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写春节的板报画 春节板报心得体会(实用8篇)

写春节的板报画 春节板报心得体会(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03:39:17 作者:笔砚 写春节的板报画 春节板报心得体会(实用8篇)

请示是一种向上级或有关部门请示意见、征求指导的书面或口头报告。请示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表述,以便领导能够迅速理解并给出意见。请示范文中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场景的请示信,可以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一

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不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节日,在学校中也是最热门的主题之一。在今年的春节板报活动中,我和同学们一起创作了一份非常精彩的板报,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同时也让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和经验。

第二段:合作助力

首先,春节板报让我深刻认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负责不同部分内容的策划和设计,每个人的贡献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沟通和协调,才能保证板报的整体感和制作质量。通过合作,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完善板报的内容和设计,最终制作出一份精美的春节板报。

第三段:历史文化

其次,春节板报让我深入了解了春节的历史文化。通过对春节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调研,我了解到了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以及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这些知识让我对春节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和珍视传统文化。

第四段:创意跨界

在制作春节板报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创意和跨界的重要性。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领域和不同的角度出发,增强板报的新鲜感和吸引力。比如,我们在板报中使用了许多创新的元素,比如动画、互动元素和视频等,这些都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富有创意和个性。

第五段:反思与总结

最后,在制作春节板报的过程中,我还有了一些反思和总结。比如说,在制作板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规划和分工,充分利用各自的长处和优点,才能使整个团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另外,在设计板报时,我们需要注重排版和美学,充分考虑结构和颜色,才能使作品更加美观和有视觉感。

结语:

通过制作春节板报,我们不仅仅掌握了许多有价值的知识,更是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也将继续注重合作、注重创意和注重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全面的人。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二

第一段:

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作为学生,我们在学校里有了许多关于春节的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制作春节板报。板报是我们展示自己创意思维和美术技巧的途径。因此,在制作春节板报的过程中,我能够体会到很多不同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

首先,制作春节板报要想保持整洁美观,我们需要花费大量心思来规划布局。我们必须考虑到每个部分的位置和大小,使得它们在整个布局中彼此协调而不重复。我们要做到版式美观、图文并茂,最终使整个板报更具有现代感。

第三段:

其次,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内容的质量。春节的文化意义十分丰富,我们需要在板报上展示出一定的深度。在制作内容上,我们可以从春节的起源、传统文化和习俗等角度进行展示。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现代元素来让板报更富有时代感。

第四段:

不仅如此,制作春节板报还需要具备创新性。由于春节是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必须设法增加一些新颖、独特的元素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在设计上,我们可以通过独特的字体、图案和配色来营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五段:

最后,制作春节板报需要灵活处理。尽管我们在制作之前有一定的规划和设计,但即便如此,我们也需要不断地调整、修正和完善。在印刷之前,我们需要逐一检查错误、重新设计不合适的部分,以保证最终的作品质量达到最高水平。

总之,制作春节板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许多要素,不仅需要注重外观的美观和整洁,还要注重内容的质量和独创性,同时要具备灵活性和迅速适应超出预期的变化。这种全方位的训练方式,有助于我们培养出创新思维、多元化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帮助我们全面提升自己。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三

杀猪割年肉,古时的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杀一头猪来过年也是最奢侈的`表现。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这一天就是采购日,过年需要的年货都在这一天购置。

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贴福字,贴对联。

上坟请祖上大供。对祖先的敬拜,在我国由来已久。这一天就是祭祖的日子。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晚上叫“除夕”。除夕时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一年新的一天由此开始。

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这一天开始走亲访友。

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这一天的传统年俗有回娘家,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等。

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这一天忌杀羊。

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节,因中国民俗认为之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而得名。

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是送穷鬼,弃破衣,供煎饼。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四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之一,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今年春节前,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一个特别的活动——做春节板报。在这个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春节的文化内涵,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二段:学习中感悟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和同学们一起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的庆祝活动。我们在寻找素材、制作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对于春节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信仰、家庭、团圆、友谊、人际关系等图文的制作,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更让我们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第三段:合作中收获

在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相互合作,还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一个板报的制作需要共同协商和遵循制定计划,大家要合作完成。在合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互相帮助,耐心沟通。同学之间的互动和鼓励让我们相互了解,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段:展示中表现

在展示面对众多欣赏者,我们既会自信地展示作品,也会在观众的欣赏中表现自己。板报不仅给我们展示了精美的图文展现,也促进了我们在展示过程中面对批评和口头表达,并在接受意见后不断完善自我。

第五段:收获和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到春节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充分体验到了开拓眼界、拓展思路和掌握团队合作的必要性。我认为,做春节板报不只是展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更是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浓郁魅力。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有机会皆为机缘,而此次做春节板报的机会,让我受益匪浅,是我宝贵的人生经验。

(共1143字)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五

在每年的春节快到时,我都很兴奋,因为一过年我就会有好多变化。例如:我会长大一岁;我要学会更多的东西;我要承担的将要更多。孩子们最喜欢的,当然就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选烟花、礼花。然后晚上可以尽情地放烟花,或者看别人家放的礼花,那场景热闹非凡。孩子们那时的心情啊,别提多开心了!只有在过年就是才能找到这过年要有的气氛,那时将就是一年里最快乐的时光。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吃完年夜饭后,坐在一起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糖果花生,其乐融融的多幸福啊!在这些节目过后大家一定会做的事就就是看盛况空前,隆重欢乐的《春节联欢晚会》。里面的.节目都非常精彩,小品更就是把全国观众人民的欢乐气息推向高潮。快到12点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我们随着主持人一起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这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起来了,家家户户都就是欢乐无比。我更就是高兴地喊到:“过年啦!过年拉!”孩子的天真、兴奋劲在这时毫无保留的流露出来。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忙着给亲戚们拜年,我家也不例外。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侯,自己常常会成为被关怀的对象,这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变得温馨、愉快。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六

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新春,是民间重要的节庆。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初一至初五的每天有不同的习俗,这里列举初一和初二两天的习俗:

一初一

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或打电话问好,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新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特别是过去物质较为匮乏,小朋友对新年就特别的期待,希望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那是多么另人兴奋的一件事。

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

贴春联:初一之前就要贴好春联,同时还可贴上其它图案。其作用一是祈福,二是驱邪。

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作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打扫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二)初二

做牙:一般从商者拜土地公,而没从商也会拜,大多都用牲礼祭拜,或是用年货里较好的物品来祭拜。现代人也逐渐改为以鲜花水果祭拜,甚而是塑料制成的供品,跟时尚或是保健的流行相一致的!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

回娘家:旧时女儿回娘家的目的是父母探询女儿在婆家的情形,是否孝顺公婆?勤俭持家,勉励女婿在新的一年更加努力,现在的回娘家则是亲人欢聚在一起,凑凑热闹,也商讨新一年该做的事业。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七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如今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写春节的板报画篇八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如今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和1985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