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时间:2023-10-10 22:20:03 作者:纸韵 解方程教学反思 方程的教学反思(实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式子和方程的知识体系,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掌握方程的有关知识。

在课前通过解读式与方程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举例等的引入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进行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整理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复习内容,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复习效果。

其实在本节课之初,并没有预料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很多茫然之处,以至于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学生没有反应的尴尬场面,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好像什么也不知道,幸亏有以前的教学经验,对此种情况进行了预设,在学生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先把问题放一放,等练习几道具体的例子后,思维和知识体系会逐渐明朗。

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不能认为学过的只要复习一下,学生就能弄懂,如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时,对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做的很好,但稍复杂一点的题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系式。从中也看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可以着重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上了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一课,我就本节课的得与失做一下反思。

方程是五年级学生接触的一种新的知识内容,在建立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本节课内容,方程是数学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方程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一种重要工具,日后初中、高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方程。所以,我对本单元内容很重视,也给学生讲述其重要性,重点还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优势。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节内容,在学习了等式的性质的基础上,解简单的方程。因此,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过程。

2.能根据具体情境,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简单的方程。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解方程的兴趣。

1.复习旧知导入。复习刚刚学过的等式的性质,学生举例说明。

2.交流解疑。先对子交流、小组交流,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同时整理出小组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3.展示交流。学生代表1展示问题1的解决方法,学生提问、补充。这里使学生理解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解方程的方法、检验的方法。学生代表2展示问题2的解决方法,再次理解以上问题。

4.理解新概念。观察两个解方程的式子,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对比理解方程的解是结果,解方程是过程。

5.巩固训练、强调细节。学生自主完成试一试两题,出错时让学生指正。若未出错,强调注意写“解”、等号对齐等细节。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

2.旧知复习时间过长。学生复习等式性质时,举例出现问题,浪费了许多时间,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应该简单复习,或让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发现旧知,复习旧知。

3.小组合作的实效性。现在我班的小组合作还不扎实,或者说实效性不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合作、如何交流。可以说是有形无实,接下来要再次培训组长,让组长有组织、带领小组同学有效合作。同时,训练其他同学如何参与,交流什么。使小组合作更具实效性。

1.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在求疑尝试的主体学习方法下,应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上课模式或者方法。我一直在想数学四大模块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图形问题注重操作、可能性问题注重游戏体验等。

2.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全体学生。我的班级是一个比较活跃的班级,这里的活跃其实只是课堂上七、八个积极同学的表现,这种现象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同学没有参与、只是听众,没有参与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地学数学何来成效。所以最近一直在关注大号同学的表现,教师关注会使他们获得自信,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学习也自然有动力。举个我们班的例子:上《认识方程》一课时,因为较简单,整节课我一直在关注3、4号同学的表现,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示,结果课后我发现3、4号同学的作业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有个别4号同学比组长写的都要好。也就是欣赏、关注的成果。

以上两个问题有待我们一起思考,请各位领导、战友多提宝贵意见!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三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二是应用等式的xxx质解只含有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简便方程。解方程是学生刚接触的新鲜知识,学生在知识经验的储备上明显不足,因此数学中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引领学生经历将现实、具体的问题加以数学化,引导学生通过xxx作、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xxx质,并应用等式的xxx质解方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xxx质应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课开始,老师出示天平并在两边各放一个50克的砝码,“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两边的.关系吗?”学生写出50=50;老师在天平的一边增加一个20克砝码,“这时的关系怎么表示?”学生写出50+2050,“这时天平的两边不相等,怎样才能让天平两边相等?”学生交流得出在天平的另一边增加同样重量的砝码;“你有什么发现吗?”“自己写几个等式看一看。”通过具体的xxx作为学生探究问题,寻找结论提供了真实的情境,辅以启发xxx、引领xxx的问题,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发现并获得知识。

引入了等式的xxx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应用这一xxx质去解方程,第一次学生解方程,学生心理上难免会有些准备不足,为了帮助学生应用等式的xxx质解方程,教者先利用天平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0,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通过这样有步骤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上了解方程(二)的内容,感觉没什么明显的精彩地方。学生由于有了关于加减的等式的性质的了解,在通过例题中两组方程的观察,适当提醒学生联系前面学习的等式的性质,很自然的就能得出有关乘除的等式的性质。

只是在让学生举例的时候,没有学生能想到同时除以0,结果是怎样的'。只能由自己向学生提出问题,简单讨论后,很快想到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因而得出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的范围。

计算中有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很多学生对于小数的乘除法计算,有很多的错误,需要加强巩固训练。

解方程教学反思篇五

解方程的内容主要是在五年级就学过的,但六年级上期仍然出现了解方程的内容,说明了这个知识点的重要性,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具体的解方程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反馈,总的说来,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我出了12个题,全对的占少数,一般要错四个左右。下来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几个主要错误:

1 马虎。体现在抄题抄错,全班64人有6个抄错了题。

2 较复杂点的解方程,思路混乱,不知道把哪一部分看作“整体”。 3 过于依赖计算器,对于除不尽的笔算出错。

4错得最多的是减数和除数中含有未知数的情况。

针对以上几个错误,我认真做了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下面几个: 1 课前过于高估学生,没有系统的复习相关内容。

2 现在这个班是上个五年级两个班重新分的班,下来我问了前面教过的数学老师,两个老师教的方法不一样。

3 作业量不够。

所以,在后期的教学中做了一些调整:

1 系统复习了相关知识。

2 多作例题讲解,由易入难。

3 有针对性的出题,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大量的练习。

4 搞了一个“我是一个小老师”的活动,全对的同学给其他同学当老师,一个对一个的教。

5 要求每个同学都独立的出一个解方程的题,然后请一个同学完成并作评价。

经过锻炼,现在对解方程这个这知识点,同学们兴趣和完成率大有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