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模板8篇)

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模板8篇)

时间:2023-10-01 09:37:21 作者:JQ文豪 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模板8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一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的应由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顺应儿童心理,激发写作兴趣

(1)把作文放手给学生。

老师思想解放,不给学生定框框,不用强使就范的办法使学生的思路和语言套路化和僵死化。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他认为合适的体裁抒发自己的情感。

(2)把课堂放手学生。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项目、写作要求,放手让学生讨论;怎么写,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不怕干得不完美,不怕偏激一点,不怕产生矛盾,老师表面“放手”,暗里使劲,不露痕迹地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为的是使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语文课前,开展“一分钟新闻”活动

语文课前,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开展“一分钟新闻”活动,让他们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用简短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给大家说一说,促使他们用心去观察、感受生活,让学习活动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3、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奠基石。我们每天坚持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提高文学素养,完善文学功底,帮助写一手好文章;写日记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像力。要取得好的日记内容,就必需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事,并加以想像。在日记里,总会体现出你新奇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这样一来,不仅开阔了你的视野,也拓展了你的思维。

4、引导学生勤于搜集写作素材,并做好笔记

鼓励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并把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的梗概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写作的素材。因为平时积累多了,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厚积薄发。

5、充分挖掘农村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1)走进生活,就地取材,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让学生欣赏广袤的自然风光,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让这些他们耳濡目染的东西成为他们写作的源泉,让他们有感而发。

(2)开展活动,亲身体验,在活动中积累素材。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我们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利用了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

(3)鼓励阅读,开发图书角,在阅读中做好积累。

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资源共享。这样,就能保证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为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开拓他们的视野。

(4)大胆想象,学会创造生活

生活不应是作文的唯一源泉,作为学生,生活的积累和积淀固然重要,但似乎生活不应是学生作文的唯一源泉,想象,也是学生生活之一,所以,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学会创造生活。

6、交给学生的观察方法

(1)观察要有目的。让学生明白我们观察的目的以指导自己的观察。

(2)观察要有顺序。观察人、事、景物都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或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或由整体到部分等等。反之亦可。一般来说,观察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从空间角度来说,是静态的观察;从时间角度来说,是动态的观察。当然,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实际观察中,学生并没有能很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结果造成作文时思维混乱,无从下笔,没有条理。

(3)观察要有重点。在对事物的全貌有了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观察。学生在观察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深入、反复的观察。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常常为写作文而发愁。但他们的生活又是丰富多采的,只是在观察顺序、观察细致等观察习惯方面的培养上还有所欠缺。

7、说写结合,加强训练,提高作文指导效果

为了提高作文指导效果,我们主要采用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办法,使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同步发展,提高作文指导课的质量。

7、认真作好作文的批改和点评

(1)批改人性化、个性化、

特别对于较差的作文,不仅要给予充分的关注,还要不失机地指出不足,以鞭策学生改正促进。

(2)利用好作文点评课,提高学生作文质量。

(3)以活动为平台展示学生习作风采。

把优秀作文用多种展示方式展示出来,以激励学生写作。我们每学期组织大型的校级作文比赛两次,评出优秀作文在全校展示,并将特别突出的作文向报刊社投稿,试着发表。

总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任务,我们一让学生走进生活,用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的真实,做真人,写真事,抒真情,让自己的作品有血有肉,真实感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二

在当下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上课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年3月5日至4月5日,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瓜州县岷县小学度过了我一个月的实习生涯。我这一个多月的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教育实习,二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积极认真地工作,虚心向办公室里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还利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做了一番的调查,这个调查是针对语文这门课在当今时代的教学情况的。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当下语文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具体目标,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

3、从学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现今语文教学该往何处去。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三年级语文教师

1、从语文教师的自身、教学等方面探究现今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方面谈一谈语文教学的状况。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我发现三年级的语文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大专。经过从教导处了解的信息,在这所小学中拥有大专文凭的老师占多数,还有少数教师拥有本科文凭。其次,从现今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面来看语文教学的状况。

在教学方法方面,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基本都采用问答法、讲授法,少数有经验的老教师会采用自学辅导法、情境教学法以更好地达到效果。在采用教学设备方面,经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他们很少使用多媒体、扫描仪等先进的手段。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还使得老师变得懒惰起来,大部分老师在上多媒体课时很少板书,一些老师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在黑板上写一个字,学生也就不作笔记了。他们认为小学的主要任务还是在认字识字一块,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写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学生的自觉意识不高,基本是老师写他们也写,老师不动他们也不会动,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只能舍弃先进的设备,转向老旧的方法了。事实也证明采用老旧的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另外老旧的方法具有其独到的灵活性,它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可是随时更改课堂内容的设置,这是先进设备所不具备的。从教学态度上来讲,小学的孩子都还未定型,心性不稳,不仅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单个人的不同时段语文成绩也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老师们并不认为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他们一视同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他们对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们极力想让孩子听懂,所以变换着方式让孩子感兴趣,并且看这些孩子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他们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老师也没有采取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当然,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们对预习指导和字词教学工作很重视,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转上来,对没有标读音的课本一时还不大能适应,所以要确保他们认识字后才能开始课文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三年级的老师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这是为了让学生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能更好的适应更高年级的要求。

2、从学生的角度探究现今小学语文的发展现状我实习的年级是三年级,学生都在十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心智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我发现不仅男生好动,女生也不容易安静下来,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级是个特殊的时间段,语文这门学科从这个年级开始,才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从这里他们上语文课的任务不仅仅是识字,更重要的是要开始学习如何使用语言,如果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语文的知识的,这非常让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头痛。所以上课时,吸引学生注意、维护课堂秩序就成了每个三年级语文教师的重头戏,他们努力以富于激情的声音、高低起伏的腔调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以游走于课堂每个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惩罚维持着课堂的秩序。我在实习期间上课时也曾经有这样的困扰,后来我也学习使用这种方法,课堂收效还不错。据了解,在现今小学四五六年级中,有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语文,他们认为语文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每天说的也都是母语,他们认为自己又不想成为作家,语文学的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况且自己考试时得分也不会太低。还好,这种现象在三年级里是不常见的,我想从学生方面说,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年龄还小,和语文的接触还不深,语文这门课对他们来说还是一门很新鲜的学科,对语文知识还有着浓厚的兴趣。当然这种现象和语文教师的教学也是分不开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爱上语文,他们使尽手段、用尽方法,就是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语文学习上来。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同等重要,要想要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善于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往往能使小学生更好地集中思想上语文课要善于把枯燥的语言变作生动的画面,要借鉴名人讲学的长处,把一些好的典故、寓言引入课堂,通过一些情节化的讲述,让小学生有想向的空间和参与的联想,以此激励学生学好语文。此外,培养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多鼓励,少批评。要引导学生与语文课程中的角色交流,深入课本,与角色对话,让小学生品尝到学语文的快乐,从而喜欢上语文这一门功课。教语文,首先要爱语文。尤其是语文老师的语言表述能力,它是师生之间知识交流、情感交流的桥梁。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能感染人、启发人。通过语文老师优美的语言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刻领会文学作品的博大精深,接受文学作品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小学语文教师应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传播美、传播爱。教语文,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懂得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尤其是小学生,更希望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关心自己。更要多观察小学生们的情绪动向,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喜好,随便流露出喜欢这个漂亮孩子,不喜那个有点丑的孩子;喜欢这个安静的孩子,不喜欢那个淘气的孩子。这样会伤害到小学生的自尊心。只有当每个学生都得到尊重时,真正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起到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在孩子人生启蒙教育阶段应有的积极作用。教语文,要注重推进素质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教会学生应学的知识外,尤为重要的是在小学期间应重视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为宗旨的基础性教育。因此,要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要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小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要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标准。二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掌握素质教育理念,掌握教改动态,不断实施素质教育。三要对所有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将时间精力只花在少数“天才”儿童身上。素质教育要求每个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都能成才。四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开发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打好小学语文基础,关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担当起培养兴趣、教会方法、提高素质教育的职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三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模式问卷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会学和学会是学的落脚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凸显出教学中的弊端,某种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开展了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是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主自发的`学习,在课前能自主的预习,在课中能高度参与课堂的展示,确定目的,自觉支配学习时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的方法,达到节节课又收获。

20xx年10月——20xx年4月

课题研究老师相对应的实验班,分别是八年级、七年级、六年级等,样本的选择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效果进行问卷。

(一)自主学习习惯

1、97.8%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语文家庭作业,2.7%的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下能完成。遇到不懂的问题,23.9%的学生能从书上找答案,23.9%的学生能问老师,对于学过的内容,34.8%的学生能及时复习,58.7%的学生能及时复习。

2、学习新内容前,只有63%的学生能主动预习,对于课后的作业,17.4%的学生有时能完成,有时不能。作业本用到一半时,21.7%的学生反映,作用本破损严重,而且很脏。

3、课堂学习展示中,有75%的参与度,能主动的参与展示讨论,并提出问题。

(二)自主学习方法

1、对当前的课堂发言问题,学生的看法颇有见地。对于老师实现设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了解和理解的比较透彻,能够自主的探究,并且不拘泥于要求,而是有所提升的去理解,配合老师的教学设想。

2、家庭教育有待发展。其实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除了学校生活,第二个教育阵地就是家庭教育,恰恰相反的是有的家长一味的依赖学校,给孩子家庭教育产生漏洞的机会,而自主学习模式的践行就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主动去学,比如现在学生在家里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涉猎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校教育有更好的效果。

(三)自主学习的效果

1、自主学习中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养成好的的学生由最初的只有46%的,中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较好的有65%,后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中有98%。目前已经达到最佳效果,每结束一课后,学会都会主动的提出预习第二课的任务,按要求去实现目标预习。

2、学生自主预习后作业的完成效率高。以前会出现抄作业,补作业,不写作业的恶习,而且屡禁不止,而开展自主学习模式后就大为改观了,几乎没有抄作业的,都能够在一课后自主的完成作业。

3、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老师讲学会被动的接受,根本没有实现让学生去思,去悟,更谈不上达了,践行了自主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自主性改善了以往的被动接受,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和独特见解,敢于去独树一帜,别出心裁。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四

5.课堂展示,寻找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课堂检测的最佳契合点。

为尽快将课改理念落实到实处,进一步构建“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效课堂,从开学第二周开始,学校规定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有一位教师举行一节研究课,寻找课前预习和课堂交流、课堂检测的最佳契合点。并全程强化研究过程。包括强化课前集体备课、课后反思研究、跟踪改进研究,力求每两周至少解决一个教学重点,完善一种教学模式,并以课例的形式呈现出研究之后的每一学科的具体的每种课型的课堂模式。

6.打破学科界限,以教室坐班的方式进行跨学科监督、交流和研讨。

为取长补短,学校要求每位干部教师每周至少到教室坐班听课2节。坐班除了在教室学习外,同时还要关注课堂是否是自主学习的课堂,关注教师备课是否是备教一致,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纪律,还同时对教师的授课进行了有效的监督,覆盖面广,进一步巩固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

三、研究取得成效

1.课前预习扫除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极大的提高了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我们知道,上课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学习新知识要用到很多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每上一节课我们都会发现,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由科学的知识体系决定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循序渐近。如果你在学习新课时,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了或遗忘了,那就意为着你头脑中知识的序列或者说学习的阶梯中断了,结果就只好听“天书”了。另一个特点是老师要面对全班学生讲课。因此,只能按照一个速度去讲,你在听课时出现了知识障碍,现查书来不及,也不可能;问老师和同学,就要中断老师的讲课和干扰同学听讲,可见,上课时,再来“搬”知识障碍是不可能了。而预习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预习中学生可以了解新课要学习的知识的重点、难点,可以对暂时遗忘的学习新课用得着的旧概念、旧知识进行即时的复习,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极大的提高课堂听课和学习的效率。

2.充分的预习使“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出发点初见成效。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我们所使用的这种课前预习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使学生逐步具备这种能力,当学生形成习惯之后,已不需要老师天天详细的指导,对于同类知识,他可以运用所学会的方法去独立获取,而且即时他忘掉了所有的旧知识,他仍然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获取新的知识。

3.充分的预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在以前,我们往往将学生看书自学的时间放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紧,更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所以总有一部分学生学得不够充分,有时也给人一种匆匆赶课的感觉,充分的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更从容,查阅资料的途径更广阔。大大拓宽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充分的预习使教师的三讲三不讲成为可能。

因为有了充足的预习基础,教师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直接的检测,有了检测的结果作为参考,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重点,教师也可以比较准确的找到讲点,同时课堂对于规律的寻找,对于知识的提升甚至于对于达标检测的进行就会有更充分的时间,三讲三不讲可以得到落实,为高效的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5.充分的预习使优生更优,弱科生也得到有效的发展。

预习后的优秀学生,听课时可以对老师的板书,讲课的内容迅速做出判断,哪些是出自课本,哪些是补充内容。这样就可以抓住重点,决定取舍,进行记录。由此,课堂上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学习能力会迅速提升。而有了充分预习作为基础的弱科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即时复习,也已经建立起新旧知识间联系,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避免了听“天书”现象的发生,所以也会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如果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能在他们身上多一点检查,多一些鼓励,或许弱科生会越来越少,优秀生会越来越多。

四、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建议:采取一对一结对子的方法,建立起小组学习共同体,借助生教生、生帮生的力量,让弱科生在督促和帮助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许会让他们有较大转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会写方、半、巴。

3、通过课文的朗读,知道雨水与植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用不同的方法来认识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课文,再让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句子读通顺。

2、在读的时候呢,可以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3、小朋友你们读得真好,看,老师手上有很多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读准字音。

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请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水蒸发变为水蒸气,水蒸气遇冷结成小水滴,空气托不住,落了下来,就变成了雨。你们明白了吗?(学习第一句)

1、我来找一个好听的声音读一读,谁愿意来读?把你们的小手举好。

哎呀呀,我要发芽。

1、认读要求会认的字。

对了,就是生字宝宝,你们想它吗?

2、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巧记生字。引导学生可用这样的方法来记生字。

点:上面是“十”不要左边那一横,中间是“口”,下面是四点。组词:雨点儿。

数: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上面是个“米”,下面是个“女”,右边是反文旁。组词:数不清、数学。

清: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山的“青”。组词:清楚。

彩:左边上面是爪子头,下面是木字,但是捺要变点,右边是三撇。组词:彩色。

飘:左右结构,左上是“西”,左下是“示”,右边是“风”。组词:飘扬。

落: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各”。组词:降落。

空:工字上面加上穴宝盖儿。组词:天空。

问:“门”字里面一个“口”。组词:问题。

回:大口包住小口。组词:回家。

答: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合”。组词:回答。

方:“房”上面的户字旁去掉。组词:方向。

1、这些生字宝宝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了,但是刚刚有几个生字宝宝偷偷的告诉老师,说是要到小朋友本子上的田字格里去玩玩。出示生字:方、半、巴。

2、方、半、巴它们都是独体字。

方:“点”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再从田字格第三小格写“撇”,在写“横折钩”。

半:在田字格上半格竖中线左右各一点,再在横中线上线各一“横”上面横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六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即在老师讲课以前,学生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像于永正老师说的那样,“书不读熟不开讲”。“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要授之以方法。如果课前预习的好,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就会精力集中,心中有数,做到有的放矢,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课前经常预习的学生往往比不预习的成绩高,而且差异是显著的。这也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句话,课前预习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可是,令人担忧的是:虽然预习很重要,很多教师也非常重视预习,但事实上学生预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生的预习只限于认识课文里的生字词语,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对于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与知识,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的写作思路、语言风格和写作方法则不求甚解,甚至不管不顾。像这样低效至无效的假预习能对语文课堂教学起什么作用,其效果不言而喻。

我个人认为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养成科学有效的预习习惯。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预习有效性的理解。

1、预习应对教和学起到真正的铺垫作用。是把学生引导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之上,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起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为高质量的教和学打好基础。要使预习真正起到“铺垫”作用,教师的预习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教材的训练重点设计要求明确、操作具体的预习练习,有自学生字新词的,有理解词语的,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有质疑提问的,有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的,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学课文的难度,又为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预习是对教学内容的预测。对于教师来说,预习具有侦察作用,应把它看作是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应该十分重视预习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例如:在指导学生质疑提问时,原先是放手让学生随意提问,结果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而杂乱突不出重点,教师难于把握。我认为引导学生抓住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句子、教材中自相矛盾处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指导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新的学习内容,明确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确定课堂学习的重点。

3、预习要为学生提供阅读和独立思维的机会。预习是学生根据一定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己练习的过程。预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预习题,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这种自练,从近期目的看,是为学生学习具体课文的作铺垫;从长远目的看,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撷取、驾驶知识等的能力。

古人说得好“砍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因此要提高预习的有效性,除了教师精心设计预习题外,还应教会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预习的方法主要有:

一读:读的方式很多,有速读、默读、朗读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种方式进行,或者根据老师要求来选择。

二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字词、句段。用横线标出生字、生词;用着重号标出关键词语;用浪线标出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用五角星标示重点语段;用问号表示对关键词或句子的质疑等。

三查:查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四问:预习课文时一定要善于思考:作者在文中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五写:中高年级学生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在书上写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当然要使预习真正有效,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预习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愿意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为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书感悟内化的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七

1.深远的社会背景。迈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享受着物质文明的当代人同时对物质需求激发了不尽的欲望,大大滋长了急功近利的“市场性格”;在文化同时受到商业化、时尚化的影响下,精神层面的生活遭遇了不应该有的困顿和压制。物极必反,人们终于意识到,面临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呼唤生命意识的回归,呼唤生活中诗性的回归!应当说,在新课程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对诗情的渴望和诗意的追寻,正是时代之光的一种投射。

2.语文教学的现状。从语文教学的历史积疾来考察,在应试教育魔棒的指挥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了思想性,文本中弥漫着的人性、诗性的光辉熟视无睹。在应试教育的羁绊中,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吸引力。教育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却被消解、异化了。应试教育将树人、育人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充满人性之美,富有情性之趣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应试之学,这种畸变在一个曾经有千年“诗教”历程的国度里,是一道“尴尬的风景”。在科学和人文之间寻求平衡,在理性和感性之间寻求归路,这就是“诗意语文”存在的最大理由,也是“诗意语文”在今天课改中呈现的最大价值。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而且新教材的选文及其文本语言突显了人文性这一特点,诗意人生与诗化语言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感受和体悟的主体,教与学就是在对人生的诗意感悟和对文本的诗化语言的解读体味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感应与升华。

4.孩子天性的召唤。好说、好动、好问、好想、好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走近学生,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就会看到一个又一个奇异精彩的世界。这世界里,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弥漫着诗意的光辉。置身于这般诗意的世界中,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要说、要动、要问、要想、要表现。然而,某些课堂上,学生的天性被无情地泯灭了。无聊的“启发”、变味的“多练”、痴情的“多媒体”抢走了学生的时间和空间,剥夺了学生的说、动、问、想的权利,实在是对学生天性的泯灭。

5.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现在的社会有一种浮躁,浮躁之气开始向校园扩散。浮躁实际上是一种功利,也是一种肤浅。当今有些语文教师也在缩减为看教辅材料和“快餐读物”,把学习缩减为看电视,把思考缩减为一次报告会的考试,把教学设计缩减为教学案例的组合。总之,丰富的过程简单化,精神价值被缩减成了实用价值,于是,有些把精神追求异化成官能享受。这样,理想和追求在旋涡中被冲走了,流逝了。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内心涌动着精神的诉求和理想追求的激情,与缩减的旋涡抗争,应时时勉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育智慧,远大的职业境界,要有挚着的追求和期盼,这样,才能师生共同“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土地上。

6.课例研究与新课程同行。早在19世纪70年代,课例开始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1986年开始,课例研究被卡耐基工作组推崇为教师教育的核心,成为“联结理论与实践,揭示教师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如何运用高层次决策技能的有效途径”。在国内,课例研究是与第8次课程教材改革一起盛行起来的。新课程体现了教育的转型,也包含了教师应当以“研究”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教学生活,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育世界观,不仅影响着教师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老师的行动方式。以叙写有问题情境的课例,记述自己的教学生活并作出教学的思考,无疑是最适合教师的工作要求和言说方式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责任。课例记下的不仅是诗情的奔流,它同时也是困惑中的历练,思索后的蜕变;反思中的体验,博采后的惊羡。

语文教学应该是诗意盎然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我们挣脱应试教育的绳索、枷锁和镣铐,跨上素质教育的轨道,与时俱进,昂首阔步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顺应了学生的天性,构建了绿色的学习环境,拓展了课堂的空间,主要通过设计、收集、整理一个个充满诗意的案例,促使教师尽快的走进新课程。通过实验我们惊奇地发现,展示在面前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活力四射、诗意盎然的崭新天地,是一个鲜活生动、五彩斑斓的全新世界!

第一、创设诗意校园环境,营造诗性文化氛围。

开题伊始,由校长刘大兵同志创意,我校努力为构建“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诗意环境而默默耕耘。“书香袭人,点亮诗意人生”的教育理念特别引人注目,“让诗意栖息校园,让阅读成为习惯”巨幅彩喷字画,无声地召唤着杨小的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来为此而努力!《一日常规三字歌》里的每一句温馨提示宛若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串编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严格规范一言一行。学校精心设计,规划建设,将诗歌中的名人事迹、名句哲理制成版面,悬挂墙上;将校园围墙画用诗歌中的故事做成宣传画,制作诗歌长廊,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及师生创作诗歌随时展示,让校园内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一草一木都教育资源、一砖一瓦都体现引导和熏陶,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第二、夯实文化底蕴,培养诗意教师。

“诗意语文课堂”呼唤富有诗意的语文教师,鼓励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此,学校通知邀请专家作讲座,开设教师论坛、推荐书目阅读等形式,让教师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聘请播音员等朗诵水平高的专家来给老师培训,提高教师语言感受的能力以及朗读的技巧。并要求教师读书活动要做到“四个结合”,即:读书与教育教学结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与教学反思结合,读后要撰写读书心得;读书与新课改结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读书与校本培训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第三、开发校本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诗意的课堂”需要有文化的积淀,而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俗话说“少时读经,受益终身”,为此,我校紧扣学校的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以适合背诵和理解的《诗经》、《唐诗三百首》、《宋诗一百首》、《千家诗》等经典为基本内容,精心编辑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校本教材。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了“三确保”“三特性”,即确保“有教师、有课时、有效果“,突出“层次性,连续性,承接性”。在每日早晨7:30—7:50的经典诵读课上,师生共读欣赏,让学生们既可在诗文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又可以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把握时代脉搏,体悟自然风光,人间真情。

第四、活动纷呈,领略诗性文化风采。

1、抓好常规工作,搭建诗意的舞台。

每日“两个一”(每日早上安排20分钟作为“读书时间”,每日午间播放名篇诗文名段欣赏)活动,让学生受到诗性文化的浸润;每周“两个一”(每周一次红领巾广播站诗歌朗诵会,每周一次的“古诗文背诵擂台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厚积薄发的平台,激发学生读书和创作激情,丰富了诗性教育的特色;每月“两个一”活动:每月开展一次主题读书活动,采取集中的时间,丰富的形式,掀起师生读书高潮。通过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检阅学生读书效果,增强学生读书的乐趣。如“好书我推荐”,学生用富有激情的`演讲形式,把自己喜好的书目推荐给同学们,帮助同学选好书,读好书。每月一次的“诗意校园活动展示会”更是丰富多彩:画诗,吟诗,唱诗,演诗,舞诗……学生,家长,教师纷纷闪亮登场。整个校园以及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沉浸在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

2、班级诗性文化建设,享受阅读的快乐。班级诗性文化建设是校园诗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学校的班级诗性文化建设做到“三结合”:把课前古诗吟唱与“诗文小秀才”评比相结合;把“开放阅览室”与“读书我最爱”展示活动相结合;把“大阅读”与建立“班级诗歌小组协会”相结合。“三结合”的做法让学生亲近书籍,让班级飘扬书香,让学校溢满诗意。走进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角落都体现出独具匠心和文化气息,每一寸空间都充溢着浓烈的读书求学氛围。每节课前,每个教室传来的是朗朗诵诗声,富有节奏,富有美感,富有人文气息的诗意已经渐渐栖息于校园的每个角落了。

第五、构建诗意语文课堂,推动课题的深入研究。

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乐园。在课题研究中,我校语文教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与学生携手漫游语文天地,共享语文乐趣,给学生语言文字的魅力熏陶,给学生诗情画意的审美启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语言的积淀、语感的培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一、导入语激趣——未成曲调先有情

导入语贵在引趣,指向,有经验的老师常反复推敲开头语,好像演奏小提琴曲,弓子一上弦,就要发出动听的音符,导入也是如此,激情的导语,从老师的嘴唇倾泻出来,就流向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的一朵艺术奇葩,唐诗与宋词平分秋色,使我国古典文化弥漫着清雅与芬芳。我们曾经领略过唐诗的灵动风采,感受过它的博大精深,体会过它难以言传的神韵,品味它只可意会的意境。今天我们将采撷宋词中的一朵美丽素雅的小花,它的名字叫: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段导入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个个欲一睹“西江月”为快。

教学《和时间赛跑》时,我校卢艳教师即兴从眼前之景导入:“早晨,我路过办公室门前的池塘,发现那曾经碧绿的荷叶已枯败了,当时我就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无情’哪。逝去的时光我们再也不可能找回来了。就像现在,我站在讲台上向大家倾诉,这样的情景,这样的时刻,过去了,我们都无法再找回,所以,我就想呀,我们一定得学会和时间赛跑。”动情的话说到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打开了课本。

二、过渡语延情——为课堂串上诗意的珍珠

过渡语贵在衔接,一方面使课堂结构融为一体,另一方面,有效的延续感情。教学《负荆请罪》一文时,为引导学生对韩勃进行评议,我说:“廉颇、蔺相如形象丰满,固然令人难忘,可如果没有平凡人物的衬托,他们的形象也会黯然失色,谁是这样一位衬托‘红花’的‘绿叶’呢?”学生们自然把目光聚焦在韩勃身上;再如,在讲授《雨中登泰山》时我们这样导引过渡的:

作者启程登泰山了,教师问:“你们看到雨中的泰山是怎样一幅景色?过岱宗坊后首次映入眼帘的又是怎样的一幅奇景?”学生通过阅读把虎山水库奇景尽情欣赏一番后,教师又往前推进“尽管黄锦、白纱的奇景美不胜收,但‘雨大起来了,不得不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为什么叫七真祠呢?词中最传神之作是什么呢?怎样传神?”……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绝顶又是怎样的风光呢?让我们带着胜利的喜悦,来欣赏这仙境般的美景。当于漪老师用这一系列富有情趣的设问语言把学生安然地从一个波峰送到另一个波峰上,一节课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引用经典诗文进行过渡既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中的情感,又能使学生积累语言素材。在教《梅花魂》时,当品读完外公因想念家乡而三度落泪后,我们引用诗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过渡,使学生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体会外公当时的心情。

三、引导语点拨——诗意与理性浑然交融

“诸葛亮在笑谁呢?”学生在前面的探究学习已经基本明白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基础上之后,老师进一步抓住诸葛亮的神秘一“笑”这个关键点,适时、适度地以问题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和多种信息,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更准确地把握诸葛亮这一“神机妙算”形象,大大深化了探究的内容,也使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不断增强。老师的此处点拨令人称快!---这一探究中的点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要进一步探究、获取知识的乐趣!

四、描述语动情——美丽的语言化为美丽的风景。

描述语贵在具体、生动、形象。在教学《黄果树瀑布》,“银雨洒金街”一景时,我描述道:“大家知道为什么叫‘银雨洒金街’吗?原来这是云贵高原独特的地理气候造成的。白天,云蒸霞蔚,云雾缥缈,水汽被大量蒸发上天;而到晚上,气温骤降,水汽便大量凝结降下蒙蒙的细雨,如烟如丝,飘飘洒洒地降落在大街上,这条街便由此而得名了。”

此时此刻,情与景遇,景与情汇,学生心动神移,达到了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五、结束语升华——将“诗意”栖居到底

结束语贵在升华认识,拓展思维空间,提升精神境界。从而达到领悟事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教学《村居》时,以这样的话语结束:“一首隽永的小诗就是一幅美妙的画,一道迷人的风景也是一首清新的诗,诗情画意走进我们的课堂,是否融入了你的心灵。哲人说:‘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目之所及,心之所思,耳之所闻,皆可入诗入画,看一看外面美好的大自然,你是否也能有感而发。”结果,在课间休息十分钟里,卢红杰同学竟然写下了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打油诗:“新春一片盎然,二月牛仔嘴馋,牧人脸上开花,因春去而复返。”你能说这不是诗意栖居的课堂的硕果吗?教学《难忘的小学生活》在总结延伸时,老师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你们带着稚气,怀着童心,迈进学校的大门。6年的时光,教室里常回荡着你们的琅琅书声;花坛旁,曾撒下你们的串串笑语;操场上,活跃着你们可爱的身影,如今,这一切就要化为美好的记忆保留心中了。作者把他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眷恋之情倾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你呢?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惜别之情?”许多同学拿起了笔,有的写下了临别赠言,有的画下了精彩瞬间,有的抒发了师生之情,有的歌唱了朋友之谊,还有一些同学将千言万语浓缩在小诗里。

诗意,可以慷慨激昂,可以低沉幽怨;可以清雅含蓄,可以婉约动人;可以空灵蕴藉,可以热烈奔放……我们杨小全体语文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利用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求真、求善、求美、求智慧,探索出一条适合传承民族文化的“导引—诵读—探究—拓展”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探索出了“营造情场、感受诗情——涵咏吟味、启迪诗思——品味生活、感悟诗理——言语实践、形成诗语”的语文诗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了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语言文字的熏陶感染,给学生以更多诗意的陶冶与智慧的启迪,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让学生理性地徜徉于乐园中,从而令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

近两年来,我们课题组围绕学校“文化引领,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不断凝练"书香袭人,点亮诗意人生"的办学理念。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探索语文教学“以诗意育情,以诗意育趣,以诗意育才,以诗意育人”之路,着力营造浓厚的诗性文化氛围。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营造了书香校园,构建了育人文化,提高了教育质量,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了办学品位。

(一)显性成果

从课题申报、立项,到研究的整个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验阶段和总结阶段,形成了如研究方案、各阶段实验计划、阶段总结、评价方案、活动记录、调查问卷、反馈信息、结题报告等各种材料,留下了我们研究走过的每一个坚实足迹,见证了我们研究洒下的每一滴辛勤汗水。

1、“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结题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过程集《追寻诗意的语文》

3、“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论文集《牵手诗意的人生》

4、“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的个案课例集《流淌诗意的课堂》

5、“小学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师生诗文集《绽放诗意的花朵》

(二)隐性成果

我们觉得,本课题的研究不仅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带来人文知识的滋养,也给广大教师以心灵上的触动和行动上的提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成员在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学与科研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朱红和卢艳老师在公安县语文教学比武活动中均获一等奖;邹先菊、刘立琼教师经常在镇内上语文观摩课,引领全镇教师走上诗意语文研讨之路;组内多位教师在校赛课、各级论文评比活动中获奖。

2、对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展开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探索出了“营造情场、感受诗情——涵咏吟味、启迪诗思——品味生活、感悟诗理——言语实践、形成诗语”这一小学诗意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和途径,让学生在诗意文化的熏陶下,涵养诗情、发展诗思、感悟诗理、积淀诗语,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3、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意课堂中受到了教育和感染,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和学习兴趣。在研究的三个阶段,我们都对学生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实际效果来看,参与实验的各个班级语文成绩稳步提高,在各级组织的语文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语文类活动中成绩突出、屡获大奖。

1、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尽管组员们大多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并取得了诸多的实践成果,但是,若要将实践的素材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并推广开去,则仍需要参研教师以后继续自觉提高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2、今后还要就如何进一步追求语文课堂“诗意阅读”的上层境界——“平中见奇,含而不露”下功夫,在课堂教学的过程、操作、方法等方面继续加强研究并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

我们的展望:

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研究,我们是对自己教学经验的反思,这是更高的教学智慧,勇敢的否定自己。课堂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因为我们追求的是语文的诗意,诗意的语文。尽管本课题即将结题,但我们对语文诗意阅读课例的研究将不会停止,我们将在学习中反思、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力争让我们的课堂意趣盎然、诗情洋溢,闪现出教育教学艺术的光辉。以课题的研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课题的研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报告篇八

“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放教育试点”

小学教育专业(专科)

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姓名武巍

学号2007737013038

4学生工作单位惠民县淄角镇马店小学

学生所在电大滨州电大

指 导教 师任光利

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滨州电大小学教育专业2007春 姓名:武巍学号:20077370130384

调查目标:通过对马店学区小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当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提出今后在教学中的改进措施。

调查时间:2009.3.5--------2009.4.10

调查对象:惠民县淄角镇马店小学

调查方式:访谈法、观察法、现场调查法等

一、基本情况

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占地10.21亩,现有校舍50间,建筑面积1138.6平方米,操场面积3712平方米,硬化路面896平方米,绿化面积421平方米,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还有音、体、美器械室等功能用房。2004年10月,学校购入11台微机及部分音像设备。学校已有各类教学仪器800余件,总价值10.2万元;学校有部分图书;为学生完成学业奠定了基础。

教师基本情况:

学校现有六个教学班,学生205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大专学历2人,本科学历1人,中师学历11人,合格率100%,教师平均年龄50.6岁,有县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3名。

二、教学现状

为了了解教学工作的现状,学校组织了课堂教学评价小组,对14名教师进行了听课,掌握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大致情况,总体情况如下:

(1)、经过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邀请名师到学校作辅导报告等形式,大部

分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更新,慢慢开始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但是面向全体,尊重差异的学生观在课堂教学中仍没有建立,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部分学生根本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在课堂上没有任何的进步和发展。

(2)、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渗透,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但是,这些教学观的变化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的层面上,没有真正地把新的观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因此,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仍然是老套套,以讲解为重点,以传授知识为目的,重结论,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启发不够,学生参与不够,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学生反馈注意不够,影响教学效率。

(3)、在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们对部分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如数学新教材中的“摆一摆,想一想”“排一排,想一想”等目标有拔高的感觉。如学习课文不敢串讲又不知如何感悟?数学习题不能机械练习又不会设计情境训练。在教学改革的新思潮冲击下,部分教师感觉课堂教学无法定位,不知如何进行教学,这说明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离新课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4)、教师们有了进行学科间知识渗透的意识,认识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学条件的简陋,有些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能落实。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味、活动味较浓,而对眼、脑、口并用的数学思维活动培养力度不够。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的教学无法体现其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

(6)、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教案编写规范、完整,并有教学后记的记载。学校对备课虽然提出要体现个性的要求,但仍存在抄教案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应付检查,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备课的本质,并且单纯依赖教参,不去寻找其他源头活水。很多教师教案写的是一套,上课教的是另一套。

(7)、在作业布置与批改上,教师们大多能按有关规定执行。

检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在这种开放性的作业中得到培养。

三、改进措施

(1)、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观。

落实素质教育,关键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树立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才能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如概念的抽象过程,公式的推导过程,法则的归纳过程,规律的概括过程,结论的综合过程,思路的分析过程等,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2)、要强化课堂教学诊断,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努力使自己成为“课堂教学诊断的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诊断,发现“病情”,开出治病“良方”。以不断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要为教师提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技术支持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只有通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的教从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发展为主体性、创造性、开放性教学,使学生的学从“接受式”、“维持性”学习发展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式学习,从而彻底改变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加强收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操作模式和具体策略以及成功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对全体教师进行宣传和培训,使教师能够从依葫芦画瓢以在实践中探索、改革、总结,逐步提升为我所用,因人而已、因课而异、灵活运用、化为己有。

(4)、要深入研究教材编排特点,切实做好备课工作。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要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增强基础性、现实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对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激励功能。

要用全面、发展的眼光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工作要变以“检查”为主为“研究”为主,以“鼓励”为主,以奖代评。改变教学方式,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有力保证。

新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共同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