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模板8篇)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模板8篇)

时间:2023-10-13 12:27:09 作者:ZS文王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教学设计(模板8篇)

思考过去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用致辞致谢来感激身边那些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们。写致辞致谢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措辞,以传递真挚感激之情。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从中感受到致辞致谢的纯粹和真诚,或许能给我们写作带来一些启示。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一

1、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3、通过猜测到验证这种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思考,合作交流的“做数学”的过程,探索莫比乌斯带的神奇特征。

一、创设情境

故事《聪明的执事官》: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执事官不想误判此案,又不敢得罪县官。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做了点手脚。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这位聪明的执事官是用什么方法让小偷得到惩罚呢?这张小小的纸条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奥秘大家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张小小的纸条,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明白了。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蚂蚁吃面包屑

2、认识莫比乌斯带

(1)莫比乌斯带的由来

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把一根纸条扭转180°后,两头再粘接起来做成的纸带圈,具有魔术般的性质.普通纸带具有两个面(即双侧曲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两个面可以涂成不同的颜色;而这样的纸带只有一个面(即单侧曲面),一只小虫可以爬遍整个曲面而不必跨过它的边缘.这种纸带被称为“莫比乌斯带”

(2)学生动手做莫比乌斯带

这个纸带到底怎么做的呢?将长方形纸条的一端翻转180度,再把它用双面胶把两端粘起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怪怪的圈。师演示完后再带着学生一起做。

做好后在纸环上作个标记a表示面包屑,想一想,小蚂蚁从a点出发能吃到面包屑吗?

学生用色笔从a点开始画,直到又回到a点。这就是莫比乌斯带神奇的地方。

普通纸环上的颜色总是只涂了一面,“神奇的纸环”上正反两面都涂上了颜色,说明这个带子已经变成了只有一个面的带子。

三、剪“神奇的纸环”

1、导入语:刚才我们通过探究,发现了“神奇的纸环”由两个面变成了一个面,下面,我们一起继续探究“神奇的纸环”的奥秘。

2、请同学们再取两张长方形纸条,在每张长方形纸条的中间画一条线,再分别做一个普通纸环和一个“神奇的纸环”。

3、问:用剪刀沿纸条上的线剪开,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4、请同学们动手剪一剪。

5、汇报结果。

(1)发现普通圆环剪开后变成了两个。

(2)“神奇的纸环”剪开后还是一个纸环,只是变大变细了,而且扭曲的不止180度了。

平均分成三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平均分成四份的“神奇的纸环”沿线剪开后变成一个大圈套着两个小圈。

四、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小结:这莫比乌斯带不仅好玩、有趣,而且还被应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地方,让我们跟随“莫比乌斯带”一起走进生活去看看。

五、揭示课前故事的谜底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那个执事官是用什么办法既救了农民又惩治了小偷吗?引导学生回答: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180度,做成“莫比乌斯带”,从“应当”读起,原话就变成了“应当放掉农民,应当关押小偷。”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二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p77数学游戏“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准备:长方形纸(4条)、剪刀、水彩笔、直尺、双面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1.《县官与执行官的故事》

2.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就是执行官的秘密手法。有兴趣吗?

二、认识莫比乌斯带

1.普通长方形纸带有几个面?(指一指)

2.普通纸圈有几个面?几条边?

3.你有办法让它变成一个面吗?

4.你有什么办法说明它就是一个单侧曲面?

5.这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小圈原来如此神奇、有趣,在数学上我们叫“单侧曲面”

6.介绍莫比乌斯带的来历。也有人管它叫“怪圈”。

7.现在你能揭开执行官神秘手法的神秘之处了吗?

三、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大胆猜测:

1.由此,你还可以有哪些大胆的猜测?

2.怎么证明这个猜测是对的?

四、认识莫比乌斯带的性质

一)1/2剪

1.猜一猜

2.动手操作验证。

交流。

3.还是一个莫比乌斯圈吗?

二)1/3剪

方法基本同上

五、课堂小结

1.课上到现在,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吗?

2.简单了解拓扑学。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三

活动目标: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活动准备:每生3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水彩笔,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

师: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陈老师就来给大家表演一个,欢迎吗?这是一个纸圈,现在老师把它剪一刀,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大家拭目以待吧。

(师1/3剪,做完展示,学生发出惊讶赞叹声。)

师: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自己做吗?那同学们可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猜想(板书),在自己动手实践中就会有许多惊奇的发现。

师: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生:2个面,4条边)

师:想一想,有什么办法把这张纸条变成两个面,两条边?(生动手尝试)

二、做纸圈

〈1.〉生:把纸条的两端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圈,就是两个面,两条边。

请同学们跟老师这样做。(师示范,生跟着做,师个别指导。)

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师:做成了吗?做成的请举起来。

〈3〉提问题

师:大家会做这个纸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生1:这个纸圈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2:这个纸圈叫什么?有什么用?

生3:这个纸圈为什么只有一个面,一条边?

〈4〉验证

师:这个纸圈是不是只有一条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吗?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说一说)

生:把两只手放在纸圈边上的某一点,一只手不动,另一只手沿着边移动,最后又回到起点的地方,说明这个圈只有一条边。

师:为什么变一条边呢?(师再示范讲解下面这条边旋转180度又接着上面那条边了)

师: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水彩笔沿纸圈的中间画一条线,画好的有什么发现?(师生齐画)

生:画了一圈又回到原来起点的地方。

生:这条线一次性经过纸条的正面和背面,又回到了起点。就说明这个纸圈只有一个面。

师:为什么变一个面了?师再示范讲解里面旋转180度和外面接在一起了。(电脑出示)

〈5〉揭示课题

师:这个纸圈叫莫比乌斯圈也叫莫比乌斯带。(板书课题:莫比乌斯带)

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因此叫莫比乌斯带。明白了吗?

三、剪纸圈

〈1.〉1/2剪

师:还想再动手做吗?

师:究竟会是什么样子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验证一下吧!(师生齐做,剪一剪,试一试,结果变成一个大圈,你猜对了吗?)

师:请大家继续用笔在大圈中间画线,再沿中线剪一圈,猜一猜这时纸圈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动手验证,师生齐做,剪一剪,试一试,结果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套在一起的大圈)

师:通过这两个实验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我觉得莫比乌斯圈实在是很神奇!(师板书:神奇)

生2:我觉得莫比乌斯圈挺好玩的!

师:这还不够神奇,莫比乌斯圈还有更神奇的呢!(学生发出感叹,都很感兴趣)

师:另取一张纸条,横着画出它的三等分线,把中间一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它做成莫比乌斯圈,如果沿着三等分线剪开,结果会怎样?先在小组内猜一猜,再动手验证你的猜想。

生1:我沿一条线剪,剪着剪着就跑到另一条线上去了。

生2:结果是一个大圈套一个小圈。真的很神奇。

师:我们在做之前大胆猜想,做过程中是小心求证(板书)。

四、自主玩

小结这个莫比乌斯圈是怎么做的?

师:普通的纸条经过拧、粘、剪(板书:拧、粘、剪)变出了这么多神奇的纸圈,真像变魔术一样!你能想出其他的玩法吗?以小组为单位,看看你们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能把纸圈剪出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播放音乐,生动手做,纸条不够自己到讲台处领取)

请小组汇报,展示。

五、说用处

师: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能会用上?

(电脑出示莫比乌斯爬梯图片)

师:这是北京某居民小区中利用莫比乌斯圈原理制成的莫比乌斯爬梯。有同学玩过吗?这个爬梯只有一个面,可以一次不知不觉爬到底。

生:儿童游乐场的过山车。

下次去游乐场玩时,可以去观察一下,过山车的轮套是不是莫比乌斯圈的样子。

莫比乌斯圈不仅好玩,还好用。它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应用。想想,哪些地方可能用上?

师:打印机的色带和工产机器上的传送带就可以做成“莫比乌斯带”的样子,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减少磨损,延长使用时间。

师:在中国科技馆的大厅中央,耸立着的巨型“三叶扭结”模型,它就是根据莫比乌斯圈的原理制作的,大家有机会到北京可以亲自去看看。

六、谈感受

师:上完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师:我和大家感觉一样,优美的曲线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带给我们无限的猜想。数学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有待同学们以后进一步去探索。

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但在数学课上有手工,手工中有数学,这就是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数学研究的快乐,更强调学科整合。

新课程实施以来,非常可喜的是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动手操作多了起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老师适时放手,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时间和空间。老师适时展示学生创作的莫比乌斯圈,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在这样的课上,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会有丰富多彩的创造,会有多种多样的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的原型,那更有教育性。如果找不到呢?也不要硬找?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太容易找到。学生能说到“游乐园中的过山车”已经说明他能联系生活了,有留心观察生活。

但我在上课过程中,“大胆猜想,小心求证”还没能很好做到。学生在动手做之前,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猜想时间,让他们多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求证,这样更有“过程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象力得到真正有效发展。

华罗庚先生在《和同学生们谈数学》一文中说:“其实,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只要你们踏进了大门,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也有许许多多有趣味的东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走进莫比乌斯圈,更多的是感受数学的神奇,领略数学的美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四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认识莫比乌斯带,动手制作莫比乌斯带。

2.通过有效性学习材料的创建,使学生能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用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去吸引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认识莫比乌斯带

1.出示1张纸条,观察:有几条边?几个面?摸一摸,涂一涂:把一面涂成阴影。

2.师: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生动手操作: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再用手摸一摸。

3.师:还是这张纸条,你能把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

展示学生作品,验证:是一条边、一个面吗?

4.指出:象这样只有一条边一个面的纸带叫莫比乌斯带,因为最早的发现者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而得名,莫比乌斯带有许多神奇的地方。

揭示课题

5.指导每生制作一个莫比乌斯带。

6.观察,思考:为什么会变成一条边,一个面了呢?

二。探究莫比乌斯带

1.沿中线剪

(1)师:如果沿着纸带的中间线剪下去,会变成怎么样呢?

猜一猜

剪一剪

观察:现在还是莫比乌斯带吗?

(2)再沿着剪出纸带的中间剪,会变成怎样呢?

猜一猜

剪一剪

2.沿着三分之一线剪

(1)让生取出画有三等分线的纸条,把中间部分用阴影表示,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带。

(2)沿着三等分线,一直剪下去,结果会怎样?

猜一猜

剪一剪

观察:小圈是原来长方形纸条的哪一个部分?它是莫比乌斯带吗?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

三。应用

1.欣赏图片

(1)克莱因瓶(2)中国科技馆大厅“三叶纽结”(3)莫比乌斯爬梯

2.举例:在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应用莫比乌斯带的。

想一想:它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

四。拓展

2.简介拓扑学

设计意图:

1.选择有效的学习材料

莫比乌斯带属于拓扑学内容,它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最早发现的,这部分内容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作为一个数学游戏的介绍来安排,共安排一节课。怎样在有效的一节课里取得教学效果的有效化,离不开有效性学习材料的创设。本人注意去选择有关莫比乌斯的材料,由普通的一张纸条,通过各种折法,得到不同个数的面,不同条边的边;通过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中线的两次剪,三分之一线的一次剪,变幻出神奇的结果;通过欣赏回忆创造莫比乌斯带的一些应用,让学生感受莫比乌斯带的作用。这些教学材料的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较好地吸引学生的自主参与,充分开发学习材料的训练功能,并突出学习材料的数学学科内涵。

2.努力构建理想的课堂

本节课力争把握好以下几个度:

参与度:创设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中来。通过猜想--验证--惊奇--猜想--验证--惊奇,一次又一次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亲和度:在猜想活动中,无论孩子猜想活动是否到位、价值多大,都以尊重、沟通、宽容、欣赏来激励,推进学生的思维。

延展度:通过了解应用,介绍拓展玩法及知识,让学生能利用课外时间再去探索这类问题,使本节课的时空得到延展。

(校第二次“构建理想的有效课堂”教学周活动教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五

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副产品。“莫比乌斯圈”已被作为“了解并欣赏的有趣的图形”之一写进了《数学课程标准》,编进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上第77页数学实践活动课――神奇的莫比乌斯带

【教学目标】

1、学会做莫比乌斯带,探究发现莫比乌斯带的特征。

2、经历大胆猜想、操作验证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神奇与美妙,拓宽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好数学的志趣。

【教具学具】

(老师)一张双色纸条、一个2等分线的普通纸圈,剪刀

(学生)每人四张双色纸条、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认识莫比乌斯带

1、操作演示,铺垫引入

师:(出示长方形纸条)同学们,谁能告诉我这张纸条有几个面?几条边?哪两个面,哪四条边,指给大家看看。

师:大家也拿出纸条,咱们一起来摸摸看跟他说的是不是一样的。

师:我能把它变成只剩下2个面2条边,你知道怎么做吗?(指名演示,提问:两个面在哪呢,边呢?)

师:咱们也一起来体验一下,(与生一起,边做边说)外圈一个面,内圈一个面,左边一条边,右边一条边。

2、情境创设,激发探索师:瞧,这个圈跑到电脑上了

(课件动画播放:纸圈外有一蚂蚁,圈内有一块小蛋糕。)

师:猜猜看蚂蚁这时最想干什么?

猜对了,饥饿的蚂蚁特别想吃蛋糕,可是有个要求:咱这只蚂蚁啊只能这样爬(边说边演示),不能沿着边缘翻到内圈也不能打洞到达内圈。你们说它能吃到蛋糕吗?(不能)

师:咱们还是请蚂蚁先生辛苦地爬一趟试试看吧(动画播放)

师:唉呀,真的不能吃到啊,为什么呢?

预设:(通过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蚂蚁只能在外圈爬,不能经过边缘它肯定爬不到内圈,所以就吃不到蛋糕。

师:也就是说要想吃到蛋糕,蚂蚁必须从外圈(生:爬到内圈)

师:怎样才能让蚂蚁从外圈爬到内圈呢?咱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制作一个让蚂蚁能从外圈爬到内圈吃到蛋糕的纸圈。咱们来比赛,看老师先想出为还是你们先想出来。

预设:若学生都无从下手可适当提醒:如果把纸圈拆开,改变它的形状,有办法吗?

3、汇报评价,演示做法(学生可能有多种生成资源,给予适当评价)预设一:若学生当中有同学做成莫比乌斯带形状的,则师:你这个圈有点特别哦,你是怎么做的?(生做)

师:我明白了,可以请你帮个忙吗?你当小老师做给大家看,来考考大家,看谁能看得懂。

该生慢动作演示,当把纸条扭一下时(即翻一面)

师:停,等等,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可能会说内圈跑出来了)

师:观察得很仔细,谁知道接下去应该怎么做?

请一生上去接着做

师:为什么要对接啊?(生可能会说:这样子能从粉色的外圈跑到白色的内圈)

师:真了不起,你们会做了吗?拿出纸条,咱们一起这样做(开口向外),然后一端不动,上面一端怎么样?(翻一面),然后对接,用胶水马上粘上,看谁的速度快。

预设二:学生都没有做出莫比乌斯带形状的。

师:我刚才也做了个圈,(举起来)这个圈形状还非常特别呢,想想知道老师怎么做的。(接下来”做法”教学设计与预设一相似)

4、质疑问难,观察发现

师:像这样的一个圈就一定能让蚂蚁不经过边缘就能吃到里面的蛋糕吗?咱们一起来看看

师:(观察课件)蚂蚁现在哪里?(外圈),爬呀爬,咦,爬到哪了?(内圈),终于吃到蛋糕了。

师:如果继续往前爬,猜猜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想法,咱们再请蚂蚁爬爬看吧。(播放课件)

蚂蚁边爬师边问:刚才从外圈爬到内圈,现在再从内圈爬到哪了?

5、动手实践,探索发现

师:你们也用手中的笔把蚂蚁爬过的路线画下来。画完后观察一下,你能发现什么?(能一笔从外圈画到内圈又回到原点)

6、介绍:莫比乌斯带

师:你这样能一笔从外圈画到内圈的带子叫做莫比乌斯带(板书课题)。

二、变化莫比乌斯带

(一)沿二分之一线剪

1、猜想

师:看到这条线,你想干什么?(生可能会说:剪)

师:如果沿莫比乌斯带的中线剪开,猜猜看会变成什么样?

2、验证: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呢,咱们剪一剪看会有什么奇迹发生?

3:猜想:剪出来的这个大圈是莫比乌斯带吗?

4:验证:拿出笔画一画看看能不能把内外圈一笔画下来?

(二)沿三分之一线剪

1、猜想

师:刚才我们沿着莫比乌斯带的二分之一线剪开创造了神奇,接下来你还想怎么研究呢?

师:猜一猜,如果沿着三分之一线剪开,又会是怎样呢?

2、验证:动手试试看,变成什么了?

3、质疑:它们是莫比乌斯带吗?

4、验证:左边的同学验证大圈。右边的同学验证小圈。你发现了什么?

(三)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觉得莫比乌斯带怎么样?

三、莫比乌斯带的应用

1:谈话:莫比乌斯带很神奇,它让生活变得更神奇。你们看,这是什么?

2:欣赏:过山车、传送带、三叶纽结、克莱因瓶,不可能邮票。

3:想象: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它,大胆的猜想,设计一下。

四、拓展升华

2、创作: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胆地去想象,设计一下。

3、展示: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六

今天,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还说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给我们,我们一听,兴奋的一蹦三尺高。

只见黄老师拿出了一个袋子,“这礼物就是----几张红色的'纸,一个双面胶和一把小剪刀。”黄老师说。我们一瞧,心想:呦!这能算什么“破东西”啊!我们都有的东西,也能算是礼物?随后,老师又说:“这些可都是被施过魔法的哦!”听了这句话我半信半疑的想,难道这些东西真的有魔力?现在的我可真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啊!黄老师又说:“现在游戏开始了。”我们现在的心情真像电线杆上挂邮箱――高兴(信)啊!

游戏开始了,只见黄老师在这一堆的红纸中随便的抽出一张,再把这张纸抹平,拉着纸的两端,接着它的一边压在讲台上,把另一边扭动了180度,然后拿起双面胶把这两端都给粘了起来,最后拿了剪刀把中间剪了下来,这时黄老师给我们抛下了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这一刀剪下来后,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呢?”我们这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的同学说剪下来后会是一个大圆圈,一个小圆圈。有的同学说是一个“8”字,还有的同学说是两个圆圈。最后我们随着“5,4,3,2,1,”的倒计时,“咔擦”一声,结果揭晓了,小圆圈变成了一个大圆圈,同学们都投去了惊异的目光。

第一轮结束了,第二轮老师想找一位同学来做,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最终老师选择了-----陆煜涵。

第二轮开始了,只见陆煜涵也照着老师那样,但老师让她扭动了360度,一会儿就弄好了,同样,她在最后一刀停住了,老师也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有的同学说还是一个圆圈,有的同学说是两个圆圈,还有的同学说是比原来那个圆圈大。我心想:那个转了一圈,剪下了是一个圆圈,那么转两圈剪下了之后应该是两个圆圈吧!伴随着“咔擦”:我们一看,变成了两个套在一起的圆圈。

最后老师还告诉我们:说这叫莫比乌斯圈,它只有一个面,还和我们一起验证了这一现象。莫比乌斯圈真神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七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是一节数学游戏课。莫比乌斯带这节活动课对老师来说是很新奇的。我们以前从没接触过,对学生来说更是陌生,从没见过。参考书上对这个内容也没有任何介绍,只是在教学建议中有一句话,是让学生了解莫比乌斯带。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网上也只是对莫比乌斯带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因为我们对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太了解,到底莫比乌斯带是什么,它又神奇在哪儿呢,强烈的好奇心驱使我去尝试操作,探究。我拿来一张大纸,裁出了几张小纸条,动手照着书本的介绍试着拧一拧,摸一摸,剪一剪,看看拧出什么,剪成什么样子的。咦,还真有出乎意料的发现和收获呢!我还上网查找了有关莫比乌斯带的资料,了解到莫比乌斯带是在公元1858年,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把一个扭转180°后再两头粘接起来的纸条,具有魔术般的性质,它奇异的特性,解决了一些在平面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不少的应用呢!如:游乐园中的过山车;机器传动带;录音带;一些电脑打印机等。

我想:这么有趣的知识,学生们一定也会和我一样喜欢,被吸引的。带着这样的心情,我决定要好好钻研莫比乌斯带的知识,用自己的体会去设计好这节课,课堂上更多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发现问题,发现规律,感受到莫比乌斯带的神奇。

从整节课来看,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动手做”中深切地感受到了莫比乌斯带的无穷魅力,激发了强烈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以一张纸条变魔术导入,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莫比乌斯带像魔术般神奇的变化,并为学生琢磨其中的奥妙做了铺垫。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我并不是将莫比乌斯带和盘托出,而是给学生创造和想象的时空。教学实践证明:不单是莫比乌斯能发现这个圈,我们也能够创造的。

在动手探寻莫比乌斯带的奇妙特点时,我坚持让学生先想一想,猜一猜,剪完以后再想一想: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样,就不只是让学生动手做,还要学生动脑想,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意识以及勤于反思的习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发现并了解到普通的纸圈与莫比乌斯圈的不同:普通纸圈有两个面,两条边,而莫比乌斯圈却只有一个面,一条边。初步认识了莫比乌斯圈的特点。

一般的课上,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是遵师命而为,学生是操作,不是探究者,我适时地放手,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开动脑筋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愉快体验,它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发现欲望。

通过应用与欣赏,将知识返回到现实,又一次激起学生情绪兴奋的浪花,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同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下我在品味着那几处不足。

在设计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做不出作品;但是如果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做完,就会严重超时。对于这样一节动手操作要求高的课,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让全体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4次操作,并且不断猜想、验证,难度很大。因此,本节课中,我采取互相帮助、启发、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不知道这样处理是否恰当,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篇八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2、在莫比乌斯圈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

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每位学生若干张长方形纸条,剪刀,固体胶(胶带纸)、水彩笔(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全班一起来做一个数学游戏。

我们准备的工具和材料有:纸条、剪刀和胶水。

二、认识莫比乌斯圈(出示课件)

1、这是一张普通的长方形纸,它有几条边几个面?

(四条边两个面)

2、你能把它变成两条边两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围成一个圈

数学上把这种有外之分的纸圈称为双侧面纸圈

板书:双侧面

3、现在你还能将它变成一条边一个面吗?

生动手试做,当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拿出事先做好的纸圈,让学生用手感觉它是一条边一个面。并请一名学生用笔画出手指走过的路线。

当多数学生想要亲自感受的时候,师趁机指导每一个学生做一个单侧面的纸圈。

强调:一头不变,另一头拧180度,两头粘贴。

5、。这样的一条边一个面的圈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研究四色定理时发现的,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它“莫比乌斯带”也有人叫它“莫比乌斯圈”。还有人管他叫“怪圈”。

三、变化莫比乌斯圈

(一)1/2剪

1、现在,用剪刀沿中线剪开纸圈,猜一猜会变成什么样子?(一个圈,两个圈)

2、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我们动手验证一下吧!

学生操作,六人小组合作帮助。

3、交流结果:变成了一个更大的圈。

4、再沿中线将纸圈剪开,猜一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5、学生操作,四人小组交流。

(二)1/3剪

1、先画出三等分线,中间部分图色,再做成一个莫比乌斯圈。

2、如果我们要沿着三等分线剪,猜一猜:要剪几次?剪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3、学生操作,小组合作帮助。

4、交流:一个大圈套着一个小圈。

5、研究:大圈和小圈都是莫比乌斯圈吗?你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观察:小圈就是原来长方形纸条的哪一个部分?

(三)自主玩

2、小组玩。

3、展示作品。

四、说用处

2、欣赏图片

(1)介绍克莱因瓶、

(2)莫比乌斯爬梯、

(3)工厂传送带

(4)不可能图形邮票、

(5)小故事、

据说有一个小偷偷了一位很老实农民的东西,并被当场捕获,将小偷送到县衙,县官发现小偷正是自己的儿子。于是在一张纸条的正面写上:小偷应当放掉,而在纸的反面写了:农民应当关押。县官将纸条交给执事官由他去办理。聪明的执事官将纸条扭了个弯,用手指将两端捏在一起。然后向大家宣布:根据县太爷的命令放掉农民,关押小偷。县官听了大怒,责问执事官。执事官将纸条捏在手上给县官看,从“应当”二字读起,确实没错。仔细观看字迹,也没有涂改,县官不知其中奥秘,只好自认倒霉。

(6)秦观《回文诗》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五、谈感想

(1)课上到这里,你最想说点什么?

(2)生谈感受。

(3)介绍《拓扑学》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