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2023年诗词论文题目(模板9篇)

2023年诗词论文题目(模板9篇)

时间:2023-10-01 09:41:57 作者:JQ文豪 2023年诗词论文题目(模板9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论文题目篇一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1、《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诗词论文题目篇二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二册

11.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迢迢牵牛星(《古

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7.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8.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0.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第三册

2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2.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3.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4.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5.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6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7.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8.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9.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0.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四册

31.采薇(《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2.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33.送别(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扬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4.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5.朝天子・咏喇叭(王磐)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36.长歌行(《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38.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9.渔家傲(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0.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五册

4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2.泊秦淮(杜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3.无题(李商隐)

相间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44.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西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7.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48.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9.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初中古诗词大全]

诗词论文题目篇三

在这纷争的红尘中,在这喧嚣的人世间,诗词犹如一位世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点缀生命之美。唐人之豪放不羁、宋人之灵秀内敛,全然显露在诗词中。

喜欢李白诗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虽说是借酒消愁,以醉求乐,但这何尝不是件好事呢?把酒言欢,忘去世间一切,哪怕天子呼来亦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啊!可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醉亦是可以忘却一切,可是醒来后又该如何啊!李白纵然可以用酒麻痹自己,可终究逃脱不了这尘世中的一切渴望自由、渴望个性解放的李白这一生都只能把自己所有的期盼给予诗中罢了!“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这般没有权贵、没有黑暗统治的神仙世界恐怕只能在李白的想象中存在。

李白豪放不羁,他的诗更是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可宋词又有那般逊色于唐诗?在那个北宋缺将南宋缺相的宋朝,文人才子代代出,婉约派的柳永、晏殊、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哪一个在文学史上不是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啊!

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竟让在莱州担任知府的丈夫起来一较高下之心,他闭门谢客,不吃饭不睡觉,三天写了五十首词,再将妻子的那首《醉花阴》混在其中,交给文友陆德夫来评价,谁知文友一看既只对李清照那句人比黄花瘦拍手称号,认为这句中相思之苦,忧愁之深可以成千古名句。这句评价果真灵验。

写到这里,不禁想问一下大家,大家知道“三苏”是哪“三苏”吗?相信喜欢文学的同学都知道吧!没错,“三苏”就是指苏洵、苏轼、苏辙,这三位都是宋朝大名鼎鼎的才子,而我要写的人物就是苏轼。苏轼在宋代是最为杰出的大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文、词、赋样样出色,是极富盛名的全能作家。可能是苏轼太过优秀了罢,连上天都嫉妒他,让他在那北宋变法时期出生。由于政见原因,苏轼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激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废除已经施行的新法,因而受到支持旧法和新法的两方人马排斥,开始了他坎坷的仕途生涯。

苏轼的词大都都豪放不羁。“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在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洋溢着报国杀敌的激情,大有“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慷慨激昂。提到苏轼是豪放派的诗人,就不能不提他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开篇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再往下看“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词中境界宏大,上下几千年绵亘数千里。

虽然是在坎坷的仕途中所写,可苏轼却丝毫没被挫败,更未流露出人生苦闷的消极态度。无论遭受了什么,都掩盖不住苏轼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气概。纵然豪迈可是苏轼也有柔情的时候,苏轼在妻子王弗二十七岁死时将她埋葬在母亲坟前,并亲手在埋葬她的山头种植了三万多株松树。更是在十年后写出了“……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无不流露出来。可惜苏轼这位大文豪在徽宗大赦天下的北归路上一病不起,死于常州,时年64岁。

诗词之美,在于生命之中。若能潇洒地将生命之美公然书于天地间,我愿把生命的一切,换做一首诗词。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佳人文人把生命之美载于诗词,留给世人一道道丰富的文化遗产。诗词还是一道风景,守护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的两旁,静静地,默默地。

诗词论文题目篇四

1.《题破山寺后禅院》

年代:唐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滁州西涧》

年代:唐作者: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4.《送灵澈上人》

年代:唐作者: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5.《赤壁》

年代:唐作者: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年代:唐作者: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年代:唐作者: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8.《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

年代:唐作者:李白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後千载名。

9.《逢入京使》

年代:唐作者: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0.《天净沙秋思》

年代:元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词论文题目篇五

【引语】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走出传统古诗词教学注重对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的误区出发,就如何在教学中既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篇目,又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激发联想和想象,品味诗词的丰富内蕴,获得审美体验,以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提出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古诗词审美心境意境意象

正文:

说到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学,人们往往对唐诗、宋词、元曲倍加赞赏。的确,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积累的诗歌文化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我们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当然不能忽视古诗词的教学。修订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并基本上要求背诵。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致使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失去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和想象力,体会古诗词的内蕴美。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诗词的审美心境。

导入除了对诗人作必要的介绍外,要把重点放在把学生带入对诗词的审美心境上。心境,是一种在较长时间内影响人整个行动比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因而能使一个人的活动和体验染上一种情绪色彩。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心境的方法很多如: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境起到事半功倍是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境,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既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又有深刻的内蕴。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韵味。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审美的心境。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欣赏诗词,要在反复诵读中仔细品味其中流淌的音乐美,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创造的情境美。在诵读时,应避免流于形式,为“读”而读,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必要的点拔。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如:五言诗词一般可分为“二/三”或“二/一/二”形式;七言诗一般可以分为“二/二/三”的形式。重读则体现在诗句的关键词上,尤其是那些能够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词语。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凄清悲凉,是深沉悲愤还是恬淡自然等。一般来说,平声流连舒缓,仄声雄健挺拔,平仄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主观情绪的起落和客观物象的张弛。

如,在朗读韩愈的《左迁至南关示侄孙湘》时,可按照“二/二/三”的节奏,“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重读的音主要有“九重天”、“路八千”、“家何在”、“马不前”等。尤其在朗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要注意“云横”稍微平缓,“秦岭”开始上扬,“家何在”处达到上扬的顶点,以表现心中的惨痛之情。“雪拥”处又是平起,稍微低沉些,在“蓝关”处开始下降,至“马不前”处降到极点,且“马”字稍微拖长,“前”字顿收,以表现前途艰难的英雄末路的悲痛。另外古典诗词都有严格的用韵规律,让学生把感情和气势融入到韵脚中,也能突出诗词的情境。如“相见是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的《无题》),一个“难”,一个“残”,道出沉重的离别之情,叹惋着人生命运的无常。

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之后,再进行诵读,则可以进一步体会诗词蕴涵的深层情感,再一次获得情感体验,并达到在理解基础上背诵的目的。

三、深入理解,体味诗词的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我在与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生的某种“情趣”,“神韵”,这就是诗词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生命情调和客观自然景色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和谐统一的结果。要让学生跨越时代、民俗、社会和情感的.障碍,根据诗词的文字信息,展开联想和想象,与诗人一起进入意境,品味浓郁的诗情,以获得审美体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就要靠教师创设情境了。以下是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诗词论文题目篇六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最重要和最主要的手段,这是教育实践者的共识。朱熹对诵读要求“字要读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对我们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积累了几点诵读教学的“模式”,在此提出就教于专家同仁,以期得到教正与提高。

1.“减负式”诵读

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给学生“减负”,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压力,其中原因有许多,对所接触的课程、知识点不了解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古诗韵律的相关知识时,大可不必详尽不遗、太过严苛,只求浅显易懂、点到即止即可。

比如,古诗韵律中涉及“平仄”一词。在介绍“平仄”时,只将“平仄”的基本概念讲清楚即可,若将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四种古诗类型平起或仄起首句押韵或者不押韵的情况一股脑儿地灌给学生,不仅浪费了课堂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得不偿失。所以,我在古诗词教学中对韵律知识只作一点介绍,不作任何练习测试要求,因为学生对古诗韵律的领会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来的,而是在古诗诵读中感悟而来的。从而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大声朗读反复诵读上,让学生在“减负”的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韵律之美。

2.“入境式”诵读

一首古诗往往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为了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古诗的情境当中,教师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注意创造与古诗氛围相近的气氛。音乐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造氛围、带动情绪的手段。在进行诵读教学时,笔者就常常引入音乐。在诵读中引入音乐,主要有两种手段,一是配乐诵读,二是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

配乐诵读往往是教师先给学生做示范,这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配乐诵读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诗歌鉴赏能力,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情感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进入古诗情境。如果教师本身不具备那么高的古诗词素养,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由古诗改编而成的歌曲进入古诗情境。

比如,在讲授《诗经·关雎》一篇时,笔者在讲解、诵读前先播放据此词改编的歌曲《关雎》,让学生对诗中营造的悠远意境和纠结情感有个较为直观的感受和整体的把握。这样,学生由于受到歌曲情感的影响,在进行诵读时就会自觉地投入感情。

3.“融情式”诵读

能让古诗流芳千古的往往是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都很注重诗歌情感的发掘。在诵读教学中,为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感世界搭建平台是教师的职责。据笔者的经验,如果能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和诗歌情感联系起来,让学生以情入诗,诵读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他们往往自信满满,认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笔者在进行诵读教学中,就很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情感。

以教学杜甫《望岳》为例。《望岳》全诗共八句,正面描写泰山之高之雄的就有五句,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比较直观地领会泰山磅礴的气势。但当读到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我们会发现,作者并不是在单纯地赞美泰山,而是想征服泰山,看尽群山。作者越是渲染泰山之高雄,其登上高处的雄心壮志越是展露无遗。这时的杜甫正值青年时期,还未遇到人生的低谷,情绪积极向上,很容易和初中生热烈地憧憬着未来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精神的勉励。

所以,在进入诵读教学之前,笔者会让学生畅想一下未来,谈谈人生的理想,谈谈实现人生理想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否做好了直面困难、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在此基础上,笔者会告诉学生,一千多年前的杜甫也有着同样的豪情壮志。在这种暗示下,学生在诵读时情绪激昂,感情充沛,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诵读教学的要求。

4.“点睛式”诵读

抓重点即抓诗眼和秀句。“眼乃神光所聚”(刘熙载),诗眼在诗歌中起统领的作用,是诗歌的精髓所在。“秀者,篇中之独拔者也。”(刘勰)秀句在诗歌当中夺人眼球,画龙点睛,抓住秀句其实也就是抓住了诗人的精神气质。在诵读教学中,要突出诗眼和秀句,帮助学生领会诗歌精华。

仍以《望岳》为例。诗歌的诗眼即为“望”,然而全诗四联没有出现一个“望”字,却又无处不在写所“望”即所望见的泰山之景之境。作者的视角由远及近,从朝至暮,思绪从观望泰山发展为欲登泰山。在诵读前,教师着眼于“望”字,为学生描述泰山之巍峨雄伟,能引发学生的审美关注,帮助学生领会诗人望岳的心境。

秀句往往朗朗上口,广为流传。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写于曹操晚年时期,曹操一生始终怀抱壮志雄心,积极向上,“老骥伏枥”四句正是其内心的写照。进行诵读教学时强调这些秀句,能引导学生咀嚼诗歌意味,帮助学生由句入篇,感受诗人乐观奋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上是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几种“模式”。其实不管采用哪些“模式”,无非是要达到朱熹提出的“不忘”的要求,让学生由诵读达成“不忘”,由“不忘”达成升华。

诗词论文题目篇七

摘 要: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古代诗词,含蓄凝练,意境深远,尤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风格,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师依赖常规教条往往效果不彰,用散句生解诗词,又会丧失诗词神韵。如果选择诗词的相关作品,进行诗词互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取得教学高效。

关键词:诗词互解;激发兴趣;教学高效

诗词教学既是语文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古代诗词,含蓄凝练,意境深远,尤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艺术风格,学生不易理解,因而学习诗词的兴趣不高,给教师的诗词教学带来不少困难。所以,教师依赖常规教条注定效果不彰,用散句生解诗词,又会丧失诗词神韵。如果选用诗词的相关联作品,进行诗词互解,学生就比较容易感受到诗词的魅力,又避免了诗词教学“空转虚耗”。不仅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唤起学生主动亲近诗词艺术,而且能在诗词艺术的熏陶中快乐成长。事半功倍,教学高效。

一、同类互解,解出作者独特的艺术境界

看同为政治家兼诗人的毛泽东和曹操的作品。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刚健遒劲,大气包举,神采飞扬。“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囊括时空大地,涵盖人类斗争的`大问题,凝结他关乎中国前途的深沉思考,表达了毛泽东“改造旧中国”的自信和气度。而曹操作为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在《短歌行》中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爱惜人才,共创王业,天下归心。但是从历史高度来讲,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人民大众谋幸福。而曹操则为封建帝王,脱离不了家天下私念,思想境界就有局限。同是宋词豪放派代表的苏轼和辛弃疾,苏轼开创了豪放词,辛弃疾把它推向高峰。他们都打破了绮丽婉约的传统模式,提高了词品和词的抒情功能。但由于处在不同时代和性格的差异,他们的词也有着不同的审美风格。比如,遇到赤壁,苏轼顶多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豪放中尽显旷达;辛弃疾则是“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位予窄”倾尽悲壮。

二、意象互解,解出诗词意境的时空经纬

意象是中国诗词独有的艺术美,历经千百年的文化锤炼而形成的艺术符号,而意境是诗词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由于古典诗词表现手法的含蓄性,加之中学生年龄尚小,阅历欠缺,难以驾驭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过程,掌控联想和想象的力度不均,诗词从意象到意境的内化,自然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如果适当地引用同一意象的诗词名句,形成意象的思维迁延,则有助于学生理解意象内涵,理解诗词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是写别情相思,“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意象,都是动词和名词勾画出来的。为破解这些意象,可引用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这些诗句,好似动漫镜头,闪亮出现,意象互连,借景会意,由是清秋愁起。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引申理解“清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得以领悟。

三、时段互解,解出创作风格的变化脉络

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创作风格前后迥异,这与他的身世紧密关联。李煜的前期极尽帝王豪奢生活,藉声色和艳词消遣绮丽奢华之事。因此,在《浣溪沙》中的“红日已高三丈透”就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宫中通宵达旦的歌舞宴饮,纵情的享乐,欢快的情绪。宋兵南下,李煜沦为阶下囚。亡国之痛,孤寂凄苦,词风尽是哀怨之音,故国之思。绝命词《虞美人》中写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之恒流,喻愁痛之无尽,个中滋味,只有品味了。李煜将国仇家恨借助于词句大加渲染,多吟诵几遍,令人扼腕慨叹。其悲惨结局也就不言而喻,《浣溪沙》中的欢快之情更令人心生惋惜。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诗词互解作为方法,对解读诗词有正能量,能帮助学生挖掘诗词的象外之象,能帮助学生发现文字的意韵刺激。但必须建立在有一定诗词诵读量的基础上,能正确把握诗词的前提下。并且所用诗词与所解诗词有关联,不可生搬硬套,更不能故弄玄虚。

总之,如果学生通过持续的学习,对诗词的写作背景、文字内涵有了深层的了解和认识,学生才能发自心底地爱上诗词。如果能熟练游走于作品之间,而且做到“举一反三”乃至“融会贯通”,则诗词互解,就能激趣而高效。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诗词论文题目篇八

平平仄仄,妙龄女子手敲红牙板和着节拍低吟浅唱夕阳西下,百转柔肠;仄仄平平,关东大汉手弹铁琵琶踏着步子引吭高歌大江东去,气吞山河。遥望黄河之水感叹波涛之汹涌,登顶泰山之巅俯瞰众山之渺小。阳光漾在书桌上那翻开的诗词卷上,就犹如悠长的历史图卷展现我眼前,这个夏日,我与诗词为友,与诗词有约。

看!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就是浪漫主义的诗仙。

看!杜甫。“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就是见解广阔的诗圣。

看!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就是挥洒自如的诗神。

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为女流,但也不乏男儿的气魄。

再看!还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还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坐在书桌旁,沐浴在窗前的阳光中,感受着诗词歌赋的韵味,虽然世事如白云苍狗,但诗词却将那些多姿多彩的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感情记录下来,赋予它们或诗情画意或苍凉悲歌。

而我,在这炎炎夏日,与诗词为友,与诗词有约。

诗词论文题目篇九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而诗歌是以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情感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能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净化学生的灵魂。进行诗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那么如何开展诗歌教学呢?在诗歌教学中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预设氛围、加强诵读指导、品味语言内涵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预设学习氛围,读懂时代背景 诗歌创作大多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心境的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深深的打上时代的烙印。

学生要读懂诗歌,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和还原。鲁迅在《题未定草》中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

可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社会背景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关键。学生通过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和诗人写作时的独特心灵体验,做到知人论世,才能真正鉴赏诗歌。

在学生进行诵读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加强必要的方法指导:诵读前,要渲染气氛,激发情感,以引起共鸣;诵读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强弱、长短的错综变化与节拍音乐的美感,要读出诗人的情绪,将诗的感情转化为艺术感染力。 我在教《琵琶行》一课时,提示学生在诵读这首诗音乐描写部分的时候,“大弦”以下四句要急读,有轻快情调;“间关”两句速度放慢,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得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三、运用联想方法,揣摩诗歌意境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诗歌是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的最好材料。

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学习方法揣摩诗歌表述的意境,并对意境作出恰当的评价。 诗歌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

且诗歌的形象不同于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中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感官,而只能借助于语言作媒介,由欣赏者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形象。同时,又由于它具有间接造型的特点,能从更多的侧面来提示形象的丰富内涵,给欣赏者提供想象和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根据诗歌的这一特征,在进行是个教学之时,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哪里去理解和领悟诗歌所描摹的唯美画面和寄寓的深厚感情。我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要学生想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描写。

学生通过想象,领会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背景下,柳永无比惆怅寂寥的感情,并对情景交融的诗歌写作手法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可以使学生领悟诗歌描绘的意境,又可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品味诗歌语言,挖掘诗歌内涵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创作的过程就是诗人的心与外物相感,而后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诗歌的语言是最精粹的,往往一个字、一句话就包含着深厚而丰富的内容。诗人以语言为手段为我们留下了心灵的密码,那么我们欣赏诗歌便首先要对这些密码进行破译,才能想像出诗中所状之物,体味出诗人之心。

含蓄凝炼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的典型特征。诗人们总希望用最恰当、俭省的字句充分而圆满地表达出最丰富的感情。

品味诗歌语言要引导学生从理解诗句的含义,分析遣词造句的妙处和品味语言特色三个方面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丰富的感情,从而挖掘诗歌深厚的内涵。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反复推敲,既理解字面之意,又理解字内之意。

如我在教。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