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精选5篇)

时间:2023-09-30 00:02:07 作者:碧墨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精选5篇)

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篇一

腰痹(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96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53例,女43,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腰痹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腰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腰痹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腰痹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腰痹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腰痹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腰痹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篇二

我院于2017年8月开始启动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1年6月底我院共开展1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

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

(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

(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篇三

疗效评价、分析及优化

2013年01月-2013年6月,我科共收治偏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74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31例,女43,年龄最大75岁,最小30岁,平均50岁;平均住院12天,优50例,良好20例,疗效优良率达94.6%。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中药熏洗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腰痹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偏痹(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腰痹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 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腰痹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腰痹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腰痹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腰痹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

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篇四

我院于2017年1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7年6月底我科开展混合痔、肛瘘中医临床路径,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

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

(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

(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

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表

我院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7年3月底共开展11个专业3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符合路径的有7个病种,进入路径例数共计75例,完成路径75例,变异0例,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为1.41天,平均住院日为7.05天,单病种次均费用:子宫全切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740元;剖宫产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262元;平产总费用1011元,其中药费71元;卵巢囊肿总费用3511元,其中药费461元;子宫肌瘤总费用4236元,其中药费507元;宫外孕总费用2224元,其中药费327元;腹股沟斜疝总费用1656元,其中药费37元;现将2017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成效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

(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

(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外科系统每月很少、几乎没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四个内科也没有开展,虽然医院多次强调,科室总认为是增加负担,没有开展的必要。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临床路径专业扩大为11个专业33个病种,并制定了临床路径表单,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临床路径分析及持续改进工作总结篇五

髌骨骨折(腰肢间盘突出症)

2012年11月-2013年1月,我科共收治髌骨骨折(骨折病)患者121例,符合诊断标准,并进入诊疗方案121人次,现对实施本路径病例分析统计如下:患者男85例,女26,年龄最大49岁,最小36岁,平均42岁;住院最长21天,最短7天,平均住院13天,好转5例,疗效优良率达99%。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耳穴压籽、中药泡脚等中医药参与率100%,经中医综合治疗,髌骨骨折者明显缩短了病期,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了病残率,受到了广大患者好评。

一、髌骨骨折(骨折病)中医治疗难点及存在问题

1.患者慢性起病,疼痛、关节肿胀怕冷、屈伸不利,难以用西药完全治疗。故在慢性期中药参与治疗,配合中药内服、药酒外擦、针灸艾灸康复治疗。

2.髌骨骨折发病慢性过程,病机以风寒湿热夹杂,血脉得寒则瘀阻不通,故畏寒怕冷;的热邪则热迫血行,以致血不循经,溢出脉外,故关节肿胀,怕热发红,内舍风寒湿则病较甚,易致气机不通,水湿不得运转,影响脏腑机能,关节肿胀不已,屈伸不利。久之则可影响四肢百骸,血脉不通,寒湿内侵,肌不得养,温煦不足,故易削骨薄紧,影响身体活动甚至致残。

3.患者多数为积劳成疾,并伴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 病、多影响治疗效果,病情复杂、病程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4.患者急性期经中西药治疗病情多缓解明显,故病程多较长,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护理工作。

5.多数患者起病与气候环境,劳累外伤,饮食有关,故应注意保护患处,以免受冷,外感邪气,过劳过力,应劳逸结合,或贪念酒肉,生湿生热,加重病情,此为预防治疗并重之举。

二、改进解决方案

1.收集整理古典与现代文献,挖掘祖国医学治疗髌骨骨折病治疗方法,做好临床研究文献资料准备工作。

2.加强我科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在解决髌骨骨折病治疗难点中的应用。

3.优化髌骨骨折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提高辩证准确率、完善治疗流程。

4.制定科室髌骨骨折急性期协定方中药治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5.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患者急性期疼痛不已,可给予药酒涂擦、艾灸、针灸穴位疏通等西药消炎利水的综合治疗。6.患者恢复期加强肢体、语言功能锻炼,出院后康复指导,并注意随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