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优秀6篇)

最新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10-15 06:47:29 作者:雅蕊 最新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优秀6篇)

高一教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展示,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练习双膝着地往前爬的`能力及协调能力。

2.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活动准备:

实物葫芦若干、垫子、小筐、葫芦娃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让幼儿听葫芦娃的歌,引出课题。

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

游戏开始,教师说:“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的葫芦成熟了,我们去帮忙吧。可是去的路上要过一个小山坡,小朋友一定要爬过去,记住了吗”?教师说完,小朋友分成两队跑到“小山坡”前停下来,然后爬过去把葫芦运回来放在小筐里,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游戏继续。

3.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过山坡时一定要双膝着地爬过去,小朋友一次只能运一个葫芦。

4.让个别幼儿示范游戏玩法。

5.幼儿听音乐做游戏,强调游戏规则。

6.教师小结。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二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我要的是葫芦。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想想课文里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生自由读课文。读后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师:好,请几个同学来说说。

生:课文讲了种葫芦的人和他的小葫芦。他的小葫芦都落了。(师板书:种葫芦的人

葫芦)

生:还有他的邻居。(师板书:邻居)

师:哦,那我们把它说完整。

生:课文讲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邻居劝他治一治,他不听,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二、品读感悟,交流感受

师:同学们总结的真好!读完合上课本能够说出来课文里讲了什么,这说明你读书的时候动脑筋了,这叫会读书。(生比较兴奋)

师: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画出来有关的语句。

(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画,而后举起手)

生:先说哪个?

师:哪个都行。

生:我先说他的小葫芦可爱吗。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这句话直接写出小葫芦可爱,看标点是什么?

生:叹号。

师:叹号怎么读?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三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评价。

3.请四个小组中读的好的同学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4.出示生字词卡片,请学生读一读,说说自己的识记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词。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四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在欣赏图片中初步了解登封人刘永占的泥塑作品真实、朴实的特点。

2、学习用团圆的方法制作糖葫芦,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力。

3、对泥塑这种美工活动感兴趣。

教学准备:泥、泥工板、泡沫板、木棍儿

教学过程:

1、欣赏泥塑

(1)出示泥塑图片,引出泥塑是用泥做出各种造型

(2)观察泥塑的各种造型

(3)引出做出这些泥塑的登封人——刘永占

2、做泥塑——糖葫芦

(1)请幼儿讨论泥塑糖葫芦怎么做

(2)介绍、发放材料,并进行安全教育

(3)幼儿尝试做泥塑糖葫芦

3、交流、展示作品

(1)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糖葫芦,为什么?

儿童创意画葫芦教案篇六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

: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

(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

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

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

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

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

(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

(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

(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

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

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

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

(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学生思考、交流、表达

参考示例:

b、教员的爱好和清兵卫的爱好形成了明显的对峙。(武士道作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在人格上容易导致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着自然、每、和谐;而教员所喜欢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的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对于教员爱好武士道这件事,作者的态度如何?(嘲讽)

结合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6)“这件事”对清兵卫有怎样的打击?找到相关的细节描写,要求学生体会清兵卫的心理。示例:a、于是这个清兵卫的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

b、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火炉边发呆。

c、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朗读品味这几句话。

教师小结:简单的几笔就将清兵卫面对打击时震惊、恐惧的心理、失掉葫芦后痛苦无奈的心理、面对种种打击后已经认命与不敢抗争的心理深刻而传神的传达出来。面对教员,父亲的不理解,甚至粗暴的反对方式,年幼的清兵卫除了害怕,似乎找不到别的理由了。

(7)概括小说主旨: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人们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这也符合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展示作者简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