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4篇)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精选14篇)

时间:2023-12-29 00:17:24 作者:文轩

教学工作计划是为了指导教师在一段时间内进行教学活动而编制的详细计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教学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陶渊明归园田居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後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殁无复馀。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年代:魏晋作者: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

作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阅读练习及答案。

1.这首诗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简析本诗的语言特点。

6.陶渊明曾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中说:“但愿常如此,躬耕非所叹。”本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7.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9.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参考答案:

1.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5.语言“自然、通俗”。

6.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7.d。

8.“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9.“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陶渊明

这首诗写了田园艰辛的劳作,从中反映了诗人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种豆希望得豆,无奈草盛豆苗稀少。人生在世总有不如意的事情,但诗人有一颗淡泊的心。即使豆苗稀少也无所谓,多付出一些辛苦罢了。一大早就上地除草,直到月亮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往家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在平淡的叙事中显现出隐士安贫乐道的守朴境界,在早晨清新的空气中,带露的.青草和豆苗欣欣然一片绿意,弯腰锄草的劳作者,淹没在一片绿海中,多么和谐的意境。夜晚明媚的月亮静悄悄的跟在荷锄者身后,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送劳作者回家,多么的惬意和谐。这是人与自然美妙的情趣交融,是诗人挣脱尘网回归园田的理想境界。“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诗人走过杂草丛生的乡间小路,晶莹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衣服,衣服虽然湿了,但是并不可惜,因为诗人体验到了清静舒心的生活乐趣和自然和谐的人生真谛。“但使愿无违”道出了此诗的主旨,虽然从早到晚辛苦劳作,也难免有“草盛豆苗稀”的不如意,但折腰锄禾的辛苦远比“为五斗米折腰”的官场生涯轻松愉悦的多。同是折腰,意义却大相径庭。一是心甘情愿的生存行为,一是违心的人性扭曲。这里暗合了诗人对田园自由生活的向往,和不愿受世俗污流羁绊的意愿,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憎恶黑暗官场的人生态度,反映了诗人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本诗语言平淡,诗意醇美。情趣与意趣和谐统一。

更多。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2

1、熟知作者及其影响。

2、了解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领。

能力目标训练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

1、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2、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

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通过诗中形象及语言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

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介绍新知。

1、有“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之称的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是陶渊明。

2、《桃花源记》、《饮酒》、《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归去来兮辞》等诗文描写了田园生活。

3、陶渊明的诗歌喜写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现了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憎恶和对田园劳动生活的赞美。他的诗歌语言像雨后麦苗一般清新。风格像田野间的春风一样真实、自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学们能说一说陶诗的影响吗?

4、明确: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朱自清也说:“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二、分析诗歌,明确主旨。

1、播放朗读录音。

2、学生模仿诵读,熟悉作品,了解诗歌内容。

3、列结构图摒弃世俗喜爱自然。

村居生活。

田园美景。

本性复苏。

心旷神怡。

4、归纳主旨。

学生归纳:赞美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回归后的舒畅喜悦,透露出其对官场污浊生活的憎恶、摒弃。

三、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欣赏诗歌意境。

1、教师点拨: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借助哪些景物描写表现出来的?

2、学生选出描绘景物的诗句。

3、教师点拨:

这些乡村平平常常的事物,到诗人笔下却组成了一幅优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像世外桃源一样。诗人怎样点石成金,化平凡为神奇的呢?我们来品味写景诗句的语言美和情境美。(出示鉴赏提示)。

4、学生讨论诗句“方宅十余亩”到“鸡鸣桑树颠”,分析景语,体会情思,教师点拨。

5、师生总结本诗情景交融的意境。

6、教师小结:

“一切景语皆情语”,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为主体,非常重视意境的创造,把情景交融作为创造意境的基本要求。读者解读诗歌、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揣摩诗句,借助想象,再现情境,鉴赏融注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才能身临其境,领悟到诗歌的韵味、情趣。

四、拓展练习,巩固鉴赏方法。

1、鉴赏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等诗歌的情思意境。

(课件展示诗文)。

2、学生各抒己见,注意仔细分析、研读品味、体会意境。

3、学生讨论、回忆所学过的古典诗歌,进一步品味诗歌意境。

原文:

少无适欲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_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一、学习目标简要明确。

学生学习古诗,往往不知从何入手,更不知用什么方法去学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习古诗的要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这一节课的教学设定为“目标导学”课。我认真研究文本后,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五个会”,即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这样的目标即全面又简要。更值得欣喜的是,这样的目标,学生更易于执行与记忆,它为整节课的学习定下了科学的基调。

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落实到位。

整节课,我都十分注意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与落实。在“会朗读、会理解”的层面上,我指导学生学习了古今字词的读音差异,如“荷花”与“荷锄”中“荷”等字的读音,也指导学生理解了古诗字词的意思,如“荒秽”等字词句的意思。在“会背诵、会默写”层面上,我注重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训练。这些教学环节的成功进行,使学生的古诗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三、学生能力得到了切实的训练与确实的提高。

我在引导学生进行目标式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了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自学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了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从他们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的这些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四、学生有了情感的体验。

教学中,我把诗歌中的语言美、意境美等的欣赏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他们在品析中得到了情感的体验。

五、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六、由于缺少了多媒体等的辅助教学,教学缺失明显。

这一节课,虽然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也比较积极主动,但课堂容量少了一些,比如拓展阅读虽然有了安排,但远远做得不到位;诗歌的相关习题也没进行专门的训练;对于诗人当时的田园生活场景想象的训练时间也过少等。这些缺失值得我认真思考与改进。

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2

1、激发联想与想象,再现丰富的诗歌画面。

2、背诵诗歌。

1、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画面,以此来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2、讨论探究,感悟陶渊明及其诗歌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理解“田园”的深层意蕴。

2、汲取陶渊明及其诗歌给予我们的精神营养。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画面,以此来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情境创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魏晋时期,因为社会日渐动荡,政治权利更迭频繁,内部纷争剧烈,战祸不已,疾疫流行,因此魏晋人士们普遍感受到生命短促,人生无常。有人“晤言一室之内”,有人“放浪形骸之外”,以此来对抗那个时代给人们所带来的压抑。今天我们要介绍一位魏晋名士,他也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为后世求而不得的知识分子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生活的范式。他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通过《归园田居》其一,来了解陶渊明的生命之场。

二、初读,自读感诗意。

1、齐读,矫正字音,感受意境。

2、解题。

衔接语:诗的题目犹如人的眉和目,所谓“眉目传情”,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题眼?

“归”。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在听的过程中思考:

“归”换成“去”“来”可以吗?文本中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归”?在文本中找到呼应“归”的依据,选取1-2处解释。

三、再读,品读赏田园。

衔接语——朱光潜: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诗歌里面还有一组意象显示出了与上面一组意象不同的特点与感情。请同学们自己齐声诵读并在诵读的过程中划出来。

1、齐读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

2、赏景:借助想象和联想,描绘画面。(概括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以句号为单位,选取一句或两句你喜欢的写景的句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预设:

“方宅十余亩,草屋九间”:宽敞,整齐,闲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赏心悦目,怡然自得,花荣实繁,生机勃勃。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安宁,祥和,朦胧,恬静,温暖,淡远,自在。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淳朴,自然,幽静,辽阔,安闲自在。

“忽听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纯粹,干净。

3、诵读:读出怡然自得与轻松闲适。

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而田园生活轻松、清新,淡雅,读出这种和谐之美。语气应该缓和而自然,让人听了感到很温馨,很轻松。

四、三读,联读现启迪。

衔接语: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鼻祖,他创造了一种范式,从此士大夫心里便有了田园。对于陶渊明诗歌风格的把握和情感的理解,解读“意象意境”很重要,“知人论世”这一点也很重要。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为官经历(ppt展示)。

393年(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解归)。

400年(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三年后归隐)。

404年(40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三年后归隐)。

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很快辞职)。

405年(41岁),任彭泽县令。(81天后辞归)。

1、自主思考。

结合你诗歌内容及你所了解的陶渊明思考:为何陶渊明在短短13年内五入五出?

小结:所以陶渊明不是真的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所以他把自己比成“羁鸟”和“池鱼”。当陶渊明觉察到官场与自己的'本性相违背的时候,便毅然的决定隐居,回归到自己的田园。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无力改变,转而追求自己的道德完善,寻求人性的复归。田园生活意味着自由、自然、自足,它是陶渊明的灵魂容器,是他表达生命忠诚的唯一住所,也是他现实人生的一个驿站。

真正纯净的灵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地滤出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2、小组探究。

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出示ppt)“归隐”的深层动因——求得内心的宁静和谐。

这种内心的宁静和谐,这种寄情山水、回归自然的情怀,不仅是中国文人独有,更是一种全人类普遍意义上的情感需求。德国诗人赫尔德林曾经说过,“世界充满劳绩,人却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晚年时的看到这句话时亦幡然醒悟,说:人类的本质,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何谓诗意?在陶渊明清新舒缓的田园生活的诗句中,蕴含着几千年来人类对生活最朴质的追求。

小组讨论:如何“诗意地栖居”?(学生小组讨论,形成文字,选代表作答)。

预设:

1、学会欣赏平凡之美。

2、偶尔给心灵放个小假。

3、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小结:读遍天下诗书,尽赏人间美画,聆听经典名曲,游览祖国山河,都是走向诗意人生的最佳途径。

五、本课小结。

可以说,诗意,就是静下心来,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这个意义上说,陶渊明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念想不尽的桃源幻境,留下了心旷神怡的田园牧歌,更以他躬耕自足的归隐生活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陶渊明早已成为过去,但人们面对“进退出处”的人生选择从未停止。祝愿大家不管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能够有一方心灵的净土可供灵魂诗意地栖息。

六、作业。

背诵全诗。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跟坚定的人生追求。

1课时。

大家的选择都有各自的理由,但其实我们都在做同一件事:舍、得。舍跟得充满烦琐的人生,我们总是在不断地舍去,又不断地得到。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也曾经做过跟大家同样的选择,但不同的是,他选择的是做农民。而且,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写于归隐后一年。其中,包含了他对自己弃官归家的感想跟思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学习陶渊明的舍与得。

陶渊明: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跟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这节课就要了解的几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请大家将书翻到103页。

1、听录音,解决生字词,理清大意。

2、全班齐读。(重读“返”、“暧”跟“暖”字很像、“吠”字容易写错)。

3、自由朗读:

思考: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2、为何而归?

(1)本性爱田园。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

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明确:“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觉得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话描述。

明确:“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自由发挥)。

(参考:屋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覆地,习习清风平息心中焦虑。眼前桃李芬芳,弄姿堂前,唤起心中欢欣。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神”之感。作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跟那种轻松、平跟、喜悦之情。

比喻拟人夸张动静结合白描。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白线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要根据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课文有四句经典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希望同学们能够背出来。

陶渊明

作者: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卒章显志的诗句是:

[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写诗人早出晚归、欣慰自足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答]: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5)“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什么?

[答]:说明了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答]: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示例:归隐遁世是他消极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7)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8)“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

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

叫起来当然亲昵,你呀,听见可别误会,我们并不是在叫秋子的妈妈。我们在叫你,秋天里一个不用麦克风的歌手。

在我们这里,你们三姐妹都是天生的歌唱家。你家老大和着入夏的旋律首先登台,其时她早憋足了气,调好了韵,一开口就悠悠地“知~了~”“知~了~”。嗬,民族唱法,像阿宝。我们叫她“知妞”。你家老二踩着入伏的鼓点亮相,立即满舞台是撕心裂肺的吼——“唧~~~”“唧~~~~”,哦,摇滚歌手,与崔健一路。我们叫她叫“伏妞”。知妞生得粗壮黑胖,完全营养过剩。伏妞长得瘦矮褐黄,一副营养不良。你是老三,入秋的舞台是留给你的,你碧体白纱,款款细步,身材颀长秀美,一出场就点亮了我们的眼睛,一起说最喜欢你了。我们叫你“秋娘”。

“秋~了~”……。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秋~了~”……。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去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了~”……。

秋娘,你好棒哎,竟有大诗人为你谱曲填词,难怪你的歌声那么招人喜欢。

读陶渊明《归园田居》有感

薄雾缭山野,朝露待日曦。清晨的南山分外美丽、清幽。

透过薄暮依稀可见一个破旧但不杂乱的小茅屋中走出一个青袍隐士。没有人作陪,只有与还在云雾中的朝露相依。

他荷着锄,一手还攥着一本书,一只指头上还勾着一壶酒。长发和青袍一同在随着风在锄上乱舞,脚上的步伐零碎而轻盈,在狭窄并泥泞的小道上留下一串脚印。此时小道旁丛生的草木上的露水被青袍打到。他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在一块田地边停下了脚步。

田中杂草众多,盖过了豆苗。如果不仔细分辨还真找不到一株豆苗。望着这不知能否称得上豆苗的田地,那张俊美的脸上露出了了一丝让人难以捉摸的笑意。特别是那双眼睛,流露出一股暖意,是满足。

到树下放下书与美酒后,他便挽起双袖,开始清理田中杂草。他抿着嘴唇,似乎带着一丝倔强,一种决心。那么专注,那么认真。

也许是累了吧,后来他时而清理杂草,时而向远处眺望。望着山中翠竹,看着朝日一点点跳出云端,他又笑了,是闲适,也有满足。后来,他干脆不干了,躺在了田中。他似乎一点也不在意他的青袍被泥土弄脏,反倒是喜欢上了泥土那淡淡的香气。看着太阳在云边嬉戏,听着小鸟清脆的叫声,远处的松涛声,又是满足的一笑。

就静静地躺到晌午,阳光无一遗漏地洒在他身上。也许是阳光太过刺眼,或许是想到了什么。他起身,径直走到树下。只见他端起酒,拿起书,边看边喝。酒的味道似乎不错,书大概也很精彩,因为他的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的笑容。他十分专注。待酒喝尽,他才发现已为时不早。扔下书与酒壶,走到田间,开始耕种。也许是经验不足,杂草未除,豆苗却折断了。可他并不懊恼,反而觉得有趣。不觉中,月已快上柳梢头,暮色照大地。

“该回去了。”他告诉自己。扛起锄,攥起书,拎起酒壶,回家了。月色皎洁,他的脸被月色笼罩。青袍又不小心被沾湿,可他依旧高兴,并不为此惋惜。他觉得这样远离官场,可以不被名利所拖累,这是莫大的幸福。只要这样他就满足了。

陶渊明归园田居读后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这千古一唱,耐人寻味,生命智慧,尽在其中。“归隐”可能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但是很多人只是在不得意的时候暂时逃避,真正能够像陶渊明一样,饱含深情并坚决地喊出“归去”的,“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从《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归隐不是逃避,不是矫情,不是无奈,不是无路可走时唯一的选择。

“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表明作者的归隐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源于外界的“仕途不意”,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是对前途和命运的理性抉择,是源于对自己本性的思考和保持。在这里,陶氏的“归去”源于“知止”和“自知”的智慧,他的归田之喜是一种智者的喜悦,正是这种智慧,使陶渊明显示出与当时及后世诸多“隐士”的不同。

所以说,他的归隐是对官场的主动放弃之归,是执著人生寻找真我之归。他不狂放,不沉沦,岁生命和自然满怀真挚和热爱,他所做的是追求内在的生命自由,将心灵寄托与田园,在平凡的现实中将主观情感与自然万物合一,在耕读觞咏中咀嚼人生的真正价值,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大解脱。

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大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艰难的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人生因此而圆满。

能够找到心灵归属的'人都是幸福的,陶渊明也是幸福的。陶渊明的幸福还在于他有个温柔可人的妻子。《归园田居》中并没有刻意写到那个可爱的女人,但是,她的形象却在陶渊明的文字中清晰的凸现。想想,会有多少人对“不争气”、不求上进、不能把官做得更大进行讥讽、抱怨、责备、甚至怨恨,可是这个女人却一声没出,尊重和理解了丈夫的选择,善解人意的安排家里人欢迎辞官归来的陶渊明,让他感到轻松;温酒让陶渊明尽兴,让他感到温暖;处理好家里的各种事务让他无忧无虑……这些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真正要做到,却又是那么不容易。

滚滚红尘中,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找到寄托自己身心的真正的归属地,找到最适宜自己的生活方式,也不找到有多少人可以像陶渊明一样,有一个熨贴的,知心的伴侣。

“归去来兮!”只是,你找到了自己的家园吗?

归园田居陶渊明翻译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作者主要成就。

田园诗。

两晋时盛行玄言诗,思想内容空虚狭隘,浮浅乏味。而陶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新的春风,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他的诗描写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的,如《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咏怀诗。

以及叙写时事的诗,如《饮酒》、《杂诗》《读山海经》、《咏荆轲》等,表现了陶渊明归隐后对政治的关心。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然。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

其它诗作。

部分诗作有“乐天知命”,“委任自然”,消极避世的消极思想。

归园田居其五陶渊明

这首诗可以看成是作者领悟人生的一首诗。其原文如下: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

公元4(东晋安帝义熙二年),亦即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人便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当时诗人四十二岁。此诗是其中的最后一首也就是第五首。

(1)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2)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词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3)濯(zhuo浊):洗。

(4)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5)暗:昏暗。这句和下句是说日落屋里即昏暗,点一把荆柴代替蜡烛。

(6)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7)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这溪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濯足水中,顿时,一股凉意流遍全身,也使他从纷繁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他仿佛又从悲哀的幻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我不是到底归来了么?“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人生固然短暂,我不是还有所余无多的宝贵时日?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还有许多“披草共来往”的友人?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这首诗是陶渊明组诗《归园田居》五首的最后一首。对此诗的首句“怅恨独策还”,有两种解说:一说认为这首诗是紧承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而作,例如方东树说,“怅恨”二字,承上昔人死无余意来”(《昭昧詹言》卷四),黄文焕也说,“昔人多不存,独策所以生恨也”(《陶诗析义》卷二);另一说认为这一句所写的“还”,是“耕种而还”(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中语)。这两说都嫌依据不足。如果作者所写是还自“荒墟”的心情,则组诗第四首《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之“披榛步荒墟”为“携子侄辈”同往,应该不会“独策还”。如果作者是耕种归来,则所携应为农具,应如这组诗的第三首《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写,“荷锄”而归,似不应策杖而还。联系下三句看,此句所写,似不如视作“性本爱丘山”的作者在一次独游的归途中生发的`“怅恨”。其“怅恨”,可以与此句中的“还”字有关,是因游兴未尽而日色将暮,不得不还;也可以与此句中的“独”字有关,是因独游而产生的孤寂之感。这种孤寂感,既是这次游而无伴的孤寂感,也是作者隐藏于内心的“举世皆浊我独清”(《楚辞・渔父》)的时代孤寂感。次句“崎岖历榛曲”,写的应是真景实事,但倘若驰骋联想,从象喻意义去理解,则当时的世途确是布满荆榛,而作者的生活道路也是崎岖不平的。联系其在《感士不遇赋序》中所说的“夷皓有安归之叹,三闾发已矣之哀”,不妨设想:其在独游之际,所感原非一事,怅恨决非一端。

此诗的三、四两句“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则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永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显示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委身自然、与自然相得相洽的质性。人多称渊明冲淡静穆,但他的心中并非一潭止水,更非思想单纯、无忧无虑。生活、世事的忧虑固经常往来于其胸中,只是他能随时从对人生的领悟、与自然的契合中使烦恼得到解脱、苦乐得到平衡,从而使心灵归于和谐。合一、二两句来看这首诗的前四句,正是作者的内心由怅恨而归于和谐的如实表述。

这首诗写的是两段时间、两个空间。前四句,时间是日暮之前,空间是山路之上;后六句,则在时间上从日暮写到“天旭”,在空间上从“近局”写到“室中”。如果就作者的心情而言,则前四句以“怅恨”发端,而后六句以“欢来”收结。作者尝自称“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其“归田园居”的主要原因,如这组诗的首篇《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所说,为的是“复得返自然”,以求得本性的回归,保全心灵的真淳。这首诗所写的始则“怅恨”,终则“欢来”,当忧则忧,可乐则乐,正是其脱离尘网后一任自然的真情流露。

后六句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四句,写作者还家后的实事实景,如其《杂诗十二首》之一所说,“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从这四句诗可以想见:酒为新熟,菜仅只鸡,草屋昏暗,以薪代烛,宛然一幅田家作乐图。这样的饮酒场面,其实很寒酸,但作者写来丝毫不觉其寒酸,令人读者看来也不会嫌其寒酸,而只会欣赏其景真情真,趣味盎然。从这句诗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曲必不见怪,招之即来。相形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之为繁缛了。这不禁使我们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凭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2-29 放飞理想班会教案(精选16篇)
    理想是生活的动力,让我们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地追求成功。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理想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开场白:年轻舞动青春的旋律,年轻放飞梦想
  • 12-29 外婆真勤劳(汇总13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希望这些优秀作文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阅读和写作的愉悦,让我们一起追求写作的卓越。
  • 12-29 我最爱的玩具写物(专业18篇)
    优秀作文要求文思泉涌、文笔优美,让读者有阅读的愉快感。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 12-29 幼师职位的工作总结(实用18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工作的回顾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并为下一个工作周期的计划提供依据。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
  • 12-29 教师教育个人总结(专业18篇)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身的定位和目标,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育爱是一切教育活动成功的坚实基础。
  • 12-29 我是丑小鸭(热门18篇)
    作文是一种对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作文示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假如我是一只丑小鸭,面对自
  • 12-29 兔子的故事(模板18篇)
    优秀作文需要有适当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描写,以增加文章的趣味和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通过
  • 12-29 食品销售人员述职报告(汇总19篇)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在述职报告中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措施,以及未来改进和发展的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
  • 12-29 安全预防溺水教育教案(热门20篇)
    结合具体的教育场景和任务,我们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安全教案,以满足不同的教育需求。在制定安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案例,以提高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 12-29 康养产业可行性研究报告(热门15篇)
    报告范文的写作需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表达清晰、语言简练。以下是一份精心挑选的报告范文集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有关报告写作的一些启示和帮助。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