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实用8篇)

2023年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实用8篇)

时间:2023-10-16 02:32:05 作者:文锋 2023年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实用8篇)

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小编精心为您整理了一些高二教案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一

活动目标:

1、知道敲击物体能够发出声音。

2、探索发现用一种工具敲击不同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3、自主敲击环境中的物体,乐意将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听。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里有各种可以让幼儿敲击的物品,例如:玻璃杯,茶杯,各种玩具等。

2、幼儿人手一把金属勺子。

3、放了不同数量水的玻璃瓶5个。

活动过程:

1、儿歌表演亲一亲,引出敲一敲的`主题。

(1)谁想让老师亲一亲?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儿歌亲一亲好吗?

(2)老师带领幼儿一起表演儿歌。

(3)教师:小勺亲小勺能发出叮,小勺敲别的东西,它会发出声音吗?

2、教师用勺子敲一敲,幼儿感知声音。

(1)教师用小勺敲击自己的手心。

(2)师:你听到的什么声音?啪啪啪

(3)教师用小勺敲击桌子。

3、幼儿玩敲一敲游戏,感知勺子接触不同物体产生的不同声音。

(3)幼儿探索敲击活动。

(4)教师:你敲击了哪些东西?你发现哪些声音?

4、欣赏敲击乐器出示准备的玻璃瓶乐器,请个别幼儿上来敲击或老师敲击,感知玻璃瓶的清脆的声音,体验敲击的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二

案例一:

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

师:如果让你做一件小衣服,你会做吗?你打算怎样做?

生1:我会先把一张纸对折,然后画出小衣服的一半,沿着画的边剪下来,展开就是一件小衣服了。

师:听明白了吗?那其他的三个图形也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做出来吗?动手试一试吧!

生2:老师,我的怎么剪成了两半?

生3:哎呀,我的也没连在一起啊!

生4:老师,我剪的小衣服为什么左右不一样大小?

案例二:

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观察。

师:如果让你做一件小衣服,你会做吗?你打算怎样做?

生1:先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

师:折到什么程度?

生1:要折的完全一样。

师:也就是说要完全重合。

生1:然后在折好的纸上,注意是不开口的那一边,画上一半小衣服的一半,拿剪刀沿着你画的把它剪开,展开就是一件小衣服了!

师:xxx提醒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2:画的时候要画在不开口的那边。

师:这个提醒太重要了。xxx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以上是我今天在执教《折一折,做一做》这节课上两个班分别出现的两个片段。在第一个片段中,由于在操作活动之前,我虽然让学生进行了观察,但是对于学生操作时会产生的问题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设,所以学生在操作时由于缺乏指导,出现了在开口的半边画一半图形再剪,还有展开后不对称的问题。在课间,我迅速的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在第二个班讲课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了追问。从而把学生在操作时的难点进行了突破,所以从孩子的`反馈来看,成功率大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习数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是这一阵地的指挥员,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地获取知识,教师的学法指导至关重要。例如这节操作课,我虽然在课前也对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了前测,但是,却没有预想到孩子在操作时会遇到哪些困难?而遇到的这些困难也并不是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这就让我忽略了在指导时要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让学生在操作时出现了种种问题。反思这两个班的教学过程,这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是为了孩子的学。我们备课时所做的设计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放在首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是创造智慧课堂的根本。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三

本节课开展了“折一折、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逐步领悟对称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对称图形的特征时,安排了“你能剪出小衣服吗”的活动。先出示半件衣服,让学生猜一猜整个图形是什么,再让学生想办法得到整个图形。有学生提出照着把另一半画出来,但马上有同学提出:这种办法不容易使两边完全一样,通过比较,发现把纸对折后再剪,就能很快得到一个完整的图形。这局部设计主要是让同学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既让同学进入了学习的情境,同时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接着观察轴对称图形,让同学找找他们一起的特点,使同学兴趣浓厚的,注意力集中的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一起特征。通过同学的发现交流,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对轴对称图形建立初步的表象。

再如:在探究对称图形特征时,让学生想办法得到轴对称图形,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究、发现对称图形的特征。学生在汇报自己的发现时,尽管语言不够完整、不够准确,但这是他们认真思考后得到的结论。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以下我将从4个方面来进行《折一折、做一做》这节课的教学反思:

1、解读课标与教材:

《标准(版)》提出了“四基”的目标,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它形成于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之中。本单元就是根据《标准(20版)》所增加的新内容,主要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为三年级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定位在“初步感知”“和“积累经验”上。

《折一折、做一做》这节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积累认识图形方面的经验。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在操作活动初步感受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设计理念:

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解读,我对这节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几个理念:

(1)学习目标定位在“积累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2)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玩中学习数学。

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分层次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操作活动。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3)改变知识技能的评价方式。

本单元主要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主要目的是积累活动经验,所以可以通过课上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不进行纸笔测验。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即可。

3、教学亮点:

本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课堂气氛热烈,活而不乱,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使学生的不仅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感受了数学中的对称美,渗透了数学文化。

4、教学不足:

首先课堂的组织管理有提升的空间。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性差,又缺乏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的组织管理还有待提高。

其次要继续提高教学时间的把握能力。

最后,对学生的关注面应该更广,努力在课堂上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恳请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感谢大家的聆听。

教学反思“title=”《折一折、做一做》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title=“《折一折、做一做》教学反思”/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五

《折一折,做一做》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累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伊始,教师只出示图案的一半,让学生猜猜这些图案的另一半是什样子。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在想象中感知轴对称图案的特征即左右两边一样。接下来,教师问学生怎样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案,学生在思考中观看了制作轴对称图形的动画演示,接下来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在玩中学数学。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分层次安排了许多有趣的操作活动,所选的素材,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为:教学环节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浅入深,一步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美,从而发展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激烈,活而不乱,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不足为:对课堂时间把控较弱,在以后教学中应加快每个环节的节奏感,合理利用课堂时间。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六

准备:幼儿用书每人一套

内容:听一听、做一做

过程:

一、听一听、做一做

1、听声音做动作

教师告诉幼儿,现在有4种小动物,“汪汪”、“咪咪”、“叽叽”、和“嘎嘎”,分别有4种相应是动作,要求幼儿在听到叫声后,按第二个叫出的动物做相应的动作。教师可反复变换动物次序进行。例如:“汪汪”、“叽叽”、“咪咪”做“叽叽”的动作。

2、听动物名称做动作

教师告诉幼儿,听到动物的名称后,按第三个动物的名称做相应的动作。例如:大象、狗熊、老虎、猴子,幼儿做出“老虎”的动作。

二、谁被邀请了

1、游泳馆举行游泳比赛,来了许多动物,只有会游泳的动物被邀请了,请幼儿听到动物名称后,将会游泳的动物用拍手一次的方式请出来。(鲤鱼、老虎、青蛙、鸡、鸭、长颈鹿、鲸鱼、鲨鱼、海豚、兔子)

2、田径比赛开始了,长有4条腿的动物被邀请参加比赛,请幼儿听到动物名称后,将4条腿的动物用拍手一次的方式请出来。(猎豹、鸵鸟、狗、鹅、兔子、蝴蝶、鲤鱼、狮子、蛇、斑马)

三、谁会飞

两名幼儿一组,其中一名幼儿讲动物名称,另一位仔细听。讲到回飞动物时,幼儿学飞的动作。动物次序可自由调整,进行一次幼儿角色互换。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七

学习内容:

教材p26—27

学习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任务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二、合作探究

1、你能剪出上面的图案吗?试一试。

2、说一说,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说一说)

三、巩固提升

照样子试一试、剪一剪。

四、当堂检测

你能试着剪一剪吗?

错题改正及整理

你对你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能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能主动参与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

听一听教案音乐游戏篇八

原帖地址:/

摩西

如果不是突然想起,我也许根本不会意识到,有些事情,我已经刚好做了十年了。

十年前,,那时候我刚摆脱了98届三班的噩梦,那是我在工作几年之后第一次当班主任,而且是到一个新的学校,接最糟糕的一个班。那两年的生活称为噩梦一点不为过,每天我都企盼着高考早点到来,他们早点毕业,我就可以如梦方醒了。现在看来,那时候的噩梦也未必只是灾难,因为从那些被抛弃的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我们教育的辉煌掩盖下的灰暗甚至罪恶。多少年后,当我坐在电脑前把那些人和那些事记录下来时,我发现那竟然是我真正开始认真审视教育的起点,于是就有了《阿良的故事》《毁容事件》等案例。

98届毕业之后,我接了01届,刚好,也是3班,不过这个班的素质明显要高很多,那时候为了扭转自己在学校的不利局面,憋足了劲想做些什么事情,记得当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音乐鉴赏。

很难想起当时为什么想做音乐鉴赏课的,大概是因为我自己有这爱好,而且自己从音乐中获益良多,那时候觉得孩子们就像我的好朋友一样,好朋友之间,有了好东西当然是应该分享的。记得那时候每周有有一个下午,有一节自习课,我凭借班主任的职权,蛮横地把这节课霸占了,那时候,就是我和孩子们的天堂。最早的音乐鉴赏是我教他们唱英语歌,我的想法是很功利的,这样既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学习英语,而且歌曲入手比较简单,估计孩子们兴趣也比较大。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当几首英语歌教完之后,我再循序渐进地给孩子们讲古典音乐,从中国的讲到外国的,从形象的讲到抽象的,从短小的讲到长篇的。于是,就有学生找我借磁带了,就有学生叫家长买古典音乐的磁带了,于是,我每届学生毕业,就是我的资料遭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因为总是有孩子借了我的东西,忘记了还。我不知道他(她)在很久以后从自己的行囊里翻出那些磁带的时候,会不会想起高中时一个姓夏的'语文老师,还有那个语文老师不务正业教他们音乐欣赏的那些日子。

十年了,音乐欣赏的器材从最初的单卡的录音机,到后面的vcd,再到后来的dvd,然后到电脑,到u盘,到mp3,到网络,工具在不断变化,不断进步,但是曲目变化却很少,因为,那些大师,那些经典,是经过无数岁月的淘洗,穿越尘封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来到我们面前的,人生不朽,艺术就不朽,音乐就不朽。

十年了,我也经历过学生的不理解,曾经有孩子在我讲音乐的时候在下面玩手机,发短信,也有很多孩子心疼珍贵的时间,于是在下面看课本,做作业。而有些孩子,干脆就睡着了。有时候我会提醒一下,但更多的时候我没有过分要求,我想,一切都是缘分,当他们应该与音乐结缘的时候,自然会结缘的。我没有必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正如我无法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我告诉学生:“我只是为你们打开一扇窗,让你们知道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的风景,至于你是否喜欢这风景,我无法强求,但是我还是得告诉你,这风景很美,如果你的人生有了它,人生会更加精彩。”

而更多的不理解来自于学校和家长,曾经有领导找我谈话,说我在课堂上宣扬:“考试成绩好不好无所谓,只要会弹吉他,会音乐,有特长就可以了。”其实我想我再狭隘也不至于说出这样的蠢话,但是现在想来,难道音乐真的就不如学习重要吗?在灵魂与知识之间选择,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呢?可惜,关于灵魂的事情,对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实在太玄了。不过我也就成了学校里最“不务正业”的一个老师了。于是就有领导或者很亲密的朋友很好意地劝告我:“你还是不要玩那些了,工作也要拿起来。”我笑,因为在我的辞典里面,工作的解释与有些人是不一样的,我坚信,人不是为了成绩册上那几个愚蠢的阿拉伯数字而活着的。即使我做的事情会被别人认为是不务正业,但是我还是要把学生当人看,我相信有些东西是可以超越这教室的四面墙,穿越高中的三年时光,而陪伴学生一生的。

而诗词鉴赏,则源于时候的一个“错误”,那时候我跟很多老师一样,也在课前搞五分钟演讲,让学生上台,想讲什么讲什么。,没有任何要求。可是有一天,我很清楚地记得,是张颖,上来讲了一首诗,是孟郊的《游子吟》,那次他讲得很好,同学们用雷鸣般的掌声作为对他的**。于是我突然想,能不能把漫无目的的演讲改为指向性明确的诗词鉴赏呢?最初,我是没有这个把握的,因为我想象不出,连课文经常都出错的孩子们,能够自己上来为大家介绍诗词,但是我还是决定尝试,而尝试的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甚至是平常看来最不起眼的孩子,都经常能在诗词鉴赏中给我、给大家以惊喜。记得98届有一个孩子,成绩很差,行为习惯也不是很好。那次他上台之后,在黑板上写了一首现代诗,可惜当时没有抄下来,但是记得那首诗写得很有味道,功力不凡,但是没有写作者。当孩子讲完之后,对大家笑着说:“这首诗没有写作者,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作者就是我。”那一瞬间,我和孩子们都惊呆了,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象不出,这个几乎每科都挂红灯的孩子,居然有这样的灵气,有这样的才华。

在盐外的时候,一天几个孩子找到我说:“夏老,我们想几个人合作讲一首诗。”那时我作为老师的劣根性暴露无遗,首先就开始无端怀疑孩子的动机:“你们是不是想偷懒啊?”孩子们说不是,说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带着怀疑同意了。到他们讲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们是鉴赏泰戈尔的一首诗,几个孩子事先根据这首诗排练了一个诗歌剧,没有舞台,只有讲台,没有服装、道具、**,只有孩子认真而细致的表演,我一边钦佩,一边自责:这些孩子让我看到了,当人认真投入的时候,能够出现多少精彩,多少奇迹!

诗歌鉴赏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想法也是很功利的,主要是想学生多接触诗歌,为高考的诗歌鉴赏以及作文做准备,可是现在,我的想法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人生如果有美的东西相伴,不管这美的是音乐还是诗歌,是绘画还是舞蹈,那么,人生都会因此而更精彩。当毕业以后的学生回忆高中的时候,能够想起那么多美丽和温馨的瞬间,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有些东西是无法让人一下子理解和接受的,不管是学生,还是领导,或者家长,但是我坚信,有些东西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之所以忽视,是因为在这个鄙俗的物质主义(罗曼罗兰语)的社会里,我们对心灵已经关注得太少,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就这样,一意孤行下去吧,我不想在乎学校和家长是否会把我当做“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承受平均分、排名等给我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不在乎谁对我会怎么看,因为当我选择了这条路之后,我肯定会一意孤行下去。我已经做了十年,至少还会再做十年,也许二十年,也许三十年,直到有那么一天,我再也不能做了,我就躺在摇椅上,听摇滚,听古典音乐,看诗歌,如同我年轻时的那些时光。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