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调研报告调研内容(专业17篇)

调研报告调研内容(专业17篇)

时间:2024-01-12 20:21:28 作者:XY字客

通过阅读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市场趋势、竞争状况和潜在机会。通过学习他人的调研报告,我们可以触类旁通,了解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调研方法和技巧。

创新农村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 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它具有凝聚、整合、规范和同化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功能,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并突出抓好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活动新需求,是农村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各级文化部门以服务“三农”为根本,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己任,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工作的重点和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目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在文化活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提供服务。

1

的建设,我省文化系统-独立建成的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1495个,村级基层服务点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合作建成2.7万余个,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合作建成了1.2万个,实现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5级网络体系的全覆盖。

2015年湖北文化共享工程开通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购买了方正电子书、书生之家、影视频数据库等数十种数字资源提供给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平台使用,资源总量达15tb。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各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均可以通过固定ip和用户认证方式登录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湖北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服务的内容,年服务人次达到45万人次。通过现代网络将农民群众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讲座、戏曲、图书、电影等专题资源库优秀的文化资源送到广大基层,增强了信息的大众性、实用性,较好地缓解了城乡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信息难等问题。

全省各级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立足服务农业生产、服务农民生活,广泛开展以重大节庆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视频展播、专题展览、专题讲座、网站专栏等方式,举办了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系列服务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服务典型,形成了一批影响大、范围广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典型和活动。如:当阳的“文化共享春耕科普行”,秭归的“关爱留守儿童”,浠水的“共享工程服务三农”,大冶的“文化进社区活动”等活动,每年定期开展,形成惯例,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也多次获得文化部和国家管理中心表彰。

2

2、配臵流动服务设施,开展送文化下乡。

2015年,我省全面实现了全省99个基层专业剧团一团一车的目标。 流动舞台车的配臵改善了基层专业剧团的演出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专业剧团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积极性,通过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他们带来了艺术享受。武汉市市(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深入乡镇、村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如楚剧、汉剧、京剧、曲艺、歌舞、话剧等深入农村年演出500余场,每年春节期间,“三下乡”慰问农民演出30余场,每年暑假深入农村免费为青少年演出10余场,区属专业团队深入乡、镇、场(村)的演出,每年达到360余场。咸宁市每年各类文化下乡活动300余次,演出达4000余场,直接受益群众达10万人次。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可以便捷地阅读到自己喜爱的实用书刊,满足他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求,全省各个市县图书馆把服务农村作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流动图书车配送工程。全省形成了一个为农村服务的图书馆网络,使图书馆由阵地型服务模式发展成为辐射型服务模式。武汉、十堰、黄石、襄阳和当阳的“汽车流动图书馆”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截至2015年,全省共有“汽车流动图书馆”30多个,全省各级图书馆建馆外流通点1600多个。流动图书馆常年为农村特别是地处偏远地方的读者开展送书上门服务,逐步建立了一个机动灵活,覆盖城乡的流动图书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成为我省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此外,全省文化系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戏下乡”、“免

3

费看戏”和“送书下乡”活动,较好地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的状况,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一五”期间,全省共计送书下乡200多万多册,年均送戏下乡达2万余场。

3、实施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工程,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平等享受文化发展成果。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最直接的惠民政策。2015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在国内率先实行免费向群众开放,随后,省内各级博物馆相继开放,博物馆对群众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2015年和2015年,省博物馆年均观众量140万人次。 2015年,虽受道路改扩建的影响,观众量也已达到100多万人次,是免费开放前年观众量的10多倍。观众量的不断攀升,折射出公众参观省博物馆的强烈愿望。本地大学生、社区老年人、低收入人群、农民工朋友和农民群众明显增多,观众结构的多元化趋势是免费开放后的一个突出变化,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举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今年,根据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要求,省文化厅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具体工作方案,积极协调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免费开放工作按要求落实。

4、组织开展文化节会活动,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彰显地方特色文化。

4

化活动,凸显了民族民间文化特色,得到农民群众的认同,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如恩施州各县市举办了以恩施“土家女儿会”、利川“龙船调艺术节”、来凤“土家摆手节”、巴东“三峡纤夫节”等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活动。宜昌市2015年“文化遗产日”文艺演出,观看演出的农民工达上万人次。咸宁的崇阳提琴戏艺术节、通山山歌大赛、咸安端午龙舟赛等,这些文化活动形式紧紧依托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充分考虑了农民群众的欣赏喜好,很适合农民群众的需要,营造了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文化氛围。

全省各地举办了具有各地特色的文化节会,这些文化节会影响十分广泛,较好地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武汉市的农民文化节及各区结合地域特色,形成了一批特点鲜明的“一区一品”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包括黄陂区的木兰文化节、新洲区的花朝节等。荆州市的社区消夏文化活动节、荆门市的农家乐杯文艺比赛与社区文化节、孝感市以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为标志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黄冈市社区“大家乐”活动、襄樊市各乡镇开展“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建设,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和品牌。、仙桃市每年一届的“星火燎原”全市镇办农村文化中心户调演活动,恩施州近几年举办了“恩施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州庆”文化活动已成为全州规模最大的民族民间文化盛会,群众参与面广,演员阵容庞大,社会反响强烈。

5、促进多元文化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近年来,农村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和都市化

5

的特征。我省在做好“送戏下乡”、“送书下乡”、活动的同时,积极挖掘农村文化人才资源,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将“送文化”变为“种文化”。

随着我省业余文艺团队的兴起,农村文化市场发展迅速。一大批民间歌舞、戏剧、杂技等表演团体活跃在农村集市、庙会、乡村,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排练演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和传统曲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有民间剧团6100多个,年演出10万余场次。如:咸宁市各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文化中心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聚零为整,成立了老年舞蹈队、腰鼓队、器乐队、山歌堂、乡剧团等文艺团体,变自娱自乐为向农民服务,近百支农民业余文化队伍长期活跃在最基层,每年组织演出、表演千余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十堰市各类特色文艺团体达到2112家。鄂州市鄂城区有百节龙、旱龙舟、龙船、龙灯、狮子、采莲船、牌子锣等队120多支。碧石、沙窝、新庙共有40多支民间喇叭锣队、铜管乐队。汀祖、泽林、碧石、燕矶、花湖等乡镇两年内成立舞蹈队80多个。阳新县黄颡口镇民办职业剧团宏达采茶剧团,全团共有演职员工26人,共排练了采茶戏、黄梅戏传统剧目10余个,在全县各镇区及武穴、蕲春等周边县市巡回演出每年近百场,演出收入接近20万元。民间文艺团体形式多样、丰富多采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为改善农民文化生活作出了有益贡献,在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6

体系初步建立,通过对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的不断创新,较好地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民间文化,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使农村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文化民生。总结近年农村文化活动创新的经验,我们认为加强组织领导,给予政策资金保障,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的重要前提;强化阵地设施设备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的重要基础;培养文化骨干,提高队伍素质,是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的重要条件;注重管理,提升服务,促进农村多元文化发展,是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的重要手段。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国家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标准低,老化破损严重,急需提档升级。四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单一,社会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

2、文化干部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影响农村文化形式创新。一是农村文化人才缺失。因大量劳动力转移,留在基层有文体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二是由于现行人事体制机制和经济待遇的制约,基层文化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素质偏低。微薄的收入导致他们缺乏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强,稳定性差,影响了作用发挥,提高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和活力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现有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与农村留守群体文化活动需求不相适应。一是大量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留守农民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文化消费形式单一。二是镇村干部对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因势利导。现有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管理模式、激励机制等不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现行农村文化体制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由于实行聘用制,加之聘期较短,致使人员流动性增大,工作积极性受挫。二是专项工程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费无法落实,专项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如共享工程网络建设活动,虽然目前各级财政都投入了建设资金,但是运转、维护、培训、资源建设、服务等后续资金跟进不到位,服务也因为运转经费受限而不能更广泛的开展。

导,轻民-意的做法,导致农民群众认为农村文化活动就是党委政府抓,专业剧团演,人民群众看,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存有疑虑,并把自己看成是文化建设的旁观者、局外人、简单的参与者,忽视了自身文化创造的能力和主体地位。二是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建设运行和激励机制,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我省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中已经呈现出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

2、进一步强化农村文化工作专兼职队伍, 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队伍素质。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提高农村文化工作水平,关键是提高农

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筑牢农村文化发展的基层阵地。

村文化队伍素质。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机构建设。解决农村文化站人员编制、机构、经费等问题,确保农村文化工作正常开展。二是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采取多样形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加强农村文艺人才队伍培训,培养农民文化骨干。三是积极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加强对农民业余剧团和业余艺术团体的组织和管理,鼓励支持他们采用多种方式拓宽服务渠道,发挥其活跃基层文化生活的作用。四是文化馆,图书馆专业人员要立足本地文化建设实际,坚持面向基层,深入基层,服务基层,指导帮助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3、进一步发展农村多元文化,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及针对性。

一是扶持农村具有公益色彩的民间文化的成长,实现“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二是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队伍、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方面的作用,巩固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基础。三是积极发动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文化建设,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让农民群众主动走进农村文化建设。四是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市场运作,开发特色文化产业。五是培育农村文化市场主体,促进新农村文化内生机制建设,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手段,以科技武装农村文化休闲业,挖掘网络文化的经济价值等方法,拓展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六是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载体,以群众需要为目标,在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多样化上出新招。

4、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制机制,切实解决人员和工作经费,为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解决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编制和人员、工作经费,为农村文化活动形式创新和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职能,形成良性运行发展机制。县、镇两级出台农村文化活动相关政策、提供平台、建立考核督查机制,注重激励,有序推进工作, 村两委做好组织发动、挑选人员、建立队伍、编排节目、开展活动。三是充分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搞好文化结对帮扶,形成浓厚的农村文化活动氛围。

5、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提高他们对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农民群众创作文化作品,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对民间业余文化团队的扶持和管理力度,鼓励业余文化团队进基层、下农村,丰富农村文化活动,同时加强对农村业余文化团队的监督管理,确保文化活动形式与内容积极健康,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粮。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形式,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活跃起来、观念转变过来、精力集中起来、主动性调动起来、创造性发挥出来, 才会更好地使文化走进农村、走近农民,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供不应求的状态已迫在眉睫步。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积极进行文化建设。社区可以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都市社区,此后提及的社区主要是指都市社区。这些特点要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稳定功能和发展功能。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了坚实的精神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是建立在中国独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产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有着自己的优势。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与高新科技紧密相连,又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因此,文化产业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增长点。

一、研究背景

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之间相辅相存,相互促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囊括了农村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多方面的建设需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包含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同时也为农村地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作用,为推动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长效发展提供充足的依据与重要支持。

二、研究目的

村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助于引起相关部门对新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重视,三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利于以后的改正,为当地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三、研究过程

1.提出问题: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村民的娱乐方式

4.得出结论

四、调查结果

普集街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农村文化建设经费不足,活动经费较短缺。由于目前国家专项资金投入少、镇政府财政规划缺陷等问题,农村文化建设进程较为缓慢,有的地方前期工作已经做好,后续工作却没有跟得上。

2地区建设不平衡。由于镇政府辖区农村地区较多,政府建设能力有限,部分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未能及时跟上,例如普西村虽然也有群众娱乐广场,但是修筑于村外,村民进行娱乐活动不太方便。全镇地区靠近镇上的几个村庄文化建设迅速,设施较为完善,而较为偏远一些村庄则建设缓慢,有的甚至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设施。比如在调查许多村民反映,普中村,高王村,黄家村,柳林村至今还没有游乐广场。

3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不少地方的娱乐文化设施有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老化现象严重,无法使用。比如普东村虽然有篮球场,但是场地不规范,而且篮球架损毁严重。

4农村集体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普遍的农村文娱活动主要为婚庆典礼表演、丧事送葬民俗(搭戏台唱戏)商品促销演出(仅限镇上街道商家)村庄大广播定时播放歌曲、戏曲等。大部分人平时的文娱活动以打牌、看电视为主。

五、结论和建议

1.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一)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农民在城乡二元结构角色观念上的转变,培育新型农民。农村城市化从表面上看是农民由普通的村庄聚居状态变为城市社区居民状态,实际上这种聚居状态的改变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所谓“新型农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发展,其关键是新型农民的培育问题。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创新能力和农民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想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关键是调动农民的自主创造能力。通过对先进农业技术、科学技术的学习、掌握和应用,实现农民人力资本的自我增值,进而使得农民收入持久性增加。

2.新农村文化特点和功能

特点:乡土性、时代性、流动性、多样性

功能:a助推经济 b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c凝聚人心 d教化传承

3对于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议 (一)抓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利用宣传栏、标语、宣传单及广播等有效宣传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使全体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二是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群众认识,使广大村民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使村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角色、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广大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抓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机制。

建设新农村为了群众,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由群众共享。建设新农村,就是要从群众最需要解决,最关注的问题入手,充分听取、采纳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上急下冷”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抓村容村貌整治,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制定村庄规划方案,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保护工作,责任到人,具体分工,科学管理;二是成立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卫生管理办法,落实清扫人员及其工资待遇,使此项工作有章可依,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三是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房前屋后卫生大清理、大扫除活动,改善村民的人居环境;四是把村建设管理同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抓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一是要村、组干部带好头,节俭办理农村红白喜事,努力减少铺张浪费;二是要加强农村文化娱乐氛围,成立普东村锣鼓队、篮球队和群众自乐班,不定期的开展活动,不断繁荣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认真组织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十大孝子”等的评选活动,在村里树立榜样,在广播里对她们的先进实际进行宣传,号召全体村民向她们学习,树文明新风,构建和谐村民关系。

数据和资金管理调研报告数据资产管理内容

营运资金是一个企业投放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本文将介绍营运资金管理开题报告。

目录。

摘要1。

abstract3。

1引言1。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2。

1.2文献综述3。

1.2.1国外相关研究3。

1.2.2国内相关研究4。

1.2.3文献述评5。

1.3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6。

1.3.1研究思路6。

1.3.2研究方法6。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6。

1.4.1研究内容7。

1.4.2研究框架7。

2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8。

2.1.2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9。

2.2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10。

2.2.1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定义及特点10。

2.2.2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方法11。

2.2.3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常见模式12。

2.3相关概念综述12。

2.3.1供应链管理12。

2.3.2渠道管理12。

3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简介13。

3.1上海江宏机械公司的基本情况13。

3.2.1公司现金的日常管理政策15。

3.2.2公司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政策16。

3.2.3公司存货的日常管理政策16。

3.2.4公司应付账款的日常管理政策17。

4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8。

4.1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18。

4.1.1流动资产规模较高,整体收益能力弱18。

4.1.2营运资金周转能力弱18。

4.1.3现金周转速度减慢19。

4.1.4营运资金运营管理水平不高22。

4.2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23。

4.2.1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落后23。

4.2.2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24。

4.2.3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24。

4.2.4销售规模过度膨胀25。

4.2.5资金分配不合理25。

5上海第一机床厂营运资金管理的经验借鉴27。

5.1上海第一机床厂简介27。

5.2.1建立完善组织机构285.2.2强化管理制度28。

5.2.3运用高科技进行管理28。

5.2.4建立营运资金预算管理28。

5.2.5银行账户管理趋向科学29。

5.2.6实施应用采购管理信息系统29。

5.3上海第一机床厂营运资金管理经验借鉴30。

5.3.1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增强快速反应能力30。

5.3.2加强战略合作机制,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30。

5.3.3优化内部业务流程,实现准时制生产策略31。

5.3.4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建立合理高效管理机构31。

6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完善措施35。

6.1建立科学管理体制35。

6.1.1科学梳理企业营运资金类型35。

6.1.2健全营运资金使用和监督机制36。

6.1.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性素质36。

6.2.1针对性地丰富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36。

6.2.2制定合理化生产目标及流程38。

6.2.3优化销售管理的方式与信息平台39。

6.3多方面降低营运资金管理风险40。

6.3.1加强企业资金使用与支付的管理40。

6.3.2强化企业的税务管理40。

6.3.3形成合理的信用体系41。

7结束语43。

参考文献45。

致谢48。

结束语。

传统的营运资金没有注重各种营运资金项目之间的关联,还有不同项目和整体的关系,而是人为地将原本应该联系在一起的项目分离,影响了从整体上寻找原因和解决问题。有关营运资金管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近年来有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是没有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因此本文选择了上海江宏机械公司作为研究案例,在分析营运资金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后,指出了公司当前运营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还有漏洞;营运资金管理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不高。并研究出现问题的原因,认为提升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绩效应从战略层面、供应链管理层面着手,战略层面要加强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推动营运资金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供应链管理层面要优化有关的供应结构以及改变供应的关系,同时各层面应该相互沟通配合,加强各方面之间的联系,共同解决公司出现的问题。

完善信息系统能有效促进供应结构优化,在建设销售环节时,会涉及到分销网络系统整合,信息系统的完善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另外,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层的决策中也一样重要,它能帮助及时处理迅速增加的内部和外部信息,并且处理效率也有提高。对制度、信息和渠道结构进行优化后,能全面提升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本文研究分析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情况后,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评估体系、考核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集中体现了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两者的作用,这些机制没有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推动持续发展的动力都会受到影响。公司管理层没有足够重视营运资金管理效率是导致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首先改变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制定正确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才能帮助提高公司的运营资金管理绩效。

(2)上海江宏机械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营运资金管理信息不通畅的问题。这一问题并非只体现在公司内部之间信息传递不畅、沟通不够上,公司外部也是如此。因此必须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发挥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解决营运资金管理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3)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效率不高。从要素角度来看,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缓慢是公司整体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缓慢的重要因素。从供应链角度来看,采购、生产和销售三方面营运资金周转速度缓慢延缓了公司营运资金的周转速度。本文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与传统营运资金管理不同的新型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为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4)企业财务部门在新型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中不再是传统的核算部门,而是作为管理部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并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关于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相关信息。营运资金管理还将包括采购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这些职能部门共同配合沟通,推动提升营运资金的管理效果。

(5)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来看,传统营运资金管理对于提升绩效的指导性不强,很难为企业获取较满意的财务状况。因此建立营运资金管理模式,并将重心放在供应链管理,并且在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能帮助提高营运资金的管理绩效,以及为其他企业提供管理的依据。

本文提出的营运资金管理策略是在结合了现有的供应链管理理论后得出的,但并不意味着否定了传统营运资金管理的作用,而是将探讨的角度转向其他新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水平,并将此作为研究的案例。过去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案例只有很少一部分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上,因此本文将以供应链管理为基础的营运资金管理理论结合上海江宏机械公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丰富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资料。

受多种因素的局限,本文对关于上海江宏机械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的调查研究还有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这些方面:第一,本文研究偏向于探讨怎样提高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第二,在实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理论是否能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加以验证。把供应链管理的理论运用于企业的实际管理之中,让它的操作性更强,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4]马素清.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分析[j].时代经贸,2008(6):16~18。

[6]韩良智.财务管理学教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201~230。

[8]何进目.财务管。

理[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34~36。

[9]何冬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原理与实践[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11]荆新,王化成,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们大学出版社,2002.333~395.

[13]李道明.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60~63。

[16]彭忆.财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139~177。

[17]强伟.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19]唐建荣.企业营运资金何以紧张[j].江苏统计,1996(7):46~49。

[21]王龙宝,陈雪娇.工商企业财务管理[m].山西经济出版社,321~396.

[22]王建华.现代财务管理精华读本[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144~151.

[24]吴应宇,陈良华.公司财务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74~289。

[25]吴大鹏.我国财务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26]魏立忠.首钢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32]杨雄胜.高级财务管理[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17~137。

[37]张先治.财务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15~220。

[38]张远昌.安全理财[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45~165。

[40]赵建泽.山西建工(集团)总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41]周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j].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

数据和资金管理调研报告数据资产管理内容

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支拨进行监督与管理,是人民银行经理国家金库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先后制定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和《商业银行、信任社代理国库业务管理办法》,这些规定和办法对各级国库从机构、人员、职责、奖惩到核算、管理、退付、支拨等方面做了全面的规范和要求,对国库会计操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防范资金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盗用或挪用国库资金的案件仍时有发生。如何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的支拨风险管理,保障国库资金的安全,是摆在各级国库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国库资金支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拨款凭证本身风险。一是凭证签章不全。目前的财政拨款凭证一般为制式四联,第一联留国库做记账凭证,第二联转开户行作收款凭证,第三联退收款单位,第四联给财政拨款部门的回单。但只有第一联加盖财政部门的预留印鉴,其它三联均无任何印鉴或公章。二是凭证防伪风险。财政拨款凭证虽也是专用凭证,但既无凭证编码,也无防伪标识,不是作为重要空白凭证来管理。

2、支拨凭证传递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第三章第五十七条规定:“国库外来会计凭证必须专人传递。财政拨款凭证、退库凭证必须由财政或征收机关工作人员送达国库。”但在具体实施中,一些财税部门不按照《规定》要求办理,尤其在基层国库,在多数情况下,指派单位、企业或个人来国库办理支拨或退库,直接干扰和影响了国库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财税库的协作关系,潜在的风险也较大。

3、财政资金流向监管风险。由于地方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提供预算拨款单位清单和拨款计划,国库部门难以掌握财政资金流向,因此在拨款审核中就难以发现是否是无预算、无计划或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和挪用国库资金,使预算收支失去计划依据,国库部门难以实施监督或监督不到位,就容易造成财政部门支拨失控,形成风险。

4、财政机关与国库对账风险。按规定,每月国库与财政、税务部门核对报表账务一次,但是只核对余额,不核对发生额,加之基层有些财、库部门对账意识不强,有些单位在次月中旬甚至月底才进行对账,对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

5、代理国库监管风险。一些代理国库的商业银行及信用社,以赢利为目的,监管意识不强,在办理国库业务时大多只能做到账平表对,对预算支拨凭证的内容、单位、拨款用途等凭证要素不能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不能充分发挥代理国库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国库支拨风险管理的`建议。

1、开发应用新式的财政支拨凭证。一是增加财政拨款凭证的“防伪性能”,财政部门应使用特殊纸张,重新设计、制作统一的具有防伪性能的拨款专用凭证;二是在填制拨款凭证时,尽可能杜绝或减少手工填写,统一使用微机开票,对一时不能上机,只能通过手工开票的财政部门,其各联凭证的金额要逐一核对;三是财政部门对凭证的签章,至少要在拨款凭证的第一、二、三联上同时加盖预留印鉴,二、三联缺少或没有财政印鉴的,收款单位开户行不得受理。这样无论是国库部门或用款单位开户行,作为记账凭证,均有可鉴别的标识,增强了支拨凭证的真实性;四是财政部门对支拨凭证应作为重要空白凭证管理,设立统一标识、代码、编号等,确定专人保管,领用登记,从源头加强管理,保证资金安全。

2、严格执行支拨凭证专人传递制度。要加大对财税部门的宣传协调力度,使财税部门能够自觉遵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国库会计核算管理与操作的规定》,将每日的支拨凭证在人行组织的票据交换之前由专人送达国库。并严格落实往来签收制度,以有效地减少或消除凭证外部传递的风险。

3、加大对财政资金支拨的监管力度。各级国库要正确处理监管和服务的辩证关系,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一是要严把凭证审核关,对凭证要素不全,财政依据不足或手续不全,超预算、超范围的财政拨款坚决予以拒办。二是要求财政部门按时报送拨款单位清单和拨款计划,掌握财政资金的流向,加强监控。三是建立大额拨款逐级审批制度,对计划外拨款要求财政部门出具文字说明并加盖公章。四是加强对拨款凭证交接环节的管理,对凭证坚持做到当面交接,逐笔登记,每月对登记情况进行一次抽查,使国库支拨工作环环相扣,无隙可乘。

4、增加与财政部门的对账次数。在每月对账一次的基础上,增加不定期对账的次数,对于在对账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查清原因,进行处理。

5、加强对代理国库办理库款支拨的管理与监督。各经理支库要对辖内的代理支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引进竞争考核机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风险意识教育。将平时的检查考核结果同代理资格年审结合起来,对不能认真履行代理库职能的金融机构可考虑取消其代理资格。

调研报告内容

xxxx村位于中庄镇驻地西北3公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该村现有148户,人口459人,党员25人。90%以上村民以种植苹果为主要产业,村内主要道路均已硬化。

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最真实状态,逐步了解了农村群众的基本情况以及各种问题,向他们宣传了国家的惠农政策,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诉求和建议。尽力帮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心。

按党委要求,我共走访了21户,包括贫困户10户,一般户10户,冷库业主1户。主要针对环境卫生、干部作风、医疗养老、文化教育、苹果销售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需要获得的帮助等方面提出若干问题。

从调研结果看出,农村的生活状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农民在教育,养老以及就业方面也有了新的认识。

一是生活模式的变化使得家庭中的成员可以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二是农民收入的提高使家庭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更加追求生活的质量,已经由单纯的物质需求想精神需求方面转变,从各种途径或许知识,丰富自身。

三是社会保障方面的不断完善使群众在受教育,养老,就医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农业知识的培训使农民在生产中更高效,养老,就医等方面政策的出台更使得广大农民尤其是一些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家庭收入过于单一,成为群众增收的难题。目前,农村劳动力年龄普遍偏大,在我走访的10户户主当中,4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同时,绝大部分家庭只依靠种植果树为主要产业,一旦苹果价格下跌,对家庭收入造成巨大影响。

二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苹果种植本身需水量非常大,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目前的一套水利设施难以保障灌溉用水。同时,由于xxxx是山村,居住在山中的部分群众自来水有时会用不上。除此以外,道路硬化只完成了村内主要道路,生产路并未硬化,群众采摘完苹果以后运输困难。

三是社会保障中养老问题突出。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有的在县城买了房子不再在本村居住,这样村中有许多老人子女就不在身边,平时的生活缺少照顾,所以空巢老人多起来。另一方面,农民根深蒂固的养老观念对去养老院居住非常抗拒,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子女的负担。

四是一些政策、技术培训的宣传不到位。在走访过程中,很多群众对于新农合由原先150元上涨到220元存在疑问,并不了解合作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也有一部分群众表示,近几年收入不高,医疗保险的费用上涨给他们造成沉重负担,无力承担,希望个人承担的费用降低。同时,相关的技术培训宣传不到位,在生产中,主要依靠长期积累的经验,先进的农业技术不能及时的指导生产,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苹果管理模式较为粗放。

五是苹果销售问题。今年由于苹果产量增加,果农普遍自存自存苹果,市场风险完全由果农自身承担。全村绝大部分群众都已经将苹果入库,冷库储存爆满,而来收购的外地客商寥寥无几,70以上的苹果也仅仅在2.5元/斤左右。苹果价格低、销售困难、库费上涨,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村民对于苹果的销售存在忧虑。而受自身限制,绝大部分群众对于目前的状况比较迷茫,不知道怎样打破困局,希望政府多想办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发动各村的苹果生产大户,充分利用各种人脉关系,利用邀请函、短信、网络、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发布果品生产销售信息,宣传我镇果业发展状况和果品营销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镇考察收购苹果。

二是加强营销队伍管理。由镇政府加强对营销队伍的管理,加大投入,组织营销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及时调度、分析形势,引导果品合理有序销售,分级销售,避免出现前涨后跌、有价无市的情况。同时,成立农会,在苹果上市期间,对全国苹果价格进行调研,确定苹果指导价,确保果农利益,促进苹果销售。

三是创新营销方式。鼓励合作社和企业通过在大中城市设立直销点、专卖店、网上销售、参评参展和举办产品推介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拓展销售渠道,加快优质果品进入高端市场,做好品牌运作。

第一,走访中如何与群众做好沟通,让群众相信自己。活动开展以来,通过交流谈话、走访调研、节日慰问等形式,我坚持到田间地头问暖、房前前屋后谈心。牢固树立了宗旨意识,把每位群众当作亲人,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思群众所想,裂解群众的难处。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认真倾听群众的心声。

第二,走访中反映的问题如何解决。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初出茅庐,经验阅历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有限。以谦虚学习的态度,将自己融入到组织集体中区,依靠村两委的帮助,实事求是,集思广益。在这过程中弘扬了求真务实的作风,增强了群众工作本领,提升了服务发展能力。

运输市场的调研报告内容

内容摘要:1-7月,软件业实现利润1798亿元,同比增长25.1%,分别高出上半年和去年同期3.6和12.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总额分别增长14.9%和16.8%,保持稳定分别增长态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今年1-7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报告。报告显示,1-7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实现出口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

报告显示,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长低于去年同期,并呈波动下行态势。1-7月,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6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6个百分点,并低于上半年和一季度0.7和0.9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同比增长20.5%,环比下降6.4%。

ic设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自上半年以来增长缓慢的局面有所转变,前7个月两领域分别实现收入492亿元和26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7%和24.8%,增速分别比上半年提高6.6和5.6个百分点,但ic设计仍低于去年同期18.4个百分点。软件产品、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分别实现收入5250亿元、3601亿元和17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25.5%和23.7%,增速比上半年分别下降5.5、1.5和1.1个百分点。在部分地区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建设加快的带动下,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重新上扬,1-7月完成收入2899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嵌入式软件出口短期回升,外包服务继续放缓。7月份,嵌入式软件出口出现较大回升,当月增速超过50%,从而使1-7月增速高出上半年9.7个百分点,高出去年同期14.7个百分点,带动整体软件出口增长了7.5个百分点。1-7月软件业实现出口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增速高出上半年9.4个百分点,高出去年同期7.2个百分点。但外包服务出口仍持续低迷,完成出口额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增速低于去年同期6.7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看,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发展,东部地区稳中有落。1-7月,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872亿元,同比增长29%,高出全国平均增速5.2个百分点,其中重庆、陕西保持30%以上增长。中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591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0.5个百分点。东部和东北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2493亿元和1651亿元,同比增长22.9%和24.6%,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2.4和2.1个百分点。

从城市分布上,中心城市软件业稳定发展,系统集成和数据处理服务增长突出。1-7月,全国15个副省级中心城市实现软件业务收入9270亿元,同比增长26.3%,增速低于上半年0.9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其中中心城市的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增速分别达到30.4%和29.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9和2.9个百分点。

全行业效益持续好转,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保持稳定。1-7月,软件业实现利润1798亿元,同比增长25.1%,分别高出上半年和去年同期3.6和12.6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数量和工资总额分别增长14.9%和16.8%,保持稳定分别增长态势。

文档为doc格式。

产业发展内容调研报告

县山葡萄(酒)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着精湛的传统酿造工艺和深厚的山葡萄(酒)文化底蕴,目前拥有全国规模较大、生产能力较强、品质较优的山葡萄种植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山葡萄产业创业基地”、“国家级葡萄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中国优质山葡萄酒之乡”、“省级山葡萄酒产业特色园区”,成为全国优质山葡萄基地的主产地之一,并设有国家葡萄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同时,“柳河山葡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柳河山葡萄”和“柳河山葡萄酒”分别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_县委、县政府依托县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将山葡萄酒产业定位为柳河未来的支柱性产业,编制“山葡萄酒产业振兴规划”,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发展方向,结合地域与品种优势,突出发展山葡萄酒和冰酒,提出并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产业发展走廊带”发展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全县山葡萄酒产业积极向前发展。

从20_年到20_年年末,全县山葡萄种植基地面积从24,500亩发展到32,000余亩,上涨30.6%,主要品种为公酿一号、双优、双红、左优红和北冰红等,带动农户3100余户,20_年至20_年葡萄产量分别为23,262吨、24,000吨、25,600吨25,200吨和25,500吨;预计到20_年,目前栽植的山葡萄全部成园后,可年产山葡萄汁约3万吨,山葡萄实现产值约1.08亿元,带动农户实现增收约4,500万元。

为加快山葡萄种植产业快速发展,_县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积极合作,引进了“左优红”、“北冰红”、“爱格丽”和“公主白”等葡萄新品种,及先进的栽培技术与栽培理念,丰富我县山葡萄栽培结构,提升山葡萄酒品质,为我县山葡萄酿酒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料。

目前,全县通过qs认证的葡萄酒企业有21户,其中清木园、紫隆山、雪兰山等9户企业获得市以上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可生产甜酒、冰酒、干酒、露酒、爽口起泡酒和无醇葡萄酒等六大系列、2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近11万千升,清木园、雪兰山、天池山、东特、源之王、斯普瑞、紫隆山等重点龙头企业的产品品质上乘,在国内外各种产品质量比赛中不断获奖,同时,许多产品也在国内外广大市场享有盛誉,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清木园公司生产的浓缩山葡萄汁销往日本,雪兰山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远销港澳地区,深受客户好评;清木园、特产、斯普瑞等公司生产的山葡萄酒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斯普瑞公司生产的无醇葡萄酒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山葡萄干红酒和半甜酒远销俄罗斯;天池山酒业、清木园酒业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研究生产山葡萄利口酒和山葡萄桂花酒,积极打造高端山葡萄甜酒系列产品。

_县还利用新建的国家级山葡萄酒研发中心这一技术优势,开展了山葡萄白兰地与山葡萄起泡酒酿造工艺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进行改良山葡萄冰酒酿造工艺的研究;对_县的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中各种微量元素与营养成份(香气物质、酚类物质等)进行分析;正在进行“山葡萄新品种“北冰红”后熟阶段香气物质变化的研究”、“左优红葡萄成熟阶段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研究”、“_县主要山葡萄品种果实与葡萄酒中20种单体酚含量的研究”等科研项目。

目前,_县山葡萄酒企业发展信心越来越强,种植基地建设扎实开展,固定资产投资稳步进行,产区品牌与影响力逐渐提升,山葡萄酒产业正逐步转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一)健全产业管理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为科学整合产业发展要素,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引导扶持企业优化发展,2022年初,县政府组建了“三支队伍”:即县山葡萄酒产业服务中心、葡萄酒研发中心和山葡萄酒商会。在明确职责的基础上,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合署办公。截至目前,葡萄酒办、研发中心和商会在制订政策、发展基地、规范监管、引导投入、技术研究与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产业管理、研发及服务功能,为产业发展奠定了组织管理基础。

(二)加大种植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20_年以来,_县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发展、量力而行”的原则,出台鼓励政策,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北冰红等冰葡萄种植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酿酒原料。

1、在资金筹措上,坚持多元化投入。为充分调动企业及农户发展积极性,_县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大投入: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对发展面积达到要求、符合县发展山葡萄种植基地验收标准的企业,县政府连续三年给予每亩500—700元资金补贴。二是协调贷款投入。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协调金融部门为农户贷款,对信誉好的企业和农户因抵押物不足的,由政府出面提供担保。三是引导民间投入。以社会人士租地集中连片发展为主要形式,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发展山葡萄种植基地,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种植园。四是企业和农户共投。企业和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双方共同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种植发展模式。

2、在种植技术上,强化标准规范种植。对基地地块、发展品种、栽植规格、田间管理等均做了详细的规定,通过完善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发放技术手册、召开现场会、中心户带动及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向种植户宣传和传授技术及管理知识,确保山葡萄种植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和绿色无害化。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合作,规划建设了100亩的长白山山葡萄试验示范园,先期发展7个品种,其中处于中试的品种1个,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研究和试验平台。

(三)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在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山葡萄产业发展,出台鼓励引导政策,扶持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规模与力度,积极进行厂房改扩建、异地迁址重建和机器设备更新换代。对骨干企业,以打造“通梅公路沿线30公里山葡萄产业带”为目标,支持其在通梅一级公路沿线迁址重建,积极借鉴其他产区发展经验,围绕未来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建设集山葡萄种植、山葡萄酒生产销售和休闲观光、文化推广于一体、能够体现山葡萄特点的新型企业,不求“大而全”,突出“特而精”,着重发挥产业特色。目前,通梅一级公路沿线建成、在建的企业共有十余户。对迁址重建和改扩建等投入较大、存在资金困难的企业,县政府积极帮助其协调贷款。

(四)积极打造技术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县政府投资2,000万元,新建了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首家山葡萄及山葡萄酒研发中心。中心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实验室按照省级重点实验室标准建设,主要功能包括试验研发、技术人才培养、产品及文化展示和行业管理等。

为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力度,柳洒县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等高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基础研发人员;与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等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在山葡萄新品种选育推广、葡萄栽培管理、山葡萄酒技术工艺新品种研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并做好示范带动。

(五)加大产区宣传推介,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保障。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宣传原则,积极组织本地企业外出参加相关考察学习,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和行业内各类比赛,突出宣传山葡萄酒“民族、特色、差异化”特点,集中展示山葡萄酒特色品牌。并利用走出去的机会,和该县山葡萄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_年,经过3年时间反复洽谈,县委、县政府与北京汇源集团在北京成功举行汇源龙韵酒庄5亿元投资项目签约仪式。其中一期项目投资2亿元,种植葡萄5,000亩,年产葡萄酒3,000吨,建设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葡萄酒庄;二期项目投资3亿元,建设葡萄汁及葡萄皮渣深加工项目,年产浓缩葡萄汁10,000吨。项目全部达产达效后,年可实现产值6亿元、税金9,000万元。目前一期建设项目已完成50%,预计20_年年末建成并投入使用。

(六)加大监管整合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管理保障。

针对企业户数多、生产规模不大、个别企业生产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实施了“三完善、三强化”,有效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维护了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三、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产区发展缺乏统一科学规划。对产区发展定位、产业发展规模以及本地区合理产品结构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二是产业发展基础仍然薄弱。与其他产区相比,_县企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差,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没有成熟的市场运作体系。三是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我县拥有稳定葡萄种植基地和可控原料的企业较少,种植方式仍然粗放,农户经济收益不稳,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近年来山葡萄的收购价格一直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发展葡萄的积极性。四是缺少龙头企业的大力带动。虽然_县有省、市级农(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多户,但仍缺少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大企业、大集团。

一是明确产业发展定位,通过产业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建议进一步明确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定位,加强对葡萄酒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葡萄酒产业发展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和目标责任考核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编制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落实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的产业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科学发展。

二是完善准入监管制度,通过严格制度体制规范发展。根据20_年7月国家工信部出台的《葡萄酒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和全省产业发展实际,建议进一步研究、制订全省行业准入门槛,明确新建企业准入条件和现有企业完善内容,加大规范职能部门执法监管和行业自律力度,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举措来规范发展基础。

三是整合完善资金使用政策,通过重点企业引领发展。建议制订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选择发展基础较好、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经营管理健全、产品结构合理、质量较为稳定的骨干企业做为行业重点扶持对象,整合财政、发改、经济等部门项目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加快发展。

四是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通过强化科技研发促进发展。山葡萄酒相对于以赤霞珠、霞多丽等为酿酒主体和主流的欧亚品种葡萄酒来说,业内了解的人不多,几乎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也没有足够的科研经费。建议强化财政投入,在有关高校开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课程,培养基础人才;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积极进行关键性技术工艺研究,完善山葡萄酒相关生产标准,引导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发展方向。

五是挖掘整理产区文化内涵,通过文化推广促进发展。建议以“民族、特色、差异化”为导向,承办、召开相关行业会议及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节庆活动,营造浓厚的产业发展氛围。

六是加大产区整体推介力度,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建议“走出去”,组织参观考察,积极参展参赛参会,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产区发展特点,让更多的人了解我省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主动“请进来”,邀请行业媒体记者和业内专家来柳采风、考察,推介骨干企业,彰显产区特色,努力争取行业话语权;积极“交朋友”,紧盯行业内外大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争取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区加快发展。

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和柳河“十二五”发展规划,_县将坚定这一发展方向不动摇,依托柳河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优势及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整合现有资源,加大行政领导及市场推动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招商引资引入域外强势企业为产业发展龙头,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将山葡萄与山葡萄酒产业打造成为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差异化特点的支柱产业。

调研报告

为配合全国人大*委会对《工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省总安排,商丘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委会开展〈工会法〉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总工会积极行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统一认识,做到思想上落实、组织上落实、工作上落实、经费上落实,切实做好对《工会法》的宣传贯彻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市总工会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及各部室负责人参加的“市总工会配合全国人大*委会开展《工会法》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工会组织积极行动,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标语等多种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工会法》,并于7月5日前后,普遍开展了法律咨询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工会法》的热潮。

《工会法》修改实施后,市总工会召开了市直部分企事业单位工会主席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对《工会法》修改的重要意义及工会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市总出动6辆宣传车,在市区内主要街道进行广播宣传,并组织机关骨干人员20余名,在市中心广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散发宣传单1000份,咨询职工20xx人次。同时,印制了10000册的《工会法律法规文件选编》发到各级工会,及时指导各级工会的学习宣传活动。

各县(市)区总工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宣传学习贯彻活动。梁园区总工会先后召开区总机关全体人员和系统工会主席会议,原原本本地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十一号主席令》、《全国人大*委会关于修改工会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工会法》,围绕工会干部如何贯彻实施《工会法》展开讨论。全区还出动宣传车3辆,沿市区主要街道进行巡回广播宣传,挂标语15幅,出板报、墙报102期,张贴红绿标语1205条。夏邑县总工会认真学习《工会法》,围绕新字做文章。

县工会认真组织学习,积极宣传造势,围绕五个“新”字做文章。

一是明确新任务。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造势活动,使《工会法》深入人心;

三是理清新思路。按照《工会法》和《工会章程》的规定,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四是转变作风,切实解决思想、工作、学习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履行“第一责任职责”,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五是力求新突破。以《工会法》修改实施为契机,切实履行维护基本职责,使工会重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20xx年1月4日,市民政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利用工会组织掌握特困职工情况的优势,加强与工会的联系和合作,共同研究特困职工低保工作,联合开展督促检查,切实把那些生活困难的职工纳入低保范畴,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20xx年11月18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工和企业职工工资支付情况检查,要求各级劳动和保障部门,加强同工会组织和劳动保障监督员的联系,对拖欠农民工和企业职工工资的违法行为,特别是涉及人数较多,案件重大的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要迅速处理。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后转移财产、设备以及逃避责任的,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实施财产保全。20xx年12月18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市总工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关于督促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劳动部门密切配合经贸、建设、税务、企业家协会等部门,按照《关于实行企业欠薪报告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对拖欠职工工资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同时,建立健全解决职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要最大限度地把进城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工会代表职工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要协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用人单位支付职工工资情况的监督,建立工资支付监控,企业欠薪公示公告制度,监督企业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报酬。为维护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市总工会拟制建议以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工作的意见》和《商丘市非公有制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近期即将出台。

20xx年县级工会与同级政府共召开联席会议11次,20xx年召开13次,会议上都解决了许多开展工会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20xx年市总工会与市政府召开联席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工会协助政府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对工会“培训中心”和“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设给予财力支持。要认真抓好解困再就业政策的规范和落实。各职能部门尽快出台相关再就业优惠政策,涉及各部门权限内的条款要具体化,易于操作。要通力合作,落实政策,消除“棚架”现象,对解困再就业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市政府办公室要加大督察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20xx年联席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的督查力度,尽快筹措下岗失业人员贴息*款资金,建立小额*款担保机构,完善担保办法,落实承贷银行。

市、县两级全部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并坚持每年召开1—2次三方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劳动关系中出现的重大问题。20xx年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上,研究制订出台了《商丘市平等协商集体合同责任追究办法》。

市委成立了新建企业工会领导小组,下发了《新建企业工会工作意见》,在工会的大力推动下,新建工会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到每个企事业单位和机关,摸底排查,作了大量的工作,宣传组建工会的意义和必要性。按照“先组建,后规范”的原则,我市的基层工会组织得到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基层工会组织4155个,比20xx年增加25%;建会职工425250人,比20xx年增加4%;会员387901人,比20xx年增加5%;工会干部5483人,比20xx年增加13%。工会组织增幅较大,但会员人数没有成比例增长,是因为近年来的国有企业改制、破产等原因,导致部分原国有企业会员流失。而新组建的工会组织,多是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由于新建工会企业主对工会认识有偏差,对工会采取不支持态度,致使一些工会组织有名无实,开展工会工作有一定难度。

进城务工人员作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工会组织应最大限度到把他们吸收到工会中来,通过组织的力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工会加大吸收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的力度。截止目前,全市4603个行政村中,外出务工人员945616人,建会417个,发展会员53243人。外出务工人员外出渠道主要有两种:劳动部门或中介组织有组织地外出,有亲友介绍地无组织外出。无序外出造成部分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有一定困难,也很难有效地把他们组织起来。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规范劳资双方权利和义务的重要制度措施。为深入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20xx年以来,市总工会每年都把此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重点。每年年初都要召开全市工会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专题会议,各县(市)区也制订了相应的责任目标和考核措施,为确保集体合同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市总工会对各县(市)区实行月报、季报及定期督查制度。20xx年,我市集体合同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下发了《商丘市集体合同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破产,我市在巩固已签合同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改制企业集体合同的延续和非公有制企业建制上,并着力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签订。目前全市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153个,比20xx年底增加65个,覆盖企业增加412个。行业性集体合同20个,比20xx年增加11个,覆盖企业增加60个。以贯彻落实修订后的《工会法》为契机,推进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稳步发展。

一是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决策,必须提交职代会讨论审议;

四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全市2682家企业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占全市企业总数的82%;其中非公有制企业1164家,占全市非公有制企业的67%;实行厂务公开2263家,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公开率达100%;实行厂务公开的非公有制企业767家,占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44%;改制企业177家。有142家企业的职工进入董事会,186家企业的职工进入监事会。

全市各级工会把坚持开展送温暖活动作为工会帮扶困难职工的重要渠道,

一是多方筹资建立送温暖基金。全市已建立送温暖组织32个,送温暖基金总额268.9万元,为送温暖活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二是坚持开展“双节”送温暖活动。每年“双节”来临,都及早部署,及早准备,购置大量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救济慰问困难职工。20xx年“双节”期间,全市共筹集送温暖资金489.78万元,救济慰问困难职工36750户。

三是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为困难职工建房、就医、子女入学提供救助。联合教育部们出台特困职工子女享受减免学杂费、免收其他学习费用的优惠政策;与卫生部们联合出台了特困职工就医优惠政策,并在全市设立了17家特困职工就医医院。20xx年“五一”前夕,全市9个县(市)区总工会全部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投入运行。县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配备了电脑电话等办公设备,并配备3—6名工作人员。自办或整合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为职工再就业提供技能培训。

与《工会法》修改前的20xx年相比,我市工会经费的收缴率虽然略有上升,但增长并不明显,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破产、改制等因素大量萎缩,造成工会经费的减少。而在各县(市)区工会建会职工比重越来越大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费收缴率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徘徊,主要原因是企业法人代表认识不到位。有些企业主认为建立工会多了一个婆婆,多了一个对手,不愿拨缴工会经费。有的企业主认为拨缴经费是增加企业开支,是额外负担;有的企业主在拨缴工会经费上讨价还价;有的企业主认为拨缴工会经费是一种摊派;甚至有的企业主把拨缴工会经费看成是对工会的一种施舍和恩赐,想给多少就给多少。存在上述问题根本原因对工会认识不清,认为《工会法》不是什么强制性法律,不去履行也没关系,存在这种思想的企业主比较普遍,这也是当前工会经费收缴的难点。

1、一些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统一。看不到工会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工会组织发挥不了什么作用,解决不了任何困难和问题,对工会应付、不支持,从而导致工会工作难以开展。

2、工会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虚设。由于一些机关及事业单位领导对工会工作不重视,在配备工会干部时,在编制、待遇等方面没有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或者只设象征性的工会主席,致使工会干部有顾虑,不能全力投入工会工作中。

3、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阻力较大。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快速发展,工会工作的重点向非公有制企业转移。但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难度较大,一些企业主认为工会组织对他没有任何作用,是和他唱对台戏的,是增加负担,不愿组建工会。

4、工会经费收缴难。一是同级财政不能按时足额拨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会经费;二是由于一些单位法制观念淡薄,有的企业以效益不好为由,长期拖欠工会经费;三是一些私营企业主拒绝缴纳工会经费。

5、工会对一些垂直单位工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在垂直单位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单位工会主席都没有经过选举,也没有上级工会的批复,而是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甚至任意撤销工会组织、更换工会主席,致使工会主席没有群众基础,工会工作难以开展。

1、加大《工会法》宣传力度,推进《工会法》的贯彻落实,特别是在领导干部和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中,引起足够重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工会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职工加入工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各级工会本着“那里有职工,就把工会建在哪里”的原则,抓好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工作。但目前非公有制企业主对建立工会普遍不支持,认为是一种负担,阻碍了工会工作的开展。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适合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的有关政策,加快非公有制企业组建步伐。

3、努力提高工会干部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工会干部培训,作到重点工作和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特别注重对工会干部法律知识的培训,使之能准确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自身和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4、为了保证《工会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保障工会的监督权落到实处,使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建议上级部门制订《工会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调研报告

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我国将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紧要发展阶段,是推进和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正确预测和分析“十一五”期间城乡贫困人口发展趋势,对于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在各种贫困线计算方法中,以家庭为计算单位的最低生活保障线被普遍接受,国家据此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五”期间,城市低保对象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在城市低保对象中,三无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及其家属是城市低收入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确定考虑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情况,低保对象的范围与当地城市贫困人口总数不完全一致,二者略有差别,但前者较为直观、全面地反映了城市的贫困状况。

我国城市贫困的原因较为复杂,既包括个人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前者如疾病、伤残、劳动能力、劳动偏好、就业机会等,后者如失业、劳动力市场壁垒、社会再分配制度等。我国现阶段城市贫困人群中,绝大部分因社会因素致贫。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起成熟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及其相关的利益调节和分配制度,影响城市居民收入的结构性、制度性因素仍然存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城市贫困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第一,失业问题将继续存在。失业是市场竞争和经济转轨的产物,也是贫困最主要的原因。相对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为城市低收入人群提供了现实的经济收入,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反之,将陷入贫困。根据调查,下岗、失业是城市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考察失业问题的主要指标是失业率。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城镇失业率应在7%左右(如莫荣在20xx年通过对50余名国内学者和官员两轮调查得出的失业率为7.07%),已经接近国际公认的失业警戒线;“十一五”期间城镇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结构性失业难有大的改观,失业率必将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第二,劳动力市场壁垒仍坚而不破。由于改革不到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制度壁垒,并在短期内难以消弭。经济资源的垄断、就业机会的歧视、劳动力流动的限制,使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就业方式下的同等劳动能力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不一样,导致一部分人收入低下;同时,使不具竞争力的低收入劳动者的岗位“固定化”,他们难以通过改换职业而改变收入状况。失业人员再就业大多只能选择小商小贩、临时工等非技术性职业,收入较低,且收入增长率有越来越低的趋势。因此,对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来说,即使努力工作也难以改变低收入状况,他们中的一些人将成为城市贫困人群。

第三,再分配制度短时期内难以完善。我国的再分配制度由于制度设计缺陷、配套措施不到位等因素,预计在今后几年之内,难以完全发挥收入调节的功能。一方面,经济改革使城市低收入职工的福利性、物质性收入降低甚至取消,而原来由单位负担的大宗消费,如医疗、住房、养老等的支付责任转移到职工个人,使低收入者的消费负担超出其支付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再分配制度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医疗、教育等基本需要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形成城市“新穷人”。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耕地被征用。据统计,全国现有完全失去土地,或失去大部分土地,所拥有土地不足以维持生活的被征地农民5000万人。由于征地安置补偿不到位,许多失地农民变成城市“新穷人”。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劳动力市场供给的有限性及相关改革的配套制度滞后,城市“新穷人”将维持一定规模。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动态管理下的低保对象为参照,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贫困人口数量将保持在2200万至2500万人之间,占城镇非农业人口的5%左右。这部分人员应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成为医疗、教育、住房救助的重点对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面积的贫困人口。目前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界定,多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相对贫困人口)为主。事实上,除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外,农村贫困人口还包括已获救助的特殊困难人群:一是已经享受生活救济而收入高于绝对贫困线,但必须继续救济,否则将陷入贫困的特殊困难人口。如许多地方的五保供养标准达1000多元,远高于绝对贫困线,但五保对象无收入来源,必须对其进行救济。二是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收入高于绝对贫困线、享受社会救助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如北京、上海市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零,而20xx年底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别为7.5万和9.1万人。

农村贫困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除贫困农民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发展能力外,下列因素将影响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第一,惠农政策的有限性。尽管国家采取了一些有效战略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或老病残等困难群体的脱贫致富问题。同时,由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稳固,农民脱贫的难度明显加大。根据黄季昆等人的研究,中国的大多数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国际市场的平均价格,而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也高于发达国家。农民依靠农产品价格回升带来收入增长和脱贫,当属不易。

第二,开发式扶贫的局限。国家针对贫困农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续的扶贫运动,其思路经历了从“救济式”到“开发式”,从“输血”到“造血”的历史嬗变,逐渐探索出了“开发式扶贫”的新模式,但其效果不够明显。一是扶贫项目效益不高,一些地方对乱铺摊子、管理不当,只重脱贫的数量和速度,对贫困农民创收能力关注不足,效益不佳。二是扶贫贷款到村、到户、到项目难,一些地方出现了“贷富不贷贫”的现象。三是资金投向不均。开发式扶贫包括项目投资,修建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改善生态环境等内容。但许多地方将实施重点集中在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投资生产性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上,而对教育等关涉贫困农民自身发展能力的投资相对薄弱。事实上,近几年,扶贫资金每年都在300亿元以上,如果直接发放给20xx万贫困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可获得1000多元,远高于绝对贫困线。

第三,农村社会救助对象稳中有增。农村税费改革前,“三提五统”承担了五保供养、农村低保等大量救助费用,救助对象一度达到2500多万人。农村税费改革后,救助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财政投入,救助对象大幅缩减,一些贫困农民得不到相应的救助,生活较为困难。最近两年来,农村社会救助的投入和救助水平呈恢复性增长。20xx年,已经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户定期定量生活救济,因享受救济而脱离绝对贫困状态的有1730万人,20xx年上半年为1786万人,增长3.3%。

综上所述,“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约为4000—4200万人,其中需要救助的绝对贫困人口约20xx—2400万人(按照20xx—20xx年年均减少5%计算,20xx年应为1920万人),已纳入常年救助范围(标准高于绝对贫困线)、需要继续救助的困难群众1850—2100万人(按照20xx—20xx年上半年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户定期定量生活救济的人数增长3.3%计算)。

城乡贫困残疾人口数量测算。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对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目前我国有各类残疾人约6000万人,而且这一数量具有相对稳定性,其中贫困残疾人1372万,占全国6000万残疾人的五分之一多。目前,享受政府救助的残疾人为549.9万,尚有822.1万人没有得到社会救助。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患者遗孤数量预测。据卫生部统计,到20xx年底,我国有艾滋病感染者84万人,到20xx年,全国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将达到1000万或更多。如按照艾滋病病毒平均潜伏期为8年计算,到20xx年,我国艾滋病病人将达100万人或更多。有关专家测算,在艾滋病低流行的情况下,到20xx年,我国将产生13.8万艾滋病孤儿;在中度流行情况下,将产生20万艾滋病孤儿;在高度流行情况下,将产生26万艾滋病孤儿。同样,艾滋病患者遗留下来的孤老也将达到10-20万人。由于治疗费用比较高,艾滋病感染者患病后往往造成家庭生活困难,而患者遗留下来的孤儿和孤老更是无所依靠,需要政府救助。

通过上述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镇贫困人口为2200-2500万人;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4000-4200万人。城乡贫困人口合计为6200—670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1372万贫困残疾人和270万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遗孤。

20xx年我国将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生产总值比20xx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从“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统筹发展来看,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在“十一五”期间也将持续存在——消减收入差距,涉及到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取得明显效果。而我国在基尼系数的变化、国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变化方面都处于相当危险的临界点。而贫富差距拉大必然会影响国内消费需求,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影响社会生产效率提高和资源有效配置,同时对对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同时,贫富分化助长了社会上的无责任化倾向和信任危机,使人们的道德面貌发生了令人忧虑的变化,人际关系趋于功利化、冷漠化。据统计,20xx年民政部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群众上访数量居高不下,集体上访大幅增加。全年共办理来信11874件次,解答电话访10000余次,办理网上信访2500余次,接待来访10189人次。综合分析,全部信访案件中,超过一半的案件涉及到城乡各类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安排。

从国际上来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加到3000美元这个发展阶段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关键的时期。这个阶段可能有两个前途:如果制度完备、措施到位,社会能够保持稳定,国家可实现更加快速的跨越式发展;反之,如果各方面矛盾处理不好,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稳定等将使国家建设功亏一篑,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为解决这一时期的贫富差距问题,各国采取了一些措施,主要做法和经验有重视利用税收杠杆,建立公共财政,加大社会保障支出以缩小国民收入差距。

在税收政策上,大部分国家都实行个人收入调节税,对高收入者课以较高税负,并征收较高税率的社会保障税,广泛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同时,部分国家征收遗产税,鼓励公民将个人财产捐赠于社会公益事业,以调节收入不均。在财政政策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公共财政政策,将国家财政支出侧重于维护社会公平,除一部分用以支撑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和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外,重点投入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公共领域。通过财政对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

表: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支出情况。

国家或地区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社会保障税占中央政府经常性收入比重(%)。

伊朗2.63.988。

新加坡0.40.7。

加拿大8.29.21620。

美国6.85.43532。

巴西5.912.73134。

德国13.116.95348。

罗马尼亚6.910.62334。

俄罗斯7.532。

西班牙12.813.03839。

在社会保险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南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将救助事业放在了突出位置。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保险事业比较薄弱。在这一情况下,发展中国家普遍对社会救助工作比较重视,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大。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成立多民族民主政府后,注重发展社会事业,在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的情况下,南非政府把社会救助事业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建立并实施了老年人救助、残疾人救助、老兵救助、儿童救助、社会贫困救助等救助制度,取得了良好成效。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南非政府不断提高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社会救助资金预算资金投入逐年增加。20xx/01年度,南非社会救助支出(包括救助资金和社会救助工作所需支出)约占gdp的2%;20xx/05年度占gdp的3%;20xx/06年度的支出预计可达到gdp的3.4%,占政府总支出的13.5%。

对比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做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分配功能亟待全面整合提升。以社会救助为例,20xx-20xx年,我国社会救助资金占gdp的比例不足0.2%,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到1%,属于世界上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

因此,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全面评估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修正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是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的要务之一,是缓解贫富分化的首选良方。其中,在“十一五”期间或未来十年到十五年内,全面建立和实施以扶贫济困为目的,保障城乡低收入人群基本的生活、医疗、教育等的基本需求,具有前瞻性、规范而缜密的社会救助制度尤为紧迫和必要——毕竟,让城乡低收入人群平等、充分地参与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就是尊重和保障他们的最重要的人权。

调研报告

2、宣传氛围浓厚。县妇联联合县宣传部运用现代传媒和各种宣传渠道,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送到千家万户。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或成功家长围绕科学教子、“母亲”理念、生活智能等话题进行访谈。在全县举办家庭教育巡回报告会。结合社会创新管理,挑选一批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优秀老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家长,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采取“菜单式”培训方式,开展家庭教育“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受到广大妈妈的一致好评,被她们誉为“送到家门口的精神食粮”。举办诵读国学经典、争做美德少儿、赏识教育、感恩教育、道德讲堂等大规模的教育指导活动,为家长和孩子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

(2)家长学校基本状况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x而组织的x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县现有家长学校24所,其中,80%的家长学校建设较规范,具备“有领导班子、有教学计划、有师资队伍、有活动经费、有活动场所”的办学要求。目前,我县家长学校总体运行状况基本良好,呈现出以下特点:

2、坚持开展活动。多年来,我县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立足实际,开展各项活动。从对家长的所做的调查也表明,40%家长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活动,50家长学校每学期不定期开展活动,10家长学校每学年开展活动。内容主要有举办家长会、讲座、亲子活动、心理咨询等。

3、家校关系密切。各家长学校十分重视与家长间的联系,建立了一系列家校联系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联系方式,主要有家访、召开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卡。

(一)加强宣传,普及家教知识。

为巩固提高家长学校的家长参与面,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知识的认知能力,各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普及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作为家长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各校采取的主要做法: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向家长宣讲家庭教育知识;二是印发宣传资料,扩大家庭教育知识宣传的覆盖面;三是开展咨询,解答家长教育子女中的困惑。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帮助家长掌握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理念。

(二)重视管理,建立规章制度。

(三)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示范县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等单位每两年联合表彰“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长,各家长学校都坚持开展“好家长”、“文明家长”评选表彰活动。学校组织好家长为其他家长进行现身说法,与家长们交流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家庭教育榜样,在家长中起到积极示范作用。有的“好家长”成为家庭教育的骨干,积极参与家长学校工作,撰写家庭教育的理论文章。

(四)创新方式,增强教育实效。

调研报告

小组成员:熊倩灵、梁海萍、王昶彤、梁蕴钘、杨泽邦、廖苑庭、陈崇涛、黄浩轩、冯彤彤、练欣。

调查目的:1、了解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2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対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小组分工:

摄影;熊倩灵、陈崇涛、黄浩轩;

写作:梁蕴钘、梁海萍、王昶彤;

采访:杨泽邦、冯彤彤、廖苑庭;

调查地点:容桂。

调查时间:20xx年11月28日~11月29日。

指导老师:孔素妍。

桂州大道与教育路是容桂的主干道,两路上下班的黄金时段人流兴旺,车辆川流不息,所以此处的交通可谓重中之重。交通流量十分大,拥堵塞车的情况时有发生,节假日更是如此。

为此,我们小组于20xx年11月28日与29日对这一路段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查,使人们能更好的加强了解交通安全意识!

11月28日早上7:30~8:30。

上班高峰期,经常出现堵车事件,导致不少人上班迟到,而且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原因除了道路问题外,集装箱卡车也是个主要原因之一。加上少数集卡司机的素质问题,常常在此路段堵车,严重影响上班。

中午11:30~12:30。

大部分店铺都开始营业,而且中午吃饭的人较多,道路川流不息,当然也带了道路堵塞的情况。司机们赶着去吃午饭,非常急躁,拼命地按喇叭,当时的噪声达到70db。

闯红灯过马路没走斑马线。

没下车过马路逆向行驶。

严重超载。

现场调查:

地点:绿茵酒店有不少人认为,长久以来,对付横穿马路、闯红灯、在机动车上行走等这些顽疾的最有效办法,还是在十字路口配置交通协管员。而在容桂的大街小巷,没有交通协管员的路口很多,于是,很多有着侥幸心理的市民仍在冒险穿马路。行人之所以横穿马路,很多是因为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危险性。“治本”要先“治”自己,在人行道内行走,不闯红灯,走斑马线过马路,等等,其实做到并不难,对于交通规则的遵守,常常只在一念之间。

现在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一场场车毁人亡,丧失了一个个生命,破坏了许多美满家庭的幸福生活。使个人财产和共公财产严重损失,严重阻碍了交通秩序。也会阻碍文明社会的进步。

顺德容桂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失控的货车下桥后直接冲过路旁花基,只听‘砰砰砰’几声巨响,正在花基上候车的乘客被撞得血肉横飞。我亲眼看到肇事货车把一具女尸拖行了50多米后,直到撞塌路旁的士多不能向前行驶后才停下来。”昨日,在现场等车的目击者刘先生回忆当时的情形时,仍显得惊魂未定。

1月13日早上7时15分,广西籍梧州的卢某驾驶中型货车由中山往大良方向行驶至105国道2620km+900m(顺德区容桂细滘大桥脚)时,冲向右侧路边并越过路边的花基绿化带,造成两男两女4人遇难。另外还有两人受伤,其中一名尚在抢救的女伤员仍未脱离生命危险。

记者赶到现场后,遇难者遗体和肇事车辆已被运走,路面和花坛上仍留有斑斑血迹,被碾压过的死者衣物和鞋子横七竖八地摆在路上。细滘大桥桥角的花基处有几条明显的轮胎印,50米外,一间由石砖和石棉瓦搭建的简易构造的士多已变成废墟。

顺德交警部门表示,他们初步怀疑货车因超载造成失控冲向右侧路边,事故车辆在冲向右侧路边并越过路边的花基绿化带的过程中先后与一辆二轮摩托车、一辆无号牌自行车以及在路边候车的群众发生碰撞,除人员伤亡外,事故还造成了三辆车不同程度损坏,肇事者已被警方控制。目前警方正对事故原因作进一步调查。

事故发生后,顺德区公安交警大队立即启动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区政府领导、市交警支队、市公安局顺德分局、区安监部门以及容桂街道办等各有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时赶赴现场指挥协调。

顺德xxx门呼吁广大市民,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文明行车,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最容易出车祸的原因:

一是营运车辆交通事故数量大,特大事故居高不下。营运车辆交通肇事55939起,造成16102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和。在一次死亡10人特大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肇事20起,占。其中,营运客车肇事18起,同比增加3起。

二是公路危险路段、安全防护水平低的路段事故突出。今年上半年,共有91493起碰撞事故发生在无隔离道路上,分别占碰撞事故总数的.,同比上升。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中,19起为坠车事故,占,同比增加10起。

三是农村地区交通事故仍然较多。持机动车驾驶证的农业人口数量交通肇事63931起,造成15935人死亡,分别占总数的和38%。有8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发生在农村地区县乡道路,同比增加6起。

四是私用车辆交通肇事上升明显。私用车辆肇事104078起,导致19289人死亡,占和46%。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31194起,死亡人数增加5909人,分别上升和。

五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超速行驶、超员载客、疲劳驾驶、不戴安全头盔等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行为大量存在。

六是道路交通工具安全技术水平总体还不高,摩托车、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等安全性能较差的机动车占较大比例。

七是道路整体安全技术水平较低,低等级公路的交通安全设施缺乏,交通标志标线和交通控制设施不完善。

八是交通运输市场机制不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运输车辆及其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管效果不明显,仍存在薄弱环节。货运车辆盲目发展,无序竞争,超限超载现象普遍、屡禁不止。

九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警力不足、装备落后,平均每名交警要管理近75公里的县乡道路,与艰巨繁重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任务极不适应。

十是管理部门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特点规律研究不深,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办法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部分地方、部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道路交通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在一些地方还非常薄弱。一是机动车超速、客车超员、不按规定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仍然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上半年,因未按规定让行、超速行驶、违法占道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事故,共造成12790人死亡,占死亡总数的。在26起一次死亡10人特大交通事故中,有10起事故因超速行驶导致,占事故总数的。6起事故与超员违法行为有关,占事故总数的。5起事故与不按规定行驶有关,占事故总数的。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是世界公认的“自行车王国”。

自行车轻巧灵活,车速自便,维修简单,并且不使用燃料,无废气污染,无噪声,因此特别受人青睐。但是,自行车靠骑车人用双脚踩动踏板,由链条来带动后轮向前滚动,在行进时要用双手握住车把来掌握重心,控制方向。所以稳定性差,安全性差。一碰即倒,一倒人就伤。

从保证交通安全出发,《xxx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而当你已经达到法定的骑车年龄,准备骑车时,则必须认真地学一学有关骑自行车的规定,要掌握骑自行车的基本要领。

自行车首先应该保持机件完好,安全设施齐全,牌、证齐全。出发之前,应该先检查一下铃、锁、刹车、车轮、踏脚、链条、撑脚、坐垫等是否完好有效。

学骑自行车时,应选择人车稀少的道路或广场、操场。禁止在交通繁忙地段学骑自行车。

当你已经掌握骑车技术,可以单独骑车时,你还应该掌握一下几条骑车规范:

1。在非机动车车道内顺序行驶,严禁驶入机动车道。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应尽量靠右边行驶,不能骑车在道路中间,不要数车并行,逆向行驶。

2。骑车至路口,应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遇红灯停止信号时,应停在停止线或人行横道线以内。严禁用推行或绕行的方法闯越红灯。

3。骑车转变时,要伸手示意。左转弯时伸出左手示意;同时要选择前后暂无来往车辆时转弯,切不可在机动车驶近时急转猛拐,争道抢行;也不要弯小转。

4。自行车在道路上停放,应按交通标志指定的地点和范围有秩序地停放;在不设置交通标志的支路上停放也不要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通行。

5。骑自行车载物,长度不能超过车身,宽度不能超出车把宽度,高度不能超过骑车人的双肩。骑自行车在市区道路上不准带人。

6。骑自行车不准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竞驶、扶身并行。

7。不准一手扶把,一手撑伞骑车。撑伞时,要下车推行。

骑自行车的安全问题是个大问题,在各类交通事故种,自行车事故要占总事故的一半以上。自行车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便利,自行车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幸。为此,我们应该严格遵守骑车规范,避免成为自行车的“牺牲品”。

交通安全知识,你知多少?

1。发生交通事故后,可以拨打的报警电话?(c)。

2。道路交通三要素是?(c)。

a。人、车、交通标志b。车、路、交通标志c。人、车、路。

3。十字路口的红灯表示(a),绿灯表示(a)。

a。停止信号通行信号b。等待信号通行信号。

c。通行信号停止信号。

4。马路上象班马纹似的白色线是?(a)。

a。人行横道线b。中心线c。分道线。

5。道路划分为两大部分是指?(a)。

a。人行道和车行道b。快车道和慢车道。

c。铁路和公路。

6。多少岁的儿童,不能像大人一样到马路上骑自行车?(a)。

a.右侧通行的原则b。左侧通行的原则。

c。中间通行的原则。

8。信号灯黄灯亮时,车辆应怎样行驶(c)。

a。辆、行人迅速通行。

b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可以通行。

c。车辆、行人不能通行,但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10。您对容桂的交通满意吗?

a。非常满意b。很满意。

c。基本满意d。不满意。

x年xx月x日晚x点分,xx医院门前发生了一起出租车与摩托车相撞的严重交通事故,导致摩托车驾驶员死亡。十一假期末,xx月x日晚x点左右。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开出租车行至到方向,过红绿灯后有乘客打车到xx大学新校址。越双黄线违章调头,想走xx大桥到路再上路。调头时没有观察情况与对面正急速驶来的一辆摩托车相撞,导致摩托车驾驶员死亡,死者名为,x人,年仅xx岁。当晚被公安交警连人带车一并扣留,等待处理结果。

公司出面达成协议。

此次事故,驾驶员负主要责任,事故发生后,公司积极的和xxx门处理善后事宜。在二天的事故调解中,死者家属20多人男女老幼病残在市公安交警事故调处大队协商赔偿问题。由于死者家属不按法律程序办案,无法达成赔偿协议。随后又到出租车公司领导办公室围坐,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办公。公司领导x总、x总出面,经过五天的艰苦协商调解,终于与死者家属的达成协议。最终赔偿死者家属22万。

分析事故警钟长鸣。

调研报告

**乡位于**市区北部,辖18个行政村,3.01万口人,3.3万亩耕地。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负重自强,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艰苦创业,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加压紧逼,多策并举,深挖潜力,加快发展,使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32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4.56亿元,翻了近二番;发展民营企业数由2000年的82家到现在的568家,增长690%;近5年来,累计招商引资2.32亿元,仅2006年招商引资一项就完成任务8100万元,占全年任务的2xx%,其中引进省外资金6100万元,完成任务的244%;2006年完成地方工商税收3xx.3万元,同比增长130%,是2000年的近10倍;全年新上企业26家,企业总数达到568家,其中私营企业196家,个体工业372家;2006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60%;农民人均纯收入4410元,同比增长15%。2006年,项目建设上发展500万元以上项目8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投资较大的项目有投资2600万元的远东陶瓷二期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占地3000亩的“青河湾无公害生态观光园”项目建设。全乡已形成了建筑机械、卫生陶瓷、磨具磨料、精棉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增福庙工业区、段庄工业区、八宝庄工业区、河沿刘工业区入驻企业112家。目前,全乡社会政局稳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1995年,区域变革后的增福庙乡失去了城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发展态势缓慢,财政困难,人浮于事,成了一个人人皆知的穷乡、小乡,但短短几年,何以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和剖析。

思路变活天地宽。在困难时期,乡党委、政府没有等、靠、要,而是在全力思索发展。乡已没有退路,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更困难,发展已成为工作的灵魂。党委书记**、乡长***多次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查论证,查找差距,探索符合乡情发展的路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个工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发展近乎停滞的一个穷乡,要想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去掉桎梏干部群众的思想枷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政策上,要多形式创造优质的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求发展,不论规模图实效;信息上,要抢抓先机,环环相扣,稍有机遇,紧跟不放。同时,以信誉求推动,以服务赢发展,以真诚谋长远。他们多次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取经学习,远学竹林,近学新郑,走出去引进来,开拓眼光,增长见识。学习新郑人“吃亏就是解放思想,让利就是改革开放”的思想观念;借鉴竹林人“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宏观思路,让全乡干群彻底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发展经济意识、抢抓机遇意识,以事实求效益,以长远促发展,在思想认识上有一个质的飞跃。结合实际情况,他们在八宝庄工业区、段黄庄工业区召开了由各村党员干部参加的经济发展现场会,在大周、董村召开了由各村领导和全乡私营企业主参加的经济发展观摩会,在易和电器有限公司、永丰棉纺有限公司召开了由全乡企业参加的经济发展学习会,在乡政府召开了乡直各部门、有关企业参加的经济发展环境整顿会、使全乡上下形成了发展光荣、落后挨打、支持发展光荣、破坏发展可耻的良好氛围,各种经济成份得到了有效激活,全乡上下步调一致,行动统一,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发展经济的势头空前高涨。

以小汇大谋发展。他们立足于现实,强化发展,务实开拓,谋求“小起步、大涌动”工作思路,推动非公有制经济滚动发展、连续发展。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中,一方面不求形式,但求从小做起,企业不论大小,资金不论多少,只要有益于生产力发展就大力扶持,从而以小汇大,滚动发展;另一方面,鼓励小企业、小手工搬出农作坊,相互取长补短,互借人才、技术、资源优势,连锁经营,从而也以小汇大,集团式特色发展。在该乡的八宝庄、段庄工业小区,非公有制企业在规划用地时大都是小厂区、大空间,沿厂区给企业留有长期发展的规划用地,一方面鼓励企业自我加压,快速发展;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时,就可沿厂扩建,减少环节程序,规模发展。目前,这两个工业小区已形成配件铸造,磨具磨料等系列产品生产,由单一的作坊式经营已形成特色发展的规模经营。

嫁接启动赢先机。在调查论证过程中,乡党政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乡原有的集体工业厂房,设施几乎闲置,二次启动的条件不够成熟,何不利用“嫁接式”的方法给非公有制企业一个发展空间呢?这样一则可以利用现成资源推动非公有制快速发展,节省时间;二则可以节约财力,把资金最大限度地用在产品发展上。他们当机立断,打破条框,大胆创新,鼓励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托原工业设施嫁接启动,借壳发展,在发展速度和效益上赢得先机。2003年3月份,永丰棉纺公司到增福庙乡发展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利用宇龙公司北厂区借壳发展。同时,乡党委政府要求经委、工商、税务等部门提前介入,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有关工商、税务等手续由乡政府办理,工作进一步到位,使永丰棉纺公司由投资运行到产品出样,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初见效益。

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是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人心齐,泰山移”,乡的党政领导班子就是依靠强大的凝聚力去发展经济的。他们把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素质建设作为一项工程来抓,在班子队伍建设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深入开展“讲团结、比贡献、创一流班子”、“讲学习、讲正气、做勤政廉政的好公仆”活动,以此增强班子团结,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以“整体工作创一流,单项工作争第一”的目标来严格要求每名班子成员,事事为为争创第一。乡党委、政府每周召开一次班子转变作风专题学习活动,对“五项制度”、“六个减少”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吃透精神,领会实质。要求班子成员“打铁首先自身硬”,工作中严于律已、苦干争先、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同时加强自身学习、廉洁自律,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全面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干事创业奠定基础。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他们十分着重村级党支部的建设和村委班子素质的提高,以村支部“五个好”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组织制度,重点通过“两推一选”健全农村党支部班子,特别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从2000年-2006年底,积极稳妥调整支部班子10个,选拔了一批“双强型”支部书记,为干事创业提供了组织保证。在20xx年的换届选举工作中,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乡18个行政村选举全部成功,选出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本领、能依法办事、带头实干、热心为群众服务的村委会成员,提高了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他们经常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及企业家的学习,把两支队伍建设好、发挥好。在乡村两级班子中深入开展了“学习温州精神,加快经济发展”的大讨论活动。温州人不依靠外资和国家投资,靠改革开放的机遇和政策,凭着自己超人的胆识和勤劳的双手,创出了一条自我投资、自我建设、自我加压、自我发展的路子,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建设成全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以大讨论活动为动力,认清形势,自我加压,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0xx年4月18日,他们组织了乡村两级干部60多人,到坡胡镇水磨河村和禹州市梁北村参观学习,学习水磨河人团结向上、务实拼搏、不懈奋斗、苦干奉献的工作作风,标新梁北人不等不靠、奋发图强、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的工作意志。通过参观学习,使干部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发展经济的动力。工作中,以乡工商联为依托加强对民营企业厂长、经理的培训,每年对他们进行两次以上市场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常“充电”,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发展民营经济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引导企业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我用”的人才观,通过人才市场、网络、电视、报刊等途径,招聘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技术改造、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增添后劲和活力。同时督促企业落实员工的“三金”(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金),确保人才的稳定和人才作用的发挥。目前,全乡各民营企业厂长、经理都拥有中专、大专及本科以上文凭,拥有高级技术人才127人,打造了一支不走的企业家队伍。

如何加快发展,他们在政府职能转变上大做文章。首先对乡的经济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针对历史遗留问题多、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欠帐包袱相对较重这些现实情况,确定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政府围着企业转”这一总的工作方针。通过舆论引导,政策支持,工作指导,思想沟通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以投入带动产出。乡党委、政府实实在在地从行动上给企业以支持和鼓励,给他们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大力宣传他们的成绩,真正落实优惠和奖励政策,一切围绕发展,一切致力发展,一切服务于发展,实现政府服务职能的彻底转变。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全面致力于发展环境的塑造和改观,树立“人人都是发展环境”的新理念,以优质的发展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牵针引线,搭建平台。组织工商、派出所等部门,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整治,坚决打击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行为,营造了井然有序的发展环境;实行最低收费制度,对各类收费“扎口”管理,严禁各部门各种乱集资、乱摊派活动;对新上项目实行“七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发展规模、用工人数、经营方式、就业条件、从业人员、收入方式,第一年全部返还所缴纳地税,一年后以奖代补返还年上缴地税的10%,为民营经济发展大开“绿灯”;定期组织民营经济者召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呼声,就环境方面的缺陷让他们畅所欲言,对于存在的不足之处,切实完善整改,为发展扫除一切障碍。同时,成立专门办公室,具体负责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实行一站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即帮助办理民营企业从创办到生产所需的各种合法手续,协调解决民营企业在日常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在投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贯彻下去,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乡党委把企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集中精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扎扎实实服好务。班子每周召开一次会议,专门研究企业工作,重点分析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解决的途径与办法。对重点企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实行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企业所在村的行政包区区长、包村干部,列为企业的帮扶责任人,企业运行所需要的有关手续,由责任人无偿提供帮助和服务。企业有困难时,由责任人鼎力相助,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献计献策,真正做到“责任、措施、服务、保障”四到位。对引进的项目,按照“项目不论大小,引资无论多少,符合产业政策,事情我们协调”的原则,积极搞好服务,帮助解决问题,使项目谈得来、留得住、发展快。同时,借助政府上网工程,成立企业信息咨询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在网上查找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及时打印分发给企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计划投资5000万元的河南永兴铜材集团空心砖生产项目,乡党委、政府给予了全方位的服务和帮助,从征地到厂房开工建设仅用了7天时间,工作就一步到位,使企业真正感受到“保姆式”服务,为其它项目的快速引进树立了典范。

为强化民营经济的发展态势,推动“发展经济人人有责”新举措的落实,乡党委、政府与各单位责任人签定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目标责任书,按职能、标准不同分别签定运行目标。年底达不到一类标准的,单位及责任人不评先评优;达不到二类标准的,全乡通报批评并写出整改计划;达不到三类标准的,责任人自动辞职,以目标考核推动工作全面发展,“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从而形成“人人头上有目标,你追我赶谋发展”的工作局面。

一个乡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密不可分,但在相同条件下,抢抓机遇,深挖潜力则至关重要,机遇则可遇而不可求。

对于招商引资工作,他们健全组织、强化责任、分任务、压担子,以责任统揽招商引资工作全局。工作中,完善措施,革新路子,广泛出击,重点突破,工作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巢引凤,借船出海,借地生金,借智生才,借力发展,借资金为我所用,借机制为我所活,充分发挥企业、群团组织、籍外和域外人士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招商格局,为经济发展加压助推。同时,抢抓机遇,努力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策略,宣传增福庙乡的区位优势,从发展思路和优惠政策上,旁征博引,务实开拓,全面扩大利用外资领域。20xx年浩泰纺织有限公司就是利用机遇招商,从西安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20xx年8月份引进的投资3000万元的远东陶瓷高档卫生瓷生产项目,可谓一波三折,禹州市的几个乡镇竞相竞争这个项目,增福庙乡党政领导紧抓机遇不放,党委书记胡吉星、乡长张书田全程参与这个项目的引进,最后,投资方代表胡辉一锤定音:我们看重的是增福庙乡的良好发展环境和乡党委政府班子科学的发展思路,这里适合我们发展。他们利用非典期间建立的信息网络,出台更加优惠的招商政策,鼓励增福庙乡籍在外人士投资热土,造福桑梓,泽被故里,从而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构筑宽阔的发展平台。在招商引资工作思路上冲破一切妨碍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认识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机制上放活,大力宣传招商引资的好思路、好方法、好典型,切实把工作做到点上,落在实处,掀起经济发展新热潮。同时,深挖潜力,激活民间闲散资源,力求招商引资工作新突破。天珠齿轮厂经理张德录原在外省跑齿轮销售业务,他偶然一次回家感触了乡党委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当即决定投资600万元建成了许昌市范围规模较大的齿轮生产厂,生产的各种型号齿轮供不应求,效益可观。

民间散余资源当前存在的形式可喻为“小溪和河流”,而散余资源汇聚的民营经济发展可喻为“长江和黄河”,如何“聚小河而成大江”是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至关所在,他们深层次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起点抢抓机遇,敢想敢干,大踏步锐意进取,加快发展。首先在认识上有高瞻远瞩的理念,民营经济不论资金多少,不论规模大小,只要符合生产力发展,就大力提倡和扶持;其次在发展上有深挖潜力的策略,鼓励民营经济以小汇大组团式发展。远东磨具厂原是一个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下,他们吸收民间散余资本,以股份制为基础吸收周边8家加工企业加盟,由原来的年产值9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1600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乡党委以责任书的形式对招商引资目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班子成员每人每年度在所包辖区内至少引进一个企业,并把各村招商引资、新上项目、发展个体工商户等纳入目标管理,有发展的要看新上项目,已发展的要看增长幅度,并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做到月报、季核、年评。在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他们始终把“组织建设、目标任务、责任落实”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坚决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班子成员分包制,凡涉及引资工作,乡党政一把手都亲自过问,分包班子成员全程跟踪服务,确保增福庙乡外部形象的树立和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20xx年3月份成立了增福庙乡工商联合会,成员有78人,均为该乡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老板、经理,成立这个组织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借船出海,全方位招商;借梯上楼,加快项目建设。20xx年5月7日—15日,乡政府及工商联组织了近30多人的招商引资队伍,到浙江温州、台州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宣传及招商工作,既加强了与外界的联系,又宣传了增福庙的形象,为经济发展及项目引进奠基了坚实的基础。

乡党委政府以有偿参与的模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发展软、硬环境,保持现有小区的强劲增势。段黄庄村工业区重点扶持晶磊超硬材料、鑫鑫腾飞机械制造等三家骨干企业,带动本村40多家个体配件加工户加盟,八宝庄村工业小区不仅带动了本村新上一批配件加工户,而且还辐射周边7个村新上加工户、装机户60多家,工业小区发展为全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同时,扩大乡经委、工商联的职能、指导作用,对企业实行跟踪指导。分行业建立了磨料磨具制造业协会,建筑机械制造业协会,陶瓷业协会,纺织业协会,通过建立协会,整合了各行业各企业的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调剂余缺,既相互竞争,又共同协作;在市场占有份额上,“多点出击,整船出海”,既促进了产业升级,又提高了质量效益。

一个地方总有一个地方的优势,优势是发展的最大潜力,借助优势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快人一步,增福庙乡就是以优势定方位,以优势促发展的。他们的优势就在于建筑机械加工制造业的优势,全乡有从事机械加工业的传统经验,全乡参与建筑机械制造的企业达94家,机械加工户数量更多。八宝庄工业小区及河沿刘工业小区就是以建筑机械制造业为主,已形成了铸造、加工、装配、营销为一体的建筑机械经营群体,其主要产品钢筋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冲击夯、水磨石机、公路切割机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兰州、西安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2004年,该乡的建筑机械产品以质优价廉、售后服务周到打入了北京奥运场馆建筑工地,赢得了用户的一致好评。他们围绕“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培育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通过借助外力,启动民力,挖掘潜力等各种渠道,大力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强化建筑机械制造园区建设,推动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发挥聚集效应,做大做强,把乡域产业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建筑机械制造加工之乡,成为全省有影响力的重要加工制造业基地。乡党委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筹建建筑机械制造市场,全面打造建筑机械制造加工之乡,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一)贡献不断增加。“十一五”期间,全县现代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10年的17.23%。现代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显示出我县现代服务业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

(二)主体突出民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流通领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导致我县大多数国营现代企业机构改制,使现代服务业组织和人员结构的重大变化,消费品市场经营多元化得到充分发展,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民营经济迅速成长为现代流通领域的主力军,在拓宽就业渠道、繁荣城乡市场、活跃区域经济、服务群众需求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放开搞活彬县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中,私营、个体、股份制和其他经济类型占到80%以上。

(三)业态不断出新。各类专业店、专卖店、便民店、大中型综合超市等新的商业组织形式不断增加,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现代流通方式初步应用,已加快大众化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洗染、家政服务、洗浴等生活服务业连锁化步伐。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其中大型超市3个、百货店3个,主题商场4个,商品交易市场14个,农村集贸市场15个,宾馆酒店45家(其中准三星级3个、四星级1个),各类专卖店32家,连锁店12个,美容美发店59家,洗浴6家,网吧15家,娱乐场所7家,住宿个体户120户,餐饮个体户597户,食品加工企业及加工点22家,货运信息配载站13个。

(四)体系不断完善。大力推进了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臵,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291个;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51900台(件),销售额达到了11579万元,兑付补贴资金1308多万元,位居全市前列;“新网工程”已建成农资龙头企业19户、农资连锁直管店18户、乡村加盟店60个、专业合作社3个;彬县冷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和高渠春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农药检测项目正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已初步形成了农村现代化现代网络体系,并且效益初显。

(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规范化和市场化。近几年来,政府加强了对现代服务业市场的依法监管,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建立健全了一些行业协会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

(六)旅游规划体系日益完善,景点开发稳步推进。完成了《彬县旅游业总体发展规划》,初步确定了以川道盛唐佛教文化和现代工业旅游线、南翼生态休闲旅游线、北翼古豳文化旅游线的“一线两翼”现代旅游发展格局。古城墙修复、紫薇山生态公园建设、公刘教稼苑祭祀区建设、大佛寺外围环境保护、西苗头森林公园山门建设、老君庵修复、程家川古民居恢复、花果山山体景观建设等工程稳步推进。

我县现代服务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问题:

脱节,开发商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发商业地产设施,使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规划脱节,商业设施开发建设与商业经营脱节,导致我县现代服务业布局显得散乱、无序,网点设立随意性较大,结构布局不合理,缺乏特色。

(二)传统现代业态比重过大,现代业态发展不足。近年来,我县各类私营、个体现代企业发展迅速,但业态结构仍以传统为主,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住宿所占比重很大,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会展业、电子商务、中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业态水平不高。

(三)整体层次偏低,缺乏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街区和专业市场。彬县商业特色不明显,定位上没有明显的品牌差异和特色差异,有百店一面的雷同化现象,没有形成既体现都市特色商业形象,又符合规划区域定位和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商业层面结构,如美食街、数码通讯街、风情休闲街、旅游商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在现有的专业市场中,均无与本地特色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市场。

(四)商品专业市场设施差,交易方式落后。彬县现有的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存在档次低、规模小、设施差、交易手段和方式落后、管理不规范。

(五)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市场潜力有待挖掘。首先是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中心城区现代和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农村商业网点发展却比较滞后,特别是集贸市场建筑简陋,大棚式市场、露天市场较多,马路市场现象较为严重,使农村消费潜力未能达到充分的引导和挖掘。

(六)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制约现代流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虽然我县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但目前大部分市场仍处在摊位经营的初级流通形态,传统现代形式居主导地位。特别是现代物流比较滞后,物流中介服务不发达,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现代流通交易中应用极少,尤其缺乏集仓储中心、配送中心、货运中心、信息网络中心、营销策划中心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配套物流基础设施。

(七)景点开发不足,接待能力不强,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不齐全等原因制约着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我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与挑战:

1、加快工业化步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高现代工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专业服务外臵化的趋势也愈加明显,这就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2、加快推进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我县县城规模扩大,经济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提高。

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财产保险公司不断增多,仅20xx年就有永安、大地、大众、太x4家公司的分公司开业,截至20xx年上半年,已有财产保险公司11家。其中,保费规模小于8000万元的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7家,分别为华泰、天安、永安、大众、大地、太x、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多,进一步完善了保险市场主体结构,提高了市场效率,标志着xx市保险业已向多层次、专业化、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从市场调研和检查情况看,中小规模产险公司经营管理的理念尚不成熟,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迫切需要各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研究对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一)市场份额较小。

20xx年上半年,xx市财产保险保费收入93685万元,其中人保股份、太x洋产险、x安产险三家保费收入之和为73892万元,占市场份额的79%;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共16075万元,仅占17%;x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省分公司保费收入3718万元,占4%。

(二)业务结构失衡。

中小规模财产保险公司均将见效快、技术含量低的机动车辆保险作为销售主导险种,业务范围局限于企财险、车险、货运险“老三样”,导致业务结构失衡。从20xx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车险保费收入占全市财产险市场保费总收入的58%,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占产险总保费收入的72%以上;大地、永安、天安等7家中小财产险公司的车险保费收入占79%,车险、企财险和家财险保费收入在产险中的占比为90%,远远高出全市产险公司的x均水x。

(三)盈利水x不高。

目前中小规模财产险公司虽已成为xx市保险业发展的新兴力量,但由于创业前期投入大、规模小、展业能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等原因,普遍出现盈利水x低甚至亏损的状况。以收入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例,上半年,人保、太保、x安3家公司的x均净利率为,华泰、天安等7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x均净利率为。因此,中小保险公司必须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开支,增加净利润。

(四)发展前景看好。

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有着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品牌效应不强、内控制度相对滞后等不足,同时又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他们能够有效地避开大公司的激烈竞争,以小额分散业务为主,积极拓展大额业务;以营销渗透为手段,积极发展郊县业务;以多渠道、广代理为途径,积极争取优质代理业务,确保有效切入市场,实现x稳起步。

(一)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缺乏自身特色。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大数定律的要求,保险公司存在最低经济规模要求,新进入者的初始规模如果太小,就不能进入。而要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新生保险公司面临着资金筹集、人才储备以及因规模增大、产品增加而带来的产品降价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虽然天安、华泰、大地、永安等各家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相继成立,打破了xx市由人保股份、太x洋产险、x安产险3家大型保险公司长期垄断产险市场的局面,但这些新生保险企业目前规模较小,创新性的优势业务较少,在进入市场前,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目标市场定位尚不明确,形成了“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缺少特色,使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不牢。

目前,xx市中小保险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市场、产品和客户细分不足,专业技术和基础数据积累不够,核心技能水x低,简单模仿多,独立创新少,低水x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生这些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保险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1.人才、技术缺乏。一些工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或者培训不足就匆匆上岗,保险基础知识缺乏、业务不精,从业人员总体存在技能单一、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目前在中小保险公司还存在从业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各新生中小保险公司还没有形x力资源的培养、储备、使用机制,频繁的人员流动给其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2.内控机制薄弱,基础管理相对滞后。由于公司初建,人员少,部门机构不全,业务发展的压力大,有些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有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尚未真正建立健全,有的公司即使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但由于内控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力,也无法得到有效落实。从现实情况看,各公司已逐步认识到了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内设机构的日益健全,内控管理有望得到加强。

(三)险种结构过于单一。

传统的财产险产品市场基本上已经饱和,潜在的新兴保险消费市场尚无能力问津。社会认知度不高,品牌优势不明显,承保能力受限,在大项目上参与竞争的机会少,使中小保险企业在起步阶段只能选择那些标的小、风险分散、技术含量低和易上规模的险种切入市场,,在个别险种上产生了“过度竞争”。过度竞争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生存问题成了中小保险公司面临的头号问题,经营行为日趋短期化,被动跟着市场走,以价格竞争为策略,减少了利润空间,给原本规模较小、实力不足的中小保险公司带来了较重的财务危机。

(四)与中介公司的合作程度低。

由于中小保险公司缺乏展业人员,一半以上业务是从中介机构获得的,但中介市场的不规范给中小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合作层次浅,绝大部分的合作关系仅就代理险种、手续费支付标准等进行了简单约定,然后视市场情况开展业务合作。个别代理公司利用保险公司间的竞争和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心理,凭借自身掌握的保费资源,索要高额手续费,并且不提供中介发票。二是合作内容少,按有关规定,保险中介的业务经营范围可覆盖保险产品营销、服务、理赔的全过程,但目前的合作仅限于代理收取保费,甚至简单介绍业务,并未实现保险服务和理赔查勘方面的全方位代理。因此应该推进保险产业价值链上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大力发展经纪公司、专属代理公司、理赔公司、客户服务公司、公估公司等保险中介主体,用市场交易取代内部分工,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专业化经营,更加注重技能培养,提高经营效率,增强行业竞争力。

(一)加快自身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x。

1.确立经营理念,明确经营目标。中小规模保险公司要牢固树立起市场观念,凭借自身的敬业精神、专业水准、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同时,积极研究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发现新的利润增长点,赢得特定市场利润,避免与大保险公司在已成熟的领域相互竞争。

2.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建设,提高经营管理水x。一要健全组织框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内部责权分明、运作有序、规范经营。二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用职业水准、职业纪律、职业操守和职业形象赢得投保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认可。

(二)找准市场切入点,打造核心竞争力。

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撑、能够为某个或数个特定保险市场提供核心专长的生产服务体系。中小规模保险公司具备竞争手段灵活、机制灵活、员工成长性强、工作积极性高、没有历史包袱等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对市场的调查研究,细分险种、细分地域、细分业务渠道、细分客户群体。首先选择几个效益好、且有前景的行业作为自己的发展依托,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发展初期,中小保险企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从一两个险种入手,实现突破,通过对核心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形成局部优势,做出名气,创出品牌,凭借其专业化优势,抢占某些利润较为丰厚的特定市场,迅速完成利润、市场份额、经验、技术、人才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实现高效快速的业务增长,然后再向其它险种或领域扩大战果,最终建立全面优势。

针对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建设专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最为急迫的任务。做好、做专和做强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发展初期应坚持的发展战略。

(三)积极学习借鉴外资公司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

强调。

分权制衡、分级授权,从制度上保证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五是在核算上。

强调。

营运细分,以信息技术作为业务、财务、行政管理的x台,注重会计与业务统计的一致性,注重会计与精算互补利用。

(四)监管部门应为新公司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1.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向专业化发展。在市场现有竞争格局下,应培养各市场主体的专业化优势,注重在专业领域培育技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由监管部门推动、地方x牵头,建立推动保险业发展的协调机制。以产品创新为切入点,加强与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及时研究解决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的问题,为保险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监管部门要做好产品创新的引导工作,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延长保险产品的保护期,鼓励和支持中小保险公司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具有基于风险因素、业务特征、市场、营销渠道数据的费率浮动的产品。定期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新增的保险需求,调查新险种的市场接受程度,并通过定期报告及研讨会等形式将这些信息反馈给中小保险公司,为中小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改进老险种提供参考意见和指导。

2.积极进行监管思路和监管方式的创新。根据中小规模保险公司的发展特点,采取分类监管措施,规范市场行为,重点监管经营的合法合规性。保险公司及中介机构必须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坚持业务往来的票据真实完备,各项费用据实列支,对危害被保险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危害保险体系稳定的误导、欺诈和恶性竞争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维护公x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打好经营基础,实现整个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调研报告

随着世界的发展,汽车行业已成为世界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前行。正值建国六十周年暨东风汽车公司建厂四十周年之际,结合现有的专业需求和未来的就业前景计划,我们参加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赴湖北xx市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东风汽车公司(前身为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主营业务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发动机、零部件、装备等方面。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建设,公司已拥有实力强大的研发体系、制造体系和覆盖范围广泛的分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体系,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事业布局。主要厂区分布在xx、襄樊、武汉、广州四大基地。除此之外,公司还在上海、广西柳州、江苏盐城、四川南充、河南郑州、新疆乌鲁木齐、辽宁朝阳、浙江杭州、云南昆明等地设有分支企业。

近年来,东风汽车公司根据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规模实力的定位,确立了建设“永续发展的百年东风,面向世界的国际化东风,在开放中自主发展的东风”的发展愿景,并相应提出了“打造国内最强、国际一流的汽车制造商;创造国际居前、中国领先的盈利率;实现可持续成长,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长期创造价值”的事业梦想。目前,公司各项事业已进入全面快速的新阶段,新的发展也必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次我们调研了东风汽车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即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该厂主要生产商用车等各种标准车厢及特定车厢,厂内效益与东风其他厂相比属中下水平,在xx市团委及东风专业汽车有限公司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对该厂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考察,活动进展顺利。

二、调查过程。

7月7日上午,与xx市团委有关人员取得联系,向他们介绍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活动安排及希望达到的目的,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市团委组织部蒋部长给我们开出了介绍信,并与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并得到他们的支持,下午,对即将展开的调研活动安排就绪。

7月9、10日,由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负责我们在厂内活动的党委工作处负责人喻娇通知安排,在厂内一名老工人和一名技术工人的带领及讲解下参观了厂房,结合我们机械专业的特点特别对工厂内部车铣铇磨等各项工艺的操作近距离观摩,并认真听工作人员讲解各工艺的原理、操作要求、创新点等。

7月13日,在喻娇同志的安排下和厂内老领导进行了座谈。不同于我们在网上查找的资料,听这老一辈人讲述他们的创业史,更加体会到东风汽车公司发展、改革的艰辛与不易。

7月14、15日,和该厂已退休的老职工聊天并从中得到关于东风的信息,从职工的口中了解到了东风的另一面,以及他们对东风的热情和奉献,对领导阶层的意见和建议,使我们了解的东风更全面,更真实。

7月16日,对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调研工作告一段落。我们对厂内职工进行了自然灾害防御宣传资料并进行宣讲,结合湖北xx当地地质情况,我们重点讲解了泥石流的防御。

三、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历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艰苦创业阶段。

时间: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建国初,国家就已经有了在一汽的基础上再建一个汽车制造厂。经过周密的计划、多次讨论研究和艰苦的勘探,决定于1969年在xx建设中国自主的第一个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始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在全国各方力量采取“聚宝”的方式大力支援二汽建设的情况下,来自祖国各地的技术人员齐聚二汽,克服各种困难白手起家建立新厂。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一代二汽人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据老员工描述道,当时没有铁路,物资先运到丹江口经水路从丹江口水库运抵邓湾;重型设备都是由工人们搬运到工厂房,几十吨的大设备都是人工拉纤,借助木头滚动运到建设工地;建设中的二汽生活非常艰苦,家属只能在丹江口、襄樊、武汉等地暂住。终于,在第一辈汽车人的努力下,二汽投入生产。1975年制造出的第一个车型是两吨半越野军车(25y),1978年开始研发第二个车型。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始在中国汽车制造业站得自己的地位,并开始实现自己的飞跃。

第二阶段:发展辉煌阶段。

时间: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二汽快速发展、成绩较为辉煌的时期。这一时期,二汽抓住改革开放的先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和实践,挣脱传统体制的束缚,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这一时期,二汽汽车产量每年以一万辆的速度递增,综合实力跃居行列之首,并连续多年排入全国工业企业十强的行列。

二汽在20世纪80年代初,闯过各种难关,以自筹资金为主要手段,于1983年着手建设襄樊基地。1986年,全厂形成生产10万辆民用载货汽车的能力。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二汽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同时解决了公司长期以来商号与商标不统一的问题。1993年,东风汽车的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汽车年产销量均超过22万辆,盈利14.96亿元。在这一时期,东风公司分析了国内汽车市场的形势,决定上轻轿产品,并在1992年与法国雪铁龙汽车公司建立了中发合资企业——神州汽车有限公司,共同生产普通型轿车。

第三阶段:改革调整阶段。

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至20世纪末。

20世纪90年代前期、中期至20世纪末,是东风公司的改革调整期。1993年之后,国内经济体制转轨、市场转型,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自身产品和体制、机制不相适应的矛盾充分暴露,日显突出,社会负担日益沉重,导致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不断下滑,使东风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

在对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国内外大环境进行深刻分析和重新认识的基础上,东风公司下决心实施全面战略调整。其核心内容是:拓宽产品谱系,优化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制度。在此期间,公司一方面以轻轿建设为主攻方向,开展第三次创业,拓宽产品品种系列;另一方面,为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要求,以建设现代企业体制为目标,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改革。公司按照“集中调控、分散经营”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对二级单位充分授权,相应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方面的规范和整顿,以债转股为契机,建立起法人治理机构。

第四阶段:跨越发展。

时间:20xx年至今。

20xx年,东风公司产销量再次突破22万辆大关,盈利13.8亿元。20xx年东风公司各项主要经营指标创历史新高。总公司把权利极大地下放,使得各分厂的效益差异非常大。一方面,东风厂急于向外扩张打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东风内部各分厂并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这样使的东风厂内部有较大的脱节现象。

四、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现状及制约因素。

我们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地为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厂的一个下属公司,原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车厢厂,20xx年正式挂牌成立,以东风商用车子公司模式运营,自负盈亏。目前该公司有员工1200余名,其中女职工400余人,在职党员约300人,职工的平均年龄为39岁。公司主要从事商用车车厢的生产、装配并能对其他类型的车型进行改装。车型美观,车容量从2.5吨到30吨不等,根据客户要求,可以对已有车型进行改造,公司大部分利润都由这一部分的改造车产生。公司现在人员老龄化、设备老化、厂房老化,这已成为制约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发展的最大因素。

在听取了公司管理层和职工阶层两方面的介绍后,我们对该公司的现状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

从20xx年到20xx年,分配到公司的本科毕业生有近50人,但至今仍留在厂内的只有3个人,由于公司效益不好,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即使有较不错的条件提供给高校毕业生,也不能留住技术人员,使得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也因此导致人员老龄化,新型力量投入不足,影响经济效益,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该公司在同类企业中的竞争力不强,进一步影响效益的提高。公司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问题,于是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挽留人才,比如:为新来的本科毕业生提供单身公寓,并配备电脑;安排他们从事专业相关技术工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等等。这些措施采取后,尽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对于人才流失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由于该厂1969年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战备需要,考虑到此处地势偏僻,便于隐蔽,国家将东风的厂址选在这里。由于硬件条件不好,交通不利,环境闭塞,这对于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发展与扩充有着很大的制约。同时,现在总公司为了全体的进一步的发展,积极向外扩展,减少了老厂的投资以资助新厂的发展,导致公司资金不足,这也是公司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加上现在客户对车辆要求的多样化,大部分车不再装车厢(装厢量已不足十分之一),而是对已有车型进行改装,该公司的效益因此受到了显著影响,为了获取更多的收入,公司决定在生产车厢的同时从事车辆改装方面的工作,以增加公司的收益来源,此方案对公司产生了积极地影响,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效益。但是,由于公司的设备老化,人员老龄化,使得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并不明显,与某些专门从事该行业的公司相比优势不明显,在改装车市场所占份额也相当有限,因此,虽然此方案增加了公司的收入,缓解了暂时的矛盾,但对于挽回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走向衰败的趋势却无扭转性作用。

另外,去年年底开始的金融危机给了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沉重的打击,使公司情况雪上加霜。据公司员工透露,自20xx年10月到20xx年2月期间,公司只给员工发放了约80%的工资,奖金更是望尘莫及。因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风公司一度希望将男女职工退休年龄定为55岁、45岁(国家规定企业单位男女退休年龄分别为60岁、55岁),所幸的是,湖北政府并没有批准这一做法。关于金融危机对东风公司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喻娇同志给我们举了一个事例:金融危机爆发前,越南某经销商从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订购了一批工程自卸车,金融危机爆发后,越南方面无力支付除定金外的其他货款,导致产品积压,由于不能立时找到合适的买主,公司只得将全部自卸车停放于厂内空地上,日晒风吹使得产品严重受损,为了尽量减小损失,企业最终低价处理了这批商品,这根本无法挽回公司的巨额损失。

此等系列原因最终导致了公司现有的困难状况,艰难的探索正在进行中。

五、厂内现状调查。

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面临的现状为新型人才就业比例相对较小,而且呈缩减趋势,新生力量注入不足,就业人员中老龄化职工较重,创新改革等方面不能取得较好的成就,发展步伐相对缓慢。据了解,分配来到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工作的大学生多数由于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能坚持留在厂进一步发展,人才流失相对严重。随着人口老龄化近一步加剧,而劳动力,尤其是先进劳动力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公司的发展则相对更加迟滞。公司渴望新型人才的补充和注入,从而得到新的发展活力。

从领导层来说,大量离退休职工对公司是很大的负担,对厂内没有贡献却要很大的资金去安顿,严重的老龄化与厂内效益不能提高有很大的联系。而对东风厂的职工来讲,()他们认为公司的管理层浪费了公司大量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如果投入到公司的改革中去会对公司的效益有很大的提高。

一代老职工守着一个老厂房就是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现状,却没有足够的新生力量对公司的技术进行改革;职工层和领导层的不理解对公司制度的改革也会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另外,地理劣势是阻碍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这一条件无法轻易改变。

六、后记。

在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我们一行八人对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车间及其工作流程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在一名技术员和一名宣传人员的指引下,我们入厂前进行了安全教育,并为我们提供了安全设备。

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尽管在学期末进行了金工实习,但对于工厂的实际操作却知之甚少,在两名技术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厂房内的许多设备都和实验室里的不同,在实验室可以进行科技发明生产,而在厂房中却不能进行,比如漆工、焊工等,工厂内是数十平方的部件,要求一次成功,这次工厂的参观正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对于专业只是的了解和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对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走访,我们对二汽的发展历程有了基本的了解,认识到了公司在过去四十年中经历的变革和发展,以及在20xx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各项应对策略,并由此结合当前的国际背景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看到了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中进行的探索和努力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同时根据对二汽就业人员知识水平的调查结果来分析中国在近几十年中就业人群的知识水平的发展变化,了解就业比率的变化,对以后我们的就业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此次的社会时间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们从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为此,对东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给予我们的支持表示深深的感谢!

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行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及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贯彻中央《决定》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河南省《实施意见》),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的模式和途径,促进我省林业可持续发展,资源林政管理处组织开展了我省林权流转情况调研,现报告如下:

林权流转既是开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主要途径,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央《决定》和河南省《实施意见》发布以后,围绕深化林业体制改革,林权流转势头迅猛,取得的成效明显。通过林权的合理流转,使林地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使资源配置得以优化,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三增”局面。

(一)林权流转的主要内容。

我省林权流转的重要内容包括林木所有权流转和林地使用权流转,以及林地使用权和地上林木所有权同时流转。其中,以林地使用权的流转为主,尤以宜林荒山、荒沟、荒滩、荒丘、荒沙等宜林荒地和渠旁、路旁、沟旁、河旁等宜林四旁隙地的使用权为多。如洛宁县早在1993年就出台了《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加速“四荒”开发的决定》和《关于出让“四荒”使用权的实施细则》。1995年以后,*、*、*、*、*等地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发治理“四荒”,拍卖、承包其使用权的意见或决定,*县、*县、*县等许多县(区)也出台了相关决定或具体的实施办法。

(二)林权流转的发展过程。

我省的林权流转行为,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是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由农户承包自主经营,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和农林间作的树木,实行树随地走,作价转让给农户经营,林木所有权发生了流转;山区大面积的集体林、果园由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接手承包,林木连同林地使用权一起发生流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农村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四荒”的开发治理,农民投资经营林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从开始承包几米的路段、河段,发展到承包经营一条路、渠或一条河段;从承包经营几亩、几十亩林地发展为买断几百亩、几千亩的荒山经营权;从小片荒山荒坡开发利用发展到以林为主的多种经营。随着林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方式的不断更新,林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涉及面不断拓宽。《森林法》的修订、《森林法实施条例》的实施、中央《决定》的出台,使林权流转保持着持续发展的局面和良好的发展趋势。

(三)林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1、拍卖。

拍卖是指依照有关规定对林地进行资产评估,确定底价后,举行拍卖会,由买方竞价,报价最高者中标,与卖方签订合同(协议),出资买断一定时期的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并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自主经营管理,收益全部归中标人的流转形式。在拍卖过程中,允许各类投资主体跨地区、跨行业竞标购买,同等条件下本地人员优先。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比较受群众的。且这种形式转让,一般成交价都要高于底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或集体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

2、承包经营。

承包经营是指按照有关规定,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林地承包合同,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向发包人支付承包费用,取得林地使用权,自主进行植树造林、经营管理,收益完全归承包人所有的流转方式。承包经营中,承包方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农户、法人单位或合伙组织。承包经营是起步最早的一种林权流转方式,也是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方式之一。

3、联合(合作)经营。

联合(合作)经营,是指由多个投资主体以土地使用权、林木经营权、资金、劳动力、技术等作为合作条件,从事林业生产经营,收益按比例分成的经营方式。联合(合作)经营主要是通过民主协商,以联办合作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如鲁山县赵村乡国贝石村布朗李园艺场,经营面积1000亩,*市房产局职工王保宪以30万元资金入股,国贝石村以土地、劳动力入股,林业技术员以技术入股,建立董事会,联合经营管理。

4、林木认领托管。

所谓“林木认领托管制”是指:托管公司首先通过承包等方式取得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然后面向社会吸引自然人(主要是城市市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自愿认领一定面积的林木,获得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由认领者将其所认领的林木委托给托管公司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管理至采伐的一种林权流转形式。委托方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付款方式向托管公司交纳托管费用,托管方按照专业化水平对所托管的林木进行集约化管理,并确保林木生长量达到约定的蓄积,此种林权流转形式20*年起在我省新兴。

(一)拓宽了林业投资渠道,增加了林业投资主体。

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化,林权流转的加速,全社会投身林业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亦随之高涨,非公有制林业形成并迅速发展,林业建设资金的打破了过去长期依靠政府的局面,林业建设主体实现了由过去单一行业建设项社会多元化参与的转变。以桐柏县为例,1999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林面积达18.5万亩,占全县五年来造林总面积的67%,参与经营的企业、单位、个人2452家,累计吸引投资3800余万元,占同期全县林业总投资的70%。

(二)盘活了林业资产,优化了资源配置。

在林权流转前,宜林荒地、四旁隙地等长期闲置不用,或分配给无力经营者,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其使用价值难以实现,形成死滞资产。同时,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因无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林业上一些技术人员和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没有施展的空间。通过林权流转,实现了林地资源、资金、劳力、技术等各种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活了资产,富了群众,稳定了社会,发展了林业。

(三)扩大了有林地面积,增加了森林资源的总量。

投入的增加、资源的优化组合必然地带来了资源量的增加。仅就桐柏县而言,1999年的有林地面积为118万亩,目前,已增加146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从116万立方米增加到1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7.8%提高到42.1%。

(四)提高了造林质量,有效保护了资源。

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是说造林不易,管护更难。过去植树造林产权收益不明确,群众积极性差,造林成活率低,管护困难,“年年造林不见林”。通过林权流转,明确了产权,保证了收益,“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广大林农有了实实在在的拥有感,造林护林积极性极大提高,前期造林舍得投入资金选良种、栽壮苗,高规格高质量栽植,后期管护精心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象种粮一样育林、象管田一样管林”。在自己加强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学习林业法规政策,加强了对他人毁林的防范,乱砍滥伐等现象明显减少,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

(五)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了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

林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经营者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与林业科研单位建立协作依托关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促进了林业科技进步,加快了林业科技建设步伐。如桐柏县,近五年来,共引进优良树种15个,良种接穗(芽)100万节,推广优良品种58个,应用新技术、新成果36项,造林成活率、良种率均在9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50%以上。

(六)增加了农民收入,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非公有制林业,使经营者将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围绕市场进行生产和经营,根据市场供求信息调整产业结构和树种结构。在实现了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对桐柏县的调查,全县依靠发展非公有林业经济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0xx余户,占全县脱贫农户总数的30%。

调研报告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和我矿党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根据我队创先争优活动方案,全队上下积极行动,精心设计创先争优主题活动和主题目标,积极深入队组,深入职工中开展调研和征求意见。

在调研活动中,一方面了解到广大职工对“创先争优”活动是衷心拥护的,也在努力学习力求深刻掌握、认真实践,从而推动了我队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但是,在调研过程中,对于出现在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还需要采取更为积极有效地措施,才能把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更深入。

随着61二上皮掘进进尺的前移,离开口处中线的位置越来越远,工人们施工的难度越来越大,对尺寸的掌握要求就越高,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将中线位置前移,以此来校正巷道的掘进方向。但是,每一次对中线的前移,都会带来大大小小的误差,日积月累同样会影响到井下工程质量。

人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并根据井下复杂的地质构造,恶劣的生产作业环境,亲自动手拉尺子,对中线尺寸、巷道距离反复测量,认真填写数据,一次次的进行尝试,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感动着周围每一名队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种技术难题面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在失败和汗水过后,终于克服各种困难,成功将中线进行延长,既不影响工人的正常使用,又不会再移动中线过程中出现误差。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增加到“三个点”、“四个点”、“五个点”随着生产战线不断拉长,中线上的“关键点”也不断增多,通过确定中线上的几个点,来确定中线的方向,以此来延长中线,为井下工人指明了方向。

1、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难看出我队还缺少技术型人才,现有工人知识水平偏低。

3、队中职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随遇而安的心理普遍存在。

4、员工思想过于保守,不敢打破传统,缺乏领导力,缺少敢为人先的精神。

层次较低的实际,加强技能培训,使培训内容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2、队中要举办一些“岗位技能实操”的活动,要对每一作业地点的特殊情况,每一道工序的安全措施,每一台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某一作业地点使用某一台设备安全地完成某一道工序,每人都进行上台操作,掌握所有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严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措施。作业人员要进行安全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事故预防和处理、避灾自救等方面的培训。只有具备了丰富知识和良好的工作经验,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在生产工作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在困难中查找问题,能否在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法,需要全队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建设更大更强开拓二队发奋努力,策马扬鞭!

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但由于山区税源分布、税源结构的特殊性,以及山区经济发展的滞后性,很难适应国家以宏观经济发展为对象或目标所制定的税源管理模式,而应当根据各山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税源管理模式的构建与选择,主要是构建灵活机动,又相对稳定的管理框架,以促进山区税源管理的深度、广度,提高山区税源管理的质量。

(一)什么是税源管理。广义的税源管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税收立法层次上的管理,即宏观税源管理,包括对什么征税,税基确定,以及每个税种的具体减免、扣除、抵免、优惠政策的落实等,这都属于立法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层次是执法层面上的实务操作管理,即微观税源管理,主要是监督对现行税收政策的具体落实,即对具体税基的核实、监督、管理,属于税收政策法规的实施管理。

(二)税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总结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及其演变,税源管理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属地管理。主要是责任到片、到人,各税统管,所以也称分片管理。其特点是管理者对所管区域的情况了如指掌,对税源变化的掌控及时、准确。但因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对技术含量较高和行业特征突出的税源,难以提高管理质量。二是集约化管理。主要是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在当地有较大影响力,对经济发展及完成税收任务联系紧密的重点税源所实施的一种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管理资源的配置。但如果这些骨干税源分布不集中,或者各个骨干税源和行业特点差异大,有可能增加管理成本,如山区小矿山、砂石厂等。三是专业化管理。也被称为行业管理,主要是以行业为对象划分管理组,各管理组只对某一种或一类行业进行管理。其特点是有利于对专门行业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详细掌握行业特点,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但如果同一行业的地域分布较广,管理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有可能难以准确掌握同行业中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变化,即掌握了行业共性却难以准确把握企业的个性差异。四是简易化管理。如委托扣税,或者采取简易申报、简并征期、重点巡查的税收管理模式。其优点当然就是简易,尤其是以现代高科技手段为依托的简易化管理模式,更是今后税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资料显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纳税人数量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与此同时,纳税人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也在不断创新,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明显加大,如果仍沿用传统的人盯人、税收管理员属地管户的单一方式管理税源,显然已难以适应,大力发展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五是社会化管理。主要是针对零星、分散,容易流失的税源所实行的委托代征等管理方式。优点是在及时控制税源流失同时,相应降低了管理成本。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显然,就税源管理的概念而言,本文所称税源管理应属于第二层次的税收政策法规的实施管理;就税源管理模式而言,主要是指在现阶段既定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状态下,山区税源管理的模式。它不可直接套用上述某一种或几种现存在的管理模式,而要根据山区税源的实际分布状况和发展变化情况,实事求是地做出科学选择。

(一)山区税源的特殊性。为了选择适合于山区的税源管理模式,必须首先摸清山区税源的特殊性。税源分散是山区税源的主要特征,这是由于山区人口居住不集中,绝大部分纳税主体都没能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加之经营者文化水平不高,使其经营活动的技术含量较低,大多数纳税人都只能从事亦工亦农、亦商亦家的家庭作坊式的经营,“不间断经营周期”大多小于一个自然年度,如季节性经营。且大多数是就地取材似的生产经营活动,如农产品加工业、矿山开采业、建筑材料加工业等。这种特殊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了山区税源大多呈现五种基本特性:一是税源分布的分散性,这是由居住地的分散性所决定的;二是税源规模的弱小化,这是由经营者普遍较低的经营能力决定的;三是纳税主体自身管理的随意性,这是由纳税主体家庭化经营所决定的;四是税源种类的零星化,这是由就地取材、“靠山吃山”的经营模式决定的。五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的难度大,主要是纳税主体自身落后的经营手段、不规范的财务管理状况等,难以实现自身管理的信息化,也不具备税源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就税源管理而言,要摆脱传统管理模式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相关范文推荐
  • 01-1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专业17篇)
    优秀作文能够通过具体的细节和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读者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什么是和谐?在我看来和谐就是宽容,宽
  • 01-12 原料采购的合同范文(20篇)
    采购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质量和服务,以满足企业的需求。采购是企业获取或购买产品、服务或原材料的一种重要活动,对企业的运营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企
  • 01-12 高中生字演讲稿大全(19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案例,这对于演讲者的举例和论证非常重要。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引人入胜的演讲稿范文,相信它们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 01-12 会计的实践报告总结(模板22篇)
    通过撰写实践报告,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和回顾自己的实践经验,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反思和成长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实践报告的写作示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何写一份出
  • 01-12 纪念母亲节活动心得体会年(通用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自己的经验和收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这次纪念日活动的主题是“传承历史,共筑未来”,
  • 01-12 新郎父亲在婚礼上致辞篇大全(20篇)
    举办婚礼可以传承文化和习俗,让新人和亲友们感受到传统的美好和价值观的传承。在婚礼策划过程中,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婚礼大全,可以更好地规划婚礼。
  • 01-12 生产班长个人工作计划(模板19篇)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合理的组织和调配各种资源,以实现高效的产出。以下是一些生产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我即将面临一份新的工作——车间
  • 01-12 设计师年终总结(汇总19篇)
    年终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自我认可,也是对他人的一种交代和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于年终总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年终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 01-12 传统佳节端午节演讲稿(热门19篇)
    演讲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以口头形式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发表演讲等的文稿,它需要具备逻辑性、说服力和感染力等特点,我想我们需要准备一份演讲稿了吧。接下来,我
  • 01-12 家装装饰公司管理制度(优秀20篇)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公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公司总结范文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规划工作。一、每月五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