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 三年级数学教案(大全6篇)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 三年级数学教案(大全6篇)

时间:2023-09-29 12:11:27 作者:FS文字使者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 三年级数学教案(大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熟练口算整千

数加、减整千数,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0的读法。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算一算:20xx+2000=4000+1000=

2、读一读:217630989001203023002003

3、6782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

3004里面有3个()和4个()。

5个千和4个百组成的数是()。

5个千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5个千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二、练习:

1、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

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的平均深度大约是4028米。

2、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世界第一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全长八千三百五十四米。

世界著名的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宽一千二百四十米。

3、做“想想做做”的第7题。

学生先在书上完成,再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每组3道题之间的联系。

4、找规律:

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8题,

然后同桌两人合作进行找规律,看哪个组先找到规律。

5、组数活动:

老师提供3、7、0、0这四个数字,请学生进行组数活动。

看谁组成的`数最多?

6、连一连:

书上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7、课外小知识:

学生自学“你知道吗?”的课外读物。自

学后请同学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四、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的第9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二

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七第6-10题。

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小黑板、投影片。

1、口算。

18÷424÷212÷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1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1、教学120÷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3。

说一说,1÷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1、练习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练习七第8、10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三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与计算起来铺垫的作用。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练习,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1、知识和技能方面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数学思考方面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解决问题方面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正确口算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加、减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两位数加两位数…………………………………1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1课时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1课时

加、减法的估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过程: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课前三分钟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35+66=

23+28=32+46=53+36=37+54=

15+65=18+26=41+56=13+29=

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二第1、2题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课后反思

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四

知识目标: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一、创境激趣

二、互动解疑

板书:3.2+11.5=?

2.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用竖式计算。

2.5+0.23.9-2.96.5+3.13.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五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图!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1、数一数:

2、买铅笔

3、实际应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绿色圃篇六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习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习兴趣。)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