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最新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7:52:01 作者:碧墨 最新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 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这节课的教学以计算100可购多少本练习本为背景教学除法的验算,使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并让学生利用乘除法关系,教学用乘法验算除法,帮助学生了解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验算的作用。我通过运用模拟主题图,创设师生合作购买红、蓝笔记本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计算进行验算。还可将题中数据100元换成120元或150元,让学生根据自选数据进行计算和验算。

如何验算100÷7=14……2、100÷5=20?首先,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得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可能有的学生会用再算一遍的方法验算,有的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验算。这些验算方法都应该肯定。其次,组织好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教研员高学红高老师想我提出:如果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进行叙述,就更为好一些!验算有余数除法,主要让学生弄清楚被除数与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当验算100÷7=14……2时,才能对用7×4的积再加上2的和等于100的道理完全理解,因而不会忘记加上余数2。

其实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充分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

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除法验算教学我认为比较简单,因为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去时除法各部分的关系,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商余余数,商乘除数加余数等于被除数。所以,在教学本节课的知识时,我并没有把它当成新授课,而是把它当成了一节练习课来上,让孩子们把昨天晚做的家庭作业写到了黑板上:149÷6=284÷4=351÷3=462÷7=905÷5=746-248=239+671=指名板演自己的计算过程,针对两道学过的加、减法试题,我问学生:“746-248=239+671=结果对不对呢?我们数学上有它自己的检验方法。”学生们马上抢答道验算,然后,我问孩子们,谁敢来帮助这两个小朋友验算一下结果对不对?孩子们马上举起了自己的小手,接下来,我很自然的引到了除法的验算。

我先请孩子们猜一猜:你认为除法可以怎样去验算?有反应快的孩子马上说到:“加法可以用减法验算,减法用加法验算,那么除法可以用乘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孩子们为自己这一伟大发现很自豪。我接着提问:“可以怎样用乘法来检验呢?”大家都立刻安静了下来,都开动自己的小脑筋去思考。想到答案的小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并开始动起了笔。

在学生胜利的喜悦中,我及时总结除法的验算方法:商乘除数加余数看等不等于被除数。学生们很快的掌握了方法。针对乘法验算,我做为拓展知识,让学生尝试着做了做。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没有补充除法算式中的另一个关系式:被除数与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

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本堂课在教学前对例题做了重新的设计,把书上的小男孩带36元去买蛋糕,每3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还有是小女孩带了65元买蛋糕,每6元一块可以买多少块?从而解决有余数与没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把这两个例题做了重新的修改,该成了我们班老师和同学一共44人,如果每4人一块蛋糕,可以买多少块?还有一个例题时全班43人,每2人一组学习,可以分成多少组?还剩几人?虽然觉得教学更生活化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可是在教学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让本来觉得精心设计的我觉得让设计失去了价值。

1.问题的争对性

我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问题问下去,学生无法理解没有反应,这问题可能是我的问题还不够精确,这就导致了课堂上时间的浪费。在教学除法验算的时候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在学生得出,一共44人全班4人一块蛋糕时全班要买11块蛋糕?当全班得出11块蛋糕的时候,我问学生你认为这11块蛋糕够不够我们全班小朋友吃呢,全班都回答我够?你怎么知道够呢?我怎么也引导不出让他们想到验算。后来我仔细想了一下,我干嘛问够不够呢?我问他们对不对不就行了,他们马上想到对?那你怎么知道对的呢?验算。怎么来验算?用乘法验算。马上就可以进入今天的课的主题了。所以在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有他的目的性,所以在教学前应对每一个问题做有价值的设计,设计时仔细想想,你想得到怎样的回答,然后反复推敲出最精准的提问。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

2.过分高估了我的学生

我本想通过两个例题的教学,让学生对于验算有初步的概念,然后再安排了学生通过看书上的例题,最后概括出除法的验算的方法。可结果是这一段安排只是在浪费时间。三年级学生的看书概括能力还不强,让他们看书,他们也只是毫无目的的看,更不要说概括内容了。最后只得回到例题,再经过我的引导,再全班概括出验算的基本方法。在这过程中基本浪费了有5、6分钟。所以课前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任何教学设计都应该是在学生有能力范围的前提下才能实施的完美。所以备课才说要要备教材,备学生,不要高估你学生的能力,也不要低估你学生的能力。

3、课堂时间的把握

因为上两个因素的导致,最后致使课堂练习题的无法完成。所以备课时应在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做足够的估计。当严重超出安排的时间时,就应该对课堂做最及时有效的调整,例如当我发现第一阶段例题教学时时间超出时,我马上就应该节省第二步骤的时间,这样才能让课堂节奏紧俏,也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所以课前一定要对课堂预设情景做最好的估计。

所以要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最好的效果,让学生学的扎实,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总结自己的不足,只为了下一次的更好。

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教学中我没能板演竖式的验算方法,应该详实地向学生板演清楚竖式笔算过程,从而给学生做好示范,以免学生在练习中出错;当学生在练习本上笔算出错时,我有些慌了,应认真聆听学生发言,并且把学生中的正确做法和错误做法以投影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展现出来,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指出来,说明出错的原因,让他们引以为戒,此处我没能给以正确引导和指正,缺乏有效的课堂驾驭能力,今后还要多下功夫,多讲多反思;在整节课的教学完成中,前面的引入部分时间太长,很简单的问题没必要细讲,学生会了即可,把时间多放在教学重难点以及巩固练习上。本课的重点难点我把握的.不到位,重点是没有意识的笔算验算方法,我应让学生自主去探究学习,从而得出结论,难点是有余数的笔算验算方法,然而我却突破的不够,虽然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自主学习了,学生自己编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但我没向学生板演竖式,这是一大失误。今后教学中,我要反复钻研教材,吃透和理解教学内容,首先要把握好课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来设计教学过程,而不要一味地为了示范课挖空心思设计各个环节,是在秀课,而是真真的讲课,总是不敢讲生怕出错,缺乏实效性,以后要反复练习,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苏教版除法的验算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本节课学习的是除法的验算,除法的验算是在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不仅要让学生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而且通过情景的创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意识和习惯。

对于学生的验算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我在以往的教学中采用的是“要求”或“命令”式的被动方式,学生往往产生不了验算的心理需要,体验不到验算所带来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图,进一步让学生体验验算的意义和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学会验算,体会验算的实际意义,真正理解并掌握除法的验算。

在教学除法验算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看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用100元买5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买7元的笔记本可以买多少本?”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列算式解决。学生算出得数后,我接着以:“你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有什么办法验证?”的话题引起学生探究验算方法的欲望。验算的方法,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但学生都能很快地想到用商乘除数这一方法进行验算,因为学生对乘除法的关系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将新旧知识相联系。但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验算呢?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探索思考的时间,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然后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汇报、质疑,明白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出现了多种验算有余数除法的方法,个别学生能进行口头检验,但用竖式进行验算很不够理解,对验算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总忘了加上余数,虽然商乘除数的结果非常明显与被除数不一致,但他们也认为自己进行了验算,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任务的进行除法的验算。我让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过程中明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用:商和除数相乘还要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这一结论的得出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除法的验算(用乘法来验证除法)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1口心算(10)分钟

2,笔算两题:492÷4=         482÷4=

3,提问:加、减法是如何验算的,说一说。

(1)学生先计算,师提问:如何来验证自己算的对不对。

(2)学生讨论验算除法的方法,初步讨论出是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3)师小结:用乘法来验算除法,用除数乘以商,如果有余数,要用它们的积再加上余数。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乘法来验算除法。

过渡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来验算一下刚才算过的这两道题,看你掌握了没有。

小结:

再练习。

(反思,对于这一节课,在课题引入上面,没有很好的连接起来,引入的不是很自然,使得上下有点脱节,可以在算两道除法的时候,直接引入除法的验算。

所以,在以后的口心算中,尽量的把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要把握好一节课的重难点,感觉自己上课这么久以来,仍旧把握不住重难点,一定要加油,要多向老师们取经,好好的去领悟,去钻研教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