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最新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优秀6篇)

最新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优秀6篇)

时间:2023-09-26 01:34:33 作者:紫衣梦 最新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反思(优秀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一

用表格方法进行整理信息,教学的重点之一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收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按一定的结构填写在表格里,但这个指导的度难以把握。第一次试教觉得很简单,出现情境图后让学生整理的出条件和问题,直接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大都不知所措,或是把问题重抄一遍,或是列式解答,或是满脸困惑地傻坐,很难提供一份比较满意的整理结果,还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到二小上课时,我就直接出示表格给学生,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老师的意图,但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领会列表策略难

在试教课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透彻地领会完整的列表策略,解答归解答,列表归列表,很难把它们融合在一起,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表格中该填问号的地方,填上了数据,把本该最后一步完成的内容提到了第一步完成。于是我在二小上时,表格出现后,我就强调了问号的作用。在启发学生利用表格分析数量关系理出解题思路强调从问题出发怎样考虑。学生情况比试教时好得多,但仍有学生先列式解答,只是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

三、体会策略价值难

让学生体会列表策略的价值,并自觉应用该策略解决问题是一重点,但由于教材中呈现的例题比较简单,而且学生对归一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掌握的比较好。当出现情境图时,有的学生已经口算出了一本笔记本的价格,甚至小华用去多少元?小军买多少本?也口算出来,学生觉得列表是老师和课本另外强加的额外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将列表整理与情境图对比,突出表格更清楚,有条理。尽管这样,在后面的练习中可看出仍有学生觉得直接列式解答省事。由于时间关系,书后面的两个习题鼓励学生多样化的整理信息,引导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这一教学过程未能完成。

通过这次赛课活动,从中发现了很多不足,有待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分析教材,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二

“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课,可以说在整册教材中是最难的。它是在“找规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学习“找规律”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列举法便是其中之一。而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列举法,会用这一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教材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认识“列举”这一方法。但一出示课题,学生便对“策略”二字产生了疑问,于是我便加以解释,在教学中也以“方法”代之,这样很快使学生消除了疑虑。而例1并不困难,学生在我的讲解下都能理解,并且在表格上显示则显得更为清晰。紧接着我将我的问题抛给了孩子:“同学们,王大叔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你们说的这四种方法都很好,王大叔都不知该如何取舍,你们谁愿意再一次帮助王大叔?”孩子们有的说选长8米宽1米的,有的说不好,应选长7米宽2米的,有的说选长5米宽4米的,当我问他们为何这样选时,有的孩子说不出来,只说他认为是这样,还有的孩子说算过这四种方法的面积了,觉得应该选面积最大的,这样在里面养的羊多。我将赞许的目光投给了这孩子。的确,在我看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比我直接给他们答案要好的多。紧接着我又丢出一个问题:“如果这方法很多,老师无法一一去计算每种方法的面积,那该怎么办呢?”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中发现了长和宽的差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这次比赛时间很紧,再加我学校工作很忙,准备时间有限,从抽签定下教学内容的那一刻就一直在构思,教学设计也是反复修改变得了好几次。既然是比赛就要注重个方面的设计,比如导课的方法、情景的创设、练习的选择……总之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你都要体现出来,要不你凭什么拿名次?但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看孩子有没有从这一节课中学到东西,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实效,有了这个想法我反而不紧张了,我就一个目的,让孩子们学会用“一一列举”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呀!抱着一颗平常心上课比什么都重要,我更应该关注孩子而不是名次!

教者不同,学生不同,相同的教案会上出不同的效果。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新的解题策略。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书上片面强调列表列举尤其偏颇之处,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解题策略,而对于列表这样一种方法,在某些题目的列举过程中如果运用会显得较繁,而运用其他的方法则能更迅速,更明了。因此在课堂上,我在引导学生认识表格、理解表格的同时,允许多种表示方法的存在,甚至鼓励运用部分更简洁的方法。

诚然,不管你课前准备的和设计的如何好?课堂的主体毕竟是活动的人,想全面的掌控各种各样的情况显然也是不现实的,课后我反思甚深:

一、没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因为此教学内容和前一单元《找规律》有内在的联系,学生上一单元还没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讲授本课时,自然是优等生的课堂而不是每位学生的课堂,我觉得自己在给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等生上课。

二、没有把“一一列举”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灵活的教给学生,在处理例二时过于粗糙,时间的把握不足。

三、联系效果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一是时间关系,而是课前没有及时调试好设备。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三

解决问题(1)

课时类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教科书第4页例1。可以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创设情境。第二步,解决问题。

第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教、学具

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 师 导 学

学生活动

修改

一、自主训练 精彩展示:学生自己准备卡片

口算题卡

二.情境引入,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

1、学生回答。

2、学生先自己看图,在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看到的。

3、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修改

三、主体探索: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

2、讲清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把从图中知道的什么?说给同桌听

3.小组交流讨论。

(1)同桌说一说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找学生板演解决问题的方法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找学生说一说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自己尝试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演:(1)22+13-6        (2)22-6+13

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找2——3个学生)

修改

四:检查点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反复练习

五、反馈强化:

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学生活动

2、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

3、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六、回顾知识 总结提高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找2——3个学生(好、中、差)

解决问题(1)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1)22+13-6             (2)22-6+13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创设了书本中相应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将静态的书本情境搬到了教室里,使学生一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的激活了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同时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四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对于一一列举的方法,有许多学生都在无意中用过,但是却没有把它系统化,甚至根本就没有正视它。换句话说,学生基本都认识列举的方法,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主要是学生思考方法的整理过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在以下方面下了工夫。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碰到问题的第一反应终究是形象化的。就比如本课例一,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把围的样子摆出来或画出来,空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是直接想出来。于是,我组织学生从摆小棒入手,在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规律、研究规律。在小棒已显得可有可无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屏弃小棒,共同进行方法的优化。整个过程充分体现教为学服务,每一步的推进既是课堂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学生主宰了课堂,课堂也发展了学生。

思维是贯穿数学学习始末的一项活动,故数学被喻为思维的体操。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即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上我尽量做到让学生多说,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说说对于问题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发言中的反馈信息合理安排接下来的环节。

但是,最后的巩固环节处理得很不到位。首先试一试时三份作业一起呈现,学生比较起来无从下手,未能找到各个的特点。而接下来几题由于时间关系交流得比较仓促,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五

师:猜想一下,他会怎么围?

生:用6根栅栏作长,3根栅栏作宽。

生:用8根栅栏作长,1根栅栏作宽。

生:用7根栅栏作长,2根栅栏作宽。

师:但现在李叔叔思考的问题却是怎样围面积最大。

学生有争论。

生:我觉得应该把周长为18米的各种情况的长方形都算一算,就知道哪种围法面积最大了。

通过列表发现: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最大。

师:现在大家再次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结论:当长方形的长越长、宽越小时,围成的长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积就越小。如果长为9米,宽为0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为零了。

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无论是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策略的产生,都必须以“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过程为其载体。本课例中教者紧紧扣住“数学思维发展过程”这一核心,适时引领学生不断提升策略选择的思维品质。如出示问题后,教者提出:“猜想一下,他会怎样围呢?”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策略。当学生对各种围法进行争议时,教师提出:“光靠这样猜想、争议可不行,你们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学生另辟蹊径,进行策略改向。在学生以为顺利解决问题后,教师又提出:“可能有的同学猜想正确,有的猜想错误,但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得到一些启发。”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评价,进行策略与反思。这样,教师一步步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思维,达到优化策略的目标。

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篇六

应用题几乎贯穿整个数学学习,学了知识就要用,以前叫解应用题,现在叫解决问题。它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行,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三下的第八单元专门劈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步:

1.理解问题。教材以现实情境呈现问题,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了解情境,从情境中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和收集要解决问题的信息,理解信息间的相互关系。

2.构思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案的确立是个短暂、重要的过程,因为学生在前三册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常见数量关系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短暂”。说它重要是因为如果解题方案出现错误,就会在解决问题时走弯路,比如说两步计算时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出现错误,导致问题解决的时间变长甚至出现错误。

3.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完以后,提醒学生分析结果是否合理。如两只小猴一共摘桃的个数一定比其中任何一个猴摘的要多,求剩下的一定比原有的要少。

4.反思过程,积累经验。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解决了问题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到此结束。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围绕刚才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怎样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怎样判断结果是否合理的进行反思。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了解并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