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最新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大全(17篇)

最新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大全(17篇)

时间:2023-10-27 23:17:25 作者:ZS文王 最新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大全(17篇)

实习报告能够帮助我们梳理实习期间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并通过总结反思的方式提高自我认识和提升能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实习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推荐给大家,希望可以对写报告有所帮助。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最新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模板,更多最新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模板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ctrl+d收藏本站,我们将第一时间为大家提供更多关于2019年实习报告的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查看:本站。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游览北京孤山寨地质公园。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到北京孤山寨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土木工程地质学。

教学。

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高40余米,最窄处仅有60多厘米,一人通过两壁擦肩。此刻洞外烈日当头、炙热难耐,而钻进裂隙顿觉凉爽宜人,仔细观察两侧山岩奇异,岩石表面有轻微溶蚀,略有凹凸不平,在一些细小缝隙中也有类似石钟乳的沉淀形态。

因为雨水的渗入和溶蚀,在两壁岩石面上出现斑驳的沉积和侵蚀痕迹,如壁画,似崖刻,有的形如飞禽走兽,有的如树木花草,也有的似云霞如波涛,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因为裂隙很窄且深,内部光线较暗,抬头仰望只见一线蓝天,令人惊心动魄,人们挤在这深邃的地缝之中。连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这裂缝稍有闭合,实在是太惊险了,身在缝中有点像压在大山下的感觉,不仅是刺激,而且令人生畏。这实在可称的上是一惊险奇观。

孤山寨六大奇观之石中石--在距今14-10亿年前,这里为浅海环境,当时气候潮湿炎热,际地上的大量碳酸钙、碳酸镁被水溶解带到海洋中沉淀,形成石灰岩或白云岩,同时陆地上的二氧化硅也以胶体的形式被一团一团的带到海洋中,并随海洋里正在沉积的石灰岩和白云岩一起沉积,就形成了现在这种在岩石中包裹着的一个一个圆形、椭圆形的似爪状的石块。这石块比包围它的基岩硬度大,颜色也略暗些,故称这一景观为石中石。这种海洋中两种不同物质同时沉积形成的岩石,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价值。

期的新构造运动抬升,形成了岩溶峡谷—“孤山寨”独特的自然美丽的地质地貌景区。

孤山寨的地质景观有岩溶裂隙—“一线天”,岩溶孤峰—“小孤峰”、侵蚀阶地—“千古河床”、有白云岩层溶蚀而凸显硅质条带层面的“石中石”。大自然形成了孤山寨特有的岩溶地质地貌。景区内的岩溶景观分为“地下岩溶景观”和“地表岩溶景观”两大部分:

一、地下岩溶景观。

地下岩溶洞穴是本景区主要的地质遗迹之一。景区内目前发现岩溶洞穴17处,它们全部分布在拒马河北侧。成洞底层主要是在14—10亿年间海相沉积的中元古铁岭组白云岩。沿这类地层岩石洞穴成群出现,形态多样,有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的三清双层地下大峡谷等三种类型,它们构成景区内雄伟壮观的地下岩溶景观。

下面着重介绍孤山寨地表岩溶景观的地质地貌特点。

二、地表岩溶景观。

地表岩溶地貌,主要发育在拒马河河谷两侧,有产状平缓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形成的峰丛、峰林、孤峰、平顶山、谷地组合型岩溶地貌。是北方地区少见的规模较大的岩溶景观。

孤山寨地表岩溶景观的地质地貌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象形石景观;二是岩溶地质地貌景观;三是瀑布、青潭景观。丑人在这里逐一向朋友们进行介绍。

(1)象形石景观。

顾名思义,形象是景观,无非就是人们根据山体的摸样,加上自己的想象,给山景命名了一些较易被接受的名称。至于像还是不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郊游,不就是为了图个愉快、好心情吗。

金鸡岭。

进入寨门,左侧山峰上的象形石很像一只公鸡(我是怎么看怎么不像哟)。当地人说,那是一只足智多谋的公鸡,它临危不惧,在生死关头利用智谋吓走了想吃掉它的狐狸,保存了性命。此刻,它正站在山上,嘲笑这只懦弱的狐狸,为自己的胜利而高歌。

海龟坨。

在很久以前,华北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传说这里归东海龙王所管辖。海龟是龙王三太子手下的一员战将,一次出来巡海,遇到故友神鹰变聊了起来,两人话题非常投机,忘记了回去的时间,海潮退去,山地隆起,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这样的形象石,永远地留在了孤山寨之内。

九龙抱石。

这棵树裸露树根造型奇特,似九条蛟龙正在嬉戏。再仔细观察,会发现,树根当中还包裹着青色的石头,的确令人不可思议。树根包裹石头竟能茁壮成长,可见这棵树的生命里有多么的顽强,使我们不得不为大自然的造物而赞叹。“九龙抱石”由此得名。此乃檀树,属落叶乔木。材质坚实,有韧性。制成木质用品,尤为耐用。

五老峰景观。

传说太上老君想炼制一种根除烦恼、永葆心态平和的神丹妙药,便召集管辖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道长、首领,前来天庭议事。当五位道长路过孤山寨的时候,见这里山清水秀,当地村民用土特产品款待他们,赶到这里的民风热情淳朴,便化作了五座青山,永久地留在了这里。

犬守天门。

在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中,二郎神的哮天犬无情无义,激怒了陈香。沉香救母心切,将那只前来捣乱的哮天犬踩倒在地,将满腹仇恨凝聚在斧刃之上,举斧剁去,把狗尾巴剁成了三截。凶神恶煞一般的恶狗,顿时呆在那里蔫了。沉香给了它一条活路,让它看守天门,闭目思过。从此二郎神只能忍痛可爱,把狗安置在了这里。从此,那条在天宫不可一世的哮天犬,变成了一条犬形石,尾巴分为三段,远远望去,活灵活现。

(2)岩溶地质地貌景观。

孤山寨岩溶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年代非常古远,据地质科学家考察,这里的地质可追溯到十几亿年以前。由于海洋沉积,加上千万年的地壳变化、自然侵蚀作用,形成了孤山寨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

石中石景观。

“石中石”景观是孤山寨主要的景观之一,所谓“石中石”,就是一块巨大的岩石体,上面怀抱了很多较小的石块,如同镶嵌于水泥中的石头似的。“石中石”的岩石为12.2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的化学成为caco3和mgco3。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蚀性co2的作用下,白云岩被溶蚀,硅质条带的化学成分为sio2,抗风化能力较强,保留了海洋沉积时凸凹不平的原始沉积形态。软弱的白云岩和坚硬的硅质条带岩层面组合成了“石中石”景观。

千古河床。

前的造山运动,当海潮退却,地壳隆起,地表岩层经过了无数次水与火的洗礼,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了不同性质的岩石。由于岩石的酸碱程度各异,在亿万年间的变化过程中,形成了今天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3)断裂遗迹景观。

断层是岩层中的一个或一组破裂面,沿破裂面两侧岩石或岩体发生显著的位移即为断层。根据断层两侧岩石相对位移的状况,进一步将断层划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等三种类型。

千层岩景观。

“千层岩”景观的岩石为12.2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为薄层白云岩与薄层硅质条带互层。白云岩的化学成caco3和mgco3,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蚀co2的作用下,较软的白云岩被溶蚀凹进,硅质条带的化学成分为sio2,抗风化能力较强,坚硬的硅质条形带凸出。软弱的薄层白云岩与坚硬的薄层硅质条带组合成了“千层岩”景观。

一线天。

“一线天”景观的岩石是12.2亿年前海洋沉积形成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白云岩的化学成为caco3和mgco3,中生代恐龙时期的燕山构造运动使近于水平的岩层产生了垂直方向的裂隙,进入哺乳动物大发展的新生代,在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中侵蚀性co2的作用下,垂直方向的裂隙被溶蚀,形成了“一线天”景观。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地质学的现实意义。通过亲身的勘察,使我对将来将要从事的这一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实习的这几天虽然很热、很累,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舞和督促着我们不断坚持下去,研究下去。再想到有我们敬爱的老师陪伴在我们身边,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几天的实习着实收获不小。首先,我们在现场收集到了很多理论上的证据及岩石标本,对三大岩类有了初步的整体认识;其次,岩层的产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后,通过爬宏伟壮观的府君山更使我们深刻感受到了我们专业所涉及领域蕴涵着无穷的奥秘,也更增加了我们对本专业的兴趣,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只可惜本次实习的时间太短,要是时间再长一点我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总之,我认为我们专业的学习应该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辅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文目录。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

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返回目录。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

1.时间:2014年5月4日—2014年5月9日

2.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

3.路线:1).秦皇岛市石门寨镇

2).秦皇岛市祖山东门

3).秦皇岛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

4.目的: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二、实习地区概况

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

柳江盆地为我们在秦皇岛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它位于秦皇岛市区北侧,其中心距秦皇岛市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秦皇岛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mm,其中70%集中于7、8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2祖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地质公园和国家级稀有植物及濒危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京沈高速秦皇岛西出口沿秦青公路北行12公里即到,距秦皇岛市区23公里。属原始森林峡谷型自然风景区。因燕山以东、渤海以北诸峰均以它的分支延绵而成,故名“祖山”。1996年开发至今,形成五大景区,100余处自然景点,是淮河以北少有的南派山水。

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总面积118平方公里,主峰(天女峰)海拔1428米,区内千米以上高峰20多座,植被覆盖率96%以上。象形奇石、云海、日出、古洞、原始丛林、溪流、飞瀑、奇花、高山天然草原、树挂构成景区十大景观。祖山原始森林峡谷是侏罗纪至白垩纪末地壳运动而成。在长期风化剥蚀和流水冲击下,形成了多处绝壁幽谷和造型地貌。

祖山,山势跌宕,峰峦陡峻,因渤海以北、燕山以东诸峰都是由她的分支盘拨而成,故以“群山之祖”名之。她立峭岩作脊梁,以瀑流注血脉,搽娇花饰容颜,披葱茏为秀发。景区内山势陡峻,溪水跌宕,可谓立峭岩作脊梁、注瀑布为血脉、披茂林作秀发,裁白云作霓裳,集雄奇妩媚于一体。峰奇水异,洞幽石美,林丰草茂,历史渊源,是观光旅游、避暑度假、科普考察的绝好场所。

3.鸽子窝公园海滩概况

鸽子窝公园又称鹰角公园。由于地层断裂所形成的临海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该石高20余米,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或朝暮相聚或窝于石缝之中,因此得名鸽子窝。鸽子窝公园是观赏海上日出的最佳之处,每逢夏日清晨,这里云集数万名游客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

三、实习内容

1.柳江盆地保护区石门寨西门180米处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线路是6月26日下午三点在攀枝花学院北门,6月27日上午八点在东门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到政务中心斜对面(星宏国际后面)的边坡,再到龙菁花园上的龙菁大桥。

北门边坡位于攀枝花学院北门大梯子处,上面是广场,标高是1120,下面是一条通往机场的主干道。边坡高差是25米,从马路到坡顶坡面距离是50米,自然坡度是1:2。

星宏国际边坡位于攀枝花市政务中心斜对面,次边坡大概40米左右,边坡所在山高60多米,此处自然坡度大概是1:1.2左右,上面生长着比较矮小的灌木丛,基本上没有参天大树。

龙菁大桥位于攀枝花市龙珠路,龙菁花园上方,是一座连续简支结构的旱桥,位于机场路和现在阳城龙庭所在山,高大约在30米左右。

北门边坡地质情况从上往下,第一层是在攀枝花学院修建时勘测到有一至三米的粉质粘土土层,在粉质粘土下面有很厚的昔格达土土层,在昔格达土以下有花岗岩,整个坡面以昔格达土砂砾岩为主。这种砂砾岩在攀西地区分布了很大的区域。大概有四万平方公里,在其他地区很少见看见,成岩石历史在300万年左右,昔格达组岩石中粘粒的粘土矿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为主,含量达66~82%,高岭石、绿泥石次之,此外还含有石英和铁的氧化物;昔格达地层岩石组成中粘粒含量虽不占主要地位,但由于粘粒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而且颗粒细小,具有一系列的表面特性,因此,它对昔格达岩组及其所组成的填料的工程性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入研究昔格达组土岩的性质是其作为工程填料的重要突破口。昔格达混合料特点:粘土岩中的水呈现封闭状态,多为结合水,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日晒不能降低含水量。粉砂岩由于粒径小,它的水分子间作用力大,同时毛细作用强,粘粒的存在,使得粉砂岩的水分不易失去。

抗滑桩在这一站主要是吴老师给我们讲解北门的滑坡处理情况。在这里结合地质情况,采取的是抗滑桩施工。这里的边坡深入到炳三区到仁和的主干道上,由于主干道要达到设计宽度,就进行了边坡开挖,形成了北门的滑坡,为了防止滑坡的发生,需要进行边坡的处理。攀枝花学院广场的设计标高是1120m,主干道是1175m,从顶到底是25m高,平距大概是50m左右,自然坡度是1:2。地质情况分为几层:第一层是填筑的13m的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以下是比较厚的昔格达土,砂砾岩复层,再下面是花岗岩层。由于主要岩层是昔格达土砂砾岩层,它的成岩历史为34百万年,强度低,大概在5mp以下。昔格达土的主要特点是易软化,浸水后物理性质极易改变,内聚力降低,易形成滑坡。为了稳定滑坡,需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一般的处理方法有抗滑挡墙、抗滑桩、锚索和锚杆墙等。对于浅层滑坡,主要采用重力式挡墙,而北门的边坡主要是深层滑坡,这里采用的是抗滑桩,在这个坡段加固了两排抗滑桩,一排在边坡中上部位,一排在主干道的道路边上。在施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下楼梯的的那个平台处的一部分土体有部分滑坡,因此,后来在中间加了一排抗滑桩。由于在滑坡的表面种植有草皮,形成了地表覆盖层,稳固了地表土层,防止雨水大量进入土体形成滑坡。此后,北门的滑坡就显得相对来说更加稳定了,没有再出现滑坡,杜绝了工程隐患。

星宏国际边坡,为了利用山体的建筑面积,需要进行大量的土体开挖,大量的土方开挖量,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形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孙老师讲解到此处的土方开挖时,说到攀枝花的建设容易遇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当边坡形成时,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素和诱发影响因素两类。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边坡工程。

这是第二站,孙老师带队到新宏国际小区旁边的边坡开挖处。为了利用山体的建筑面积,需要进行大量的土体开挖,大量的土方开挖量,会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形成房价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孙老师讲解到此处的土方开挖时,说到攀枝花的建设容易遇到大量的土方开挖,当边坡形成时,当边坡成型后,多会受到自然环境或人为环境的影响,导致边坡稳定性减低,造成崩塌破坏。边坡失稳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潜在影响因素和诱发影响因素两类。一般坡度愈大,边坡稳定度愈低。

边坡主要由单一或多种地质材料所组成,材料特性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地质材料的组成成分包括矿物的种类.组织.胶结状况.成岩时间等,其外在的表现则为岩性.土壤种类.力学强度及抗风化能力。

地质构造是影响边坡稳定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当岩体中存在不连续结构面如层面.节理.片理.剪裂带及断层等,会使岩体成为不连续或破碎的岩石,降低岩体强度或提高受风化的影响,而此不连续结构面的存在也容易发展成破坏滑动面,提高边坡的不稳定性。一般而言,不同坡型的稳定性由好到坏为与地质的方向成斜交坡.逆向坡与顺向坡。因此地质构造的方向性.分布密度.分布大小及性质的不同,将对边坡稳定产生相当的影响。

环境因素涵盖范围较广,下面主要针对降雨.地下水.风化与侵蚀作用及地震等对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逐一加以介绍。

(1)降雨:水是造成边坡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降雨后易使地表材料软化降低强度,并增加孔隙水压,降低边坡稳定。

(2)地下水:地下水对边坡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水压作用于垂直裂缝,产生水平推力,使得岩坡或土坡被推向下方;浮力作用于潜在滑动面之上,使得有效正应力减小,降低该面的摩擦力,使得岩质.土质变坏,降低强度,使得边坡失稳。

(3)风化及侵蚀作用:边坡岩石风化后,强度大幅降低,易使护坡作用降低,导致侵蚀量增加,然后新鲜的岩层再次暴露,进一步被风化与侵蚀。

(4)地震:地震产生的地表加速度会使边坡下滑力增加,抵抗力减小,同时地震释放的水平震波易使缺乏抵抗横向剪力作用的边坡发生破坏。

因人为活动造成边坡失稳的影响因素称为人为因素,如道路开挖.山坡地开发.爆破.采矿及开垦等。

(1)山坡地不当开发:目前山坡地不当使用会造成地形和自然植被的改变,边坡坡度因挖.填而变陡,加上自然植被乱砍乱伐,导致边坡失去水土保持的功能,加速边坡崩塌事故的发生。

(2)不当加载:当在边坡的坡顶上弃土和修建筑物,将容易形成边坡破坏。

(3)大量挖填方:在坡地开发中,常将水沟回填以利开发,而此填方区若未压密实,易产生不均匀沉陷或变形,当此填方区上方有建筑物时,将造成龟裂.位移.歪斜或倾倒等灾害。

(4)坡脚不当开挖:坡脚开挖可能使支撑减弱,则有发生破坏的可能。

(5)边坡防护不当:一般坡地开发均需符合水土保持规范,按规定进行边坡生态防护,或增设排水系统和挡土设施等。当这些边坡防护施设不当或维护不良时,将会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在地质勘测以后,施工单位采取了合理的开挖方式。这里的施工方案中采用的是分级开挖,由于开挖的高度太高,需要考虑开挖后边坡的稳定,因此,需要实施合理的开挖方案。这里的地质构造因为是比较坚硬的岩石,而开挖成四级开挖,逐步放坡。开挖面显示出来的面比较整齐,只需要进行砂浆护臂就可以了,显得美观。

在龙菁大桥,李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关于基桩的施工。大桥下部采用方形墩柱,高度大概在30m左右,桥梁墩柱常采用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在水中方形墩柱阻水大会造成桥基被冲刷危极桥的安全,而立交桥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龙菁大桥共四组桥墩,每组三根方形桥墩并排支撑起上部盖梁,三根墩柱中部设置了横系梁。桥墩基础采用桩基础。桩基础设计和施工时应考虑汽车和人群荷载,桥面净空等要求。墩柱上侧面布置了间隔1m左右的孔,在孔中设置pvc管并插入钢筋,目的是为了防止墩柱模板发生跑模,胀模等不良现象。墩柱中间横系梁下方有两个粗孔,粗孔中插入粗钢管,为横系梁下部支撑结构。桥墩在浇筑混凝土时,需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大体积的混凝土浇筑需采取合理的浇筑方式,控制温差。龙菁大桥的桥面下面是9根梁,每根梁又被隔板分隔成方形,增加了整体的稳定性。桥梁的下边一般会有检修装置,方便于一定年限后的桥梁检修。

经过两天简单的《土木工程地质》课外实习,我学会了从课本知识到社会实践的转化,从原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了实在的工程实际,巩固了工程地质的课本的知识。简要的总结如下: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了解到昔格达土质的性质。

3、掌握了昔格达土质的危害和防护措施。

4、了解到钢筋混凝土桥的修建方式。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实习概况:

xx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

昌乐火山口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xx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xx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xx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xx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xx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一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xx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二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三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xx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4、实习总结: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地质土木专业实习报告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该课程的一些实地相关的地质例子,进一步了解该专业在实际中的应用。

第一天参观南京六合区的.火山岩形成区的景观------桂子山石柱林景区是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位于六合城北约17公里,与金牛湖景区紧邻,由六合城区经金江公路即可直达,交通便捷。桂子山石柱林被评列为金陵名胜之一,描述为“上溯万年,冲天赤焰三千丈;遨游六合,掷地琼林十万株”。从科学的角度讲,桂子山石柱林系千万年前火山爆发时,玄武岩浆喷射到地面冷却收缩后形成六棱型、五棱型等不同形态的“柱状节理”。现有的石柱林直观陡壁高达50余米,山体岩壁约有5万余根熔岩石柱,它们或直立、或倾斜,如修饰性开发后直观高度可达100米,雄伟壮观,令人称奇。

该地区原是一采石厂,1983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徐克勤在周边地区作地质考察时,首次发现是比较规则的石柱林,后建议上级政府给予保护,并作为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地质考察点。该奇迹被发现后,吸引了国内外地质界的浓厚兴趣,1987年被南京市列为金陵四十景之一,1996年8月被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指定为代表考察地点,有意大利、丹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专家到现场考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景区的平面布局可分为三部分。自金江公路桂子山入口到游客广场为引导区,地质博物馆为科普教育区,山体部分为奇迹观赏区。

引导区有供游客停车、休息的基本设施,建有“六合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物门碑,有近5000平方米的园林绿化景观,乡土气息浓烈。

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全面展示了地质公园的科学与文化,是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博物馆按顺序分为6个厅。一是接待和服务厅,为景区工作人员办公和游客接待的场所。二是多功能影视厅,有多媒体影像,介绍六合及桂子山景区的地质布局和特点,让游客详细了解六合全区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三是模型厅,按照等比例的设计将六合全区各个地质景观的全貌,用实物反映给游客,让游客落脚桂子山就能对其他的景点有所认识。四是火山与石柱林展厅,通过23块地质资料展板和部分实物,让游客充分了解到世界各地和中国的火山分布,各地的火山类型及特点,了解石柱林的形成过程及特点,增加游客对火山的感性认识。五是火山爆发演示厅,在图片介绍火山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制作火山喷发实物模型演示。融合喷发系统、声光电系统、软件控制系统、模拟岩浆流演示系统、热感系统等为一体,演示火山喷发实景,让游客有亲临火山喷发现场的真实感觉。六是雨花石与文化展厅,展示南京特产六合雨花石和中国现代民间艺术四合农民画,在实物和作品展览的基础上,安排农民作者现场创作,供游客观赏和收藏。

沿着蜿蜒曲折的游客登山步道,可以登临桂子山顶,既可俯视近处的农家田园风光,也可远眺金牛湖和冶山的山湖景色,有心旷神怡之感。从步道下到山脚,石柱参天景观尽收眼底。熔岩石柱呈五棱或六棱整齐排列,耸立而呈石柱崖,其北侧为倾斜石柱。石柱约有5万余根,宽40-50cm,每段高达10-35cm,巍然壮观,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赏。石柱都呈五边形或六边形,这是因为玄武岩浆的分子结构呈五边形或六边形。玄武岩中含有的大量镁、铁成分,在冷凝和节理过程中,由于受冷均匀,根据“最小作用量”原理,岩石节理成六边形柱状结构。

第二天参观无锡的火山岩熔地区-----善卷洞是著名石灰岩溶洞、宜兴“三奇”之首。位于宜兴城西南约25公里的祝陵村螺岩山上,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长约800米,全洞分上中下后四洞组成,洞洞奇异而相通。最奇的是下洞和水洞。水洞长120米,游人多以洞中泛舟为一乐事。

进入洞中,宛如进入一座地下宫殿。入口在中洞。中洞的狮象大场是一个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天然大石厅。高达7米的钟乳石笋兀立洞口,名砥柱峰。它是一点一滴的石乳聚积而成,每30至50年长高1厘米,它的形成已有3万多年。石厅内可容上千名游客,高大宽敞,上面挂满各种形象生动的石钟乳。石厅两旁,屹立着一对形似青狮、白象的巨石,惟妙惟肖,形态逼真。上洞的规模比中洞还要大,洞长70米、宽30米、高30米。洞形似螺壳,终年云雾弥漫,冬暖夏凉,气温终年保持23℃,因而又称暖洞。环壁有奇石形成的荷花倒影、万古寒梅、绵羊、骏马、熊猫等景物,栩栩如生;石缝间细流潺潺,落地汇成水潭;顶部石乳,倒映潭中,奇异天成。下洞约180米,宽18米,高22米。洞外有一个6米多高的石陡坎。大雨过后,飞瀑流水直泻悬崖壑底,奔放澎湃,故又名“瀑布洞”。与后洞相连的水洞,是一条极古老的地下溪河。长约120米,水深4.5米,河面最宽达6米,可常年通舟。游人至此,可乘游船。轻舟一叶,荡漾其间。出洞处有一座古老的碑亭中耸立着唐代司空李所书的“碧鲜庵”石碑。重建的晋代祝英台“读书处”英台书院,院内秀丽古朴典雅的一组园林建筑与怪石林立、竹影摇曳、相互映辉。山上正在恢复的圆通阁,拜斗坛,喜雨亭等景观,并匹配400米缆车和800米滑道。附近有三国时所立的国山碑称“江南第一碑”,被列为国家保护文物,雄峙山巅,蔚为壮观。景区内有五千年善卷洞文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及旅游服务中心,提供阳羡景区一条龙服务。一座三星级涉外宾馆“螺岩山庄”坐落在螺岩山脚,与善卷洞交相辉映。善卷洞与比利时之汉人洞、法兰西之里昂洞称为世界三大奇洞,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洞景巧夺天工,素有“万古灵迹”、“欲界仙都”之美誉。从古到今,胜景似绣,游人如织,历代名贤雅士、文人墨客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石刻。

第三天参观流水侵蚀河岸形成的奇特景观-----燕子矶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长江三大名矶之一,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拨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故名为燕子矶。古代是重要渡口。清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停留。乾隆帝在此书有“燕子矶”碑。“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48景之一。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寺废陕北秧歌阁等建筑。岩山有12洞,为江水冲击而成,大多是悬崖绝壁。其中以三台洞最为深广曲深。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由燕子矶登陆,直逼南京;二战时,日寇在此江滩处集中屠杀南京同胞数万人。参观燕子矶之前,老师介绍了汤山的背斜地质构造,介绍关于背斜在隧道工程的应用及一些相关措施。第四天参观现场地质勘探队的现场操作,认识地质勘探的详细过程及一些细部操作,介绍地区采样点间距及个数,采样点的深度取样层次,记多少米取样,夯击多少下等细部过程。

本次地质实习进一步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深刻认识到课程对实际建筑工程及勘探考察的帮助,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而不是盲目的书本知识不能应用,对以后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精选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更多精选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00字,更多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500字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更多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一、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二、实习地区概况。

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

(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

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由于地壳断层,大部分海水向东消退,京娘湖地区仍处于大海的边沿,汹涌的海涛冲刷岩石,形成千姿百态的沟壑深谷,到了距今大约6500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叫“喜马拉雅”运动,西部地壳相对隆起,东部地壳相对下沉,海水向东消退,整个太行山脉的雄姿也由于海水的消退展现出来,这里形成了北台、太行、唐县三层夷平面,培养了京娘湖、古武当山、七步沟、武西岳的石英砂岩峡谷峰林景区。古武当山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

(二)5月10号古武当山实习。

上午坐车到达古武当山,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山路向上爬,观察当地的地质组成,地质构造。

老师给我们介绍到古武当山地区的岩石主要为砂岩,大部分属于三大岩石中的沉积岩,还有少量的变质岩。砂岩是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决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变质岩是指受到地球内部力量(温度、压力、应力的变化、化学成分等)改造而成的新型岩石。固态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发生物质成分的迁移和重结晶,形成新的矿物组合。如普通石灰石由于重结晶变成大理石。

1.岩层的节理。

它是断裂构造的一类,指岩石裂开而裂面两侧无明显相对位移者(与有明显位移的断层相对)。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在岩石露头上,到处都能见到节理以节理与岩层的产状要素的关系而划分为四种节理:

走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一致或大体一致。

倾向节理:节理的走向大致与岩层的走向垂直,即与岩层的倾向一致。

斜向节理:节理的走向与岩层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

顺层节理:节理面大致平行于岩层层面。

2.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正断层:逆断层的断层面也几乎垂直,但上盘向上移动,而下盘向下移动,这种类型的断层是由于板块挤压形成的。冲断层与逆断层的移动方式相同,但断层带几乎是水平的。在这类同样是由挤压形成的断层中,上盘的岩石实际被向上推移至下盘的顶部,这是在聚合板块边界中产生的断层类型。

逆断层:在平移断层中,岩石块沿相反的水平方向移动。正如转换板块边界中所述,地壳块相互滑动时形成这些断层。

平移断层:在所有类型的断层中,不同的岩石块紧密地相互挤压,在移动过程中形成很大摩擦力。如果这种摩擦足够大,这两块岩石将咬合,因为摩擦力使它们无法相互滑动。在这种情况下,来自板块的力量继续推动岩石,从而增大施加在断层上的压力。

3.尖灭。

“尖灭”指具有一定体积的物体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的现象。地层的尖灭指的是沉积层向着沉积盆地边缘,其厚度逐渐变薄直至没有沉积。超覆是海侵时随着沉积范围的扩大,上覆岩层的沉积范围大于下伏岩层的现象。

4.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它在层状岩层中表现的最为明显;是地壳上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形式。褶皱是最重要的构造现象,因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来到京娘湖,将对波痕、泥裂进行观察,对河谷形态、河谷的发育形成进行认识性的学习。

1.波痕。

波痕是浅海、河湖的一种小型地形特征,由尖波峰、圆波谷,坡度对称组成连绵波浪状。沉积环境分析的重要标志,是典型的沉积构造之一。非粘性的物质(陆源砂、碳酸盐砂)在波浪、水流或风的作用下,在其表面形成的波状起伏的痕迹,如沙漠中的沙丘、海滩的沙坡等。一个波痕由一个波脊和一个波谷组成,同一种波痕一般成组出现。通常按波痕形成的动力将波痕分为水流波痕、波浪波痕、干涉波痕和风成波痕等;然后再根据其大小,形态或对称性作进一步的划分。出现于岩层的顶面.并可在上覆岩层的底面上留下印痕.因此可以利用波痕来决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

2.泥裂。

泥裂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3.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四、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但作为土木工程的学生,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为季节性河流。地质公园以闻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环境的火山地貌为特色。

公园内各种地质遗迹丰富,一是第三纪中新世时期距今1800万年山旺玛珥湖沉积岩层(科学上划分为山旺组地层---硅藻土),沉积厚度25米左右,具有标准的层型剖面,现已成为国际上中新世生物建阶的重要依据。由于层薄如纸,稍加风化即层层翘起,宛若书页,被古人形象地比喻为"万卷书"。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层层型剖面所处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组玄武岩、第三纪中新世时期湖相沉积岩(山旺组)、第四纪黄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质现象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时期(距今____万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锥、熔岩流动特征等各种火山地质现象,如黄山、尧山、擦马山、灵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区的理想场所。特别是擦马山玄武岩柱状节理,直径近于80cm,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尧山西侧,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经长时间风化剥蚀,形成了自然景观,人们称之为"石楼"。

山旺组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距今1800万年的第三纪中新世时期。目前已发现的动、植物化石有10几个门类700多种,其中大部分是已绝灭的物种。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藓、蕨类、luo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类。动物化石有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特别是山旺山东鸟、齐鲁泰山鸟等鸟类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新世时期的空白,山旺成为我国鸟化石丰富的产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鹿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产地。新发现的带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轰动。植物化石枝叶最多,花、果实和种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于中新世山旺组硅藻土层中(距今约1千4百万年),其种类之多、保存之完整为世界罕见,目前已发现的化石有十几个门类600多种。动物化石包括昆虫、鱼、蜘蛛、两栖、爬行、鸟及哺乳动物。昆虫化石翅脉清晰,保存完整,有的还保留绚丽的色彩,已研究鉴定的有11目46科100属182种。山旺鸟类化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完整鸟化石最丰富的产地,三角远古鹿化石和东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该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标本。植物化石有苔藓、蕨类、luo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类。除100种藻类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属143种。它们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动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专家誉为研究中新世的"综合实验室"。

山东地下大峡谷。

高峡深涧,鬼斧神工。飞瀑流泉,溅玉喷珠。天赋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惊险刺激。管轨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东地下大峡谷位于沂水县城西南8公里龙岗山下,是一座风貌奇特的溶洞王国,洞体长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长洞,中国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发育而成,形成于约0.65亿年至2.3亿年前。

特点:

1、气势雄伟壮丽,峡谷深切近百米、两壁如削、宽处百余米、窄处仅可容身,成具体而微之地下三峡。洞内有一河、九泉、九宫、十二瀑、十二峡等景观100余处,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洞中峡谷雄奇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2、地下暗河漫长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长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壮观,在我国北方溶洞内实属罕见。

3、利用暗河水势开发的1000米漂流项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记录总部认证为"中国最长的溶洞漂流"项目。漂流道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溶洞内的幽深莫测,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扬顿挫的特点。将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惊险刺激演绎的淋漓尽致。

短短一天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知识从感性认训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在的认真指导。在实习中学会了一定的观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排除干扰,专心听。

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

秦皇岛市东接辽宁,北临承德,西依唐山,东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公里,水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秦皇岛市是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它以旅游业和建材玻璃业而著称,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经过80年代的整建,正以崭新的面貌笑对二十一世纪。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其高斯坐标为y=20714---20728km,x=4437.2---4455km,总面积389.2km2。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实习基地坐落于柳江盆地。实习区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但受海洋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实习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杏树较多。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柳江盆地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之间,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698.5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山洪也集中在这个时期。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23.6℃。据统计资料,日最高气温超过30℃者平均每年不超过8天。

秦皇岛据北京295公里;市辖海港、山海关、北戴河三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四县。秦皇岛市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172万。

这次我们在抚宁县石门寨乡柳江盆地区域实习。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45″--119°36′50″,北纬40°7′45″--40°9′50″。柳江盆地,南北长20km,东西宽约12km。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北,东,西三面所谓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493.7m;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海拔在400m以上。

二、关于实习情况。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了解和掌握了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工作方法;学会了计划、布置观察路线、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围的地质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1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

2路线地质新手剖面的勾画。

3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4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与记录。

5填图单位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6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

7地质素描图的绘制。

8地层划分及时代的确定。

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露头观测、作砚层剖面、剖面测量观测内容的描述等。

一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本区与区域上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活动有四个岩浆旋回,即海西——印支流纹岩喷发旋回,燕山运动第一期安山岩喷发——闪长岩,花岗岩侵入旋回,燕山运动第二期流纹岩,石英斑岩喷出——花岗岩侵入旋回和燕山运动第三期花岗闪长岩,花岗岩,正长斑岩侵入旋回。以及与上述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脉岩和时代不明的脉岩。

(一)深成侵入岩。

本区深成侵入岩分布在柳江向斜西侧和东南角。西侧上平山,杜庄,花场峪属响山岩体边缘相,柳江地质称为温泉堡花岗岩。东南角蟠桃峪一带属后石湖山岩体的一部分。

1.岩体地质简述。

(1)响山花岗岩体分布在本区以西的平市庄至响山一带,长轴成nne向延伸,长达25km,总面积217km2,呈岩基状产出。(2)后石湖山岩体分布在山海关北4km,呈岩株状侵入于中,晚侏罗中心式火山口中,面积为45km2。

2岩石特征。

(1)响山岩体据前人研究分为中心相和边缘相,两者为渐变过度关系。中心相为灰白色中粗粒碱性花岗岩,边缘相为肉红色斑状花岗岩。(2)后石湖山岩体岩浆分异作用不明显。仅在岩体南侧出现不足3km2之碱性斑状花岗岩。边缘相结晶粒度略有变细,时而出现斑晶。并有安山岩捕掳体出现。为灰白色中——粗粒碱性花岗岩。

3岩石形成时代的确定。

图3大型花岗岩。

岩体相对年代的确定依据:后石湖山岩体与本区上侏罗统孙家梁组以及区域上与之性质相同的昌黎岩体北东侧与上侏罗统白旗组(j3b)呈侵入接触,即可断定两岩体形成时代应在晚侏罗统形成之后。本区两个岩体属燕山期侵入的。与区域上的白垩纪岩浆活动三个阶段的第二阶段相吻合。属燕山运动第三期侵入的岩体。

四地质构造。

一基本构造特征。

柳江向斜短轴向斜,其大地构造属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南缘。山海关隆起的范围包括遵化以东,锦州以西,山海关以北的三角地带。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向斜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向斜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向斜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个区位于西部。

(一)褶皱构造。

向斜。

柳江向斜主要分布在向斜的北,东及南部边缘。六降想写发育有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侵入岩基,如响山花岗岩体和后石湖山碱性花岗岩体,它们在地势上构成高峻险要的山地。根据构造形态特征,该想写可分为东翼区,西翼区,北部义院口区及西南部上平山区,以想写南部的韩家岭至北端的板厂峪一线将想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东翼区,其他三区位于西部。

(1)西翼地区地层出露面积狭窄,岩层倾向东,倾角在40-50度之间。受南北向冲断层影响,个别地区倾角较大。部分地区属复杂构造类型。(2)东部落西山短轴向斜。该向斜分布在东部落西山,南北长1.75km东西宽1.0km,何不出露凤山组,两翼依次是长山组、崮山组、张夏组。向斜被东部东西向断层切割,为一右行扭性断裂。

(3)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大洼山—老君顶不对称向斜南起大洼山,北到老君顶,东自瓦家山,西至山羊寨,南北长11km,东西宽约3km,即呈南北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产状较平缓,两翼由北票组煤系地层组成,黑山窑以西发育有上三叠统黑山窑组。该向斜是在古生代柳江向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继承性上叠构造,西翼被南北向挤压断层切割,北票组产状变陡,东翼也发育一系列北西向正断层。

(4)拿子峪向斜。拿子峪向斜从拿子峪向北东方向延至板厂峪,长约2km,宽约1km左右,呈北东向延伸。向斜核部为蓝旗组火山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北票组之上。两翼由北票组砂砾岩段组成。

(一)断裂构造。

该断裂在浅水营至北林子一端呈进南北向延伸。在石门寨东门126高地,断层向东倾,倾角85°。西盘为张夏组鲕粒灰岩,叠层石灰岩;东盘为亮甲山灰岩(含舌卷罗,满洲角石)。断裂带内为硅化角砾岩袋,在平面上呈锯齿状。在126高地北采坑,该断横剖面断层走向n25°e,倾向南东,倾角60°,断裂带宽15米。由东向西依次是正长斑岩岩脉,硅化角砾岩和石英脉。断裂带东侧见有10cm宽的断裂缝,内见有断层泥,片理化及断面上的垂直擦痕,表明该断层张性活动后曾受过挤压。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20°e,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

上盘为凤山组泥质条带状灰岩;下盘为冶里组厚层灰岩。断层面无论在倾斜方向上,还是在走向方向上均表现为舒缓波状。断面上镜面,垂直擦痕,阶步以及断裂带内挤压透镜体等特征明显。

二构造活动期次的讨论。

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界面。

本区有四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和界面,它们分别至少代表四次强烈构造事件。

1上古生界青白口系龙山组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绥中花岗岩上,标志着华北地台经历了剧烈的吕梁运动,结束了早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地质发展阶段。

2中生界侏罗系北票组沙砾岩层以角度不整合沉积在古生界不同时代地层之上,标志着华北地台转入一个崭新的地质发展阶段,地台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经历了海西——印支运动。

3中生界侏罗系蓝旗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北票组之上;孙家梁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蓝旗组之上,它们分别代表燕山运动第一,二期活动。

五区域地质发展简史。

本区在地质历史发展进程中,曾经历过的主要运动有五台运动,吕梁运动,蓟县运动,太康运动,海西——印支运动,燕山运动以及喜马拉雅运动。

一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ar——pt1)。

从区域性地质背景来看,本区前中元古代处于地槽发展阶段。地壳大幅度下降,堆积了巨厚的沉积物,经历了五台运动和吕梁运动。特别是早元古代的吕梁运动,伴有变质作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逐渐形成了变质岩,混合岩和混合花岗岩。构成了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结束了前中元古代地槽发展阶段。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本站发布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精选范文,更多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精选范文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实习报告频道。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3.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学校为我们路桥专业安排了为期1天的卧虎山水库地质实习。主要学习罗盘的使用及对各种地质构造的认识。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一).卧虎山水库及其概况:。

卧虎山水库历城南部山区,山环水绕,名川有三,曰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川风景秀丽,为历代所称赞。三条大川经仲宫镇并渡口村汇入卧虎山、黄花山狭长地带,称为玉符河,北注黄河。1958年于卧虎山、黄花山之间,筑起一条长985米,高37米的大坝,拦截玉符河水,落成卧虎山水库。因湖水清亮如镜,人称“镜儿湖”。水面面积270多公顷,蓄水量1.1亿立方米。湖中盛产鱼虾,珍贵飞禽天鹅也落户于此。站在坝上,举目远眺,波光浩淼,清澈蔚蓝。卧虎山水库这里,景色绮丽。山坡除天然山花丛林之外,还植有苹果、柿子、梨树等,秋季一片金黄。周围群山连绵,葱茏叠翠,山村炊烟,若隐若现,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村野画图。水库北为卧虎山,形似猛虎雄踞,翘首东望。清人钟廷瑛在《咏卧虎山》诗中描写道:“山上白鸟盘空烟,山下阴穴流春泉。何年老虎屹不去,蹲成万古蛟龙渊。”水库大坝南首西侧,为黄花山。因山上多产野黄菊,故名。山姿奇伟,松柏青翠。山腰有一溶洞,曰“黄花洞”,坐东朝西,深约7米,宽3米余,高4米。洞壁上,镌刻佛像、罗汉等造像25尊,题记19则,其中一则年代为金承安二年(1197年)。洞前,有明弘治元年(148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修碑记各一通。石窟造像神采各异,雕刻精细,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东北侧,有清代观音堂一座,以石筑成,券门四角攒尖,内有壁画,保存尚好。观音堂北又有方形钟楼一座。

黄花山南侧相邻一山,名“瓢儿峰”,俗称“瓢葫芦峰”。相传,唐尧时期隐士许由曾于此避水,将瓢忘在这里,故名。石岩上留有金明昌年间镌刻的释迦、罗汉像。卧虎山西北,为石固寨山。此山形势险峻,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晋末,刘裕率师北伐,与在这里屯有重兵的南燕慕容德相战,至今山上废垒犹存。

(二)罗盘的使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也学到了如何运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和倾角):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

(三)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实习总结:。

一天的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欣赏卧虎山水库美丽环境的同时,看到因修水库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滑坡是我认识到了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性,而后期对滑坡的`修治虽然存在瑕疵但整体上还是成功的。

一天的实习最重要的是使我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和对岩层走向、倾向及倾角的测量工作,是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如何对滑坡和边坡进行治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到的知识。

此次实习还培养和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心得体会:

为期一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划上一个逗号,这次实习另一感受,就是觉得时间太短,如能再长一点,我想理解得会更透彻,掌握的将更加牢固。

相关范文推荐
  • 10-27 精选政府服务企业新闻稿(案例18篇)
    服务月不仅是为了服务社区,也是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服务月活动的经验分享和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了帮助国富街辖区内老年人跨越数字
  • 10-27 最优幼儿园申请书(通用13篇)
    申请书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润色,确保内容准确无误,无错别字和格式错误。不同场合的申请书有不同的写作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场合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__幼儿园:我
  • 10-27 专业物业员工业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对培训内容的整理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物业行业是一个与人
  • 10-27 2023年上海落户承诺书大全(14篇)
    2017年上海积分落户细则:减分指标及分值减分指标包括提供虚假材料、行政拘留记录和一般刑事犯罪记录等指标。(一)申请积分时提供虚假材料持证人3年内有提供身份、学
  • 10-27 最新心得体会学会感恩(模板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观点。段落一:引言(150字)"感恩"是一
  • 10-27 优质文化交融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获得的经验的结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范文中的心得体会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追求、对自我成长的思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
  • 10-27 优秀大学个人总结与规划大全(18篇)
    个人总结还可以帮助我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通过总结我们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轨迹和未来的可能性。这是一篇优秀的个人总结范文,可以为大家提供写作思路。时间过得真快,
  • 10-27 实用农村调研报告范文(20篇)
    在调研报告中,需要对所调查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读。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调研报告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xx年12月4日早晨,我带着组织部发给的报
  • 10-27 热门劳务施工安全协议书(案例14篇)
    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是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工程质量和进度的保障。如何做好施工工作是每个施工人
  • 10-27 2023年一日常规的心得体会范文(20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进而实现自我改进。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推荐几本关于心得体会的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