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优质8篇)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优质8篇)

时间:2023-10-12 12:45:30 作者:QJ墨客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优质8篇)

岗位职责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所要求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善于利用范文范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学人。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一

2月8日晚,江西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站在了20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颁奖舞台上。她叫支月英,36年来坚守在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一张小小的山村讲台,彰显出她内心的大爱。

当晚,当记者独家连线在北京颁奖现场的支月英时,她略带激动但言语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孩子们了,我好想赶快回去看到他们。”

对于获得的荣誉,支月英称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守,而是因为只有坚守才能有希望。”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二

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御寇,人们尊称他为列子。

列子家庭贫困,有一次家中缺粮,已经有好些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夫妻二人靠着他的妻子挖野菜充饥,饿得面黄肌瘦。

列子挨饿的事被郑国宰相子阳的一个门客知道了。这个门客对郑相子阳说:“列御寇是个有道术的贤人,居住在相国您执政的郑国都城里,却穷困不得志,饿得面黄肌瘦,相国您就要落个不重视贤才的名声了!”

当时的社会风气,各国的掌权人都千方百计争取笼络有才能的人士。郑相子阳也不甘落后,他听到门客说了列子挨饿的事,虽然并不了解列子的为人如何,也要博取一个重视贤才的美名。于是,郑相子阳就派官吏给列子家送去一车粮食。

列子听到有车马的声音,出来一看是位官吏带着一车粮食停在门口。列子问明官吏的来意,就拜了两拜,谢绝了郑相子阳赠送的粮食。官吏只好把粮车带回去,向郑相子阳报告。

官吏走后,列子回到屋里。他的妻子捶胸顿足地埋怨他说:“我听说当了有道术人的妻子,都过得安逸快乐。现在您饿得面黄肌瘦,相国关心您,赠送给您粮食,您却谢绝相国的好意,不接受粮食,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受穷挨饿吗?”

列子笑了笑,对妻子说:“郑相并不了解我。因为听了别人的话而赠送给我粮食,到他怪罪我的时候,也会因为听信别人的话而整治我。这就是我不接他馈赠的原因啊!”

妻子并不理解列子的意图,又唠唠叨叨地说:“看你的穷命样,从来也没有发达过。别人想巴结相国还巴结不上呢,你却把相国的一番好意拒绝了!”

列子说:“接受人家的馈赠,当人家有难时,你不以死报效,是不义的人:如以死报效他,是为无道义的人而死,这难道是讲道义吗!”

后来,人民果然起来造反,杀死了郑相子阳,列子因为没有受郑相子阳的收买,免掉了一场杀身之祸。

【感悟】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接受他人馈赠时要坚持原则,不可无原则地随便接受馈赠。

励志故事2:曹操难中巧脱身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在朝中争权夺利。外戚为了除去宦官,把董卓召进京城。结果董卓乘机控制了朝政,将少帝废去,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滥杀朝中大臣,满朝文武敢怒而不敢言。

一天,司徒王允以做生日家宴为名,把朝中大臣秘密召集到家里。三杯酒下肚以后,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众人感到非常吃惊,不禁问道:“今天是司徒生日,为什么这样悲伤呢?”

王允说:“我的生日并不是今天,这只是一个借口罢了,免得董卓这个老贼怀疑。如今董卓掌握了朝政,干了许多大奸大恶的事。在这样下去,我们都会死在他的手中?”说完又哭,众人也一齐大哭。

这时,独独一人却拍掌大笑道:“满朝文武官员,明哭到夜,夜哭到明,能把董卓哭死吗?”

王允一看,原来是骁骑校尉曹操,便生气地说道:“你曹家也受朝廷俸禄,不想报国,反而讥笑我们吗?”

曹操忙解释道:“您别误会,我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我虽然不是什么英雄,却愿意刺杀董卓,取其首级,悬挂在京都城门,以告慰天下。”

“你有什么办法吗?”王允离席悄悄问道。

曹操说:“董卓对我比较相信,我可以借此机会接近他,然后在寻找机会将他杀死。听说司徒有一把七宝刀,愿您借给我进入丞相府去刺杀董卓,即使我死了也是在所不辞。”

王允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曹操佩戴宝刀前去丞相府。他径自来到小阁,只见董卓坐在床上,吕布侍立在旁。

“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董卓问。

“我的马非常瘦弱,走得很慢。”曹操答道。

董卓对吕布说:“我有西凉进贡来的良马,你去马圈选一匹好的送给他吧。”吕布便出房去了。

曹操心里暗自高兴:“现在吕布已经不在这里了,哼,董卓,你的死期到了!”想着就要拔刀,又怕董卓气力大,一时不敢轻举妄动。由于董卓的身体过于肥胖,经不起久坐,于是便躺到床上,侧身休息。曹操慌忙抽出腰间的宝刀,正准备动手杀他,不想董卓在床上穿衣镜内看见曹操在背后动刀,慌忙转身道:“你要干什么?”

这时,吕布已经把马牵到小阁外边。曹操十分惶恐,情急之中突然有了主意,他双手捧着刀跪在床前道:“我有宝刀一把,今天想把它献给丞相,以报答您的恩德。”

董卓接过一看,只见刀背用七种颜色的宝石嵌入作装饰,长约一尺有余,既锋利又珍贵,果然是一把世间罕见的宝刀。董卓大喜,欣然地收下刀,交给吕布保管,曹操便把刀鞘也解下交出。于是,董卓领着曹操出房看马。

曹操牵马一看,谢恩道:“果然是一匹好马,不知骑上去的感觉会是怎样的。”董卓便命手下人备好马鞍。曹操牵着马走出相府,跃上马背,加鞭朝东南方向逃去。

因为他知道,这件事迟早会露出破绽的,因此必须早早离开这里,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感悟】

有时,危险并不一定意味着危险,只要你善于利用,危险也会转化为平安。

励志故事3:王翦出征

战国末期,秦国大将王翦奉秦王之命率军出征,出发前,他请求秦王赐给他良田华屋。

秦王说:“将军不必担心,只管放心出征。”

王翦说:“做大王的将军,有功也不一定能被封侯,所以我想趁此机会,请求大王赐给我田园,使我的子孙拥有丰厚的家业。”

秦王大笑,答应了王翦的要求。

王翦到了潼关,又派使者回朝请求良田,秦王爽快地应允。

手下心腹对王翦说:“这样做恐有不妥。”

王翦支开左右,坦诚相告:“我并不是一个贪图富贵的人,因秦王疑心太重,现在他把全国的军队交给我一人指挥,心里一定会感到不安,所以我多求赏赐田产,表面上看是为自己的子孙考虑,实际上是为了使秦王安心,这样他就不会疑我造反了。”

【感悟】

人生之中有太多的风险,聪明的人善于觉察这种风险,并会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防范。

励志故事4:猴子逞能

吴王乘船顺着长江游览,兴之所至,停船上岸,登上一座猴山。众多猴子见了吴王一行,都十分害怕地逃避,跑到荆棘丛中去了。惟有一只猴子,从容地在树上跳来跳去,在吴王一行人面前显示它的灵巧。吴王操起弓箭来射它,它能敏捷地接住飞来的箭矢。吴王大怒,命令随从们一齐射,那只猴子被射了下来,死了。

吴王回过头来,对他的友人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呀,自恃它的身手灵巧,行动敏捷,来对我表示藐视,是自己找的,走上死路。你不要对人表现出骄傲的神色来啊。”颜不疑陪吴王旅行归来之后,立即去请教贤人董梧,来改变他的神情气质,远离声色,拒绝荣显,三年之后,得到了京城中人们的普遍赞誉。

【感悟】

人不可有傲气,不要自己仗着自己仅有的一点本事就无法无天,殊不知,这些本事在别人眼中只不过是小伎俩而已。太“牛”的人结局总不大美妙。

励志故事5:身处逆境,勤于著述

明代有个耿耿忠臣,因秉性刚直,正义直言,而被流放滇南。在漫长的30多年流放的生涯中,他并没有消沉下去,仍在勤奋地学习,顽强地战斗,他就是著名的文学家杨慎。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别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湖广提学佥事,父亲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叔父为兵部侍郎。杨慎自幼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7岁时,母亲教他学习唐代绝句,他很用功,非常好学,很多绝句都能背诵。到11岁时,他已会写近体诗,合辙压韵,很有诗味。

杨慎的学业突飞猛进,12岁时,他模仿写了一篇《吊古战场文》。很有气势,特别是“青楼断江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这一警句,他的叔父极为赞赏。叔父看他有如此才华,高兴的说“你在模仿着写一篇《过秦论》。”杨慎欣然提笔,他对《过秦论》很熟,早已掌握了它的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他文思涌泉,奋笔疾书,很快写出了一篇《过秦论》,叔父读了,拍手叫绝,文笔优美,结构严谨,文章气势磅礴,恢弘壮观,祖父看了这篇文章,心花怒放,朗声大笑:“这是我家的贾谊啊!”

13岁时,杨慎随父亲到京师,他沿途浏览湖光山色,观察风土人情,眼界大开,诗兴大发,一路写了《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咏《马嵬坡》诗等等,特别是《黄叶诗》,一时轰动京华。当时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看了杨慎的诗,赞叹不已,认为他可以造就,有培养前途,于是,收他为弟子,并称杨慎为“小友”。

杨慎到京城以后,在李东阳和父亲的指导下,更加刻苦攻读,他不但写诗作文,还花了很大功夫读《四书》《五经》,已备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几年苦读,杨慎打下了坚实的功底。21岁时,他参加了会试,主考官王鏊、梁储看了杨慎的文章极为欣赏,把它列为卷首。遗憾的是烛花竟落在了考卷上,把卷子烧得面目全非,本可高中的杨慎,却名落孙山。但杨慎并没有因遭到的打击而颓废,他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考中状元,授翰林修撰,步入明朝的政治舞台。

杨慎为人正直,不畏强势,他看到明武宗终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于是他犯颜直谏,不避斧钺,武宗却依然如故,杨慎气愤己极,辞官归里。世宗上台,重新启用杨慎,世宗继位6天,下诏令群臣议定他生父为“皇考”,按皇帝的尊号和祀礼对待,杨慎和父亲极力反对,这样得罪了世宗和一些奸臣,世宗一意孤行,正式下诏改称生父为恭穆皇帝,杨慎联合200多人冒死抗议。于是,皇帝下诏把杨慎投入监狱,杨慎几次遭廷杖,死里逃生,后充军滇南,开始了流放生活。

杨慎胸怀壮志,力图报国,他并未因环境恶劣而消沉,他不肯向恶势力低头,他路过湘西想起了被楚怀王放逐的屈原,不禁悲愤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要向屈原一样,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在流放中,他饱览山水风光,借咏边塞的奇花异草,抒发政治情怀“绝世独立”,以清香的老梅自喻皎洁、志坚;盛赞山茶花不畏严寒的傲然风骨以自比,他看到唐婆镜花背日开放,正是诤臣的象征,诤臣则常遭佞臣的排挤和诬陷,那些无耻小人乔装成忠臣,使人忠奸难辩,他借咏物,抒发自己坦荡的情怀和理想。

在流放中,杨慎时刻不忘发奋苦读,悉心著述。在荒凉滇南地区,图书资料奇缺,他嗜书成癖,凡是能找来的书,他无所不读,手不释卷,废寝忘食,贪婪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和营养。他刻苦钻研,刨根问底,学业一日都不荒废。

在流放中,杨慎有了接触社会下层的机会,每到一处,他就调查了解当地的民俗风情,学习当地的民俗语言,搜集整理当地的文化遗产,从亲身经历和实践中丰富知识,他为白族修史,还写了《南诏野史》、《云南通志》、《云南山川志》、《慎侯记》、《南中志》、《慎载说》等书,填补了当地文化的一些空白。

杨慎一生勤奋学习,刻苦著书,成为明代的一位著名博学家。他对经、史、诗、文、词曲、音律、金石书画,无所不通,对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等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作有四百余种。《明史·杨慎传》上说:“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这是对他刻苦学习、勤奋著述的忠实评价。我们应该从杨慎身处环境,顽强拼搏的事迹中受到一定启示。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三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编写《史记》的时候,朝中最受汉武帝刘彻宠信的将军李广利派人给他送来一件礼物。司马迁的女儿打开精致的盒子一看,不禁欣喜于色。原来,盒子里放着一对圆润、光滑的稀世珍宝--玉壁。于是,她喜盈盈地跑过去告诉了父亲。

这对玉璧使司马迁思绪万千,他想到;我是一个平凡而品位低下的小官,人家是皇上的宠臣,为什么要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呢?况且,这无瑕玉壁,不正是做人的一个榜样吗?富贵贫贱不由人,而品行则可以追求,使其洁白似玉。如果收下这对玉璧,我身上就增添了一分瘢痕污点。想到这里,他对女儿说:“自古无功不受禄,这无瑕玉璧咱们不能收。”说罢,他包好玉壁,交给来人带回去了。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四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如果我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五

20xx感动中国支月英的感人故事

【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支月英颁奖词及事迹介绍:芳兰振蕙叶

支月英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事迹介绍: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六

杨振宁出国的时候,并没有跟杜致礼谈恋爱。但是对于她的美丽与大家闺秀的风范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年之后,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中不期而遇,两人竟然都有了“过电”的感觉。他们后来认为,这恐怕就是前生的`姻缘吧。

这场姻缘不仅给了杨杜两人终生的幸福,还意外地让天各一方,似乎永世不得相见的岳父岳母有了晚年14个春秋的团聚。成为国共战争史上一首黄昏的恋歌。

1948年底,时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兵败被俘,两次以砖头猛击头部,自杀未遂。蒋介石得此消息,也不免心恸垂泪。但不料想,杜将军进了共产党的监狱,几年之间,便彻底“赤化”,于1957年被第一批特赦释放。蒋介石颜面尽失,雷霆震怒,不准许杜的夫人曹秀清和子女出入中国台湾。曹秀清带着婆母和5个儿女在台北生活十分窘迫。为了兑现当年蒋介石手谕的许诺,曹秀清曾找过宋美龄、张群等人反映自己的处境,然而均未结果。

1957年,曹秀清突然接到女儿杜致礼和女婿杨振宁的信。说:“您的‘老朋友’与我通信了,他非常关心您,惦念着你们母子的安全。”曹秀清幡然领悟到“老朋友”就是令她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丈夫杜聿明。

曹秀清清楚,她只有取道美国才可能见到她的“老朋友”。于是她向中国台湾当局提出了要求去美国看望女儿的请求。但蒋介石却“关照”:“杜聿明的妻子儿女不得再离开中国台湾!”

1958年初的一天,宋美龄突然派车接曹秀清到士林官邱。见面时宋美龄握住她的手说:“杜夫人,恭喜你女婿获得了诺贝尔奖,你该去美国看看他呀!”曹秀清喜出望外。宋美龄接着说:“杜夫人,希望你从美国回来时,把杨振宁也带回中国台湾,让他协助蒋‘总统’反攻内地。”这时,蒋介石也走进屋内问:“孩子们怎样?你的身体可好?”

曹秀清沾了女婿的光,终于获准去美国探亲了,期限为半年,逾期不归,罚以巨款。为防不测,中国台湾不允许她带子女,还特意找了两个位置相当高的人作保。1959年,曹女士来到美国,再也没有返回中国台湾。

杜聿明获释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妻子能来内地与他团圆。然而曹秀清却一直心存疑虑,丈夫以败将之身,寄人篱下,能有什么好日子?她不相信按丈夫的性格,他会真心留在内地。因此她写信给丈夫,劝他不要强求自己。当她终于明白丈夫铁心扎根内地并非权宜之计时,她于1963年10月回到了北京,甘愿与丈夫一起过清贫的日子。临回国前,她听说内地物资比较匮乏,写信问丈夫需要什么?丈夫想知道能贮存食品的冰箱是什么样,于是杜夫人为其从美国带回了当年很奢侈的一件家用电器。血海硝烟中厮杀了大半生的杜聿明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家因政治原因导致的夫妻隔绝,竟因为物理的原因,因为一项诺贝尔奖而化解消融。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七

时至今日,成龙不光是功夫巨星,也是慈善明星。

有人问他,艺人做慈善是不是为了作秀,有没有假的?很尖锐的问题,成龙答得更干脆:“有!我就是从假的做起的。”坦诚得让人吃惊。

成龙刚出道时,给别人做武打替身,高风险低收入,还被人瞧不起。忽然一朝成名,片酬从3000元猛涨到480万,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夜暴富”。幸福来得太快,那时他才二十出头,以前过惯了穷日子,一下子有了这么多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他一口气买了七块不同品牌的世界名表,一个星期有七天,正好每天换一块。然后,他天天呼朋唤友,喝酒唱歌,挖空心思向别人炫富。

名气越来越大,很快有人邀请他参加公益慈善活动。他说,我不去,没时间。的确没时间,他白天要拍电影,晚上要喝酒跳舞,自己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工夫管别人的事。人说,我们都安排好了,不要你做什么,只要你去就行,就一天时间,而且对你的形象和电影都有帮助。好说歹说,他总算勉强答应了。

那天的活动是看望残障儿童,看到成龙出现在眼前,孩子们都高兴极了,大声喊着他的名字。

助理告诉孩子们:“成龙大哥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在想着你们,他昨天晚上没睡觉,今天就抽空看你们来了。”别人把他捧得越高,成龙就越心虚,他本来是不愿来的,昨晚没睡觉其实是在舞厅过夜。“成龙大哥还给你们带了礼物呢。”孩子们立刻欢呼雀跃,成龙却傻了,都是别人事先安排好的,他根本没想过要带礼物,甚至不知道礼盒里装的是什么。

每个孩子都得到了礼物,一一上来跟他说“谢谢”!看到那一张张稚嫩而又纯真的笑脸,他忽然感到无地自容,自己明明欺骗了这些孩子,换来的却是最真诚的回报。他不敢暴露心思,只好把假戏继续演下去,装着表情自然的样子,接受孩子们的道谢。

“你想我那时有多坏!”许多年后,成龙这样解剖自己。

那天临别之时,一个孩子拉着他的手问:“成龙大哥,明年你还来吗?”他说,我来。第二年,他带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如约而至,欠了一年的心债总算了偿。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每次都有崭新的体会,成龙就这样走上了慈善道路。当他第一次很不情愿地参加慈善活动时,本以为是一场很快就会结束的作秀,没想到竟成了一生的事业。

这些事,他自己不说,永远没人知道。说出来,我们对他的敬佩有增无减。

《资治通鉴》记魏国国君安王问孔斌,谁是天下高士?孔斌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王却不赞同,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然流露。孔斌的回答很经典:“作之不止,乃成君子。”管他真心还是假意,只要这个人不停地强迫自己做好事,慢慢地习惯成自然,到最后弄假成真,就成了真正的君子。

孔斌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人有时会误入歧途,也可以走入善途。做一件善事,不见得非要有多么高尚的动机,哪怕是作秀,那也是善良的秀。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只要你去做,就比那些袖手旁观说风凉话的人高尚得多。

成龙说:“在我做慈善的过程中,一些人也慢慢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好人不是圣人,也会不断地成长,需要自我完善的过程。对他们多一些宽容和鼓励,少一些苛责,这样好人才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给别人一个做好人的机会,本身就是一件好事,功德无量。

中国典型人物励志故事篇八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小学语文校本研修报告册(大全16篇)
    报告范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传递准确、全面的信息,使他们对研究或者调查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对写开题报告感到迷茫,不妨先看看以下范文,或许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小
  • 10-12 最新孩子参观科技馆的心得通用
    学习心得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消化和应用,使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成功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今天,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秋游活动,目的地是成都四川
  • 10-12 最新疫情小学国旗下讲话(实用8篇)
    通过提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参与到改进与发展的过程中来。经过调研和整理,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岗位职责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和借鉴。疫情小学国旗下讲话篇一启蒙
  • 10-12 最新家长双减政策心得体会 双减政策家长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军训心得是对军训过程中自身表现和军事素养的自我评价和总结,有助于发现不足并进行改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心得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家长双减政策心得
  • 10-12 最新质量警言警句 产质量心得体会(通用8篇)
    我们都知道,意见建议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或指导。希望以下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创作灵感和思路,帮助你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个人简历。质量警言警句篇一第一段
  • 10-12 新提任干部廉洁谈话表态发言(大全8篇)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你正在为自我介绍而苦恼,不妨看看以下这些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
  • 10-12 2023年大学自我心理成长报告 大学心理自我成长报告(通用15篇)
    整改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实践报告样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自我心理成长报告篇一我在一个民风
  • 10-12 2023年信息技术个人研修总结(模板12篇)
    知识点总结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们应该及时总结所学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下是小编
  • 10-12 最新兰花的句子 玉兰花的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岗位职责的明确性能够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阅读以下意见建议范文,或许能够激发您对于问题解决的新思路和方法。兰花的句子篇
  • 10-12 我对劳动的再认识论文 我对体育教学反思的认识论文(优质8篇)
    通过提出意见建议,我们可以为他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下面是一些优秀个人简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我对劳动的再认识论文篇一摘要在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