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旅游管理类的论文(精选21篇)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精选21篇)

时间:2023-12-18 18:51:00 作者:ZS文王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使我们更加熟悉各类作文的特点和风格,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大专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最权威的,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留有思考余地,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通过设置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操作程序,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非常适合旅游专业课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授课时,如“饭店管理”课程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饭店服务员和客人,设置情景对话,以及问题的发生和处理;“实地导游”课程也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导游员为在座学生讲解景点。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增长实践才能。

(五)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

1、校内情景式教学。

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具体来说,可开设校内实训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实验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导游模拟实训室应悬挂多幅旅游地图、挂图,及反映各地特色的旅游展品,另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收藏旅游资源相关图书,及国内外旅游风光vcd,供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可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间设计,供学生进行客房服务管理训练;餐饮模拟实验室可配备中、西餐桌及用餐工具各两套,还可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按正规导游的要求举行导游模拟比赛,学生自己选择景点,自己编导游词并进行特定的危机处理。

2、校外情景教学又叫实地考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到实地参观进行考察的办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年的实习周实地考察旅游正是对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年级是去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旅游考察,通过实地导游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参观实际景点的同时更感性的了解导游的程序,导游的方法以及技巧。二年级的华东线考察,就是在短途导游的基础上,培养长线导游讲解的途径。对于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带他们到星级饭店参观,使学生了解星级饭店的设置机构,如客房,餐厅的规模,布置;了解饭店的运营状况,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方法,如怎样正确的铺床,摆台,怎样正确的迎接客人,使用礼貌用语,怎样转接,挂接电话等等。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性的人才,那么实地考察法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一个学生最好经过各种方法的训练,以适应变革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大学及其教师而言,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国内不少大学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理论脱离实际,以上介绍的教研方法或许可供参照。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01).

开发旅游管理论文

企业是从事生产、运输、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部门,企业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而在金融危机的今天,企业是人们值得探究的学科。美国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曾在他的代表作《经理的职能》一书中就道:“企业是一个物质、生物、个人、和社会几个方面因素构成的综合系统”。国外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广泛使用战略概念是在1965年,是以美国学者安索夫的主要著作《企业战略》的问世为代表的。

“战略”一词早已存在,它源于战争和军事活动,它是战争实践、军事活动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也就是克敌制胜的良策。早在我国的春秋时代、三国时代就成为我国历史上军事战略系统分析的典范,并被世界各国运用至今。

毛泽东同志对战略含义的阐述更为深刻,颇有哲理。他在1963年末所著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只要有战争,就有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企业战略就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订中长期计划的依据。

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逐步把战略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引用、运用于政党和政府的某一时期的政治活动,为实现总体目标所作的力量部署、对策、措施等战略规划,在经济活动领域中,指导国民经济或某些主要产业的发展都用战略性来部署。人们总认为企业战略是偶然决定的,或者认为它是最高决策者的信念、直觉的产物。在理论中常常以、仅仅用内容相关的“企业家活动”、“企业政策”、“长期计划”等名称出现。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学者安索夫针对企业规模扩大并转向多种经营的形势,以确定企业目标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战略规划理论。1979年他又推出了另一部力作《战略经营》,研究以战略计划推向战略经营,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三者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发展了战略模式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战略管理得到了较大发展,经产业结构分析为基础的竞争战略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形成了以资源、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2企业战略管理的含义及发展历史。

根据理论和企业界多数人的看法,企业战略就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体现,是一系列战略性决策的结果,又是制订中长期计划的依据。战略管理是一个包括战略制订(或规划开成)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也就是企业在制订和实施战略中作出的一系列决策和进行一系列活动,它由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初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企业战略管理是在20世纪60年后期才初步形成的,有的学者将其形成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2.160年代:战略规划理论诞生60年代初期,安德鲁斯·克里斯滕森和安索夫奠定了战略规划的基础,他们重点论述了如何把商业机会与公司资源有效匹配,并论述了战略规划的作用。从60年代到70年代初,规划思想占据着战略的核心地位。

2.270年代:环境适应理论流行70年代是环境适应学源的年代。战略家越来越把环境的不确定性作为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不确定性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企业如何适应环境,即假设各种不同的市场环境,从而设计出各种不同的对策、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在这一时期,管理不确定性变成了企业核心能力。

2.3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与通用战略研究哈滕和库伯通过对美国酿酒业的研究来探索战略与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解释经营业绩与战略及环境的关系,并认为业绩是战略与环境的函数。波特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研究,将重点放在行业特征分析上,强调市场力量对获利能力的影响。看来,交易成本理论、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等纷纷被引入战略理论。8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跨国企业经营管理上。

2.490年代:资源基础论与核心能力说流行80年代后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竞争无常规,没有通用战略,也没有万能灵丹,人们无法仅仅通过通用战略与企业特征来解释企业的优异表现,继而转向寻找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80年代比较流行的产业理论被人们重新审视,甚至受到了普遍的批判。20世纪末,战略创新的理念,得到了深化,被人们广泛采用。由于经济全球化,技术信息化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界出现了一系列的战略创新。即大规模定制、虚拟组织、归核化、竞合等。

3企业战略的类型与构成要素。

从企业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用的途径、手段来看,企业战略的构成要素有经营范围、资源配置、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种。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企业总体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考虑的是企业应该选择进入哪种类型的经营业务。经营战略考虑的则是企业一旦选定某种类型的经营业务,应该如何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竞争或运行。

4企业战略的内容、特点及作用。

一个完整的战略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4.1为企业的经营方向描绘了一幅蓝图,因而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用于指导企业的业务经营,而不应是业务经营的附属品。

4.2战略作为一种规划具有很强的策略性,它的目的在于赢得相对竞争对手的持续优势。而且,战略还应成为一种将企业各事业部门、各职能部门、不同管理人员、不同员工的决策和行动统一为一种覆盖全企业协调一致的决策和行动的策略方法。在战略框架下,企业内跨部门分散的行动将形成一个以统一的目标和策略为中心的整体,个人的努力也将被汇聚成方向一致的团队力量。

4.3对于成功的企业而言,仅仅拥有完美的策略规划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战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并确保在战略的指引下,自始至终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同样至关重要。

企业战略的特点有全局性、长远性、竞争性、纲领性、动态性、指导性、风险性、创新性和相对稳定性。

企业战略可作为决策的支持;可作为协调和沟通的载体;可强化企业经营的目标性;可强化塑造自我的主动性;有利于创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可推动企业领导和员工树立新的经营观念;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战略是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走向兴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黄津孚.现代企业管理原理(第四版).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2.

许庆瑞.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单凤儒.管理学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经典

摘要: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室,为了解决实训设备利用不充分和学生的实训课时严重不足等矛盾,不少院校都进行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尝试。

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往往存在师生和学院认识不统一、实施成本偏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本文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了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设施设备管理、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高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广大企业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还要求他们具备岗位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

显然,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开放实训室已经成为实训室管理的必经之路。

实训室开放管理是指将实训室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面向学生和其他群体开放,并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训内容的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室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更能提供创新型探索式学习的机会,是一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的有效教学模式,更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院成功申报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

在建设周期里,陆续完成了近1000万元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室建设任务。

为保证实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按照实训室开放管理的要求,从实训时间、实训内容、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开放性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存在问题。

我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我系开始尝试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实训室进行开放性管理,在实施初期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较为突出。

校内开放实训室项目的开展,都是利用学生课后的业余时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加上学院缺乏系统的开放实训项目的引导,学校对参与课后的开放性实训项目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学分补充等措施,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自觉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开放性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

2.“学校热,教师冷”的现象也很突出。

虽然学院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师资的培养上,长期以来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对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没有科学的建设规划,没有把实训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地位,也没有实训教师的系统培养计划。

加上开放性实训的开展往往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学院又没有相应的劳动津贴补偿制度,也造成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3.实训成本很难计划和控制。

实训成本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之和。

其中课内的实践教学消耗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准确计算,根据实践教学标准也可以较好控制。

但实训室开放项目的消耗是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和临时性项目的开设情况而定,事前很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划。

由于参与人数的不确定和项目的繁杂,导致消耗难以控制,浪费严重。

二、实训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探索。

为进一步解决实训室开放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现场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在实训时间上,探索“白天+预约”的开放管理模式。

我院的实训指导教师实行的是坐班制,八小时内正常上班,晚上和周末是不上班的。

为了方便学生参与实训,我们在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上,实施了“白天+预约”的管理模式。

在白天,所有实训室全天候向同学们开放,实训指导老师要对没有其他课程来实训室训练的学生进行指导。

晚上和周末则通过预约的方式,提前一个星期到所要参加课外实训的实训室进行登记,预约时间和项目,以便实训指导教师根据预约进行实训准备和指导。

拿旅游实训中心的茶艺实训室来说,茶艺课采取的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在茶艺实训室上课,茶艺课程有3个学分,48个学时,每期上课时间为12周。

也就是说12周以后茶艺实训室几乎就是空闲的,要参与开放性实训的同学,可以利用12周以前的晚上和周末以及12周以后的全天和周末进行训练。

同学们对茶艺技能训练兴趣高,很多同学报考了茶艺师资格证书,组建了茶艺协会,这种“白天+预约”的时间开放模式大大满足了同学们对茶艺技能练习的要求。

2.在实训内容上,探索“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实训室不是简单地将实训室门打开,延长实训时间,而是应该注意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创建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技能。

所以在实训内容上,我们探索了“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基础”是指学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发布开放性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在本专业或跨专业范围内选择实训项目;“主题”是指利用学院实训场地和设备有计划地开设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鉴定和各类企业培训等社会服务的实训项目;“自主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自主设计实训项目并寻求实训指导教师的帮助独立完成。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都是由指导教师安排实训内容,学生接收实训并完成,一旦打破这种模式,学生在短时期内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适应。

所以如果完全依赖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内容,将会缺乏科学性,不能达到开放实训室的效果。

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内容的实训项目为补充的开放性实训体系。

在这种体系指导下开展实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3.在现场管理上,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实训室打破了传统实训室现场管理的模式,实训室在时空使用上和项目准备上都比以往更加复杂,依赖传统的单一实验员负责制度已经难以解决,所以我们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

“定置式自主管理”是通过对工作现场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科学分析,以实现物品在工作场所的科学定置,使学生成为定置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实训成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最有效结合。

这种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共同承担实训现场管理的“双责任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实训指导教师的现场管理工作量过大,管理不到位,实训成本不好控制等问题。

并且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

4.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开放管理模式。

相对于传统实训室,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难的工作任务和更繁重的工作量,而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不管从数量和能力方面都难以承担。

所以我们探索了由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共同组成“多元化”的实训教师队伍的模式。

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室运行与开发,并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专任教师则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开发和指导的主力军;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对校内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也担负着对学生开展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项目的指导。

5.在实训经费上,探索“消耗成本+管理费用”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教学计划内的实训消耗是学院完成教学的必须开支,由学院统一支付。

而在教学计划之外,可以对前来进行实训的学生、老师和外来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本院的学生和教师只需要支付完成实训的消耗成本,而外来人员缴纳的费用则包括实训消耗成本和一定的管理费用。

收取的管理费用用于补贴指导教师的津贴,减少甚至完全弥补学院由于开放实训室所支付的成本,逐步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目标。

三、开放实训室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实训室开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学院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1.建立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

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是指学生参加本专业开放性实训课程取得的学分应该作为实践课程的学分,跨专业参加开放性实训取得的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对参加开放性实训项目成绩突出的完成创造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

今年,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同学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院给予该同学免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4个学分的补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对教师参与实训项目研发和指导的给予教分补偿。

为了保证开放性实训的效果,建立一套适应开放性实训室的教学文件已经迫在眉睫。

学生是实训过程的主体,在为学生提供传统的实训标准文件基础上,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开放性实训成果和考核方案,这将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实训的标准性文件。

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训项目,但为了保证项目开展过程的有序和有效,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项目进行指导是必要的。

由于开放实训室,大大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教分补偿也是必要的。

今年,学校给予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260个学时的教分补偿,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学生训练指导的积极性。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需要一支既要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更要有突出的团队凝聚能力的优秀指导教师团队。

所以可以通过为专任实训教师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师培养方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外出进修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现场指导、搞讲座;引进双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与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建立人员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互补、校企共享的高水平实训室管理队伍。

4.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

实训室开放项目的实施,如果完全依赖于学生自觉,即使项目设计合理,学生有兴趣也增长了见识,但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还是很难将实训内容执行下去,实训效果也不能保障。

所以,我们建议将实训课程各科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个重要模块都要单独进行考核,各模块的累计分数就是本课程的实训成绩。

任何一个模块不及格都会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成绩,迫使学生自主到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

总之,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只有处理好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开放与约束以及职业技能和岗位对应的关系,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让开放实训室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海涛.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体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

[2]朱建军.开放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j].社会经纬,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近年来,国内居民呈现出强大的旅游需求;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结构、体制、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将带来深刻变革;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影响到旅游的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进程,也将大大改变目前中国的客源结构。

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使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创新发展的时期。

在旅游业总体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特点进行剖析。

1需求透视:假日旅游与市场促销。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经典

就内容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量的全面管理和保护设想,以期寻求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对立面的完美与和谐的统一,是旅游得以持续发展。

目录。

引言………………………………………………………………………1。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2。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2。

1、人为造成…………………………………………………………….2。

2、大气污染………………………………………………………….2。

(二)、旅游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1、法律的健全程度不够………………………………………..3。

2、人的素质不够………………………………………………..4。

二、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周期循环模式………………..5。

(一)、旅游景点历史发展演变模式……………………………..5。

1、从高端客户到大纵…………………………………………..6。

(二)、景区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周期循环模式……..7。

1、从没有人的保护大现在大纵保护…………………………..8。

2、景区的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的解决…………………………8。

三、关于旅游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思考和建议…………….9。

(一)、健全旅游环保的法律制度和管理制度……………………….9。

(二)、加强对旅游环境保护的宏观管理…………………………….9。

(三)、提高环保意识、实现主客参与管理………………………….9。

(四)、增加环保经费…………………………………………………10。

(五)、加强科学研究…………………………………………………10。

(六)、抓住时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10。

结论……………………………………………………………………11。

参考文献………………………………………………………………12。

结束语………………………………………………………………..13。

前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

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

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

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

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对立。

众所周知,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环境;而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旅游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因此,对旅游环境不妥善管理和系统保护,势必影响到旅游发展的持续性。

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对可供观赏的山川湖泊、名泉瀑布、名胜古迹、森林资源,动物资源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损害和污染。

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问题已得到旅游界的相当重视,在此本文不予赘述。

旅游对环境危害的另一来源则是外来投资商及当地旅游部门的大规模开发活动,这种破坏在第三世界旅游发展中国家的表现更甚,消极影响更大。

究其原因,旅游开发和发展对环境的损害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1、人为造成。

合理的疏导或价格调控等管理手段;再次,旅游发展过程中,景点开发以及旅游基础设施病态膨胀的趋势日益明显。

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couch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游学中国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互助游,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地主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地主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地主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全球化及快速发展,旅游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质量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其中解决这个矛盾的途径之一就是加快旅游管理人才的职业化教育。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管理职业化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化;职业化能力;人力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经济的各项指标已居世界前列。

旅游教育发展也很迅速,仅全国旅游行业培训总量达3,971,125人次,其中行业岗位培训达3,496,865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培训达474,260人次[1]。

应该可以说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匹配了,可许多旅游企业管理者仍然提出旅游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旅游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造成旅游职业教育生源匮乏,而旅游高等教育着重的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故造成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过低,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还得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才能正式上岗。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运营费用;另一方面,造成人才的流动性增大。

本文在阐述职业化、职业化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旅游管理职业特点对旅游管理人才职业化能力进行了剖析,为旅游高等教育职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职业化及职业化能力的内涵。

目前对于“职业化”普遍的认识主要有[2-4]:(1)是一种工作状态、生存状况、生活方式;(2)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3)是为了达到职业的要求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追求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历程;(4)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套规则,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5)是一种在职场中专用的语言和行事规则;(6)职业化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最大的效益。

通过对这些观念的理解,笔者认为职业化不能简单的等同于“格式化”、“标准化”。

职业化,它是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

可以用六个“合适”一个“最佳”来概括,也就是说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为企业或单位创造最佳的效益。

职业化主要包括职业化素养、职业行为规范、职业化技能三方面的内容[4]。

所以,职业化能力是指一个职业人在工作、生活及学习过程达到某职业标准和要求的一种状态、过程所要具备的能力。

因为是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现今社会上就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业是一个低门槛产业,什么人都可以从事旅游业。

为此,造成许多旅游服务质量低劣、旅游资源严重浪费、旅游地形象严重受损等问题。

那么,一个职业化旅游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职业化能力呢?笔者认为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职业化素养。

职业化素养是旅游管理从业人员职业化基础内容,要提高职业化素养以达到职业化标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以下职业化能力:

1.自我管理能力。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意识,有利于职业道德的锻造,有利于良好职业心态的培养。

旅游从业人员的自我管理主要体现于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和价值观管理。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处理好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关系,处理好客户时间与企业时间之间的关系;其次是情绪管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游客,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地域的游客对旅游公司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不合理的要求,这时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及应变能力;价值观管理,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以游客的利益为重,在做每件事情之前先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创造旅游地、旅游公司的良好形象。

2.职业认知能力。

培养正确的职业认知,提高职业认知能力是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前提和基础,它是学生顺利就业,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着力点,是提高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性,在从事这个行业之前或期中,职业人对这个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旅游管理职业认知能力的提升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对旅游管理这个职业有正解的认识。

不能简单的把旅游业定位为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公司与客户的关系。

旅游从业人员必须熟悉不同旅游产品的功能,了解旅游产品、景区的特色,着重把握其特色进行开发旅游产品,这样才能令顾客满意。

3.学习能力。

无论哪个职业,学习能力是影响职业化素养提高的主要职业化能力,也是旅游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职业素质提高的重要职业化能力。

职业人必须懂得如何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从校门跨向职场,每个职业人必须要学会学习成为一个职业人,这包括对本职业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的学习等等。

有效学习能力,能帮助旅游从业人员花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多的旅游管理知识;创造性学习,即能动地安排学习,使学习有效而系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加快职业化进程。

(二)职业化行为规范。

职业化行为规范是行业行为规范与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合。

一个刚毕业的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融入旅游行业中,按企业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笔者认为以下职业化能力是必须的。

1.环境适应能力。

要让一个刚从学校跨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快速职业化,让其言语、行为、思想必须符合这些信条,首要的是必须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这里所说的“环境”是指行业、企业的环境,主要有行业规则、企业文化、工作团队、企业工作环境、企业规章制度等等。

对于一个旅游管理从业人员,环境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旅游业,从某种角度讲,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当地文化的文化产业,旅游从业人员只有溶入这种文化环境,汲取这种民族精神,才能谈得上去弘扬和传播。

摘要:首先分类回顾了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相关研究文献,然后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和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各种因素。

最后提出旅游者行为管理的理论框架,并归纳出旅游者行为管理有自主型、强制型、协同型和契约型四类模式。

一.引言。

大专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逐渐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其中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类型,在各个地区都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整体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本文主要针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了解实际情况,根据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近几年来,安徽省逐渐加强对旅游扶贫的重视,并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中,还需要加强促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突出信息化和特色化。

1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概述。

1.1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通过分析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探索、起步、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其中探索阶段指的是政府没有对其进行统一规划和主导,主要是一部分农户自行建立“农家乐”,形式和内容都相对简单;起步阶段指的是有一部分的社会资金投入其中,政府部门也开始对本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快速发展阶段指的是政府部门已经对乡村旅游经济带进行统一规划,投入的社会资源更多,各旅游景点已经成为综合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集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集体观光于一体[1]。

1.2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现状。

1.2.1服务内容。

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本地常规的天气预报向服务对象提供;二是将日照、气压、湿度、降水、温度等专业的气象要素预报提供给重点服务对象;三是对前两方面的资料进行加工,制定出行指数、洗车指数、穿衣指数等指数预报;四是向服务对象提供应急气象预警信号,如冰雹、大风、暴雨等对流天气应急预警,人体舒适指数、48~72小时趋势预报等指数预报,节假日旅游天气预报、重大旅游活动气象保障服务,交通天气预报等内容[2]。

1.2.2技术支撑。

气象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制作、发布气象数据以及服务产品的设备;二是气象预报平台和技术。当前在安徽省的各个市(区)及乡(镇)地区,都分布有自动山洪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以及大气电场仪、负氧离子监测站、空气气溶胶监测站、土壤水分观测站等不同类型的专业气象监测仪器,在整个地域内构建出统一的气象监测网络[3],并通过不断完善监测预报预测业务体系,提高其精细化程度,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已经能够全面开展。

1.2.3主要服务产品、发布方式及渠道。

目前,安徽省乡村气象旅游服务的产品可以划分为气象资料服务和旅游气象预报服务两种类型。气象资料服务类产品包括乡村旅游保险气象、景点实时气象要素发布、气象特征景观条件分析、种养殖业气象条件分析论证、旅游气候资源开发评价论证、历史气象资料分析等;旅游气象预报服务类产品包括大型旅游活动专题保障预报,高温、大雾、雷电、暴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或影响天气预警,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交通干线(高速公路等)气象预报,旅游景点短临预报滚动发布,旅游景点、城镇、乡镇精细化24小时天气预报,中长期(周、月、季、年)天气预报等。发布方式和渠道比较依赖常规的渠道和模式,较为传统、落后[4]。一般采用传统媒体、现代媒体以及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现代媒体和新媒体为主。

2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分析。

2.1调查对象。

为了对安徽省的乡村旅游业气象服务需求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还需要对各个部门进行走访调查,收集在乡村旅游中气象服务的实际情况以及总结出还需要改进的方面,其中将度假旅游区、、市旅游局、市气象局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2.2调查方法。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主要是采用发放调查问卷、查询资料、走访谈话等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调查问卷发放的对象主要以游客、从业者、管理者为主,保证所收集到的乡村气象服务需求资料具有足够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3调查结果。

通过初步分析收集到的调查资料,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工作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起步比较晚,导致服务品种单一,与当前多样化的乡村旅游发展需求之间不相适应;二是具有较大的需求,发展速度比较慢;三是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都比较大,通过改进和优化渠道、产品、装备、技术,其服务工作的提升空间还比较大。

3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投入资金不足。

由于发展起步比较晚,当前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整体状况不佳,没有产生较多的经济效益,导致财政压力增加,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乡村旅游气象服务中日常运行维护、产品制作、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投入的费用,主要是依靠气象部门自身筹措。

3.2服务内容单一。

目前,在气象部门中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仅包括应急气象预警、应急气象服务、部分气象指数预报服务初步开发、实施监测常规气象要素服务等几个方面。而且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来说,这些服务内容都过于宽泛,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产品,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服务对象在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常规气象服务与专业气象服务产品之间差异很难区分,进而导致其社会认可度比较低[5]。

3.3服务方式被动。

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者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受众不具体,常常与一般服务使用者之间混淆;二是潜在服务需求者获取和甄别专业服务产品的难度比较大,即使利用多种渠道,也只能够获得一般化的应急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正是由于服务产品缺少专业性,导致服务投放受众不明确,专业化服务渠道较少,导致整体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3.4缺少专业化的服务人才。

气象部门人才队伍、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乡村旅游从业者、相关社会商业机构及服务机构的人员共同组成乡村旅游服务队伍,虽然以气象部门人才队伍作为主力,但服务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较低,难以为人们提供专业的服务[6]。

3.5服务效果不明显。

在服务提供主体中,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总体服务质量偏低。虽然各类气象服务品种类型比较多,但由于形式和格式不统一,服务产品的专业性比较差。服务人员没有全面了解和观察乡村旅游的游客以及从业者需求,导致服务产品与使用者需求之间不匹配,实用性不强[7]。另外,服务产品的可读性和通俗性都比较低,甚至有时更加重视分析和描述天气过程、成因,且专业术语的使用也比较多,导致用户难以很好的理解产品内容。

4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的有效建议及对策。

4.1理清政策关系。

为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发展,当地政府必须加强政策支持,这也是乡村旅游得以有序发展的基础保障。如果在发展进程中缺少宏观指导,就会失去方向。因此政府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时,不仅要考虑乡村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气象服务的有效发展。一是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责、职能。在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方案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综合考虑相应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内容,并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乡村旅游主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乡村旅游与气象服务内容之间的一致性。而且气象部门自身也应该主动配合,加快开发和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气象服务内容质量[8];二是需要将政府购买、提供公共服务理念进一步的强化。气象服务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是乡村旅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所有部门及相关人员都需要有充分了解和认识。为了保证需求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服务,就需要积极的应用政府直接购买、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4.2加大资金投入。

明确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作用和地位之后,管理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上述分析,资金投入较少是限制安徽省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资金投入并建立健全资金投入体系,保证各个方面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9]。

4.3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如果想从根本上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就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尽快建立起集技术、管理为一体的专业服务团队,保证各项服务需求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

4.4全面提高基础气象业务技术支撑能力。

当前主要以气象部门提供的气象服务为主,在发展进程中,仍然需要以此为基础,为乡村旅游提供气象服务。就硬件方面来说,需要对区域自动气象站综合布点进行重新优化,确保在满足气象行业格点距离标准和站点距离密度的基础上,对景点集中地区的站点进行重新设置,全面提升气象要素采集质量;就软件方面来说,需要促进数值预报产品本地化模式的进一步优化,提高预报准确率和天气预报网格的精细化程度,提高对成片乡村旅游景区的关注,加强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10]。

4.5增强气象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通过提高基础气象业务技术支撑能力,乡村旅游气象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高,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提高服务产品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重视。但在安徽省受旅游方式、地形地貌的限制,乡村旅游发展类型和模式种类比较多,导致对气象服务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产品,在服务内容上也有所侧重,保证服务效果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注重对服务成效的检验。在共性需求产品中,常规要素预报需注重时效性、准确性的提高;各类旅游指数预报,需要优化支出公式,并加强对户外探险、漂流、自驾车等新型指数的开发;应急气象服务则需要注重准确性的提高,并根据不同景区的实际情况,优化重点防御指南的内容;农业气象服务中需要提高对农时、节气的重视,强化其指导作用。在非共性需求产品中,休闲观光型气象服务对准确性的要求比较高,并且还需要优化驾车、防晒、温度要素预报、晴雨预报等指数;户外运动型服务对天气预报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重点优化湿度、风、温度、降水概率等要素预报方面;山地型服务中对短临预报准确率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重点优化湿度、风、温度、降水概率等药物预报,并加强对局部强对流天气的关注,保证局部地区冰雹、大风、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能够及时进行预警,并提供次生灾害防御指南,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建立健全的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保证其合理性和科学性。为了全面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效果评估体系的构建,确保能够对当地气象服务具体收益做出真实反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措施。

5结语。

当前安徽省的乡村旅游发展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气象服务体系不成熟,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相关部门也没有充分的重视乡村旅游气象服务,因此还需要改进和优化。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并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乡村旅游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

[1]王林,陈孟琼,谭磊.“互联网+”时代精细化旅游气象服务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7,(08):216+218.

[5]丁国香,刘安平,刘承晓,张亚,陈浩,杨彬.安徽省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服务业务系统[j].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01):71-75.(2016-01-21)。

[6]韩笑,李婷婷.旅游气象服务网站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1):180+182.

[7]张悦,田富,贾风春.农牧区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科技风,2015,(05):73.

[8]姜镇泞,王华昕.伊春市旅游气候资源的人性化调查与评价[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62.

[9]顾小丽,钱燕珍,鲍岳建,邬方平.宁波市负氧离子浓度分布与预测模型及其在旅游气象中的应用[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3,29(06):128-133.

[10]程佳,蒯志敏,王俊.苏州市太湖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气象服务方案[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02.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

职业化这一基本概念最初运用在企业管理领域,随着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日渐成熟,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中也出现了职业化的要求,但至今仍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权威的说法[1]。结合职业化在其他领域应用方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对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的概念和范围等内容作如下表述。

医院管理人才职业化的定义可以被看做是在医院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应当由那些通过了专业的管理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经过国家相关法定部门考核并授予相应从业资格的,受医院聘用后主要从事于医院相关管理岗位的专门人员所应当具备的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对于医院管理人才的职业化还可以理解为从事于医院管理工作的专职化,管理人员的职位序列化,管理人员所具有的知识的“t”型化以及管理人才所形成的管理意识的现代化等内涵。

具备了职业化的医院管理人才主要涉及长期从事于医院中不同管理地位的院长级、主任级、执行级三个层次的全体管理领域的工作人员。在这三个管理层次中,处于医院管理院长级的管理人才主要指的是院长、副院长;处于医院管理主任级的管理人才应当涵盖医务部门主任、财务部门主任、人事部门主任、行政部门主任等医院中基本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者;处于医院管理执行级的管理人才应当是不同科室的秘书、责任会计等工作人员。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医院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行政人员、医疗资源管理人员以及处于后勤部门的保障人员等都应当被纳入医院管理人才范畴,他们通过各自职责的发挥来影响着医院的正常管理,通过彼此所掌握的不同专业知识和技能来担负起不同岗位的管理职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借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院校在实践教学这块的成功经验,结合课程设计与专业教学的需要,本专业目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教学。

一是顶岗实习,这类实践方式大多安排在暑期或大四上学期,由学校牵头,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以学生自主选择为主,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管理,学校和实习单位各派一名老师进行跟踪管理。二是见习,即结合课程需要,利用课程时间,前往旅游企业参观学习,一般安排2~4课时,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例如,本专业的《导游学》在实践环节设计上,会由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前往武汉市著名景点进行现场的模拟导游讲解实训,通过现场实训,既让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同时宽松的教学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三是机动实习,鼓励学生走出去,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旅游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实习企业大都由学生自主联系,老师会适时提供一些实习信息和帮助。四是课堂模拟实训,即紧紧结合课堂环节,展开课堂模拟实训,让学生第一时间将所学理论指导实践。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训环节与实践有所脱节。由于实训环节的设计由在职老师来完成,而专职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长时间与实践环节脱节,导致设计的实训环节与真正的实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通过课堂实训环节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

(2)顶岗实习大多根据企业需要设置岗位,并未能按照学校设定的专业技能目标去实践。一般来说,顶岗实习的时间较长,以酒店为例,最少是三至四个月,有的酒店则要求最少6个月,而这个时间段,对于专业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大多数学校也只能做到针对一个年级的学生展开一次这种类型的实训,而酒店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给学生们设定的顶岗职位往往是从一开始确定,整个实习期都不会改变,虽然这是基于酒店自身质量管理的需要,但从学校角度来说,此种实习离我们预设的通过实习实现学生各项技能的目标相差甚远。而通过本专业近几年的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来看,学生由于无法实现自己对实习的预期,在实习过程中中途放弃,抱怨连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给学校的实习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3)无论采取何种实践方式,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失。以笔者所在专业为例,无论是通过课堂还是课外实现实践教学,学生在一开始时,都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在实践环节展开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缺位,导致他们自身对实践环节的预期与真正接受到的实践实训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会转入迷茫状态,而一些过于坚持自己的内心的同学,则采取消极反抗的方式,消极对待实践环节,使得实践环节成为专业教学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4)实践教学缺乏技术支撑,这里的技术支撑既包括软件支撑—人力技术支撑,也包括硬件支撑—物质条件的支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场所一般由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个板块构成,目前校外实习基地,由于企业属性的不同,校外实习基地以酒店居多,导致培养学生技能较为单一。而校内实训室的建立,大多要滞后于实际情境,加之缺乏与时俱进的专业指导,导致实训室在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无法真正发挥出来。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

(1)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场所上来看,应不断更新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场地。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行游住食购娱等各个行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学校教学实践场所大多都是模拟实践场景,但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形式大于内容,除此之外,由于受制于学院经费的调度,一个教学实训室使用年限至少1年以上,而旅游行业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实训室的硬件更新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因此实践教学场地的更新和丰富显得尤为重要。

(2)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来看,应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内容体现时代性的特点。

首先,从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材上看,一方面,由于编书的作者的实践和企业经验有限,因此教材对专业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另一方面,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有一个时间差,这就必然导致教材内容与实际环境的脱节,因此教材对学生的借鉴意义也很局限。

其次,从参与实践课程的学生反映来看,实践的内容仍然围绕行业的基本技能的习得而展开,而这些内容本身相对简单,学生认为通过实习短短一周基本能掌握,因此对学习的内容提不起兴趣,这也是造成实践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教导的主体——实践课教师这个角度来看,实践课教师大多并未从事专业实践,至少是近期与行业接触并未十分紧密,因此,在课程内容设计上,不能体现行业最新动态,这样就造成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社会需要不能与时俱进。

因此,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应在实践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结合学生特点与行业变化,设计出既能体现行业变化,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

(3)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人力支持上来看,应丰富教学团队,除了鼓励自己的老师,利用一切机会走出去,与实践接轨之外,也可引进相关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外聘老师,为实践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双师型人才,这是近几年经常听到的字眼,由此可见教育部对应用型专业教师队伍的要求,但是,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由于历史原因,目前在岗的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是理论型的,而有实践技能的人才,由于学历的受限,并不能进入高校教师这个队伍,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挂职锻炼,为课堂教学内容更新与增色,另一方面,我们也愿意引进旅游企业的在职工作人员作为我们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与我们的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获得一线在职工作人员的指导,我们的教师也可旁听学习,可谓一举两得,以期打破目前实践教学中的尴尬局面。

(4)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支撑上来看,实训室设备需定期更新,这个就需要学校实训室管理制度的支持,另在实训室内部管理制度上面,為了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技能的操作,可采取全开放的实训室使用制度,学生在课余可利用实训室的设施设备,使实训室设施设备利用价值最大化。

从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来看,实训室的建设状况因各个学院的财力与重视程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态势,但是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实训室只在上课的时候开放,其他时间是关闭的,这也许是出于学院方便管理的需要,但是根据资产折旧的'理论,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会让我们的资产发生无价值的折旧,另一方面,也让在课堂上没掌握的学生没有机会在课外进行练习,实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实训室管理上,可由学生组织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通过全天对内开发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在课堂之余也能进入实训室练习,增强其学习的自信,提升其对专业的认同感。

(5)开设第二课堂,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打破课堂呆板的教学限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提高,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第二课堂的出现,一方面,能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刻板印象,让学生能轻松的融入;另一方面,在内容设计上,可以以学校文化,学生生活为内容来展开,如在春秋之际,为在校学生提供春秋游线路的设计,并提供向导服务;在新生入学之际,带新生玩转校园;组织丰富多彩的中国旅游日特色活动,打造校园特色的旅游文化节;承揽学校内部的小型会议的组织活动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围绕在学生生活的校园以及班级生活中,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将学生从教学的对象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效率会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基于国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为能培养出知行合一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实践教学中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原则,强化教师队伍,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二是作为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应不拘于形式和管理方式,大胆创新,校内,校外共同升级,不断丰富与完善实践教学场所;三是在教学内容上,应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利补充,共同提升学生的实践素养。

参考文献。

[1]曾国军.重点大学如何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j].旅游学刊,(02).

[2]龚艳.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10).

[3]邵文杰.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旅游管理人才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果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那么教学技巧则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教学技巧不仅反映了教师的素质和才能,同样的教学内容,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差别。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个政策促进型的跨文化培训活动,它具有政治敏感性、跨文化交际性、成人教育性等特征。为了提升课堂魅力,达到教师和学员的通力合作,激发出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教师针对培训特点很好地运用组织、示范和指导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培训;培训特点;教学技巧。

一、课堂教学技巧对提升课堂魅力的重要性。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是国家旅游局授予的“东盟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培训了十一批、300余名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在积累了大量培训经验的同时,作为培训管理者,我们也收集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例如当我们对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国内知名旅游领域学者的课堂效果进行调查评估时,我们发现,来自国内的工作人员表示课堂精彩,内容深入浅出,易于吸收。而来自东盟国家的学员们则表示尽管课堂教学内容安排合理,但是课堂氛围枯燥,部分内容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如果说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那么教学技巧的运用则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课堂教学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为达到培训目的而采取的具体的行为和手段,它与教学方法不同,“方法是指为达到目标的一种程序或者是一个过程,技巧更准确的是指培训过程中运用的技巧性的培训细节”2。如案例讨论中,我们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案例法是教学方法,分小组的形式是教学技巧。一般情况下,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够较好地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但是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文化、工作背景的教学对象,由于课堂教学技巧的不同,就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教学效果,这也正是我们从工作人员和学员中得到不同答案的原因之一。一个成功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员的通力合作,要激发出学员的积极主动性,就需要教师针对培训特点,很好地处理课堂组织、示范、指导等这样的培训细节。教学技巧对提升课堂魅力,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由于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的培训发起者、培训实施者、培训对象等的不同,该项目具备了与面向国内旅游管理人才举办的培训项目不同的跨文化、跨语言等特征,同时也与高校常常举办的留学生培训项目不同,它具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一)政治敏感性。

首先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项具有外事性质的培训活动,具有政治外交性。它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与周边东盟国家的互相了解,加强双边或多边旅游合作,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发起的一项培训任务。旅游和教育都具有先天的开放和包容性,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旅游教育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3通过“请进来”的方式,让东盟国家的旅游管理人才切身体验中国的发展变化,了解中国旅游文化与政策,进而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凭借地缘优势,最终转化成务实合作,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客观需要。

(二)跨文化交际性。

由于所处的地理、社会、文化、宗教等环境的不同,东盟国家与中国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面临着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与碰撞,不同文化背景形成了人们对于事物所呈现的心理认知与行为表现的不同,学员们喜欢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去解释所见所闻,这就可能引发对老师的话语进行偏误性的推论,进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成人教育性。

由各国政府旅游相关部门选派的工作人员构成了此项培训的培训对象,他们所具有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成人性。成人教育学之父玛尔科穆(malcolmknowles)认为,成人学习者具有以下四大特征。第一成人学习者具有学习自主性和自律性;第二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工作经验;第三成人学习的动机与需求会随着工作与生活的发展而变化;第四成人学习者总是希望所学知识能够快速运用到实践之中。4具有一定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的成人教育有别于学校学生教育,后者具有教育长期性、前瞻性等特点,前者则目的性更强,培训时间较短,培训对象希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相关知识,并能够快速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四)专题教学性。

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项短期集中式的培训活动,培训一方面需要向学员介绍中国的旅游文化,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东盟国家旅游发展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启发。为能在短期进行大量知识与经验的传授,培训管理者就需要整理相关内容,形成教学专题,聘请领域内的专家或学者进行教学。换句话说,每位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专题内容的讲授。

三、对提高课堂教学技巧的建议。

高超的课堂教学技巧不是临场的即兴发挥,它需要教师结合培训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控制住课堂气氛和节奏,吸引学员目光。这里所说的控制并不是限制,是指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技巧。

(一)课堂情绪的控制技巧。

情绪是在情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们的主观认知经验。学员课堂情绪的状态,不仅会影响课堂知识的传递,还会影响学员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判断。为了较好地控制课堂情绪,教师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正确把握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培训过程中学员们经常会表示出对中国取得成就的赞叹。同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加之学员大都在本国具有一定的身份、地位,其中不乏工作职务较高的学员,如柬埔寨旅游产业司的司长,缅甸饭店与旅游发展司的副司长等,他们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也会对一部分社会现象提出意见或批评。因此课堂中需要教师摆正自己的态度,维持良好的情绪,在跨文化交际中做到不卑不亢。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引领学员学习知识、总结经验的指路者,老师对学员工作经验的肯定并不意味着要恭维和迎合学员,老师以诚恳的态度对待学员,尊重课堂与知识,就会取得学员的信任。2.重视对敏感话题的预设。一般来说,具有外事性质的涉外培训,教师无论是课上组织教学,还是课下与学员探讨问题,最好避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性的话题,涉及文化差异方面的内容,只做说明、解释,不评论对错。但是,基于培训所具有的政治外交性,通过培训我们希望学员们能够对云南的旅游业,乃至中国当今的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希望他们能够支持并促进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因此培训内容就不能完全回避具有政策、历史、文化等较为敏感因素的问题。由于培训对象与教师之间的文化差异,敏感话题的提出,必然会产生交际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小则会造成不好的课堂效果,大则可能会引发外交事故。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备课时,需要对培训对象国的交际礼貌原则、行为禁忌,以及文化异同进行了解,对在课堂中能够形成的敏感性问题进行预设,并备注恰当的解决方法。

(二)培训对象注意力的管理技巧。

注意力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坚持,它会使人对某一事物保持积极探求的态度,并能清晰地进行反映。5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应力求生动,从学员的需求出发,从而增强学员的课堂注意力。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有中国旅游文化特色。随着东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因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民族、宗教文化,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价格,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挑选为旅游目的地。中国庞大的游客资源市场吸引着东盟政府及旅游相关部门的眼光。“在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熟悉游客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如何提高面向中国游客的旅游服务质量,如何开发与管理得到中国游客认可的旅游景点与企业,正是学员们参与培训的`需求之一”。老挝旅游培训局副局长朴佟达拉隆先生说道。当然,前文我们提到过,东盟旅游管理人才培训项目是一个政策促进型的培训,它承担着面向东盟国家推广、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因此,无论从培训目的,还是从学员需求的角度来看,具有中国旅游文化特色的正面意义的事例在课堂中的出现是非常必要的。

(三)课堂节奏的把握技巧。

培训中,一般来说每一位老师需要在3小时内完成某一专题的讲授,其中包含了翻译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使学员理解教学重点,就需要教师较好地把握课堂节奏。

1.教师语言简洁直白。由于培训对象对英语的掌握水平及使用能力的不同,培训管理者会根据教学对象的国别为课堂配备翻译,教师需借助翻译把信息传递给学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常常会碰到因为教师授课语言中文化因素复杂,引经据典,导致翻译不能理解其中含义,从而中断课堂教学的情况。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教师讲一分钟,翻译发挥了十分钟”的案例。教师在讲解旅游商品的开发时,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国的玉文化,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一个例子。因为翻译担心学员不能理解教师传递的信息,正好翻译非常熟悉《红楼梦》这部小说,因此翻译变客为主,成为了该话题的主导者。以上两种情况的出现容易干扰授课教师的思维,分散学员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掌控。因此,课堂中教师需要注意语句宜简不宜难,宜短不宜长,需要使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去组织课堂语言,以便翻译能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跟随老师的节奏。例如孕育而生、炙手可热等这样的成语,具有隐喻、借用等修辞手法的语句,含有中国特殊文化因素的语句,如“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出现的频率。

2.教学内容的呈现具有直观性。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很多教师的课堂语言已尽可能地做到简单明了,但是由于培训内容的学科性特征,专业术语与带有文化因素的语句不能完全省略。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与观点,我们建议课堂应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材料去辅助教学,同时也可借助不同的图示去呈现统计数字、时间等。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一方面能清楚地表达教师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是减少翻译工作,节约时间的教学技巧,利于教师把控课堂节奏。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重点在于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中心这一对辨证关系。基于培训所具有的成人教育性、跨文化交际性等特性,我们反对课堂中教师主宰一切,学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只有老师在整个课堂组织管理中合理使用教学技巧,起到很好的主导和启发作用,才能在创造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又使课堂显得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高文举.培训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有限公司,

[2]胡海云.成人教学中的合作性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刘平平.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跨文化培训实践模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5)。

[6]沈世伟,philippeviolier.“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j]中国旅游发展笔谈,(6)。

[7]杨寄洲,崔永华.课堂教学技巧略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2).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鉴于旅游管理的诸多优势,许多旅游单位已经开始开展旅游管理工作了,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旅游业发展速度极快,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管理过程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景区过分注重经济效益,缺乏对景区的合理规划。

面临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旅游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景区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低下,由于规划合理性不足,导致景区资源的极大浪费,给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且景区基础设施匮乏,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虽然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数量很多,但是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管理的专业性不足,自身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质都不高,这给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虽然工作人员很多,但是旅游管理工作的效率却比较低,旅游企业的投入很大却收不到相应的效益。

(三)地方政府部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管理。

与旅游机构的管理工作不协调。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对旅游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管理,使不同旅游单位的管理工作的标准和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形成统一化管理,而且与旅游机构的交流沟通不足,二者之间的工作步骤缺乏协调性,许多好的政策得不到顺利实施。

(四)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够健全,法律的威严性和约束力不足。

针对旅游管理,我国制定的法律法规数量比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造成了法律上的漏洞,不能对旅游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同时还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对于违法行为没有及时进行处理,法律的威严性得不到充分体现。

要促进旅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旅游景区应当加强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应当对景区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规划,打造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线路,提高风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增加数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景区内的交通设施建设,使其能满足游客高峰期的使用需求。

2.旅游单位要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旅游单位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队伍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的专业性、责任感及个人职业道德素质等,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充分为游客的利益考虑。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建立完善的考核审查机制。

3.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协调与旅游机构的工作步伐。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参与到旅游管理中,并发挥带头作用,对景区的旅游管理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严格执法,杜绝违法行为的出现。国家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步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的约束能力,将旅游相关的各种行为都纳入法律的约束范围内,提高法律的约束力。同时要严格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理要法律化、严格化,提高法律威慑力。

三、结语。

当前在旅游行业中发生的.种种不良现象是旅游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阶段,需要开展旅游管理工作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约束,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扫除障碍。但是旅游管理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净化旅游行业环境,维护旅游业的合理秩序。

篇二:现阶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问题探究。

一、建设过程仍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基础薄弱,知名度很低。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海南岛入境游客平均停留3天,人均消费148美元,都远远低于国际同类型旅游目的地的平均水平。海南岛年接待国际游客总量占游客总量比例还很低,还没有形成以旅游业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旅游企业大部分规模偏小,经济基础薄弱,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抗风险能力差。国际著名旅游专家马塞尔?施奈德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欧美游客只知道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却不知道在它南端还有这么美丽的热带岛屿(海南岛),他们更愿意选择知名度高的普吉岛、芭提亚。”国际性的旅游岛接待的主要是国外游客,入境游客占接待游客总数的比重都在60%以上。海南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开发不够,产品结构单一,多数是低端观光产品,而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很少,缺乏能留住游客的旅游度假产品。

(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硬件设施不完善。

服务等软环境有待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没有充分体现,政府主导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企业、行业的管理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市场管理粗放。初的三亚海鲜大排档宰客事件就暴露出相关部门监管的漏洞,大大损害三亚的旅游形象。在硬件设施方面,三亚许多海滩的冲淡房还要收费,冲淡房的配置数量也远远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并且在海滨浴场的人流集中处没有公共设施的指示标志,缺乏导示系统的建设。

二、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建议。

(一)规划与实践同行,狠抓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近两年来,伴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不断前进,三亚市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核心便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备受业界关注。现阶段三亚旅游产品开发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新,对本地文化的挖掘也不够深入。为此,有关部门需要在制定旅游产业体系的建设规划时,重点关注三亚市旅游产业体系发展的生态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品牌性等方面。不仅要为景区培训一批精通英语、三亚旅游、中国文化、世界礼仪的服务人才,还要引导新老投资商开辟创新,丰富三亚市旅游产业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二)解决好旅游发展与当地百姓之间的矛盾。

发展旅游的目的就是为了造福一方,但三亚旅游发展中带来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物价上涨等问题已经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何处理好旅游业发展和当地居民生活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三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否顺利实现。因此,三亚市在未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当地居民的利益,从增加当地居民幸福指数、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减少旅游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做出科学的论证和规划。

(三)合理定位发展,强化基础配套。

开一次“博鳌论坛”并不能代表海南的国际性,如何发挥好国家政策优势,打造真正名副其实的国际旅游岛是一个考验决策者智慧的地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简化烦琐的入境手续,无论是飞机的落地签还是国际游轮停靠港口的免签政策都应该具体且可操作。(2)加大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工作,尤其应该注意和高纬度冬季极其寒冷的国家旅游部门加大合作,将三亚打造成为北半球冬季热带康养度假胜地。

在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上,三亚仍然处于太过粗放的模式,海滩无人清理,仅有的冲淡房和更衣室也是百姓自建的收费项目,过度粗犷的基础设施虽然降低了政府开支,也减少了很多管理部门的麻烦,但是有悖于海南岛建设国际性旅游岛屿的市场定位,所以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需要尽快完善,努力营造一个舒适安逸的旅游基础配套环境。

从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这一点来看,三亚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核心城市,每年旺季游客如潮,传统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无法同时满足本地人的生活需要和外来游客的旅游需求。因此,在丰富旅游交通体系的建设问题上还要加大投入力度。此外三亚的景区众多,但都十分分散,目前还需要加强各个景区之间的旅游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建设,方便自由行的游客游览,从而有效避免低品质1日游旅行团泛滥,避免这些劣质旅行团破坏三亚市的旅游服务业形象。

(四)利用三亚优势拓展客源市场。

三亚是海南岛的南大门,若要利用好三亚这把打开国际旅游岛大门的“金钥匙”就必须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宣传工作,尤其应该重视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这些国家的冬季较为寒冷,要与这些国家旅游部门加大合作,将三亚打造成为北半球冬季热带康养度假胜地。此外,三亚作为滨海旅游度假城市,在抓住传统“空降”客源市场的同时,更应该努力寻求新型濒海旅游客源市场――游艇旅游。游艇业具有高附加值和拥有较长的产业链的特点,能够为海南旅游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海南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

三、结语。

海南岛是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代表着我国对外旅游的形象,但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旅游业正是海南岛“落后”和“国际化”背景的切入点,在建设过程中要发挥好三亚市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则可实现整个海南岛的经济大繁荣。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3.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4.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5.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6.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7.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8.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9.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0.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11.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2.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13.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

14.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5.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

16.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

17.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

18.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9.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经济区旅游管理的论文

(一)形成区域旅游品牌。作为服务类产业的旅游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专属品牌,就会获得更大的收益与竞争力,目前在沈阳市的部分景点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本地品牌,经营效益也初见成效,但是这种发展目前还比较局限,并没有在整个经济区内拓展开来。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对各城市之间的联动进行协调,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来共同发挥中心城市的发展并拉动区域经济的跟进。

(二)加速区域旅游经济圈形成。现如今的旅游业发展已经不单单是过去那种单一的经营理念了,整体化、综合化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普遍认同的发展经营模式,这种多元化的服务特点在未来更具发展潜力与发展未来。旅游集群化的发展不但可以帮助各城市自身形成规模优势,同时还可以加速区域内部形成旅游经济圈。

(三)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旅游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还将众多企业联系起来,增强了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让其更快融入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可见,随着旅游业经营的国际化与竞争化的日益复杂,未来旅游企业的集群现象将会更为普遍。

1、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辽宁省在对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相较于国内其他身份起步较晚。并且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中,各城市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动服务尚不完善,而旅游项目也主要是依靠一些较为特色的旅游资源,但在整体的服务形式上并未形成整体环境。近年来,随着政府的不断扶持,行业内部开始尝试性地设立了当地的旅游管理委员会与旅游发展委员会,从而开始在更高层次审视行业的综合性管理问题。在一系列科学管理之下沈阳市旅游产业的规模效益已逐渐显现,旅游外汇收入、旅游总收入均创下历年新高。

2、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业本身就是一类集合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而整体性的综合化改革将以往以吃住为重点盈利的模式还礼升级为各行业结构的连动式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但让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更为舒适,还为各行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让相互竞争转变为共同赢利。沈阳经济区域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工业资源、农业资源等,利用这些资源各行业间都可轻易地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3、辅助行业发展迅速。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全方位保驾护航。现如今在经济区内部辅助行业的发展可谓十分迅速,其中对于交通网络建设更为显著。经济区内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便捷优势,已初步在经济区内形成功能齐全、内外衔接、管理科学的.多方式、多层次的立体交通体系。这些保障都极大地推进了当地旅游集群化的进程。

4、政府大力支持。因为如今的旅游业已经发展为一类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合作型产业,所以在对其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就要更加强调各基层、部门间的协同调度。目前,各政府也已经积极推进无障碍旅游建设,同时健全了旅游管理联动机制,保证游客在旅行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当地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1、区域布局结构不均衡。在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产业布局目前可大致分为四个旅游板块,而在板块之间和板块内部依旧存在着较大发展问题,其中中部板块主要以沈阳为中心,带动抚顺、铁岭,该区域重点主持打造人文、工业旅游资源;东部板块则以本溪为中心,重点立志打造自然旅游类资源;南部板块囊括辽阳、鞍山、营口,其重点发展方向为水体旅游资源;最后西部板块以阜新为中心,重点提升宗教旅游资源。从几大板块的旅游景点数量和产业规模上不难发现,西部地区的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

2、集群内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松散。由于我国属于社会主义社会,所以我们的市场也带有浓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企业成了市场的主体。现如今在沈阳经济区内的旅游企业鱼龙混杂,很多企业在内部发展与行业竞争中都存在管理混乱,结构松散等现象。旅游企业就实力而言除了国旅、中旅等老牌企业外,其他中小型旅游企业一方面在实力上有所欠缺,尤另一方面在资金凑备上也存在问题。

(一)创立集群旅游资源品牌。根据沈阳经济区内部的旅游资源特点,可以在旅游品牌的打造方面注重以人文旅游资源为发展核心并努力打造为区域内集群的核心品牌,然后再联合带动其它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城市(如本溪、铁岭等)实现区域人文旅游资源的共同发展。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具有民族特色的满族文化来发展垄断性产品。

(二)整群内旅游产品。应该注重经济区内短距离旅游线路的规划与发展,并且根据不同客源市场提供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旅游路线,让游客真正感受到区域内部的旅游差异与特色。根据区域内初步形成的景观轴线可设计各类旅游线路:由故宫、两陵、清永陵、元帅陵等组成的文化古韵之旅;由铸造博物馆、西露天铁矿、调兵山蒸汽机博物馆等组成的工业文明之旅;由汤沟风景区、千山、月牙湾景区组成的滨海休闲之旅;由本溪水洞、关门山、凤凰山等景区组成的自然风光之旅;由慈恩寺、太清宫、普安寺等组成的宗教文化之旅。各区域协同发展,并统一发挥出沈阳中心城市的牵动作用,带动整个经济区域内和其他城市的共同发展。

(三)旅游企业战略的创新。集群内的旅游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共同发展,就要尝试走集团化的道路。经济区内目前旅游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相互之间业务联系较少,为增强核心竞争力,各旅游企业也可以尝试进行整合与兼并,实现旅游业的跨区域性合作与联动,让整个行业的发展更具动力。

经济区旅游管理的论文

建立一个全面的、公认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势必会涉及到指标的确立问题。指标体系过于简单或是过于繁杂都是会有问题的,难以全面的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又或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难以操作等等,所以在选择确立质量评价指标时要避免繁琐、不全面、重复和难操作等的问题。本文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具体情况,将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教学目标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这三部分全面了解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的状况。

(一)教学目标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制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目标,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条不絮地进行。只有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目标管理办法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稳定专业教学的质量。因而,教学目标管理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参照已有的相关研究,将教学目标评价指标分为: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方案。其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评价的首要环节,它全面体现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关系到实施怎样的教学计划、输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方案指导了教学进程,它综合了培养目标、专业要求、主要课程和实践安排、专业特色等各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符合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而且要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规律特点。

(二)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是在制定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办法基础上的实施开展环节。合理的教学过程安排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稳定提升。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我国的教学模式下,课堂理论教学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教学方式。所以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评价也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改进教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以教师为考察对象,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素养、教学文案准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研究能力、课堂互动气氛与教学状态等。实习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从学生方面评价学生在实践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程度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能力。除此之外,还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对旅游行业的了解程度、工作及学习态度等指标评价学生的实践教学。从教师方面,从实习指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对实习内容的熟悉程度,工作责任心和组织能力及开办的实习讲座、专题报告等指标进行评价。从学校组织实践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实践教学体制的完善程度,如实践教学大纲、实习方案制定、实习制度制定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和校内实践场所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教学效果评价。

在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措施在于建立反馈机制,即教学效果的评价。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社会用人评价三个方面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随机听课专家的评价和来自学生的评价以外,还可以从教师的学习价值感、教学热情、人际关系、知识面等常被忽略的因素进行评价。还有在每届学生论文答辩后毕业前,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德素养、教学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直接感受者,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具有最全面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学习质量不仅通过学习结果质量来进行评判,还需要考虑其学习过程质量。学习结果质量主要是指考试成绩及作业成绩。学习过程质量主要是包括课堂上的表现、考勤和实践活动等。在如今主张创造自我价值及个性张扬的时代,对于学生而言更多的是追求个人的兴趣爱好及发挥其自身优势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传统学习方式上的你教我学。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是学生就业后来自社会、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综合能力的评价。让学校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从而促进学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参照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根据上述三个层次建立三个维度,七个指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是以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三方面作为一级指标,其下属为二级指标。

(一)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

教学质量的目标(标准)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是很有必要的。以《高等教育法》为基础,从海南本地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对旅游人才培养制定科学的标准定位。一是符合学校教学大纲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标准;二是以海南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教学质量标准;三是教师的各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标准;四是教学管理质量的标准。

(二)加强旅院系资源建设。

一方面,需要加强旅游管理系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定期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旅游院校和旅游研究机构进修,以此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及专业水平。除此之外学校在教师聘任的制度中应该聘请毕业后再研究所或是旅游公司工作了若干年,有一定的旅游社会实践经验并在旅游行业有一定名声的教授。为了提高旅游管理的教学水平,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界专家学者和在旅游企业任职的知名企业人士担任本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是死的,实践是活的,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实践能力尤其重要。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旅游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旅游人才的有效措施。

(三)制定合理的教学奖惩机制。

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要有全面的质量标准、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还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奖惩机制,包括优秀教师评选、学校惩处制度等等。比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应督促其自我反思不断改进其教学质量;对那些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和无贡献的教师给予辞退,避免没有能力的教师滥竽充数和不求进取。这样的机制能够有效的防止教师终身制的弊端,又能高效的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术水平。对于在教学模式、方式具有创新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等。这样的奖惩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四)制度管理建设。

制度管理作为一种硬性的保障,使教学活动过程规范化,管理方法科学化。完善旅游管理专业的保障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监督、考核和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利用现代管理信息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在教学管理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教学进度,严格按照培养方案执行教学活动,不能随意改动。在监督实行校外校内相结合的监督制度,根据专业性特色建立院内部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将全方位的介入高校教学活动中,其主要的工作职责有控制、检查、指导、沟通、反馈、评价、激励等,而具体的工作手段有巡视、随机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抽查等”。虽然海南各大高校都有建立督导制度,但不规范,随意性大,所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很有现实意义。在考核与评价方面,考核以定量指标进行,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制度的重要依据。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的实施由当地政府或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专业的专家组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采用的社会评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的需求,质量评价更趋于公正。完善的教学质量内部监控评价机制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建立校、系、院三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规章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门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机构。

三、总结。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对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质量的保障问题是海南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关系到海南高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由于海南的教育基础较薄弱,现有的教育结构及教育理念远远不足以支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对海南高校培养高质量的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完善和建设海南旅游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与保障机制是海南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论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系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届毕业生,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这份自荐材料,给我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大学四年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阶段,这期间我学习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法律基础等基础课程,系统的学习了旅游经济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基础会计学、公共关系学、市场调研、财务管理、餐饮管理、酒水操作、饭店客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景区管理等专业课程。除此之外,由于我对计算机的酷爱,还自己系统地学习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精通计算机硬件知识,精通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精通microsoft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精通frontpage、photoshop等网页设计与制作软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60-70字。在英语方面,我通过国家四级考试,英语口语更是我的强项。

从大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做兼职工作,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得到了在社会中锻炼自己的机会。我曾做过家教,在肯德基做过服务生,在酒吧做过吧员和歌手,在黄金周的时候做过义务导游等等。

我自认为自身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极强的创新思维和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我的个性开朗幽默,善与人沟通。我的特长是唱歌,曾在首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中凭借自己作词作曲的一首歌曲获得西北赛区的三等奖。

如今是我离开校园的时候了,我希望能在新的环境中打开一片新天地。我期待着属于我的机会,因此我怀着自信向您推荐自己,如果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虚心尽责、勤奋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竭力为公司的发展添一份光彩。

最后,再次感谢您阅读此信,期待着您的早日答复,

愿贵单位兴旺发达。

此致

敬礼

敬呈。

2005年11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课程建设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兴起,高等职业教育旅游管理专业成为一个新型学科,在我国已有二十年的时间。作为一门应用型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本文以旅游专业课程有效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希望对本专业教学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旅游管理。

0引言。

国外旅游教育始于上世纪50年代,专业设置始于60年代末,80年代为大发展时期,仅美国目前综合性大学设置该专业的院校就有200余所。而我国旅游管理专业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自1981年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开办旅游管理教育以来已有30余年,据高校信息查询系统统计,目前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院校已有500多所。旅游专业蓬勃发展呈多元化趋势,但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与教育萎缩现象共存,许多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无法满足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缺少实践操作经验、应变能力低、组织策划能力,学生就业率低,知识与技能无法胜任岗位的需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学生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课堂教学缺少新颖性,效果不理想。特别是职业教育,以培养具有岗位操作技能人才为目的,强化课程有效性,理论与实践保质保量,增加学生应用操作能力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点。

1增强课程有效性首先要了解社情。

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刚刚兴起30年,许多高校开设的课程多互相借鉴参考,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开课前缺少对社会企业用人单位基本要求的研究调查,导致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科目繁多,针对性不强,很多时候出现教学内容重复学习现象,这虽然可加强学生的知识巩固但更多时候一些可以自学的课程却占据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专业教学体系设置的不合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因此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先保证开设课程具有有效性。教育需遵循社会规律,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社会需求、岗位需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能力影响就业率的趋势,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开设专业课前应先做前期社会调查,走访并了解目前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期望值如何,哪些技能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哪些是工作中可以后期掌握提高的,这种在经过调查后的课程规划有助于学生掌握更实用的基础知识,课程更具目的性。以学以致用提高院校就业率为出发点,将传统的重文化理论转向重就业技能,以就业能力为导向开发课程、设计课程。

2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了解学情。

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要注意切记虚假、空洞。通常教师采用访谈、调查、观察、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真正立足于学生,不可空洞泛化,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其次分析不可停留在表面。有些教师由于缺乏洞察本质的能力使调查分析浮于表面,未做深入剖析,分析出来的学情也无法起到太大作用。所以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深入了解学情,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与实践研究能力和具体方法。教师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通过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研究,正确有效地进行分析。

3增强课程有效性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有效性还应明确各个教学目标。高职教育课程的有效性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和目标密不可分,设计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阶段目标,从最基本的课程目标到学期目标到人才培养方案目标都应一一明确。教师了解各单元各阶段目标后进行课程设计,在讲授课程时注重人才目标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荣誉感。

4增强课程有效性需优化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以能力为导向,是高等教育的补充形式,与社会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目前高校工程任务化加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求掌握人文、历史、地理、英语、计算机、服务礼仪、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内容,综合性素质性较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4.1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多维教学资源。

把握经典内容与新知识的关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导入新方法、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和职业标准,引经据典基础上巩固经典内容,扩展新理念、新动向、新知识。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信息以项目教学为载体,以岗位工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分单元、分任务、分模块,使课程内容贴近前沿、符合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4.2创新教学方法,情景模拟中应用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岗位主要为旅游企事业单位、酒店培养从事酒店管理、导游工作、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需要具有较强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工作的基础。情景教学模式恰好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特别是组织、领导、协调能力,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连接的“桥梁”。情景模拟课程可以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理解能力,增强课程的有效性,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

5结语。

促进课堂有效性,保证教学效果,质量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教师要以“关注学生”为出发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合理设计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资源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必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多学习、多观察、多思维,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所教内容符合社会主流、符合岗位需要、符合学生兴趣。

参考文献:。

[1]叶秀荣.情景教学在日语阅读中的运用[j].文学界(理论版),(07).。

[4]朱晓慧.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1.。

作者:佟鑫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高职旅游管理论文

(一)实习管理体系建设完善。

每个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有特色的实习管理模式,黑建筑旅游管理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也形成一套运作良好的实习管理模式和简单易操作的管理体系。学院主管领导和教务处通过制订相关文件和不定期不定时采用各种方式抽查监督实习环节的落实情况;中间协调由商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就业科负责;具体工作则有实习工作小组完成,实习小组由教研室专业教师组成,认真执行相关管理文件的工作要求,落实教学部门对实习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并及时了解实习状况和采取措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积极反馈实习效果和操作过程中的信息。

(二)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把握人才市场脉搏,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选择理想的实习基地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这样几个原则建设实习基地:1.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浙江;2.综合性较强,能够提供良好实践环境。如在水一方等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酒店;3.品牌价值高的五星级酒店和业内知名旅行社,如上海佘山艾美酒店、海外旅行社哈尔滨分公司等;4.稳定性强。

(三)实习过程中实践和理论失衡严重。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并希望实践能促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思考,从而使学生毕业就具备较高专业的水平。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采取“2+1”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到企业实践一年。在企业实践这一年,学生就很少有静心思考和调查的时间,加之指导教师一般在校都有教学任务,很难到企业进行长时间的跟踪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因此,在注重技能训练的同时,企业和学校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几点建议。

社会上对服务业存在某种偏见,导致旅游从业人员职业地位较低,且旅游业的工作劳动强度大,接触的人杂,对工作人员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要求都很高。很多学校招收的是“服从”调剂的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对未来没有规划,基本功不扎实,在实习的时候也不安分,存在应付了事混日子的思想。要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专业,爱上旅游专业。

(二)实习基地建设要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当前实习模式下,旅游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对实习各有所求,没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实习过程中,旅游企业向实习学生要效益要产值;学生要的是实习经验,学生更希望能积累多种经验;学校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一方面为社会输送优质毕业生,另一方面提高办学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实,平衡各方利益也不是没有办法,如果学校在向企业安排实习生前,先按企业需要培养出能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应变能力强,工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企业要求的`学生,相信企业是能够尽快认可学生并积极安排岗位实习的。这就要求学校不仅要建立稳定的实习伙伴,还要建立深度合作的实习基地,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新课程和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

(三)实习模式国际化。

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对外开放度越来越大,国际影响越来越明显。这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仅要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要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策略,把老师送到知名旅游企业进行学习,送到旅游管理专业先进的国家院校去交流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方法和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四)提高实习调查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来说,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企业实习一年里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完成了实习任务,但是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的质量还有待提升。提高实习报告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是提高实习报告在实习评定中的比重,强调实习调查报告是实习评定中的重要部分,进而推动毕业生重视调查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旅游从业人员,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这个行业的主力军,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技能上都有绝对优势。而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人才方面明显存在缺陷,即实践与理论结合不足。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不断借鉴欧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并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

作者:郝显薇单位: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论文提纲

摘要:在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中展开平易近警轮岗交换,有益于优化警力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激起部队活气,晋升部队治理效能及边检机关正轨化扶植程度。笔者采用材料查询、座谈访谈、问卷查询拜访(206份)、抽样查询拜访等方法,以g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任务为调研模子,对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任务停止了专题研讨。经由过程研讨总结g收支境边防检讨总站职业化改造以来平易近警轮岗交换的整体情形、根本做法,找准任务中存在的成绩。并自创应用古代公事员轨制(或称文官轨制)的相干实际,对树立平易近警轮岗交换的机制、准绳及法式等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力争以此树立与政治、经济、社会生涯相顺应,与《国度公事员法》相连接,与《国民警员法》相配套,具有收支境边防检讨任务特点的平易近警轮岗交换体系体例。

abstract5。

1绪论7-10。

1.1研究背景7。

1.2研究重点7。

1.3文献综述7-9。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9。

1.5主要术语说明9-10。

6结语30。

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2、浓雾下高速公路追尾事故风险管理研究。

3、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融资模式、风险管控和信息披露。

4、国际油价与我国能源公司股价的相关性测度及其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5、城市供水管网铁释放特性及其风险管理。

6、电力通信网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7、电机企业投资风险管理研究。

8、大型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

9、开放条件下原油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研究。

10、我国田径专业竞技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11、设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12、基于风险预算理论的保险资产管理路径研究。

13、煤炭企业战略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14、信息安全风险多维动态管理模型及相关评估方法研究。

15、免疫视角下企业风险管理要素与风险管理绩效关系研究。

16、基于资本约束的商业银行资本配置对风险管理影响研究。

17、大型建筑企业工程投标风险管理研究。

18、电网主型设备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型及信息系统研究。

19、电网基建项目全面风险管理及其信息系统研究。

20、epc模式下的能效电厂项目风险管理模型及决策支持系统。

21、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作用。

22、浅论企业外汇债务风险管理。

24、浅谈加强中国海外政治风险管理。

25、从声誉风险视角看企业风险管理。

26、浅谈现代企业风险管理。

27、论物流企业风险防范。

28、关于矿业企业风险管理。

29、关于旅行社的风险管理。

30、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31、信息服务企业的风险管理。

32、物业服务企业的风险管理。

33、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

34、高技术产品的市场风险分析。

35、浅谈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36、我国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37、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的风险管理。

38、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

39、监理工程师的责任风险防范机制与补救。

40、教育行业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41、大学生体育意外伤害的防范与处理。

42、高校突发事件与风险管理。

43、高校发展的风险评估基本框架。

44、浅谈农业风险的识别及控制。

45、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风险管理研究。

46、转基因生物的风险分析。

47、医疗风险管理浅析。

48、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49、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管理。

50、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其防范。

51、浅谈社会公共风险管理。

52、论网络会计的风险管理。

53、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54、软件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55、对电子软件相关风险的认识与应对。

56、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

57、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58、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59、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60、固定资产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61、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研究。

62、企业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63、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与模式。

64、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重构研究。

65、全面风险管理。

66、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模型研究。

67、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68、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69、我国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70、安徽省进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研究。

71、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管理的相关研究。

72、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7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74、基于coso框架的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75、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管理研究。

76、试论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

77、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78、关于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问题。

79、信用卡风险分析。

80、助学贷款中的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81、建立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思考。

82、风险测度和管理的var方法及其优缺点探析。

83、保险业风险及其防范。

84、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理。

85、我国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探析。

86、我国风险投资的风险管理研究。

87、浅谈创业投资的风险管理。

88、论国际商务中外汇经营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89、企业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90、浅谈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91、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92、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

93、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策探析。

94、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分析及控制。

95、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浅析。

96、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97、企业信息系统选择风险。

98、初创企业信息化管理风险分析。

99、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100、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风险与管理对策。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当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自然的渴望逐渐强烈,在这种情况下,森林旅游得以快速的发展起来,不仅成为游客喜欢的一种时尚旅游方式,同时也有效的带动了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生态旅游;生态环境保护。

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向往大自然,这就使森林生态旅游得以发展起来。森林旅游是一项新兴的产业,但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实现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这就使森林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当前林业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林业保护与森林生态旅游的关系。

森林资源是我国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动植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场所。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所以保护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不仅会使林业的生态环境得到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旅游,使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在不消耗森林资源的情况下实现林业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旅游给林业带来的效益是远远高于生产木材的效益,而且还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森林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给林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当地的居民受益,所以随着各项关于生态环境旅游活动的不断开展,有效的推动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生态旅游具有不可替代性,其自身也具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生态旅游活动具有原始性和自然性,其管理上更加生态化,旅游的内涵更加科学性,通过生态旅游可以使森林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生态旅游还具有较好的教育性和高知识性,可以使多方利益主体有效的参于进来。

2森林旅游的重要地位。

据一项统计分析表明,当前全球旅游人数对于森林旅游的向往开始不断上升,估计到2020年,森林旅游的人数将占全球旅游总人数的一倍以上,这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森林旅游的市场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森林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森林旅游在我国还属于新兴的行业,具有较强的生机和活力,所以在未来的市场中,森林旅游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2.1具备森林旅游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的创造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断的增加,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游客,所以为发展森林旅游局提供了潜在的客户群,而林区旅游其前景较好,森林生态旅游能吸引更多的人群来到森林中,与大自然进行充分的接触。

2.2在林区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通过发展森林旅游业,使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也使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有效和协调,有效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森林旅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其投资少,见效快,不仅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会带来较高的回报率。而且森林旅游具有较为广泛的辐射性,其关联性也较强,可以直接拉动地区各行业经济的增长,充分带动了地区相关行业的发展,也吸收了地方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使社会更加稳定。

3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

3.1加快旅游资源的整合。

一是整合景点资源,充分的挖掘景区的旅游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同时加强零星资源和个性景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增加景区的整体感,使景点之间实现相互补充,激发旅游可连续浏览的热情,同时在景区内还要设置一些景点群,充分显示出景区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二是整合季节旅游资源,让四季都有丰富优化的景点、景区,使游人来到大森林四季都是享受;三是整合旅游消费资源,按照不同消费群体的经济状况,可进入度、旅游市场辐射人口和消费能力,确定不同的旅游线路和消费层次。

3.2搞好“三个统筹”

一是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在景区内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而使景区的景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特点,在一年四季都各有不同,从而给旅游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还可以根据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会议游、工业游、科技游、烹饪游、渡假游,采摘游,考察游,采风游等。

二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两手抓:一手抓旅游的经济产业功能的增强,迅速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提高效益的最大化;一手抓林业绿化覆盖面积的发展。

三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旅游业发展带动了人流、信息流、物流,旅游业的发展是基于旅游资源的丰厚,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又源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机动车的进入量;(4)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科学管理机制,细化生态旅游的管理工作;(5)科学确定旅游区内的游客容量,并严格控制游客规模;(6)建立旅游区社会、文化、环境的跟踪监测系统;(7)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生态旅游意识;(8)大力倡导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旅游的群策群力。

4加快推动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措施。

4.1解放思想,变资源为资本。

对于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在地方林业中是最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也是最具有潜力的。在保护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得天独厚森林旅游资源,已成为林业职工群众的共识,在发展森林旅游、变森林资源为森林资本同时,树立森林资源开发建设的新观念,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优势做好森林资源开发。

4.2合理资源配置。

一是搞好森林景区之间的横向联系,弥补单一林区自然景观单调的不足,实行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整体优势。

二是加强森林景区与其它自然景区之间的纵向联系,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弥补森林旅游内容欠丰富的不足。如文化美食节、峡谷探险、漂流等,丰富森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并向更广泛的生态旅游扩展延伸。

三是探索森林旅游与林区农户相结合,弥补森林景区吃住条件不足。观森林景,林区吃农家饭,憩林区农家园,悦游客心。

4.3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调研,结合林业管理局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管理措施。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生态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5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森林生态旅游得以较快的发展,这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行为,游客在旅游中充分的享受了大自然并了解了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当地的人文特征,同时森林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然与人为生态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而当地的居民和管理机构在这种特殊的旅游行为中享受到经济效益。所以生态旅游的开展有效的推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森林成为其发展的重要基地,但任何旅游活动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在生态旅游开展过程中,对于森林资源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正确处理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生态旅游在森林资源环境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根辉。论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方向林业调查规划。2010.35(5)6.

[2]侯艳伟。生态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作用。管理观察。2010(13).

[3]王慧玲。浅析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吉林地质。2008,27(2).

相关范文推荐
  • 12-18 参观第一支部心得体会(通用22篇)
    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就是一个反思、总结和成长的过程,通过深入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和借
  • 12-18 科技写作与科技论文写作(热门19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这里有一些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经过两周时间的学习,《科
  • 12-18 路演心得体会范文(1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找到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铁路演讲作为一项重
  • 12-18 给父母做顿饭的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心得体会范文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个事件或者经历的不同理解和感受,相信你会从中受
  • 12-18 田径裁判培训心得(精选21篇)
    培训心得记录下自己在培训中的思考、互动和反馈,有助于我们理清培训的思路和方向,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供大家参考和
  • 12-18 一枚硬币读后感(热门12篇)
    读后感是对读者阅读一本书后所产生的思考和反思的文字记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观点。再随机选取一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关键是要准确把握
  • 12-18 个人购买社保协议书(优质20篇)
    合同协议对于商业合作来说是一种法律保证,能够明确各方责任和权益。通过查阅合同协议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常见条款和表达方式。甲方:(公司)。乙方:性
  • 12-18 民办学校教师工作总结(专业18篇)
    教师工作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制定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计划。教师工作总结是对自己一段时间内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方式。通
  • 12-18 校本学科教学工作总结(精选23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教师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经历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广大教师
  • 12-18 年度医院工作计划(实用15篇)
    医院工作计划要注重科学性和前瞻性,根据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口需求进行合理规划。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医院工作计划范文,看看是否能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