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安全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2023年安全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23-10-01 02:08:29 作者:飞雪 2023年安全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一

摘要安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各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成为各行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要工具。在石油企业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心理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运用安全心理学,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倍受管理层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安全心理学,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石油企业生产中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就今后从如何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来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石油生产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人们心理活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劳保用品层出不穷且日趋完善,但人们仍无法摆脱事故灾害。而在发生的事故中,89.8%是人为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1.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者消除事故的科学。

2.石油行业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作业环境:大部分采油生产现场位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甚至高原,比如陕西某油田,作业区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井站大多分布在孤立的山头,作业方式也较一般的平原等地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影响员工心理的因素较一般的油田要多。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作业条件,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人文观念,掺杂了很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虽然油田在通过不断改善各类软硬件来改变采油员工的生活方式,丰富一线员工的娱乐生活,但总体上看工作方式性质没有大的变化。

2.2基层管理方式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2.2.1现行的管理方式都以等级、权威、强制和控制为主要手段。这些手段虽然有力宜行,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生产极其不利的因素。它常会使得员工工作质量降低,对工作热情降低。

2.2.2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管理方式单一,行为方式粗暴,在员工做错的或者没有做到位时,往往是简单训斥,很容易激起工作人员的逆反心理。

2.2.3一些个性较强的员工抵触情绪,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带着情绪或心存偏见和对抗情绪,极易造成违章操作,从而失去对安全隐患的判断能力,造成情绪化的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而且很容易破坏工作中本来协调的氛围,使得工作氛围紧张,员工的精力不能集中或者心理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

2.2.4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挫折感,在工作中心理不快,产生沮丧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感,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危险因素识别不当,从而降低预防事故的能力。在有事故征兆出现时也不能及时的辨识出来,贻误了事故初期的控制时机,将本来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变成了较大事故。

2.2.5由于在安全管理中使用的方式过激或者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对安全管理歪曲的认识,将安全管理所做工作视为一种累赘和负担,这种氛围给安全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阻力,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3.环境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环境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可能成为安全管理不利和有力的因素。我们在分析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具体工作场所环境,也需要从社会背景来分析。

3.1社会背景的影响

某些企业将“奉献”精神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甚至于为了工作或者某种目标,可以舍本逐末,造成众多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和职业病伤害频发。最终将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的不重视。其次,由于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安全工作只是当作一部分的工作,使得很多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对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大投入和大动作不理解,对安全的漠视,是安全管理中碰到的最大问题。

3.2工作环境的影响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通风、照明、噪声及卫生设施等环境不佳,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上会有很大影响。比如某油田一线人员较分散,工作时间长,其工作的性质极为单调、枯燥而又要求职工有相当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硬件环境的不太理想,职工将面临失衡的心理状态。枯燥的生活、单调的工作环境、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焦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情况失去理智的判断,或者对事故的应急处理相应的速度变慢,从而引发或扩大事故后果。

3.3员工自身情绪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影响

一线员工每天都要进行生产活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险因素。每个员工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要是社会中正常的人都会受到家庭、同事、婚姻等等烦恼的困扰,都会受到不同价值观和是非曲直的冲击,这些都会成为员工自身影响安全意识的保持,影响员工技术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家庭或者碰到暂时超越个人能力控制范围内的事件,给个人造成重大打击的时候,更增加了当事人在情绪和理智方面的失态而酿成重大的可能性事故。

4.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提出加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4.1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式

4.1.1人性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管理人员做起,无论是基层管理人员还是中级管理人员,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干部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考核工作有细化、量化的要求,并且部分班组员工直接参与考评打分。

4.1.2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员工个人特征,对员工性格有所了解,应根据员工性格得多种多样,在处理安全与人的管理上要讲究方式,用合适方式把其引导到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轨道上来。

4.1.3重视当班员工的心理疲劳。对于当班员工,特别是一线井、站在岗员工,管理上要注意,重视安全措施,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在岗人员的休息和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等。

4.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理念

4.2.1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员工对安全意识,改变员工对安全认识,达到真正的安全管理和全员参与。

4.2.2安全文化体现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

4.2.3我们在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同时,应重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想方设法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安全生产。为了创造较好的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使人不受环境和条件不良的影响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应对工作条件经常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2.4增加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也可提醒工作人员危险品的存在和危险部位。在危险处悬挂安全标志,用文字和色彩来提醒员工注意,增强视觉和知觉的效果,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工作区的安全标志,以此提高员工的安全警惕性。

4.2.5实践证明,心理素质强的员工,在技术素质会有到更好的发挥,在处理险情方面能力也比一般人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在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培训,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语由于石油开采和处理属于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而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极易受心理情况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能更好的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的心理,同时可影响人的行为,使安全工作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真正把安全管理接入科学的轨道上,为国家石油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绍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金瑞珍,应用安全心理学进行hse管理2013

[4]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3013

[5]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陈明利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北京交通大学,2006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二

摘 要 安全心理学在当今社会各工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它成为各行业在进行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必要工具。在石油企业中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的心理管理和人的行为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心理密切相关,因此如何运用安全心理学,加强石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一个倍受管理层人员重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安全心理学,从安全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石油企业生产中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就今后从如何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来提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石油生产

引 言 心理学是研究和探索人们心理活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在当今社会,心理学已逐步渗透到人类生产活动的各个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劳动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劳保用品层出不穷且日趋完善,但人们仍无法摆脱事故灾害。而在发生的事故中,89.8%是人为因素造成,由此可见,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管理,是对人行为的管理,而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密切相关。

1、安全心理学:

安全心理学,是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最终达到减少或者消除事故的科学。

2、石油行业不利于安全管理的因素:

2.1作业环境:大部分采油生产现场位于人迹罕至的荒漠、戈壁,甚至高原,比如陕西某油田,作业区域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山大沟深,人烟稀少,井站大多分布在孤立的山头,作业方式也较一般的平原等地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影响员工心理的因素较一般的油田要多。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作业条件,特殊的地方文化氛围和人文观念,掺杂了很多不利安全生产的因素。虽然油田在通过不断改善各类软硬件来改变采油员工的生活方式,丰富一线员工的娱乐生活,但总体上看工作方式性质没有大的变化。

2.2基层管理方式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2.2.1现行的管理方式都以等级、权威、强制和控制为主要手段。这些手段虽然有力宜行,但在其背后却隐藏着对安全生产极其不利的因素。它常会使得员工工作质量降低,对工作热情降低。

2.2.2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简单,管理方式单一,行为方式粗暴,在员工做错的或者没有做到位时,往往是简单训斥,很容易激起工作人员的逆反心理。

2.2.3一些个性较强的员工抵触情绪,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带着情绪或心存偏见和对抗情绪,极易造成违章操作,从而失去对安全隐患的判断能力,造成情绪化的被伤害或者伤害他人。而且很容易破坏工作中本来协调的氛围,使得工作氛围紧张,员工的精力不能集中或者心理疲劳,工作效率下降等。

2.2.4很容易让员工产生挫折感,在工作中心理不快,产生沮丧感,使得员工在工作中缺乏激情、主动性和积极感,工作效率降低,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对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危险因素识别不当,从而降低预防事故的能力。在有事故征兆出现时也不能及时的辨识出来,贻误了事故初期的控制时机,将本来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变成了较大事故。

2.2.5由于在安全管理中使用的方式过激或者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很有可能造成员工对安全管理歪曲的认识,将安全管理所做工作视为一种累赘和负担,这种氛围给安全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阻力,真正“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应该还有更好的方式。

3、环境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因素

环境有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之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理环境都可能成为安全管理不利和有力的因素。我们在分析环境对安全管理的影响时,不仅要分析具体工作场所环境,也需要从社会背景来分析。

3.1社会背景的影响

某些企业将“奉献”精神提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甚至于为了工作或者某种目标,可以舍本逐末,造成众多安全隐患,甚至事故和职业病伤害频发。最终将造成对生命的漠视,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对于工作和生活中安全的不重视。其次,由于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安全工作只是当作一部分的工作,使得很多员工甚至管理层都对安全管理多年来的大投入和大动作不理解,对安全的漠视,是安全管理中碰到的最大问题。

3.2工作环境的影响

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通风、照明、噪声及卫生设施等环境不佳,对职工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上会有很大影响。比如某油田一线人员较分散,工作时间长,其工作的性质极为单调、枯燥而又要求职工有相当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硬件环境的不太理想,职工将面临失衡的心理状态。枯燥的生活、单调的工作环境、长期从事重复性工作,容易使员工焦躁、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对突发情况失去理智的判断,或者对事故的应急处理相应的速度变慢,从而引发或扩大事故后果。

3.3员工自身情绪对安全管理的不利影响

一线员工每天都要进行生产活动,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危险因素。每个员工都是社会中的一员,只要是社会中正常的人都会受到家庭、同事、婚姻等等烦恼的困扰,都会受到不同价值观和是非曲直的冲击,这些都会成为员工自身影响安全意识的保持,影响员工技术水平的发挥。特别是家庭或者碰到暂时超越个人能力控制范围内的事件,给个人造成重大打击的时候,更增加了当事人在情绪和理智方面的失态而酿成重大的可能性事故。

4、从安全心理学方面,提出加强的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4.1加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式

4.1.1人性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管理人员做起,无论是基层管理人员还是中级管理人员,都要将“以人为本”的观念落到实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基层干部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要求干部要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必须关心、爱护员工。考核工作有细化、量化的要求,并且部分班组员工直接参与考评打分。

4.1.2作为管理者,应该掌握员工个人特征,对员工性格有所了解,应根据员工性格得多种多样,在处理安全与人的管理上要讲究方式,用合适方式把其引导到有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轨道上来。

4.1.3重视当班员工的心理疲劳。对于当班员工,特别是一线井、站在岗员工,管理上要注意,重视安全措施,丰富工作内容,保证在岗人员的休息和合适的情绪调节方式等。

4.2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全员安全理念

4.2.1通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来改变员工对安全意识,改变员工对安全认识,达到真正的安全管理和全员参与。

4.2.2安全文化体现的是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序及采取的行动方式。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

4.2.3我们在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同时,应重视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想方设法改善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安全生产。为了创造较好的环境和其他外在条件,使人不受环境和条件不良的影响而产生不安全行为,应对工作条件经常进行检查,并及时纠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4.2.4增加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可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提醒操作人员注意自己的动作,也可提醒工作人员危险品的存在和危险部位。在危险处悬挂安全标志,用文字和色彩来提醒员工注意,增强视觉和知觉的效果,充分利用知觉对强度的反映规律,改进和完善工作区的安全标志,以此提高员工的安全警惕性。

4.2.5实践证明,心理素质强的员工,在技术素质会有到更好的发挥,在处理险情方面能力也比一般人更胜一筹。因此,我们在开展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应该加强员工安全心理培训,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 语 由于石油开采和处理属于高危行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而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人,人又极易受心理情况影响,因此,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能更好的抓住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人的心理,同时可影响人的行为,使安全工作具有预见性和主动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真正把安全管理接入科学的轨道上,为国家石油生产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2.

[2] 绍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金瑞珍,应用安全心理学进行hse管理 2013

[4] 柳转阳,安全心理学在石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 3013

[5] 毛海峰,安全管理心理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陈明利 浅谈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与应用 北京交通大学,2006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三

消防指的是以防为主,在开展消防工作中保安员结合人防、技防消、防双管齐下,做到防范于未然。

二、火情燃烧物质分为三种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助燃物: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着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或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常见的是热能,其他还有化学能、电能、机械能等转变的热能。

三、灭火常识

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自燃点以下,从而使燃烧停止。

窒息法: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或用惰性气体稀释空中的氧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

隔离法:是将燃烧物与附近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抑制法:是将化学灭火剂喷入燃烧区参与燃烧反应,中止链反应而使燃烧反应停止。

四、消防知识口诀

一懂:紧急情况下安全疏散

二知:知道灭火器的存放位置;三知:道火警电话号码四会: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起火灾;会排除一般故障。

五、发生火灾时如何报火警

1、直接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

2、讲清发生火灾的单位或个人详细地址

3、讲清起火物

4、讲清火势

5、讲清报警人姓名及所用电话号码

6、报警后要派专人到主要路口接应消防车

六、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七、火灾的种类

1、普通火灾(a类):凡由木材、纸张、棉、布、塑胶等固体物质所引起的火灾。

2、油类火灾(b类):凡由引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物体所引起的火灾,如汽油、石油、煤油等。

3、气体火灾(c类):凡是由气体燃烧、爆炸引起的火灾都称为气体火灾,如天然气、煤气等。

4、金属火灾(d类):凡钾、钠、镁、锂及禁水物质引起的火灾。

八、火灾分为两种类

分为自燃、人为。雷击、物质发热自行燃烧。人为是人们思想麻痹所引起的或犯罪份子纵火破坏。

九、火灾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火灾:损失五万元以下,死亡三人以下或受灾三十户以下。

2、重大火灾:损失五万元以上,死亡三人或死伤十人以上。

3、特大火灾:死亡十人以上或死伤二十人以上,损失五十万元以上。

十、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

1、报警早、损失小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控制、后灭火

4、先救人、后救物

5、防中毒、防窒息

6、听指挥、莫惊慌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四

学校必须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时时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安全工作有计划并能定期研究学校安全工作,与各部门、各班级、各岗位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落实,职责落实,安全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

二、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管理不留盲区

进一步健全学校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组织领导、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及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覆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确保安全工作深入人心

在安全教育实施过程中,坚持“六必讲”制度,即开学初必讲,季节互替时必讲,周末放学时必讲,出现安全事故必讲,放长假必讲,每天晚读报时班主任必讲。真正做到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精细化,切实做到学校工作万无一失。

四、做到安全管理有序,确保过程落实到位

学校坚持由安全管理员月查、周查及各部门日查制度,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处理和整改,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校园环境、设备设施、学生宿舍值班和夜间巡逻等管理环节,必须安排专人轮流专管,保证24小时值班人员的落实。消防设备必须满足需要,特种设备做到定期检查,运行良好。

五、强化食品进入、加工、销售中的环节管理,严把食品卫生关

食堂周边环境卫生、安全、内部环境治理必须做到规范、清洁,消毒设备齐全,按规范的流程操作。小卖部无“三无”食品、过期食品、不安全食品销售,严把食品采购、索证制,食品贮存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加工制作用具定位存放,保持清洁,从事人员定期体检,卫生知识培训率达100%。

总之,校园安全是一件不容忽略的大事,只有群防群治,加强管理,才能营造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让孩子们健康地成长,让学校健康发展!

安全心理学论文篇五

第一、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要注意防范心理安全。

第三、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

第四、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

第五、要注意教室里信息课和实验课的安全。

安全像眼睛,时刻陪伴着我!

安全像耳朵,时刻提醒着我!

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健康的心态、强健的体魄;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坚定的意志去攀登人生的阶梯;有了安全,我们才能像春天的桃李红红火火,快快乐乐,有了安全,我们才能有充沛的精神,勤奋学习科学知识。

安全就如一颗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我们的人生,安全就如一根长长的纽带,联系着我们的生死存亡。

珍爱生命,安全从我做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