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专业15篇)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专业15篇)

时间:2023-12-28 23:22:16 作者:琴心月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在编写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范文,从中汲取到一些有益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南京市武定新村小学曹逸。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辅垫。

感悟:单价一定时,购买的数量越多,用的钱就越多,购买的数量越少,用的钱就越少。

出示表格:

因数。

2

2

2

2

因数。

3

30。

300。

3000。

6

60。

600。

6000。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方法二:10×4=40元2角×4=8角40元-8角=39元2角。

方法三:9.8×4=39.2(元)竖式计算。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这样处理?教师板书过程。

小结:说一说9.8×4的计算过程。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

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三、活学活用、拓展延伸。

1、针对性练习:

因数。

12。

12。

0.012。

0.12。

因数。

36。

0.36。

36。

3600。

432。

43.2。

2、对比练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两题,并加以比较:

16.11×816.11+8。

3、走进生活:

两种包装的薯片价格如下:

100克售价5.4元50克售价2.75元。

那种包装的薯片便宜?(请计算说明)。

4、开放性练习:

假如每组有100元钱,大家对照好又多购物单,确定想买的商品的名称、单价、和数量,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填写下表:

商品名称。

单价。

数量。

总价。

应付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材通过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超市购物”的事情,给出常见事物的单价,让学生来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已掌握,并且本节课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起来会比较感兴趣,接受起来也应该会很快。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有探索新知的欲望和信心,能发现自己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和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课本情景图、小黑板。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到超市里买过东西啊?”生答。师:“现在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到一所超市里去转转看看那里有些什么?好不好啊?”生答。

二、新知传递:超市购物。

师;呈现自动笔及挂面的物品和价格,让学生了解事物和价格信息。

(1)提出问题一:亮亮买三支铅笔花多少钱?(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交流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师生列出1.8×3的算式和竖式,出示课题:小数乘整数(小黑板上)教师介绍用竖式计算得方法和过程。即,先把1.8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8,算出18×3=54,再把54缩小10倍变成5.4(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板书)。

(3)让学使用计算器验算并交流计算的结果,使学生确信竖式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4)解决问题(2)。

师先提出问题(2),师生共同列出算式。让学生先估算,得出:买25包挂面不到25元。

教师写出25×0.95的竖式,分别提出:0.95有两位小数怎样把它变成整数?等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学生板演。重点知道确定积中小数点位置的方法:把0.95扩大100倍,先算95×25=2375,再把2375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变成23.75。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超市的物品价格来引入课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到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深刻经历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及过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新知的自信力打下了基础。)。

第一题,鼓励学生利用“超市的信息自己提问题,并用竖式解答”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我觉得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本课的学习效果。)。

第二题,勇夺计算小冠军。

3.2×340.46×18。

16×0.841.5×71。

第三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乘整数的含义,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计算学习的经验,培养分析、推理和抽象、归纳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合作交流。

多媒体。

一、情境导入。

生回答一人挑选一个。

师:是啊,每人都要有一个,那应该是怎样列式呢?

指定学生回答:3.5×3,。

教师板书:3.5×3。

继续播放动画。

师:大家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对,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精讲新授。

1.引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大家想想还可以有其他的方法吗?

下边大家一起来观看动画视频,视频中显示。

方法1: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并播放动画)。

又有同学想到了其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还有吗?下边大家继续往后看。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老师强调:我们可以把3.5元转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元。注意在列竖式时因数的末尾要对齐。

3.下边我们在做一道题进行一下练习吧。

通过做练习题,同学们观察一下,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4.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下边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计算方法,先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输出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4.不用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已知147×24=3528。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做补充)。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1,2,3题。

七、教学反思。

学生喜欢的动画情景导入新课,本节课是在整数乘以整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动画引导、小组讨论,使学生明白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计算的,这样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计算算法,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整数是小数乘法和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数与计算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由于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我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成已知,逐步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在教学0.8×3时,提出了“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成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在本节课中借助动画小视频,是学生理解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学生理解更深刻。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会新知识,培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2)熟练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计算法则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辅垫。

因数3积600。

观察:积的变化与因数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

二、联系生活、指导探索。

1、初步探索:

出示品客薯片:每盒薯片售价9.8元,买4盒。

(1)估计:大概要用多少元?

(2)探索:应付多少元?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9.8+9.8+9.8+9.8=39.2(元)。

(3)点拨:为什么这样列式?

表示什么意思?

怎样列竖式计算?

重点点拨:把9.8×4转化为什么数相乘?

小数点怎样处理?为什么?

小组讨论与看书自学相结合。

2、深入探索:

迁移:0.98×4=。

0.098×4=说一说想法,算出答案。

观察:仔细观察题组,这三题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

你发现积的小数的位数受什么数的影响?与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计算小数乘法时怎样很快的找到积里小数点的位置?

3、运用计算方法:

口答:2.5×151.14×50.013×20。

把它转化成×(),在从积的()边数出()位点上小数点?

再用竖式计算。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思想。

3、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1分钟口算。

1、同学们,期中考试之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行40道口算练习,现在对自己的口算能力有信心吗?好,那咱们来一次1分钟的口算竟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拿出口算练习纸,准备,开始。

2、同桌交换订正。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口算练习对大家的计算很有帮助。其实复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创境创设,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资料。

2、学生提出问题。

生: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6台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根据学生提问,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列式。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谁来列式?为什么选择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求6个58.6用乘法)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式已经列好了,看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小数乘整数)。

师:老师看很多同学都有想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注意:第一,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第二,小组长在练习纸上记录下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第三,推举一名代表一会在班内进行交流。好,开始。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为大家展示。

(4)展示计算方法(请几位同学把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在同学们那里搜集到这几种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用6个58.6相加,加法算式求得结果。

师:这是哪个小组的方法?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b把58.6万千瓦时化成586000千瓦时来做,结果再化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师:他们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也把小数乘法转化了,转化成了什么?(整数乘法)。

师:这个小组先把58.6万改写成586000,再进行计算,最后不忘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很有想法。

c先乘法,后除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做法。

生:58.6先乘10,变成586,让586乘6得3516,再把积除以10,就能得到58.6乘6的积。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10,再除以10?(这样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结果不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时注意对齐,空行)。

58.6扩大10倍数586。

351.6缩小到积的1/103516。

师:分析得非常有深度。

d列出乘法竖式计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哪个小组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展示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做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3516是谁的结果?要得到58.6乘6的结果还要怎么样?以前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数位对齐,那现在怎么不用了?(整数乘法,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析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把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当中称为转化,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大有作用。

(5)刚才大家总结出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如果再遇到这种题,你打算选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列竖式,简便利索)。

(6)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13.2*4=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在练习本上试做。请同学板演。订正时说明计算思路,想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点明为什么这次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

5、归纳计算法则:

师:哦,看来大家好象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说一下?

(2)归纳计算法则。

师:小数乘整数,把小数看成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巩固练习。

对于小数乘整数这类计算题,还有问题吗?咱们做几组题,试一下。

1、下面有一位小伙伴要请我们同学帮忙了。

已知:148×23=3404,那么:14.8×23=。

148×0.23=。

148×2.3=。

1.48×23=。

练习后交流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何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大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检验。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自主练习第1题。(强调列竖式时因为先看成整数计算出积,所以不用数位对齐,只需要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生提的问题2和问题3。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第2题,及第5题。

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第六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的第一个信息窗:小数乘整数。在研究教材及教参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目标就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二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本节课学生所需要准备的知识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时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从多种算法中优化竖式计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竖式计算时,不仅让学生明白点一位,还要明白为什么从右往左数一位点上小数点。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进行1分钟口算练习,目的有两,一是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做铺垫,二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为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的过程,本部分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概括归纳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出来的各种计算方法给予肯定,并渗透转化的策略教学,然后对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重点讲解。

第三部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从整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可取的地方是:

一学生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能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表达出来,我大体总结一下:两个班级共产生4种方法(1)连加(2)文字叙述(3)列竖式(4)文字竖式并用,分层次表达。针对学生研究出现的这些方法进行了整合,第(1)种方法,四四班谭霄在介绍时说“笨方法”,两个班级合起来共有2人使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理解非常好;剩下三种方法其实不谋而合都运用了积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转化这种策略的点拨比较好。

三观察学生反应,大家对于课堂上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氛围都比较喜欢,学得都很带劲儿!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教材的研究仍不够透彻。信息窗1中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提升应用是在一位小数乘整数及二位小数乘整数之后,但是我在设计时忽视了绿点的内容,在解决红点内容后继续解决的是“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现多少万千瓦时?”这个问题其实仍是一位小数乘整数,并没有起到知识的延伸的作用,因此学生对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体会不够深刻。课后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将学生提出的问题2问题3留做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而在课堂上继红点内容后,继续研究绿点,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三位小数乘整数,四位小数乘整数,这时侯积又是几位小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探究时间过长导致归纳总结时间及练习时间太短,最后草草收场,感觉头重脚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呈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呈现这个知识?值得我好好分析体会。“终身学习”这四个字我体会越来越深,以往总是教五年级教材是有够熟,第一次教四年级我仍要从头学起!回想这节课,我虽然遗憾颇多,但是我一直认为问题愈多,进步愈大!以后我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用高质量的教学回报家长!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学习的,它将为后面继续学习小数乘法的应用及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在本课中,学生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情境引入,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接着让学生体验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理解小数的意义,通过单位转化来初步感知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在第2页,教材让学生通过观察、推理、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来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为铺垫,也有了较好的数感,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学生要抽象的用两次转化的思想来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还处于薄弱阶段,所以不要求他们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描述出计算方法。

课件、练习纸。

一、生活情境,提出问题(预计1-2分钟)。

1.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呢?2.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

(一)探究算理1.估算范围。

(1)估一估:3.5×3大约是多少?

2.感知算理。

(1)算一算:要想知道3.5×3精确值是多少,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板演展评。

(2)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引导:第三种方法中把小数转化成整数,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3.明确算理。

(2)算一算:学生在草稿本上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巡视期间,师抽生板演板演展评。

引导:你是怎么想的呢?

(3)说一说:抽生说一说思考过程预设:。

引导:横式上的积为什么是23呢?

小结:根据小数的性质,积的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二)概括算法。

(1)观察:观察上面竖式,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3)说一说:请同桌互相说说你的发现和计算方法。

小结:1.看:把小数乘整数看做整数乘整数,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2.数:数因数有几位小数。

3.点: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若积的末尾有“0”,最后的“0”可去掉。

(一)基本技能练习1.计算。

2.用竖式计算。

3.森林医生。

1.7×51.6×58.08.5。

(二)计算方法应用。

12米。

2米。

(2)要下雨了,小丽看见远处的闪电,4秒后听到了雷声,闪电的地方离小丽有多远?(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0.34千米/秒)。

(三)思维发展练习。

四、课堂总结,深化新知(预计3-4分钟)。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认为还有什么地方要用到转化的思想。

板书:。

1看,2数,3点。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思想。

3、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课前铺垫:1分钟口算。

1、同学们,期中考试之后,每天晚上我们都会进行40道口算练习,现在对自己的口算能力有信心吗?好,那咱们来一次1分钟的口算竟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拿出口算练习纸,准备,开始。

2、同桌交换订正。大家做得非常好,看来口算练习对大家的计算很有帮助。其实复习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创境创设,探究新知。

1、出示学习资料。

2、学生提出问题。

生: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10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26台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

师根据学生提问,将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第一个问题。

(1)列式。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谁来列式?为什么选择乘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求6个用乘法)同意他的做法吗?

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求几个几的和,用乘法计算。

(2)探究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算式已经列好了,看一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小数乘整数)。

师:老师看很多同学都有想法了,下面就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注意:第一,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一说,第二,小组长在练习纸上记录下你们小组的计算方法;第三,推举一名代表一会在班内进行交流。好,开始。

(3)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为大家展示。

(4)展示计算方法(请几位同学把方法写在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在同学们那里搜集到这几种做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a用6个相加,加法算式求得结果。

师:这是哪个小组的方法?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听,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b把万千瓦时化成千瓦时来做,结果再化成用万做单位的数。

师:他们的想法你们听明白了吗?他们也把小数乘法转化了,转化成了什么?(整数乘法)。

师:这个小组先把万改写成,再进行计算,最后不忘再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很有想法。

c先乘法,后除法。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种做法。

生:先乘10,变成586,让586乘6得3516,再把积除以10,就能得到乘6的积。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要先乘10,再除以10?(这样先扩大10倍,再缩小10倍,结果不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时注意对齐,空行)。

扩大10倍数586。

缩小到积的1/。

师:分析得非常有深度。

d列出乘法竖式计算。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方法,哪个小组的,给大家解释一下?

(展示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做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师:对于他的这种做法,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他?3516是谁的结果?要得到乘6的结果还要怎么样?以前我们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求数位对齐,那现在怎么不用了?(整数乘法,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的分析真让老师大开眼界,你们把新知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种思想方法在数学当中称为转化,这种方法在我们数学学习中大有作用。

(5)刚才大家总结出这么多的方法计算小数乘整数,如果再遇到这种题,你打算选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列竖式,简便利索)。

(6)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题,x4=你能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吗?

让学生独立完成,找一名同学讲讲计算过程,然后同桌互相检查。

在练习本上试做。请同学板演。订正时说明计算思路,想法。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点明为什么这次积的小数位数是两位)。

5、归纳计算法则:

师:哦,看来大家好象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说一下?

(2)归纳计算法则。

师:小数乘整数,把小数看成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二、巩固练习。

对于小数乘整数这类计算题,还有问题吗?咱们做几组题,试一下。

1、下面有一位小伙伴要请我们同学帮忙了。

已知:148x23=3404,那么:x23=。

148x=。

148x=。

x23=。

练习后交流因数的小数位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何关系?(因数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大家可以利用这一点,对我们的计算结果进行简单的检验。

2、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自主练习第1题。(强调列竖式时因为先看成整数计算出积,所以不用数位对齐,只需要末端对齐就可以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完成学生提的问题2和问题3。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91页第2题,及第5题。

本学期家长开放日,我执教的是第六单元“三峡工程(一)”小数乘法的第一个信息窗:小数乘整数。在研究教材及教参的基础上,我进行了如下的分析:

一本节课主要目标就是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二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从整数乘法到小数乘法,在教学中渗秀转化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本节课学生所需要准备的知识有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积的变化规律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五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时侯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允许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从多种算法中优化竖式计算的方法,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竖式计算时,不仅让学生明白点一位,还要明白为什么从右往左数一位点上小数点。

基于以上考虑,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进行1分钟口算练习,目的有两,一是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做铺垫,二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部分为创设情境,探索新知的过程,本部分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概括归纳结论――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学生探究出来的各种计算方法给予肯定,并渗透转化的策略教学,然后对用竖式计算这种方法重点讲解。

第三部分运用列竖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课堂总结。

从整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可取的地方是:

一学生在探究方法的过程中,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并能将自己认为好的方法表达出来,我大体总结一下:两个班级共产生4种方法(1)连加(2)文字叙述(3)列竖式(4)文字竖式并用,分层次表达。针对学生研究出现的这些方法进行了整合,第(1)种方法,四四班谭霄在介绍时说“笨方法”,两个班级合起来共有2人使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理解非常好;剩下三种方法其实不谋而合都运用了积的规律来解决问题。

二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对转化这种策略的点拨比较好。

三观察学生反应,大家对于课堂上的这种研究问题的氛围都比较喜欢,学得都很带劲儿!学生的思维训练在教学中得到很好的提升。

不足之处: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教材的研究仍不够透彻。信息窗1中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提升应用是在一位小数乘整数及二位小数乘整数之后,但是我在设计时忽视了绿点的内容,在解决红点内容后继续解决的是“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现多少万千瓦时?”这个问题其实仍是一位小数乘整数,并没有起到知识的延伸的作用,因此学生对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体会不够深刻。课后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将学生提出的问题2问题3留做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而在课堂上继红点内容后,继续研究绿点,然后再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是三位小数乘整数,四位小数乘整数,这时侯积又是几位小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其次就是对于教学各个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够合理,探究时间过长导致归纳总结时间及练习时间太短,最后草草收场,感觉头重脚轻。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钻研教材的重要性,教材中呈现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呈现这个知识?值得我好好分析体会。“终身学习”这四个字我体会越来越深,以往总是教五年级教材是有够熟,第一次教四年级我仍要从头学起!回想这节课,我虽然遗憾颇多,但是我一直认为问题愈多,进步愈大!以后我教学中我将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用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用高质量的教学回报家长!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整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正确地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可以插入图片)。

例1、3.5×3=10.5元例2、0.72×5=3.6。

3.5元=3元5角3.5角0.72扩大到它的100。

723元×3=9元×3×3××55角×3=15角10.5角9元+15角=10.5元最后的0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一开始,我问道: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个愉快的暑假的?这一天,小红、小明、小丽跟着爸爸、妈妈来到公园游玩,他们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陶醉着。这时,小明看见公园一角有位阿姨正在卖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买风筝的人真多,可热闹了。

最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研究的重点,理当重点突破。我是这样做的:

学习例1。

1、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计算。

2、分析交流:请你写出计算过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体现算法多样化。请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种解法较为简单。

4、集体交流:评出较简单的方法。

5、同步练习:请用你喜欢的方法为其他三个同学算出风筝的总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教学例2。

2、集体汇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教师引导概括: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数乘法的法则计算72×5=360,由于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积不变,积360应缩小到它的100倍。

4、提问:请你仔细观察积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结。

1、提问:谁能说说小数乘整数可以怎样去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依据本节课的特点,我精心设计了如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2、深化题。除了基本的练习题外,我还逐步加深难度,检验并提高学生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能力。我安排了《练习一》第1题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拓展题:《练习一》第2、3题。

五、反思评价,完善认知。

我用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堂。

1、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课后反思:

细节再设计: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探索小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片。

一、自学反馈:

二、提示课题:

三、设境激趣:

1、出示情境图:

师: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小刺猬的红领巾文具店开张啦,老师准备买一些文具奖励给平时工作出色,学习优秀,敢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孩子,每种文具的数量不超过10件,请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看买些什么文具,买多少合适。

2、学生出谋划策。

买4块橡皮、买9枝铅笔、买2把直尺、买5个书包。

光顾着出主意,还得帮老师算钱呢?请你们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刚才说的数量,提出问题。

3、提出问题:

生1:一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多少元?

生2:一枝铅笔记本。0、3元,买9枝铅笔多少元?

4、探究意义与算法:

四、自主构建:

1、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为什么这样列式呢?(可能有多种算法。)。

3、根据学生出现的各种不同方法进行点评。

4、优化算法:你们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师: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小淘气也不服气,他也想出了一个与你们不一样的算法。请看屏幕(出示图形表征算法。)。

师:看懂了图所表示的意思了吗?

师:现在谁能说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相互补充,尝试着说出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师板书:

小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五、运用模型,深化拓展。

1、基本练习:分组完成同学们看情境图提出的几个问题。

2、提高练习:做书上“练一练”,完成后与同桌的交流。

汇报“练一练”第1题:怎样计算4×0、3?说说你的想法。

3、探索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并展示结果。

六、全课总结:

解决自学反馈中学生提出的问题,部分遗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独立学习,下节课再来研究。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用加法计算:13.5+13.5+13.5+13.5+13.5。

用乘法计算:13.5×5=67.5(元)。

答:5米要用67.5元.。

小数乘整数是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小数乘证书的意义和方法,在复习中设计了两个动画,帮助学生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

新课中,大胆让学生尝试、讨论,把学生引导到算理的探究过程之中。

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现在每度电0.4元,请你调查统计一下你们学习小组家庭月有用电度数,并计算出各个家庭每月应交的电费,最好能够设计一张表格。

文档为doc格式。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0.7121.2。

×4×4×5×5。

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6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1.35。

×4×3。

__________。

30040.5。

(2)解决问题:

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ppt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

师:真的?

生;真的!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

2、尝试计算,组内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计算,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当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做好时,适时指出:“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很快就做好了,你能把你的方法给组内的同学介绍一下吗?还可以尝试用别的方法”。此时已经做完的学生开始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法。

3、全班讨论,汇报交流。

师:刚才大家好投入,都拥有了自己的方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师:看这个同学的方法,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没有学过小数加法,但是我学了小数乘法,我把48.3×4转变成48.3+48.3+48.3+48.3,就这样解决了问题。

生:老师,我是用加法验算的乘法。我先用乘法计算,小数乘整数还没学,我不知道对不对,就用学过的加法来验算。

师:那你为什么没有直接用加法来计算?

生:那太麻烦了。要是18个小时的话我就累坏了。其他同学都笑了。)

师:那咱看这个同学的计算过程。

(展示48.3×4=48×4+0.3×4=192+1.2=193.2)

师:谁愿意猜猜他怎么想的?

生:老师,我觉得他把48.3拆成48和0.3,这样就能算了。

师:人家等你揭晓谜底了。他猜对了吗?

生点了点头。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那你能告诉大家0.3×4为什么等于1.2吗?

生:0.3是3个0.1,乘4后就有12个0.1,所以是1.2。

那个学生点了点头。

师:我怎么没听明白。谁听明白了?谁给我说说?

生:就是把0.3看成3个0.1,不管0.1,只看3个,如果再乘4的话就是12个,这样就是12个0.1,那么就是1.2了。

老师仍旧在蹙着眉。

生:“老师,每人三块糖,四个人共几块?”

师:“12块呗。”

生:“这就对了。一份是3个0.1,4份就是12个0.1,不就是1.2吗?”

师:这次我算是听明白了。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一起大声地回答:“明白了。”

师:“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3个0.1呢?”

生:0.3×4没学,所以就看成3个0.1乘4。

师:同学们真得不简单。能够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同样解决了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用竖式计算。谁能上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老师,小数乘整数没学,我可以先不用看小数点,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生:我先算48×3=192,然后再算0.3×4=1.2,合起来就是193.2。

生:你还是把小数拆成整数和小数,这不算一种方法。

师: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评价有道理吗?

生点了点头。

师:用竖式计算,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路。谁再来说一遍?

生:不管小数点,先用483乘4,算完后点上小数点。

师:哪位同学有问题要问?

生:你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师:这同学问了一个特别有水平的问题。

生:我刚才算的时候把48.3看成483,扩大了10倍,所以算完后再缩小10倍。

师:满意了吗?

生点点头坐下。

师:谁还有建议?

师:把48.3看成483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是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带头鼓掌。

师:这么重要的过程,哪位同学说着让我把它整理到黑板上?

生:先把48.3看成483。

师追问: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扩大到原来的10倍。(板书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生:算483×4等于1932,再在左边写上答案并且要点上小数点。

师再次追问:算完以后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

生:根据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要使积不变,就应该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同学说着再一次回顾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你们运用了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转化。教师板书。

师:看这三种计算方法的结果都是193.2,和大家刚才的估计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再问问自己,我会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会!

师:那谁来说一说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

生:先把小数看成整数计算,算完以后再点上小数点。

师: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再说。

师:看屏幕。

(屏幕出示:计算小数乘整数,先把小数转化成(),然后按照()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

师:你会了一位小数乘整数,那么两位小数乘整数、三位小数乘整数你还会解决吗?

生:肯定会!

师:那就请大家试一试。

(2)三峡电厂每天发电0.996亿千瓦时,一周能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师:请大家从中任意选择一个解决。(指两名学生板演。)

师:对吗?

生:对!

师:那你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先把3.28看成328,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28乘3等于984,然后再把984缩小到眼来的百分之一。

师:怎么样?来点掌声。

师:再请这位同学说一下它的思路。

生:我是先把0.996看成996,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因为一周就是7天,所以用996乘7等于6972,最后再把积缩小到原来积的千分之一。

同学们自觉地鼓起掌。

师: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是用竖式计算的,为什么?

生:简单!

师:一起看这三个算式的积与因数,你有新的发现吗?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再问问自己,我能熟练地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了吗?

生:能!

三、巩固练习

1、4.8×9=0.165×4=7.96×7=

2、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数,看谁填得最多。

()×()=0.48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一下,我们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如何使学生计算时避免易出错的地方。

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3、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学生读题讨论:响雷和打闪应该是同时发生的,但为什么会先看到打闪,后听到雷声呢?

指出:因为光传播速度快。

学生在作业本上解题。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计算小数乘整数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本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一些小数乘法的初步经验。这些对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知识是十分有益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及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合作精神。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一)复习旧知,为新授做铺垫。

课前,我引导学生回想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过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整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笔算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等知识点,为探究小数乘整数扫清知识障碍。

(二)知识迁移,探究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阅读其信息,理解题意后,提出用小数乘法解答的问题,独立列出算式,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58.6×6=,鼓励学生尝试计算,组织学生交流算法。通过汇报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白以下三点:

(1)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是小数点对齐,而小数乘整数的笔算要末位对齐。

(3)积的末尾如果有0应该把0去掉,从而把数进行化简。此时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我又鼓励学生运用上述方法独立解决0.62×45=?(指一名中等水平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同桌检查订。此题完成之后,使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理解。

然后我引导学生把这两道题目结合起来观察、分析、探讨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中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经过这一启发,学生恍然大悟,马上意识到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应该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这一发现很有价值,在我的启发引导下,总结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从课堂练习中可知,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较好,也有几个别学生出现以下问题,以后在讲解本节课时,供大家参考。

1、有些学生在列竖式,仍然把小数点对齐,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相混淆。

2、积末尾的0没有去掉。

3、需要特别注意,有的学生可能是受第一道题的影响,58.6×6的积是一次计算的,所以算出积后,就直接根据因数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但一个小数乘两位整数时,有些学生就在两次的部分积中也点上小数点。

×45。

————。

3.10。

2.48。

————。

2.790。

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1、学生在具体教学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等方式,探索出积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联系,会正确的用竖式计算。

2、增强估算能力,提高归纳能力。

3、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在炎热的夏天,你喜欢吃西瓜吗?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人们不仅能在夏天吃到西瓜,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2、课件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

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0.8×3。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人教版七年级人教版羚羊木雕教案(优秀14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在一段时间内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编制的针对性强、策略明确的书面计划。参考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 12-28 智能电网学习心得大全(20篇)
    通过撰写学习心得,我们不仅可以发现知识的盲区,也能够整理和深化学习内容。下面是一些学习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方法和思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
  • 12-28 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实用20篇)
    每次阅读一篇优秀作文,总会被其中的触动和启发所深深吸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除了老师,班级里总有一些人
  • 12-28 神舟十三号系列(通用12篇)
    优秀作文不仅要注意内容的丰富与准确,还要注重表达的方式和形式,以体现作者的个性和独特魅力。此处附上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
  • 12-28 急诊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精简版(优秀16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个人或团队工作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估的一种书面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升工作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以下是几篇
  • 12-28 转让支付协议书转让支付协议书样本(热门16篇)
    转让是商业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方式,需要注意相关的法律和商业风险。转让可以促进各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互通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转让方(甲方):购车方(乙方):为了
  • 12-28 公司采购部个人工作总结(实用18篇)
    月底到了,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我们需要写一份月工作总结。对于即将进行月工作总结的朋友们来说,这里有一些精选的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材料采购工作情况4月
  • 12-28 小学我美丽因为我(优秀21篇)
    优秀作文应当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作者的思路。以下是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优秀作文片段,通过深入的分析和清晰的逻辑赢得了读者的共鸣。
  • 12-28 酒店管理规章制度酒店管理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范文(22篇)
    规章制度是社会和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障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以下是一些规章制度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连锁酒店的安全管理非常
  • 12-28 一句话的影响高中(专业17篇)
    优秀作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启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座右铭,而我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