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最新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3-10-08 18:52:53 作者:BW笔侠 最新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激烈的竞争,各行各业需要的劳动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不仅数量日益增多,而且质量也日益提高。这种有利的社会因素,既为职业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职业教育的教学,特别是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显然,培养只是一味死啃书本、不注重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没有出路的。是中职教育,以社会适应性为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人才,重在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这与普通教育以选拔升学为目的,重在让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全部知识体系具有显著的区别。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观念,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用口语全面地、准确地、简明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别人认识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目的。为此,从新生入学起,就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个重要手段。现在社会上不少用人单位已将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招聘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认清现代社会中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的社会地位、论文参考经济地位有着直接的影响。忠厚木讷、少言寡语已不是现代人的长处,而能言善辩才会更受社会的欢迎。这就使学生从进校起就对口语交际能力予以高度重视,并很快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中。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

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对有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使人积极地探索,并且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心情,促使人的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它常常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等。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容易被一时的新异现象和新颖对象所吸引,从而对它们发生兴趣,加之现今的中职学生大多较为实际,他们更相信事实,对前途、职业都较为敏感,他们中的多数人早就考虑今后的就业问题了。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如何招聘人才,也迫切需要了解用人单位是如何进行招聘的。所有这些,既对他们是陌生的,又使他们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从实地体验中寻找答案。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中可结合中职语文教材听说训练中的招聘和应聘、自我介绍、演讲、辩论等内容,让学生搜集素材,编成小品,进行实地表演,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体味应聘人员是如何进行自我介绍和竞职演讲的,在交际时如何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如何在招聘人员面前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从而实现打动招聘人员的目的,促使学生由不敢说、不想说变为敢说、想说、会说。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为自己今后的求职创造更加有力的条件。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在学校正确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指引下和自己不断积累、不断思索下顺利的完成了开学前制定的教学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经过对新入学的学生调查中发现,有将近80%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意义模糊,甚至有的学生持有“语文无用论”这种观点。对结果甚是惊讶。为此我认为,想要清水必先清源,于是在第一堂课就重点讲解中专语文的特点、学习的意义以及学习的方法,从而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为以后的教学实施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严字当头”严肃课堂纪律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约束能力比较差,在课堂上动作比较多,无形当中干扰了正常的课堂秩序。所以在刚开始就明确要求语文课堂实行三不:不准随意讲话、不准睡觉、不准搞小动作,实行了三必:必须带书、必须带笔、必须带脑子。起初不免有违反者。对于这些学生严肃处理,以儆效尤。

三、教学模式努力求新 本校刚入学的学生语文基础总体来说比较差,且在层次上是参差不齐。如何让这些学生提升语文的兴趣,采用惯用 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经过仔细琢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一是探究是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二是转换角色让学生上台来进行授课,提升学生的审视水准,同时也增强了课堂气氛围。三是设置模拟情景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例如在教授《伊索寓言》时把文中提到的九个小故事改写成剧本,让学生当堂表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四、“双管齐下”努力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体现语文价值的重要表现之一。事实情况我们的学生在书籍的阅读上还是捉襟见肘的。这与我们的客观实际有关,当更重要的是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那在这里采用的“强制培养模式”,在班级开展文学知识竞赛,内容包含丰富,题目形式多样,并且把它纳入期末考试范围之内,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重视度。

五、考试求“活” 考试所起到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这里已经脱离了应试教育的这种约束,所以采用单一的考试模式未免太过枯燥,也不能体现中职语文的一个特点。为此力求创新,例如去年的其中考试我把模拟面试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从中检验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为以后的就业做了相应的准备,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六、正面教育和“软性惩罚”相结合力求塑造学生的良好品质。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为学生心灵的“天使”,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精神面貌。经常在课堂上穿插很多人物事迹和生活中的实例。在学生犯错误时并不是挥动“棍棒”一棍潦倒,一图爽快,而是“润物细无声”,从心灵上给予感化,首先学生产生的是一种自责,最后会化成进步的动力,实现自己的飞跃。另外一方面从不以尊者的身份自居,在学生面前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那样无形中拉大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产生一种畏惧感,鸿沟形成沟通难。平易近人实乃为本。

所谓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刚刚踏入教学这片沃土,自感阅历太浅,感受不深。但是“宝剑锋”要得,“梅花香”要得。也要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希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得知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时,我充满期待。期待在培训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也期待与其他中职教师交流互动,共同进步。

第二段:培训过程中的收获

在教学培训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收获颇丰。首先,培训内容丰富全面,覆盖了中职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各个方面。从教学理论到实践经验,从教育心理学到教学方法,都得到了详细的讲解和指导。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也增强了我的专业素养。其次,培训中的参与互动非常活跃,与其他中职教师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这让我通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三段:培训后的反思与反馈

在教学培训结束后,我反思自己的学习和表现,发现自己在主动性上存在一些不足。在培训中,我虽然能够认真听教师讲解,但在交流互动环节上常常保持沉默,没有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意识到这样的表现不能真正让自己和他人得到更多的收获,所以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勇于表达自己,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交流中。

第四段:培训心得的应用与拓展

教学培训给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这些都是可以直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我在培训结束后,迅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引入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培训也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激发了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探索的动力。我会通过参加更多的教学培训和研讨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段:结语

通过这次中职教师教学培训,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一辈子的学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我将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服务。同时,我也会将自己在教学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与其他教师分享,共同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中职教师教学培训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中职教师,教学培训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参加培训不仅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还能不断学习和更新新知识,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因此,每位中职教师都应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

中职教师教学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教学技能、课程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理论学习、案例研讨、实践教学等。这些内容和形式都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学习,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增强对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案例研讨,教师能够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通过实践教学,教师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并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培训中的体会与收获

在教学培训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心态的调整。以前,我常常抱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心态学习,缺少实践操作和与他人交流的机会。而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知识,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操作实践,与他人进行了交流和研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通过与他人的讨论,找到了解决办法。这使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有信心,也意识到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另外,培训中还学习到了一些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我提高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行为有很大的帮助。

四、培训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尽管中职教师教学培训有很多好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培训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和吸收大量的知识是一项挑战。其次,培训内容繁杂,教师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再次,在培训后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是一个难题。对于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首先,通过提前制定学习计划和课程表,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避免盲目的学习;最后,培训后加强实践教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培训后的应用和展望

中职教师教学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培训后,教师应该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工作。我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我也期待未来的教学培训能够更加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在中职教师教学培训中,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面对培训中的问题,如培训时间有限、培训内容繁杂等,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和课程表、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内容等方式进行解决。最后,在培训后,教师们应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不断总结经验,为中职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也是一名班主任,在职教战线奋斗了3年,从懵懂走向明理、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让我收获了很多,也感悟了很多。期间,有过这样一次经历,更加坚定了我的从教之路。

刚接触建筑装饰中专班22名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他们不易对付,他们智商、情商都没问题,但不喜欢理论学习,最讨厌抄抄背背。如何融入学生群体,让学生“爱屋及乌”接受我的教学,以尽快“站稳讲台”,成了我从教生涯第一年思考的课题。

我发现,学生对实操任务很感兴趣,但凡进实训室,学生精神百倍;就算在教室中,只要有动手任务,他们也积极参与。于是乎我就开始思考,让学生接受的、能充分参与的教学设计怎么做。

我暗暗定下目标:我要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必须做创新型的教师。我开始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翻阅新教师培训时发放的书籍,逐渐熟识了说课听课评课技巧,掌握了教学评价和教学组织要领,理解了项目教学、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并进行了课堂实践检验,获得学生认可和同行肯定,而我也越来越自信,我的课堂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从教第三年,我专注于学生、专心于课堂、专一于创新,终于悟出了符合中职课堂实际的教学模式。

1、张某某:男,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一年级学生,父母离异,妈妈平时忙于上班,周末孩子经常是自己一个人在家,自己独自处理生活琐事。优点:性格特别活泼开朗、在班级里人气旺、组织策划能力强,喜欢担任主持,做事特别有主见。不足之处:有点倔将,不太喜欢别人评价自身的缺点,做人做事情绪化,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反抗心理。

2、高某某:男,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一年级学生,爸爸上班,妈妈在家照顾自己和妹妹,家庭教育还不错。优点:性格活泼开朗又直率、在班级里人气旺、团队做事时善于出谋划策,喜欢化妆,活动中乐于表现自己。不足之处:性格过于洒脱,做事有点冲动,不太考虑后果,有点任性,有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3、邴某某:男,中职建筑装饰专业一年级学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优点:性格活泼开朗又直率、喜欢办板报、乐于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不足之处:上课好动、爱说话、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有点淡薄。

1、用认可的方式,支持鼓励他们。

我认为这个小团队的本质是好的,如果班主任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他们安排合适的“小组长或者班干部”,他们会从内心觉得老师十分信任他们,为了新的“官位和职位”,乐于发挥自身的优点,在班级的活动中绽放自己独特的魅力。

2、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感化她们。

学生难免犯错误,遇到他们和其他科任老师有矛盾冲突时,班主任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用智慧的方式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们找出错误所在。同时在自己的课堂和宿舍的检查中,对他们采取“三爱”的方式,用爱心去引导和感化,用爱心去关怀和呵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关爱。

3、对待他人,多些理解和宽容。

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出现自己认为受到一些“小冤枉和不理解”,表现出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无。这时需要班主任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宽容的小故事,读一读宽容的名言,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结合他们本人的事例来感受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的美好感觉,讲讲生气对于身体、心里的伤害。

4、校园各项活动中,绽放学生的光芒。

我们建筑装饰专业经常会有一些技能展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的不同,在专业活动中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她们绽放自我的光芒,找到自信、领悟老师和学生对他们的赞赏,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绽放自我的光芒,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担任班主任这么多年,我认为中职学生有点任性和倔强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如果我们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她们,学生必能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灿烂的阳光地带。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近一学期的引导和教育,我们这个小团队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态度方面大有改变,能坚持上好各门学科,成绩逐步提高;做人做事方面成熟了很多,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她们在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会了尊重,任性和倔强的一面得以缓解,逆反心理也改变好多,抗挫能力也加强了,期待她们能早日成为知识型、技能型的优秀人才。作为一名中职班主任,爱是教育的源泉,用真心和爱去引领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在中职校园里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把中职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下面是本站带来的中职教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四、融入表演,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1、转换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意识

2、联系实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条件

学生上了中职学校后,由于年龄和生理方面的原因,不再像初中和小学那样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而是遇事、看问题,要多看看、多想想再说,担心说错了会被其他同学笑话,指出了他人的错误见解,又怕伤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句话,就是不愿多说话。教学中,可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一些口语交际能力的活动,例如,能用流利、准确的普通话即席发言,课前三分钟演讲,对课文作复述和转述,与人得体的交谈、答问,乃至进行自我介绍和辩论等。励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多说话,尤其是当众说话,说话交流时提醒学生不随便、不马虎,注意特定的情境,能有意识地围绕主题,从语言生动形象、机智风趣等方面去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那些羞于启齿、言语木讷、辞不达意的学生,可试着先让他读课文,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如果今天说不了,明天再说;明天说不了,后天再说……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到学生能说、会说、说得清楚。在说的过程中,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予以肯定,使学生尝到“说”的甜头。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能力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较之书面表达能力使用频率更高、用处更多、社会适应性更强的基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的能力。

3、广泛阅读,拓宽学生口语交际的知识面

中职学生之所以不爱说话,除上面所说的羞于启齿、害怕说错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平时课业负担不重,很多学生沉迷于武打、言情等影视剧和小说,特别是上网打游戏,把大量的美好时光浪费了。他们平时不善于阅读,甚至根本不阅读,以至说起话来言辞短小,干瘪瘪的,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用词妥帖,思想感情健康,甚至谈不上说话得体而有分寸、条理清晰而幽默风趣。这就很难吸引别人的注意,很难让人从感觉上觉得舒服,也很难引起别人的感情共鸣。这就要启发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教学中,首先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行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表达,增添了不少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的语言材料。

4、实地表演,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精神需要为基础,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留心各种语言交际的情境,充分挖掘语言交际的精彩之处,积累丰富的语言交际材料,培养出能说会道的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中专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在中等专业(职业)学校属基础课,起着辅助专业课程的作用。因此,就普遍得不到学生的重视,总以为只有专业科目才是重要的,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但就目前中专学生的语文水平来看,实在不容乐观。一些中专毕业生连一份自荐书都写不好,一些参加工作的学生连写份通知都不会。这些严峻的现实引发我们对中专语言教学的深思。该如何解决当前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中专语文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学普遍受到轻视。由于各种类型的学校及不同的专业担负着培养本行业的初级技术人才的任务,故而从学校的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到教职工的服务意识,都是以专业课教学为主,以文化课教学为辅。学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都把语文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使语文教学备受冷落。从而导致学生也轻视了语文的重要性。

2.教师授课随意性大。由于没有可供具体参照的培养目标和升学压力,不少中专语文教师认为中专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只要专业课教师讲好就行了。教师的这种思想倾向必然导致授课时的随心所欲,不认真研究大纲和教材,各行其是,任意发挥想像,只要学生爱听,有趣味,能逗笑,评教好就行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太注意教学内容,缺乏教学原则,授课无深度。

3.学生写作能力普遍下降。上中专后,不少学生劲头锐减,语文作业草率应付。有些学生认为,在中学,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都写过无数遍了,上中专就无须再认真练习。因此,不愿动脑,怕写作文,导致写作能力的普遍下降。

二、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l.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堂设想。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调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考试,关注的是分数。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必须打破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树立起一些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教师要学会创设意境,把教科书里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在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前的教学设想,这种设想与我们过去使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案相比有了很大突破,它由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课后反馈和自我点评等构成了新的教学框架,这样的框架可以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呈现出来,把课堂变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2.师生互为主体,演绎“善教”“乐学”。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艺术性和科学性在语文课堂上更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但二者要完美结合,就必须构建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而教学互动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与“乐学”。“善教”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引导把握知识的重点、难点,注重启发与诱导学生,善于激发学生的兴奋点,能把学过的知识加以培植、发散。“乐学”意味着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消极的“等、靠、听、记”,而是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质疑和创新。

中专语文新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了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突出职教特点,强化能力训练,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改革创新上大显身手,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新能力,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进行完美的组合,创设出“善教”“乐学”的理想课堂。

3.实施人文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在新教材里,许多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尽情展示,人生的感悟涤荡着求知者的灵魂。例如,毕淑敏的《提醒幸福》,提醒我们不要让幸福擦肩而过。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把我们带入了缥缈朦胧的美妙境界,抒发了热爱和追求美好自然的情感。学生在欣赏之余得到的是一些微妙的人生感悟和文学的熏陶。同样,在新教材中也不乏弘扬爱国主义,教人立志向上的文章。教师需要借助语文课文,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学生共同赏析,激起学生的共鸣,在一种平等、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人生,让语文陶冶情操。

4.创新要加强阅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我们教师首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其次,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教师可凭自己的学识、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适教材,设计自己的课堂设想,阅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阅读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近年来,中职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职教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许多教育机构纷纷举办教学培训,给予教师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进行专业学习和研讨,我于近期参加了一次教师教学培训,从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一名合格中职教师需要具备的品质和能力,获得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

培训期间,我参加了多项主题研讨和课堂实践。通过与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们的交流和合作,我深刻体会到互相学习和分享教育经验的重要性。在分享会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交流中,我了解到一名合格中职教师应该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要善于吸收新知识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变通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此外,培训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课堂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名优秀中职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引导能力。在教学组织上,教师应该注重课堂的开头和结束,做到有序而紧凑。在教学引导上,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问题引导和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在课堂实践中还意识到,一名合格中职教师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

此次培训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关于学生的评价和激励的教学理念。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关心和引导。在培训中,我学到了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和培养。此外,教师还应该激励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认可,让他们保持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和潜能。

完成此次培训,我感到受益匪浅,这是对我教学观念和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也是对我教育事业的巨大支持和鼓舞。我深深认识到,作为一名中职教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

总之,中职教师教学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我加深了对中职教师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会积极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中职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职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如何激发职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引导他们身临其境,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魅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尝试摸索,我认为教师应在备课时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充实教材,帮助学生理解。

一、补充内容,培养情感

文学作品大都言简意赅,甚至意犹未尽,从而留下充分的艺术想象空间。教师在讲授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把必要交代的内容补充出来。像《炉中煤》这首诗表现的是“眷恋祖国的情绪”,仅靠读读,除了句子的朗朗上口和构思的新巧外,学生很难领悟更深的内容。当然他们也知道这是首爱国诗,但他们并没有体味到作品中炽烈、奔放的情感。因而在教读这一首诗时,适当地介绍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懂得诗人的心声,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引导,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主要由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理解构成。没有教师准确有序的引导,学生的理解欣赏只会是表面的,甚至会不着边际。如在教学季羡林的《富春江上》一文时,学生对文中涉及古今中外的材料安排不是很明白,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穿插于写景状物中的议论语句上去把握,围绕“隔岸青螺数点,微痕一抹,出没于烟雨迷蒙中”这一线索去体会,就会明白文中的材料尽管看似很散,但是都统摄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和景仰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旨之中;就会明白文章的山水景物是“形”,文化内涵是“神”;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也就很明显了。

三、分析比较,体会方法

比较出优劣,比较出真知。对小说这类篇幅长,包容量大的作品,适当的补充当然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作品生活,但学生在好奇心满足后,只能记得几个场面、几个片段,整个文章的内容却不易把握。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文时,我在作简单的背景介绍之后,即引导学生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以林黛玉的视野为摄取镜头,拍出人物和环境这两大块来。将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作为比较阅读的重点,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活动、观察来比较二人出场的相同之处,再找出二人出场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人物出场对表现人物个性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到《红楼梦》这部巨著写人方法的艺术性。

四、融入表演,激发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而职中学生的特点却是好动不好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如何让他们自觉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将分角色朗读转变为适当的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雷雨》这类剧本时,我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剧本改成话剧来表演,做到人人参与。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