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数学新课标论文(优质6篇)

最新数学新课标论文(优质6篇)

时间:2023-10-03 10:56:58 作者:雨中梧 最新数学新课标论文(优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一

数学新课标研讨是对于新课标教学需求下的一种学术研究活动,旨在提高教师数学教学意识和技能,进一步规范和丰富数学教育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加这次研讨的过程中,通过听取专家讲解、交流学术思想和互动讨论,我体会到了这次研讨的重要性和意义。

第二段:学习到的新思想

与会专家在研讨中分享了许多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例如,运用信息技术、模拟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采取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以及学生主体性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

第三段:实践的收获

在听取完了专家的讲解后,我们参与者还进行了现场实践教学,体验采用新思维的数学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实践,我感受到了运用新方法教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且也看到了学生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上有着积极的变化。

第四段:思维的启迪

在研讨交流中,我还得到了其他同行对于自己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指导。这些新的思维和方法的引导,让我意识到不仅要关注教育界的发展趋势,更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第五段:结语

本次数学新课标研讨对于大家的数学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教学发展是源源不断的,其中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新思维是教育工作者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总结和探索新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二

1. 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 “ 问题情境 ---- 建立模型 ---- 解释 ---- 应用与扩展 ” 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景,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 “ 在一个长 16 米、宽 12 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种植花草的面积是整块荒地面积的一半,给出你的设计。 ” 这是在讲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的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设计出许多不同形状的花园 ( 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扇形、三角形、菱形、梯形等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新课程中的数学问题应力求源于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从心中建立起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天然联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验数学的有用性与挑战性。

2. 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这是新课程标准努力倡导的目标,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可以分成按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照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这样,能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4. 改变数学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学习 “ 生活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 后,当学生交上自己用圆规和直尺所画的精美图案时,又是对几何图形特点的感悟和对图形实用价值的领会;当学生用自己制作的七巧板拼成一幅幅图案,自取名字时,当学生知道和了解许多的数学史话、数学家的故事时,你不能不说,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5. 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在教学中要注重书本知识向实际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的理念,充分利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科书并非唯一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开发其他的教学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料、工具和场所,如实践活动材料、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软件及网络、报刊杂志等。

有的数学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课堂气氛也很好,甚至还有表演,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数学课不能忽略数学的特点, “ 双基 ” 的教学是中国的特色和传统。

1.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特点

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是以知识为本的。老师传授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学生接受、存储的是系统的基础知识;系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就需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近十几年来,尽管强调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但是这种知识为本的 “ 双基 ” 并未改变。过分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内容庞杂、专业性强,而且脱离生活,就像搞专门研究似的。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今天,学应试的知识、练应试的技能、培养应试的心态成了时尚, “ 双基 ” 成了升学的敲门砖。

2. 新课程下的 “ 双基 ” 特点

新课程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需要的是学生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这里,在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 前面有个定语 “ 适应终身学习 ” ,这就和传统教学的 “ 双基 ” 区别开来了。实施新课程,要用是否 “ 适应终身学习 ” 来衡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学习 ” 这个词的本义不仅仅是对前人经验的继承,更是学习者自己发现、探索的实践活动。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使我们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回归 “ 学习 ” 的本义,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仅用接受的方式学习,更多地是在发现、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习,学习生活的知识,学习生存的技能,学习生命的意义在于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3. 新课程理念下 “ 双基 ” 学习本身决不是单纯的学知识和练技能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总会有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价值观这些因素,任何一种学习过程中总伴随着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监控等学习策略。因此,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 “ 双基 ” 学习是不存在的。

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要把握好数学教学的特点,实施新课程决不能忽视 “ 双基 ” 。我们坚持实施新课标,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确立 “ 以人为本 ” 的思想。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三

近年来,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各科目新课标陆续出台,而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的新课标也备受关注。近日,在某某学校举办的数学新课标观摩会上,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这次观摩,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新课标的创新之处,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观摩过程中的课堂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新课标的创新之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与以往的课堂相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探索、思考。例如,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互动式教学让学生更加主动,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而是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知识。

其次,观摩会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石。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数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数学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再次,观摩会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首先,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应试科目,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而不是纠结于简单的记忆和口算。其次,在教学目标上,我们应该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数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观摩会让我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通过观摩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法,我明白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成为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者。

总之,通过这次观摩数学新课标,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数学新课标的创新教学方式让我眼前一亮,而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让我深感必要。同时,观摩会给予了我许多启示,让我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和教师角色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观摩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四

2011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被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课程标准,我参加了关于数学新课标研讨会,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致辞和介绍

新课程标准中,数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数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步。研讨会中,我们深入探究了数学新课标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研究和辩析了从“学什么”“讲什么”和“怎么教”三个维度来分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

第二段:学什么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不再强调计算和口算,而是更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课程调整强调了数学概念、数学思维和解题方法的培养。在新标准下,学生应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水平。

第三段:讲什么

数学新课标要求我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解决问题相结合,强调教学和学习的互动性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教学上不再简单地强调数学学科知识的本身,而是在实际生活中起到反应和作用的具体应用,我们应该将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第四段:怎么教

数学新课标中,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采取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加强教学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参与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系统性的知识性。数学学科教学的模式中,教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负责传授知识,而要转变为更重视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本质、逻辑关系和内涵。

第五段:总结收获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数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通过参加这次研讨,我对数学新课标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发展方向,我将会将这些学习与理解应用到我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获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在这次研讨会上,我们探究了数学新课标的内容、意义和实现方式,通过研究深入掌握了这一标准。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将充分借鉴前辈的经验,不断总结改善教学实践,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环境。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五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镇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数学新课标论文篇六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

1、要有好的学习习惯

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