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舞蹈课堂教案(优质9篇)

舞蹈课堂教案(优质9篇)

时间:2023-09-25 18:57:16 作者:紫衣梦 舞蹈课堂教案(优质9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舞蹈课堂教案篇一

中广网北京8月8日消息 (记者 马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8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再过一个多小时,国家体育总局将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4分钟的广播体操共分为8节:伸展运动、扩胸运动、踢腿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全身运动、跳跃运动、整理运动。看到这些词,大家心头一定会涌起青春的回忆。

许多网友也纷纷表达着这份怀念:“还记得你曾经做过的动作吗?还记得站队时,你经常站在谁的后面吗?”今天,在新一套广播体操即将闪亮登场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往事和回忆。

曾掀全民锻炼热潮

第八套广播体操于1997年推出,距今已经14年了。雄壮的音乐、嘹亮的口号、新鲜的空气,在阳光下做一套广播体操,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在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同时,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早在1951年,新中国就颁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迅速推广。著名的体操专家毛学信教授曾完整的参加过第一套至第八套广播体操创编工作。

毛学信:当时也就是按照徒手体操,徒手体操比较简单易行,各个关节都能活动到,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当时群众感觉特别新鲜,又听着音乐又做着操,积极性特别高,另外外国朋友来到中国一看,十点钟街上没什么人,都在马路两边,楼房的楼顶上凡是能站人的地方,大家都在那做操。

曾担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的张发强说,广播体操掀起全民锻炼的热潮有其历史原因。

张发强:毛主席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那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用什么方法把群众组织起来锻炼呢?那就通过学校、机关、部队、厂矿这样一个形式让大家一起来锻炼,最适合推广的、简易的,就是集体的广播操。

60载历史9次变换新鲜节奏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群众的要求下,1954年,国家又颁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

由于前两套体操大量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内容,在1957年推出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体操运动曾一度中止。1971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十年后,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

1997年,国家体委公布了第八套广播体操,得到了最广泛的普及,并沿用至今。

第九套:针对性与科学性更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体育活动正走向多样化、产业化的道路,广播体操逐渐成为一种传统,或是对学生时代的特殊记忆。新一套广播体操的推出,又该如何让更多的人去学习、去锻炼?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贺凤祥处长说,虽然现在集中做操的热情要比以前低,但新操会用多种手段去推广,吸引群众,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

贺凤祥:我们今后还要发挥优秀运动员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体操行业,各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我们都会把他们动员起来,利用他们的示范作用来做体操。今后是不是可以用网络的形式等传播给大众。

本套广播体操的创编者之

一、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平说,相对于前几套广播体操,新操的针对性更强。

张平: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锻炼越来越少,身体问题增多,比如腰酸背痛啊,特别明显就是从颈部到腰,比如脖子疼,设计这个动作都是要求背部肌肉主动收缩的,练你的肌肉。

同时,第九套广播体操也经过生理和生化的测试,科学性更强。对于新广播体操的推广工作,张平充满信心。

在科学性上做了些实验,实验表明,它对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运动量和消耗能量都是中等,对血脂、免疫球蛋白、血糖、胰岛素都有良性的变化。如果坚持下去锻炼的话,一定有很好的影响。

舞蹈课堂教案篇二

预备节 原地踏步(8拍×2)

第一节 伸展运动(8拍×4)第二节 扩胸运动(8拍×4) 第三节 踢腿运动(8拍×4)第四节 体侧运动(8拍×4) 第五节 体转运动(8拍×4)第六节 全身运动(8拍×4) 第七节 跳跃运动(8拍×4)第八节 整理运动(8拍×2) 深呼吸(8拍×1)

预备节 原地踏步(8拍×2)

预备姿势,两脚立正,手臂垂直于体侧,抬头挺胸,眼看前方 口令至原地踏步时,半握拳

第一节:伸展运动(4×8)

第一拍,左脚向侧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侧平举,头向左转90°

巧记方式:我有一个大西瓜(左脚向侧一步,与肩同宽,同时,两臂侧平举,头向左转90° ),我一口吃掉它 (右脚并于左脚,同时半蹲,双臂曲臂于胸前,含胸低头),吃饱了(手臂伸出至侧上举,同时抬头挺胸眼看前上方)。 第二节:扩胸运动(4×8)

巧计方法:看,我衣服里的好东西有多多(左脚向前一步同时手臂经前举扩胸至侧举,握拳,拳心向前) 第三节:踢腿运动(4×8)

第四拍,收手收脚,还原成立正姿势 五六七八拍,动作同,方向相反

第二拍,下体保持第一拍的姿势,同时上体侧倾45°,左手叉腰,右手摆至上举掌心向内

巧记方法:盘起来(左脚向侧一步比肩稍宽,同时左臂侧平举掌心向下,右臂胸前平屈,掌心向下,下体保持第一拍的姿势,同时上体侧倾45°,左手叉腰,右手摆至上举掌心向内),敬个礼(左腿并与右腿,同时半蹲左臂上举,右臂贴于体侧)。 第五节,体转运动(4×8)

五六七八拍,动作同,方向相反

巧记方法:晨练中(左腿向侧迈出,比肩稍宽,同时,两臂侧平举,掌心向下),飞来一只蚊子打死它(下体保持第一拍姿势,身体向左转90°,同时,双手胸前击掌两次),庆祝胜利(上体向右转180°,同时,双臂伸直至侧上举掌心向内) 第六节,全身运动(4×8)

第一拍,左脚向左迈出,比肩稍宽,两臂经侧摆至上举交叉掌心向前,抬头看手

第二拍,身体前屈,双臂体前交叉,掌心向内,低头看手

第三拍,收左脚,成半蹲姿势同时双手扶膝,肘关节向外低头,眼看前下方

第四拍,站起,成立正姿势 五六七八拍,动作同,方向相反

巧记方法:皇阿玛(左脚向左迈出,比肩稍宽,两臂经侧摆至上举交叉掌心向前,抬头看手),儿臣小x(身体前屈,双臂体前交叉,掌心向内,低头看手),给您请安了(收左脚,成半蹲姿势同时双手扶膝,肘关节向外低头,眼看前下方)。 第七节:跳跃运动(4×8)

第一拍,跳成左脚在前的弓步,同时撑手叉腰,肘关节向外,虎口向上

第二拍,跳成立正姿势 第三拍,跳成右脚在前的弓步 第四拍,跳成立正姿势

五六拍,左脚向侧迈出,比肩稍宽手臂经侧摆起至侧上举,抬头45°眼看前上方

七八拍,左脚收回,同时手臂经体侧还原成立正姿势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但方向相反 此节无巧记方法。

舞蹈课堂教案篇三

基本功第一要素:站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基本功不扎实你不用出手,往那里一站明眼人早就知道你没戏了!

“站”不好,不要谈其他基本功和动作,所以站为第一要素!

提高方式:开脚、直膝、包臀、立腰、立背、展肩、立项、沉气、拔头顶此曰站!

基本功第二要素:立

立是站的延伸,在立的过程中在保留站的所有要领同时,还需稳定身体的重心。

立得好则姿态准、脚下稳、旋转稳、舞步轻

提高方式:把杆半脚尖、单脚半脚尖;把下半脚尖、单脚半脚尖;

基本功第三要素:直

“直”主要指腿直、后背直这两大块,腿直又包含脚背、膝盖两个大关节的直。

“直”练得好,线条漂亮,挺而不僵

基本功第四要素:行

有的学生让他摆动作看着还不错,一走动,舞姿、体态全部走样,原因就在于“行”的基础太薄弱,“行”因其重心移动较快,对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要求陡增!

“行”练得好,能有效提高舞姿的准确性,同时辅助提高舞蹈过程中的重心操控能力。

提高方式:步伐单一练习;步法组合;步法舞姿综合组合

基本功第五要素:韧

“韧”是指身体的柔韧能力,也就是大家所说的软开度,包括脚背、腿、胯、腰、肩等,韧带及关节的柔韧及拓展。

“韧”解决得好身体的空间表现力就强,完成动作的阻力就小。

提高方式:压、踢、耗、甩

基本功第六要素:快

“快”是指动作的速度快,快而不紧、快而不懈

“快”练得好,灵巧度就高,快速变换舞姿的能力随之提高。

把杆的小踢腿、弹腿、大踢腿,甩腰,把下的小跳、打击都是解决“快”的有效方式。

基本功第七要素:轻

“轻”指动作完成要轻松,腾空要轻飘、落地要轻缓。

“轻”解决得好,动作飘逸流畅、空中轻盈洒脱、落地无声。

提高方式:蹲组合、控制组合、跳跃组合都可直接提高轻的质感。

基本功第八要素:稳

“稳”是指动作平稳、舞姿准确

稳练得好,动作行云流水、舞姿转换精确

提高方式:移重心组合、气息控制组合和舞姿静立均可有效提高稳的品质。

舞蹈课堂教案篇四

一、蹲:

1.一、二、五位半蹲、全蹲、带半脚尖、压脚跟

2.踏步蹲与胸腰及前旁、压腰、组合

3.小涮腰、横拧组合

4.各民族舞姿组合:大掖步、卧点、扑步

5.丰富节奏。加强节奏变化

二、擦地:

1.一、五位、前旁后擦地

2.带勾、绷脚、及与半蹲组合

3.前后摆动并环动

4.与争位、转头、压脚组合

5.与五位并立转组合

6.丰富、加强节奏变化

三、小踢腿:

1.一、五位前、旁、后、小踢25度

2.带点地小踢腿

3.前后摆动、单腿变身

4.节奏处理、加强准度

四、单腿蹲:

1.前、旁、后、带勾脚

2.单腿带端掖腿

3.带迈移、前旁后、摆动加半蹲

4.与单腿变身组合

五、腰:

1.前后胸腰、前后、大腰

2.疗腰、大技步、卧点

3.双跪后腰、单腿后腰

4.大涮腰探海辗转

5.风火轮

六、控制

1.前、旁、后吸伸腿、半、全环动

2.立身射燕、大射燕、探海

3.搬前、旁、后腿

七、大踢腿:

1.前穷、后大踢腿

2.前腿接后腿、后腿接前腿

3.旁腿接拔腿

4.踢腿接摆腿、接探海

5.旁腿接立身射燕

6.踢紫金冠

7.片蹁、盖腿

舞蹈课堂教案篇五

人们常说:^v^艺术来源于生活^v^,前期我们围绕^v^兴化小吃^v^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炒米粉是兴化人民的拿手好菜,在角色游戏中,小朋友很喜欢模仿厨师玩炒米粉的游戏,于是我尝试将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音乐中,用富有艺术性的动作大胆、有创意的表现炒米粉这一生活画面,体会肢体动作带来的乐趣。

1、观察炒米粉过程的基础上,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和表现。

2、发挥想象,体验用动作表现内心感受的乐趣。

3、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1、幼儿在家观察过炒米粉的过程。

2、炒米粉录像带。

3、音乐磁带及录音机。

1、谈话引入:你们都看过妈妈炒米粉了,现在请你们说说妈妈是怎么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让孩子回忆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孩子感到开心、有趣、十分活跃,他们指手划脚地用语言和动作把妈妈炒米粉的情景再现出来,这样激发了幼儿对舞蹈创编活动的兴趣,为舞蹈创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和铺垫。

2、观看炒米粉录象。

师:(出示一块米粉)多奇怪呀,原来硬硬的、四四方方的一块米粉,是怎么在锅里变的软软的、细细的,像一条条白线一样呢?让我们一一段录象。

教学设想:此环节主要让幼儿观察锅里水面沸腾翻滚及米粉下锅后在水里由硬变软的过程。由于录象配有音乐,所以在引导幼儿观赏录象时,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实现舞蹈与音乐相结合。

3、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能说出音乐的变化过程。

(1)水还没开时,音乐安静。

(2)水面沸腾翻滚时,音乐欢快、激烈。

(3)厨师翻炒米粉时,音乐不快不慢,节奏明显。

教学设想:通过引导幼儿倾听,感受音乐的变化,启发幼儿把将要创编的舞蹈动作与音乐作品有机匹配,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和体验美表现美的情趣。

4、让幼儿想象与表现:

(1)用什么动作表现水面平静及水面沸腾翻滚的样子。

(2)用什么动作表现米粉下锅之前和下锅之后的变化过程。

(3)厨师是怎样翻炒米粉的。

教学设想:每个幼儿经验不同,认识和体验的角度不同,所以必然会产生各具特色的创造表现,师在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肢体动作把自己的想法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同时,及时引导幼儿通过美化、夸张等手法巧妙地把过于^v^生活化^v^的动作提升为美的、富有情趣的舞蹈动作。

5、幼儿随音乐完整创编^v^炒米粉舞^v^。

教学设想:没有音乐的^v^舞蹈^v^不能称之为舞蹈,此环节是让幼儿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完美的结合。幼儿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把创编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延伸:

1、创设音乐艺术活动区角,音乐、道具、服装等,让幼儿有一个自娱自乐的表演舞台。

2、开辟家园互动角^v^音乐之家^v^,鼓励家长参与到^v^音乐舞蹈教育^v^中来。

舞蹈课堂教案篇六

1、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2、村居(舞姿练习)

3、小骑手(步伐练习)

4、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5、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6、侗乡小歌台(侗族)

7、小花帽(维族)

8、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9、爱的人间(再见曲)

一、长相思(腿的柔韧练习)

1、训练目的:腿的柔韧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a、点肩拧身盘坐:(以右为例)体对2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右腿盘坐,左腿吸腿,平脚放于地面。b、点肩拧身伸坐:(以右为例)体对3点,拧身至1点方向,左倾头,右臂端平,右手点肩,左手旁斜下位点地。双腿正步位绷脚伸坐。

c、双点肩燕式坐:体对1点,右倾头双臂端平,双手点肩。左腿盘于体前,右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d、小五花燕式坐:体对5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右手内旋,左手外旋。右腿盘于体前,左腿弯曲,膝盖内侧着地。

e、对腕平脚吸腿坐:体对3点,双手斜上位对腕。双腿平脚吸腿坐。

3、节奏:准备位置:

(1)1-8点肩拧身盘坐(右)

6-8保持姿态第一段:

3-4回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5-6前压腿,头随动,左手随身体前伸,呈手背推水状

7-8右手划立圆至点肩拧身伸坐舞姿(4)1-2保持舞姿,左腿收至平脚吸腿

3-4保持舞姿,右腿收至平脚吸腿5转身至小五花燕式坐

6-8保持姿态

(5)1回至对腕平脚吸腿坐舞姿

2-4保持姿态

5-8双手由后划立圆盖手至前压腿结束段

(6)1回至双手点肩拧身伸坐舞姿

2-4保持姿态

5-6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回至双点肩燕式坐

(8)1收右腿至8点方向,左侧双点肩拧身盘坐

2-4保持姿态

5-6视1点,身体前倾,双手随身体前伸,呈手心推水状

7-8回至反面准备位舞姿

4、提示

a、身体松弛,手臂推拉力度柔和,如划船一般。b、压腿时尽量压到最大限度,并伸直膝盖。c、注意将训练动作与情景和古诗词相结合。

5、歌词

改编自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明月人倚楼。

二、村居(舞姿练习)

1、训练目的古典舞基本舞姿的准确性

2、主要动作及要领

a、双按掌:双手兰花指,右手在里,左手自外,交叉按于胸前。b、托按掌:双手兰花指,一手呈圆弧状托于头顶,一手于按掌位。c、顺风旗:一手托掌,一手单山膀,双手指尖相对。

d、斜前踵步:动力脚脚跟交叉点于主力脚斜前方,主力腿半蹲。身体微后仰。e、花梆步:双脚靠拢,膝盖微屈,提起脚跟,踝关节放松,用脚掌向前进方向平稳细碎的移动,节奏要快而巧。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1点,双背手,正步位,视1点准备音乐:

(1)1-8保持准备位姿态

(2)1-2双腿半蹲,身体微前倾,左转头视7点3-4回至准备位

5-8重复(1)1-4反面动作第一段

(3)1保持姿态左脚起跳

2-4保持姿态,左转一周碎步跑至1点第二段

(4)-(6)重复(1)-(3)反面动作间奏段

(7)1-4双背手,向7点方向横移花梆步

5-6双背手,身体微前倾,做转头视7点,同时双腿半蹲

7-8双按掌,身体直立,视1点(8)1-8重复(7)1-8反面动作第三段

(9)-(11)-4重复第一段(1)-(3)动作

(11)-5右脚向8点方向上步至右前踏步,同时右手顺风旗,视1点

4、提示

a、顺风旗注意将肋骨合上,不可塌腰。b、舞蹈中儿童的形象可爱、活泼。

c、舞姿准确,将古典舞舞姿与古诗词相结合。

5、歌词: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草长莺飞二月天,儿童散学归来早,拂堤杨柳醉春烟。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小骑手(步伐练习)

1、训练目的各种脚位的准确位置。

2、主要动作及要求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7点,眼视1点,右前丁字位站立,右倾头,双手搭肘准备音乐:

(1)1—8保持准备位姿态(2)1—4保持准备位姿态

5—8右手叉腰,左手搭前人的外肩,同时右脚踏地一次第一段:

(3)1—2右前虚步,右倾头

3—4还原

5-6右后虚步,左倾头

7—8还原

(10)1—8重复(8)1-8动作,转身回至1点间奏:

(11)1—8手拉手嬉戏跑到八点方向(12)1—8反面准备位。第二段:

(13)—(16)重复(3)—(6)反面动作,最后两拍收回至准备位

4、提示

a、丁字位踏步时头回正(两遍准备位和结束动作除外)b、踏地有声,节奏准确

5、歌词

泉水长,清松拔,小骑手心里乐开怀,马上升,马上长,知道就是个个好。占敌营,戴红帽,人人肩上背口箱,小骑手爱国家,长大为国守边疆。(歌词不确定)

四、萤火虫小夜曲(三拍舞步练习)

1、训练目的:

训练三拍舞步及舞步与各种手位的配合。

2、主要动作及要求:a、斜上、斜下位抖手:(以右为例)右手斜上位,左手斜下位扩指重拍抖动,掌心向1点方向。

b、胸前交叉抖手:左手在外胸前交叉重拍抖动,掌心向身体方向。

c、下弧线碎抖手:体对1点,双手旁平位随身体经下弧线左右摇摆,同时双手碎抖,双脚半脚碎步横移。d、交叉点步抖手:(以左为例)左腿半蹲,右脚直膝绷脚前点于8点方向,头右倾,身体随头微倾,目视8点方向,双手斜下位重拍抖手。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1点,俯身低头,双手胸前扩指交叉,双腿半蹲准备音乐:3/4节奏

(1)-(4)保持准备位姿态

(5)-(6)双手交叉碎抖至正上位,身体随手慢上扬(7)-(8)双手交叉碎抖回准备位姿态第一段:

7-8双手慢落至胸前交叉随抖手,同时双脚半脚碎步原地由左转一周,身体微左倾

(2)1-8重复(1)动作

5-8重复(3)1-4反面动作第二段:

间奏段:

(7)1-5右起下弧线碎抖手,右左交替横移第3段

4、提示:

a、三拍舞步要做到清晰明确,脚下要和三拍节奏。b、脚下及手位准确、到位。

c、分清重拍抖手与碎抖手的不同。

5、歌词:

五、牵牛花象喇叭(东北秧歌)

1、训练目的东北秧歌舞蹈风格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a、“吹喇叭”状:双臂折回一前一后放于嘴前,大臂架起,踏步半蹲,上身前倾b、勾抬腿掸巾:(以右为例)右腿勾脚抬至45度,双手右斜下位掸巾,右倾头,主力腿屈膝,要求在重拍上完成。

c、里绕花:从摊手经过团手里绕腕,停至压腕,用手腕带动手巾花。

d、压脚跟:身体前倾,膝盖蓄力,脚跟微抬起,一拍压下,要求有“艮”劲儿。e、碎步缠巾:手持手巾顺时针缠花,半脚尖碎步行进,膝盖放松。

3、节奏

准备位置:“吹喇叭”状体对8点,视线1点准备音乐:

(1)—(2)1—4保持准备位姿态第一段:

(3)1—68点方向勾抬腿掸巾

7—8上左脚呈踏步位,同时右臂折回放于嘴前

(5)1—4右臂折回放于嘴前,双手呈“吹喇叭”状,同时踏步全蹲,碎摇头。

5—8重复1—4动作,由踏步全蹲在动作中慢慢站立起来。(6)1—4双臂折回放于嘴旁,脚下原地碎步,身向1点。

3—4左手里绕花叠搭在右臂上,压脚跟,右倾头

(9)1—8两人左手拉手转圈,右手交替斜上斜下位缠巾,视线相对,碎步行进。

间奏段:

(10)1—8双手上位抖手巾,脚下碎步向五点方向行进(可变换队形)。(11)1—4右转身八点方向呈“吹喇叭”状第二段:

(12)—(18)重复(3)—(9)动作(19)1—3体对八点呈“吹喇叭”状舞姿

4、提示

a、做出东北小姑娘的泼辣灵巧劲儿。b、手巾花技巧要求练习,不可做摆设。

5、歌词

牵牛花、牵牛花、牵牛花像喇叭,我把牵牛花当喇叭,嗒滴答滴答滴,吹到外婆家。

外婆家有呀有喇叭,喇叭好像牵牛花。我替舅舅吹喇叭,嗒滴答滴答滴,吹的顶呱呱,吹的顶呱呱。

六、侗乡小歌台(侗族)

1、训练目的:

训练四肢与腰部及胯部的协调配合,同时初步了解侗族舞蹈。

2、主要动作及要求:a、原地拧腰颤膝:(以左为例)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指尖向上腰部左拧,膝盖放松重拍向下颤膝。

b、横移甩臂转腰: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指尖上带甩臂同时带动腰部转动,膝盖放松重拍向下颤膝,同时向旁横移。

c、折臂按掌手位:双手五指并拢左手旁按掌,右手大臂架起旁开折臂,放于右耳旁。

d、摆胯小抬步:双手折臂按掌手位,一脚向正前全脚上步,同时旁顶胯,另一脚勾脚收于前脚脚踝处,一拍到位,左右交替前行。

e、小歌台舞姿:体对3点,双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右手放于嘴前右肘对下,右手从嘴前位将左手拍至旁平位左肘微曲,同时身体拧转至1点出左胯,双膝向3点方向半蹲,出右腮视1点。

3、节奏:

(2)-(3)重复(1)动作(4)1-6重复(1)1-6动作

7-8双脚跳打开至大八字位半蹲,体对1点,视1点,上身90度前倾,双手扶腰部

(5)1左起横移甩臂转腰右起横移甩臂转腰原地拧腰颤膝保持姿态再颤膝一次

(9)1-2右脚向2点方向迈出,视2点头微上扬,双臂经体旁打开至双手扶腰位

(14)1-8重复(5)1-8反面动作

(15)—(17)重复(1)-(3)动作,面向7点,向3点方向下场

2、提示:

a、转腰及拧腰动作做到最大限度。

b、摆胯小抬步要一拍到位,迅速收脚。

5、歌词:

七、小花帽(维族)

1、训练目的:

对各种舞姿在组合中的把握,及对维族舞蹈风格的初步掌握。

2、主要动作及要求:

c、单移颈舞姿:左手斜上位花形手提腕,右手于移颈手位,右前半蹲踏步,身体右靠,出右腮,视前方。

d、遮眉手:低头目视斜下,双臂架起,双手遮于眉前,手心向内。

e、双托帽手:目视正前身体上扬,双臂架起,双手花形手推腕放于耳上,双肘微向内关。

f、行进垫步:正步位一脚重拍向下,一拍一垫,另一脚半脚掌一拍一点落于右脚旁,双膝放松自然屈伸,身体保持平稳,向前行进。

3、节奏:

准备位置:3点方位,场外准备,体对5点,单托帽手,左前踏步准备音乐:

(1)-(2)保持准备位姿态第一段:

5-6撤左脚至右前踏步,拧身至1点单移颈舞姿7-8保持姿态

(3)-(6)重复(1)-(2)动作2遍(7)1-8重复(1)动作

(8)1-8保持姿态,左转身原地垫步至1点第二段:

(11)-(12)重复(9)-(10)反面动作(13)-(16)重复(9)-(12)动作间奏段:

(18)1-8双手落至旁斜下位花形手,碎步前跑,视1点第三段:

4、提示:

a、强调维族舞的基本体态,及对风格的初步掌握。b、各种手位及舞姿要准确到位,区分清楚。

c、行进垫步时要求保持基本体态,身体需保持平稳。

5、歌词:

沙漠的姑娘,骑在那马上,戴着那小花帽,帽顶上花儿,红又红呀,神气又漂亮。唱着歌儿,心荡漾啊,活泼又健康,扬着鞭儿,赶着马儿,跑马在平原上。沙漠的姑娘,骑在那马上,穿着新大氅,胸口的金线,亮又亮啊,衣裳随风扬。长长的辫子,弯弯的眉毛,眼睛黑又亮,骑着马儿,跑得快啊,人比那马还壮,骑着马儿,跑得快啊,人比那马还壮。

八、八只小鹅(芭蕾手位练习)

1、训练目的:

芭蕾基本手位的准确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

e、一位蹲:双脚脚跟靠拢,脚尖开呈“一”字,双膝外开朝脚尖方向半蹲,尾椎骨垂直于脚跟。

3、节奏:

准备位置:体对8点,右腿在前左膝单跪地,左倾头目视1点,左手扶左边人的腰,右手斜下位垂手准备音乐::

(1)—(2)体对8点,目视1点左倾头,右腿在前支撑左膝在后单跪地,左手扶左边人的腰,右手斜下位垂手。

(3)1—8保持舞姿与手位,直立同时右手收回一位,呈右脚前踏步位,一拍到位

第一段:

(3)1—4保持三位手和身体姿态,左脚起正步位左右交替半脚掌踏步七次,一拍两下

5—6保持舞姿,小跳至小八字位半蹲

7—8保持舞姿,脚尖收回至正步位(4)1—8重复(3)1—8动作

(6)1—8保持身体姿态,右手从七位收回至二位,一拍到位

(7)1—4保持二位手和身体姿态,左脚起正步位左右交替半脚掌踏步七次,一拍两下

(9)1—2保持舞姿,右膝向脚尖方向打开半蹲,左膝保持伸直3—4保持舞姿,直立

5—8重复(9)1—4动作间奏音乐:

(10)1—4双手慢收回一位,同时身体回正至1点,目视1点

5—8身体慢转至身向2点,上右脚呈右前踏步位,右倾头目视1点,右手扶右边人的腰,左手一位第二段:

(11)—(20)1—6重复(1)—(9)1—6反面动作

4、提示:

1、一位半蹲时,根据学生条件要求脚尖尽量外开,不可塌腰、撅臀。

2、手位变化准确,节奏清晰。

3、脚下半脚碎步要求节奏准确。

5、歌词: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它们架子很大。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呷,它们架子很大。

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八只小鹅,快快活活在玩耍。

九、爱的人间(再见曲)

1、训练目的:

手的灵活性训练及哑语的简单了解。

2、主要动作及要求:手语:(根据实际手语放大动作,或只表示主题动作寓意)a、心: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搭成“心”形,贴于胸部。

b、太阳:左手身出拇、食指,微微弯曲,置于头侧上方。右手五指虚撮,从左手虎口内斜着向下移,同时放开五指,象征太阳的光芒。

c、月亮:双手拇指与其他四指指尖相对于头上,然后作弧形分开向左右下移,同时拇、食指间距渐小,如半弦。d、眼睛:右手单指指向右眼。e、一:右手单指竖立,呈1状。

f、花:右手于胸前一尺距离,五指撮合,指尖向上,然后向上移动,并放开五指,呈开花状。

g、草:双手伸出食指,指尖向上,交替上下动几下,象征丛生的野草。h、听:右手贴于耳后,表示听。

i、鸽子:用双手波浪手表示鸽子飞翔。

j、温暖:双手微曲,掌心向上,由腹部慢慢地移到胸前,仿佛温暖由下至上k、爱:双手于胸前一尺左右,右手轻轻抚摩左手拇指指背,表示一种“怜爱”的感情。

l、牵引:右手于体前,手心朝上,握拳由下至上。

m、话语、呼唤: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于嘴前向外慢慢推开,表示讲话和呼唤。

n、道路:双手掌心相对,相距约一尺,向前方伸出,表示笔直的大路o、飘:双臂斜上位,掌心相对,小臂左右摆动,仿佛旗帜飘扬状。

3、节奏:

准备位置:自由场下准备准备音乐:

(1)-(2)保持准备位姿态

(3)-(4)自由交流走至位置,自然位身体直立,体对1点第一段:

(2)1-4重复(1)1-4动作

5-8双脚半脚尖碎步向左转一圈,同时双手由胸前做波浪手两次打开至旁平位,头随右手

7-8左手旁按手位,右手做“听”的动作

7-8由左转身至2点方向,双手做“道路”的动作,双脚左前踏步位

(8)1-4向2点方向双手做“呼唤”的动作

5-8双手做“飘荡”的动作,双脚移重心至左踏步半蹲一次

9-10双手做“心”的动作,同时右脚并步至自然位第二段

(9)-(12)重复第一段(1)-(4)动作

(13)1-4做“聆听”的动作

5-8向2点方向做“呼唤”的动作

4、提示

a、每一个手语动作都有实际意义,经加工放大,因此动作要准确。b、要求学生边唱边跳,心中充满真挚的情感。

5、歌词:

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

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我听到小鸽子的歌唱

舞蹈课堂教案篇七

教学重难点: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

“一位擦地”组合的训练目的:

(1)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2)在动作中运用呼吸,更好地训练我们的软开度。

(3)为腿的力量,伸直的习惯,重心的垂直稳定,踝关节的力量,中段部位的力量稳定,为在中间部分的“转”打基础。(4)主要训练整个腿及脚腕、脚背的力量,增强肌肉的能力。

“蹲”组合的训练目的:

(1)通过蹲的要令,训练脚下的力度、腿、跨的外开,控制能力及其稳定性,对身体控制力的基本训练。

(2)呼吸与动作的协调,动作的延伸感,动作的连贯性。

(3)使双腿的屈伸训练,是促使大腿外开并锻炼大腿、小腿及脚上的肌肉及肌腱。

课题:古典舞基训把上之控制与大踢腿目标:

1.通过把上控制组合提高胯根的力量以及身体的稳定性。

2.通过把上大踢腿组合训练关节、韧带的弹性及力量。

重难点:动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配合还有上身的稳定,以及发力点。教学程序:

1.首先将完整的一套动作示范给同学,让同学有一个大致的印象与了解。

2.开始教授,做动作的分解,分段教授。在教授过程中要注重节奏的掌握和重难点的强调与解释。动作分解教授结束后给同学自己思考的时间,然后进行个别的指导纠正。3.最后让同学自己随节奏将一套动作完成。

舞蹈课堂教案篇八

一、腰:

1.单跪下腰、单腿后腰

2.慢、快涮腰

3.卧云

4.风火轮

二、大踢腿:

1.原地、踢前、旁、尼腿、进行式

2.紫金冠

3.中速行踢前、旁腿

4.强调身法连接流畅

三、控制:

1.前旁后,吸伸抬、半环动

2.大射燕、探海

3.加强流畅感及身韵的连接

四、五跳:

1.一位、二位、变位跳、五位换脚跳

2.小射燕跳

3.变身跳250度腿探海跳

五、中跳:

1.一、二、五位跳

2.变位跳、交叉跳

六、大跳:

1.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2.错步级跳、错步射燕

3.错步撩跃、错步凌空

4.变身跳

舞蹈课堂教案篇九

执教班级:二年级 执教者:李春光

一、教材分析

“小鼓”组合源于“快乐小舞星教材”它倡导快乐、健康、科学的教学理念。教材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运用孩子的天性,没有过多动作,主要是发挥孩子的自主意识。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自信、大方、团结、友爱、拼搏、合作的舞蹈。“小鼓” 通过敲鼓的组合形式,准确掌握节奏,在练习中增强音乐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目的1、学习组合《小鼓》通过敲鼓的形式,准确掌握节奏

2、在组合练习中增强音乐反应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

3、学习组合加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动作

1、学会组合中的舞蹈动作

咚咚咚:正部位站立,眼视身体前斜上方,双手握拳举于前斜上位,重拍向下连续敲击三次

2、带情感有节奏的表演舞蹈组合《小鼓》

四、教学重点

1、学会舞蹈组合中的主要动作“敲鼓”“咚咚咚”

2、在学习中体会音乐的节奏感用舞蹈组合动作表达

3、舞蹈组合中舞伴的相互配合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

1、形象认知

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中拿的是什么啊?小鼓是什么呢?你们听它能发出声音是不是?那它是怎样发出声音来的呢?看看你们是怎样敲打?今天老师教你们一种另外的敲打方法?来和老师一起学。

2、动作进入 a、“小鼓”引入

(1)我们怎样敲小鼓呢?有几种敲击的方式啊?(请学生上台敲打鼓)(2)老师这里也有一种敲打的方式(教师示范)

(3)两人一组(一人拿鼓一人拿鼓锤)用教师的方式敲打小鼓。(让学生在后面学习动作时找到真实的敲鼓感觉)b、教授动作“敲鼓”“咚咚咚”(1)展示文字图片“敲鼓”“咚咚咚”

(2)欣赏视频“小鼓”组合(3)合音乐完成组合《小鼓》

3、完成组合配合音乐队形完成组合七、总结和评价

八、下课 作业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