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通用16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通用16篇)

时间:2023-11-25 14:47:33 作者:笔砚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通用16篇)

河北地理状况复杂多样,包括山地、平原、盆地等多种地形类型。10.河北的铁板烧是一道特色烧烤菜品,肉质鲜美,口感独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古今部分词义的不同。

2、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象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4、拓展杜甫其他有关爱国的诗,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一、导入,激发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古诗,那我们就来对诗。“洛阳亲友、、”“千磨万击还坚劲,、、、”“随风潜入、、、”“两个黄鹂、、、”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课题读得真好)你对大诗人杜甫有多少了解?(让学生结合课前资料介绍杜甫)

2、(课件出示杜甫的图像)师: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人格高尚,诗意精湛,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他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在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乡难归。

3、同学们,试想一下,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杜甫和唐朝老百姓都在渴望着什么?

4、这样渴望八年了。忽然,传来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讯。这一喜讯如春雷炸响,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诗人郁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读(生读题)

二、读题,解读题意

1、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了解指的是黄河两岸)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诗人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两岸的喜讯。)

2、让我们一起大声地把胜利的喜讯告诉前来听课的老师吧!(齐读诗题)

三、初读,弄懂诗意。

1、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诗中。(出示整首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不明白的打上问号。

2、生自由读。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朗读,学生评价。随机教学:读准生词“即”“妻子”,了解意思;出示“卷“的两种读音及意思,选择这句诗中“漫卷”的正确读音。

(2)再指名读,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试着读出古诗特有的韵味来。

(3)齐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生提出质疑的地方,师相机理解词义:剑外 蓟北 巴峡 巫峡 襄阳洛阳(找出这些地名,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说说它们所处的省份。)(课件出示地理位置)

5、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不要看资料)

四、品读,感悟诗情

1、师:古诗读了几遍,你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写这首诗时是什么心情?诗中哪个词直接告诉了你?(板书:喜欲狂)

3、指导朗读“喜欲狂”。

4、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一找,诗中哪些字词令你感受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

5、汇报交流:

a.“初闻涕泪满衣裳”。

(1)这是什么样的泪?(激动、高兴)

( 2 )请你带着这种情绪读一读。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晚年去看看。(出示课件)

(4)又是一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诗人站在街头看着曾经繁华的长安城,如今已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诗人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出示《春望》,配乐读。

(5)诗小结:本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儿的鸣叫也感到揪心。当时,诗人流的是什么样的泪?(伤心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的痛苦的泪,别离的泪,思乡的泪)

(6)这样痛苦,伤心了8年,终于盼来了这个喜讯,这怎能不让人喜极而泣啊,读(生齐读这句)

b.“却看妻子愁何在”。

(1)妻子和孩子曾经有怎样的忧愁?(为衣食而愁,为居无定所而愁,为贫困流离而愁,为生命时常受到威胁而愁)

( 2 )想象:诗人听到喜讯后会怎样告诉家人呢?

(3)过渡:听到喜讯后的家人一扫愁云,看到此情此景,诗人又是怎样的呢?(生:“漫卷诗书喜欲狂”)

(4)一向爱书如命的他居然也随手狂乱的卷起诗书与大家共享快乐。真是“喜欲狂”啊!齐读这两句。

c.“白日放歌须纵酒”。

(1)52岁的诗人,既不适合放歌,也不适合纵酒。这真是“喜欲狂”了。因为诗人听到(生:“剑外忽传收蓟北”),想象马上就要(生:“青春作伴好还乡”),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千杯万盏也不醉”。

( 2)男生们,端起酒杯与杜甫一起放声歌唱,尽情喝酒吧(男生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女生们,你们也端起自己的酒杯,加入这支快乐的队伍吧!(唱)

d.体会最后两行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诗人太高兴了,高兴得刚听到这个喜讯就想好了回家的路线。谁来说说诗人将要从哪出发,经过哪些地方,最终目的地在哪?(借助课件了解行走路线)

( 2)地图上看起来就几个厘米,但实际上那是千里之遥啊!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峻岭,路途艰难。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飞机,同学们,猜猜这一路可能走多久?多么漫长的一条路啊!

(3)可在这里诗人却想得如此轻松,说得这样简单,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生:归心似箭),这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4)谁来读读这两句。(语速要稍快)

(5)是啊,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心里,故乡就在眼前, 洛阳就在眼前。(生齐读)

(注:a-----d部分学生对诗句的品悟要随机教学)

五、整理,叙说故事

1.师:同学们,都说杜甫“百年歌自若,未见有知音”,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是杜甫的知音。如果把刚才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那将是一篇叙事抒情文。可诗呢,浓缩的都是精华,这就是诗歌的魅力。下面请你们根据刚才的理解、品悟,再适当加些合理的想象,用第一人称,练习说说诗意,把它叙述成一个小故事。

3、生练习后指名说说。(有时间师就总结写法)

4、师引读:于是我心里一激动,随口吟出:(出示整首诗)

六、再读,升华情感

1.诗人喜欲狂了,我们也喜欲狂了,而所有的喜悦都是因为(生:“剑外忽传收蓟北”),听到这个喜讯,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喜极而泣的“涕泪”中包含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杜甫为人民、为国家而高兴,体会他的爱国之心)(板书:爱国)

2.师:诗人的这一份爱国情怀激动着我的心,我相信同样也激动着你的心。因为他忧也为国,喜也为国啊!读(出示整首诗配乐朗读)

3.练习背诵。

七、积累,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师总结:杜甫一生写了1400多首诗,流传下来的也很多。这些诗内容丰富,但又明白如话,而且还洋溢着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可以说是动地歌吟,感动千古。《丽人行》:描述的是杨贵妃姐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反映了君王的昏庸,朝廷的腐败;《兵车行》是杜甫名篇,为历代推崇。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三吏”“三别”:均是描述安史之乱时期朝廷征召军士,百姓骨肉分离的悲惨场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得到亲友的资助,在成都西郊外盖起了一草堂,后为秋风所破。许多孩子扯下茅草,耻笑杜甫。杜甫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诗。在诗中,诗人描写了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地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收集相关的诗文读一读,以后开展一次“杜甫诗文交流会”,你一定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3.却看:回过头来看。妻子:妻子孩子。

4.漫卷:随便卷起。

5.白日:白天。纵酒:纵情喝酒。

6.青春:绿色的春天。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8.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首”,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浦起龙《读杜心解》)。

本文中基本包含了考试中考察古诗的大体内容,在准备考试时,可以做复习材料看看,有助于语文考试诗词类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着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

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

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小学语文六年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说课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杜甫生平的第一快诗。这首诗既是学生学习古文化的好教材,又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首诗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词藻,难懂的典故。针对以上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涕、洛”,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2、了解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会背诵这首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及原因。

二、说教法。

设计学生读书、自学、质疑、教师释疑的环节,教学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反复品味。(这一教法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习惯。)。

三、说学法。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四、说教学程序。

1、解诗题、知诗人,了解时代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回忆学习古诗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古诗应掌握的一些知识。(意在激活学生的记忆信息为古诗的自学提供思路)并鼓励他们采取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突出教给学生一些方法,(例如:弄懂诗句的意思,串词成句,串句成篇。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训练中学会体会诗的感情。)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学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注提教材第十二册第课《古诗词四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1、有感情朗读古诗;

2、自学自悟,理解故事含义,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到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人诗作的评价。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谈话导入,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之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反复诵读,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通过交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激活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激发情感,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如运用电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拉近时代距离,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年身处的艰苦环境。由此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诗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对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的体会感悟;链接诗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引导学生涵咏诗篇,体味诗人丰富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总之,对话、感悟、迁移、运用的教学策略,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中由学生的初读,到老师的引读,再到学生的感悟吟诵这一系列的读诗过程都意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当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赋予诗歌生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更加贴近诗歌贴近诗人,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同时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在黑板上方正中书写诗题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这个情感线索为中心,四周分别是“喜欲狂”的各种表现:涕泪交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后面用箭头指示课文的中心思想:爱国,并用红色粉笔标示,更加醒目。这样既简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揭示了古诗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注*提教材第十二册第2课《古诗词四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下面我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该诗内容明白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根据对教材的粗浅认识,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古诗;

2、自学自悟,理解故事含义,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

3、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4、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

古诗时代久远,让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和学习诗歌中流露出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把握本课的思想主题是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为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引领学生:与诗人对话。在课前,我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大量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到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以及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诗人诗作的评价。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重要的是这样在学习这首古诗时学生才能体会诗人那种流离漂泊生活的悲苦;在谈话导入,理解诗题,了解作者之后,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反复诵读,体会古今词义的不同,串词成句,串句成篇,理解古诗,体会诗人闻喜讯时悲喜交集、欣喜若狂的复杂心情;通过交流,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为了激活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激发情感,我进行了情境创设,如运用电教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拉近时代距离,刺激学生的感观,从而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人当年身处的艰苦环境。由此引导学生走近诗人,走进诗人生活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课外诗歌的延伸整合加深对诗人流离之悲、闻讯之喜的体会感悟;链接诗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情之深,爱之切;引导学生涵咏诗篇,体味诗人丰富的情感,与诗人同悲同喜,加深理解和感悟。总之,对话、感悟、迁移、运用的教学策略,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首诗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情感丰富,语句简炼,琅琅上口。古诗的这些特点都要让学生欣赏、体会。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教学中由学生的初读,到老师的引读,再到学生的感悟吟诵这一系列的读诗过程都意在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品味。当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手段,赋予诗歌生命,触发学生的情感。如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心灵更加贴近诗歌贴近诗人,情由心生,有感而发。同时对学生在诗的节奏和重音方面进行指导,师生共同总结朗读古诗的方法。这样,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学生在读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古诗教学也要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古诗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将会使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形成言简意赅的文风。古诗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使学生终生受益,使学生真正成为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

关于本课板书,我这样设计:在黑板上方正中书写诗题及作者。下方以“喜欲狂”这个情感线索为中心,四周分别是“喜欲狂”的各种表现:涕泪交加、漫卷诗书、放歌纵酒、归心似箭,后面用箭头指示课文的中心思想:爱国,并用红色粉笔标示,更加醒目。这样既简明扼要的突出了古诗的大致内容,又点明了中心,揭示了古诗的思想内涵,一目了然,重点突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是唐朝的爱国诗人,被人们誉为“诗圣”。想必大家都知道一首他写的诗:《》,这首诗也是他的“生平第一快诗”,可你们知道这首诗的背景吗?下面就由我来介绍吧。

“官军收蓟北了啊!”一大早,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便传遍了梓州,大家欢呼雀跃,一片喜气洋洋。无处不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所有的人都互相庆祝、道喜,为自己的家乡终于被收复而激动。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这一天终于盼来之时,他竟激动的喜极而泣。终于,杜甫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这首发自内心的呐喊《》: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涕泪、巫峡、襄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材重难点:

体会诗中表达的强烈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诗人,大家称他为诗圣,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有一千五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的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洋溢着爱国、爱人民的崇高精神,也被推崇为“诗史“。猜出来他是谁了吧?有关杜甫,谁对他还有进一步的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回忆学诗的方法。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示儿》,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来学的?这首诗我们也按这样的步骤先读再结合注释来解释再来有感情的读感悟作者的感情。

2、读诗。

a、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抽读,注意停顿。

c、再读。

3、理解诗意。

读书的最高境界就是读懂作者的感情,读到作者的心中去,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交流解释的方法。就按照同学交流的方法来理解诗的意思。

a、流诗意。

聪明的孩子谁来展示你们的才华,读懂那句就说那句。

b、生说诗意,随机指导单个字的意思:妻子、涕泪、喜欲狂、青春、漫卷。

c、说整首诗的意思。

d、同桌两个人对着说说诗意。

4、感悟作者的感情。

b、学生交流。

c、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这么高兴吗?

d、师出示收集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e、出示杜甫回乡的线路图,了解杜甫的家乡住址及流落他乡的住址。

g、进一步加上动作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5、两诗比较进一步感悟感情。

同学们回想一下《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对,这两首诗无论是喜还是悲,都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陆游临终叮嘱儿子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是爱国之情,而杜甫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样的激动和欣喜,不仅仅是自己可以结束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面受战乱之苦。

三、拓展。

推荐杜甫的《归雁》和《月夜》让学生读,进一步感悟杜甫的爱国感情。

四、板书:

收蓟北——喜欲狂。

涕泪、漫卷诗书……爱国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1、会认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并背诵古诗。

2、通过紧扣字词、吟咏诵读等方式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3、经由本诗走近杜甫,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诗歌。

通过多种方式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喜欲狂”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从“读准字音、读有节奏”两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

3、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细读四联,体验“喜欲狂”

(一)紧扣字词,感受“怎样狂”

诗中的.哪些字词写出了杜甫的“喜欲狂”?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二)知人论世,解读“为什么狂”

杜甫为什么会如此“喜欲狂”?补充杜甫的其他诗句进一步了解。

(1)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摘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摘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三、吟咏诵读,表现“喜欲狂”

1、在学生“读准字音、读有节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

2、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喜欲狂”之情。

四、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杜甫的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文

自从洛阳被叛军强占,我和妻子流落到了梓州,从此,我们一家的欢乐幸福便烟消云散,我整天愁眉苦脸,妻子也闷闷不乐,连平日里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没了玩的兴致。

一天,我漫步在剑门关外,心里正想着蓟北何日才能收复。这时,迎面而来一群官兵,他们敲锣打鼓,大声吆喝:“蓟北收复了!”我一听,惊得目瞪口呆,这是真的吗?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兴奋的泪水沾湿了衣裳。啊,我日日盼,夜夜想的家乡终于收复了。

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去,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和孩子。我冲进家门,对他们说:“蓟北收复了!蓟北收复了!我们能回家了!”妻子和孩子愣了一会儿,随即回过神来,异口同声地问:“这是真的吗?”我肯定地点了点头,然后说:“快,别忙活了,收拾一下东西,回家去!”我随手把诗稿、书籍一卷,高兴得将要发狂。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娇艳的鲜花,青翠的柳枝,我与好友在大好晴天里放声高歌,举杯欢庆,一起分享心中的这份喜悦。我的眼前好像已呈现出了返回家乡的路线图:伴着明丽的春光,我与妻子泛着小舟从巴峡出发,穿过青翠欲滴、层峦叠嶂的巫峡,一路顺流而下,过了襄阳,便可以回到那久别的故乡了。从此,我们在那安居乐业,过着幸福美好的日子。

想着,想着,我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文档为doc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作者听到这个消息后欣喜若狂,写下此诗。

文档为doc格式。

改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使大唐到处兵荒马乱,百姓们流离失所,不得不漂泊在外,杜甫也带着他的妻儿,背井离乡,逃到了四川。

一天,杜甫同往常一样正在草堂里写诗,正当提笔之时,忽听得外面一阵锣鼓喧天,杜甫心里直纳闷:今天是什么好日子,大街上怎么会这样热闹?他连忙走出草堂,只见人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载歌载舞,还有的在自家门前放起了鞭炮,人人脸上笑逐颜开。杜甫赶紧拉过一个路人问道:“请问,究竟是何事让人们这么高兴?”“你还不知道啊,蓟北已经被官军收复啦!”杜甫听了半信半疑,又连问了好几个人,确认这个消息千真万确,他激动不已,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眼泪就线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划过脸颊,竟打湿了一大片衣襟。

杜甫顾不上擦干自己的眼泪,疾步走进草堂,大喊道:“太好了,蓟北被官军收复啦!我们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了!”原本愁眉苦脸的妻子听了眉开眼笑:“真的吗!八年了,盼了一年又一年,我们总算可以回去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了!我这就去收拾行李!”站在一旁的孩子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回家喽!回家喽!”杜甫胡乱地将书籍卷了起来,他一想到能回到自己的故乡,高兴得都要发狂了。

杜甫笑着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来!把家里最好的酒端上来,我今天要一醉方休!”妻子立即端来了美酒。杜甫坐在窗前,大口大口地喝酒,心里乐开了花,禁不住放声高歌起来。他向窗外望去,只见春光明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都从地里探出了碧绿的脑袋,随着和煦的春风跳着优美的舞蹈。遍地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五颜六色,十分美丽。柳树在溪边梳理着她那碧绿的“长辫子”。小溪解冻了,溪水“哗哗”地唱着歌儿。布谷鸟也飞上枝头,“布谷布谷”地叫着,好像在提醒人们要开始时耕种了。杜甫望着这大好的春色,心想:我何不就趁着春意盎然的时候返乡呢?于是,归心似箭的他脑海中浮现出了一条回家的路线:我先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的峰峦叠嶂,一路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转走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杜甫越想越兴奋,即兴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文档为doc格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十五课的第二首古诗。安排这篇诗文旨在让学生体会诗人浓烈的爱国、爱家情怀,感受诗的意境和韵味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当时诗人正携带妻、子流落四川梓州,听到安史之乱彻底平息的消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籍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诗歌以“剑外忽传收蓟北”为发端,直接续写喜讯,诗人通过他的泪如泉涌、洒满衣襟的样子反应他那种悲喜交加的心情,诗的第二联诗人将他惊喜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看见家人正沉浸在欢乐中是给他最大的安慰,他高兴的简直要发狂了,随手收拾诗书再也无心伏案读书。于是因“喜欲狂”而纵酒放歌,遂生青春作伴、乘舟返乡的遐想。诗人把内心的狂喜之情作了进一步渲染和升华,想象出具体的返乡路线,准确的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

学习这首诗,除了在理解诗文和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想开去,想到与课文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老师、同学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会写“涕、洛”两字。

2、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展开想象交流诗文。

3、体会诗文中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感。

三: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都比较强,而且善于表现自己,所以本篇课文的学习,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只作引导。但由于是借班上课,师生互相不熟悉,不便于沟通,而且此篇诗文学生在前期已经学过,学生再来学习可能已经没有新鲜感,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所以此次教学不能是上次知识的反馈,必须挖掘新的知识点,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才能起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四: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爱国、爱家乡情怀。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想到与诗文有关的内容和意境并交流。

五:媒体资源的应用:

1、远程教育资源及设备。

2、自制课件。

3、录音。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诗文《示儿》并默写,然后同桌指正,并部分说说默写中出现的问题。

2、《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爱国。并板书)。

(二)新授:

1、投影出示诗文,听课件范读注意模仿,然后学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教师播放录音配音。

2、这首诗,谁来说说你知道的或了解的与诗文有关的资料。比如时代背景方面、作者方面或是其他方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再完整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并出示相关课件。)。

3、教师口述诗人逃亡前的过程,将学生带回到战火纷飞,金戈铁马的唐朝,给学生呈现人民举家搬迁的流亡图,(课件展示一幅战争流民图,播放战争的厮杀声)。

4、学生边读边抄写诗文,要求工整,准确,同桌指正,然后并说说抄写中的问题?

5、说说全诗的意思,也可用语言详细描述。师作慨述。     。

遐想回家的时间:青春作伴。

回家路线:表达诗人急切想回家的心情。结合自己说说想回家的感受,体会诗人那种急切的心情。

6、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爱国、爱家。师板书)。

7、拓展:猜猜杜甫后来到底回到家乡了吗?若回了那么你想想:假如现在已到了青春作伴时节,他该怎样准备回家?一路是怎样走的?什么心情?回家后是什么情景?可能会是什么情况?;若没有回又是什么原因?发挥想象,不管什么答案都可以。(课件出示问题)。

8、推荐读读其他爱国诗篇,背诵本诗。(课件出示推荐诗作)。

(三)板书设计:

杜甫    爱国   爱家乡。

喜欲狂   (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光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

【注释】。

1、却看:回看。

2、愁何在:不再愁。

3、漫卷:随手卷起。古代诗文皆写在卷子上。

4、青春句:意谓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还乡时并不寂寞。

5、即从两句:想像中还乡路线,即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此诗句末有自注云:“余有田园在东京。”(指洛阳)。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襄阳:今属湖北。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想到可以挈眷还乡,喜极而涕,这种激情是人所共有的.。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因此,历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这首诗。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称赞它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相关范文推荐
  • 11-25 要下雨了四年级(热门12篇)
    优秀作文是作者通过文字向读者传递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文的摘录,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窗外的法桐,被风穿
  • 11-25 年终教师思想工作总结(汇总18篇)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们梳理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质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给大家准备的教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20xx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 11-25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心得体会(汇总13篇)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文章,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
  • 11-25 努力学习学生演讲稿(实用19篇)
    演讲是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以下是一些优秀学生演讲稿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同学们,我演讲的题目
  • 11-25 先进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4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指导。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分享和借鉴。按要求积极参加车
  • 11-25 第四季度入团申请书(优质18篇)
    入团申请书是少先队员通过写作展示自己品德修养和扎实学习基础,也是向团组织推荐自己加入共青团的动力之一。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以下这些入团申请书范文,向范文中的优点
  • 11-25 幼儿园班主任工作计划经典(优质16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接下来是小编精选的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光阴迅速,一眨
  • 11-25 放飞梦想的青春励志发言演讲稿(热门20篇)
    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妙的时光,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挑战,勇往直前。青春是一个思考自己与世界的时期,以下是一些关于青春的哲理和名言,希望能给大家启迪和思索。敬爱的老师,亲
  • 11-25 四年级重阳节大全(14篇)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九月九日重阳节来到了!在这个欢庆的节
  • 11-25 妇女节演讲稿(优质21篇)
    演讲稿范文是指以演讲形式呈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以承载信息、表达观点为目的。在接下来的范文中,你将发现一些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