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美育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3篇)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3篇)

时间:2023-10-12 12:36:03 作者:念青松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汇总13篇)

范文范本是对一类文体或题材进行典型案例的归纳和整理,以便我们借鉴和模仿其中的优点和经验。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岗位职责,下面是一些实际例子供参考。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体育舞蹈”,又称作国际标准交谊舞,其原名称“社交舞”,英文为“ballroomdancing”。它曾是欧洲责族们在宫廷舞会时所跳的舞蹈,是人们通过狂热的肢体舞蹈动作来抒发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体育舞蹈源于生活,源于肢体动作美轮美奂的艺术展现,它是现代文明社会里高雅的、独具观赏性的一种文体活动,其特有的娱乐功能、社交功能和健身美体功能,逐渐得到了舞蹈界的承认,并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行传播与推广。目前的体育舞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舞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谊舞,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另一类为竞技比赛为主的体育舞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竞技体育舞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中国推行。高校教学中的体育舞蹈就是以健身、娱乐、美体为主的交谊舞。

2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动作这种无声的语言来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是运动与肢体艺术的完美结合,具有较好的健身功效。跳舞时学生的心肌收缩加强,呼吸与血流加快,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因此说,这项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魄,还对学生的心肺机能、消化和神经等器官系统机能的增强,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从不会到掌握,从不协调到熟练,舞伴之间的不协调到默契,他们不断从这种过程中享受和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与快感,从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其次在体育舞蹈成套动作的锻炼过程中,聆听着优美婉转的音乐、感受着高雅愉悦的氛围、欣赏着美妙动人的舞姿,会使学生的身心在娱乐中得到放松。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爱美就是人的天性,为了追求美,许多人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从我国的教育方针也可以看到对美育的重视。美能陶冶人的性格,塑造和谐完善的个性,而这正是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需的。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美的情感作用下,才能得到发展,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字中承载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发挥语言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道德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的教育功能之一,文艺载道,美能育智,塑造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

一、引情入境、感知美

二、理解语言、欣赏美

欣赏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体会的美是肤浅的,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并得到深化,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很密切,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特定的语言是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去欣赏,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挖掘、比较理解词句的妙处。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重点是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描绘。在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是描写荷花的,第二句应该继续描写荷花,作者为什么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文中“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饱涨”换成“膨胀”行不行?让学生理解“饱胀”能表达花骨朵里有股劲儿似乎想尽快地展开自己的花瓣,表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同样,“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把“冒”换成“长、挺、开、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冒”字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使劲生长出来的样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词句。用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仿佛身临荷池欣赏盈盈荷叶、烁烁荷花。只有经过语言的细细品味和琢磨,才能用心去欣赏荷花的亭亭玉立,情态有别,才能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朗读、体验美

朗读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文章中的情感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读文章就要把文章的神读出来,以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轻重缓急的语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作者产生共鸣,激起感情的波澜,体验文章的美,陶醉在美的境界之中。《荷花》一课是以荷花的清香为起点,以荷姿为线索,最后以美点题。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花的美丽。又以想象自己是一朵荷花及风吹来和风吹过的情景,表现作者从“物我两忘”移情为“物我同一”的境界,表达了“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宛如一首歌,一幅画。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应着力创造美的氛围,尽量地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随着朗读从情感上深入荷池,体验满池荷花散发着缕缕清香,蜻蜓飞舞,游鱼嬉戏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再加上配,更能让读者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发挥想象、创造美

想象是创造的基石,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文艺,也就没有了审美。实践证明:想象领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思维的广度。教师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也不能只停留在感受和欣赏,而是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文章最后一节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你是怎样理解的时,同学们都能从课文的描述中找出小兴安岭的美,体会“花园”的特征。“巨大的宝库,”一词,有的同学说不完整,还引起了争论,这时,有同学说:“我们画一画美丽的小兴安岭吧!”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响应,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描述:从融化的积雪到成长的树木,从树上的果实累累到倘徉在林间的猛兽。一幅幅形象逼真、色彩绚丽的图画跃然纸上,怎能说学生不理解巨大宝库的含义呢?正式学生的想象唤起了对美的创造。理解课文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给学生以创造的广阔空间,这种想象和创造应不求同而求异,不求结果而求过程。

现实世界普遍存在着美,而课本中的文章更是美的典范。由于语文学科具有模糊性的特点,他从不同角度反映着不同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审美视角和情趣,作为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培养和塑造学生的情感和心灵,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让学生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品格,为学生的创造和再创造提供广阔的舞台。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感知的能力

由感知开始是音乐教学的特征。学生缺少感知阶段,就无法使音乐教学深化,也就无法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感知是音乐技能技巧形成的基础,是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感知阶段。教师必须遵循这一规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感知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乐的意境美、表演的体态美、演唱的情感美。例如,在教学《数鸭子》时,可通过动作来表现,让学生模仿小鸭走路,边做动作边学“嘎嘎嘎”叫。学生在手舞足蹈中,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情感的能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所以,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例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的祖国》《歌唱二小放牛郎》等歌时,学生通过骄傲自豪地演唱,懂得了爱憎分明,唤起了民族自豪感。这些在音乐中真、善、美的道德教育,启迪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提升。

三、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

聆听是了解音乐艺术的直接途径,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能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听音乐的机会,通过听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聆听体验放飞想象都是不错的方法。例如,歌曲《山谷静悄悄》,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回声产生的原因,从而激发学生想象、探索的欲望。如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学生在聆听中展开无尽想象,仿佛置身于那湖面泛舟、浪花拍岸,歌声、水声、鸟声此起彼伏的欢快、热闹的场面之中。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踩雨》,在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呼应下,使学生仿佛进入了雨中世界。还有唢呐独奏《百鸟朝凤》,那欢快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把学生带到了色彩斑斓的意境之中。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既应尊重学生的感受,放飞他们想象翅膀,又要及时引导学生的想象不能脱离主题。

四、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应当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感到亲切、真实而富有吸引力,从而激起学生创造的.欲望。同时,教师也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手、脑、眼、耳并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跳音练习,可让学生玩拍皮球游戏,通过实践体会跳音的特点。又如欣赏小提琴曲《苗岭的早晨》,可采用即兴作画的方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一幅秀美的苗寨春日清晨山川图。再如,可启发学生利用竹筒、筷子、文具盒和易拉罐等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及旋律、编写新的歌词、听配音编故事、律动等。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对学生感官刺激,让其产生想象从而进行创造,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也锻炼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五、学校要为学生创造美的育人环境

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文明守纪,活泼向上,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育人环境是校园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上下课的艺术铃声、课间的每日一歌、音乐教室及走廊过道中的音乐家简介、学校合唱团等,都让校园充满艺术氛围。这也让美的渗透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真正达到了用音乐教育育人的目的。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一、美育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虽然高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是目前,学生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对美育教育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将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注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忽视或无暇顾及人文素质水平的提升。学校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对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也往往是无可奈何。

(二)美育教育内容少,课程专业性太强

在现实生活中,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高校美育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是强调以艺术审美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其他审美教育形式。艺术审美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是艺术专业教师兼职开设,虽然在给普通学生上课时有意识地降低了难度,但专业教师的专业思维定式已经形成,专业教材章节框架深入头脑,对公共美育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使得课程的备课不充分,专业性依然太强,与普通学生的原有学习经验难以衔接,致使学生普遍对此类课程兴趣降低。

(三)尚未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美育教育评价机制

就目前来看,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美育教育评价机制,美育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单一,重视艺术尖子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水平评价,忽视了更高层次的学生审美要求的内因动力水平评价。

二、高校美育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高校美育教育必须遵循素质教育的目标和美育教育的规律,改变学生现有思维方式,扩展美育教育的内涵,创新美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水平提高。

(一)加强大学生对美育教育的思想认识

美育教育作为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让大学生从思想上认识这些作用、认可这些作用。

1.美育教育对构成大学生的完美人格起着关键作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早已指出美育教育具有“辅德性”,可以起到“以美导善”的作用。鲁迅先生也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尚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艺术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激发对美的热爱与追求,进而内化为一种美的意识和观念,使其道德、情操、精神得到升华。比如屈原的《橘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学生在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染和陶冶。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教育对于构成完美人格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2.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美育教育能促进智力的开发。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开发右脑功能对于人的智力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而美育教育在开发右脑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也指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爱因斯坦十分珍惜时间,但练琴、听唱片有时长达几个小时都毫不可惜。他说:“我的许多科学成就,都从音乐中得到启发”“音乐不会影响研究工作。”这些都说明专业教育和美育教育没有冲突,反而促进专业素质提高。

3.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艺术素养高、形象思维发达的人,不仅具备对美的理解力和鉴赏力,而且还会把形象思维运用到本专业,在不同专业之间产生联想和想象,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天文学家开普勒在民歌《和谐曲》的启示下发现了行星的运动定律;18世纪德国著名的数学家莱布尼兹看到八卦排列图,联想到自己的数学研究,创建了数理逻辑学。可见,创新思想往往在审美中受到启发。

4.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就业竞争力。把美育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的关系联系起来讲,能够较好解决学生美育学习动力问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包括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其中环境竞争力与学生个人所处环境相关,基本上是确定的,而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经过努力是可变的。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基础竞争力高低又与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人文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美育教育又是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进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现在,从各种媒体上的广泛报道来看,用人单位选拔人才已经不是以专业成绩为唯一标准,招聘人才往往要经过初试、面试,甚至三次面试、四次面试,多轮面试的目的就是要考查应聘者的全面素质。这些道理使学生真正听瞳了,想通了,学生自然就有了美育学习的内在动力。

(二)开阔视野,扩展美育教育内涵

除了艺术审美,美学教育还应该包涵工艺审美、生活审美和自然审美。高校开设的审美课程,如西方美术欣赏、音乐鉴赏课、声乐理论与实践等,偏向艺术审美层次,需要专业基础的支持,这对非专业学生来讲难度是很大的。从现有普通大学生的认识经验和接受形式来看,工艺审美、生活审美和自然审美的形式很适合他们的审美要求。所以应该扩展美育教育的内涵,加强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的工艺审美、生活审美和自然审美的教育。

1.工艺审美。工艺审美其实就是人和物相结合,并使人产生心理愉悦,工艺审美的基本表现是实用性要求与审美性要求的相互融合。诸如笔记本的配置和外观造型相结合令自己满意、学校的建筑设计与实用性结合令自己感到满意、课本的内容和装帧自己觉得舒服等。由于_t艺审美不脱离人的物质生活条件,因而也是大学生中普遍性的审美形式之一。如果每位大学生都能够提高工艺审美水平,并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与精神内涵,那么审美才算是最大限度地融入了生活,提升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在高校审美教育中重视和发展_丁艺审美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极具理论与现实意义。

2.生活审美。生活审美是人类以自身现实生活为对象的审美模式,它主要指人们对自身现实生活能起一种满足感、享受感,能起到一种即时l生的感性精神愉悦。让大学生在生活中审美,以审美的模式肯定自身的现实生活,是帮助大学生获得人生幸福感,实施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我们应充分发掘现实生活的审美价值,倡导大学生的生活审美。因此,高校审美教育中可有意识地开设诸如“形体训练”“礼仪”“幸福人生”等课程,使大学生了解自身的自然美、健康美。让大学生在现实生存中充分地肯定和享受现实人生,提升自己对生活的满意度,激发自己发自内心的人生幸福感,是生活审美课程的意义所在。

3.自然审美。自然审美就是人对自然界各种对象与现象的欣赏,这种形式之美,可以使大学生从五岳名川i、小桥流水、雪域高原、黄土高坡、西溪湿地等大自然风景中接受美的浸润,获得审美的体验。因此,高校可开设“旅游地理”“世界各地”“探索发现”等课程来提高学生自然审美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大自然是人类艺术创造的启蒙老师。历史上,无论儒、道、佛,思想家们都从大自然现象中获得了广博深厚的人生智慧,大自然是永恒的人生导师。对于心智发达敏锐的大学生来说,大自然中正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人生真谛。因此,审美教育中的自然之美,又关乎人生之道,欣赏大自然,同时也是获得人生智慧的重要途径。

(三)改变单一的美育教育评价体系

评价机制的任务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开展美育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美育教育的目标是多层次的,相应的评价机制也不是单一而是多元的。

1.知识技能评价与审美观念评价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比掌握几门审美教育课程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知识、技能可能忘记,但审美观念和审美品位的养成却可受益终生。对学校美育教育进行评价的时候,少盯着成果展览和汇报演出,多听听普通学生是否喜欢上美育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是否令学生感到审美活动的愉悦,学生们参与艺术活动是否是兴趣使然。评价要多肯定、多鼓励,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在评价情境中应当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中具有主体性,而不只是被动的、供他人评价的对象。只有学校评价结果和学生自我评价结果都令人满意,美育教育的目标才能真正达到。

2.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目前,美育教育课程的评价结果往往是以课程结束后的笔试成绩反映,但是大部分美育教育课程实践性比较强,单纯以笔试成绩反映学习效果往往不够准确。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课程应该实施不同的课程评价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美育课程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赏析类的课程,如影视作品的欣赏、音乐作品的欣赏是很难通过笔试环节的死记硬背来评价学习成绩,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非常重要,往往能体现学生真正的审美水平或实践技巧;对于实践类的公共艺术选修课,如素描、书法创作、摄影等课程,可以实施实际操作训练,面试或者以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对于美术理论课程,可采用讨论、交流、写小论文的形式,通过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然后引导学生自己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使学生逐步把论文做透、做深。所以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针对偏理论性和偏实践性美育教育课程灵活运用,评价出学生实际水平。

3.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美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课堂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组织形式,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补充。因为课外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对它的评价就要结合活动的目的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只有课堂教学评价和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才能较全面地评价出学生的美育教育水平。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立足于体育美学角度来分析,体育中的美表示的是协调发展的身体,健美体系、敏捷、熟练、优美的一系列动作,很多体育家、教育家、美学家都主张将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受教育者能够实现全面发展。体育教学期间,通过对美育原则进行贯彻能够让其将死板的记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脑力活动,将乏味、枯燥的技术动作转变为艺术形象。总的来说,体育教学中贯穿的美育教育和常规教育不同,主要是通过鲜明、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激荡人们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

一、体育教育中美育的作用

1.体形美塑造

体育对于人具有最明显、最直接的作用,首先为塑造人的身体,这种塑造表现为让人的物质体系不同潜在生理机能都能够展现出来,从而让人体变得更加强壮、健康;其次,其能够让人体健美,让其成为“美、力、健”结合体。体育所具有的一种基本任务就是审美,能够让教育对象更加清楚地了解到体育实践活动对于人体的作用和功能。利用这种教育来引导教育者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在活动中遵循美的规律,塑造出健康、完美、和谐的形体。在研究中不难发现,如果教师一味追求升学率,不重视体育课,则会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例如脊柱侧弯、近视眼,很多学生不丰满、男生不挺拔,从而给人留下迟钝、萎靡、怯懦的感觉。因此,学校体育需要能够遵照相应的指导思想对美学成果加以研究,制定出系统完善的措施,让学生的身体能够实现美、健康发展。也就说通过科学、系统的学校教育让学生神经系统、器脏、身高发育良好,还能够在形体、动作、姿态上都能够达到一定的风度,显示出大方、活泼、矫健的活力,展现出民族的健康形象、身体素质。

2.提高审美能力

体育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作用,从而表现在提升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上。在实际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美的感悟和享受除了会受到审美客体、对象的现状影响,还受到主体人审美能力的影响。审美能力的高低也受到人的经济地位、社会条件、文化素质的影响,但是,其实际上也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造就属于基础形式的.一种,利用这种教育能够让受教育者明白美和丑的区别,从而培养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并且通过对这些感觉能力的使用来塑造出美的形体,培育出美的情操。学校体育中所开展的球类、田径、体操教学活动,作为较为严肃的文化教育、知识传授,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技术动作的韵味、美感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学校体育在技术教学不仅追求动作的准确性、合理性,也在此技术上要求动作的力度、幅度以及节奏都能够满足韵律、协调、自由的要求,从而让大学生在课前、课后、今后的业务活动中表现出相应的运动技巧和运动姿态。所制定的体育技术教学计划要求教师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技能美进行培养,让体育成为文化的审美价值和科学价值,通过学校体育的发展和普及,还能够让其在内容和总体上满足美的需求。

二、体育教育中美育原则

首先,坚持“体美共育”的原则,这种原则表示教师需要结合美的规律来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通过存在于体育教学中美的因素来让学生身体得到发展,强化其体质、陶冶其情操、铸造其灵魂,从而保证美育和体育有机结合。通过对这一原则的贯彻和落实,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通过审美方式来诱发学生的体力得到发挥,进一步解除、降低学生在学习期间可能出现的疲劳,让其各项身体机能协调,保证所有教学活动都能够在学生体质得到发挥的基础上开展。还要求教师需要结合美的形式来让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发挥、运动能力得到发展,让其心理结构、品质以及身体结构得到双重构建,达到显著的“体美共育”的效果。其次,还要能够坚持“先导原则”,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组织者、思想的贯彻者,也是技能的传授者。在教学期间,运用建材、体现思想、实施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这些都是由教师的业务水平、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来体现。在不同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都处在主导、先导地位。体育教学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学科本身要能够达到美育、体育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体美共育”的效果,教师本身所具有的这种主导、先导地位较为突出。

三、体育教育中美育实施途径

在当前美育活动延伸、拓展中,美育的实施要求在体育中体现出美,这就表示体育内容中实施美学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让体育更好的内容融合起来,体育教育中开展美育途径包括对美育的任务和目的加以明确,美育的目的就是让人养成人格美,也就是养成丰富、个性完美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则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美的规律,养成鉴赏美、感觉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5]。首先,要能够掌握更多的美学基本知识,主要是要求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念,对体育课程理论、学生中增加学生关于美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认同,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主体,因此,需要将其纳入到教师高素质培训中;其次,要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实践中,对各项美育指标加以制定,通过开展不同培训活动,例如将音乐和体育结合诞生的体育舞蹈就是美育的活动;最后,对体育中的美进行开发和研究,组织相应的小组来对体育课程中所具有的美育进行研究和开发,并且在体育课中加入相应的美学知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学科体系。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教学存在差异,体育课程要求教师能够精讲、学生进行多练,因此,体育教师对于学生除了做好语言教育,也要做好动作教育。体育教师的举止行为、仪表、精神、语言都将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行为不俗、举止不轻、朴实大方、作风不散。还要能够发挥出示范美的效果,通过简明清晰的讲解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感受中产生更多的连锁心理反映,教师的言行也逐渐成为学生心灵美、形体美塑造的主要参照对象。还要注重课堂重点、难点,所有课程都要能够找到不同学生的心理反馈,对美育目标进行检查,这就能够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今后美育教育奠定基础,便于美育教育手段的不断提升和改进。而且,室内理论课程教学中还要能够强化美育教育,多看录像、多举例,在学生思想上强化教育,通过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来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判断能力。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到美学,也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学校体育中的美学价值得到高度的认可与评价,由于其较为直接、系统的和人们的心理、身体产生关系,而且从体育文化角度对人们的社会追求产生影响。这些都表现出美育教育需要能够和体育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不同环节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鉴别能力,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古以来,爱美就是人的天性,为了追求美,许多人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从我国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方针也可以看到对美育的重视。美能陶冶人的性格,塑造和谐完善的个性,而这正是现代化建设人才所必需的。学生的个性只有在美的情感作用下,才能得到发展,由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文字中承载的丰富而高尚的情感,发挥语言的功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道德情感,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功能之一,文艺载道,美能育智,塑造全面发展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人才。

一、引情入境、感知美

二、理解语言、欣赏美

欣赏美能使人精神振奋。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体会的美是肤浅的,并不深刻。只有通过欣赏才能产生相应的体验并得到深化,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情感关系很密切,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言,就是说特定的语言是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环境的基础上去欣赏,通过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挖掘、比较理解词句的妙处。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重点是理解对荷花静态美的描绘。在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是描写荷花的,第二句应该继续描写荷花,作者为什么描写荷叶挨挨挤挤,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文中“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中,“饱涨”换成“膨胀”行不行?让学生理解“饱胀”能表达花骨朵里有股劲儿似乎想尽快地展开自己的花瓣,表现一种生命的力量。同样,“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把“冒”换成“长、挺、开、钻”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冒”字形象地描绘了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使劲生长出来的样子。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词句。用语言文字启发想象,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画面,仿佛身临荷池欣赏盈盈荷叶、烁烁荷花。只有经过语言的细细品味和琢磨,才能用心去欣赏荷花的亭亭玉立,情态有别,才能感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感情,从而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情感朗读、体验美

[1][2]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摘要:声乐是一门歌唱的艺术,就是带着音乐的语言,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技艺来激发人的情感,通过歌声传递人间的“喜、怒哀、乐”。以音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通过有内涵的发声练习以情带声的歌唱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歌唱有声音与情感并重。

关键词:声乐教学;音乐感知;情感与表现

在声乐的领域中是每一位爱好声乐的人们的梦想和追求,就是不断地让自己的歌声更美妙,无论是声乐的内部语言还是外部语言都不能过度地表现,学习歌唱的目是是为了唱好歌曲,既通过歌唱,真实地传达歌曲的思想内容,如果说歌唱是一门艺术,那么歌唱训练就是一门科学艺术,在歌唱训练中,要想真挚地表现情感,首先要有音乐感知就是所谓的乐感,因为通过正确的音乐感知才能表现出正确的情感,一个人的眼神如没有坦然的目光,那么他的内心就不是平静静,不是真诚的,相反如果你真诚地表现音乐,欣赏者还能够听和看出来,同时也会怀着真诚来欣赏。

一、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在音乐的发展史上,声和情两者都是却一不可能性,没有声就没有情,反之没有情更无声,在演唱歌曲时必须以情感人,有情才有感染力,有情的歌唱出来才会打动人心,只有巧妙的把“声”与“情”融合在一起,才能唱出美的曲子。

(一)技术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技术的延伸

声乐是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有优美的声音作基础,通过清晰的咬字和吐字和声音强弱处理的技巧来完整的表现出来,如果缺乏情感准确性,流利的表达是不可能完成声乐艺术的。对声乐的初学者来说,先以技术为重,兼顾情感。但对于一位专业演唱者来讲,情感和技巧是缺一不可的。没有一定的声乐基础就不可能很好的把握和处理歌曲,没有情感就不可能真正表达出歌曲的真正内涵,不能打动人的歌曲,只会让欣赏都感到乏味。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以情优教这十六个字将情感的重要性概括得淋漓尽致。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夏里亚平说过“对于一个真正的歌唱家来说,仅仅掌握歌唱技巧是不够好,还应该用声音表现出来,表现人物的各种复杂心情,发出音乐作品中一定情感所需要的音调”,唐代诗人白居易出说过“|乐春发于声,声者发于情”。可见,声乐艺术魁力与美感效果都取决于演唱者的情感表现。

(二)充分认识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情感在歌唱中的地位

二、声乐教学与情感教育是整体统一的

声乐教学内容歌唱基础知识,呼吸,发声与基本技能训练和不同的歌唱演唱方法及技巧练习,但是其最核心的本质内容和最基本的教学目标无疑是通过声乐作品的演唱,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歌声把歌曲的情感内容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而逐步掌握和声乐的演唱技能。

(一)声乐教学的本质是审美教育

“情”是声乐美感的核心,是歌唱艺术的基本特征,只有当“声”与“情”有机融合并充分洋溢在歌唱过程中,唱歌才有可能转化为歌唱艺术。声乐教学的主题品格也才能得到回归。在这样的一对一教学中,学生即学会了唱歌的本领和技能,也获得了丰富的审美愉悦和享受,使心灵得到了净化,`陶治了情操,体现出音乐审美的教育的本质力量。所以音乐审美教育又是情感教育。

(二)情感是歌曲的生命,歌曲和情感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如何激活歌唱学习过程的情感心理成为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作为声乐教学的先导之体,必须先精通声乐教材,在注意歌曲思想品位,技能训练要求,学生个性化特征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经,典作品作为教材,所有经典歌曲,无一不蕴含着不类深的思想感情精华,有着广阔的审美情感开发和和表现空间,声乐的奇妙在于它的,通过人的歌谱转化为生动的歌唱,不仅可以把歌曲的审美情感抒发出来,而且能激起所以的情感回应,形成和中互动心理效应。

传说的声乐教学大多从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等多方面训练学生,从功有意义上来说,这四项技能主要是解决“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情优教,从音乐作品内容和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歌词到曲词,从感情到理性全面认识和了解,从中准确地感悟出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在这基础上教师应该先进入歌曲的艺术境界,通过演唱来探讨这首歌曲的整体风格情感基调,并地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演唱处理方案,要多欣赏和分析,以保证声乐听情感准确而生动的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法》

[2]《周小燕声乐教学全集》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关于地理美育的几点思考

地理美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地理教学在优美艺术气氛中实施的过程。它可以展示生活中最真实的、自然的、美丽的地理事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在地理教育中如何使美育得到渗透和实施?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悟和收获。

一、教学资料美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由此看出,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地理美育。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资料的使用上,教师可以尽量选择精美的资料,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生活之美,自然之美,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一)用视频展示生活中的地理事物之美

视频的特点就是直观、生动、形象,流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都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在讲《西双版纳》一节时,我就很好地利用了视频。西双版纳被称为我国西南边陲的明珠,是一个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她的神奇与美丽用任何文字来形容都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使我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将远在天边的西双版纳搬进了教室,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西双版纳的美。

上课伊始,我先播放一段视频:通过一段气势磅礴的录像来展示西双版纳的整体美:高山、云海、大河、碧绿的田野,郁郁葱葱的树,别致的竹楼,优美的舞蹈,振奋人心的鼓点,这一切都拉近了西双版纳与我们生活的距离,把一个活生生的西双版纳摆在了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富有激情的情境。超强的视觉感受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以它的声情并茂使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得以保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的热情高涨,在本节课上,即使是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也积极踊跃的诉说对西双版纳的感受。

(二)利用flash短片,展示生活中美的地理事物

我们生活在泉城济南,作为泉城人,提起泉水每一个人都骄傲和自豪:趵突泉、黑虎泉、梅花泉、墨泉……泉水是济南市的一张名片。在《水资源》一节课的学习中,我把生活中时时存在的美景做成flash短片,并配以文字和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去欣赏生活中的美景,感悟水资源带给我们的美丽,同时更让学生意识到节水保泉要从我做起,我们都可以为泉城的美丽作出贡献,而这个贡献仅仅是举手之劳:节约用水。

二、教师的`语言美

课堂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而且是塑造美、体现美的美育源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常常表现为:讲授新课善于引人入胜,课堂提问能够启发思维;巩固已学知识善于回答学生疑问,逐一分析讲深讲透;教学重点再三强调,知识难点讲解通俗易懂;描述地理事物字斟句酌,地理用语准确无误;辅导自学激发兴趣,教学语调抑扬顿挫。这种语言艺术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是需要经历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磨砺才能掌握的。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创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首先,在导课时用优美的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西双版纳》,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课:“在美丽的彩云之南,飘落一片美丽的彩霞,这就是西双版纳。她的美丽令人陶醉,她的神奇令人向往,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带着很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其次,在上课的过程中也可以用优美的文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西双版纳确实是人间的胜景,在我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正好是云南的文化节盛开的时节,我有幸得八方奇才的佳作导入我的课堂,为上课提供素材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西双版纳风情园

在竹楼上沐浴的浪漫,能把你的心灵震撼

和朋友们端起老酒碗,能把你的幸福浇灌

在泼水节游戏的灿烂,能把你的人生感叹

和傣家妹结成新舞伴,能把你的热情点燃

骑上大象你看一看,天就是恋人眼中的蓝

西双版纳风情园,是最原始的自然景观

钻进雨林你转一转,山就是石头磨成的盘

西双版纳风情园,是最质朴的神奇梦幻

人间风情万种在云南,云南西双版纳风情园

再次,诗歌是学生最熟悉的,在中国的诗词宝库中有好多诗歌可以与地理挂钩。我们也可以借助诗词歌赋,来调节课堂气氛。如讲授“天气”和“气候”两个概念时,我引用了如下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两句诗恰如其分的反映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运用脍炙人口的诗句做对比,让学生在品位诗情画意的同时,又学到了比较抽象的地理知识。

地理学科内在的美瑰丽多姿,充分挖掘地理中的美,让学生进行体验和感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感悟到地理科学美,大自然风光的美,人文景观和谐的美。精心锤炼自己的语言,形成个人独特的魅力,用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地理之美,我们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地理美育是指从美学的角度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教育方法,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是地理教学在优美艺术气氛中实施的过程。地理美育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美育能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地理学科中涉及自然美、人为环境美的内容十分丰富,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其效果远远超过单纯的说教。

2。地理美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理集聚精华,展示特色,现其原理,谁不向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谁不好奇神秘奥妙的宇宙天空、海洋大漠?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向往欲时,教师随即指出,你怎样去了解?又怎样去欣赏、评价呢?地理知识可以告诉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地理美育能使学生受到艺术教育。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身边的美好事物常被我们忽略,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就会发现这些地理事物是那么美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身边的地理事物,比如,带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一处古迹,或者看一座古建筑,或游览一处风景区,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平常中的美,学生就能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地理美育能激发追求美的良好愿望。自然环境美、人为环境美、教师的形象美、举止美、语言美、板书美、绘图美和心灵美等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向往和追求美的良好愿望。久而久之,就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地理教育中如何使美育得到渗透和实施,还需要从以下诸方面做起:

1。以地理教师自身的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应以自身美的素质、美的教学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在美的活动中,在美的环境和气氛中,学会审美,提高美的鉴赏力。

2。诱发美感,激发求知欲,启迪思维。为了消除人们对地理的误解,还地理的本来面目,教师可以从学生步入地理世界的第一天开始,就采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参观、访问、调查等来体现地理的美,使学生在地理美的陶冶之中,唤起探索地理美的兴趣,强化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另外,富有美感的教学内容和外部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集中注意、活跃思维、开展想象。富有美感的地理板图和电化教学手段等,可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转化。

3。运用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创美能力。课堂语言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优美的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良好载体,而且是塑造美、体现美的美育源泉。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常常表现为:讲授新课善于引人入胜,课堂提问能够启发思维;巩固已学知识善于回答学生疑问,逐一分析讲深讲透;教学重点再三强调,知识难点讲解通俗易懂;描述地理事物字斟句酌,地理用语准确无误;辅导自学激发兴趣,教学语调抑扬顿挫。这种语言艺术是一种才华,是一种力量,是需要经历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和磨砺才能掌握的。这是培养学生审美、创美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地理教育中的美育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新课题,应该进行探索实践。地理教师应该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摘要:

在学校美育中,语文美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作文教学美育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多种多样: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审美情趣;审美观点;加强培养

首先,透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心灵美。人物美是社会美的核心,人既是社会的产儿,又是大自然的产儿,因此,人的美就包括社会的心灵美(内在美),又包括自然性的形体美(外在美)。但从中学生的作文实际看,他们大都比较注意捕捉人物的外在美,像“长长的辫子”、“水水汪汪的眼睛”等字样在作文中常常出现,而对心灵美却表现不够,甚至会歪曲一个美好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确人的重要本质是内在美,不能把目光停留有外在美上。要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话教育他们:“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的漂亮的外表。”人物美的实质在于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美。例如,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愚公的形象一直被称为美的形象。《愚公移山》并未勾画愚公的外在形象,他的美在于“年且九十”,“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毅然决定“毕力平险”。他挖山的目地是为了开辟道路、方便交通,既利于自己行走,也方便了邻人,因而这种理想是崇高的。

教师要提倡学生写外在美和内在美统一的人物。契诃夫说过:“人应该什么都美,容貌、衣服、心灵、思想。”但是,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人有千百,各种各色。的确有一部分人,不仅相貌美丽,内心也善良,是美的统一,美的楷模。但是,也确有一部分人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还有一部分人相貌漂亮,而灵魂丑恶。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以相貌的美丑来作为判断人物美丑的标准,而要通过观察人物言行来看他是美是丑。因为人物的内在美主要是通过他的行为美、语言美表现出来的。

美的人物不仅仅是指那些英雄人物,在周围普通人的身上也都有美的闪光。在生活中,到处可见美的人:忘我劳动的工人、农民,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认真听课的学生,礼貌待客的服务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普通人身上发掘美来。

提倡描写心灵美的正面人物的同时,也不排斥写心灵丑的反面人物。因为生活中既有美,也有丑。只是中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美与丑。教师要正确引导他们认清美与丑,从而歌颂美的,批判丑的。

其次,培养学生领略自然风光的能力。中学生一谈起自然风光美,认为杭州的西湖,泰山的极顶是美的,长江的汹涌澎湃是美的,而天天目睹的环境却是一无美处。学生写《初到校园》,因感知不到校园的美,便在施工的现场凭空添上一个枝叶繁茂、花香四溢的花圃。这说明,他们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还很不够,而这种能力需要多次有意识、有目的地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美具有极大的透发力。学生走向大自然的怀抱,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得到美的享受,激起表达美的愿望。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去观察、交流感受。

观察自然事物的美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形式的美。因为美的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但自然美却更重形式。形状、色彩、音响、气味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因素。比如:花有绚丽的色彩美、婀娜的姿态美、诱人的馨香美等。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美的多面性和易变性。既然自然事物本身具有多种形式因素,人们就可以从各自的角度支发现它的美。不同侧面与人的关系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比如黄山,八音鸟的歌声与“兰香灯笼”的幽香使人感到优雅,山峰的突起与云海的变幻使人感到雄奇。这就是自然美的多面性。自然物还因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它的美并不永恒。黄山的“枫松相间,五色纷披”,随秋天的过去而改变;“来去无定”的雾气,翻腾变幻的云海,会霎那间化为乌有;雨后瀑布,因久旱而断流;校园里的扑鼻花香,会因花谢则消失。只有让学生了解了这些,才能准确地表现自然美。

观察的对象、范围应集中些,要从看得见、摸得着的.景物入手;要帮助学生编拟观察提纲,理清观察顺序,选好观察角度,然后逐步提高要求。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发现出美来。”为了培养学生感知自然美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不显眼的、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色中去发现美。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做到情景交融。因为观察自然景物,除了它本身美的特征起作用外,还受欣赏者的生活体验或者愿望的影响。对于同一景物,不同心境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一个人的心境不同,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的感受也不同。因此,使学生写出不同的感受的作文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作文教学要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表达美的能力呢?一是用教师积累的生活经验去点燃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火花。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用自己的审美体验、判断,进行诱发。比如指导学生写《我为此而自豪》,可以为伟大的祖国、五星红旗、万里长城而自豪,也可以为改革中涌现出的时代英雄而自豪,也可以为世界冠军刘翔而自豪,也可以为申奥成功而自豪,等等。在这里,教师一要用语言要素加一点拨,使他们进入联想和想象的境界;二要引导学生善于模仿。刚学写作的学生一定要从典范之作的思想、语言、技法等方面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语言文辞的模仿至关重要,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但是写作往往苦于语言积累不够,文辞贫乏,致使难以表达思想感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要求学生多读优秀作品,训练语感,积累词汇,妙用语句。文章模仿也很重要。我们都有感受,有时当写不出东西的时,不必冥思苦想,而放下笔杆去翻阅一些有关文章作品,这将给你一个感情积累的机会,感情酝酿的时间,也是你得到文章启发的契机,写作思路往往豁然开朗。但教师必须耐心地给予模仿指导,使他们模仿不落俗套,有创见性,不把模仿当抄袭;三要让学生写自由文。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要形式的,学生老是被动地接受作文训练。他们拿到一个题目,往往头脑一片空白,无从着手,于是任意编造。为文造情,时间一长,作文的兴趣消失殆尽,这就很难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这种情况急需改变。教师应布置学生写一些自由文,让他们有所想而作,有所为而作,有所求而作。比如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自找调查对象,安排时间采访参观,自拟题目成文。这样,既激发了他们写作的兴趣,又使他们从社会生活中受到教育。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学校艺术和科技教育工作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入贯彻《中央x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主线;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措施,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学校的美育工作以《全国科技、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海淀区校外教育工作要点》为工作指导,根据上级精神,以学校工作计划为工作原则,进一步规范管理,力争使美育教育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美育教育工作计划。

1、课外,校外艺术活动是延展课堂教学时空的重要渠道,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目前,名目繁多、良莠不齐的活动较多,所以教师要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组织艺术活动,起到艺术教育导向,协调学科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办好“三团一社”。

2、开展好“快乐实践之旅活动”本学期与各年级组协商开展的系列的科技艺术教育活动,通过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3、要建设好学校的艺术队伍,将平时的培优工作做到位,打造优秀节目,作好参赛准备。

4、口琴器乐教学是我校的传统艺术项目,组织口琴乐团参加海淀区器乐合奏比赛,力争取得好成绩。

5、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与学校图书馆配合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增强读写工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适时组织开展有奖征文、演讲及讲故事、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读书活动的趣味性。

6、切实开展课外小组活动。

7、组织好学校的运动会

8、表彰积极组织、参加科技艺术比赛的教师和学生三、每月工作:2-3月份:l制定工作计划。l落实学生课外小组、社团开设情况。l做好校园文化环境布置工作。l完善学校志愿者服务机制l组织参加市、区各项比赛4月份:l制定各年级的主题体验活动l学校运动会l传统文化的宣传月l筹备学校科技艺术表彰奖励大会5月份:l筹备学校春季书市l科技艺术表彰奖励大会6月份:l体验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系列活动总结。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我觉得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首先第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我们所教授的内容就决定了对于学生来说的美育渗透可能性多少的一个掌控。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合理选择声乐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慎重再慎重,就应该通过千挑万选,左思右想,不能怕麻烦。而且对于学前教育这个阶段,对于教师来说,我们很清楚,学前教育这个阶段学生的理解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一些比较高大上的歌曲来进行教学,那么根本不用说对教学一定会产生相当恶劣的影响,至少是毫无意义的影响。那么学生怎么才能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体会到美,感受到美,认识到美呢!另一个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教师需要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想想看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声乐技巧,唱歌都跑调,怎么来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内含和美妙呢?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良好的声乐技巧这是非常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教授一曲外国的非常流行的儿童听的歌曲的时候,那首歌曲还是美声的,如果我们不会美声的发声,那么我们必定是糟蹋了这首歌曲。学生们也不会有很好的理解和认识,更不用说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美,认识到美,感受到美了。

4结束语

总之,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是通过一点一滴来的。这篇文章主要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渗透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教师的要求。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循序渐进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既然是渗透也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地寻求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并且能够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美的措施.

美育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摘要: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进军,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还应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其中包括目前还没有被充分重视的劳动者的美学素质。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主力,对劳动者的美育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开展美育教育。

关键词:职业学校;美育教育;校园文化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的产品在国际上的总体形象还是劣质低价。中国要由制造业大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不仅要提升科技创新这一核心竞争力,还应该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整体素质,包括目前还没有被充分重视的劳动者的美学素质。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家公司设计了一种飞艇,但在实验过程中总是存在质量不过关的问题,设计师对此无能为力。后来,别人推荐了一个美术家修改设计,美术家看了设计图,在图纸上进行了简单的改动,结果制造出的飞艇,竟然再也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大家向美术家请教其中的奥秘,美术家说:“我不懂自然科学,也不明白飞艇的飞行原理,我只是用美学的眼光去欣赏它。因为我相信,好的设计必须是美的,这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规律。”美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所有美的通性应是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愉快和精神愉悦。美不具有实用性,没有功利性。但实用的、功利的东西也可以是美的,美从实用性、功利性发展而来,又高于实用性、功利性。大量的商品交换实践活动说明,实用而又精美的商品极易推销,实用但形式不美的商品不易推销,不实用又不美的商品无法推销。为了更好地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实现商品的“美”的环节上多下工夫。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和造就中国制造业劳动大军的主力,对于劳动者审美价值的培养、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升和审美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职业教育中的美育对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大力提升职业学校的美育水平。本文就如何开展美育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实施美育实践,实现美的创造

发现美、审视美虽说是一种心灵体验,但过渡到创造美就需要有一定的切身实践和体会。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寻找美、描述美、体验美、制造美的活动。例如,利用周日学生逛街的机会,让学生观察商店的物品、装修、服务、设计,举行诸如“美在某某产品之视觉美”“美在墙体广告之营销美”的主题征文或者讨论活动,让学生增强创造美的欲望。还可以让学生布置教室、宿舍,举行手工比赛等制造美的活动,增强学生创造美的意识。针对营销、物流专业的学生,要多讲一些创意产业的典型案例,例如《牡丹汽车为中国女足喝彩》,厂商审时度势制造轰动效应而为牡丹汽车打开了市场之门;《复旦管理学院的品牌形象传播》,以“视有界,思无界”表现了复旦的博大人文、胸怀世界的学术追求。这些案例非常值得品味和学习。

二、组织社团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学校可通过组织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学、绘画、技艺、歌舞、影视、摄影、着装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寻找、发现身边美的行为,获得美的体验,把对美的感性认识转化为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和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参加文学、艺术、书法、写作、棋类、体育等社团组织和兴趣活动小组。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完善人格,全面提高整体素质。还可以结合热点时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学习长征精神、为烈士扫墓、听先进人物的演讲等,通过这些使学生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利用校园文化,营造美的氛围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