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2023年金刚川读后感 金刚经读后感(实用5篇)

2023年金刚川读后感 金刚经读后感(实用5篇)

时间:2023-10-07 00:02:24 作者:笔砚 2023年金刚川读后感 金刚经读后感(实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刚川读后感篇一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部难念的经,一中难说的义。

有人说,此经精要均已题中点出。即点出,何来此经?说点出,即非点出,乃名点出耳。

有人说,此经最后几句乃经中点睛之笔?菩提萨埵,通身为眼,何来点睛?说为睛,即非睛,乃名睛耳。

般若部的大经,对此经之意,后人却无人能全部深刻领会,语言只是一个载体,它记录下来的只不过是一个个的符号罢了,真正的含义,不是文字之中。后人却以更多的文字,来解释此经。金刚经,无非千把字,然而后人注解却达上万乃至几十万字。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但是,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我并不是说注解的各位有什么错误,因为注解仅仅是代表个人对它的理解,只能说是片面的。要理解此经之意,只有自己去品味才可以。就如同美食家说的菜肴,非得自己尝尝才能知道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

看金刚经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触就是,说万物,即非万物,名万物耳。我个人觉得,就好像看数学定义一样,说连续,那么连续到底是什么呢?ok,有连续的定义,这些定义又是什么呢?于是又有更多的解释,到最后,什么是什么呢?……谁能解释?于是,连续,也就是连续了,那么不连续也可以说成是连续的呀,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代号而已。

所以,人就生活在一个代号的世界里了,爱?什么是爱?爱什么?为什么爱?说是爱,那爱的定义是什么?那含义又是什么?只是爱仅仅是一个代号而已。(代号又是什么?)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果不其然。

个人感觉是,整个一部金刚经,教会人的是怎么看待“全空间”。每个人都是“全空间”的元素,而每个人所处“空间”是全空间的一个子集。每个人看到的空间有限,从而执着于“相”。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川读后感篇二

偶得“金刚经”一读,获益匪浅。一直以为晦涩难懂、不明所以的经文,却原来是教授众人开悟方法。以佛陀与弟子一问一答的形式,保罗世间万象,并一一作答,而开化众人。

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不论是卵生、胎生等,都以同样的心对待

等等、等等,类似听闻后所得之意,待以慢慢道之……

读懂金刚经,天下无功法……

文中所提四句偈,是修行之法,应是所有经文的精华:即空身、空心、空性、空法。

一偈空身:身体所谓“九孔不净,四大假合”,无非是借此幻身,学佛修行尔

二偈空心:应常常观察自心,以真性心行事,不妄念随波流转。

三偈空性:常观自性,自觉自知,寂然不动,灵寂寂然,无为常为。

四偈空法:随本心真诚行事,不执着于事于人.

金刚川读后感篇三

《金刚经》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佛经之一,“金刚般若”象征般若智慧如同金刚,锐利无当,能够摧毁一切,它的特点在于破除。其破相破空破佛法,无住生心不染尘的大智慧、大境界,不仅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活化因子,而且对现代人也有着诸多有益的启迪。佛法是愈病良药,但世人执药成病,故经文指出说法无法可说,得法而于法无得,以契证人现在的本来面目。《金刚经》具有破相破空破佛法,无住生心不染尘的大智慧、大境界的原因也在于此。《金刚经》破除“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污染人心性的尘埃,主张保持心灵的空明,不可为其束缚,因此必须予以破除。“色、声、香、味、触、法”六种,佛语里称为“六境”,六境本属物质或观念世界的构成,但从因果关系上讲属于人所把握的对象,故又称“六尘”。六尘的言外之意是人的感官被蒙蔽,使主体的心性向外索求,蒙染尘埃。释迦牟尼佛在这里讲“不住色布施,不住声、色、香、味、触、法布施”,是把心性的无所住与被尘俗世界污染的尴尬现实进行比较。

在佛看来,俗人无不在这三界里受苦受难,一生下来就染上诸因缘的业力,并继续蒙染现世的利欲,以致今生今世,甚至来世都无法偿还尽业报的苦恼。而造成人迷失真心真性的媒介就是人自己的感官和思维: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能思能想之心。因此,六境是六根的染缸,人目之见色、耳之闻声、鼻之嗅味、身体之触觉事物、心官之把捉妄念,没有一样不是浊气滞重,置身其境,再返清归空就难了。

《金刚经》认为“一切法无我”,一切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我空法亦空。在粉碎我、法的基础上,金刚般若进一步破除佛相。即使如来的一切外在之相,也都是假象。如来以身象出现是为了顺应世人常情。为防世人“断灭”之见而权立虚名,所以“三十二相”皆是假象。除此之外,《金刚经》还破除一切物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经文结束时的偈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释迦牟尼本人放弃王子的地位,一心走向佛的清净世界,我觉得他一定对他所处的时代的肮脏事物有非常刻骨铭心的认识体验,他对现世的角逐深恶痛绝的这些理论,一定也是他本人饱经人生磨难后才向世人奉献的厚爱。回过头来,看看当今现实中有多少人是在欲海中沉沦,在世俗的物质利害中失性迷本的,便会感受到佛氏之语中的真挚告诫。

金刚般若对外相、虚无、佛法毫不留情的破除,以睿智深邃的金刚慧目洞察大千世界的一切,虽然万象纷纭迁变不停,生活于其中的主体,却不失本心的宁静,因为他的心已不住于任何一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现了佛法的空明之境。佛起拈花指之手势,闭目合唇未言。而内外之清净,法度之澄明,昭然偈言。《金刚经》言: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慧能的这首《见性偈》,在浩瀚的禅宗诗偈中,无疑是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首了。慧能负薪,闻客诵《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所感悟,而出家求法,经由五祖弘忍的点化,而成为衣钵传人。无住生心,便是自在解脱的人生,便能以开放的胸襟应宇宙自然自由自在的清纯之美,一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法是佛法”。

《金刚经》关于空间的理论分析室非常独特的。释迦牟尼以十方上下虚空作比喻来形容人的福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里的空间概念是佛教无位法中最上位无为法中的概念,即非因缘和合而成的、元生灭变化的绝对存在的空间,它是无边无际、永无变易的,足以容纳一切物质现象的“空洞”式空间。广漠无极的虚空是具体物质的凭依。释迦牟尼连着用十个方向来表示人对虚空的方位感觉,它们是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和上下。人对虚空的感觉是模糊的,也是清晰的。因为理性早已把它规定好了,它就是物质的所在。但虚空本身并无助于众生的因缘和合,因为它“非有情”,不具有主动性和受感性,它的容纳事物是“无为”的安排,自身并不会感觉到这个世界的什么。反过来讲,人对虚空的感觉也异于人对诸现象的感觉,因为虚空的无碍、无尽、无量特性,人所能感觉的只是它的永恒的象征,模糊而无任何标志的征象。相比之下,福德是一种“内虚空”,是在人的“有为有情”的大前提下拓开的无边无际、永无变易、足以容纳三世的福瑞的妙有真无!所以,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如果众生按照我所说的去做,以不住事物的形相为安住心性的唯一途径,那么,他所拥有的福德就像无为虚空一样是不可思量的。

释迦牟尼指明了由菩萨到真佛在佛性之具体表征上的根本区别:菩萨是有佛性但非真佛,故须修正以达真境,而真佛则是与生俱来的福德,故无须修炼。在众生与菩萨之间,是淫濡于欲望、形相、思虑的苦海与超离于欲望、形相、思虑而得以用有情证元为之间的界限。因此,众生若有觉就可发有情之愿,进而得智慧般若的法门,修炼成无上正等正觉,使佛性真正归于自我,获得永恒自由的解脱。

通过对《金刚经》以及其他佛学知识的学习,我发现现在社会上存在很多对佛学的错误认识,有太多的人把佛学跟迷信连在一起,我觉得佛法恰恰是我们破除迷信的有力武器。从佛法中获得大智慧,然后让身边的人也能在这种智慧中得到宁静的解脱。

金刚川读后感篇四

相传,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摩尼 说法。 大梵天王 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 不发一语 。大家面面相觑, 不解其意。 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佛祖当即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 涅槃妙心,实相无相 。”禅宗作为佛教中最重要的一支流派。以顿悟为特色,用以心传心为法门,不立文字,无迹可寻。故万法本空,非空,非非空。这是一种境界。空,非空,非空亦空。如何理解?“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万法因缘生因缘灭,究其本质,当体即空,无所有。但法就是法,真空不碍妙有。孤明历历,如镜中幻影。事求则应,事去则灭。谓之真空。不是不知道,而是不贪执。如禅宗公案所说,铜镜执与此相,那此镜是不空彼相,铜镜也就失去了能照的本性。

究其本相,为不空之空。世人贪执我慢,故佛陀告诫大众要万般放下,破除我执我慢,又因其人身有六根,六尘。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身香味触法六尘。六尘是外境,六根是内境。外境加内境产生身心现象,心为外境所转,也就是被六尘所动,就会以六根造作善恶,好坏等行为,即造业。故《金刚经》把六根、六尘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宣称若人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不实,当下就是解脱自在。

与“万法本空”相对的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是佛教对主体的独特意识,本义为轨持,即‘轨生物解,任持自性。’诸法无我认为一切存在都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没有起着主宰作用的自我或灵魂,世界上没有单一独立、自我存在的、自我决定的永恒事物,一切事物都是因缘而生,都是相对的、暂时的。”简单地说,就是指一切事物 , 都是特定条件的因缘和合,是可分的,是多体的。任何一个物质,有其组成成分,每个组成成分又有其组成,可以无限推演下去,这样找不到一个不可分的实体存在,一切是缘起性空,是没有不可分粒子的大空性,没有固定不变的实体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人是这样,其他一切事物也是这样,是无基无根的空,这就是诸法无我!

与“诸法无我”相对应的也有一句话,叫做“诸行无常”。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会感到诸行无常了。 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是瞬间变化,没有丝毫静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看见种种的物质和东西都一刹那不停的流逝着,迁流变化。世界的一切事物没有一样是永恒的。任何东西都有它形成的时候,形成过后会保持一定的相貌。过了一个时期,它慢慢的坏掉,最后消失的无影无踪。故而称之为“空”。我们所认识的这个世间,世界上的物质,我们的身体和生命,以及心念。没有一物不是生灭变化的。故说“无常”

众生的身心是众多因缘聚合的结果,即是我们过去有种种的业因缘,它们凑合形成我们现在的身心,所以它是一个聚合体,以佛法来说,即是五蕴。五蕴就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当中并没有一个实体是“我”。我是谁?是我们把这副皮囊叫做“我”。是“假名我”。我们众生给每样东西名称后,就认为它是实在的。但佛陀说不是,是假的,是一个名称而已,“假名我”亦复如是。在这个名称里面,并没有一个实体存在。但是我们凡夫将这些假名我执著以为真,佛教称之为“我执”。而《金刚经》破的就是我执。故而: 万法本空,非空,非非空。是则为解。

金刚川读后感篇五

我记得有人说:中国人最可怕的是谁也不信,就信自己。我赞同,我个人觉的人总有晕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相信自己的行为想法是正确的,那不就容易犯错吗?我觉得有点信仰挺好的,但是不是邪教啊。生命的长河,清澈透明,流淌的地方多了偶尔也会受染,能保持一颗清澈的心灵,力争清澈不是一件坏事,《金刚经》教人修行,修行,通常很容易让人想到诵经、坐禅、礼拜等,总有一定的固定形式。诚然,我们不能否定这是修行,但如果从“修行”二字的意义去看,修行不只是局限在这上面。行是指身、口、意三业之行,我们的意业因为有贪嗔痴的关系,使得我们不断地造作杀盗淫妄等业。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修正错误的思想、语言、行为,使之符合道德规范,使之与道相应。

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当机者须菩提就向佛陀提出:“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发菩提心,为修习菩萨道的根本;降伏其心则又是发菩提心所要达以的目的。《金刚经》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个前提而展开的。降伏其心,是《金刚经》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佛法要解决的。从这个意义上看,佛法也不妨称为心性之学了。

假如我们的心充满着贪婪、嗔恨、愚痴、我慢、嫉妒,那这个世界一定到处是战争、谋杀、偷盗、抢劫、强暴、欺骗。你想这将是一个多么险恶的世界;相反的,我们如果拥有惭愧、慈悲、道德、智慧,世界就会出现光明、和谐、安定的局面。一切惟心造,人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

修行三省吾身,修善每日必行。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绘本草莓读后感(实用5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绘
  • 10-07 最新童话读后感(汇总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
  • 10-07 2023年小学读后感格式(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
  • 10-07 2023年德鲁克旁观者读后感(通用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黑森林读后感(模板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
  • 10-07 孝经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孝经读后
  • 10-07 最新水浒转的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大全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
  • 10-07 小学生读后感的评语 小学生读后感评语集锦(通用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
  • 10-07 最新丑小鸭读后感三年级(汇总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 10-07 2023年怎样教写读后感(优质6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