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最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汇总5篇)

最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汇总5篇)

时间:2023-09-24 16:13:42 作者:书香墨 最新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汇总5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一

九月十日是教师节,在这个月开展尊师、敬师活动,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在此次活动中,学生将通过“做一天老师”、“上一节课”等形式,体会老师的辛劳,并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老师的辛苦

2、今天,我来上课

3、做一天老师

4、谢谢您,老师!

秋天的校园,树叶黄了,桂花开了,而秋天的田野,一定更加热闹啦!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将引领学生探访校园秋色,并走出校园,寻访田野秋色。在这个过程中,学古诗、收藏种子,快乐无边。

1、金秋在召唤

2、金秋诗文诵

3、金秋种子展

4、金秋交流会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现代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这个活动,将丰富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培养他们节约资源、循环使用的意识,学习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做小当家”,提高综合素质。

1、分组订计划

2、我做小厨师

3、时装设计师

4、“小当家”发布会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课题,并尽量成组,制定活动计划,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到最后进行成果的展示。

1、选择课题,有序组合

2、制定计划

3、开展活动

4、展示成果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二

一、指导思想:

以本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开放、自主”为主线,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1、注重实践的过程,实事求是地反映生活。

2、走向社会,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

3、组织有关的活动素材。

四、活动措施

1、重感受促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无疑是学校课程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则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这些评价与我们平时的评价有很多不同,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和学生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参与者之间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导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为师生提供一种反思的参照,从而获取新的动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使评价真正发挥其交流作用,老师将加强小组间的评价交流,将不同的活动方案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活动更好地发展。

2、学理论明目标

教师将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理论丛书,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寻找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使综合实践活动更能达到预想目标,而趋于完善。

五、提高实践活动质量的措施: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2、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3、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4、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采用多种活泼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参观展览。

六、活动安排

9月份1、做文明人

2、昆虫各类调查

10月1、家乡变化考察

2、中国结

3、关注水污染

11月孔望山汉文化(长线)

12月1、关爱残疾人

2、愉快的双休日

1月1、从小学创造

2、零花钱的调查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三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实践,在活动中逐步养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劳动能力,观赏和辨别的能力,同学之间互相间的交往、协作能力,逐步的观察分析,采访、调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对小课题的研究、探索、实验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学到的技能,在实践中能综合运用,同时又不断增加知识,拓展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年级基本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四

一、学情分析:

通过以前的学习,五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研究能力还停留在网上查找资料的层面,缺乏动手实验探究的兴趣和方法。本学期多留给学生自由实践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相当丰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编排上充分体现小学学科知识和技能联系较多,与学生学习生活环境联系密切,容易激发兴趣。

三、活动目标:

1.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法的变革。

4.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网络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四、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六、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五个主题:

单元1———我自信,会成功

单元2———零用钱该怎么花

单元3———死海不“死”的秘密

单元3———漫步古诗园

单元5———家乡的传统民居

七、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周次

课题

2—4

我自信,会成功

5—7

零用钱该怎么花

8—11

死海不“死”的秘密

12—14

漫步古诗园

15—18

家乡的传统民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总结篇五

(一)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

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学生的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中学”和“学中做”。但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旨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技术操作过程中技术意识的形成技术思维的培养、技术能力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强调规范操作与技术创新意识的统一。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的学习过程,是手脑并用的过程。

(二)用作品引导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形象思维为主。顺应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来引导、来组织学生的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技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模型、一件工艺品,也可以是一盘菜、一个生长着的作物等。通过作品的制作,学生可以获得材料认识、工具运用、操作程序、技术要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通过作品引导学生的设计、评价以及作品宣传等活动。

(一)了解劳动世界,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劳动体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识。

培养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团结互助、爱护公物以及爱惜劳动成果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学习,学会生活自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