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优质12篇)

最新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优质12篇)

时间:2023-10-16 16:44:11 作者:温柔雨 最新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 中班数学教案比较厚薄(优质12篇)

教案还应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幼儿园教案的范文,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教案的编写方式和内容安排。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1、会区分物体的厚薄,并会正确运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能从3——5个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3、能对3——5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材料准备:黄瓜、胡萝卜、百萝卜、书、积木等若干。

1、引题。教师出示厚薄不同的两本书,请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哪本厚?哪本薄?

2、通过游戏“比一比”感知物体的厚薄。

(1)引导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书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2)找一找:请幼儿在3——5本书籍中找出一样厚或者一样薄的书。

2、小组操作活动。

(1)排一排:提供厚薄不同的黄瓜片、胡萝卜片、书、积木等,引导幼儿将每类物品按从厚到薄或从薄到厚的顺序排序。

(2)涂色:按图示给图中的物体根据厚薄的不同涂上不同的颜色。

3、运用多媒体展示幼儿操作作品。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提供厚薄不同的物体请幼儿排序;并能根据图示进行涂色。

生活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寻找幼儿园、家里和周围环境中厚薄不同的物体。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理解远近的含义,学习用工具测量的方法比较远近,并初步学会记录。

2、在游戏中体验比较远近的乐趣与成功感。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有自然测量的经验。

2、各种可以用来测量远近的工具: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3、6个装有(即时贴1条,记录表1张、记号笔1支、粉笔1支、五角星贴贴纸1枚的小筐。

4、地图一幅。

一、目测远近。

1、幼儿排成一队随老师进教室,立正站好。

师:谁离黄老师最远?谁离我最近?

2、幼儿坐成半圆形。

师:谁离我最远?谁离我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用目测可以比较远近。

二、工具测量远近。

1、a和b(两个坐得比较近,目测不出来离老师的距离)谁离黄老师近?谁离我远?(出现争议)2、目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什么来测量远近?(工具:如手、脚等)3、请一个幼儿用手或脚测量,老师观察指导。

师:现在我站起来,凳子就代表我的位置。

(预测:1.幼儿测量正确:他量得真好,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会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会和我的凳子碰一碰。

2.幼儿测量不正确:开始量的时候手或脚要和他的凳子碰一碰,量到最后要和我的凳子碰一碰。一只手要碰到另一只手,脚跟脚尖要碰住等。)4、出示箱子里的各种物品(纸棒、盒子、绿茶瓶、书本、小筐……)。

师:我这有好多东西,它们能测量远近吗?

幼:能。

师:我请一个孩子来试试。(师及时纠正和指导)

三、跳远比赛。

1、比赛: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工具测量远近。你们想不想来一次跳远比赛?现在我请小朋友三个人一组去领一份材料,找到一空地,贴上及时贴,每个人轮流跳,跳到哪用粉笔做记号,其他两个人分别测量、做记录,记录表的上面一行写学号,下面一行写远近,最远的贴上代表冠军的星星。

2、检验(重点检查两份记录表)四、延伸活动--测量地图。

幼:近,可以节省时间。

师:到底哪条路最近呢?我们一起回教室量一量吧!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展需要,而且在游戏中自然渗透数学的概念,达到“玩中学,玩中教”的目的。

1、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了解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

课件、布一块。

1、出示课件(一):高矮不同的双胞胎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引入高和矮)

2、请两个幼儿上来比比谁高谁矮,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

1、请一高一矮两个幼儿,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两棵树,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准。

1、请两个幼儿比较高矮,再让高的幼儿跟老师比,或让矮的幼儿跟更矮的幼儿比,使幼儿知道: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幼儿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请全体幼儿课后分组按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玩排队游戏。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通过目测比较高矮,知道什么高,什么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学习按高矮排序,能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比某物高(矮)的.其余物体。

1、出示一棵树,请幼儿说说是高的还是矮的?

2、分别出示第二、三棵树,幼儿判断哪棵树高,哪棵树矮?你是怎么知道的?

1、请一位幼儿,能知道他是高还是矮?

2、两位幼儿比,谁长的高,谁长的矮?

重点引导幼儿说清: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小结:高和矮是要通过比较以后才能知道,只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时不能判断高矮。

1、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按高矮排序。

2、引导幼儿一起检查、纠正。

重点引导:用目测的方法仔细观察比较。

3、另选一种材料,按高矮排序。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1、学习对5个物体进行比较,按照高矮进行排序。

2、愿意大胆讲述自己的排列顺序,体验操作的快乐。

有对3个物体进行高矮比较的经验。

(1)5个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5支长短不同的铅笔、5个高矮不同的饮料瓶。

(2)幼儿用书第12页。

能对5个物体进行比较,按照高矮进行排序。

学习找剩下中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对5个物体进行排序。

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对5个物体进行排序,并能讲述出自己排序的依据。

教师:请你将这些玩具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给它们排队,看谁排的又快又对。

第一组:5个高矮不同的'动物玩具。

第二组:5支长短不同的铅笔。

第三组:5个高矮不同的饮料瓶。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幼儿自己交流。

总结:先将最高(最矮)的找出来放在最前面,再找剩下的最高(最矮)的排在第二,如此类推。

让幼儿用找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排序方法进行操作,比较方法不同所带来的不同体验。

教师:请你说说哪种方法更快?

小结:始终寻找最大值(最小值)的方法比较快。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幼儿午睡时都把鞋子摆放在床底下,一样的鞋子尺码不一样,小朋友起床的时候却分不清楚了,为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皮球兔子篮子雨伞等教学挂图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23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2、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中班的小朋友对事物特征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所以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对事物有更全面的认识。

1、比较物体的'大小,按大小规律排序。

2、学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物体的特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1、认识大和小的概念。

大小不同的球(鞋子、衣服、毛巾等)。

1、出示颜色和大小不同的两个球,让幼儿观察这两个球有什么不同?

2、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请幼儿观察周围的东西或者想想见过的东西,什么大,什么小?

出示大小差别不大的两个球。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教师小结:

1、把两个球摆放在一起,就知道谁长,谁短。

2、出示大小不同的3个球,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3、谁最大?谁最小?

4、用“xx比xx大,xx比xx小”句式来说说3个球的大小。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1.学习比较物体的粗细,能从粗到细给五个物体排序.

2.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准备各种粗细不同的毛线,笔,积木,纸棒、可乐瓶等.

1、孙悟空会变的金箍棒引题,让它变粗或变细。

2、幼儿在活动室中寻找一个粗的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知道是通过比较而知道的。

3、出示‘奇妙的口袋‘让幼儿从中摸出粗或细的物体,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4、出示圆柱让幼儿找出最粗或最细的,并按从粗到细进行排序。

5、分组操作:

(1)、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2)、按粗和细把物品分成两类

(3)、让幼儿从“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细的物体。

(1)给粗细不同的小棒排顺序.

(2)将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细不同的小棒并排序。

延伸:比较周围环境中各种物体的粗细,回家后比较家里各种东西的粗细并做记录。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把粗细不一的物体摆在桌面

1、通过两个物体的比较,要求幼儿学会区别粗细,懂得比较物体粗细的正确方法。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分辨物体的粗细

游戏棒,圆柱积木,铅笔毛线,油画棒,彩色蜡笔,毛线棒针等,数量是全班幼儿数量的3倍,图片4张,一根粗毛绳,和一根细尼龙绳,粗细不同的纸卷棒子3根。

(一)认识粗细:

1、教师分别出示图片(粗细不同的树干,竹子,茄子等),请幼儿比较粗细;

2、教师出示一根麻绳和一根尼龙绳,请幼儿比较粗细;

3、分别请两对幼儿上来,手拿一件不同的实物比较粗细,全班幼儿验证;

4、请幼儿从自己的身上找出两样东西比较粗细,如:腿粗,手臂细,手指头粗,头发细等。

(二)比较粗细:

1、教师出示一根纸棒,请幼儿回答它是粗的还是细的,若幼儿说是粗的,教师出示比它更粗的纸棒,若幼儿回答是细的,教师则出示的纸棒,由此得到结论,只有两样东西,以上进行比较,才能认识哪样粗哪样细。

2、请小朋友任取3样东西比较粗细,然后说出它们的结果。3、教师手举一件实物,请每个幼儿拿一件实物与教师手中的'实物比较教师粗的,请站起来,比较教师细的坐在位置上,用同样的方法,教师与小朋友都换一件实物进行比较,也可请比教师细的幼儿站起来,比教师粗的坐在位置上。

(三)游戏:找朋友每个幼儿手拿一件比较粗细的东西,边唱:“找朋友”歌曲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比较粗细,游戏可反复进行。

1、比较的物体比较少;

2、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

3、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一

一、谁粗谁细

1.幼儿回忆粗细的已有经验。

孩子们,欢迎来到粗粗国和细细国。

2.初步感知粗细。

操作要求:小朋友,被大风吹乱的东西就在你们的椅子下面,等会儿请你拿出来仔细看一看,谁粗谁细,然后送到相应的地方摆好。

3.师幼共同检验操作结果。

小结:两种物品粗细明显的时候,用眼睛看一看就能比较。

二、最粗最细

1.感知粗细的相对性

(连上句)咦,我这里有一根管子,你们觉得它是粗的还是细的?(粗的、细的)好,你帮我从这边拿一根管子,谁粗?你来再帮我在这边拿一根,谁细?跟他比我是粗的,跟他比我又是细的。

小结:原来粗细是比较出来的,而且是相对的,真有趣。那我们赶紧把这个重要发现告诉国王吧。

2.最粗和最细

点击课件:国王的声音:哦,原来是这样,那我们就合并了重建家园吧!

点击课件:(抹去国界有声效)点击课件:我需要最粗的管子,因为我要修建一个大大的游泳池,装很多很多水。我需要最细的管子,因为我要用它来修建新的煤气管道。

第二次操作:小朋友们,国王需要什么样的管子?(最粗的、最细的)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粗细不同的管子(简单介绍管子),等会儿请你们仔细地看一看,比一比,找出最粗和最细的管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最粗的打勾,最细的画圈,不粗不细的不做记号。小椅子不动,每人找一份材料,我们开始吧!(音乐,每一组指导套一套方法)

(1)师幼共同验证记录结果。

时间到,赶紧带上记录表坐下来。出示大的记录表,你们都帮国王找到最粗和最细的管子了吗?三根管子中哪个最粗?(绿色水管是最粗的)是不是这根?打钩。哪个是最细的?(红色的皮管最细)是不是这根?(请幼儿找出做记号)

那除了看一看,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方法?(请幼儿比较3个管子粗细)套一套,这个方法真有趣,最里面的'是细的,最外面的是粗的,中间的是不粗不细。看来你们的记录结果是正确的,请把记录表放在椅子下面。

出示4根管子,刚才有个孩子的材料与其他人不一样,这2根管子你们都有,这种蓝色的管子有2根。它们谁粗谁细?(横着拿)现在你觉得它们是?一样粗的。原来粗细跟管子的长短或者颜色是没有关系的。你们可真聪明,除了用眼睛看一看,比一比、套一套、叠一叠这些方法来进行比较,等你们再长大一点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量一量,结果会更精确。

三、从粗到细

1.小组合作,从粗到细

有了你们的帮助,国王很快把新家造好了。点击课件:国王(小朋友们,我们想用不同粗细的管子排排队来装饰新房子,你们能帮忙吗?)(黑板出示房子各部位)这是房子的屋顶、门、窗户、烟囱,管子排排队,你觉得可以怎样排?(从粗到细或者是从细到粗)。好,等会儿请你们4人一组一起商量,把管子排排队装饰到空白的地方,听清楚了吗?四个人一组把管子从粗到细或是从细到粗装饰起来,小椅子不动出发吧(音乐)

房子搭好了,屋檐,怎么排的?从粗到细。这里呢?烟囱呢?真是太棒了,国王很高兴。

四、粗粗细细

1.找找比管子细和粗的生活物品。

那么在生活当中比这个管子细的东西有什么?那比这个粗的还有什么?

:在生活当中,有些东西做得粗有些东西做得细,都是为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出示大管道,老师这里有一个比手上这根管子粗很多很多的管子,对,很像毛毛虫的烟囱管,你们今天帮了大忙,国王想请你们到他的新家去做客。这个就是通往国王新家的通道,你们想去吗?我们赶紧一个跟着一个出发吧。

本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比如由细到粗或由粗到细的顺序把不同粗细管子进行排队。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活动中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缺乏自由探索的空间。

中班数学比较宽窄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二

1.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正确运用“轻”、“重”表述物体比较结果。

2.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按物体轻重进行正、逆排序。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经验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具备对轻重的初步认识。

1.学习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能正确运用“轻”、“重”词汇表述比较的结果。通过师幼互动游戏“抱一抱”,引导幼儿通过目测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1)师:老师和小朋友,谁重?谁轻?为什么?

(2)学习用“”符号表示物体轻重。

师小结:我们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老师比小朋友重,小朋友比老师轻。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1)出示大袋和小袋,引导幼儿通过提一提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师: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

小结:看来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掂一掂,再判断物体的轻重。

(2)出示苹果和梨,介绍天平,通过工具称一称,比较两个物体轻重。

师:雷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苹果和梨,小朋友猜猜,哪个重,哪个轻?(介绍天平)

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提一提,还可以用工具称一称。

(3)幼儿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

第二组:花片和积木

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

师:

(1)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

(2)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

3.比较和讨论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

师:(请出两个小朋友)

(2)为什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重,一会儿说它轻?他到底是重还是轻?

(3)小结:看来这个小朋友是重还是轻要看它和谁比。

4.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师:请小朋友根据我们三个人重量给它们排排队,怎样排呢?

5.提供材料(石头、积塑、花片),介绍材料的名称及操作方法。

(1)幼儿操作,按照排队的顺序,用图片把它插在排序板上,师巡回指导。

(2)师讲评幼儿操作情况。

6.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5种材料(核桃、积木、石头、积塑、花片)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比较。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1)先出示两个袋子,“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