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枪魅读后感(优秀5篇)

最新枪魅读后感(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8:14:18 作者:紫衣梦 最新枪魅读后感(优秀5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枪魅读后感篇一

世界的历史就是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取得了成就的历史。

《枪炮、病菌与钢铁》成书于1997年,是一部展现人类13000年以来发展变化的,知识涵盖人类学、历史学以及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作者开头抛出了一个新几内亚人的问题:“为什么是欧亚大陆人征服、赶走或大批杀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分析了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最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根源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这一论断有力的驳斥了种族主义的历史观。本书内容知识涉及广泛,逻辑严密,虽不是对各类史料旁征博引,但是注重引用事实痕迹进行比对和分析,从研究历史中获得普遍原则,思维严密,全面性、科学性和可读性很强。

各大陆民族长期历史之间的显著差异,不是源自这些民族本身的天生差异,而是源自他们环境的差异,这包括动物和植物的驯化、语言的发展、地理环境等等。动植物的养殖催生了群体定居生活,定居生活催生了政治组织的诞生,政治组织的诞生使这部分人类可以把技术和人力资源集中起来进行发展,而这种逐渐产生的经济优势造就了枪炮、病菌和钢铁的征服。

语言和文字的发展催生了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动植物、科学技术和宗教文化在亚欧大陆内部传播与迁移,这种交流带给了这些人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源动力。亚欧大陆宽阔的跨度、相似的气候和基本处于同一纬度的地理优势促进这一地区动植物的快速传播,而这种传播在南北差异大的美洲和非洲就显得困难很多。

枪魅读后感篇二

可能我们会谈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差距使不同名族走上了不同命运。而作者讲,从近几百年来看这些是直接原因,但不是终极原因。作者从演化生物学、地质学、历史科学,追溯到13000年前各大洲的历史,在众多科学家协同下进行调查、研究。

1492年,几艘帆船在一位意大利航海家的率领下,从西班牙一路西行错误着陆美洲新大陆,从此便打开了欧洲通往新大陆的窗户。

没错,这个人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这次航行对欧洲人来说通往了天堂,可对美洲印第安人来说,却是通往地狱。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随后,开始不断有欧洲人航海来到美洲淘金,并与土著人发生冲突、摩擦,发动战争,其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就是卡哈马卡战役。

由西班牙总督皮萨罗带领168名西班牙战士埋伏在卡哈马卡,等待一支随后实际上有8万士兵的印加帝国首领阿塔瓦尔帕。面对密密麻麻、压倒性的人数,西班牙人虽然怕的险些尿裤子,可后无援军,丝毫不敢露出任何胆怯的痕迹。一声号令:“出来吧!出来吧,基督教徒们!”顿时枪声、喇叭声和响器声使印第安人陷入惊慌,吓得相互践踏。

总督本人一手拿剑一手拿匕首,带着身边几个西班牙人冲进密集的印第安人群,一阵乱砍。而这些毫无还手之力的印第安人,只能用石头、木棍、短柄斧头作为武器,根本是以卵击石。惊慌失措的印第安人被枪炮的射击和马匹吓坏了,因为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惨叫声、血泊、尸体环绕在整个卡哈马卡,到处尸横遍野。首领阿塔瓦尔帕及随身的官员全被杀死,要不是夜色降临,能活下来的印第安人不会有几个。

这就不禁让人疑问,为什么仅有62名骑兵和106名步兵的西班牙军队能够战胜一支大约8万人的印第安军队,而且未损一兵一卒?这些原因是:以枪炮、钢铁和马匹武器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疾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际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像这样欧洲入侵的案例数不胜数:

包括英国船长库克远航至澳大利亚,使澳大利亚土著人被大屠杀,几乎濒临绝种;英国利用现代化装备杀害、剥削印度人,使殖民地统治长达两三百年之久;中国近代史中,大大小小不平等的割地赔偿条款,使偌大一个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我们不禁想到为什么不是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先拥有钢铁大炮呢?为什么不是他们入侵欧洲呢?作者提到,枪炮、病菌与钢铁等因素只是直接原因,但不是终极原因。

终极原因是:粮食的生产与传播。

众多科学家结合碳—14年代测定法,能举出粮食生产完全独立出现的5个地区:西南亚

其中西亚的新月沃地,自然优势明显。第一,它所处地中海气候带内,便于植物生长;第二,有许多作物的野生祖先本就繁茂而高产,利于早期农民驯化成现代作物;第三,短距离高度和地形富于变化,利于灌溉、丰富物种多样性。

像新月沃地一样,其他几个产区同样物产丰富,早期猎人能够采集到营养丰富、又大又好吃的食物,好的种子就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演化成农民主要的农作物。

玉米祖先来自早期中美洲的驯化、大麦来自新月沃地、稻米来自中国、棉花来自南亚……动物原始祖先的驯化,猪、牛、马在内的14种可驯化动物中,有13种的野生祖先全来自欧亚大陆。

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北美、澳大利亚可驯化的动物一种都没有。随着野生粮食的收集、加工和储藏技术日积月累的发展,人口密度的增加,野生动植物资源的枯竭,狩猎采集逐渐被以种植粮食的定居生活方式所取代。

那为什么粮食产区在欧亚大陆领先呢?今天大部分很肥沃地区早期没有生产粮食呢?欧亚大陆是同纬度东西延展最广阔的大陆,同纬度的气候、昼夜时长和季节变化完全相同,能够实现快速传播、统一品种,属于横向传播。

而非洲、美洲属于南北纵向传播,跨纬度的气候、昼夜时长和季节变化差异大,传播速度缓慢。同时,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美洲的沙漠、山脉甚至阻断了传播。

澳大利亚、新几内亚的粮食生产更晚,至今还存在狩猎采集为主的原始部落。是因为那里人懒惰、愚笨、或者气候不适合种植吗?事实上都不是。最主要原因之一,是那里没有可用来驯化的植物祖先。可供人类食用的植物只有几千种,其中只有几百种可供驯化,而这几百种大部分都光临了欧亚大陆这片土地上。

因此,要么是因为可驯化的原始祖先,要么是因为资源传播,使欧亚大陆才具备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在粮食生产上具有领先优势的族群,在通往枪炮、病毒和钢铁的道路上也取得领先优势。

集约化粮食生产使人口密度稠密、劳动力增加、产生余粮储备,这种定居生活方式为积累财产和技术提供了先决条件。人口越稠密的地区,冲突、共同决策、经济和空间一系列问题越突出,就要求大型社会实行中央集权,形成统一的行政组织。

文字也在复杂而集权的社会制度需要下,逐渐创立和传播,为统一意识形态、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技术的发展,它也不是靠孤立的英雄行为。例如瓦特、爱迪生、莱特兄弟的发明都是在前人日积月累的技术推动上改进才开创了商业的成功。不同我们所想的是,早些年间技术的发明不是为了满足某种预见性的需要,而是意外发现可以这样使用被广泛流行。

因此欧亚大陆在自然资源、人口密度、技术文化相互催化下,成为酝酿世界列强最肥沃的土壤。那为什么先进的文字、技术没有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呢?大多数文字和技术都不是独立发明的,而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海洋、沙漠、山脉不仅阻碍了粮食的传播,也阻碍了文字、技术的传播。

看到这里也许你就明白了,亚欧大陆和其他板块的技术发展的差异,依据的是粮食生产开始的时间、技术传播的障碍、人口多寡等地理优势,而不是聪明智慧。

所以西班牙入侵北美印加帝国时,印第安人看到了他们没看到过的枪炮、钢刀、武装的马匹、文字书本。但仅仅靠这些优势,还不足以说明那么少的欧洲移民能取代美洲和其他地区那么多的土著。那靠什么呢。答案是,病菌。

例如1531年,西班牙之所以能征服美洲,病菌入侵功不可没。在皮萨罗军队168人登陆时,病毒已经提前登录了这片纯净的土地,杀死的印第安人比战争死亡的人数多得多。

据考古发现,印第安人原来的人数在2000万左右,哥伦布来到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包括澳大利亚土、非洲南部、太平洋驻岛这些土著居民通过接触欧亚大陆病菌累计死亡率在50%~100%。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黄热病、瘟疫等病毒主要来自旧大陆,而其他土著居民从来没接触过这些病菌,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只能白白受死。

那为什么这些病菌会来自欧亚大陆,而不是其他大陆?作者提到,这些人群病是从欧亚大陆驯化的群居动物的疾病演化而来的,人与动物过分亲密传给了人。

而美洲、澳大利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几乎没什么驯化的动物,因此不能成为这些疾病的来源。并且这些病毒在宿主体内适应和演变延续传播,学会不立即杀死宿主,而是留一段时间,不断用新的花招繁衍,所以能蔓延至其他纯净的土地上。

回到开篇问题,是不是拥有地理优势的民族就能一直领先呢?事实证明,1840年鸦片战争,国门第一次被炮轰时,闭关锁国、没有竞争意识的清王朝被狠狠地上了一课。

信息交流的迅捷与透明化,多样化的需求和发展,仅仅依靠地理自然优势已不足以支撑一个名族崛起或领先。日本便是典型的例子,虽然自然资源匮乏,但是依靠管理和技术成为了经济强国。

因此文中总结到,激烈的竞争或许才是不断进化的动力。当你没有对手的时候,也就是你停滞不前、倒退的时候。

枪魅读后感篇三

理想国丛书的第一本选择了这一个,因为当下正处于疫情、中美冲突、美国大选等诸多问题尖锐突出的时间点,感慨良多。

有一说一,书中的很多观点,包括对于非洲国家部落民族观念远胜于国家的理念等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本书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对于自己研究过程的一个记录和总结,包括如何剖析问题、如何控制变量、如何横向纵向比较等,不失为理论研究的一个良本。但是后面20%的内容实在是看不下去,现在再让作者看看现在的世界,看看所谓美国政治制度的先进、政治体制的完善透明,权利的制约和平衡,简直就是个笑话。

作者显而易见是以美国为世界中心、民主制度为世界发展唯一未来的忠实拥趸,不可否认民主制度在上个世纪确实创造了很多的奇迹,但是现在反观中国,恐怕民主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时间真的很奇妙,作者的这个观念如果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当时的美国为首的西方引领世界的背景下并不违和,但放在现在看看当下的美国就有点太讽刺了。最后想要感叹一句,原来从小唱的歌: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后面蕴含的政治思量和政治意义如此厚重,祝福伟大祖国!

枪魅读后感篇四

作为我最认可的社会学(?)科普作品之一,还是要好好评述一下的。

我读这本书时已经比较晚了,接触过了相当体量的对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所以初读的时候,不太觉得有很多收获。作者所阐述的观点,是任何一个有基本世界史功底的人自然能理解的——哪怕他并不能明确地总结出来。

作者的写作方式,也说不上有多么独到之处——他写得很好,系统、详实、论据充足,非常地酣畅淋漓,非常雄辩,但任何一本普利策奖获奖书籍都是如此。

然而,审慎地正视并分析文明的差距并得出人种无优劣的结论,与以政治正确之名禁谈差距的存在,片面强调结论本身,不但本质不同,而且影响迥异。联想一下现在的难民问题,就能体会这本书的可贵之处。

枪魅读后感篇五

一句话总结本书:作者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不平衡发展有主导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书中也提到了一点不同民族自身努力的影响。)换句话说:“不同社会之所以在不同大陆得到不同发展,原因在于大陆环境的差异,而非人类的生物差异。”

“只有在能够积累粮食盈余的稠密定居人群中,也就是依赖公元前8500年左右出现的农业崛起作为粮食来源的人群中,才有可能诞生先进技术、中央集权的政治组织和其他复杂社会特征。

然而,对于农业崛起至关重要的可驯化野生动植物物种在各个大陆的分布却极为不均。最有价值的可驯化野生物种只集中在全球9个狭窄的区域,这些地区也因而成为最早的农业故乡。这些地方的原住民由此获得了发展枪炮、病菌与钢铁的先机。这些原住民的语言和基因,随同他们的牲口作物技术和书写体系,成了古代和现代世界的主宰。”

“过去10000年间的主要历史进程:拥有枪炮、病菌和钢铁,或是拥有较早的技术和军事优势的人类群体,以牺牲其他群体为代价进行扩张,直到后者被取代或者大家都开始分享这些新优势。”

作者用了四大部分共十九章论证这个观点。例证很多,数据丰富,交叉引用了历史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研究成果。

个人认为缺点主要有两个,一是重复的内容太多。当然这是来源于很多西方学者层层递进的严谨论证习惯。但是从对一本书的内容呈现来说,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每提出一个新论点,就要把前面所有的观点都重复一遍。这样一层层推进到最后,对读者来说是一遍遍的重复。二是读外文书籍要撞运气的翻译问题。这本书的翻译很不利索,各种莫名其妙的、没有锤炼过的、不通的长句子。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毕淑敏散文读后感(实用7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
  • 10-07 室内设计方案(模板5篇)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
  • 10-07 离别的读后感 纳德和西敏一次离别读后感(大全5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
  • 10-07 2023年梦想的读后感(优秀10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
  • 10-07 最新读后感这篇(汇总7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
  • 10-07 2023年风险管控方案内容 安全家风险辨识管控建设实施方案(大全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 10-07 最新读后感寓言故事寒假(汇总10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
  • 10-07 小学经典诵读方案小结 小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大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写方案的时候需要注
  • 10-07 2023年宝贝猪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 10-07 最新昆虫计的读后感(模板6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