雪、大风、大雾(阴霾)、雷电、高温、冰冻等极端气象灾害,以及由此可能对煤矿、非煤矿等重点行业或领域安全生产造成的影响和危害,采取必要强制措施,坚决预防和遏制生产事故发生。

二、工作制度

(一)分析评估制度

根据本地区地理条件、环境、气象和事故规律及特点,对极端天气可能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风险组织评估,制度可行的预防防范措施,并做好防灾抢险的必要物资准备。

(二)预警预告制度

厂成立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由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长每天公布关于极端气象灾害情况,并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向职工发布极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三)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组织机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由各分厂领导担任

(四)、值班带班制度

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引发安全事故领导小组要严格遵守矿预防极端气象规定,领导小组成员密切关注和及时收听气象部门灾害预警信息,并在极端气象灾害易发季节安排好值班关注工作,坚守岗位,重点时段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带班并做到双人值班,随时处置可能的突发情况。

(五)、停产撤人制度

在遇到极端气象灾害威胁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如:雷电、强风、强雨等气象),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对气象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并应采取停产撤人,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六)通告报告制度

气象部门发布极端气象灾害预警报告后,厂预防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应及时向本单位职工通告,由领导小组提出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极端气象灾害预防办公室报告。

三、预案措施规定

当气象部门发布“蓝色”及以上气象等级预警预告后,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必须按照下列预案措施规定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一)、强降雨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详细检查重点防汛部位、地段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准备好防汛工具、防汛人员、随时应对灾害的可能发生,做好防汛抢险准备工作。

(二)强降雪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供暖保温、供水、供气、供电和房屋设施防寒保温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清除积雪。

(三)大风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认真检查房屋房盖、室外设施、高空悬挂物和通信设施,室外焊工作业要备好防火用具,必要时停止作业。

(四)、大雾(霾)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照明设施,厂工作车辆停止使用,对重点作业场所、地点设灯光警戒。

(五)、雷电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房屋、库房、机械设备防雷装置,停止高空作业和焊接作业,有雷电时,停止高频生产设备用电,并切断电源。

(六)、高温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室内生产车间高温环境通风和室外高温作业场所防范设施并做好防暑作业人员安全工作,合理安排户外作业人员作业时间调整,防范机械设备高温故障。

(七)冰冻天气

厂极端气象灾害领导小组要及时检查并修复供暖管路保温设施清除生产厂区道路和作业环境的结冰,做好设备油压、车辆保暖、保温和清除房檐冰溜子等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