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大全8篇)

最新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大全8篇)

时间:2023-10-16 06:08:48 作者:雁落霞 最新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反思(大全8篇)

教案应该清晰明确地规定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设计有所启发。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读完这篇文章我受到深深地感染,我能体会到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同时也唤起我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我想,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那些善良的孩子们的心?但是孩子对战争了解的太少,在他们的脑海中没有和平的概念及切身的体会,以及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案的设计中加入了音乐的烘托,首先让他们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世界并不太平?(可以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谈)。我再通过播放收集到的战争场面的画面及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些什么?真切地感受战争的残酷、雷利呼吁和平的美好愿望,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最后交流: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我们又能够做点什么?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才有破竹之势,以期达到孩子入情入境的目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封信,是一个失去父亲的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在信中他回忆了两年前父亲因执行维护和平行动而牺牲的事,以及全家人的悲痛。孩子通过自己的经历,提出“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课文写得感人至深,虽然有一些词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但是课文内容通过读还是很容易理解的。

通读这篇课文时,学生越读越有感情,情绪自然而然地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似乎一下子就能体会到孩子的伤和痛。学生还告诉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越读越有感情,其实很简单,因为这篇课文写得非常真挚,况且丧失亲人是我们人世间非常悲痛的事情,我们自然能产生共鸣,特别是课文中讲到很多的细节:爸爸临上飞机前与我们的承诺,我们如约等到的却是爸爸的灵柩,以及染满鲜血的征衣、手表浸满的凝固的血,这些我们一想起都是触目惊心的,学生因此深受震撼,也非常同情失去父亲的孩子——那是与他们几乎同龄的人。所以,这篇课文主要是以读带讲,以读带学,一边讲、一边学中我们还不自觉地流下了我们同情、悲愤的眼泪。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

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环境中长大,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有感情的朗读中体会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失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三是适当补充事实,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教完本文,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一、悟读交汇,深入文本——情感升华的基础

在这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但课堂上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流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如果我在引导朗读“痛失父亲”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了解雷利的爸爸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从文中找到描写他的词句,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交流后指导朗读。又如:句式训练:此时此刻,如果我是雷利,面对爸爸的遗体,我会想。带着又悲、又痛、又恨的感情,读第三节。另外还有:过渡:是啊,是可恶的战争、残酷的战争、无情的战争,夺去了雷利爸爸的生命,还夺去了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此时此刻,我们不禁要和雷利一同呼吁,让我们在文中找到雷利的呼声,一起有感情的朗读。学生会更容易理解。

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在教学“痛失父亲”这一环节时,我让学生想象爸爸灵柩回来的情景,有的同学说,想象到当时机场沉寂得很,只有哭声;有的说,想妈妈失去了他所挚爱的人,一定痛不欲生,有的说,爸爸的嘴没合上,可能是在说:“和平、和平……学生的融入不够,自己是进到课文里去了,造成老师引导的过多的,学生体会甚少。体会甚少就造成朗读情感不够。我想应该是准备工作做的不够,让学生课余体会的不够多,造成情感的断层,以致使学生在上课文时有疙疙瘩瘩的情感,又点零星。

三、收集资料,加深理解

一个成功之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有关资料来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世界还不太平!”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上学生谈到很多,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在学生听到这些骇人的新闻,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画面之后,再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不但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同时还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如何处理收集到的信息。

我发现:一节课有时为了完成多个目标,课前教师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而这种设计,有时恰恰是成了教师上课的锁链,也成了教学视网膜上的一个盲点,也使学生的自主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仔细考虑:教和学是一个学生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这个重要的过程属于学生,我们也要根据情况把这个权利还给学生们。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写了自己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并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重点让学生通过美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谈战争和战争的危害。我的初衷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才能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让他们也由衷地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而本文对战争的描述仅仅是这样几句话。“他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他们在课前就了解战争,为课堂朗读酝酿感情基础。这一点做得还是很及时、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太可怕了!”“我们要远离战争!”这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唤是那么强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得益于课前的准备。

但是,课堂上学生朗读并不“美”,仔细想想,原因有二个。一是,开始时老师的范读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总是处在模仿状态,没有去认真体验、感悟。因而朗读时缺乏感情,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二是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对文本缺乏感情,对文中的主人公缺乏同情心,没有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去。自然,在朗读中学生不能充满激情,因而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看来备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而且要充分的备好学生,只有“以学生为本”的课才是最成功的课。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三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书信体文章。文章作者用饱蘸情感的笔墨抒写了自己失去父亲之后的悲痛心情,并自然地从心底发出强烈的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内容浅显易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可重点让学生通过美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谈战争和战争的危害。我的初衷是: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残酷、无情,才能让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让他们也由衷地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呼吁。而本文对战争的描述仅仅是这样几句话。他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有关战争的资料,让他们在课前就了解战争,为课堂朗读酝酿感情基础。这一点做得还是很及时、到位的。课堂上学生谈起战争滔滔不绝,且提起战争的.危害性,学生们更是深恶痛绝。太可怕了!我们要远离战争!这发自学生内心的呼唤是那么强烈。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当然得益于课前的准备。

但是,课堂上学生朗读并不美,仔细想想,原因有二个。一是,开始时老师的范读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总是处在模仿状态,没有去认真体验、感悟。因而朗读时缺乏感情,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二是没有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对文本缺乏感情,对文中的主人公缺乏同情心,没有将自己融入文章的情境中去。自然,在朗读中学生不能充满激情,因而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看来备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而且要充分的备好学生,只有以学生为本的课才是最成功的课。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四

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痛失亲人这教学环节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身处地想像雷利当时的心境,想象雷利的爸爸凯旋归来的幸福画面。设计这个环节是不动声色地让学生与雷利的情感产生共振,也为后来体会雷利失去父亲那种深切的悲痛作好铺垫。学生动情的述说,使曾经的幸福与而今的物是人非的痛形成鲜明的对比,孩子们对战争的恨也就油然而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文本,披文入情,从而达到以情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目标。

二、我设计一个“真情告白”的填空练习,引导学生把感受化作语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媒体的及时应用使学生动情,刺激学生情感。情境的设置渲染课堂气氛,多媒体出示录象片段,展示“万人送英雄,鲜花赠英模”的画面,配上哀乐,指导学生体会雷利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是多么悲伤啊!他扑到父亲的身上边哭边说,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感受那悲壮的场面。让学生入情入境,体会雷利失去父亲的悲痛。课堂教学也会因为情感的交融而变得高潮迭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回想这节课,自己的潜心钻研,学生真情的流露,使本节课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本节课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用心读书,在读中感悟,在阅读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用“心”读书这环节。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不断尝试,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五

一、说教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首先表达了“我”和妈妈对加利先生的问候和深深的谢意;接着深情回忆“我”爸爸出征前后的情景,在悲痛中怀着自豪和崇敬,并表示要向爸爸学习,用生命捍卫和平;最后,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信中“我”的呼吁,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和平的无比渴望。

教学难点是认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二、说教法:

这是一篇书信体文章。信中饱含着一个孩子渴望世界和平的真挚情感,它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把家庭的不幸和世界的不幸有机联系起来。语言朴实,情感强烈,读之催人泪下。但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孩子,较难体会这种情感,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首先,是利用下载的图片资源,为学生创设情境。因为学生们均来自农村,信息资源渠道狭窄、闭塞,对于世界局势可谓是一无所知。我把收集到的图片经过选择、整合、加工后再现情景,让学生形象感知世界局势,从内心深处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愤恨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之情。

更易激发学生情感与作者达到共鸣,从而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局势,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再者,针对文中出现的和平之花,我专门用鲜艳的红色打印成鲜花的形状,并写上“和平”两字,更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和平之花是那么的鲜艳,可是也是那么的易被摧残,让学生从中感受的战争的可恶和对和平的期盼。

(二)引导学生多揣摩,从作者的丧父之痛中体会和平之可贵。

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课文思考:“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嘴张着,在呼吁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特别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信中“我”的呼吁来重点理解体会、感悟交流。教学中还采用换位体验:假如你是雷利,你会怎样介绍爸爸?假如你是雷利,为这样的爸爸感到自豪吗?假如你是雷利,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表现会怎样?……这些方面引起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又从重点语句(如“丧父之痛”的句子、“世界并不太平”的语句以及“对渴望和平的情感”的句子等)的揣摩、情感体验中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

(三)加强指导多读,让学生在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情感。

教学中,主要采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由读、指读、齐读、品读、比读、引读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自由读、指读、品读,使学生读中有所体会,读中有所感悟;通过学生的品读、比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提高朗读能力;通过教师引读,渲染气氛,使文中感人至深的场景得以再现。教学中,指导学生多读,尤其是重点语句,让学生读出感悟,读出体会,读出感情,读出渴望,特别是“他的嘴张着,他在呼唤”和“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以及“让二十一世纪那已经能够听到的脚步声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等语句的朗读,要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三、说学法: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语句较多,作者的情感学生无从体验,他们对此难以理解。因此我设计这样让学生去学习:

(一)欣赏音乐,进入情境。

要让学生能体会作者情感,为他们创设一个催人泪下的情景很有必要。学生通过欣赏音乐,听师解说,初步感受小作者的丧父之痛,也为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打下了情感基础。

(二)质疑解疑,理解感悟。

通过学生读文质疑,抓住含义深刻的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找句、勾画、批注、体会、朗读),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补充大量的事实资料(图片、数据等),让学生从字里行间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作者的失父之痛、世界并不太平及渴望和平的感受,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一步从内心深处强烈地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三)升华情感,拓展练笔。

在深入感悟课文内容后,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除了从朗读中倾吐自己的感情外,还有千言万语要倾诉,看着战争中和你年纪相仿的孩子,为了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用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符号尽情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让学生的情感一泻千里,一吐为快,从而维护和平的信念更为坚定,并将化为今后的行动:如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或给战乱地区的儿童献爱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寻找了有关的远程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料,进行了一番思考分析之后,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书信的主要内容及重点词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体会“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从而树立维护和平的信念。

(3)技能目标:让学生结合远程教育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通过三个目标的确定,上课也就能有的放矢,较圆满地完成了预期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上,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见教学步骤),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能得到合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取舍、使用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它们的配合使用尽量能达到天衣无缝,为教学过程服务,使课堂教学因此而生辉添彩,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第一:和谐的背景音乐带领孩子入情入景,为本文的学习定下“基调”,使学生知道有一个孩子和我们不一样,为学生体会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第二:提出三个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便于学生对课文大意的了解。

第三:环环相扣地提出问题:我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可恶的战争夺去了爸爸的生命,那世界是否从此就太平了呢?作为新世纪的儿童,面对战争,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文章有了较深一步的了解。

第四:进行重点段落和重点句子的指导朗读,并利用“换位”的问题,“假如你是作者,当看到爸爸的遗体躺在灵柩里时,你的表现会怎样?”并配上音乐《葬礼进行曲》及孩子们对爸爸缅怀深情的朗读,使课堂气氛变得凝重、热烈。

第五:理解“世界并不太平……”一段的同时教师出示战争中的有关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进而引发孩子们呼吁的渴望,自然过渡到第八自然段的教学中。了解作者为什么呼吁?呼吁什么?将课文教学引到一个小高潮。这时孩子们对和平的渴望非常强烈,让孩子在尽情抒发情感的同时,理解我们要呼吁什么,我们可以为世界和平做些什么?让孩子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将全文教学推向高潮。

最后:全体学生一齐表达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愿,使本课教学达到高潮,并结束教学,留给孩子更多的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进一步使“和平”的理念在孩子的脑海中根深蒂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比较简单,只有三朵“和平之花”。这三朵“和平之花”,既是爸爸临死前对和平的呼唤,也是小作者发自内心地对和平的呼唤,更是所有的孩子对和平强烈地呼唤。

教学反思

在我设计的这课堂中,我以孩子的读做为导线,用不同形式的读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导悟,化繁为简。使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环环相扣。而远程教育资源在本课就犹如为学生插上了联想的翅膀,让学生不停地在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时空中穿梭,从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维护和平的信念。

我的说课内容结束,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予以指点。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六

总是埋怨语文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比不过副科老师,总是异想天开的想孩子什么时候能把语文当成音乐津津有味的学,那就今生无憾了。可是事与愿违,教了一辈子语文,发现语文似乎永远摆脱不掉严肃的面孔,无论自己怎样和风细雨,也似乎打动不了孩子的心,一部分学生拘禁的始终不敢举起他的小手,唉,可怜的“耗子“一族。让人一筹莫展。

可是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后,我似乎有拨云见日的感觉,不妨说给你听听。

“我的时间我做主”

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采用从题目入手的方式,让孩子们提问题,几个孩子立马高举起手,我迫不及待的让一个孩子起来说:

a:“为什么是中国孩子而不是外国孩子?”

b问:“为什么是一个孩子而不是很多孩子”晕,i服了u,为了鼓励落后,即使这样的问题我也郑重其事的写在了黑板上。正在我灰心丧气的时候,聪明的孩子来解围了,“发出怎样的呼声”“为什么发出呼声”“对谁发出的呼声”。孩子门的问题让我豁然开朗。万事开头难,下面的教学可以按预定步骤进行了。在经过反复熟读之后,我采用激将法,让同学比赛看谁能无师自通,自己学习课文寻找答案,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读书的,思考的,划线的,忙的不亦乐乎。

小数字大历史

“五十一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但是五十一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在理解51年前的时候,我让学生计算反法西斯胜利的年代,学生的兴致马上被调动起来,并且孩子们还交流了大量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些资料,一个小小的数字引发出大量的历史知识,孩子的话匣子被打开了,兴趣更浓了。

“全世界都听见了”

大量的排比句、感叹句使得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指导朗读,我启发学生融入角色,激励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读的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了,特别是读到“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等句子时,学生的感情升腾到极点,最后的和平几乎是呼喊而出,即使我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情不自禁的说:“是的,这和平的呼喊我听见了,古寨小学的同学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教室里立刻爆发一阵愉快的笑声。

情绪上来了,当然思维似乎也更活跃了,即使是上课开始几个上不了大场面的问题也被学生给消化掉了,用孩子们的话说,一个孩子只是全中国孩子的代表,至于为什么是中国孩子而不是外国孩子,那当然是因为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国家,中国孩子更爱和平。看来孩子们是真正融入到文章所渲染的气氛中了。

课后,心情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孩子们应该和我一样轻松吧?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七

一、优点:

1.深度的领会挖掘文本的内涵,小学生兴趣也很浓厚,老师没有停在文章的表面上,而是艺术的把学生通过小试验,带到了一定的高度,以此及人,真正做到了工具与文的完美结合,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2.识字教学遵循识字规律,通过不同的识字方法等工作方法,活泼有趣,颇有艺术。

3.把握了正确的价值趋向,重视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既教书又育人。

4.自由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走进语文的神奇中,童真童趣,在感染孩子的'同时,也训练了他们的思维,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不足:

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应低于精读课文。在方法上,要更加放手。在课堂上,要训练学生提高阅读速度,为此要教给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三、改进措施:

1.善于取舍,突出重点,一课一得。

要注意课文的内容不等于要教学的内容。

2.整体求略,部分求精,突出重点。

要在略读课上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基本方法是注意略读课前的连接语,根据连接语中的提示语确定教学重点。

3.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要注意在课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4.粗知大意不是浅知。略读课文在阅读方法上不排斥精读。

5.自己阅读不是自学,仍然需要老师的指导,但老师要说得少,说得更精当。

6.瞻前顾后,加强指导。使略读课文起到总结规律的作用。

7.因文而异,略而不简。

进行略读课文的教学可以从遵循以下五个步骤:

导、知、说、练、拓。其中练是重点。

一个中国孩子呼声教案篇八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一封信。信中深切地缅怀父亲,并代表中国孩子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要和平,不要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语言朴实,没有口号,但读起来催人泪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倾诉着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一、课前谈话为铺垫课堂气氛而设置

课前谈话时,一起欣赏了一组展示家庭幸福和美的图片,并请学生谈论,在这些图片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言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家人团聚,共享天伦是最大的幸福。

以此作为情感的铺垫,营造氛围,急转直下。

今天,我们就来倾听一个中国孩子关于战争发出的呼声。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做了充分的预习,课堂上仍然要留足读书的时间。课上初读课文,是要体现对文本的整理把握,梳理脉络。通过初读,解决了“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他在信里发出了怎样的呼声?”这两个问题,并且存疑:“为什么署名写‘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而不直接写雷利这个名字?等到整篇课文都学完了,我们就会有深入而全面的认识。”这个环节的处理一是能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学会关注体裁特点,读书信要关注格式,这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的总结。

三、字词学习更是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

从多音字到课文新词的学习,结合了“据义定音”、“找近义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带动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通过阅读去搜集和处理信息。

通过抓“卓越”这个词,全面了解文中的爸爸卓越还表现在哪里,并且带动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中,有一点特别值得反省:当一生说:“爸爸的卓越还表现在是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时,我没有及时去引导他去寻找前半句,而是急着去找另一个学生,企图救场。结果另一个孩子又找到“爸爸是和平卫士、牺牲在维和的战场上”这些话语。事后一想,如果我能追问第一发言的学生:“还有吗还体现在哪?”说不定,学生就能回答完整,补充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课堂调控经验缺乏的表现,值得在日后的教学中去锤炼。在今后的日子里应深入地关注学生的发言,做比较准确地引导,那么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归纳。

四、品词析句融合意文情感兼得

设计这堂课的主旨是:以读为轴心,连接学生、文本、语言、情感这四个点;在朗读、感悟中回归语文本色,演绎语文风采。

课文是封书信,作者主体感情色彩浓厚,情感自然质朴。遣词造句无过多雕琢痕迹,源于生活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通过读,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桥梁。“分别时美丽的约定”和“重逢时残酷的现实”这两个内容的对比处理和挖掘。不仅仅在情感上打动人心,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两个自然段地对比写作才造成这样的情感落差,也才能这样打动人心。让学生隐约明白,这样的表达手法的妙处。

“和爸爸分别后,家人天天盼着他回家,想象着重逢的画面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环节,把两个自然段结合在一起,造成一种落差。同时,课堂语言的设计和表述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营造了一个场,让学生进入到情境当中去,真切地感受文字传达出来的情感。并且用形式多样的朗读去提升这样的情感认识。

这个环节的教学之所以能营造出这样的气氛,这样的场,关键点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来体现的。

在朗读当中,凸显了文本的情感主线:因为失去亲人的痛苦,所以引发对战争的痛恨,更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五、课堂节奏的把握和轻重缓急的处理

课堂教学如同烹饪手艺,此次课上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对课堂节奏和火候的把握还是比较欠缺的。

比如说,更多的是关注设计,及时从课堂获取信息的意识稍欠缺。当学生的回答有失偏颇时,当学生说不到点子上的时候,该怎么去引导?尚不能很自如。师生互动时,什么时候火候最好?什么时候展示这个环节才能有最佳的效果?比如“美丽的约定”和“残酷的现实”那两段话的对比,是个很好的设计,但如何在课堂上起到最大的作用呢?这个还需要深思再深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最新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倡议书(优质18篇)
    出纳需要与银行、客户等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确保资金的及时到账和支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我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总结篇一市民朋
  • 10-16 2023年推广普通话班级宣传标语口号(大全10篇)
    推广普通话班级宣传标语口号篇一(2)积极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3)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4)四海同音,万众一心(5)普通话:神州音,华夏情(6
  • 10-16 给明星写邀请函的文案(大全8篇)
    毕业文案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过程,通过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掌握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毕业,是告别过去,迎接未来的契机。我要对曾经拥有的一切
  • 10-16 最新小区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发生火灾的应急预案(优质15篇)
    小区发生火灾应急预案篇一1.1目的为确保华润本公司工程施工现场及生活临建设时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能正确地实施应急与响应措施,及时有效地扑救和处置火灾等事故,最
  • 10-16 高考英语信件格式 英语高考心得体会(模板8篇)
    编辑在综合素质上要求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化修养。编辑在修改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修改的侧重点,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思想?小编整理了一些常见的写作
  • 10-16 幼儿园庆祝元旦活动总结报告(优秀17篇)
    在写开题报告时,研究者需要根据预期结果和对研究问题的解答,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进度安排。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实践报告样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实践报告的写作要点。幼儿
  • 10-16 铁路自我鉴定 铁路实习生自我鉴定(大全8篇)
    辩论是一种将观点对立、互相对抗并通过论证最终得出结论的讨论形式。在辩论中,反驳和驳斥也是重要的环节,学习一些反驳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参与辩论。如果你对辩论比
  • 10-16 学校团支部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模板8篇)
    社会实践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指南,帮助您成功组织和举办一场有意义的服务月活动。学校团支部的个人年度工作总结篇一本学期以来,
  • 10-16 最新订货协议书简单版(通用8篇)
    只有拥有理想,我们才能坚守初心,踏实努力,追求更美好的未来。理想总结应该突出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取得的成就,展示自己的潜力和能力。阅读下面的理想总结范文,或许能够
  • 10-16 2023年鸟儿乐园中班美术教案及反思(大全8篇)
    通过编写大班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前做好备课准备,有效地组织教学流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教案实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对教学工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