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大全7篇)

最新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大全7篇)

时间:2023-08-31 22:45:43 作者:温柔雨 最新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大全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们游览了曲阜的三孔,我不仅对这个2520xx年前的名胜倍感钦佩。

曲阜,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名字,更不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它曾是神农故都,黄帝生地,少昊之墟,商殷之国,周汉鲁都,它还是一位伟大人物的故里孔子。

千百年来,人们怀着对孔子的崇敬,绵绵不断的来到这座圣城,追忆,抚摸,朝觐,感受儒家文化的历史印痕。

曲阜有著名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它位于曲阜中央,它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宏伟壮观。楼房厅堂不计其数,花园也很多。孔府被后人分为红萼轩,忠努堂,安怀堂,每个地方都令人流连忘返。

孔庙,它位于孔府西侧,建于公元前478年,主要用于祭祀。我们要穿过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间,壁水桥。然后到达圣迹殿。这是孔庙的主体。此殿气派大方,庄严宏伟。殿前是一个香火炉,上面香火不断。出来圣迹殿,便是鲁壁,据说孔子将书藏在里面等后人来取书。鲁壁旁是一口井,到现在还未干涸。

孔林,它是在曲阜城北侧,是全国最大的人工墓葬群和人工园林。这里沉睡着孔子,孔芨和孔鲤。孔子的墓群为主体,前有孔芨,后有孔鲤,这被称为抱子携孙,墓前是享殿,用于摆香火。殿前有许多人在祈福。

这次游览,让我深刻体会了儒家文化的魅力,感受儒家文化的辉煌。这次游览使我终生难忘。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二

段一:引言(对曲阜孔府的简单介绍)

曲阜孔府,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在孔子的故乡曲阜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区。孔府始建于北宋,占地55.6万平方米,是一座以孔子为主题的庙宇和建筑群。来此参观不仅能够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更能领略到崇尚儒学的深刻文化内涵。

段二: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对孔府的传统文化氛围的描写)

一踏入曲阜孔府,弥漫在空气中的香烛味道和古朴的建筑风格就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一路上,可以看到松柏掩映的小径,石桥池塘,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庭院里的陈设,古色古香的文物,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亲身经历孔子的生活。

段三:参观孔府展厅(对曲阜孔府展厅的精华部分的描述)

孔府有一座不可忽视的展厅,内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书籍。展厅分为不同的区域,从孔子的故居、书房到儒家经典书法书画等等,其中每一件作品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韵味。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说和藏品展示,参观者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儒家文化的精髓。

段四:聆听孔子智慧(对曲阜孔府中孔子的智慧教诲的描述)

在孔府的庭院中,有一处被誉为“君子学堂”的地方,这是孔子教授学生的地方。在这里,表演者扮演孔子,为游客讲解儒家经典,向人们传授智慧的教诲。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孔子教诲学生的画面,聆听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智慧。

段五:体会与思考(对参观曲阜孔府的体会和思考)

曲阜孔府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在这里,不仅仅是参观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去感受一种思想精神,一种智慧的传承。通过对孔子智慧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曲阜孔府让我们明白,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道德,这丰富的智慧及其实践框架在今天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结:

曲阜孔府作为一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景点,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参观。它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讲解和互动的方式传递了孔子的思想和智慧。参观者在这里不仅能够沉浸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更能领悟孔子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曲阜孔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保护和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遗产,更在于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让人们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三

山东,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片伟大的土地不仅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而且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非常灿烂的文明。山东的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举不胜举。

各位游客、各位先生、小姐,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孔庙。

尊敬的游客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欢迎各位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参观游览,同时也感谢您选择我作为您此次游览的向导。我是曲阜旅行社的导游员张某,大家可以叫我小张或者张导。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下面就让我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欣喜心情,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

孔庙是祭祀孔子的礼制庙宇。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似尼丘山之形,故因名丘,字仲尼。

孔子在一生艰辛探索的社会实践中,深入了解和认识了当时社会,逐步创立了儒家思想的基本体系,成为当时著名的政治理论家、教育家、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学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生前所居之堂改做“寿堂”,房屋三间,里面陈列着孔子使用过的“衣、冠、琴、车、书”,“因以为庙,岁时奉祀”,即每年按时祭祀。尽管当时孔子已是相当知名的学术大师,但儒家还只是一个学派,孔子的地位不高,所以最初的孔庙也仅仅是孔子的故居。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学地位逐渐提高。

据记载,从公元220年到解放前,孔庙先后重修扩建七十多次:历经两千余年的历代重修扩充,便得曲阜孔庙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共占地约14万平方米,殿堂阁庑466间,门坊54座,碑亭17座。规模之大,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全国三大古建筑群。

孔庙的总体布局是由孔子当年的故居长期发展而来的,至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孔庙建筑发展追求的建筑效果是通过建筑群整体所造成的环境去烘托孔子的丰功伟绩和儒学圣教的高深博大来完成的。因此,孔庙建筑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是它的总体布局及建筑序列的完整性;其次是它的个体建筑的处理及每道院落的格局,每个殿、堂、楼、门、亭都充分显示出了各自的重要作用;第三是个体建筑的细微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家们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成就。在整体建筑方面,孔庙采用古代传统的宫庭式建筑形式。但它经过历史上的多次重修扩建,每当重修扩建的时候,它必然要受到前代孔庙建筑形制、规模等因素限制,然而,孔庙的建筑群体最终成功地利用了先代遗产,既体现了历史遗产的延续,又保持了它的总体的完整性。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制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首先,孔庙是孔子故宅扩建而成的,它保存了许多有关孔子的古迹,如故宅井、诗礼堂、鲁壁、金丝堂以及为纪念孔子讲学建造的杏坛等;其次是王者宗庙因素,如门戟之制,前殿后寝之制等;第三是宫庭因素,如天子五门之制,王城角楼之制,东、西华门等;第四是宗族家庙因素,如启圣殿、崇圣祠、家庙等;第五是祭祀因素,在孔庙被祭祀者除孔子、四配、十二哲外,还有先贤先儒、祖先等总数达二百余人,这样为容纳大批的从祀者神位,就须得设立廊庑,由此便形成了廊庑院落。除以上几个因素外,还突出地表现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及孔孟之道的神圣性,如泮池、璧水、牌坊等,并以书楼象征孔子在学术方面的伟大成就。孔庙成功地运用了传统的庭院组合与环境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达到了渲染孔子在学术上、教育上的卓越贡献和在古代社会中崇高地位的目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中别具一格的建筑形制。

孔庙内现有古树一千二百余棵,与宏伟的建筑群相互辉映,特别是夏季,上千只鹭鸟居住在古木之上,形成了孔庙又一独特的景观,鹭鸟已被曲阜市定为市鸟。

万仞宫墙

金声玉振坊

金声玉振坊建于明代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金声玉振”四字为明代学者胡缵宗手迹,坊上有平面浅雕云龙戏珠,柱顶各设圆雕“辟邪”一只,俗称“朝天吼”,坊后有一座单孔石桥,上设龙陛,名曰“泮水桥”,桥下泮水原上游接古泮池,下游流经明城正南门西水门入护城河。此桥建于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金声玉振”四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意思是说孔子集圣贤之大成,始终而一。“金声”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原意是指我国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在古代奏乐时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的原意为一首完善的乐曲。孟子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无缺的乐曲,在这里借用孟子语意,是说孔子思想完美无缺,集古圣贤之大成,以达到绝顶的意思。

棂星门

棂星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原为木质结构,清代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衍圣公孔昭焕重修孔庙时,换成石柱铁梁。四根石柱顶端为四大天将,中间平梁上是火焰宝珠,以象征此门由天将守卫而成为参天立地的天门。

棂星,即天田星,最早见于史料的有汉高祖命祀灵星,凡祭天先祭灵星,古人认为灵星“主得士之庆”,专门管官的星。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筑郊台外垣置灵星门,即在祭天之台的外墙置灵星门,形如窗棂,故曰“棂”。孔庙设棂星门,意为祀孔如祀天,此见于宋《景定建康志》、《金陵新志》所记。另外,孔庙有碑记:置棂星门“取其疏通之意,以纳天下士”,无论任何地方,只要设有棂星门,那么它的门扇一定是由棂子结构而成,因此有疏通之意,孔庙取此意,以招引天下的文人学士都来学于此。

棂星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幢下马碑,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在封建社会,所有来曲阜祭孔的官员,无论职位高低,来到孔庙前见到此碑,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孔子的尊崇之意。此碑始立于金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现仅存东面一幢。

太和元气坊

太和元气坊建于明代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全为石质结构。“太和元气”四字为当时山东巡抚曾铣手书。

“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后来,一些唯物主义者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原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太和元气”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

太和元气坊后为“至圣庙”坊,原名为“宣圣庙”坊,始建年代未查到记载,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的庙图上已有“宣圣庙”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宣圣庙”为“至圣庙”。此坊为汉白玉石质。“至”即至高无上的意思。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意思是说孔子对人类做出的贡献如天地一样大,孔子思想是空前绝后,无论古今还是将来,都是至高无上的。

圣时门

圣时门原为孔庙正门,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扩建,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清世宗赐名为“圣时门”。此门建于高台之上,前后御道上各有浮雕云龙戏珠石陛,系明代雕刻。“圣时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认为伯夷反对武王灭纣,不食周粟而死,为圣之清者;伊尹,帮助汤灭夏桀,汤死后辅佐外丙,仲壬死后立汤孙太甲即位,因太甲破坏汤法,被伊尹放逐,三年后太甲悔过,又被伊尹接回复位,孟子称伊尹为圣之任者;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他曾三次被贬黜而仍留任,人问他为什么不离开,他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齐攻鲁,他派人到齐劝说退兵,没用一兵一卒,就退了齐军,所以孟子说他是圣之和者。通过比较,孟子认为孔子是圣之时者,终始而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无论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朝代,孔子思想都应成为正统思想。

璧水桥

进来圣时门,豁然洞开,很大的方形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东西对称各有一腰门,对面三架拱桥掩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加之石制盆景上缀,使人心旷神怡,无不动情,顿觉进入了“神”的境界。崇圣者仰之弥高,观览者先睹为快。与此情此景相连接,东边腰门曰“快睹”,西边腰门曰“仰高”。“快睹”寓先睹为快之意,“仰高”则出自《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意说孔子之道高深不可测,抬头向上看,越看越高,学习孔子的思想学说,一旦入进门来,才感到里面的东西学无止境。此二门建于明代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过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门,一般人只能从仰高门进庙。

前面一水横穿,三桥纵跨,环水有雕刻石栏,因水“壅绕如璧”取名“璧水”。北京天安门前有金水,这里设“璧水”意为孔子庙宇与皇宫等同,三桥因而得名璧水桥。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增添石栏,河身砌有河底,原河上为小墙,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将小墙改为石栏杆。

弘道门

弘道门始建于明代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原门三间,当时是孔庙的正门。明弘治年间重修孔庙时,改建为五间。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钦定为“弘道门”,后由乾隆皇帝题写“弘道”二字竖匾立于门额。

弘道门下现有石碑两幢,东碑是元代刻成的“曲阜县历代沿革志”,记载了曲阜在元代以前的历史沿革概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西碑是元代“处士王先生墓志铭”,颇有书法价值。二碑原立于曲阜城东旧县村,1964年移入孔庙。

大中门

大中门是宋代孔庙的正门,始建于宋代,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重修。“大中门”三字匾额系清高宗乾隆手书。

大中门两侧各有绿瓦拐角楼一座,各三间,平面作曲尺形,建在方形高台之上,这两个角楼与孔庙后面东西两角楼形成的矩形轮廓,即是元代孔庙的轮廓。孔庙内的主要建筑物都在此轮廓之内。角楼建于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庙设角楼是仿照宫庭皇城角楼之制而建成的,意使孔庙像皇宫一样威严。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原为三间,明代成化年间扩为五间。清康熙年间名曰“参同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为同文门。此门是一独门,左右无墙。以前中国传统的宫殿式建筑,在主体建筑之前常有小型建筑作为屏障,以表示庄严,同文门就担当着奎文阁的屏障作用。“同文门”三字为清高宗乾隆手书。

奎文阁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始建于宋代,重檐五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改为三檐,赐名“奎文阁”。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改为七间,清高宗乾隆皇帝题写阁匾。

奎文阁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三重飞檐,四层斗拱,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屋藏御赐经书,暗层藏印板,下层藏御香帛。

“奎”,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所以,金章宗为赞颂孔子是天下文官主,将原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扩建以来,经历了几百年风风雨雨和上百次地震,在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代康熙年间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即说百分之九十的房屋倒塌,而奎文阁安然无恙。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奎文阁因历年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质糟朽,阁上方扭斜,于是由国家文物局主持,组织古建筑专家联合拟出修复方案,拨款120余万元,比原定工期提前一年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阁,完全保持了原有的规格和风貌。

奎文阁廊下东、西各有一幢石碑,东为《奎文阁赋》,由明代著名诗人李东阳撰文,著名书法家乔宗书写。西为《奎文阁重置书籍记》,记载了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刘六、刘七率农民起义军攻占曲阜、占领孔庙,“秣马于庭,污书于池”,将奎文阁藏书“焚毁殆尽”以后,皇帝“又命礼部颁御书以赐”的情况。清代奎文阁中的藏书又有增添,清晚期将藏书移入孔府保存。

奎文阁内现为孔子圣迹图陈列。孔子圣迹图现存三套,一是明代圣迹图绘画,二是明代雕刻圣迹图木板,三是明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这里陈列的系明木板圣迹图印本。圣迹图全套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主要活动。

十三碑亭

过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院内有十三座碑亭,保存了唐、宋、金、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所设立碑刻57块,南排中间两座碑亭系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和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建的;次外两座系金代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所建,其它均为清代建筑。按孔庙的建筑发展,清代碑亭应建在大中门前,清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将碑拥挤在各碑亭之前,故在此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的拥挤现象。因此有人说这种建筑结构犬牙交错,两角相顶,巨檐相交,是古建筑学上所讲的“勾心斗角”,“勾心斗角”见于《阿房宫赋》,至于其建筑结构是什么样子,已无法确知。

十三碑亭内碑文的内容均为历代帝王、大臣们修庙、祭庙、告庙之类的记录。从书法上看,真草隶篆、座座不同,其中有蒙古文、满文与汉文对照石碑,通过十三碑亭可窥见出历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变化。

大成门

大成门在宋代初年叫仪门。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因大成殿得名大成门。原门三间,明弘治十二年和清雍正二年两次着火后重修,清世宗雍正题匾。此门用黄瓦、彩绘斗拱,前后各用四根石柱擎檐,前后中央四根深雕云龙蟠柱,其余四根为浅雕花纹,前后台阶中有浮雕龙陛,均为明代中期雕刻。此处并五门,将孔庙分成三路,东为承圣门,院内为奉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为启圣门,内奉祀孔子父母。中路三门并立,东西各有掖门,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中路为祭祀孔子夫妇及历代先贤先儒的地方。

先师手植桧

大成门里东侧有一石栏,栏内有一棵桧树,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

此树最早记载见于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兖州曲阜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六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手植桧树原有三株,于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枯死。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复生,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枯;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再生,金贞佑二年(公元1214年)毁于兵火。到此,相传原孔子手植桧树绝迹。元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由三氏学堂教授张将原东庑废墟上发出的桧树苗移栽于此地,即为第四代手植桧。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孔庙着火,此树被烧死,仅存树身;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再次着火,烧毁树身,仅存下约半米高的树桩。树桩一直保存到前,初期被锯掉树桩,现石栏内尚保留有第四代树的树根。现在挺挺高耸的桧树是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复生的再生桧。因此,如果算孔子亲植,那么正好是第五代树。现手植桧高大劲拨,围有二人合抱,枝冠似伞,树身似铜,高达十五、六米,树头向南倾斜,不知为什么,清代复生的手植桧树的形状竟和明代万历年间的圣迹图石刻上原手植桧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有人认为这个与地理位置有关系,不知能否解释清了。仔细想来,似乎有些道理。

先师手植树历来受到重视,“此桧日茂则孔氏日兴”,将它和孔氏子孙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宋代米元章(米芾)将手植桧与封建统治者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有诗为证:“矫龙怪,挺雄质,二千年,敌金石,纠治乱,如一昔”。

树东立有一碑《先师手植桧》,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字体酣畅,浑厚有力,是明代杨光训手书。

杏坛

宋代以前孔庙内并没有杏坛。现杏坛的位置是宋代以前孔庙的正殿。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将正殿扩建,位置后移。为纪念孔子讲学,在原正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即筑一个土台,周围植杏树,名曰“杏坛”。金代在坛上建亭,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重修,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建。

杏坛是纪念孔子讲学的地方,最早记载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习书,孔子弦歌鼓琴”。至于原来没有杏坛,或者说有杏坛在什么地方已无法考证了。一般来说《庄子》上面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但《庄子》下篇一般认为是伪作,而《渔父篇》出自《庄子》下篇。因此,对于原杏坛的记载真伪难辨,尚不得考证。

杏坛内现有石碑两幢,背东面西一碑为金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由孔子五十一代孙孔元措立石于亭内的,面南一碑为清高宗乾隆手书的《杏坛赞》,写道:“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绛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据《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诏名文宣王殿曰“大成”。赞颂孔子思想空前绝后,完美不缺,集古圣贤之大成。

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现在看到的大成殿是清雍正时期火后重建的。大成殿阔九间,深五间,主殿高24.8米、阔45.69米、深24.85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斗拱交错、雕梁画栋。四周有回廊,顶端檐吻足有一人之高,前檐下为十根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柱高5.98米,直径0.81米,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云焰,下饰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使人无不感到惊讶万分。大成殿两侧回廊和后面回廊下的18根石柱为八棱八面柱,上有浅雕云龙戏珠,每一面为九龙戏珠,每根柱上就有72条龙。

殿下有双层台基,前有高二米的大露台,东西宽约45米,南北35米,南有两层大型浮雕龙陛,四周围以双层石栏,石栏下东西南三面共突出24个石雕螭首。双层石栏设计规整古雅,有复道四通。大露台是祭祀孔子时舞蹈奏乐的地方。整个大成殿气势雄伟,结构整齐,规模宏大,突兀凌空,金箔贴裹,群龙竞飞,具有明显的东方建筑特色。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里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大殿内有9座大型神龛,17座塑像。中间一座是孔子,孔子像坐高3.35米,头戴十二旒冠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孔子在历史上被尊为文宣王后曾经有过争论,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39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著王者之服,但此“王”并不确切,因为“王”有君王和侯王区分,有人认为应属君王之“王”,也有人认为应属侯王之“王”。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冕九族,服九章,从上公制”。因此看来,宋以前“文宣王”之“王”应属侯王之“王”,以后随着孔子地位进一步升高而被确认为君王之“王”。所以孔子身着的服装是十二章西周的王服(天子之制)。

孔子两侧神龛内为四配,东位面西的复圣颜回和述圣孔伋,西位面东的是宗圣曾参和亚圣孟轲。四配塑像坐高2.6米,身穿九章公服,手执躬圭,如古代上公礼制。其后还有“十二哲”塑像。

大成殿内除17座塑像外,还有10方巨匾(有的还未复原),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是雍正皇帝的手书。

寝殿

大成殿后是寝殿。寝殿,是祭祀孔子夫人的地方。孔子夫人是春秋末期宋国人,复姓亓官,十九岁嫁给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关于亓官氏的情况典籍中记载较少,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真宗赵恒追封孔子夫人“郓国夫人”,元代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被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称为“至圣先师”,她也改称为“至圣先师夫人”。最初鲁哀公立庙时,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开始有寝殿专祠,早期曾有过亓官氏的塑像,后改为画像,清雍正年间火后重建时,改为木制牌位,上写“至圣先师夫人神位”,上罩木刻神龛,龛前有供桌。寝殿的建筑年代与大成殿同。周围石柱上的雕刻图案是凤凰牡丹。

东西两庑

玉虹楼法帖

东西两庑北部现陈列玉虹楼法帖。玉虹楼法帖是孔子第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传铎的第五子孔继涑整理刻成的。孔继涑(公元1727——公元1794),字体实,一字信夫,号谷园,别号薛谷居士。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举人,候补中书,工书,是当时刑部尚书著名书法家张照的女婿。求学于张照,一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名重当时,与梁同书齐名,并称南梁北孔。玉虹楼是他的书房号,所以他所整理摹刻的法帖称为“玉虹楼法帖”。玉虹楼石刻共584块,拓印装裱成101册,故又称“百一帖”。整个玉虹楼法帖雕刻精益求精,由孔继涑独家刻成,是我国珍贵的书法珍品,具有很高的鉴赏和研究价值。

圣迹殿

孔庙的最后一座殿是圣迹殿。圣迹殿造型古雅,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由巡按御史何光主持建造的。他搜集了有关孔子的画像和文献资料,交由吴郡画工章草补充绘画并刻成石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完整石刻连环画——“圣迹之图”。圣迹殿是专门为存放《圣迹图》而建造的。《圣迹图》每幅高38厘米,宽60厘米,文图并茂,共120幅,描绘了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

故宅门

故宅门里是当年孔子的故居原址。虽不引人注目,但却是孔庙中最古老的地方。最初的孔庙就在这里。里面御赞碑亭一间,据说是孔子生前所居之堂的位置。

孔子家住阙里,故宅门所对的街道即是阙里街,阙指石阙。汉代在此街南首建有石阙两个,元代扩修孔庙时移入孔庙,“里”是指乡里即村庄或街道,因石阙得名阙里。

游客朋友们,孔庙的游览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在讲解中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讲解过程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孔庙,再次光临曲阜,谢谢大家!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叫。今天,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有幸担任导游,十分高兴。我将尽力为大家服务,不足之处,请批评改正!

在参观三孔之前,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曲阜。曲阜地处鲁中山区和鲁西南平原的交界处。大诗人李白曾描写曲阜:“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如兰”。

现在我们参观孔庙。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进院落,占地327.5亩,南北长达1公里;共有建筑466间,54座门坊,古树1700余株。孔庙每一个门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与孔庙毗邻,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进院落,共有建筑463间,加上后花园,共占地300亩。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进入孔府大门,由此向后,孔府分为三路,东路建有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等;西路是孔府主人当年接待贵宾和读书习礼的地方,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花厅等;中路是孔府的主体建筑,前半部为官衙,后半部为内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专用墓地,占地3000多亩,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围墙高3米、厚1.5米,长14.5里。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数百种植物。在万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壮观。参观“三孔”到此结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

谢谢大家!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名党员,我深深认识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我参加了在曲阜举办的党校学习班。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新知识,也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感悟。

第一段:学习过程

每天早晨,我们都要起得很早,因为学习时间很长。上午和下午都有课程,晚上还要抽出时间阅读学习材料。我记得,我们每天早晨都会参加升旗仪式,这是一个很重要和庄严的活动,它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祖国的认知和爱国精神。我觉得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转变。在党校期间,我学会了如何用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这些分析方法我之前并不熟知,但现在我非常感激能够在这里学到它们。

第二段:新的认识和启示

在党校里,我认识了很多党员同志,他们经常会和我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对于一些政策的看法。这些经验和看法对我有很大启示,因为他们是从实践角度出发,而我的理论学习又能为他们的实践指明道路。在课堂上,我们也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交流,这种互动方式让我能够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

第三段:机会和挑战

党校学习班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当今社会的形势变化和我所从事的行业的发展方向。当然,这也带来了挑战,我发现,我要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我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进取,才能够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和更多的职业机会。

第四段:个人的收获

我个人在党校学习班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要深入了解我所从事的行业,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事实上,作为一名党员,我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自律、自信、自觉和自省能力,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

第五段:未来的方向

在参加了党校学习班之后,我的未来方向逐渐清晰起来。我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班和培训课程,与同事们共同交流经验和分享成果。我也将与领导沟通,并积极承担一些重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提升自己的领导艺术和智慧。

总之,参加了党校学习班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和党员的使命和责任。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将不断努力,通过实践和学习,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五

曲阜有“孔庙”、“孔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圣人孔子的故乡,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物质遗产,许多游客都是慕名而来,来到曲阜,你可不要只顾着看这里的景色啊,停下脚步买点曲阜特产带回去吧。

姚村凉席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人们的不断努力和发展,姚村凉席不仅在曲阜有着很大的名气,在许多其他的地方比如内蒙古也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姚村凉席也迎来了自己的变革期,凉席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工艺也更为精巧。加工后的产品光滑凉爽,凉席上有着各种的花纹和图案,有着不同的寓意。有的凉席还被进一步加工成各种装饰品和工艺品等,深受中外游客们的喜爱。

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工艺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探索,到了清代,楷雕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的娴熟和完美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1911年的巴黎博览会上,曲阜的楷雕作品一举摘得金牌,从那以后,曲阜的楷雕作品就获得过无数的荣誉,受到中外的欣赏和好评。

大家都知道曲阜是著名的文化圣地,说起文化,这里的尼山砚可是源远流长呢,尼山砚和孔子还有一定的联系,尼山砚的原材料尼山砚石是在尼山采的,而尼山就是孔子的出生地,所以也就有了尼山砚这个名字。尼山砚石表面细腻,还有花纹,是制作砚台的上好材料。制作好的尼山砚外表朴素但有很高的情趣,不仅发墨好、耐用,还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

煎饼在山东的很多地区都有,比如说山东泰安、山东临沂、山东曲阜,而每个地区的煎饼口味都不一样。以前,煎饼是当地人们的.主食,而现在,曲阜煎饼经精细的加工后,再包装上漂亮的包装,使得这些煎饼看起来更加的有食欲了,是曲阜著名的点心和特产。曲阜煎饼有着薄薄的皮,咬一口,便觉其香酥脆吃了还想吃。曲阜煎饼不进口感好,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利于消化和吸收。

快来曲阜这块圣地吧,在感受这里丰富深妙的文化的同时,看一下这里同样著名的曲阜特产吧,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六

曲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孔子的故乡,因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前不久,我也有幸前往曲阜进行了一次参观,对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就我的参观心得体会进行分享,以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个美丽的城市。

首先,曲阜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孔子的故乡,曲阜几乎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影响和孔子文化的存在。在参观孔庙时,我被孔子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所深深吸引。通过参观孔庙,我了解到孔子之所以被尊为“圣人”,是因为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曲阜还有文庙、孔府等一系列与孔子相关的古迹,参观后使我对孔子及其学说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其次,曲阜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阜不仅是孔子的故乡,还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化教育机构——曲阜师范大学的所在地。曲阜师范大学以传承孔子学说为重点,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在参观曲阜师范大学时,我被校园内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不禁感叹这里孕育出的学识与智慧。通过参观曲阜师范大学,我深刻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第三,曲阜的自然风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曲阜处于山东省中南部的丘陵地带,拥有着独特而美丽的自然景观。我参观了孔子墓,这是一座坐落在山脚下的陵墓,周围被绿树环绕,景色十分宜人。在这里漫步,感受到了孔子墓的庄严与宁静。此外,曲阜还有很多其他的自然景点,如文峪沟等,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第四,曲阜的人民热情好客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在曲阜的街头巷尾,无论是卖艺的街头艺人,还是经营餐馆的老板,他们都对游客热情待客、热心解答问题。在参观曲阜期间,我遇到了一位乡亲,他主动向我们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并为我们讲解了一些曲阜的历史文化背景。他的热情好客让我感受到了曲阜人民的淳朴和友善。

最后,曲阜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曲阜不仅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也积极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曲阜的旅游区域,我看到了许多新建的设施和现代化的建筑。与古老的文化古迹相比,这些现代化的建筑给人一种新鲜感。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结合,使曲阜既保留了传统的魅力,又具备了现代的活力。

总之,曲阜的参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丰富的历史文化、浓厚的教育氛围、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热情好客的人民,使我对曲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曲阜会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文化体验。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曲阜,亲自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

曲阜尼山研学心得体会篇七

温州是我国首批列为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浙江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旅游中心,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 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通丽水,北通台州,330,104国道十字交汇,贯穿而过,温州现管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二市,苍南,平阳,文成,泰顺,永嘉,洞头六个县,全市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人口713万。

温州素有“东瓯名镇”美称,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已是我国九大港口之一,西汉年间,是东瓯王绉瑶的封地,东晋时期,著名学者郭裴选址始建温州城,古名“永嘉郡”。相传,建城时,有只白鹿衔花跨城而过,所到之处一片鸟语花香,祥云腾飞,又名“鹿城”。 温州具有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雁荡山,楠溪江,南鹿列岛,乌岩岭等都是大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历史上称为我国“东南第一山”,以山水奇秀驰名中外,被列入名山行列,山中环境怡人,冬暖夏凉,泉水清澈,空气新鲜,是游览,避暑,修养的好地方,82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山体构成多以火山岩为主,形成众多的深谷,峰林,有着“造型地貌博物馆“之称。整个景区方圆450平方公里,8大景区。 楠溪江 北雁荡山*灵峰夜景 灵峰的奇峰异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衬下,犹如涂上了神秘的色彩,构成了一幅幅线条鲜明的泼墨画,灵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怎样才能更好地欣赏夜景呢?这需要三个最佳:最佳时间,最佳位置,最佳想象力。

请大家抬头仰望左边的山峰:前面的山颠上,一头老牛昂首向东,好象在等待着什么,思念着什么?现在,请大家听一个迷人而凄凉的民间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雁荡山脚下住着一位非常富有的财主。财主家有一位没有父母的六岁小姑娘,名字叫玉贞。小玉贞白天给财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与玉贞相依为命。冬天老牛用身子给她御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赶蚊子。就这样小玉贞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情感。转眼间“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人说漂亮是件好事,可坏就坏在财主心怀歹意。一天晚上,财主带了很多家丁,到牛棚里想把玉贞姑娘抢来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着夜深人静,老牛驮着姑娘便跑,可到前面的山颠上,无路可逃,怎么办呢?这时老牛显灵了,对玉贞说:“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宫去。”没等姑娘答应,老 牛便忍痛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只听“轰”地一声,老牛一只角断了下来,变成了弯弯的小船,把玉贞送到月宫,而老牛只剩下一只角,天天都在这里仰首遥望着月亮,思念着玉贞姑娘。每当皓月当空的晚上,称为“犀牛望月”;月有阴晴圆缺,假如没有了月亮,则称为“犀牛盼月”。观赏此景最佳时间应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因为那时,月最圆,情最真,人团圆。 请大家站在屋檐底下,抬头仰望,只见一只硕大的雄鹰,凝神伫望,象一尊保护神,守卫着灵峰这一方净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观此峰后,诗兴大发,挥笔道:“雄鹰踞奇峰,清晨化为石;待到黄昏后,雄鹰看又活。”峰随步转,景随步移,请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鹰敛翅”还有何变化? 最神圣,最伟大的双乳峰。双乳峰不仅孕育了如诗如画的雁荡山水,而且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雁荡人民,因此,雁荡人民还赠给她一个雅称,“东方维纳斯”。 山峰的左侧,一少女背倚灵峰,脸朝东北方,流海高卷,身着旗袍,体态匀称,温文尔雅。向人们显示着东方少女的腼典和婀娜,真不失为一位大家闺秀。如果你用心去感悟,会发现,她朝者远方,面带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恋着未归的情郎。真可谓“自古多情伤别离”让我们真诚地祝愿这为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大家抬头望右边的山峰,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条巨大的鲸鱼,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骑鲸鱼”。 相思女终于盼到了心上人。请大家抬头看合掌峰,左边的少女留着波浪式的发型,一身得体大方的服装。此时她踮起了脚尖,扬起了脸,双手楼着右边小伙子的脖子。小伙子天庭饱满,眉清目秀,刚从远方回来,来不及卸下身上的包袱,双手楼住了恋人的纤腰。这就是雁荡山驰名中外的“情侣峰”,此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了不打扰他们,我们的队伍还是继续前进。 雁荡山的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到了夜里,靠路边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后脑勺一个发髻,稀疏的头发,宽额头,高罐骨,瘪嘴巴构成了一位生动逼真的老婆婆形象。 “公公峰”出现了,其实公公与婆婆是同一块山峰的不同角度观看的形象。你看,刚才婆婆的发髻不见了,脸型拉长了,深陷的双眼,弯曲的卷发,高凸的罐骨。有点象洋公公。 请各位看路左边的崖嶂上,雁荡山观音洞的白衣观音飘然而至,一袭白袍,手持净瓶,头带凤冠,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祝大家吉星高照,万事如意。” 各位团友,观音已送客,我们在这声声欢送辞中与夜景说句再见,谢谢大家配合。 灵岩景区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是“钟鼓齐鸣”四个大字,这是上海朱文龙等六个文人应景题写的。左边整座大的岩石犹如一口巨钟,右边山顶上便是一个圆鼓。闻钟鼓声,古刹也不远了。 国画大师潘天寿写的:“一夜黄梅雨后时,风青云白更多姿,万条飞瀑千条涧,此是雁山第一奇”。潘天寿曾多次来雁荡写生作画,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雨后灵岩的美景。 前面是双珠谷,这座塑像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质学家,文学家徐霞客。他一生遍游名山胜地,但重游的地方只有黄山,天台山,雁荡山。徐霞客三游雁荡写了《游延宕山日记》,为我们今天考察研究雁荡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宝贵的资料,他冒着葬身悬崖的危险,攀登百岗尖,窥探天窗洞的无畏精神,很值得后人称赞,旅游局特此立像纪念。 左边山顶有一岩石摇摇欲坠,叫“顶珠石”。它对面出现很多只青蛙在默默地听着寺院里传来的诵经声,这景称为“青蛙听经”。 碑刻是纪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荡山人,曾为雁荡山开山修路造福谋利, 请大家看正前方,灵岩寺出来一位老僧,身穿袈裟,双手合十,恭恭敬敬朝着前方舍利塔,虔诚地拜着,故名“老僧拜塔”。 这座山峰,犹如一只巨大的雄鹰张开翅膀,预展翅奋飞。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看后赋诗一首:“灵岩有奇石,入夜化为鹰,势欲凌空去,苍茫万里征”。

来到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前,这里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间仙境。请大家背对大雄宝殿向右看,右边刚才的“雄鹰”,到了这里已势若擎天,顶天立地,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恻,有两座并列着的山峰,形似凤凰,头朝着灵岩寺,叫“双峦峰”。在它右边背后,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间,这峰叫“独秀峰”。它与双峦峰之间便是小龙湫。 现在请大家面朝大雄宝殿仰视后面的崖嶂,称之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块突出的岩石,象一只金乌,相对应树丛中的一只玉兔。“金乌”代表太阳,“玉兔”代表月亮,故称日月同辉。 请大家再转过头看大雄宝殿左边,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耸立,如大旗飘扬,气势磅礴,叫“展旗峰”。它高达260米,与右边的天柱峰相对峙,称之为灵岩寺的南天门。两峰之间距离250米。上方横空而过的铁索,用于空中飞渡。飞渡是怎样进行的呢?最早用于采石斛。石斛能清凉解毒,却生长在悬崖峭壁上,当地农民只好身系绳索,攀援峭壁采集石斛。这样就慢慢地练就成了一身飞崖走壁的本领。 灵岩古寺四周群峰环列,环境幽雅。以屏霞为幛,得天柱和展旗为南天门,可见灵岩是一块宝地。请大家抬头看,山门左右写了“灵光独耀,岩石争奇”的对联。上方各有一字念“轰”是梵文,代表着吉祥如意,那么我们带者美好祝愿望里走。 前面柱子上的对联,是清代榜眼喻长霖写的。生动地描写了雁荡山圣境和灵岩周围的景色。 灵岩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四年,是目前雁荡十八古刹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着南海观音。这些竹子,看是圆摸是方,称之方竹。相传这竹子是从钱眼里长出来的,摸了这竹子,各位能财运亨通。 小龙湫和大龙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卧龙谷。 大龙湫景区 各位,大龙湫以变幻万千而闻名遐迩。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观音坐莲台”。安详,端庄的观音,脸朝东方,安然坐与莲花台上。再往左看,可见一只老鼠,头朝天,挺着大肚皮,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正慌慌张张的往上逃,此景称为“上山鼠”。那只老鼠何以如此呢?原来,在它背后山上有一只猫,弓前背,朝它紧追不舍,两景天然巧合,便有“灵猫捕鼠”之称。 马鞍岭隧道354米长,高4。5米,宽7。5米。

我们看前面的山峰,一座座高低不平,酷似一尊尊佛像端坐在那里,这叫“千佛峰”,相信你一定会赞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颜色灰浅的叫“ 抱儿峰”,峰顶是一位年轻的少妇,梳者整洁光滑的发髻,微微垂头,穿着印度式宽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怀抱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满无限爱意。 大家放眼望去,前面有一座独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条嗷嗷待哺的鳄鱼,我们去大龙湫就得绕它180度转,在走的行程中,从不同角度观看山峰的多种变化,有兴趣的话,不妨留心数一下。 各位发现前面的两座山峰之间的裂缝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单看右侧,恰似一位妙龄少女,衣着古装,云髻高耸,飘然耸立,称为“昭君出寨”。 前面第二山峰的右边有一高一低两块小岩石,低的像狡猾的狐狸,一脸媚笑对着老虎,大的岩石像老虎,一脸怀疑,称为“狐假虎威”。 大龙湫水源从雁荡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岗尖上下来的,瀑布景观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盘;盛夏,特别在雷雨过后,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呈现在我们眼前。周围共有20多处摩崖石刻。

相关范文推荐
  • 08-31 核电安全理念 质量安全的演讲稿(汇总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 08-31 农业银行演讲稿题目(实用7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就
  • 08-31 2023年求职竞聘稿 学生求职竞聘演讲稿(大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
  • 08-31 学校感恩班会总结报告(大全9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8-31 2023年童心向党班会工作简报(精选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
  • 08-31 2023年演讲稿说到做到说(精选5篇)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演讲稿呢?那么下面我
  • 08-31 2023年团日活动演讲稿 国家宪法日宪法知识竞赛演讲稿(实用8篇)
    演讲是练习普通话的好机会,特别要注意字正腔圆,断句、断词要准确,还要注意整篇讲来有抑有扬,要有快有慢,有张有弛。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下面我给大
  • 08-31 过年主持人的演讲稿 过年的演讲稿(通用8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我给大家整
  • 08-31 努力的演讲稿(通用8篇)
    演讲稿是一种实用性比较强的文稿,是为演讲准备的书面材料。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演讲稿模板
  • 08-31 悲悯与良知演讲稿 善良的演讲稿(实用9篇)
    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讲稿的事情愈发增多。好的演讲稿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下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