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用5篇)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用5篇)

时间:2023-09-28 08:48:24 作者:笔尘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实用5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篇一

使用电烙铁和焊锡丝在电路板上焊接元件。实习目的:初步掌握焊接技能,为后续实习打下扎实基础。实习要求:焊点要成型牢固可靠、圆滑光亮,成半球形,元件排列整齐。

1.电烙铁:由烙铁头.加热管.电源线和烙铁架组成我们使用的是内热式电烙铁,功率在20—30w之间,其优点是功率小,热量集中,适于一般元件的焊接。由于焊接的元件多,烙铁头是铜制。

2.钳子、镊子各一把。

4.印刷电路板(pcb板):硬制塑料板上印有钢制电路,可将一些电子元件焊在其上。印刷线路板的原料主要是铜箔,粘结剂,极板。

5.细铜丝。

电烙铁是加热工具,可将烙铁头加热到250摄氏度左右,在此温度下,焊锡便可融化为熔融状态,此时便可将与锡相亲的铜制元件与pcb板上铜制电路焊接在一起。

焊锡线为锡铅合金,通常用于电子设备的锡焊,其锡铅比为:60:40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烙铁头在正常使用下氧化得很快,清理办法是:将烙铁头在有松香的烙铁板上轻轻摩擦。

步骤1:准备焊接将烙铁头和焊接物靠近焊接物

步骤2:焊接物加热将烙铁头接触焊接物

步骤3:焊接溶解将焊丝接近焊接物使之溶解

步骤4:焊丝离开见到焊锡中之助焊物流出时,将焊丝拿开

步骤5:烙铁离开将烙铁头按照箭头方向加速离开

电烙铁头、焊锡丝尖与焊盘三点要接触在一点上,焊接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焊锡之前应该先插上电烙铁的插头,给电烙铁加热。焊接时,焊锡与电路板、电烙铁与电路板的夹角最好成45度,这样焊锡与电烙铁夹角成90度。焊接时,焊锡与电烙铁接触时间不要太长,以免焊锡过多或是造成漏锡;也不要过短,以免造成虚焊。元件的腿尽量要直,而且不要伸出太长,以1毫米为好,多余的可以剪掉。焊完时,焊锡最好呈圆滑的圆锥状,而且还要有金属光泽。经过对焊接技术的实习,我们初步掌握了焊接方法与技术要点并对电路板的基本构造和电路元器件有了初步认识。听了老师讲的技术要点再经过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摸索,我们由不会到会,焊点从不均匀到均匀。整个过程持续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多三秒而已。锡量也要进行控制,太多容易造成虚焊,而太少又有可能会容易折断。并且在焊接结束时应先将锡丝拿开后再将烙铁拿开,否则易使锡丝粘在集成板上。通过一上午的练习,我了解了焊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四:简单印制电路板设计

根据电路图,自主绘制印制电路板图。

1.印制电路板图的大小为100mm*100mm;

2.插孔直径为1mm,焊盘直径为1.5mm-2mm,铜箔宽1mm;

4.设计印制电路图形应考虑减少干扰,维修方便;

5.印制电路板四周要空出5mm-10mm的边框;

6.电源线与接地线粗一些,布线密度大时可使用过渡线;

7.布线尽可能短,尤其是晶体管的极极,布线拐角一般为圆角;

8.输入、输出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平行,以免发生串绕;

9.高低电频悬殊的信号线应尽可能短,且间隔大些;

10.公共地线尽量分布在板子的边缘,尽可能保留铜箔做地线。

1.认真了解电路图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要了解电路原理,以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大概的位置,并对照要求的电路板大小来确定大致的电路图构成。同时要考虑到各个器件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2.整体布局与印制板结构的确定。

3.根据电路图先做简单的草图设计,画出相应的草图。考虑到跨接线,元件焊接点,还有地线走位等因素,进行修改。最后观察整体布局是否合理。

4.根据草图在正式的图纸上绘图,这时可以根据坐标纸上的网格来确定具体的走线和元件位置。另外,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元件的实际尺寸,注意设计要求的规定,注意线与线不可以相交。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在前两次实习的基础上根据电路图绘制印制电路板图,首先要求我们对电路图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在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完成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在初次完成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科学,更方便,实用性更高。刚开始设计时,布线时过渡线太多影响实用性,通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本次实习,我知道了怎么根据电路图设计简单印制电路板,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牢靠的基础;也懂得了在学习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力求做到做好。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篇二

根据电路图,自主绘制印制电路板图。

1、印制电路板图的大小为100mm100mm;

2、插孔直径为1mm,焊盘直径为-2mm,铜箔宽1mm;

4、设计印制电路图形应考虑减少干扰,维修方便;

5、印制电路板四周要空出5mm-10mm的边框;

6、电源线与接地线粗一些,布线密度大时可使用过渡线;

7、布线尽可能短,尤其是晶体管的极极,布线拐角一般为圆角;

8、输入、输出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平行,以免发生串绕;

9、高低电频悬殊的信号线应尽可能短,且间隔大些;

10、公共地线尽量分布在板子的边缘,尽可能保留铜箔做地线。

1、认真了解电路图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要了解电路原理,以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大概的位置,并对照要求的电路板大小来确定大致的电路图构成。同时要考虑到各个器件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2、整体布局与印制板结构的确定。

3、根据电路图先做简单的草图设计,画出相应的草图。考虑到跨接线,元件焊接点,还有地线走位等因素,进行修改。最后观察整体布局是否合理。

4、根据草图在正式的图纸上绘图,这时可以根据坐标纸上的网格来确定具体的走线和元件位置。另外,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元件的实际尺寸,注意设计要求的规定,注意线与线不可以相交。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在前两次实习的基础上根据电路图绘制印制电路板图,首先要求我们对电路图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在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完成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在初次完成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科学,更方便,实用性更高。刚开始设计时,布线时过渡线太多影响实用性,通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本次实习,我知道了怎么根据电路图设计简单印制电路板,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牢靠的基础;也懂得了在学习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力求做到做好。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篇三

刚拿到那个满是小洞的正方形焊板时很激动,拿起电焊铁的手都在抖。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堂电装实习课———焊接练习。密密麻麻的小孔一不小心就会将两个孔接在了一起。这就需要用烙铁头等工具把它们小心的分开。因为是初次接触这种练习,难免会出错,我的手被烫伤也被烧焦了,头发也被烧焦过,还被铜丝划伤过。但最终我不仅克服了许多困难,而且学到了关于电焊的技术。看着满满的像钻石一样的焊点,不禁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在焊接过程中,我领会到的有:

1、首先要认真听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解有关的焊接知识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短铜丝的焊接,我具备了基本的焊接能力,并熟练掌握了基本的焊接技术,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自己下一步要做的实验(包括收音机和电话的组装)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2、焊接过程中还帮我克服了对未接触过的事物(电烙铁等一系列焊接工具)的畏惧感,刚开始实习时,由于对焊接实践把握不准,焊接出来的焊点质量不是特别好,有几个都虚焊了。经过练习和反复琢磨老师讲的技巧后总结出焊接的方法,把握好了焊接的时间焊锡的用量,最后要注意烙铁和焊点的位置。同时,焊接后检查也是非常的重要。功到自然成,握焊出了自己满意的结果,加上自己的小小设计感觉还很不错。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篇四

根据电路图,自主绘制印制电路板图。

1、印制电路板图的大小为100mm*100mm;

2、插孔直径为1mm,焊盘直径为—2mm,铜箔宽1mm;

4、设计印制电路图形应考虑减少干扰,维修方便;

5、印制电路板四周要空出5mm—10mm的边框;

6、电源线与接地线粗一些,布线密度大时可使用过渡线;

7、布线尽可能短,尤其是晶体管的极极,布线拐角一般为圆角;

8、输入、输出的印制导线应尽量避免平行,以免发生串绕;

9、高低电频悬殊的信号线应尽可能短,且间隔大些;

10、公共地线尽量分布在板子的边缘,尽可能保留铜箔做地线。

1、认真了解电路图的组成和结构,首先要了解电路原理,以及各个元器件的作用和大概的位置,并对照要求的电路板大小来确定大致的电路图构成。同时要考虑到各个器件的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

2、整体布局与印制板结构的确定。

3、根据电路图先做简单的草图设计,画出相应的草图。考虑到跨接线,元件焊接点,还有地线走位等因素,进行修改。最后观察整体布局是否合理。

4、根据草图在正式的图纸上绘图,这时可以根据坐标纸上的网格来确定具体的走线和元件位置。另外,画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元件的实际尺寸,注意设计要求的规定,注意线与线不可以相交。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在前两次实习的基础上根据电路图绘制印制电路板图,首先要求我们对电路图有深刻的理解,然后在符合客观实际的情况下,根据实验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完成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在初次完成之后再做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科学,更方便,实用性更高。刚开始设计时,布线时过渡线太多影响实用性,通过思考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本次实习,我知道了怎么根据电路图设计简单印制电路板,懂得了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牢靠的基础;也懂得了在学习工作中不要急于求成,力求做到做好。

电装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篇五

20xx年5月-6月

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物理实验楼

1.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种类、性能、选用原则及质量判别;

2.掌握电子产品装配工艺;

3.掌握锡焊原理及手工焊接工艺技术;

4.学会简单电子小产品的装配、焊接、调试;

5.学会使用常用电子测试仪器设备,初步具有借助说明书或资料掌握常用工具、仪器的使用能力。

1.电阻

2.电烙铁等焊接工具3.焊锡

2.老师按照电装电调实习器件表中按顺序给我们发元器件,并一一介绍它们的名称和外形特点以及告诉我们焊接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要求我们检查所用的元器件,了解元器件的参数,焊接时要非常小心,对准了再焊,以避免在焊完时才发现元器件焊错了而带来更大的麻烦。

5.根据自己的排版把元器件焊接在准备好的电路板上;

6.最后就是检查调试了。

元件的安装和焊接,由于以前做过了一些元件的焊接,有了前面的经验,对这次焊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在焊接时先要把电烙铁焊接处的金属表面打磨光洁(千万不要用小刀去刮),不然会影响其导电性,而且它对锡分子的吸附能力也不强。还有就是在焊接电阻时注意将色环方向保持一致,有极性的元器件一定要小心,极性不能错。在焊接时应该将电烙铁放在所焊的电路板上的管脚去先预热,然后将焊锡从下面(贴着电路板)放到管脚去融化,动作要快,焊锡不要太多。我在焊接时,刚开始还是没有把握的很好,无法做到全部焊料适量,有些不足,有些过多,从而导致焊接的质量有点勉强。但后来经老师指导后,焊的就很不错,速度也提升了很多。焊完了之后要将引过长的元器件的引脚剪去。

最后焊接完后对元件进行检查和整理。看看有没有元件插错,或者漏焊的,元器件的极性是否正确。

经过此次实习我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知识:

1.电阻的识别与检测,其中电阻按制作材料可分为:金属膜电阻、碳膜电组、合成膜电阻;按数值可分为: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电位器等。

2.电位器的识别及检测:电位器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旋转式、推拉式和直滑式等。按照阻值的变化规律来区分,电位器又分为直线式、指数式和对数式。

3.电烙铁的使用:烙铁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0~300℃之间,因此焊接一般的电子元器件常用20w的内热式电烙铁(对初学者)。新买的电烙铁,使用之前要“上锡”,方法是:用磨砂或锉刀事先把烙铁头打磨干净,接上电源,待烙铁头温度一旦高过焊锡熔点时,再用它去蘸带松香的焊锡丝,烙铁头表面就会附上一层光亮的锡,烙铁就能使用了。没有上过锡的烙铁,焊接时不会吃锡,难以进行焊接。烙铁使用时间长了或烙铁头温度过高,烙铁头会氧化,造成烙铁“烧死”而蘸不上锡,也难于焊接元件到电路板上。烙铁头应保持清洁,不清洁的局部区域也蘸不上锡,还会很快氧化,日久之后常造成烙铁头长时间处于待焊状态,温升过高,也会造成烙铁头“烧死”。所以焊接时一定要作充分准备,尽量缩短铁的工作(通电)的时间,一旦不焊接应立刻拔去烙铁电源。

实习心得:

在实习尚未开始之时我以为这次实习又可以轻轻松松的了,可是在实习的第一天经老师的讲解才发现这次实习考验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这对我们来说的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专业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所以说动手操作能力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而此次实习让我认识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实习之前我焊锡的时候是把锡在烙铁上融化才弄到管脚,现在发现我过去完全的错了。以后绝不会再犯这种低级的错误,自己在平时更应该花时间去学习这些基础的知识。在把元器件排列在电路板上的也考验我们的个人思维,所以说要细心啊!

通过焊接练习,我基本掌握了焊接的基本技巧。但是焊接的时候也经常会遇到虚焊的问题,多半是由于焊锡放得太少或是电烙铁停留时间过长。这些问题都提醒我在以后的装配电器时要注意焊点的焊接,首先需要有耐心细心和熟练掌握焊接技巧。焊接是电器设备制造中极为关键的一道工序,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质量。

通过电装电调的学习,我明白了电装电调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电子类专业理解电子电路和提高电子操作基本技能的必要内容。它的主要目的是:

1.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电子电路理论知识;

2.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基本技能;

3.系统的了解电子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掌握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巩固理论的基本学习方法。自己也对自己做了要求,希望以后都能够多练习,多操作,熟练各种仪器的使用,要争取做到理论和实践两者兼得。

在这次的实习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和同学的热心帮助下,问题也就得到解决了,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这次虽然做的不是非常好,但是看到自己亲手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很高兴的。这次实习收获非常大!感触很深!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