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文物保护工作汇报(通用16篇)

文物保护工作汇报(通用16篇)

时间:2024-01-10 05:54:06 作者:琴心月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帮助我们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表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同事的工作汇报,相信他们的经验和方式会对我们的工作有所启发。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我区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今年5月份进行的**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已查明的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点有198处。其中,已经公布的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8处,暂保单位5处,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今年以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物局的关心指导下,文物安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区的文物安全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我们一直将加强业务学习作为文物工作的重点。近年来,我们派出工作人员参加了多次业务培训,特别是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组织业务培训班和市公安局组织的治安保卫培训班。通过学习,掌握了更多的文物保护管理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文物安全保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更好的做好我区文物安全工作提供了理论和思想保障。

二、完善工作措施,推进文物安全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工作中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积极规范的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我区地下文物埋藏丰富,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地域广泛,在保护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在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二是在各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设立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设健全档案资料。

三是加强和改善馆藏文物的保护条件,建立健全仓库保管制度,文物出入库制度,确保馆藏文物不流失、不毁坏。我区现有馆藏文物2200余件。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件,三级57件,二、三级文物单独铁柜上锁保管;文物仓库安有报警器、防盗门窗,备灭火器,通风设施良好,文物仓库钥匙有三人保管,夜间有保卫人员值班,文物管理所每月自查一次,配合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每季度检查一次。

四是重视文物安全工作。1月中旬,配合市公安局、市文物局进行文物安全联合大检查,检查组对我区文物安全、文物保护管理和文物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6月上旬,对区内古建筑进行汛期安全大检查,确保古建筑安全度汛。针对今年汛期风大雨水多等情况,我们及早部署,对我区内33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主要对古建筑的防水防风进行技术指导和督察。经检查,我区大部分古建筑保护较好,可以安然度汛。并对市级重点保护单位邴灵公庙、复兴庵等局部倒塌、房顶泄露分别做出了限期恢复原貌和限期维修的决定,有效地保护古建筑安全度汛。

五是严格按照市、区公安部门要求,加强文物仓库安全保卫工作,聘请了夜间保卫一名。在节假日和奥运期间,文物仓库实行24小时双人值班,并对各文保单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各文保单位和重点部位的安全。

六是抓紧整理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有关资料,对一些急需保护的文物点,近期准备报市文物局公布为暂保单位,有法可依,更好地保护这些文物不被毁坏。

七是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文物保护管理秩序。我区城区和萌水镇是地下文物丰富地区,按照国家、省、市法规要求,在施工、破土之前,都要按程序进行地下文物调查。今年以来,我们对市中医院、**六中、市南小学、食品公司、**鑫泉房地产开发公司、**盛康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工地进行了执法检查,对一些没有办理地下文物勘探手续的单位我们责令其暂停施工、补办手续。

八是配合市局检查区内文物古玩商店和流动摊点10余家,保证文物流通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九是定期对各文保单位**野文物进行巡查,严厉打击盗墓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有力的保护了国家文物安全。

十是强化社会宣传,普及文物保护管理知识。2月下旬开通全省第一家区县级文博网站——**文博网,网站分设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博信息、文物古迹、文物市场等窗口。网站的开通将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文、打造文化**、进一步扩大文物保护工作影响力起到积极作用,也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了更有效的交流平台;积极筹措资金,1月份与**六中《今日**》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知识暨文物法规知识竞赛”;我们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4”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展文物安全及文物法规的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对文物知识进行群众普及。发放文物法宣传单xx余份,为了更好地做好“5.18国际博物馆日”和“6.14”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的宣传工作,我们与联启房地产开发公司继续举办了第五届“联启房地产杯”文物普查、文物法宣传活动,制作条幅、印制宣传图册,在人民广场以现场讲述、作答的形式,宣传文物保护、博物馆及文化遗产等知识,并从5月17日至6月17日举办了“文物普查、博物馆知识电影放映宣传月”活动,利用电影、光盘、幻灯片、条幅、宣传单等形式,在广场、社区、村庄等地连续放映,宣传国家文物法律、法规及文物普查知识,并邀请联启公司等企业领导召开了座谈会,虚心听取企业代表对做好我区文物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局党组领导下,市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依靠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认真努力的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区文物管理所。

二00八年八月二十日。

党办: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把加强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建设文化强县的重要举措,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和《山东文物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在优化文物工作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力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力推动了全县文物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就我县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物资源基本情况曹县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文化发祥地之一,夏朝前属东夷之地,境内有许多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遗迹,为尧舜禹活动之地,公元前1700年,商王成汤在此建都,成为商朝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历史学家称为“华夏第一都”。现存的古遗址有10多处约20万平方米,自然形成星罗棋布的地下历史博物馆。县域内现有文物保护单位32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曹县文管所馆藏各类文物412件,其中一级3件,二级3件,三级110件。

二、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曹县文物管理所前身为图书馆文物组,1989年3月份经县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曹县文物事业管理所,为全额事业单位,编制20人。2007年经曹县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曹县商都博物馆,是一处集收藏、陈列、研究、社会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类博物馆,由曹县文物管理所代行职责。

三、

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任组长,文化、公安、规划、住建、国土、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在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中,遇到有文物的情况,都进行反复论证,制定好保护措施,坚持做到有文物的土地不开发,做到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专门编制文物事业发展计划,提出文物保护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编制和调整城乡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了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

(二)扎实开展“三普”,准确掌握文物现状。自2007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国和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曹县文体局领导下全面开展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重大收获和突出成绩。在实地调查阶段,普查组的足迹踏遍了我县1966平方公里土地,对全县24处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的1174个行政村,2929个自然村进行了普查,实地调查了316处普查点,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13处,其中复查22处,新发现178处,消失13处。在实在调查阶段,共绘制文物图纸396份(其中文物平面图99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图22份,地理位置图221份,拍摄照片10196张,其中文物点照片1907张,编写《文物普查简报》6期。我县普查登录数量位居全市前列,受到了省、市“三普”办的充分肯定,被认定为全省登录数据查验优秀等级。

(三)加大管护力度,保障文物安全。坚持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实行加强管护与严格执法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认真搞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划定保护范围,树立标志碑,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保管机构等,全县所有文保单位,均按文物法规定的程序制定和公布,四有档案齐全。根据我县文物分布情况和文物保护工作实际,在各乡镇设置管理人员,由各乡镇文化站站长、派出所所长任监管员,在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村庄设立村文物监管员,并与文物管理所签定了文物保护责任书,目前,全县已有文物监管员100余人,初步形成以县文物管理所为中心的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完善了文物突发事件预案体系。坚持文物巡查制和安全责任制,对重点文物实行专人看护。严格文物执法,成立了专门的文化(文物)综合执法机构,切实加大了破坏、损毁、盗窃、倒卖文物等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了全县文物安全。

二是加强馆藏文物的安保工作,严格执行文物库房管理制度,馆藏文物帐目健全,建有档案,卡片,库房安防设备齐全,有监控报警设备,县文体局不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到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各种隐患,完善馆藏文物的安全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特别是节假日更是加强人员轮流值班,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杜绝漏岗、空岗现象,确保馆藏文物安全工作万无一失。

在县电视台专门开辟《今日曹县.文物版块》栏目,展示我县的馆藏文物,宣传文物保护法,同时,还将县文管所馆藏精品文物及野外文物保护单位制成宣传展板,到各乡镇巡回展出,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保护法》家喻户晓。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文物保护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曹县的知名度,促进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1、文物保护现状不容乐观由于文物保护经费不足,文物保护专业人员短缺,一些珍贵历史文化遗存处在自然损坏的状况中,尤其三普以来尚未核定级别的文化遗存自然损毁严重。不少古建筑、古墓葬、石碑等地面文物,由于长时间处在自然界的风雨浸蚀之中,变得残破不堪,面临着随时都会坍塌的危险。

2、库房文物自然毁损。由于县文管所库房条件差,没有调湿调温设备,使部分馆藏古籍字画等纸质文物出现霉变、虫蛀、酸化脆变现象,汉代彩绘陶马,彩绘部分脱落,馆藏青铜器等金属文物发生锈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建设的不断扩容,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物保护工作的难度加大,下一步,我们曹县县委、市政府将重点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1、馆藏文物修复对受损文物编制修复方案,并展开修复工作。针对文物保存环境要求,更新保管橱柜、保险柜,并做保存囊匣,文物库房配置恒温恒湿设备,逐步完善藏品储存保管的设施,使这些馆藏文物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

划定重点文物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树立保护界桩;

树立保护标志碑和完善文物档案。

3、筹备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经过对我县文物点进行筛选,其中梁固堆遗址和安陵固堆遗址符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要求,燕陵固堆遗址、青山固堆、春墓岗遗址和王茂墓群、汤陵、伊尹墓符合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要求。做好此次申报工作,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曹县知名度、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是争取中央财力支持文物保护、促进我县商文化旅游线路的开发,形成百里故道文化风情游的一次机遇。

4、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继续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的十六字方针,制订详细的保护规划,认真做好文物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协调好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下步计划重点做好伊尹祠的开发建设。目前曹县文体局正结合济南市园林设计院专家加紧进行伊尹祠二期扩建工程的建筑规划设计。依托伊尹祠原有区位和地貌,规划面积200亩伊尹主题公园,立足食祖伊尹文化特点及五味调和方略、中医五行学说,努力把伊尹主题公园打造成集祭祀、旅游休闲、饮食、教育等为一体的省内外知名主题公园。

个人工作汇报(党办巡查)。

纪念园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这次督查工作的安排,我现将广安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广安区是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的故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巴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通过多年努力,现已报请各级政府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文物保护点382处。并有馆藏文物7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300件。近年来,在省、市文物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文物保护意识逐步深入人心,文物保护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文物展示利用步伐进一步加快,促进了我区文化强区建设。

二、主要工作

设, 2017年开展了“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我们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规范要求,完成了全部馆藏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并荣获广安市“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同时,我们对馆藏文物的安全常抓不懈,加强对文物库房的铁门、铁柜、铁窗等基本保护设施的配制外,另增添了监控、消防等设备,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守护,确保了馆藏文物无一件毁损、丢失或被盗。

(二)地面文物保护工作

1、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和“科学论证、规划先行”的方针,我区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规划编制工作。先后聘请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园冶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广安白塔、广安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保护规划设计方案和《广安白塔地基抢险加固工程方案设计》。并在2017年,委托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北方工程设计院研究有限公司,向国家文物局报请了广安白塔、冲相寺摩崖造像的规划编制、抢险加固和安防工程立项申请,为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解决该两处“国保”文物亟需的修缮经费,恢复其历史文化应有的历史文化尊严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护和开发达成了一致意见:区政府因地制宜,缩减文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宏立公司将文庙产权无偿移交政府,并向区政府支付300万元维修保护工作经费,形成了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共赢”。

3、根据文物法的要求,我们于2012年全面完成了新公布的10处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和26处广安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的设立工作,同时更换完善了已破损的8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的安设工作。并落实了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员制,将文物保护员的补助经费纳入了各乡镇的财政预算。

4、积极争取资金,做好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工作。2017年争取经费12.48万元,对冲相寺正殿左梢间垮塌部位进行了应急抢险维修;2017年争取经费4万元,拟对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进行日常保养维修。

5、积极争取区上领导支持,将广安白塔、冲相寺摩崖造像、广安文庙、兴国寺大殿4处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库房房安防纳入“天网”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安装工程,进入调试阶段。

段工作,区文物部门全力以赴,克服起步晚、人员少、经费紧张、工作量大重重困难,冒严寒、战酷暑,牺牲节假日,徒步深入每一村组,绝不丢落每一文物线索。在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年11月完成实地文物调查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的成果。2017年1月,广安区“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获得了由省、市三普办专家联合组建的验收小组的高度评价,并顺利通过了验收。

(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之后,国家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间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7年12月结束,历时5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已经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完成了全区国有单位摸底调查和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摸底调查;二是报请区政府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并同时成立广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三是印发广安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并向区政府上报经费预算;四是对所有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发放调查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后收回并进行汇总后上报;五是加强普查人员专业培训工作。

《纪念园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遭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冲突,产生了诸多问题。本文从这些普遍问题出发,借以我省陕西省自然和文化遗产为例,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阐述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并寻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

重点风景区:华山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境内,距西安120公里,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资源丰富,景观独特,文化内涵丰厚。华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清代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观日地点。华山的著名景区景点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

华山1982年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被国家文明委、建设部、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重点文化遗址: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5公里,距西安36公里,是秦始皇嬴政的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顶部略平,高55米,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也是最大的皇帝陵。

1974年以来,在陵园东1.5公里处发现从葬兵马俑坑三处,出土陶俑8000件、战车百乘以及数万件实物兵器等文物;1980年又在陵园西侧出土青铜铸大型车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现已在一、二、三号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外开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家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里,曾经说过‘在生活条件加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里,为人保存与其相称的文化环境,是大自然、先辈遗留的文明见证,这对人的平衡发展十分重要,为此应该使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并将当代成就、昔日价值和自然之美纳入整体规划加以考虑”。文化遗产凝结了民族的智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她也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生产发展的百科全书,是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窗口,并且她对我们现代城市的硬件和人们文化思想的软件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看来,自然和文化遗产与城市建设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城市建设在自然和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稳步上升,城市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有不少建设项目忽视了对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使一些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城市建设的牺牲品。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

1.勘察不全面,造成建设施工时对地上和地下文物的毁灭性破坏。

2.对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古迹任意改造,致使街区历史格局风貌和标志性建筑面目全非。

3.旅游事业发展过快,服务设施的盲目建设和游客剧增,加之疏于管理,对风景名胜。

和文物古迹的完整性产生干扰。这方面的问题长城景区比较普遍。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最根本的在于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状况。我国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纳入规划始于20世纪20年代,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弱势”局面才得到扭转。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法令,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了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在城市规划方面,1951年国家颁布了《关于保护地方文物古迹名胜的管理办法》,1953年发布了《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关于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法律法令的实施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切实工作使文物保护逐步融入到城市规划的工作范畴中。

然而“文化大革命”的一场浩劫,借扫“四旧”之名,再次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陷入尴尬的境地,大量不可移动文物、馆藏文物以及民间收藏文物等遭到严重破坏。真正使文物保护工作走向正轨的时间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至此,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走过了曲折起伏的阶段。所以,我国特殊的历史发展状况,使文物保护的法制体系和管理体系先天不足,发育不良,这个历史原因也是城市建设在文物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的首要原因。

其次,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由欠发达国家向现代化国家转型,这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取向,影响着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决策方向。历史文化遗产在这场社会变迁中的存亡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文物保护能否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放到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因此,经济问题成为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步调不一致的原因。一方面,城市建设能带动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文物违法成本。建设方即使破坏文物,文物部门也很难对其采取有力措施。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文物保护部门长期以来的专向资金依赖于政府拨款,从文物古迹的修缮到工作人员的劳动所得,全部是由专项资金来支付,因此国家背上了一个很大的包袱。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政府便忽视了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建设方的“主动”和文物保护方的“被动”,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历史文化遗产的“尊严”难以维护,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历史城区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周边的环境又脏又乱,甚至有些历史性建筑完全毁坏。

再次,我国长期忽视对大众文物保护的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工作,也没有形成比较规范的文物保护民间团体。使文物保护的群众基础力量较为薄弱,不能对城市规划中有损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决策形成舆论压力。也就是说,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淡漠,难以形成有利于保障历史文化遗产完整性的软环境。而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公众则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意识,其外在因素与教育密切相关,并且一些国家(如德国),把公众参与城市建设纳入法律程序,把规划目标、方案向公众公开展示并听取公众意见,这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遗憾的是,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盲区。

二、解决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几项措施。

1.强化政府职能,将监督落到实处。

我国的《文物保护法》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文物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法律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实施时,一些行政部门带有经济利益主体的性质,把考察和审批作为了一个象征性的程式,落脚点却放在了收费上。这种工作性质的改变对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很不利,所以强化政府职能十分必要。尤其在历史文化遗产存在区域内,政府在建设单位递交项目建议书之后,应严格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可能产生文物危害的项目,令其合理修改方案,做到文物保护的万无一失。监督工作落到实处,才有成效,同时,也能更好树立政府形象,取信于民。

2.不照搬照抄,借鉴成功经验要合理。

有些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丰富的城市,规划部门在规划过程中,采取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办法,但是规划中没有做到深入细致调查,反而取得“东施效颦”的效果,造成了许多问题,如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原有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弄得不伦不类。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古城和新兴城市之间的借鉴更需要谨慎,针对城市自身特点合理制定方案,做好预测工作,做到各方面兼顾,才会取得成效。

3.做好保护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

我国目前确认不可移动文物点近40余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处。众多的文物需要保护,单凭政府的力量和职能部门有限的人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实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还在于广大公众。而作者在所在大学做了一项关于文化遗产的随机抽查,其中竞有90%以上的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很不全面,大部分人的认识仅限于博物馆里陈列的出土文物和历史建筑。由此推测,公众对此方面的了解整体上看不容乐观。

自然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髓。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公众的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作者认为仅仅从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上出发是不够的,应把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普及教育内容写入中小学,乃至大学教材,作为一项必修的课程,让当代人以及后代人接受系统的教育。这样,全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形成,保护工作的社会基础才会牢固。启动这项工程需要国家教育、建设、文化、文物等多个部门协调合作,并且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工作艰巨,从长远角度出发,这对我国今后的历史文化发展十分有益。

陕西省城市规划建设是绘制城市发展面貌的一支巨笔,保护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一幅图画,这支巨笔不能毁坏这幅画,应给画添光加彩,使她更美。

我期待着今后陕西省城市建设中,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完善,城市面貌越来越好。

市《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工作汇报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实施条例。

第二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经费和地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投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实施管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三条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应当用于下列用途:

(一)文物的保管、陈列、修复、征集;。

(二)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建设;。

(三)文物的安全防范;。

(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五)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宣传教育。

第四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科技、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做好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规划,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文物保护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文物保护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有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及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

第二章不可移动文物。

第七条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

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核定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规划,应当符合文物保护的要求。

第八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必要的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自核定公布之日起1年内,由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九条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是指对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的区域。

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并在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之外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第十条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说明,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立标机关、立标日期等内容。民族自治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说明,应当同时用规范汉字和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文字书写。

第十一条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体记录等科学技术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行政管理等内容。

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应当充分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拓片、摹本、电子文本等形式,有效表现其所载内容。

第十二条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和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被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负责管理。其他文物保护单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或者指定机构、专人负责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的,可以采取聘请文物保护员的形式。

文物保护单位有使用单位的,使用单位应当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没有使用单位的,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可以设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的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

负责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其安全保卫人员,可以依法配备防卫器械。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是指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外,为保护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环境、历史风貌对建设项目加以限制的区域。

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类别、规模、内容以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

第十四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省级、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由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公布。

第十五条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单位,应当同时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其中,不涉及建筑活动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应当由取得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

第十六条申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取得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有从事文物保护工程所需的技术设备;。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七条申领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等级的分级标准和审批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工程设计方案前,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危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或者破坏其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危害省级、设区的市、自治州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或者破坏其历史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由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危害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第三章考古发掘。

第二十条申请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取得考古发掘资质证书,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4名以上取得考古发掘领队资格的人员;。

(二)有取得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从事文物安全保卫的专业人员;。

(四)有从事考古发掘所需的技术设备;。

(五)有保障文物安全的设施和场所;。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一条申领考古发掘资质证书,应当向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考古发掘资质证书;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考古发掘项目实行领队负责制度。担任领队的人员,应当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的考古发掘领队资格证书。

第二十三条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工程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由建设工程所在地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联合组织实施;其中,特别重要的建设工程范围内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建设单位对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应当予以协助,不得妨碍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第二十四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发掘计划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的抢救性发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开工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补办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经费的范围和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应当在考古发掘完成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结项报告,并于提交结项报告之日起3年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考古发掘报告。

第二十七条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提交考古发掘报告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权批准,可以保留少量出土文物作为科研标本,并应当于提交发掘报告之日起6个月内将其他出土文物移交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国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收藏。

第四章馆藏文物。

第二十八条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文物的接收、鉴定、登记、编目和档案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出入库、注销和统计制度,保养、修复和复制制度。

第二十九条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报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馆藏文物档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文物藏品档案,报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文物收藏单位之间借用馆藏文物,借用人应当对借用的馆藏文物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文物的安全。

借用的馆藏文物的灭失、损坏风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由借用该馆藏文物的文物收藏单位承担。

第三十一条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未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建立馆藏文物档案并将馆藏文物档案报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不得交换、借用馆藏文物。

第三十二条修复、复制、拓印馆藏二级文物和馆藏三级文物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复、复制、拓印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三条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的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二)有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所需的场所和技术设备;。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从事馆藏文物修复、复制、拓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五条为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拍摄馆藏二级文物和馆藏三级文物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拍摄馆藏一级文物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收藏单位的报告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七条国家机关和国有的企业、事业组织等收藏、保管国有文物的,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二)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的保养、修复等管理制度,确保文物安全;。

(三)文物藏品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民间收藏文物。

第三十八条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收藏文物,其依法收藏的文物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收藏文物的,可以要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对其收藏的文物提供鉴定、修复、保管等方面的咨询。

第三十九条设立文物商店,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注册资本;。

(二)有5名以上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三)有保管文物的场所、设施和技术条件;。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十条设立文物商店,应当依照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一条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应当有5名以上取得高级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的文物拍卖专业人员,并取得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文物拍卖许可证。

第四十二条依法设立的拍卖企业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应当向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文物拍卖许可证;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三条文物商店购买、销售文物,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拍卖文物,应当记录文物的名称、图录、来源、文物的出卖人、委托人和买受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或者有效证照号码以及成交价格,并报核准其销售、拍卖文物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接受备案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为其保密,并将该记录保存75年。

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文物商店和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文物出境进境。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有5名以上专职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专职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应当取得中级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并经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第四十五条运送、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应当在文物出境前依法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允许出境的决定。

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文物,应当有3名以上文物博物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其中,应当有2名以上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

文物出境审核意见,由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共同签署;对经审核,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一致同意允许出境的文物,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方可作出允许出境的决定。

文物出境审核标准,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应当对所审核进出境文物的名称、质地、尺寸、级别,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或者有效证照号码,以及进出境口岸、文物去向和审核日期等内容进行登记。

第四十七条经审核允许出境的文物,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并由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标明文物出境标识。经审核允许出境的文物,应当从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口岸出境。海关查验文物出境标识后,凭文物出境许可证放行。

经审核不允许出境的文物,由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发还当事人。

第四十八条文物出境展览的承办单位,应当在举办展览前6个月向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决定批准的,发给批准文件;决定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一级文物展品超过120件(套)的,或者一级文物展品超过展品总数的20%的,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十九条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出境展览。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的目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公布。

未曾在国内正式展出的文物,不得出境展览。

第五十条文物出境展览的期限不得超过1年。因特殊需要,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

第五十一条文物出境展览期间,出现可能危及展览文物安全情形的,原审批机关可以决定中止或者撤销展览。

第五十二条临时进境的文物,经海关将文物加封后,交由当事人报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审核、登记。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查验海关封志完好无损后,对每件临时进境文物标明文物临时进境标识,并登记拍照。

临时进境文物复出境时,应当由原审核、登记的文物进出境审核机构核对入境登记拍照记录,查验文物临时进境标识无误后标明文物出境标识,并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

未履行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手续临时进境的文物复出境的,依照本章关于文物出境的规定办理。

第五十三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剥除、更换、挪用或者损毁文物出境标识、文物临时进境标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文物、海关、城乡规划、建设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滥用审批权限、不履行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相应等级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擅自承担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给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擅自承担含有建筑活动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迁移、重建工程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资质证书,擅自从事馆藏文物的修复、复制、拓印活动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和从事违法活动的专用工具、设备;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罚款,数额为200元以下。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修复、复制、拓印、拍摄馆藏珍贵文物的,由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九条考古发掘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结项报告或者考古发掘报告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条考古发掘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移交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文物出境展览超过展览期限的,由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二条依照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六条、第七十三条的规定,单位被处以吊销许可证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未办理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六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改变国有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的用途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六十四条本条例自7月1日起施行。

市《文物保护法》执行情况工作汇报

甘肃省实施文物保护法办法(全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文物保护法第二条的规定,本省境内的文物均受国家保护。

第三条本省地上、地下、水域内遗存的一切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的以外,均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有。

属于集体和个人所有的纪念建物、古建和传世文物,其所有权受国家法律保护。文物所有者必须遵守国家有关保护和管理文物的规定。

第四条一切国家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下列义务:

(一)爱护国家文物,遵守和宣传保护文物的各项法律、法规;。

(二)发现出土文物立即报告当地政府,并主动上交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三)发现毁坏文物或盗掘、盗窃、非法经营文物的行为要制止,并及时检举、报告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条各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重视对文物、博物(以下简称文博)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合理使用。文博专业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做好文博工作。

第二章文物管理机构和经费。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按照需要建立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以研究处理文物保护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时可以建立群众性的文物保护组织。

第八条文物事业经费和文物事业基本建设投资应分别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使文物事业费逐年有所增加。

文物较多的州、市(地区)、县(市、区)文物维修费有困难时,由上级人民政府酌情给予补助。

第九条文物事业单位进行有偿业务和经营性活动的收入,不抵预算拨款,用于弥补文物事业经费的不足,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章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十条尚未确定级别的文物遗存,各级人民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制定保护管理措施妥善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毁坏和擅自处理。

第十一条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严禁存放易燃品、爆炸品、放射性物质、有毒和腐蚀性物品及其他一切有损文物安全的物品,严禁射击和有碍于文物保护的采矿、爆破等一切影响文物安全的活动。

发现地下遗存有文物的地方,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保护范围。在保护范围内不得改变原来的地貌,不得随意取土、采石、毁林、开荒。

第十二条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未经原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及其上一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或者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未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批准拨款、征地、设计、施工。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修建建物或构物时,设计方案必须按照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征得同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当地城乡建设部门批准。拟报批修建的建物或构物,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应与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环境气氛相协调,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

第十三条文物保护单位必须保持原有的整体性,对其附属物不得随意拆毁、改建、添建。文物的修缮、保养、迁移等,必须按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批准后方可开工。维修时,不能改变文物的结构和原状。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占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如果必须作其他用途或改变管理体制,要根据其保护级别报请原公布机关和上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经批准使用、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部门和团体,必须与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使用和保护协议,接受文物部门的业务指导、检查和监督,负责建物的维修、保养和附属文物的安全。

对本办法公布前文物保护单位已被非文物部门占用的和管理权属尚未确定的,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分别情况予以处理。对有损文物安全或有碍开放活动的,须限期迁出,所需经费由迁出单位自理。

经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尚居住于文物保护单位内的住户,须与文物管理部门签订保护协议,承担保护责任,确保文物安全。

第十五条未经省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测绘古建二、石窟寺和纪念建物。

第十六条古长城及其沿线的.城障、烽燧和文物,所在地的县(市、区)、乡政府应当严加保护,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毁坏和挖掘取土。

第十七条经批准开放的石窟寺,每年开放的洞窟要报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始得允许参观。

第十八条经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要全面规划,明确保护对象,制定保护措施。

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应由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城建部门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在建设中,必须保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在风貌,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乱占、乱建、乱拆、乱挖、乱搬、乱改,严禁有损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的建设工程施工。

第十九条尚未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镇,凡具有悠久历史、革命纪念意义、民族特色或保留较多文物古迹、地方风貌的,在规划建设中,应妥善保护。

对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庄园、会馆、民居、街道、衙署及其他纪念建物要适当保留。

第四章考古调查和发掘。

第二十条省内地下埋藏的文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挖掘和私自占用。一切考古发掘工作,必须严格履行报批手续,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进行。

第二十一条凡报经批准发掘的单位在发掘报告发表后,应将所有出土文物附清单报送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保管条件和实际需要,指定具备保管文物条件的文博单位保管或收藏。发掘单位需留作标本的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二十二条省外有关单位来我省进行考古调查或发掘,必须事先征得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与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签订调查或发掘协议书。采集或发掘出土文物,按协议规定处理。

未经考古发掘单位同意,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尚未公开的文物资料。

第二十三条在进行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中,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古墓葬、古遗址及其他文物,必须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报告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已出土的文物,一律交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匿或损坏。

古遗址、古墓葬因自然破坏或基本建设工期紧迫有破坏危险,无法采取保护措施时,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或由其委托的有考古发掘能力的单位进行抢救性发掘,同时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补批。抢救性发掘的范围,以坍塌暴露或短期内有破坏危险的部分为限,超过部分按考古发掘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第二十四条任何外国团体或个人,未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务院特许,不得在省内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不得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和尚未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章馆藏文物和拍摄、拓印。

第二十五条全民所有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其他单位收藏的文物,严禁出卖或者做为礼品馈赠。

上述单位对所有藏品都要建立档案,报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对收藏的一、级文物造册上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单位保存。不具备收藏一、级文物藏品条件的单位,其所收藏的一、级文物藏品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保管,并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文物收藏单位必须有防盗、防火、防潮、防虫等措施,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

第二十七条重要的文物保护管理机构根据需要设置安全保卫组织,按规定配备保卫人员,负责文物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业务受公安部门指导。

第二十八条文物藏品的调拨、交换或借用等,必须履行报批制度。其中属一级文物藏品的,报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属二、三级文物藏品的,报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属一般文物藏品的,报当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二十九条核定为文物的石刻和金属铸品,除管理该物的单位可以按规定拓印外,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拓印,如有特殊需要,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拓印提供。

凡内容涉及我国疆域、外交、民族关系或者天文、水文、地理等资料的石刻和未发表过的墓志铭,严禁传拓出售或者向外国人提供拓片。

第三十条文物复制品的生产,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执照。复制和临摹一级文物,须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复制和临摹二、三级文物,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珍贵文物未经批准不得拍摄。禁止拍摄的文物,应用中外文树立标志。

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和博物馆、纪念馆的陈列品,不准全面、系统拍摄;展柜中的文物不准取出拍摄;窟内、殿堂内、墓室内树立禁止拍摄标志的文物,不准拍摄。

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或有上述人员参加的摄制组,在非开放地区拍摄文物的,应先征得外事、公安、军事部门同意后,始得向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

拍摄文物,应遵守保护文物安全的有关规定,并按规定交纳费用。

第三十二条凡使用省级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场景摄制电影、电视,应报省或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拍摄时,不得用文物作道具。

第三十三条国外出版机构和个人或者中外合作出版单位,来本省收集资料出版文物书刊,必须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章流散文物和文物出境。

第三十四条文物的收购、捡选、接收和经营文物销售业务,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管理。

私人收藏的传世文物如出售时,应到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和文物商店出售。

散存在群众中的零星出土文物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接收,并给予奖励;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严禁任何单位、个人无证或伪造证件坐地和走乡串户收购文物。

第三十五条银行、冶炼、物资回收部门捡选出的文物,由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捡选出的文物据为己有,或者送人、出售。

凡古人类化石和具有科学价值的古生物化石,由文物部门征集、捡选、收购。

第三十六条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法取缔文物黑市交易,严厉打击盗掘、盗窃、私运和贩卖文物的活动。

公安、海关、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对依法收缴的文物应妥善保管,并在结案后一个月内,无偿归还原收藏单位或移交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文博单位。

第三十七条准备出国展览的文物,在正式批准文件和签订协议书下达前,不得启运。

外贸部门出口化石和文物复制品,应由文物部门鉴定,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出具证明,方可启运。

文物出口和国内外人士邮寄、携带文物出境,必须经省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鉴定。经鉴定可以出口的文物,要钤盖火漆印章,并发给许可出口凭证。

第七章奖励和惩罚。

第三十八条有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所列事迹之一或有下列事迹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给予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

(一)在基本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保护文物有功的;。

(二)从事文物安全保卫、市场管理、打击文物私运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三)在文物普查、文物征集、文物捡选、考古发掘及文物管理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

(四)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遭到破坏,立即向当地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

第三十九条有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所列行为之一或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行政处罚:

(二)对使用、保管的文物建不履行保养维修职责,使文物及其环境受到损坏的;。

(五)未经批准进行考古发掘的;违反考古钻探技术规程的;。

(七)国家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或因失职造成文物损失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八)刻划、污损、踏骑国家保护的文物的;。

(九)在建设和生产中发现文物,不保护现场,强行施工和继续作业,造成文物破坏或损失的。

第四十条行政处罚由公安、工商、文化、城建、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对第三十九条所列行为视不同情况给予警告、罚款、没收文物和非法所得,限期治理等。

到裁决通知后十五日内,再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一条有文物保护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之一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执行中的问题由省文化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范文

第六条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七条规定的程序核定公布。

文物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所列的文物中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由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予以登记,并加以保护。

第七条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应当依照文物保护法第九条的规定,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内划定,并作出标志说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由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不同文物的保护需要,规定文物保护单位的具体保护措施并公告施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由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九条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使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可以建立保管所或者博物馆等专门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保护;没有专门保护管理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责成使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负责保护,或者聘请文物保护员进行保护。

第十条文物保护法第七条第一款所列文物中有使用单位的,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没有使用单位的,附近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对文物进行保护。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群众性文物保护组织的活动给予指导。

第十一条文物保护单位向社会开放,应当符合国家文物局规定的条件,并根据其级别,报经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

第十二条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定并公布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部门划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由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部门划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在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其设计方案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同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报同级城乡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不得重新修建;因特殊需要,必须在另地复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核定公布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文物局认为有必要由其审查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设计施工方案,由国家文物局审查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和县、自治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计划和设计施工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应当接受审批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工程竣工时,应当报审批机关验收。

第十六条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工程质量。

第十七条文物修缮保护工程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家文物局制定。

第三章考古发掘。

第十八条一切考古发掘项目,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考古发掘申请,由考古发掘单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或者直接向国家文物局提出,依照文物保护法第十七条或者第十九条的规定审查批准。国家文物局批准直接向其申请的考古发掘计划时,应当征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第十九条考古发掘单位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向国家文物局提交当年考古发掘计划。配合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计划,可以在发掘前三十日内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确因建设工期紧迫或者文物面临自然破坏危险,急需发掘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后,可以先行发掘,自发掘开工之日起十五日内补报发掘计划。

第二十条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考古发掘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考古工作规程,保证发掘质量。

考古发掘单位在申请发掘时,应当提出保证出土文物和重要遗迹安全的保护措施,并在发掘工作中严格执行。

第二十一条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物调查或者勘探工作,由文物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联合组织实施或者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在进行建设工程中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必须发掘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及时发掘;特别重要的建设工程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工程范围内的考古发掘工作,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发掘未结束前不得继续施工。

第二十三条在配合建设工程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配合考古发掘单位,保护出土文物或者遗迹的安全。

第二十四条考古发掘单位和考古发掘项目领队人员资格,由国家文物局审查认定,并颁发证书。

考古勘查单位、考古勘查领队人员资格,由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审查认定,并颁发证书。

第二十五条考古发掘单位发掘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写出考古发掘报告,编制出土文物清单。出土文物由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根据保管条件和实际需要,指定全民所有制博物馆、图书馆或者其他单位(以下简称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收藏。考古发掘单位需要将出土文物留作标本的,须经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同意。

第四章馆藏文物。

第二十六条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文物,应当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登记的珍贵文物档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一级文物档案应当报国家文物局备案。具体办法由国家文物局制定。

第二十七条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应当具备确保文物安全的设施和必要的技术手段,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文物档案,对文物进行分类分级保管。

第二十八条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复制和修复其所收藏的一级文物,应当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第二十九条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调拨、借用下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文物。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之间,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交换或者借用其所收藏的文物。

一级文物的调拨、交换和借用,应当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二、三级文物和一般文物的调拨、交换、借用,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五章私人收藏文物。

第三十条公民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公民登记的文物保守秘密。

第三十一条公民可以要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其私人收藏的文物,提供鉴定以及保管、修复等技术方面的咨询和帮助。

第三十二条公民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卖给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和文物收购单位。

国家鼓励公民将其私人收藏的文物捐赠给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

第三十三条文物经营单位经营文物收购、销售业务,应当经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经营文物对外销售业务,应当经国家文物局批准。

第三十四条文物经营单位应当记录文物经营活动情况,以备核查。

文物经营单位收购或者保存的珍贵文物,应当报批准其经营文物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中一级文物应当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文物经营单位销售的文物,应当在销售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鉴定。

第三十五条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等单位的文物拣选工作,应当接受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并妥善保管拣选文物,尽快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移交。

第三十六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接收移交的文物,应当按照银行、冶炼厂、造纸厂、以及废旧物资回收等单位收购时所支付的费用加一定比例的拣选费合理作价。接收移交的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支付所需款项有困难的,由上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解决。

第三十七条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海关等在查处违法犯罪活动中依法没收、追缴的文物,应当在结案后尽快按照规定移交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移交办法由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移交的文物进行鉴定,属于一级文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第三十九条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文物保护要求,指定具备条件的全民所有制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移交的文物。

银行留用拣选的历史货币进行科学研究的,应当征得国家文物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意。

第六章文物出境。

第四十条文物出境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文物出境鉴定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制定。

第四十一条经鉴定许可出境的文物,由鉴定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凭证。海关根据文物出境许可凭证和国家有关规定查验放行。

第四十二条个人携带私人收藏文物出境,经鉴定不能出境的,由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发还或者收购,必要时可以征购。

第四十三条文物出境展览和文物出口由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家文物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章奖励与惩罚。

第四十四条有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所列事迹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人民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奖励。

第四十五条对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所列行为的罚款,分别情节轻重,按照以下数额执行:

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

(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

(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

(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

(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

(六)走私文物的;。

(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第六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文物灭失、损毁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走私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海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资质证书:

(一)擅自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

(三)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

(四)擅自修缮不可移动文物,明显改变文物原状的;。

(五)擅自在原址重建已全部毁坏的不可移动文物,造成文物破坏的;。

(六)施工单位未取得文物保护工程资质证书,擅自从事文物修缮、迁移、重建的。

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尚不严重的,或者损毁依照本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设立的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的,由公安机关或者文物所在单位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

第六十七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或者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的,或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六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转让或者抵押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或者将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作为企业资产经营的;。

(二)将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转让或者抵押给外国人的;。

(三)擅自改变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用途的。

第六十九条。

历史文化名城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国务院撤销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历史文化城镇、街道、村庄的布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撤销其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称号;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文物收藏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防火、防盗、防自然损坏的设施的;。

(三)将国有馆藏文物赠与、出租或者出售给其他单位、个人的;。

(四)违反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五条规定处置国有馆藏文物的;。

(五)违反本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挪用或者侵占依法调拨、交换、出借文物所得补偿费用的。

第七十一条。

买卖国家禁止买卖的文物或者将禁止出境的文物转让、出租、质押给外国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二条。

未经许可,擅自设立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或者擅自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制止,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非法经营的文物,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经营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书:

(一)文物商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的;。

(二)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从事文物购销经营活动的;。

(三)文物商店销售的文物、拍卖企业拍卖的文物,未经审核的;。

(四)文物收藏单位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的。

第七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追缴文物;情节严重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发现文物隐匿不报或者拒不上交的;。

(二)未按照规定移交拣选文物的。

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一)改变国有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用途,未依照本法规定报告的;。

(二)转让、抵押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或者改变其用途,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的;。

(三)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使用人拒不依法履行修缮义务的;。

(四)考古发掘单位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考古发掘,或者不如实报告考古发掘结果的;。

(六)违反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调取馆藏文物的;。

(八)文物商店销售文物或者拍卖企业拍卖文物,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记录或者未将所作记录报文物行政部门备案的。

第七十六条。

文物行政部门、文物收藏单位、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开除公职或者吊销其从业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文物行政部门和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工作人员借用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

(四)因不负责任造成文物保护单位、珍贵文物损毁或者流失的;。

前款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从业资格的人员,

(一)有第(一)、(二)、(四)项所列行为之一的,罚款数额为二百元以下;。

(二)有第(三)项所列行为的,罚款数额为该建筑物、构筑物造价的百分之一,但是最高不超过二万元。

(三)有第(五)、(六)、(七)项所列行为之一的,罚款数额为二万元以下;。

(四)有第(八)项所列行为的,罚款数额为非法所得的二倍至五倍。

第四十六条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有文物保护法第三十条第(三)、(四)、(五)项所列行为之一的人员,可以将其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对依照文物保护法和本实施细则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先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提起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具体行政行为不申请复议或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的保护办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四十九条本实施细则由国家文物局解释。

第五十条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20xx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在局相关部门支持和协助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依法加强我区文物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良好成绩,圆满完成xxxx年文物保护工作。现将xxxx年工作总结、xxxx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坚守文物安全底线。

文物安全巡查工作落地落实。一是局主要领导多次前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分管领导每季度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文物安全。区文管所每月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多处安全隐患,确保了文物安全。二是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落实文物保护巡查员x名(茶店、山泉、柏合、洛带、万兴、十陵)、专业文物保护员x名,对我区xxx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全覆盖。三是积极组织文物工作者文物安全培训,对消防、防爆等安全应急技能进行专题培训,切实强化文物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建立巡查员微信群,对巡查员每日巡查任务进行实时监督,及时了解文物现状。

(二)保障文物安全,积极推进抢险排危。

一是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汲取xxxx年特大暴雨经验,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对北x碑及摩崖造像石佛寺厢房北侧椽瓦进行排危修复、沟渠清理(清除约xx米排水沟淤泥及落石)、简易堡坎修建(约xx米)、周边环境清理等工作。二是启动实施田氏支祠、唯仁山庄主楼等文保单位的瓦面维护。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具有安全风险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集中摸排,并做好应急措施。

一是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继续做好文物基础信息完善,在市文物局指导下,实地调查认真梳理,对各古建筑进行构成分析与研究,对摩崖造像进行重新编号梳理。最终完成并填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本体构成清单》、《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信息表》,做到“四有”档案实时更新,实时查阅。二是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主动推进构建数字化管理平台,该平台将有力推进我区文物展示数字化、文物保护管理科技化、文物保护单位四有资料网络化、文物巡查监督实时化。三是区文物保护管理所于xxxx年x月完成了文保单位智能化用电安全项目,并通过了验收。该项目将保障我区重点文保单位的'安全用电,防止重大文物火灾发生。

(一)保护维修项目。

一是洛带会馆保护维修二期工程。洛带会馆保护维修二期工程于xxxx年x月启动,至xxxx年xx月竣工,xxxx年x月通过初步验收。xxxx年x月xx日,国家文物局委托x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工程实施最终验收,经专家现场踏勘及资料审阅,对洛带会馆保护维修工程给予了肯定,同意通过工程验收。

二是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石佛殿保护维修项目。xxxx年x月,正式启动实施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石佛殿保护维修工程,xxxx年x月完工并通过x市文物局验收。

三是谢家大院保护维修项目。xxxx年xx月正式启动实施保护维修。xxxx年x月项目完工并通过验收。

(二)编制保护维修方案。

一是田氏支祠保护维修方案。xxxx年x月,启动田氏支祠保护维修方案编制项目,xxxx年xx月,全面完成田氏支祠保护维修方案编制。xxxx年x月田氏支祠保护维修方案通过x省文物局方案评审。

二是桃花寺大殿保护维修方案。xxxx年x月,经文物保护管理所申请,x市下达桃花寺保护维修方案专项资金xx万元。xxxx年x月,启动实施编制桃花寺大殿保护维修方案。xxxx年x月方案编制完成,根据《关于桃花寺大殿保护维修勘察设计方案的批复》(成文物发〔xxxx〕xx号)文件精神,方案通过评审。

(一)配合城市基建,依法依规推进文物勘探。

xxxx年以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全力支持我区基本建设工程,积极配合市考古队做好本区域考古勘探工作,截止目前共计完成勘探工地xx宗。勘探区域横跨龙泉、大面、同安、洛带、西河、十陵街道,勘探面积达xxxx余亩,发掘土方量xxxxx立方米,人工挖掘挖掘标准解剖沟xxxx条,十字解剖沟x条。

(二)区域性考古调查及发掘工地。

一是xxxx年x月,x区文物保护管理所规划主动对辖区内十陵街道、大面街道进行区域系统钻探工作。该区域是明蜀王陵园区、五代封王墓葬集中分布区、宋代家族墓地重点分布区。目前在该区域已发现五代前蜀王宗侃墓、后蜀赵廷隐墓等;宋代高氏家族墓地、田氏家族墓地等。该区域位于成洛路以南、成渝高速以北、东三环四段以东、万科金沙城品西侧新建道路以西,平方公里。考古调查于xxxx年x月完成并通过验收。经调查,共发现遗迹xxx处,其中墓葬xx座,窑址x处。该项目的完成对我区的文化埋藏分布有了详细依据,对文物工作的前瞻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是xxxx年以来,区文物保护管理所配合x市考古队针对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锦城绿道(二期)等项目进行区域性考古调查,共计调查面积达xxxx余亩。经调查,共发现唐宋墓群xx处,唐宋遗址x处,明代墓群x处,明清遗址x处。

三是xxxx年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积极配合x市考古队进行考古工地发掘清理,共计发掘面积达xxxxx平方米。其中遗址x处,墓葬xx座,窑址x处,累计出土器物达xxx件。

(三)提升文物科研能力,文物修复中心初具规模。

为提升我区文物修复能力,填补我区文物工作研究能力的空白。xxxx年x月,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启动“文物修复中心维修项目”,xxxx年x月,完成设计方案。xxxx年xx月,正式启动文物保护中心维修工程,计划xxxx年年底完工。目前已完成屋顶维修、堡坎修葺等,其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一)严格按照《北周文王碑保护维修设计方案》,启动北周文王碑及摩崖造像石佛寺二期保护维修工程,尽快完成石佛寺保护维修工作。

(二)积极申请保护维修经费。待经费下达后,依法依规开展田氏支祠、唯仁山庄主楼等保护维修项目。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强管理,做好文物安全工作。

(四)积极配合市考古队,依法依规做好我区文物勘探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和目标,工作统筹有序,抓主抓重,抓紧抓实,有条不紊,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将文物科上半年所做工作进行梳理,汇总如下:

第一委度草拟了《x市关于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送审稿,得到市政府批复,待上政府常务会研究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予以下发。

**县申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已完成材料的上报。

全面布置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并再次启动布置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信息完善工作,这项工作由文物科牵头,**市文博所具体实施,文件已下发各县区,因为此项工作牵涉面广,时间跨度较长,拟于今年年底确保完成。

组织开展全市红色标语的分类定级工作,去年年底完成全面普查,普查结果统计到现存较好、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红色标语****条,数量之多,居全省第一;x-x月份完成红色标语的初步分类定级;现根据各县(区)推荐上报的一、二类红色标语名单,统计到一类标语x条、二类标语**x条,已全部上报省厅,经x月底省厅组织专家组对所有标语进行评审的结果,我市共评出一类标语条。二类标语条,三类标语条,最后结果还需报省厅核准。

抓好博物馆免费开放日常工作,鉴于疫情特殊情况,督导全市所有博物馆严格落实上级和市防疫指挥部指示精神,坚持做好各项防疫搞疫措施,坚持每日向有关部门报送疫情信息,坚持闭馆不闭展,积极开展博物馆网上展览,并于x月底完成恢复开放的准备工作,全市共计**家博物馆相继在x月x日左右全部恢复开放。

组织开展博物馆的定级工作。按照省厅统一安排,根据新的博物馆定级标准,抓好博物馆的定级工作,对照国家新标准,争取全市博物馆抓住契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把定级工作做好。

全市首家非国有博物馆于x月**日获批,已完成省厅备案和市民政局的备案相关工作,其他“**白舍窑瓷器展示馆”等一批民营博物馆正在申报中。全市正逐步形成以市、县(区)两级综合博物馆为龙头,名人纪念馆、行业博物馆为骨干,民营、私营博物馆为补充,乡村陈列室为特色的多元化、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活力四射的博物馆发展体系,为实现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关于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县县有博物馆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积极协助和指导新建博物馆的备案和开放工作。

汤显祖纪念馆获得全省“首批博物馆融合示范发展单位”荣誉称号,此次全省在**x家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中共计评选**家,其中基本都是一级、二级大馆,汤显祖纪念馆获此殊荣,实属不易。

精心组织引导市博物馆“洪门追源”、南丰博物馆“**白舍窑瓷精品展”、**县红军标语博物馆“墙上的号角-见证初心的红色标语展”参加全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同时引导市博物馆、南丰博物馆策划展览参加x月份的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推送活动。

协助配合做好x文化巡礼相关工作,制定完成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研发研讨会和x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培训班工作方案。

积极策划x.**国际博物馆日x主会场系列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启动仪式、临川文化流动图文展、“赣抚遗韵,文脉流香-x非遗展演”、省考古专家关于x西汉海昏候墓考古发掘专题讲座、“博物馆之夜”群众文化汇演活动等,同时全市各县区也纷纷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相应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今年的活动可谓精彩纷呈、丰富多彩,吸引众多媒体争相报道。

x月份按照年初制定的计划,继续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加强与省厅沟通,密切追踪未完成事项,随时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

二、继续做好《x市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意见》出台相关工作,积极做好与市政府的衔接,做好上会准备工作。

三、继续做好全市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工作,加快推进完成红色标语的定级,从而更好地加大我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四、继续开展完成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基础性信息完善工作。特别是督促各级文保单位编制好保护规划方案、做好“两围”划定(建控地带、保护红线范围)、标识标牌上墙、向社会公布等相关事宜。

五、丰富博物馆内涵,提升博物馆功能,让博物馆走进平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市民高品质、多元化的美好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博物馆日常业务指导,加快博物馆融合发展,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博物馆定级、馆藏文物定级;协助策划博物馆陈列、临展、巡展等有关活动;指导博物馆进广泛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宣教活动;积极推进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和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

六、配合做好x文化文化巡礼相关工作,认真开展好x.**国际博物馆日全省主会场及系列宣传活动。

七、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切实提高文物安全意识,加强文物安全督查与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结合xx镇文化站与各文物管理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在认真贯彻执行文物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顺利开展,现总结如下: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县先教办和主管局的实施方案,同时结合我单位的具体情况,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四点:

1、单位党支部及全体党员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为开展好此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建立了双江镇党支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同时结合单位实际,确立实施方案,以保证先教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3、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实施方案,并在学习中不断充实,组织全体党员和文物保护员认真学习了《文物法》及相关法规政策,乡镇文物保护工作总结。通过学习,全体文物保护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干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同志都认真撰写了个人的党性分析材料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为巩固成果,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制定了巩固和扩大先教活动成果的实施方案,为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一年来,我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

1、加强《文物法》的宣传力度,真正使广大群众的文物意识得以增强和提高。

2、加强分布于我镇不可移动古文化遗存的安全保护工作。几年来,对几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都建立起镇、村两级文物保护网络,并在遗址所在地聘请一至两名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保护员,并与之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兑现奖惩。今年3月份,我们接到文物保护员陈一定电话,称桃源洞民居墙体破损。为此,我们及时赶赴现场,调查情况,进行处理,并进行修缮。

3、按市局的工作安排,进行各文物点的维修情况调查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成立了由4名业务水平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了光盘和全部文字资料。

4、按县文物局统一安排,于8月中旬在全镇开展全面文物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我们组织部分人员加班加点。整理材料,下乡调查了解情况,拍照部分文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及时上报了电子和纸质材料。

5、为确保各处文物的安全,在县有关领导的大力协助下,加大巡查人员配备,增强了安全系数,确保了文物的安全。

6、每年对各文物保护员进行考核,并以此为基础按时发放各文物点文物保护资金和奖励。

文物保护工作调研报告

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30余年来,一方面为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另一方面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文物工作实践不相适应,需要进行修订。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的有关意见,国家文物局开展了文物保护法修订调研,提出了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原则、重点和思路。

文物保护法作为我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自1982年颁布实施特别是修订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文物事业,文物工作体制机制渐趋完善,机构队伍逐步壮大,执法能力不断加强,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法制建设和文物知识宣传不断拓展,全社会文物保护的积极性普遍提高,依法保护文物的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提升陈列展览、改进开放服务,助力公共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功能不断增强,文物工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可以说,没有文物保护法保驾护航,就不会有文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的理念不断创新,文物工作从领域、对象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很多变化,既面临重要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20,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开展了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提出了将修改文物保护法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的建议。年,国家文物局将文物保护法修订研究列为重点工作,并列入文化部调研项目,由国家文物局领导同志带队,分别赴8省区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初,国家文物局即着手进行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初步研究。一是在征求局内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物保护法修订调研提纲,起草了调研方案。二是编制了调查问卷,开展文物保护法立法后评估。三是发函征询各地区、各方面对文物保护法修订意见和建议,并在中国文物报、国家文物局官方的网站开设征询意见专栏。四是委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了地下文物埋藏区制度、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国外文物保护法律制度比较、港澳台文物保护制度等研究项目。五是专门致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建议将修订文物保护法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4月至5月,国家文物局励小捷局长、董保华副局长带队,分别赴江苏、浙江、辽宁、内蒙、广东、广西、陕西、安徽等省区进行文物保护法修订的专题调研。调研组在8个省区召开了9次座谈会,实地考察了50余个文博单位,广泛听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意见建议,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各地提出的修订意见。

调研过程中,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文物保护法修订提出以下意见:

(一)文物的概念和范畴需要进一步明晰,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需要完善。目前,文物的概念还未在法律中作出规定,纳入文物工作视野的新形态文物还未在法律中予以明确,文物认定还缺乏完善的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执行困难。建议修法时进一步明确文物的定义,将实践中比较成熟的新的文物类型纳入法定文物范畴,定期公布受国家保护文物的范围。进一步完善文物认定的主体、程序和标准,建立文物鉴定管理制度和民间文物登记制度。

(二)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法律责任难以落实。文物保护法规定“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将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但是,对纳入规划和经费保障方面的责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建议修法中进一步厘清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文物保护责任,明确各级财政经费落实的比例和投入的方式,建立事权财权相匹配的经费投入长效机制,重点向市县级倾斜,并将文物保护纳入政府考核内容,明确规定文物保护责任制。同时,进一步明确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方式和扶持措施。

(三)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规定不够完善。法律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的规定较多,而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措施较少。比如,对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没有规定“四有”要求,对拆除、迁移非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没有限制性规定,对拆除不可移动文物没有规定论证、听证程序,造成不可移动文物大量损毁消失。建议增加对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条款,在不可移动文物认定过程中,对认定对象设置保护期限;完善对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定,建立文物影响评价制度、地下文物埋藏区制度、警告降级和撤销制度;完善文物保护规划制度和水下文物保护区制度。

(四)不可移动文物修缮管理与实际情况不尽切合。法律规定了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责任,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要求,修缮、保养、迁移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以及相关审批要求。但是实践中,一是不可移动文物类别多样,适用同样的修缮要求和程序没有必要;二是现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单位总量少,完全不能满足文物修缮需要;三是现有的审批程序繁琐,审批时间过长,影响及时修缮;四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缺乏分类评定标准,难以适应生产生活的客观需要;五是使用权人和所有权人文物修缮保养责任大、义务多、受限多,而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较少,责权利不平衡。建议分类制定符合实际的文物修缮标准,尽量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资质资格管理要切合文物保护实际需要,不能搞一刀切;合理区分审批权限,尽可能下放并简化审批程序;建立文物保护补偿制度,平衡各方权益,增强文物保护积极性、主动性。

(五)文物利用缺乏制度规范。法律对文物保护单位用途的规定,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适应众多不同类别文物的实际状况;文物开放利用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仍存在制度空白,难以适应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要求。法律现有规定与“合理利用”还存在差距,与文物保护实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建议调整文物利用管理的要求,在确保文物安全前提下,尽可能丰富利用的方式,鼓励开展合理适度经营,实现文物利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同时通过健全开放利用标准,加强综合监管,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商业化。

(六)考古发掘管理制度需要调整。一是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未正式作为前置行政审批,造成文物部门监管的`被动;二是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标准不明,各地掌握尺度不统一;三是配合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所需费用,性质不明,标准滞后,操作困难;四是对建设单位规避法律规定的行为,缺乏有力的惩治措施。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等蓬勃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由于法律的不完善,造成文物部门对建设工程立项缺乏话语权,在施工过程中难以实施有效监督,加之施工前建设单位不报请进行调查勘探、施工中发现地下文物不报告,致使地下文物遭受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物部门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处理。建议将基本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勘探作为前置行政审批,同时明确审批标准,明确经费性质和保障方式,增加处罚措施。为减少基本建设工程和文物保护的矛盾,可以由政府出资,在工程立项阶段或者土地出让前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

(七)文物市场管理有待规范。文物保护法规定“除经批准的文物商店、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外,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从事文物的商业经营活动”,而现实中,夹杂文物经营活动的古玩旧货市场发展迅速,文物网络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面对日益繁荣的文物市场,监管制度的缺陷日益显现,法律规定再不调整,不但不利于文物保护和管理,也不利于满足公众收藏文物的正当需求。建议对文物市场有关法律规定予以调整,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完善管理措施,加强规范管理。

(八)文物安全制度尚不健全。文物保护法在文物安全方面的规定不仅少,而且分散,相关规定不明确、不具体、不完善,文物安全监管职责和程序不够清晰,造成公安、文物等部门监管困难。建议建立文物安全专章,强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文博单位、文物使用人和所有人的安全责任,建立文物安全责任制、综合治理机制、安全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机制,健全相关监管措施。

(九)法律责任轻,处罚力度弱。长期以来,文物违法事件屡有发生,违法成本低、强制措施少,操作性差,致使法律震慑力和执法效力不强,必须加大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建议增加行政强制措施,提高处罚力度,完善处罚主体、程序、方式和标准。建立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机制,为保护文物、惩治违法提供更多的方式和途径。

(十)法律存在不衔接、不协调等问题。现行法律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语言表述,存在不科学、不严谨、不明确的问题;与现行其他法律还不相协调,不相衔接。比如文物保护法与民法、刑法、物权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之间,既有内容上的衔接问题,也有适用上的协调问题。建议在修法时,从文物保护长远考虑出发,全面调整法律框架,精心设计法律制度,从技术上进一步完善法律内容,实现法律自身和法律之间的有效协调和密切衔接,以使修订后的法律更加符合实际,便于操作。

调研中,各地文物部门还提出了一些与法律修订有关的意见和建议。譬如,减少或者下放行政审批权,简化审批程序;行政审批减少或者下放后,要加强过程监管、绩效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又如,在机构设置、编制核定、经费投入等方面尽可能向基层倾斜。再如,应在法律中规定保护少数民族文物的条款,建议“对于历史悠久,具有建筑特点、民俗特点的典型少数民族村、乡、镇,可根据其文物保护价值,公布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保护区。”

xx区文物局建议,在文物保护法第九条增加:“县以上人民的政府应当成立文物保护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问题”。

广西自治区文物局建议通过立法调整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管理职能,明确文物部门职责。

三、思路与对策。

调研表明,文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既有法律贯彻不力的原因,也有法律自身滞后的原因,亟需调整、补充和完善。

(一)进一步认识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于修订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中提出了明确意见,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了具体建议,社会各界多次呼吁,这为法律修订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实践中,文物保护法的一些内容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物工作需要,迫切需要作出相应修改。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的实施,要求文物保护法与国家改革发展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相适应,进一步增强了修订文物保护法的紧迫性。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围绕文物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多次开展调研,法律及其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本清楚,解决问题的思路基本明确,管理部门之间的共识较多;文物系统拥有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文物法制专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文物法制研究队伍,国内外文物法制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这些都为修订文物保护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明确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原则和重点。修订文物保护法,一是必须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服从服务于工作大局。围绕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体现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围绕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体现文物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围绕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共建共享的需要,体现文物在公共文化服务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是必须坚持文物工作方针,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与安全为核心。文物工作方针是长期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反映了文物工作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本质要求。文物保护与安全是文物事业的生命线,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所有法律条款的修改都要契合文物保护、利用、管理的客观需要,必须将文物保护与安全作为核心。三是必须坚持开门立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要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充分听取文物工作一线和立法机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企业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建议,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积极吸收全社会的智慧。四是必须尊重文物工作实践,增强法律实施效力。各地制定的地方法规和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作法,在文物保护法修订中要充分借鉴吸收。法律修订要与法律的有效执行相结合,既要增强法律的刚性要求,也要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修订文物保护法,重点是研究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一是对与实践不相适应的规定进行调整。比如文物市场监管方面、加大对文物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方面、宏观监督管理方面等。二是对缺失的法律制度予以补充。比如文物保护规划、世界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流失文物追索等方面。三是对法律不协调不衔接的内容进行完善。比如法律自身制度安排上不科学不完整的,框架结构、逻辑关系、语言表述不科学、不严谨、不明确的,与现行其他法律不相协调的,与社会管理的大趋势不相适应的,与有关国际公约、联合国文件不相衔接的等。

(三)进一步细化文物保护法修订的工作思路和进度安排。2015年,我们要通过全面深入调研,广泛征询各方面意见建议,研究提出文物保护法修订的重点内容;在对一些不成熟或者存在争议的制度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基础上,拟订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大纲;报请将修订文物保护法纳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15年的工作重点是报请将修订文物保护法列入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文物保护法修订草案稿,并按照立法程序,适时上报国务院审议。国家文物局将加快工作进度,扎实做好修订研究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为顺利修订文物保护法奠定良好工作基础。

鉴于文化领域立法的特殊性,国家文物局将会同有关方面,积极与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国务院法制部门沟通协调,并恳请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及文化立法部际联席会议给予关注和指导,努力加快修法进程。

乡镇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为加强文物保护,确保文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河北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之有关规定,现与各文物保护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

1、文物保护责任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及省、市有关文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履行保护文物的义务。

2、使用文物保护单位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文物保护单位。

3、使用文物保护单位负责对所使用的文物建筑进行维修、保养,并承担相关费用,维修方案需报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协助文物部门、安全监管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对文物进行安全、消防等检查工作。

5、因单位管理不当造成文物损毁、丢失的,由使用单位承担相应责任。

6、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的主要殿屋进行生产、生活用火。在古建筑的厢房、走廊、庭院等处需要设置生产用火的,应当有防火安全措施,并报请文物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批准。

禁止在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纪念建筑、代表性建筑的保护范围内举办灯会、焰火晚会或者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

7、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加强火源、电源的管理,配备必要的灭火设备,在重点场所设置“禁止烟火”的警示标志。根据文物保护的需要,在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部位应当安装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安装、使用自动报警、灭火、避雷等设施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

8、不得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其它建设工程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工程设计方案要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经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城乡建设规划部门批准。

9、遇有危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的重大险情时,文物保护单位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使用人应当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并立即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曲阳县文化文物旅游局(盖章)。

乡(镇)(盖章)。

曲阳县消防支队(盖章)。

村(盖章)。

曲阳县宗教局(盖章)。

使用、管理单位或人员。

____年____月____日。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上半年度,xxx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工作实际,紧抓重点,强化实效,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本阶段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上半年以来,我所积极加强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先后指导并完成了xxx·江山印、中投·xxx五期、xxx市xxx专业学校新校区等5个项目的文物勘探。经勘探,共发现古墓葬20多座,灰坑陶窑多处。

为我市重点项目xxx开遂线新店镇三赵村至大陈村段工程项目出具文物调查及文物保护规划报告,积极组织沿线调查并多次与相关负责人沟通,提供解决方案。

按照市局统一部署,今年春天,我所组织人员对近年来在文物调查中新发现的胡庄遗址等14处文物点进行了实地核实,填写了基础信息表,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文物保护抢救工作提供了依据。

在勘探的基础上,经省文物局批复,受xxx省考古研究院委托,我所组织工作人员对西城区xxx二期项目进行了考古发掘。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该工地共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左右,发现灰坑37个,墓葬40座,窑址5座,沟3处,出土陶器、瓷器、铜器200余件,年代跨度由汉代至清代,此次发掘年代跨度广,出土器物种类多,考古价值丰富。

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配合省考古院对xxx大厦、xxx两处项目进行发掘,发掘面积共2200平方米,其中浙商大厦项目发掘700平方米,绿钻发掘150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墓葬、水井、路面、夯土等遗迹现象94处,出土有陶罐、瓷碗、铜釜、铁销、玉环等一批文物。这两个项目的发掘为“古城遗址”战国至汉代时期西城墙、城壕分布提供了重要佐证。

对全市11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示碑进行安装并已验收合格。

在考古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所荣获2018年xxx系统先进单位。

安全生产工作是考古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我所结合自身工作实质,以文物安全为核心,以工人安全为根本,制定了工地安全注意事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恪守各项安全制度,遵守工地安全生产相关规定。对考古所库房的消防安全进行了隐患排查,制定各项制度,定期对重要地点进行定期检查,严格责任到人。制订完善安全保卫预案,开展安全生产自查,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对所内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做到了每周查,每周报。

今年是深入纠“四风”持续转作风三年行动的第二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局党委的相关要求,我所及时召开动员会议,结合单位实际,认真制定方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刻理解和领悟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精神,扎扎实实开展整治行动。围绕干部职工队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对作风纪律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实现全覆盖,零容忍。以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凝心聚力,以作风转变推动能力提高、效能提升、工作落实、事业发展。

纪律是红线,规矩明底线。守纪律,讲规矩,历来是我们考古所的风纪要点,也是我所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端午”期间由局机关组织的工作纪律突击检查行动中,我所因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受到上级肯定。

多种形式开展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利用勘探、发掘工地给民工及周边群众讲解文物保护办法及重要性。特别是6月8日,我国第十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所配合市文物科积极参与文化遗产宣传进校园活动。在漯河二中设置文物保护与宣传展板,为在校师生讲解文物知识。这次活动对文物保护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爱护文物从学校做起,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文化强国理念。

积极为xxx区打造的党建观摩试点单位——xxx村委古城历史文化展厅建设提供意见和建议,并义务开展文物鉴定和定名工作,获得社区称赞。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进程,我所将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本年度一项重要工作,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开展了系列文明行动。积极关注《中国文明网》;推荐身边好人好事;通过中国好人榜为好人好事点赞等。以自身行动、组织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到创文活动中来,加强创文的文明基础。截至目前为止,我所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组织志愿服务队,开展了10余次创文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城市大清洁行动;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协助交警维护正常交通秩序。

6月7日、8日为每年一度的高考季,我所积极参与团市委组织的“爱心”助考活动,为全市考生提供休息场地、免费饮水等;并鼓励我所干部职工参加“爱心”送考活动,得到考生和家长以及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做好单位财务决算、审计、内控工作;完成所属公司清产核资审计工作。同时加强对下属公司的业务指导,指导完善相关制度,规范公司工作人员行为。正确履行公司职责,做到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严格遵守党风廉政有关规定,严格杜绝向公司转嫁不合理支出等违纪行为,自觉做好政务公开,对有关财务收支、重要人事变动等事项及时公布,接受组织和社会的监督。

下半年工作思路和计划:

1、继续开展纠“四风”持续转作风。

2、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争取成为区级文明单位。

3、配合重点基建项目,做好文物保护勘探和抢救发掘工作。

4、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

6、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

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县先教办和主管局的实施方案,同时结合我单位的具体情况,我们坚持做到了以下四点:

在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基础上,一年来,我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真正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

外业:

1、加强《文物法》的宣传力度,真正使广大群众的文物意识得以增强和提高。为此,我们今年又恢复出版了单位主办的《平泉文物》小报,每季一期,全年共出版四期,200余份。上刊登有关我县文物工作的新动态,文物法规、政策及职工撰写的专业文章等。我们坚持每期都及时发送至盛市、县有关领导和各乡镇文化站和市内友邻单位,受到了领导的好评。同时也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加强分布于我县城乡不可移动古文化遗存的安全保护工作。几年来,对几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都建立起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并在遗址所在地聘请一至两名有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保护员,并与之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兑现奖惩。今年3月份,我们接到文物保护员于景阳电话,称石羊、石虎古墓群又发现盗坑。为此,我们及时赶赴现场,进行处理,并及时与乡派出所取得联系,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市局进行电话和书面汇报,并及时将盗坑回填,要求保护员加强责任心,发现情况及时汇报。11月中旬,我们又接群众电话汇报,称榆树林子镇郑杖子村村民在盖大棚挖地基时,发现石砌起拱物体,怀疑为墓葬。我们及时组织所内专业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勘探。结果证明是一晚清时期石拱桥,并向围观群众进行了解答,同时进行回填。即教育了群众,同时又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文物意识。

3、三月中旬,我县党坝镇围场沟村民在修平青乐公路时,出土一缸古代钱币,当场被群众哄抢。我们得知消息后,及时与县公安局和党坝镇派出所联系,在他们的配合下,经实地向群众讲文物法规和政策,部分群众主动上交了手中的钱币,计400余枚。

4、5月上旬,我县杨树岭镇许杖子村民在村中挖自来水管道沟时,于距地表约1.5米处出土一口对口扣置的酱釉大缸和六鋬铜釜。缸在下,铜釜倒扣于缸上,由于当时为机械作业,大缸已完全被打碎,铜釜底部亦被打碎,缸内装有瓷器、铁器近30余件,部分瓷器已被打碎,其中20余件完整的瓷碗、盘及铁器被当地村民拿回家中。我所得知后,及时前往现场,在当地派出所的配合下,通过向群众宣讲相关政策,村民-主动将存于家中的20余件文物如数上交。经初步研究,此批文物的历史年代为金元时期。同时,我们根据《文物法》相关规定,对有关人员进行了奖励。

5、今年以来,省文研所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沿线考古发掘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专业技术人员少,省所要求我所派一名同志前往配合。为锻炼职工,提高所内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单位人员少的情况下,我们派李健同志前往参加。主要工作地点为保定和邯郸,为期半年之久。

6、配合省文物研究所进行小寺沟至遵化西铁路和平泉至铁门关公路沿线文物普查和勘探工作,计发现古文化遗存6处。同时于12月中旬进行了勘探,并写出了普查和勘探报告。

内业:

1、按市局的工作安排,进行五处省保单位的维修情况调查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成立了由4名业务水平较强的同志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上报了光盘和全部文字资料。

2、按省文物局统一安排,于8月中旬在全省开展全省博物馆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由于时间紧、任务量大,我们组织部分人员加班加点。整理材料,下乡调查了解情况,拍照部分文物,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及时上报了电子和纸质材料。

3、面对我馆即将投入使用的实际,为全面反映我县浓厚的地方文物特色,拟举办《辽代文物精品展》和《平泉县出土文物展》,为保证展览的质量和效果,我们组织展厅人员撰写了陈列大纲。

4、为确保馆存上级文物的安全,在县有关领导的大力协助下,将存于县人行档案室的60余件文物移至县工行金库中保存,增强了安全系数,确保了文物的安全。

由于缺少资金,新建办公楼一直不能投入使用,即不利于文物的安全,同时又影响了我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为此,今年以来,在县主要领导的关怀下,由县人大一名付主任出面与施工单位协调,同时又经主管局领导和单位领导的多方努力,在向县财政借款10万元,同时将一楼两间底商抵押施工单位使用12年的基础上,最终与施工单位达成协议,于11月下旬,终于将新办公楼交付使用。

(一)、面对新办公楼的投入使用,为确保文物安全,在单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进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及时与省文物局博物馆联系,将新办公楼报警设备安装完毕;。

2、投资4000元进行文物库房的加固改造工作;。

3、投资3000元安装了办公楼二、三楼楼道口铁门及文物库房窗户的防盗窗;。

5、为增加文物安全系数,从县档案局新购置两套保险柜,同时将办公楼大门按上卷匣门。

(二)、精心进行搬迁工作。

11月上旬,施工单位将新办公楼交给我单位。为此,将文物搬运回新楼事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确保文物安全,在向市、县及局主管领导汇报,并经领导同意后,我们首先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强调搬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分工,责任到人。之后,挑选平时为单位搬家、有责任心的运输工人四名,在向他们强调工作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于11月25-27日,利用三天时间,将全部文物安全运回新的文物库房。并于12月10日,将存于县工行金库的三箱上级文物也安全运回。目前正在进行文物的清点工作。

乡镇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一)、面对新办公楼的投入使用,为确保文物安全,在单位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进行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1、及时与省文物局博物馆联系,将新办公楼报警设备安装完毕;。

2、投资4000元进行文物库房的加固改造工作;。

3、投资3000元安装了办公楼二、三楼楼道口铁门及文物库房窗户的防盗窗;。

5、为增加文物安全系数,从县档案局新购置两套保险柜,同时将办公楼大门按上卷匣门。

(二)、精心进行搬迁工作。

11月上旬,施工单位将新办公楼交给我单位。为此,将文物搬运回新楼事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为确保文物安全,在向市、县及局主管领导汇报,并经领导同意后,我们首先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强调搬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分工,责任到人。之后,挑选平时为单位搬家、有责任心的运输工人四名,在向他们强调工作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于11月25-27日,利用三天时间,将全部文物安全运回新的文物库房。并于12月10日,将存于县工行金库的三箱上级文物也安全运回。目前正在进行文物的清点工作。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双江镇文化站与各文物管理员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在认真贯彻执行文物工作方针的基础上,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顺利开展,现总结如下:

乡镇文物保护工作总结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3、《上海市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4、《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

二、职工职责。

工程建设涉及到的所有文物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属国家所有。各外协作业队都有保护文物的义务,不得侵占、截留或破坏文物、阻挠文物部门进行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

1、开工前,根据施工期间详细的文物保护措施和文物保护园,组织施工、管理人员学习,同事学习文物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提高对文物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

在工程现场发掘出的所有文物、古迹以及具有地质研究或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化石、钱币或物品,均属于国家财产,因此,在施工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文物保护工作。

1、加强教育、提高全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文物保护重大意义、文物保护知识方面的教育,增强全体职工保护文物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在文物保护区或建设控制带施工时,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作出标志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管理。

3、开工前主动和地方文物保护部门进行联系,与当地群众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调查,对地上、地下是否有文物初步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超前、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4、一旦发现文物,我单位遵守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的有关规定,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1)已开工的要立即停工保护现场,防止任何人员移动或损坏任何该类物品。

(2)尽快向项目负责人、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汇报。

(3)按照项目负责人、业主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指令,积极协助处理。

(4)文物保护部门处理完现场,并接到业主、工程师和文物保护部门可以继续施工的通知后才能重新开工。

5、不准随意乱刻、乱画、破坏文物,坚决打击、抵制贩卖文物活动。

6、对文物保护工作部重视或采取措施不力的作业队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

相关范文推荐
  • 01-10 ie技术员工作心得大全(17篇)
    工作心得是在工作过程中对自己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职业素养。下面是一些工作心得参考,希望可以帮助
  • 01-10 电子装配实训心得体会(优质16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成长提供参考和借鉴。现在就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大家的写作能力会有所帮助。本文旨在探讨我
  • 01-10 环保管理规章制度范文(22篇)
    规章制度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组织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掌握了适用于自己组织的规章制度范文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制定出适合自己组织的
  • 01-10 物业入户安全检查通知(模板17篇)
    通知通常由组织或个人发出,旨在及时告知接收者特定的事项或要求。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通知范文,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尊敬的业主:您好!在新春到来之际,物业公司
  • 01-10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题目(通用22篇)
    优秀作文要有深度,要有独特的观点,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且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欣赏和学习。“两弹一星”是新中
  • 01-10 以自我革命精神(精选22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领域的优秀作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 01-10 夏天来了教案中班反思范文(22篇)
    中班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中班教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例,以供参考。活动目标:1、
  • 01-10 丰田培训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活动的整体评价和自我总结,可以帮助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培训心得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帮助。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 01-10 房屋安全检查工作汇报材料(优秀21篇)
    在撰写工作汇报时,我们应该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清晰地了解我们的工作进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汇报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0、11、28
  • 01-10 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稿(汇总17篇)
    讲话稿的成功与否,不仅与内容的重要性有关,还与演讲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有关。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讲话稿的示范稿,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