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2023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5篇)

2023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5篇)

时间:2023-10-04 02:46:19 作者:温柔雨 2023年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模板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一

[教学内容]打扫卫生(第4~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利用已有知识,自主探究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正确掌握已学过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除数是整数,商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除得的结果有余数,补“0”继续除。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独立计算:18.6÷624÷4

计算后说一说整数除法与小数除法的异同。

二、对比中探索,交流中生成

教师把情境题中的18.6改成18.9,把24改成26.

1、初步尝试,发现问题。

请你尝试计算这两题,你发现了什么?

2、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有余数还能不能继续除下去?该怎么继续除?试算18.9÷6

3、讨论交流,异中求同。

(1)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2)展示汇报。(可能出现第4页中几种不同的方法)

(3)对比这几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转化成整数,拆分整数与小数分别除,还是竖式的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小数的末尾可以添“0”继续除,在具体的情境中可以解释为,18元里有6个3元,9角里有6个1角,剩余的3角可以换算成30分,30分里有6个5分,合在一起就是3.15元。

4、应用方法,归纳总结。

竖式计算26÷4

(1)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以整数有余数时,可以在被除数个位后点小数点,添“0”继续除,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尝试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买16个玩具恐龙花了12元,平均每个玩具恐龙多少元?

2、错题诊所。

209÷5=41810÷25=41.26÷18=0.7

[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要在余数后边添“0”继续除。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折纸(书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推理和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中培养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给下面每组分数通分。

1/3和4/93/4和5/6

2、回顾,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是怎样想的?

1/5+2/5=3/7+2/7=1/9+5/9=

二、揭示课题

3、请学生介绍自己的折纸与涂色的情况。

4、现在要计算两张纸的涂色部分合起来是多少,怎样列算式?

5、请你估计一下,两次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想一想,这个算式要怎样计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板书)

三、自主探索。

1、认真看书自学p66页,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p66的试一试。

2、同桌互相讨论、交流“如何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

3、交流汇报。

(1)“1/2与1/4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当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直接相加。”

(2)“每份不同也就是说它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才可以直接相加。”

(3)“所以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应该先通分,把它们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减。”

(4)“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归纳总结方法:

1、指名板演,试一试,并根据计算发现什么?

2、归纳计算方法:

不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五、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4/9-2/5=2/4=1/2

六、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七、作业:课本p67第3、4、5题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纸》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三

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朗读、诵读及以前学过的理解诗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意思,并辅之以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解题

1、谈话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许多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描写哈萨克族的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形。

2、板书课题:马背小学

(1)能谈谈自己读了题目生想到了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吗?

(2)相机指导: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的材料理解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与本地学生生活所不同的词语。(课件提前做好相关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这些词语有直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己尝试读诗歌。

2、同位或小组内互相读着听听。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全文。

(2)正音。

三、指导学习方法。

1、想一想以前我们学习诗歌时一般会运用哪些方法?

2、引导归纳:朗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图、找出关键的词句……

四、以小组为单位运用刚才所提及的方法进行讨论,师巡视。

五、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给予指导、归纳。

(一)要点:

1、前三小节是写哈萨克民族的孩子自小与马的关系十分密切,孩子们在马背上了解了生活,了解了世界。

2、四至六小节是哈萨克的孩子们畅想高科技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并提出:“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

3、是对上面提出的问题的回答:马背小学的教师为他们带来了希望。

(二)读了诗歌,你能体会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告诉我们什么?

一方面表达了哈萨克民族的人民渴望发展渴望过上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知识是改变生活的最好方法。(学生概括的只要意思能符合即可)

六、指导朗读

朗读全诗,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并读给全班的同学听。

七、想一想,马背是牧区孩子童年的“学校”,你的“童年学校”是怎样的?

学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生活是一所大学校,社会是一所大学校,你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在生活中得到丰富的知识。

八、作业:

1、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与本诗有关的材料:关于词作家李幼容、哈萨克族等。也可以收集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马背小学

生活----希望

知识实现

课后反思:

本文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诗,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诗表达的感情一般都比较强烈,本课选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所以在教学时我特别重视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表达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采用了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牧区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在本课学习中,我尤其感到高兴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提高,很多孩子查找到了马背小学的相关资料,加深了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开阔了知识面。

教材简析

马背小学是当代词作家李幼容的一篇现代诗。诗歌共分为七小节,前三小节是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生活,四至六小节写了哈萨克的孩子们盼望着过上现代的生活,最后一个小节主要写牧区小学的教师用知识带给了他们实现的希望。全诗语言优美,朗读富有节奏感。

教学目标

1、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感受哈萨克族人民渴望更美好的现代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诵两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

难点:指导作为城市中的学生正确地体会草原牧民的日常生活及其内心渴望发展的心理。

[《马背小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四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

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

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境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

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

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

220.5÷147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

呈现中国银行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

四、总结。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篇五

这是一首浅显而又向上的儿童诗,全诗描写了牧民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牧民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牧区的孩子从小是在“高大魁梧的伊犁马”的马背上,伴着优美的“冬不拉”旋律成长起来的。

这首诗的前三节描写的是牧民的现实生活,马背上出生、喂奶、练跑、唱歌……这些都是哈萨克人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说明了“马”对于哈萨克人的重要性。第四、五小节是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牛羊像星星在身边闪光,牧草像绿云在脚下翻波涛”向我们描绘了牛羊成群,牧草鲜美的草原景象。“机器人为我们挤奶接羔”,“剪毛机吐出来五彩的羊毛”向我们呈现出牧民实现现代化以后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六、七小节由“这难道是遥远的梦景吗?”引起,说明诗中想象的一切即将变成现实,因为牧区的老师“骑马来了”,她带来了知识,她将把草原的儿女领进知识的大门,牧区儿女从小掌握了科学文化本领,牧区的将来有了新一代的建设者必将变得越来越美好。

要点提示

1.现代诗表达的情感一般都比较强烈,本课选的这首诗也不例外,教学中应重视读中感悟诗中表达的情感。

2.现代诗行文比较活泼,但也有韵脚,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读中体会,培养语感。

3.诗中许多优美的段落、语句,在引导学生自主的选择某一小节体会读后,应鼓励学生积累下来,可以背,也可以抄写。

教学建议

1.教学这首儿歌时,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上,朗读是最直接的语文实践活动,好文不厌百回读。”可以采用齐读、指名读、比赛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牧区孩子们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未来。并且鼓励学生边读边想象儿歌所描绘的画面,这样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陶冶美的情感。

2.对于学生个别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稍加说明,但不要过多的解释,如:伊犁马、哈萨克、冬不拉等。

3.课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草原牧民生活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牧民生活、草原景象的录像,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对牧民的生活有形象的感知。

畅所欲言

初显身手

查找关于马的绘画、摄影、邮票、雕塑和音乐等艺术品的活动在学习了《天马》一文后即可组织,这是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对孩子的鉴赏水平和综合素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交流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笔下生花

本单元的习作的内容是自由作文,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学生才能充分展开想象,写出真实的思想和经历,自主表达出单元的主题。习作指导过程中,可以多回忆前面学过的文章,从中受到启示,打开学生思路。

习作后,老师的讲评课可以引导学生互评,悟出写评语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金钥匙

[《马背小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