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级教案(专业2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级教案(专业20篇)

时间:2023-12-21 19:18:12 作者:飞雪

小学教案是一种按照教学步骤和方法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有助于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数学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cai课件。

一、创设情境: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3

5

140×=84(个)。

2

5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

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阿凡提分马的故事,可能有的学生以前听过,可以让学生自己把故事讲出来。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算出三个人分得的马:老大6匹,老二3匹,老三2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12+14+16并不等于1。

练习。

1、小红和小薇投篮数之比是3:5,小薇比小红多投了6个,小红投了多少个?

2、药粉和药水的比是1:30,如果药水有60千克,那么药粉有多少千克?

1、一种药水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50,用2千克药粉配置这。

样的药水,需要用水多少千克?

2、打一篇文章,小丽用了3小时,小红只用了2小时,问小丽。

和小红的速度之比是多少?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3+2=5。

3

5

140×=84(个)。

2

5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56个,比较合理。

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的产生新的解题的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能及时的发现不懂的,理解不好的问题,便于及时处理。

【】。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的同学在课后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

郑琪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是比的前项,哪个是比的后项?

张晋:有时总数除以被分成的份数除不尽怎么办?

姚楠:如果题目求比需要接方程怎么办?

在学习练习三时有必要集体解决以上一些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完成练习三(1题~4题)。

先让学生搭出书上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再填一填,然后组织交流。注意引导观察,第一个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先想一想,然后独立搭一搭,看一看,连一连,再交流讨论。

通过本题练习,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再搭一搭,看一看,填一填。

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教师先示范怎样在方格纸上画图?再出示第4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全部画完后搭一搭进行验证。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10+5=10+8=10+4=。

10+3=10+7=10+6=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9+1+4=9+1+8=。

9+2=9+5=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

想一想:1、()里能填哪些数?

2、()里最大能填几?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数学课。

2.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口答:

50毫米=()厘米5米=()分米。

60厘米=()分米9厘米=()毫米。

3、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门高2()。

橡皮长40()课桌长60()。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学习设计。

共6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内在结构美。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

[教学难点]:

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老师给同学们猜谜语。谜语导入:形状像座山,稳定性能坚。三边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猜谜语,谜底是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这节课我们将沿着先前的足迹,继续研究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板书:三角形)。

师:在开心农场里有三兄弟,可是他们最近很不和谐,一直争吵不休,非让大家给评评理,同学们愿意帮朋友这个忙吗?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先来听一听他们在争论什么呢?(播放视频)。

师:他们三兄弟在争论什么?生:谁的内角和大?

师:那我们这节课就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帮他们解决问题怎么样?(板书:的内角和)。

师:那在研究之前我们是不是得先明确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呢?你来说?

生:就是三角形里面的三个角。

师:老师这有一个三角形,谁愿意把它的三个内角给标出来?并且标上序号?

生:上台标出。

师:请同学们把手里的三角形的纸片用序号标出三个内角。

生:自己标出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

师:那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呢?

生: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总和!能表示出来吗?1+2+3。

二、猜想实践、科学探究。

1、猜一猜。

生1:我觉得是180度。我的这个直角尺三个角分别是90度,30度,60度加起来180度,我的这个三角尺三个角分别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也是180度,所以我猜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师:真是善于动脑的好孩子!

生2:我也认为是180度,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60度,内角和是180度。

师: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学的不错!

生3:我也认为是180度。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内角分别是90度,45度,45度加起来也是180度。所以我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上节课的知识你运用的真好!

生4:我也认为是180度,我们知道长方形有四个直角,内角和是360度,长方形可以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360/2正好180度。所以我也认为是180度。

师:你真善于思考!但是同学们刚才所说的三角形都是一些特殊的三角形,那到底会不会像大家所猜的,任意三角形或者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去验证一下呢?(板书:180°?)。

2探究过程。

a、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利用老师准备的学具和量角器,用你想到的办法进行验证。在验证之前我们先一起看一下老师给的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1、正确安全的使用小剪刀,用完之后带上安全帽,放进学具袋里。

用量角器测量时要细心认真。

测量后真实的填写记录表。

(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量的度数加起来并不是准确的180度,但是为了凑成180度,就改变了自己量的度数。老师提示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1)小组合作探究。

(2)汇报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完成了,请同学们汇报你们都用到什么方法进行的验证?

生:我们小组是利用量角器对不同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内角进行的测量。

师:可以上台展示你们组的验证成果吗?(板书:量)。

生:上台展示验证成果。

b、拼一拼。

师: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验证吗?哪一个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

生:我们小组利用剪刀剪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再拼一拼的方法进行的验证。

师:(板书:拼)。

师:这个办法真不错可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

生:我们组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然后拼成了一个平角,平角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c、折一折。

生:我们小组是用折的方法,同样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板书:折)。

师:能上台折给大家展示吗?

生:我们先把这个角折一下,然后把这两个角折进去,三个角就拼成了平角。

生: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和锐角三角形的折法一样。

师:好,真是个手巧的孩子!

师:你们小组真善于发现!同学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掌声送给他们!其实折一折的方法同样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只是不用剪了。咱们班的同学实在是聪明了!

3、引导归纳。

师:这些方法虽然不同,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把新知识(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成已经知道的知识(平角),这是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了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确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个相同的结论就是?(课件出示不同的方法)。

生齐: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贴: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师:同学们现在能帮三兄弟解决问题了吗?(一样大)为什么?(它们都是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它们还需要争吗?(不需要)那我们同学们以后在遇到问题时不应该争吵,而应该静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课件出示三兄弟和解)。

4、课外拓展,积淀文化。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并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其实呀,(课件)早在3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就已经发现并证明了这一结论。你们更了不起了竟然探究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探究的精神,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人教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生1:我喜欢60,因为我们班有60位小朋友。

生2:我喜欢7,因为我今年7岁了。

(老师把学生说的数字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喜欢的数字。那么,你们能不能选择+其中的两个数字组成一道加法或减法算式?能的话将它写在卡片上。

生1:给它们分类。

生2:按顺序排一排。

师:小组内讨论一下,按什么顺序排?理由是什么?

组1:我们组认为按得数大小排比较好。

组2:我们组认为按计算方法排比较合理。

组3:我们组同意2号组的意见。我们还把加法计算题分成两类:一类是进位加法,一类是不进位加法;还把减法计算题也分成两类:一类是退位减法,一类是不退位减法。

师:说得真好!就请你上来帮老师来归归类。

师: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道题说说你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来说进位加法36+8。我是这样想的,先把8分成4和4,先算36+4得40,再算40+4等于44。

生2:30+58,先算30加50得80,再算80加8等于88。

生3:95—40,先算90减40得50,再算50加5等于55。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最好的方法,真了不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

二、新授教学。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希望他摸到什么球?我们一起来“黄球、黄球??”

师:哎呀!可惜!

师:女生,xxx做得真端正,你来!“黄球、黄球??”

师:我宣布第一次女生赢了。

师:第二次,想来吗?男生,加油哟!哎!

师:女生,“黄球、黄球??”女生又赢了。

师:还想比吗?

师:啊!男生的运气太不好了!

师:女,想再赢吗?

师:还是女生赢!

师:我宣布(女生获胜)。

师:男生,有什么想要说的?你认为呢?女生,有什么要说的?

师:你们都对袋子里的球都产生了质疑,想看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这个袋子里的球怎样?(全这个字用得好,都是用得不错,全部也不错哟)。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会怎样?你说?你来?

你?

师:当袋子里全是黄球时,我们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板书:黄球)。

师:刚才男生从这个袋子,摸到黄球了吗?一次也没有,要看吗?(慢慢抽出袋子)。

师:他们怎么没有摸到黄球呢?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来说说?(说得不错)你来?(老师就喜欢你这样发言,完整)。

师:那么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一定摸到黄球吗?会怎样?想一想,和同桌商量一下。

师:谁会说?你来?你认为呢?

师:为什么是可能?这个袋子里有?也有?所以摸到的可能是?也可能是?

师:我们来试一试。(师摸三次)现在谁还能再说一说从这个袋子里摸一个球,是什么情况?因为?(板书:可能)。

活动二:选择。

师:请选择。几号?为什么?同桌之间相互看一眼,选对的举手,有错的起立。

师:接着,哪个袋子摸到的不可能是红球?请选择。几号?原因?选对的坐正,有错的起立。

师:最后,哪个摸到的可能是红球?写序号,同桌交流一下原因。几号?理由?对吗?同桌检查,有错的起立。

活动三:装球比赛。

师:真棒!迅速收拾好本子,下面我们八小组进行比赛,想夺冠吗?那就仔细听老师的要求。游戏的名子叫“装球比赛”,小组根据题目先讨论,然后把球装好,装好后坐正向老师举手示意。比一比哪组又轻又快!先请组长拿出球和袋子放在中间。

师:第一个要求:装一袋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白球?先讨论,再装!开始!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师:组长起立,把袋子高高举起来,其他人抬头看一下,有不同意见吗?为什么只装白球?组长请坐,把球放好。第一次比赛这三个小组表现得特别棒,其它小组要努力。

师:第二个要求,一起读一下。看明白了吗?开始!组长起立,举起来?为什么这样装?

师:第三个要求,开始!组长!怎么都是黄球?

活动四:说话小结。

师:在这个游戏里,每个小组表现得都很出色!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用到一定、可能、不可能。看!

电脑出示:1、太阳()从东方升起。

师:这件事是一定。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

2、下个星期一()会下雨。

师:想一想,小组讨论一下!对吗?能填一定吗?

师:有些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谁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3、在扬州春天过后()是冬天。

师:想一想,会填得举手?

师:为什么?能把它改成“在扬州春于过后一定是??”一起说。

4、将来,人类()会登上火星。

师:你也能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说一说你身边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谈一谈。

三、巩固练习。

大转盘。

师:下面我们接着玩一个游戏“大转盘”,(出示:转盘)。转盘上有什么?转盘转动时,猜一猜指针会指向哪?可惜,猜错了!(转动)。

师:谁还想试一试。谁坐得最正呢?恭喜你,猜对了!

师:转动转盘,指针会指向哪?谁能准确得说一说。(说得真好)为什么?还有谁更加肯定的说一说。(语气更肯定了)。

师:我们换一个转盘来转一转。指针会指向哪?猜一猜?肯定吗?

师:猜一猜?

师:咦!三次全停在红色,怎么会这样?

师:红色区域大,蓝色和黄色区域小,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小朋友真是太聪明了,这可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四、总结:

秋季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

(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22≈2020×20=400。

方法二:18≈2022×20=440。

方法三:22≈2018×20=360。

(4)比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7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2)集体订正,讲讲估算的方法。

2、练习十四第8题:

(1)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已经种了的93棵树苗是几行?”这块地有几个93呢?

(3)请独立列出算式并进行估算。

四、总结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第二单元比一比。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

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小学数学教案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良好习惯。

3.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学生能够综合应用图形面积、乘除法、方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课件

生:应该知道小明的房间有多大?

生:从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间是长方形的,那小明应该量一量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师屏幕显示:小明的新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算算他的房间有多大吗?

生:34=12(平方米)(师板书)

师:买多少地砖?怎样铺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小明一起来讨论铺地砖的问题。(板书课题)

(一)提出问题

师:小明一家来到装饰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砖,小明经过认真的挑选,再三权衡,最后剩下两种地砖(课件出示两种地砖)

师:现在小明无法取舍,同学们,你们能帮小明拿拿主意吗?

生讨论后汇报出:先分别算算用两种地砖铺满整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块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钱?选择便宜的一种。

(二)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明选便宜的地砖铺卧室

生分组讨论

1.所需40厘米4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2.所需30厘米30厘米地砖的数量及所需钱数

3.比较选哪种便宜

生汇报交流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厘米)

4040=1600(平方厘米)

1200001600=75(块)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厘米)=0.16(平方米)

10.16=6.25块

43=12(平方米)

6.2512=75(块)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设至少需要边长为40厘米的地砖x块。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用同样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的数量以及钱数)

问题三:用哪一种地砖铺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会很快答出用边长为30厘米的地砖便宜,便宜了70元。

三、巩固新知,练习反馈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生汇报后,课件验证)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汇报)

师:孩子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动脑,解决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老师还相信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一定会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案

1、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民族自豪感。

2、知识目标:通过演示和对简易天平的实际操作,观察,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从等式出发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是不是方程。

3、能力目标:通过简单的天平实验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结合教学内容,培养概括、推理的能力。

建立方程的概念。

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并会应用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小学数学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画一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实践能力。

3、使学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育学生学会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手帕、练习本、黑板上的角,说明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来说明什么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作直角,加深对直角的认识。最后让学生学会用三角板画角。

练习法、实践法、引导法

1、投影出示画有角的图片,这些图形叫什么?请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

2、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状和复习题中第一个图的形状相同?(去掉投影图中的锐角和钝角,保留直角 )

象这样的角叫直角。(板书课题)

把教科书封面上的一个角和课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吗?

这些角都叫什么角?

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有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检验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从一点起用三角板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中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端点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条边和这条边合在一起,再从顶点起沿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就画出了一个直角。要画上直角符号。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相互评一下。

学生按操作画,教师巡视。

每组拿一个正方形盒子,数一数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个直角,评选出数的最快的小组。

1、做练习的第二题,数出图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样数才能数的又对又快。

2、练习第三题,在右边的四边形里加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说一说,这堂课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学会了什么本领?

直角

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用三角板画)

本节课由于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现困难,所以课堂节奏有些慢,没有完成预期的任务。直角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人们周围许多的物体表面都有直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直角,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效果不错。

小学数学教案

1、知识目标:懂得将较复杂图形进行分割、填补、移动的方法。

2、能力目标:能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会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特别是利用化繁为简的方法、割补、移动等方法求出图形的面积。具有处理图形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

利用分割的方法,把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再计算。

会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

根据本节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本节课采用学生动手操作、以实验发现为主。在实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发动学生进行交流合作,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导归纳能力。

多媒体、课件,学具为有地毯图样的小卡片。

1、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四副有美丽图案的地毯,让学生观看后说说。

美在哪里?引出下面的学习内容:地毯上的图案。

3、课件出示有蓝案的地毯图片。

笑笑和淘气看见一块地毯,图形如下图,笑笑想,地板上的瓷砖铺成的图形多美啊!这里面有什么数学问题吗?(一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米)。

生:是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对,大家观察很认真,这个图形是对称的,很美。

师:给大家提了一个数学问题,看着这幅图,大家猜一猜可能是什么问题?

生:地毯上蓝色部分的面积有多大?

师:猜得真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地毯上的面积”。(板书)。

1、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策略。

师:大家每人手中都有一张跟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将想到的方法简单地记录到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2、合作交流,对比择优。

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发现的方法,然后记录到合作卡上。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最简便。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生1: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

生2:用总的14×14的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

生3: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

生4:转移填补,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蓝色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

师:对于各组发现的方法,你们认为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生:方法1直接数太麻烦,方法3把这个图形分割成4块,算出或数出其中一块的蓝色面积再乘4比较简便。

生:方法4想法很巧妙,也比较简便。

……。

师:(小结)大家对比很认真。对于这种在方格图中计算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用大面积减小面积,还可以对整体进行分割,一部分一部分数或算。具体运用哪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对待。

师: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还可以“大减小”。如果没有方格图,我们该怎样解决一些图形的面积呢?明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空白方格上设计一些你喜欢的图案,让你的同桌帮你算一算图案的面积,还可以把他们写进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教案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数据收集整理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小学数学教案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一情景引入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4.游戏

(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

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

(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会了吗?这些就是数学中的简单推理知识,生活中我们会常常碰到这些问题,阿凡提希望我们今后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冷静地去推理判断,找出解决的方法。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初步培养学生能用清晰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许多学生碰到问题大部分懂得怎样解决,但要他们有条理表达是较困难的。这教时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学习过程较多关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喜爱的伙伴它是伴着儿童成长。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的兴趣。在这教时中,我采用与教学内容有些相关的故事来引入新课,从故事中不仅初步感知推理知识,而且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树立对机智人物的喜爱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有趣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把例题改变成让学生参与演示,小组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把一节比较单调的推理知识变成生机勃勃,许多学生都争着表达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那就是个别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不能运用有条理的数学语言进行推理表达。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练习“说”的能力,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

(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大多数同学最喜欢哪种颜色。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该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完成这张统计表呢?

(3)学生说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4)教师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 )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 )人。

你最喜欢去( ),喜欢去这里的同学有( )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共同填表格。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 )人。

我喜欢( )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 )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板书设计: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红 黄 蓝 白

小学数学教案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并根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地预测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教学媒体:

教师可以再准备课本以外的扇形统计图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十一国庆节过后举行一次秋季运动会,大会开赛在即,班里要统计一下同学们喜欢的运动项目?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哪种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

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甲校乙校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相关范文推荐
  • 12-21 四年级一件委屈的事(通用16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是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的总结,更是对社会问题和人生经验的思考和发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一个人最快乐、最
  • 12-21 小区保安队长竞聘演讲稿(实用24篇)
    竞聘是对自己能力和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能够让人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10.以下是一些竞聘的必备素质和技能,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 12-21 药品销售合同的种类(通用18篇)
    销售合同是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的法律保障,可以有效避免纠纷和争议的发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销售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买方:日期:卖方:合同编号:a
  • 12-21 军训生活收获心得体会(实用14篇)
    军训心得体会是对军训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感受和反思,是对自身进步和成长的见证和证明。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军训心得体会,以下是一些精选的范文,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 12-21 中医针灸跟师心得体会(汇总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心得体会的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迪。
  • 12-21 超市服务明星演讲稿范文(15篇)
    演讲稿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学校演讲比赛、企业会议、社团活动等。演讲稿范文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们运用了恰当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敬的各位领导
  • 12-21 疫情期间学生出入管理制度(优质20篇)
    规章制度的出现和实施,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避免冲突和混乱。在这里整理了一些规章制度的标杆案例,希望对大家的规范管理有所助益。为了贯彻落实xxx、省公司关于做好疫
  • 12-21 女神节活动策划方案(实用15篇)
    策划方案不仅仅是一份文档,更重要的是实施和执行的过程与结果。策划方案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或达到某种效果而进行的详细计划和安排。在进行任何工作或活动之前,制定一个合
  • 12-21 银行行长竞聘自我介绍(优质17篇)
    自我介绍需要理性思考和精心准备,它不仅是向他人展示个人能力,也是展示我们的敬意和尊重。接下来请大家阅读以下这些优秀的自我介绍范文,它们内容丰富、有条理,或许能成
  • 12-21 想象的小学三年级(热门14篇)
    写优秀作文需要我们积累广博的知识和阅读大量的优秀范文,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文范文,相信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升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