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2023年青花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2023年青花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时间:2023-09-25 23:24:45 作者:雁落霞 2023年青花课文教学反思(通用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思想逐步深入幼教工作者之心,由此,“乡土资源”及其相近概念渐渐出现在幼儿美术教育领域。另一方面,幼儿美术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如其贴近生活,尊重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丰富课程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乡土情怀与民族认同感等等。家乡德化是个著名的瓷都之乡,青花瓷是德化一种传统的工艺瓷。我选择了以青花瓷为突破口,在活动中融合进单样图案、混合图案、有规律图案等知识点,旨在充分利用现有乡土资源,以独特新颖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活动,让幼儿能更喜欢美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认识青花瓷并能结合已有经验,尝试用线条画装饰瓷盘。

2、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3、体验装饰画活动的乐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1、知识准备:复习直线、弹簧线、破浪线、锯齿线等各种线条,加强练习。

2、物质准备:

(1)实物青花瓷若干:大花瓶、水果盘、篮子、小茶壶。

(2)范例作品:3个已装饰好的瓷盘。

(3)幼儿人手蓝色记号笔一支,纸盘一个。

1、出示青花瓷实物,导入活动。

(1)出示青花瓷,引导幼儿认识青花瓷。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宝贝,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吧。是什么呀?这些瓷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底是白色的,纹理是蓝色的,我们叫它青花瓷。青花瓷,又叫白地青花瓷。青花瓷是我们德化传统的工艺瓷。”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其装饰方法。

师:“老师有几块青花瓷盘,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三块瓷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从构图的特点来引导幼儿:有规律图案、单样图案、混合图案)”

3、教师示范瓷盘装饰画,重点示范混合图样装饰法。

师:“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拿到瓷盘,先装饰中间的然后再装饰边缘,比如我想在瓷盘中间画一个苹果,边缘用什么花纹来装饰呢,我想到画一条波浪线,小朋友们也可以用其他我们学过的线条来画,如锯齿线、弹簧线啊等等。再加几个点装饰一下。”

4、幼儿讨论设计如何装饰瓷盘。

师:“接下来请小朋友用两分钟时间好好想想,讨论一下,你要怎么来装饰瓷盘。”

5、教师提出装饰要求。

(1)先装饰中间的,再装饰旁边的;

(2)大胆装饰,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

(3)要保持画面整洁。

6、幼儿动手装饰瓷盘,教师进行适时指导。重点指导幼儿用线条画来装饰瓷盘。

7、集中讲评作品,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小结结束活动。

取几幅比较有特点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哪些瓷盘装饰新颖,富有创意?表扬认真细心装饰的幼儿,让每个幼儿获得装饰成功的乐趣。

师:“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些瓷盘装饰好在哪里呢?刚很多小朋友都很认真的。我们家乡的人民很聪明很能干,制作出了像青花瓷等许许多多精美的陶瓷。很多都卖到世界各地去了,所以我们小朋友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将来为家乡做更大的贡献。”

通过第一次活动的深刻反思,我将教案进行了修改,并组织了第二次教学活动。这次,我将活动的第一环节设计为请幼儿整体观察四个盘子,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花纹,因为第一环节只要让幼儿知道盘子上画有很多图案和花纹,所以只要整体观察就行了。并发现四个盘子在用色上的共同点,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这个盘子叫青花瓷盘,他们身上有很多花纹,且都是由蓝色和白色组成。与第一次试教相比,第二次第一环节的设计更为简单明了,更能达到预先想要达到的目标。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二

首先,激发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开始,我用多媒体图片讲解的方式,让孩子观察了解青花瓷色彩及花纹的基本特征。

其次,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瓶,发现青花瓷的花纹特点和装饰特点。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发现青花瓷瓶的花纹都是二方连续图案,而且许多祥云五福等吉祥图案。瓶子的装饰安装饰部位的不同可分三个部位:装饰青花瓷瓶一般都在瓶颈、瓶身和瓶底部位装饰。

最后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我积极地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去挖掘、去发现孩子活动中的闪光点。延伸活动“找找生活中的青花瓷”,我和孩子们一起在欢快的.乐曲中欣赏了青花图案被应用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使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可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老师准备的范画中有两个青花瓷瓶的主题图案没有体现,而只体现了瓶颈和平底有规律的图案,导致幼儿在思考中出现了矛盾。在准备活动材料时老师应该要站在幼儿不同层次的角度,这样每次的活动才能是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提升。

我们这个学期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就是围绕“中国味”来开展,说到中国味,人们就会想起京剧、国画、剪纸,当然还有青花瓷。众所周知,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如何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喜爱青花瓷呢?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设计了大班这节美术活动《青花瓷》。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首先通过欣赏,丰富学生相关青花瓷的经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同时能够了解青花瓷的基本器形与纹饰,并能够运用水彩笔、马克笔等工具进行绘画表现。

本节课向同学们介绍了青花瓷的基本知识,其中包括器形特点、纹饰特点等知识点。本节课需要调整部分:说青花环节仍然是在课前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问题的基础上展开小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引出并板书重点内容:器型多样,纹饰多样、主纹辅纹、色彩对比。在此基础上引出赏青花环节,巩固新知。但这一部分在落实时,由于设计上过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造成学生的反馈情况不好(问题主要出在纹饰的分析部分,不直观),教师也未能够针对生成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作业受影响(画青花、创青花时间、空间不足)因此,在这一部分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纹饰多样:主纹辅纹,分层布局——形式美(出示鬼谷下山分析图片,以青花罐为例,解决青花罐结构、纹饰多样的主纹和辅纹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此图制作动画效果体现分层布局特点)。此外,由于对教学设计内容还未完全内化,教学语言的表述逻辑性、规范性、准确性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应当更加努力贴近教材、贴近学生。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四

《青花》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与创新默默地奉献着。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上课伊始,以欣赏周杰伦《青花瓷》导入,这首歌很现代也很中国味,配合精致的图片,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

二、接着出示课件,精心讲解。最后我让学生质疑,让这节课达到了高潮,调取出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思想情感,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入对话,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本意义,实现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在有感情的朗读、交流重点语句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感受,修复好的青花是昨天的青花,复制好的青花依然还是昨天的青花,在精通前人的手艺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元素,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与众不同的青花,才是最珍贵的、最美丽的。而这一切的目标的抵达与超越,都是在主人公艰辛的工作和深入的思考、想象中得来的。

《青花》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这些不断追求、不断进行创新、追求完美的艺术大师,中华文化才能不断发展,不断进行创新,中华文化才有辉煌的明天!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五

《青花》这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一家父子俩的生动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的执着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发展的原因——那就是从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俩那样的瓷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由于我讲的是第二课时,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作者寻觅青花的经过,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最后再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这句话的含义。上课伊始,以欣赏《青花瓷》的图片导入,精美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课文、了解青花的兴致。在基础达标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课下完成,课堂上同桌互批,同桌互说。

由于这篇文章比较长,我想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设问导读”我设计了让学生先找出过渡段,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感受企盼,一部分是感受寻觅,设计时是第一部分让学生自学为主,第二部分让学生重点感悟,并理解重点句子,最后拓展练习,提炼中心,让学生来完成“我赞美独树一帜的人间瑰宝———青花瓷,更赞美”。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节课设计的思路清楚,重点突出,但是课堂上的效果不太好。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1、给学生设计的问题还不是太明确,例如在“精读感悟”的第一环节,感受企盼中,“读1—4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是只思考还是完成这两道题没有说明白。致使课堂上有些同学写上答案,有些同学却没写。

2、课堂上的激励性语言太单一,课前其实也提醒自己,但在课堂上害怕浪费时间,对学生的鼓励不够。

3、课堂上有些问题的落实不到位,老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而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有些老师说过的问题仍然不会,可见落实非常重要。

青花课文教学反思篇六

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瓷”,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是将自然物象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图式在瓷器上表现出来,构图简洁,色彩素雅明快,造型,线条极其丰富,给人一种淡雅的视觉美感。正好满足中班幼儿强烈的学习探索欲望,是中班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一门艺术,也是一个很好的幼儿美术欣赏教材,既可以扩大孩子的视野,又丰富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于是,今天我们走进了青花瓷的世界,更近距离地欣赏国瓷,感受中国文化。

1、欣赏青花盘,能初步感受到白底青花的古朴简约美,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表现能力。

2、引导幼儿懂得利用美丽的线条将事物进行装饰提亮。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1、知识经验准备:事先幼儿有认识过生活中的普通瓷器制品。

2、物质材料准备:电脑投影仪;青花瓷课件;幼儿人手一份——1次性纸盘、蓝色油画棒。

一、欣赏青花瓷欣赏一:(实物欣赏)1、以幼儿喜爱的“巧虎”引入课题。

师:今天巧虎送了小朋友们一个礼物,小朋友们想不想看看?

2、礼物展示区——打开巧虎送的礼物,教师与幼儿一同揭开藏宝箱里的秘密,并进行实物欣赏。

师:这些是什么宝贝呀?它们上面画了什么?有什么形状?它们的颜色呢?

师小结:这些瓷器它们只有白底和蓝色,这种白底蓝色的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青花瓷。古代人把蓝色叫做青,他们又觉得这种瓷器像花儿一样美,所以叫青花瓷,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瓷器。

欣赏二:(课件欣赏)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播放青花瓷课件)集中欣赏图片。

(3)提问幼儿欣赏后的感受:看完这些青花瓷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青花瓷器美在哪里?

2、引导幼儿重点欣赏几个富有特色的青花瓷器。

(1)启发幼儿重点说说青花瓷上美丽的图案。

以巧虎有几个特别喜欢的青花瓷器,引导幼儿用猜测的形式进行逐图欣赏,并说说它们美丽的图案。

教师提问:瓷器上画了什么美丽的图案?它画了什么故事?他们在干什么呢?

(2)引导幼儿想象如果自己是创作者想画什么美丽的图案故事。

师:原来每个美丽的青花瓷器上,中间画的都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如果让你来设计,你想给青花瓷器画上什么美丽的图案呢?太阳公公发出光芒,妈妈的卷发,山水画的树。

(3)认识各种美丽的花边花纹。

出示几张范图,启发幼儿发现图案少了花边花纹的装饰并不完美,引导幼儿认识花边花纹装饰的重要。

师:巧虎用相机拍下了很多美丽的青花瓷花纹,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装饰花边的。

师:你喜欢哪一个花纹?你觉得哪个花纹美,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这些美丽的花纹和中间的图案可以相互交换搭配,将你最喜欢的搭配说出来。

二、制作青花瓷盘,送给巧虎。

1、师:今天巧虎让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美丽的青花瓷,巧虎也带来了一个白色的青花瓷盘送给小朋友,在小朋友们的面前,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礼物送给巧虎吧!

3、师:我们先来想一想,你想在你的盘子上画什么样的图案?幼儿讨论。

2、幼儿尝试用蓝笔在纸盘上进行创作,进一步感受古代青花瓷的简约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三、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活动自然结束。

幼儿互相看看各自的作品,举起自己手中的青花盘,一起拍照留念。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又称国瓷。青花瓷以其突出的历史风格和独特的艺术特色而被人们喜爱。青花瓷以白色为底,绘上蓝色图案,因此称为青花,绘在白瓷上面称为青花瓷。老师在活动开始前的欣赏引导部分还可以更加细致的带着孩子们去发现青花瓷盘上的花纹排列的规则性,比如对称等特征。也可以将青花瓷盘的烧制过程和种类等做一个简单的介绍。这样孩子们在观察和作画时就能更有针对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