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科粤版(通用23篇)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科粤版(通用23篇)

时间:2023-12-23 00:09:26 作者:MJ笔神

教案模板的编写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格式,以便于教师的使用和理解。这里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教案模板,供教师在备课时参考。

燃烧和灭火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同学们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b.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于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3、重点、难点、疑点。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疑点: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

1.引导探究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究法。中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课程应当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应当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等活动来实现教育目标。引导探究法能很好的体现《标准》中的思想,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其模式为: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归纳总结——联系生活。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既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能将探究的方案,讨论的情景提前准备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

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往往因地、因校、因师生条件不同而异。我校是湖南省高级示范性中学,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实验的动手能力强,讨论的思维活跃。同学们非常适应和喜欢教师通过引导探究法传授新知识。

我校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使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上完这节课后,我们学校还组织过学生进行火灾逃生的演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门逃生的技能,而且加深了大家的防火意识。这次活动还在我省电视台新闻中报道,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出灭火的原理,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3.自主学习法:对于较简单的内容,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燃烧,燃尽了茹毛饮血的历史;燃烧,点燃了现代社会的辉煌。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燃烧。请同学们谈谈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燃烧的现象。

2.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生]回答提出的问题。

[师]演示小魔术,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的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

1.探究实验。

步骤一:如下图。

步骤二:将薄铜片上的红磷与小石头分别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三者必须同时满足。

3.引导得出着火点的定义。

[生]1.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按照投影的步骤完成“燃烧的条件”实验。

2.根据实验现象一起讨论燃烧的条件。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同学们安全、正确的完成实验。引导同学们得出正确的结论。提示步骤1能得说明什么。步骤2又能得说明什么。两者相结合得出正确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生]八分钟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讨论的结果,大家一起评出最佳的结果。

[师]鼓励同学们的积极的动手和思考问题。提出探究时出现的小问题。避免再犯。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小魔术中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

[师]小魔术大解密。

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在尝试中感悟,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对探究的热情。

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探究内容在教材的演示实验中略有改进。增加了对不可燃物的探究。更加有利于同学们得出燃烧的条件。

根据所学的内容,解释魔术的奥秘,同学们初尝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1.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装置如下图:

2.有关煤炉的讨论。

(1)如果不继续往炉子里添柴火,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2)如果把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柴夹出来,柴还能继续燃烧么?为什么?

3.利用燃烧的条件,思考怎样燃烧会更旺呢?可举出具体的实例。

[师]了解了燃烧的条件后,思考怎样能使刚才实验中水里的白磷燃烧呢?

[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师]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

[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后回答第2题和第三题。

1.改进演示实验优点:向水中通入氧气,硬纸片不能很好的固定白磷,白磷四处游动,不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可以用一个螺帽代替硬纸片,白磷能和氧气很好的接触。并且能清楚的观察到燃烧的现象。

2.从化学走向生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3.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同学们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探究。

1.实验探究。

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并思考为什么该方法有效。

2.根据实验探究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师]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控制不当将演变成无情的火灾。同学们例举生活中的燃烧时,有人就提到了火灾。

[多媒体展示]衡阳11.3特大火灾。有20名消防队员壮烈牺牲,11名消防队员光荣负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消防官兵扑救火灾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生]1.分为六个探究小组进行实验探究。

2.完成教师所给的表格。

[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发现他们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提示,让整个探究过程顺利进行。

[生]8分钟后,派一个代表交流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和完善。

[师]鼓励各组的实验方法。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灭火原理。

以衡阳特大火灾过渡到燃烧有利还有弊。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

给定实验目的,请同学们自主设计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

分组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培养了大家的默契,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的应用。

1.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形应该怎样灭火,其原理是什么?

(1)炒菜的锅起火了;

(2)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3)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起火;

(4)邻居吸烟,不慎引燃被子发生火灾;

(5)森林在打雷闪电时起火。

2.油田起火,采用降低其着火点的方法将其熄灭是否可行。为什么?(本课疑点)。

3.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灭火范围(见教材127页)。分组做“人人都当消防员”的实验。

[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完成第一题、第二题。

[师]“着火点是否可以降低”是本节课的疑点。可将着火点比喻成铁、铜等物质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固有的物理性质,不能随便降低。

[生]1.自学了解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2.分组做简易灭火器灭火的实验(如图),人人都当消防员。

1.将理论用于实际,巩固灭火的原理。情感上认识火灾是可以控制的,掌握有效的灭火方法能防止发生火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2.以提问的形式提出本节课的疑点。形象的比喻使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着火点不能降低。

3.根据教材步骤,自主完成灭火实验。学生感到学有所用的喜悦。

掌握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师]火灾无情,灭火不如防火。

[生]1.了解爆炸威力后,积极主动的自学“易燃易爆安全知识”。

2.认识图7-12的图标表含义。

3.联系生活,思考应当在哪些地方张贴这些图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更关心生活,关注消防安全。

火灾自救常识。

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

[生]认真看影片。遇到火灾,学会自救。

学会一门自救常识,激发同学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总结。

总结本课的重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生]一起回顾两个重点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总结本课的重点。同学对本课的重点由短时记忆过渡到有效的长时记忆。

作业。

电影院、学校、幼儿园、网吧等地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损失惨重,请任选一地,根据其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或考察该场所的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要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1、引导探究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一)创设情境,设疑猜想。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二)制定方案,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三)提出问题,交流反思。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四)应用拓展,学以致用。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课后4、5、6小题。

燃烧和灭火的评课稿

一、课例主题:

二、课例描述:

在“燃烧与灭火”这一节课的教学中,老师结合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并出示了几张图片,开门见山的引入了课题,此时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求知兴趣。接下来他着手进行演示实验7—1,本想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而此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实验时,铜片上的白磷剧烈地燃烧起来(此时,红磷没有燃烧),但是,白磷燃烧的火花溅落在红磷上,红磷也燃烧起来了。这一意外的发生,我的头“轰”的一下大了起来。有的学生也骚动起来(提前已预习)我想他该怎么办呢?把结论强加给学生,还是……。他冷静了一下,面对实验的失误,我向同学们承认了自己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指着还在燃烧的.红磷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随即又安静下来,等着老师往下进行。这时他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失误的原因,学生的热情又高涨起来,纷纷献计献策:白磷的用量再少一些;使用更大的烧杯,白磷与红磷的距离远一些;白磷燃烧后,立即用小烧杯将红磷罩上;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们得出了燃烧条件的正确结论,同时也提高了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既解决了意外事件的处理,也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为了巩固对燃烧条件的认识,他接着安排了下一个探究实验,“要使热水中的白磷也燃烧起来该怎么办?”有位同学马上站起来回答:“向水中吹气。”他一听,问题又来了:吹气主要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白磷怎么会燃烧起来?这最起码的知识都不懂,还乱说!”可一想,老师刚才都犯错了,怎能怪学生呢!于是他笑着说:“这位同学,你上来试一试吧!”上来用导气管向水中的白磷吹气,白磷没有燃烧起来,他又使劲地吹了一大口,白磷还是没有燃烧起来,于是他有些懊丧地下去了,并趴在桌子上。见此情景,他肯定了这位同学的勇气,并要求其他同学一起来解决问题。又有学生说;“老师,应该向水中通氧气。”他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得用实验来加以证实。”并拿出事先收集好氧气的气囊,向水中通入氧气,只见水中出现因白磷燃烧而产生的火花,非常有趣。学生们非常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课堂教学又一次达到了高潮。

实验过后,他又组织同学们尝试了向水中的白磷通入空气的实验,也获得了成功。进而,他又提出问题:“通过导气管用嘴向水中吹气,为什么不能使白磷燃烧?”仍然请刚才的那位同学回答,他在老师的引导和同学的提示下找到了原因,答道“从嘴里吹出的气体大部分是二氧化碳,它不能支持白磷燃烧。这一知识点是我们前面探究过的。”他接着说:“好,请座下。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了你的进步。”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我注意到这位同学的表情,他的眼中又充满了自信。我的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三、课例评析:

在这节课中出现了两个意外事件,一是教师演示实验的失败,一是学生的回答与老师预想的回答发生矛盾。这两个事件的发生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但在处理上觉得是恰当的,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演示实验失败后我没有强调客观原因掩饰实验的失误,而是面对失败承认了错误,并组织了学生探究了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药品用量、反应条件、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又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体现了在课堂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而面对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预设发生矛盾时,我没有严厉的批评和断然否定,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亲自探究自己的结论,引导他自己得出回答错误的原因,并给予鼓励表扬,发扬了该同学的积极性。这种做法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参与实验,参与探究结论的新理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之处,老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预料到一些以外情况的发生,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这也使我感到:教师应认真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甚至还应补充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得心应手。使整个课堂是连贯的,学生是愉快的,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才会散发出持久的生命芬芳。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有可燃物燃烧 。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1》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二、我的教学构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三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的板书设计。

1、有可燃物。

燃烧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有可燃物。

燃烧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

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4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将学生的设计的实验与教材124“燃烧的条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对学生提出的可行性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同时展示以下方案。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让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1、有可燃物。

燃烧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学情分析。

学生爱玩,好动。利用他们的这种天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3、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1、引导探究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探究发现和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减少板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动手、思考、讨论,突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实验探究法:

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从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

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

仪器:火柴、镊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用品:白磷、红磷、热水、蜡烛、稀盐酸、碳酸钠粉末。

有网友说,把石蜡放入试管中加热至沸腾,然后泼到试剂盘中会燃烧起来,是真的吗?欢迎大家来到真假实验室,下面我就给大家演示这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答案自然会揭晓。

(1)教师演示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水中的白磷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目的:使学生形成对猜想做出证实的意识,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开放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加强了科学方法的教育。)。

(2)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3)展示悉尼奥运火炬水下传递的图片,进一步解释水中可以生火。(可以弥补上面实验现象不明显的缺陷。)。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在对比分析中获得新知识,通过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验证意识。)。

(1)讨论与反思:

(过渡)唐僧师徒到西天取经,这一天来到火焰山,这里三年未下一滴雨,酷热难耐。唐僧说:“悟空,你看这火焰山这么热,你我师徒可怎么过去呀?”

1、如果你是孙悟空,该怎么办呢?

2、第一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越扇越旺?

3、第二次借来的芭蕉扇为什么把火扇灭了?

4、你还能为孙悟空想出别的灭火的办法吗?

(2)分组实验。

活动与探究三: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记录现象并分析原因。(温馨提示:注意安全,轻声细语。)。

学生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设计目的:使学生养成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装置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培养学生的辩证观,加强环保意识。)。

情境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液化石油气熄灭?为什么?

情境2:油锅着火后可以用锅盖将其盖灭。问:这是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3)引导学生回顾,教师演示实验,总结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关系。

(设计目的: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建立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课后4、5、6小题。

燃烧和灭火的评课稿

听了孙老师的《燃烧和灭火》这节课,感受颇深。这节课教学素材丰富多样,教师和学生互动有条不紊。这节课体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这一教学理念。这也是化学教师要具备的先进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很独特,这节课教学内容丰富充实,由一组不同的燃烧引出燃烧要考虑的因素、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知识。教师精心布设的学习情景,导入课程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踊跃发言,积极讨论。化学教学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教学活动要更多地设计学生活动,同时注意让学生主动意识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中主动、活泼地发展。“燃烧与灭火”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燃烧与灭火》堂课注重化学概念的形成。通过“火”这一生活情境,引出燃料要考虑的因素、燃烧的条件、促进燃烧的方法、灭火的原理等知识,并串联起微粒观、元素守恒观等概念知识。既要考虑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生将要发展的需要。在学习方式上,把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问与答、学生总结、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实现由“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小组讨论到教师评点、总结和新知识引入,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现代教学模式的思想,强调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这节课还特别注意了德育教育,注意了化学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使这节课的知识更有生命力。

这节课如果在教学评价中能够及时地引导学生。

自我评价。

应该觉得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燃烧和灭火

3.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烧杯(热水)4个,漏斗、洗耳球(或气筒)4套;烧杯(冷水)4个,大试管(含橡皮塞)4支,酒精灯4个,试管夹4个;火柴8盒,小蜡烛16支,白磷若干。

烧杯2个,大试管(含橡皮塞)1支,小蜡烛,碳酸钠粉末,浓盐酸,塑料瓶,小试管,火柴。

同学们,可燃物的燃烧,能为我们带来光明、温暖和能量,但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灾难。在这一节课里,我们将用实验的方法去揭示燃烧的规律,找到控制燃烧的办法。

[提问]:可燃物燃烧会发出什么现象?

[讨论]:下列反应都会伴随什么现象?

c+o2co2;4p+5o22p2o5;s+o2so2;3fe+2o2fe3o4。

学生对这些反应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燃烧、可燃物,进而猜想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可以燃烧的物质叫可燃物。

燃烧: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猜想]:燃烧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呢?

[演示]:将装有白磷的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这个实验满足了哪些条件?如果改变其中一个条件,还能燃烧吗?

[讨论]:你准备改变哪个条件?说出你的实验方案。

其中一个把白磷直接放入热水中,另一个把白磷放入试管,再把试管放入冷水中。

[学生实验]:选择两个方案中的一个,实验并观察现象。

[讨论]:你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要想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三着缺一不可。

[讲述]:我们把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幻灯片]: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没有着火燃烧呢?

[讨论]:如果给白磷补充上那个条件,白磷能燃烧吗?

你准备怎样为白磷提供那个被改变的条件?

向热水中的白磷补充空气,可以使用洗耳球连上漏斗,然后罩住白磷,效果特别好。有学生提到,需要“送气机”,其实这就是最简单的送气机。

[实验]:选择适当的方法,补充条件,实验并观察。

[讨论]:有什么现象?你从实验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只要有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点,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水火也相容!

[讲述]: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燃烧发生的条件,同学们,我们怎么熄灭火焰呢?

可燃物是燃烧的基础;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一定能燃烧。

[讨论]:灭火有哪些措施?“灭”字头上的“一横”起什么作用?

[活动]:熄灭小蜡烛。

[讨论]:你用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运用了什么措施?

[演示]: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灭火。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阅读]:学生阅读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使用方法,并以小组为单位,向同学介绍。

1.“釜底抽薪”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实验时,如果不慎把酒精洒在实验台上并燃烧起来,我们可以用湿抹布扑盖。利用的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炒菜时油锅内的油不慎着火,灭火的方法挺多:

1)盖上锅盖,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把菜放进去,也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这是利用了( )。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5.烧不坏的手帕。

[讨论]这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触?

1.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分别探究氧气和温度对燃烧的影响。

2.白磷燃烧后,要塞上橡皮塞,以减少白烟扩散。

用学生分组实验代替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中,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的设计和方法的确定上,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的:

培养实验能力和综合能力。

体会到只有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

接受防火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分析、综合,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

难点:运用燃烧的条件,理解灭火的方法。

教学准备。

分组试验材料:酒精灯、贴片、写家财、火柴。

演示材料: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套(如需要可在笔者个人专辑上下载试用: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蜡烛现在怎么样?(正在燃烧)师在蜡烛上罩上玻璃杯,

氧气)。

二、教学新授:

(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让学生各抒己见(可以找些枯草、树枝之类的东西来生火取暖,再设法求救)。

讲述:对,想要生火取暖首先就要找些可以燃烧的物体。

师问:平常我们看到哪些物体可以燃烧,那些物体不能燃烧?

指出屏幕中哪些是可以燃烧的物体。

讲述:像木材、棉花、酒精等都是可以燃烧的物体,我们把能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板书:可燃物)。

(二)、认识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

继续听故事:几个小朋友找来一堆树枝,可他们仍在抓耳挠腮,因为树枝没办法燃烧。

可见还需要别的条件,那到底还要什么条件呢?

a在火柴盒上摩擦(提示摩擦会怎么样?双手相互摩擦感受一下)。

b放在明火上。

c放在阳光下聚焦燃烧。

由生提出设想,教师出示方法图。

学生进行试验。

汇报试验现象:火柴在铁片越来越热的过程中燃烧的,铁片把热传到火柴上,使火柴温度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温度时,火柴便燃烧了。

试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不同位置的火柴燃烧是否一致?火柴从哪一头先燃烧起来的?)。

如果把煤或木头放在上面是否也能很快燃烧?教学易燃物概念:燃烧室需要温度不高的物体。

小结:燃烧所需的第三个条件是:一定的温度(板书一定的温度)。

(三)、归纳、巩固燃烧的三个条件。

讨论、反馈:只有氧气、可燃物、一定的温度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会发生,哪怕是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

出示巩固题棗燃烧的煤炉。

分别使其缺少一个燃烧的条件。

(四)、了解燃烧与人类的关系。

师问:燃烧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利:照明、做饭、取暖及工业生产都需要燃烧产生热量和能量,

人类离不开燃烧。

弊:容易引起火灾,俗话说‘水火无情’,火灾带给人类的损失。

是非常严重的。结合具体实例进行介绍。

(五)认识灭火方法。

讲述:燃烧不注意有时就会酿成灾害,给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掌握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就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想办法灭火了。

出示灭火方法图片。

小组讨论:选择一至两幅图重点讨论,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

交流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如油类、电器着火的灭火方法教育)。

(六)防火教育。

打开教科书第二十八页齐读最后一小结。

(七)巩固练习:

讨论题:如果有人家中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办?

(分清火势、找准火源、积极灭火)。

独立思考:冬天如何能使炉火燃烧得更旺?

草原上救火通常是在大火周围迅速割出一个大圈,就能灭火,这是为什么?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接下来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说课部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燃烧与灭火是在学生学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我注重源于生活,这样,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掌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在本节课堂教学中,我注重课程内容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在课堂实施中注意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此基础上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初步设想。

考虑到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熟悉、感知程度,考虑到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这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有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主要采用启发、实验探究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问题任务,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给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展示的空间,力求让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研究学习,体验到化学的乐趣。下面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设计。

环节1:质疑。通过《一则触目惊心的报道》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2:总结出燃烧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回顾以前学的知识(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

环节3:探究燃烧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各小组讨论,尽可能利用给出的药品仪器设计对比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进行展示,得出燃烧的条件。在教师指导下的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可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环节5:探究灭火的原理。这时老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三支长短不同的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6:最后,将一大烧杯倒扣在三支燃烧的蜡烛上面,让学生观察哪支先熄灭,分析原因。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

环节7: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这就是我对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课题1。

1、有可燃物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二、灭火方法。

三、安全知识。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人类第一次接触到化学就是无意识的利用了火,学会了燃烧。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法综合应用。让学生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从而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很多伤痛的事实,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此外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通过适当的练习,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化学来源于生活。最后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由学生自行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上课时,先以高中教材演示实验——吹气生火,提起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发问,为什么吹口气棉花团也燃了,滴几滴生活中常见的水棉花团也燃了,是为什么就燃烧起来了?引发学生思考,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然后紧接着微视频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揭露问题核心,逻辑思维严密,通过问题层层递进,总结知识。然后回过头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来揭秘刚才的趣味实验,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兴趣和信心。紧接着用辩证的思维引出,知道“生火”还得学会“灭火”,学生分组实验,自主探究灭火的原理。最后科教视频展示火场自救和逃生,加强学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这次教学的优点是:

1、课堂引入的实验十分震撼,学生兴趣浓厚。因是高中教材的演示实验,危险系数小,完全可以用于初中化学。

2、大量应用微视频,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大大缩短了演示实验时间,使课堂容量增强,后排同学也能清晰看到实验现象。

3、教师演示实验是基于课本实验的改进,使知识进一步加深,并减少了实验污染。

4、课后练习源于生活中的实例分类,和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做题兴趣浓厚!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从总体上看,我认为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结合学校的资源设备,利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结合学生分组实验,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并且从学生的课后练习上反应出来,也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包括棉花、小石块、小木条、玻璃棒、酒精、水、小木炭块、蜡烛等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对于教材上的演示实验,根据我多年的.经验表明要使热水下的白磷燃烧按照课本的操作很难实现,因此我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本次课前,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才能让我科组的《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塑造化学生化生态新课堂》的研究性课题不成为一句空话。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张火灾的图片,引导学生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应对吗?这引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出现。紧接着学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题被自然引出。可以说所有没有学生开小差。

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通过三种物质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本实验本身没有粉笔头这个物质,我通过改进后,粉笔头无论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就总结物质必须有可燃性,这是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从灭特殊物质的着火到商场宾馆突发火灾的灭火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特别是在强化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不是去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去复现已学知识,而是从油的着火,电器的着火,图书馆的着火这些特殊环境的火灾的扑灭的角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

在灭火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总结。100%的学生能掌握课堂学到的消防知识,整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课件应再多插入一些火灾自救图片,或录像这样会让学生记忆更深刻,灾难随时可能发生,学习到应对灾难的本领至关重要。知识结束后,应进行火灾演练,看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知识逃生,这样会更好。

总之,经过《燃烧与灭火》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求知需要是教师的突破口,生活的实际内容是科学知识的切入口。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需求,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在课程标准中,对该部分的内容要求有体现出“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本课题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就紧紧围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而展开的。

在本教学设计中,采取了“水中生火”的化学魔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引与实验分析,学生自主地探究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自己动手的基础上分析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并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三个条件,破坏一个即可。”

本部分——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作为学生了解和认识燃烧的现象,并以此为契机进入接下来的学习的重点内容,其课时分配与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目标的'作用上是成正比的。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并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找出自己灭火所采取的原理。从整体上看,虽然教学内容相对容易,时间相对较长,但是能给出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进行思考却是值得的。

在某位教师在上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这一课题的复习课教学公开课中,当说到灭火的原理时,听到有学生把第三条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学生为什么把“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说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我们大家都知道,一种物质的着火点是固有的,是一成不变的,是不可能降低的。可为什么会有学生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呢?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是教师在教学时这么说而学生跟着学的话,学生是不可能懂得这么说的。许多学生都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老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正确的,都是真理。学生在这个时期,很难判断出教师说的话是正确还是错误。教师怎么说,学生也就跟着怎么说了。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非常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因为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否则的话,一年害一批学生,十年就害一代人了。想到此,心头战栗不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燃烧和灭火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五、板书设计(略)。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本课题主要目的是研究燃烧的条件和原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探讨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并通过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引出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本学年九年级(12)班,本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好,大部分同学具备独立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或通过组成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获得结论。但还有个别同学基础较低,反应较慢,需要基础好的同学帮助,所以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的形式,使基础好的学生帮带基础差的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重点: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

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以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燃烧和灭火”的课题为中心,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等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讲台、实物、图片及实验等各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由学生提出探究目的、方案,并用查资料、讨论和实验验证,得出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进而迁移到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间的辨论存疑,引发了学生思维的.冲突。如:放热、发光是否是燃烧,物质是否都能燃烧等。而活动与探究、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与展示达到了实验解惑的目的,实现了资源共享,且形成了共识,如燃烧是有条件的。拓展研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科学素养也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如燃烧的条件除课本上知识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木炭与酒精)、形状大小(木块与刨花)等因素有关。创设的教学情景既生动、真实而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学生的自主活动较为充分,参与面广(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的积极性高,学生的能动性和聪明才智一次次被激发,又一次次被展示,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课堂效益高。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引言部分,我出示了一张火灾的图片,引导学生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你被困在其中,你知道如何应对吗?这引起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学生的第一个兴奋点出现。紧接着学生交流了什么是火,什么是燃烧,提供学生施展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题被自然引出。可以说所有没有学生开小差。

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通过三种物质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课本实验本身没有粉笔头这个物质,我通过改进后,粉笔头无论多高温度,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就总结物质必须有可燃性,这是燃烧的一个重要条件。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问题又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产生于好奇和质疑,在一开始就利用一个对比实验的不同现象创设了一个问题情景,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的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得到了物质燃烧的条件,然后又从燃烧的条件引入灭火的原理;从灭特殊物质的着火到商场宾馆突发火灾的灭火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渗透于问题之中。特别是在强化问题的教学环节中,不是去解决一个普通的问题,去复现已学知识,而是从油的着火,电器的着火,图书馆的着火这些特殊环境的火灾的扑灭的.角度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不会止于问题,才会发现新的问题。

在灭火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我采用了实验教学。把火灾发生时的正确求救、自救方法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进行总结。100%的学生能掌握课堂学到的消防知识,整堂课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燃烧和灭火教学反思

我在备课时考虑,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的探究,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整个过程,学生通过已有的各种储备,在回顾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整理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不仅如此,当学生建构出燃烧概念后,我及时大力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的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地方处理不合适,如果让学生总结共同特点的时候,直接告知学生,这样总结出的共同特点就是燃烧的概念,问题的导向性更明确,学生的思路也清晰。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子、纸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些物品,设计对比实验轻松得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演示了多种灭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时候也能清晰表达从实验操作到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孩子不仅学的快,更能学的好!

学生已经用常见物质探究获得了燃烧条件,课本原有的用红磷和白磷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我就处理成演示实验,学生对课本中本实验设计的讨论问题可以脱口而出,由此证明学生对燃烧条件掌握的非常好。我还对此实验做了实验改进,把白磷和红磷装在试管中,用气球套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下端浸泡在热水中,这样,白磷燃烧的有毒白烟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避免空气污染。

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我在这里安排了一个动画视频,让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再看视频,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终生所需,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服务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的问题,本节课安排的学生实验设计许多易燃物,学生的课桌上也有许多书本没有完全清理,我没有及时强化学生清理课桌上的纸张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隐患,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相关问题。

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知识与技能。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燃烧与灭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将实验探究作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学生小组学习为教学主渠道,整个过程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的化学教学观。特别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不但使学生能够较为深刻地理解爆炸的原因和安全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也将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等,还让学生体会和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1、以导学稿为载体先进行课前预习,了解这节课的大概内容和重、难点。

2、把自己预习不会的内容做好记号,以便在课堂上能够解决。

3、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设计探究面粉的爆炸实验方案和改进方案(说明:很少有同学能把这实验做成功)。

4、查阅有关广州某酒楼煤气泄露爆炸的资料,自己分析爆炸的原因等。

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广州某酒楼煤气爆炸的看法和面粉爆炸实验设计方案,通过听取其他同学的反驳意见及实验验证等方法对爆炸的原因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学生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因此获得了大量相关知识,其中某些知识有的学生不太理解,再通过其他同学的解释,解决了他们心中的疑惑。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由学生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对于相关的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所以我认为在今后教学中,凡符合此类型的课应多采用这种方法教学,使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更好。

1、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后,应提供对应的实验用品让学生设计实验并用实验来验证本组的假设,但没做到。

2、每个小组同学提出假设问题而其他组提出反驳意见后,这组同学可根据反驳意见做对应辩论,互相反驳,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但是总担心浪费时间,给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都不足。

3、爆炸这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感大胆放手学生实验,所以效果不太明显。

4、面粉爆炸实验成功率低,只有展示氢气爆炸实验,对粉尘爆炸说服力不大。今后再上这节课,针对以上不足之处,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提高。

对于教学中的实验,应该让学生先提出个人猜想,再为了验证猜想去做实验,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而且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这样对他们的认知发展很有帮助。

对于使燃料充分燃烧的现实意义,可以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切实让学生体验到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相关范文推荐
  • 12-23 婚礼女方父母致辞大气大全(24篇)
    无论是婚礼仪式、婚礼装饰还是婚礼司仪,婚礼大全都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供新人们参考。想要举办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吗?下面是一些创意婚礼主题,让你的婚礼与众
  • 12-23 高中教师年度考核自我鉴定范文(17篇)
    自我鉴定范文可以作为个人发展的标志,是对自己学习和成长的一种总结。通过自我鉴定,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接下来是一些优
  • 12-23 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心得体会范文(18篇)
    5.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思想、行为和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反思和总结。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小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 12-23 研究生实习鉴定表(通用19篇)
    实习鉴定是对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进行总结和评价的文书。实习鉴定范文四:对实习生在工作时展现出的耐心和责任心表示肯定,鼓励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
  • 12-23 校园歌会主持词开场白(汇总22篇)
    主持人应当能够掌握会议或活动的节奏,确保时间的合理分配。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主持人的技巧和经验,供大家参考。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男女合:大家好!
  • 12-23 小学一年级语文名师教案设计意图(优秀18篇)
    授课内容是指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点和教学大纲选定的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想要写一份出色的一年级教案吗?这里有一些值得参考的范例。比尾巴(第一课时)。课前透视
  • 12-23 医药公司业务员工作计划(实用20篇)
    公司是一个竞争者,它与其他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争夺资源和市场份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成功公司的经验和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
  • 12-23 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稿初中(热门19篇)
    国旗下讲话是传递正能量的平台,我们可以向身边的人传递勇气、希望和正面能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旗下讲话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
  • 12-23 部队骨干辞职报告(实用18篇)
    当你下定决心要辞职时,写一份精心准备的辞职报告是对自己和公司的一种负责任表现。下面是一些成功辞职的案例,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辞职报告的写作技巧。
  • 12-23 班会活动方案设计(专业18篇)
    活动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活动目的:正值20xx年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达全班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