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实习报告>家庭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优秀13篇)

家庭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优秀13篇)

时间:2023-11-20 08:52:18 作者:曼珠 家庭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优秀13篇)

情况报告是对特定情境或事件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的一种书面形式。这些情况报告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情况,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状况。市xxx小学家教组会同市教育局xxx小学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区大圩乡的慈云小学、晓星中心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调查组得到了包河区xxx小学和大圩乡xxx小学以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区、乡并工委、乡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教师代表等40多人参加了座谈。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

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

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从座谈会上反映的情况分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农村家长一门心思地扑在生产和创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教育孩子,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亲属看管,多数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责任是送孩子上学,将他扶养成人,至于孩子学得怎样,全靠他自己的努力,听其自然,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有的家长对老师说:“孩子听老师的,全靠您了,我们管不了,您要打要骂都行”。家长缺乏责任心。

2、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

许多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他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愚昧无知的一代,不想让历史的遗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现。家长对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读好书、上大学、干大事,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占61.2%。因此,对孩子要求就是学习成绩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学,将来从事脑力劳动或较轻的体力劳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这些家长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简单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错,父母往往不问青红皂白,责骂、殴打一顿,惩罚完了还说:“管你,是为了你好。”他们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3、重文化知识学习,轻思想品德的培养。

在有些家长的观念里,家庭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习,考出好成绩。“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长不支持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如开运动会家长不让孩子参加;组织慰问乡敬老院,有的家长也不让孩子去。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的家教方式,给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4、新的“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家长中有所抬头。

近年来,由于高中、大学的教育费用高,大、中专毕业生分配走向市场,找工作难的现象使部分农村家长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有的说,培养一名大学生,家庭要负担十多万元,农村上不起。毕业出来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仅靠一点工资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户也困难。所以只讲究“实惠”的家长,对子女的培养热情不高,对孩子的升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些收入较好的家长说:“我们现在农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吗!”

5、溺爱娇惯,缺少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农村学校不少班级里独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师反映,条件好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溺爱孙辈,爸爸妈妈放弃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懒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一上学就向家长要钱买零食吃,家长“有求必应”。晓星小学六(2)学生曹某,父亲开私家车,家里经济条件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不满足就不吃饭,甚至跑到楼顶上吓唬人。这个孩子,老师也不能讲,一讲他就到处跑。老师说:“小孩子太惯啦!”家长说“随他,跑不了。”老师也无可奈何。该校二(2)班有个学生,一直是家长喂着吃饭,上二年级了还不会用筷子,用勺子吃还撒一地。上述虽是个别的,但也反映家长不重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对农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农村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品质,他们受生活的磨炼,意志坚强,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们从小干农活、做家务,成了父母的好帮手。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会工作安排,7月下旬以来,我们社会事业工委在副主任的带领下,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调研,先后召开了两次共有二十一家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市各相关部门和部分乡镇对生态市建设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还学习了其他县市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8月17日,市人大会又组织全体委员视察了我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现将我们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生态市建设,做了大量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形成的生态市建设规划理念较新、体系科学、主题突出、措施实在,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对我市的生态市建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1、规划编制有一定基础。是宁、扬之间的重要节点城市,经济上既受南京都市圈的有力带动,又受上海经济圈的强劲辐射,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省沿江开发的前沿阵地。近年来,我市经济增长动力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城市竞争力、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实施了一批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全市已有1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6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为生态市创建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0xx年我市被命名为全国生态示范区以来,积极开展创模、创卫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人居环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积极作为,采取院地合作的形式,聘请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的专家学者参与规划编制,既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生态建设的新理念,又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发挥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为生态市创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立足于把建设成为中等规模的、生态型、现代化的滨江工业城市的发展定位,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态市建设指导思想,主旨鲜明,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又符合构筑五大经济板块、培育四大产业集群、建设三大园区的发展战略。同时,规划既紧扣人与自然和谐这一主题,又围绕这一主题,从生态功能区划、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和能力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凸现了区域特色,展现了特点。

3、规划体系比较合理。规划编制部门注重对生态市建设内涵的把握,在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市生态建设的现状和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市将来生态建设发展的主要目标。规划建设的五大类重点工程项目涵盖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与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人居体系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管理等多个方面,覆盖了我市整个行政区划范围,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支撑作用。规划既明确了生态市的目标和功能定位,又注重从我市实际出发,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指标考核体系,是指导我市生态市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委建议本次会审议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

二、规划工作存在的不足。

尽管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了扎实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生态市规划编制走在扬州各县市的前列,为生态市创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随着沿江开发和园区建设的强势推进,经济发展对环境支撑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市创建还面临诸多难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36项考核指标中,目前还有20项未能达标,创建难度较大;二是全市实施循环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计的企业数目还不够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生态产业链有待形成;三是农村生态规划编制工作落后,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发展不平衡;四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地表径流污染严重,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机制;五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尚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待建立,等等。对照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我们认为规划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1、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增强。要努力将近期建设和长远规划有机结合,把生态市建设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个部门和乡镇,具体落实到每个时段和项目,尽可能做到工程化、项目化、时限化。要对部分规划指标做进一步论证。有些指标,如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主要农产品中有机及绿色产品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要根据现状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并会同相关部门合理确定,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

2、规划间的衔接有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建设规划是面向全市的宏观指导性规划,需要各类具体规划的配套与支持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要注意与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相对接,妥善处理沿江开发与生态保护间的矛盾。同时,进一步做好生态市建设规划与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总体规划、沿江开发规划、园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部门行业规划的衔接,明确生态市建设的近期和中远期建设目标,使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各项指标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3、规划建设的重点有待进一步突出。要根据我。

市实际,选择部分特色鲜明、影响较大,且便于操作实施的重点项目作为整个系统工程的突破口,结合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积极开展环保论证,以实施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体原则,建设一批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同时,要积极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市政污水管网系统,加快市区主要河道污水截流管网建设,实施区域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重点废气排放企业中推广执行清洁生产行业标准,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4、农村生态化进程有待进一步重视。规划要将生态村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特别是在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排出具体项目,确定具体投入。要对乡镇工业布局作出合理调整,引导村办企业向乡镇工业园或工业集中区转移,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三、实施好规划的几点建议。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开创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领域多、涵盖面广,具有相当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正确分析形势,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分步、有序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

1、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共建氛围。要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完善生态环境的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手段,多层次、广角度、全方位地推进生态市建设宣传工作,使全市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建设生态市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生态市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关心、支持和参与生态市建设,通过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环境优美乡镇等活动,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把生态市建设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大力营造全民共建生态市的浓郁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强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市政府要把生态市建设摆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生态市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市工作,统筹解决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层层落实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努力形成市、乡(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良性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生态市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把生态市建设纳入目标管理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生态市建设领导责任制、任期目标制和责任追究制,为生态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各相关部门也要把生态市建设的目标要求,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认真组织,精心实施,从部门职能出发,明确各自分工和责任,搞好相互协调和配合,全面完成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3、科学统筹安排,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要严格遵循生态规律和循环经济理念,牢牢抓住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和产业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等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我市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近期目标与生态市建设的长远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生态功能区划全面地融合起来,以生态市建设的科学规划为龙头,以生态经济建设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全面实施园区iso14000系列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大力发展企业内部、园区产业链、区域配套体系等多层面的循环经济模式,增强区域产品配套能力,将生态市的理念落实到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之中,逐步提升我市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

4、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生态市建设能力。市政府要将生态市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生态建设,设立污染防治基金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专项经费,重点保证重大建设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的启动。要将生态市建设纳入法制轨道,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政策保障体系,抓紧制定完善有利于促进生态市建设的有关政策、规定,进一步健全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严肃处理各类环境违法违纪行为。同时,逐步建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实行排污总量有价分配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企业污染治理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生态。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在吸引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到创业发展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地方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生态科技合作关系,加强本地技术骨干队伍的培养,逐步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生态市建设水平。要围绕生态市建设的重点领域,以科技和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态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安全预测、预警和预报系统,设置污水水质水量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引导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为节约、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提供新的途径。要积极促进生态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完善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生态产业链、环境工程等“绿色技术”体系,提高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建设的科技含量,努力实现园区综合效益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全面提升我市生态市的建设水平。

表”重要思想,聚全民之才、集全市之智、举全市之力,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从生态企业、生态园区和生态经济三个层面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家庭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根据广大市民和家庭需求,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孝老爱亲之星”、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提高家庭文明素质,促进城乡文明,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1、始终坚持抓家庭文明建设的“魂”,即以家庭之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风与社会风气相通互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我区把做好家风家教宣传作为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一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习,传承好家风。全区从20xx年起,通过学习《弟子规》、《论语》等经典传统美德教材,在全区全面开展了传统美德教育,带动了家庭和睦、邻里相融、社会和谐。二是从家规家训入手,引领家风建设。通过宣传典范家庭事迹、开展征集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故事会等活动,围绕家风教化、家风约束、家风导向、家风传承等,引导机关干部、学生、教师、家长等,通过谈体会、讲故事、写文章等方式,深入交流持家心得,推动自觉传承优秀家风。三是吸纳融合时代精神,践行好家风。将家风建设与“大爱xx。最美xx”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各个家庭中寻找“孝老爱亲之星”,在全区开展“书香家庭”等家庭美德创建活动,挖掘、选树和宣传群众身边平等和谐、孝老爱亲、科学教子、学习向上、勤劳创业、爱心奉献的“最美家庭”,涌现出了湖南“最美家庭”xx家庭、“孝老爱亲之星”xx等为代表的家庭文明建设先进楷模。

2、始终坚持凝家庭文明建设的“气”——以宣传之势营造家庭文明社会环境。该区多措并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深入开展家庭文明教育,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通过“三度”,努力构建良好的家庭文明社会环境。一是新闻宣传有热度。通过区直媒体加大了政策、法律及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等知识的宣传力度,设立信息宣传工作奖励基金,年终对信息宣传工作成绩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绩效加分等奖励,增强宣传教育效果。二是社会宣传有密度。通过加大社会宣传投入,通过户外大型公益广告、社区网格宣传栏、楼栋提示牌、入户宣传单、教育读本等,引导家庭成员崇尚遵纪守法、移风易俗、诚信文明的社会风尚,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三是文艺宣传有深度。利用“xx之夏”音乐周和市民大舞台两个平台,组织一批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创作、演出以传统美德教育为内容的作品和节目;常态化开展的“送戏下乡”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凡人善举和典型事例开展有xx特色的文艺创作,如xx对子调《能干嫂》等节目进基层巡演,让广大家庭成员在喜闻乐见的娱乐中得到教育。

3、始终坚持塑家庭文明建设的“形”——以载体之力加快家庭文明建设步伐。

一是以“四学”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即节日感染学、讲堂集中学、实践体验学、示范带动学。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以家庭为单位,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性庆祝、纪念活动。如每年都利用3月5日开展“小手拉大手”志愿服务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志愿精神深入各个家庭;通过“市民学校”“道德讲堂”,深入社区各家庭,围绕礼仪、诚信、和睦等主题,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推进家庭美德建设、个人品德建设,在各个家庭中掀起了一股传播道德故事,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二是重视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依托“社区活动中心”“休闲读书吧”等活动阵地,大力发展积极健康、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开展小型文艺晚会、家庭才艺表演、猜灯谜、征文、体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把文明理念融入娱乐、宣传、教育活动中。三是构筑未成年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少年儿童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全市之先开展的“家长论坛”、打造“幸福家庭”、开展亲子阅读分享等各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家庭为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给未成年人。

随着社会转型不断加速,传统的家庭观念、家庭结构、家庭生活方式遇到新挑战、出现新变化。全区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等大量出现,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家庭生产、养育、消费、养老等备受关注。各类家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价值观的多元及对个性自由的盲目追逐使一些家庭家风失范、家规失效,家庭成员流动导致数量庞大的留守妇女、儿童和留守老人,有的家庭忽视了家风家教重智轻德,使一些家庭对子女教育进入误区等。近年来,全国各地查处的一些贪腐案件,普遍出现了贪腐干部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属亲属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形成了家族式窝案、家族式腐败,这些都充分表明新时期要进一步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一是让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在好家风、浓情中升华。继续深入抓好家风建设,将此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大力弘扬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和星级文明户等家庭文明创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的家庭中落地生根,建设起广大群众的美好精神家园。

二是让文化氛围在家庭中更浓,以家庭文化建设助推家庭文明建设。注重营造浓厚的亲子阅读氛围,打造“书香型家庭”、“学习型家庭”,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三是让家庭成员素质不断提升。将文明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课程计划,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礼仪教育,培养和发挥学生文明素养及影响力,形成劝导、影响家庭成员提升素质的长效机制;完善居民文明素质考核指标体系,对积极提高文明素质的困难家庭优先提供岗位、政策、培训、服务等援助。

四是加强社区(村组)文化活动建设,为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业余群众文体团队,提高中青年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成立各种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梯次,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扶持不同类型的群众业余文化组织,注意把群众自发的、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

家庭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妇联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家庭特点的家庭文明建设新路子,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深入开展了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县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立足实际,全面实施了家庭文明创建工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文明创建载体活动,倡导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家庭美德,促进了家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家风的形成。

为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各级妇联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打造了工作品牌,各项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全县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1、巩固传统家庭文明创建品牌。多年来,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先进家庭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使传统家庭文明创建品牌不断巩固。同时积极开展“两型家庭创建”和“低碳节约环保家庭”节能宣传活动,引导妇女及家庭自觉践行“两型家庭创建从我做起20件事”、“家庭低碳计划15件事”,树立节能环保科学理念,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做到消费、生活和行为“两型”化,促进了“两型”家庭建设。

2、做好结合文章。一是借助“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打造“美丽家庭”创建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妇联共在412个行政村中对32600多名妇女和家庭成员进行了家庭美德、家居美化等方面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指导,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质,培树了1000余户美丽家庭。二是借助全县“心防”活动,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县妇联积极争取把“平安家庭”创建纳入全县“平安创建”统一规划,与创建“平安乡村”有机结合,层层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估、追踪检查和评选表彰等制度,通过发放《人人安全家家平安倡议书》,举办全县“心防”活动月暨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走进村居(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强化安全意识争创平安家庭”签名活动等,将“平安家庭”创建带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20190余份,接受各类咨询1000多人次。

3、创新家庭文明建设新模式。一是建立“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导机制。县妇联联合综治办、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了“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导机制,依托婚姻登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离婚案件审判三个平台,重点把握“结婚前、结婚时、结婚后、离婚时”四个关键期,开展了婚姻家庭伦理和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离婚缓冲劝导等,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和法治道德观念,营造幸福美满婚姻,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美满。二是结合“信用”建设活动,联合县文明办、金融等部门,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参与村集体活动等家庭美德内容纳入“文明信用户”评选体系,对评选出的文明信用户实行动态管理,给予简化贷款程序、免费健康查体等优惠,增强了群众参与争创的积极性和诚信文明意识,极大地促进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1、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强化宣传。借助在宣传网、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县电视台、广场电子屏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家庭文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让广大群众经常看到、听到、体会到这些先进典型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

2、充分发挥榜样宣传带动作用。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培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截至目前共积极推报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市以上各类先进典型200多个,择优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大力宣传家风好、家教严、家庭美的典型事迹。同时通过举办表彰会、事迹宣讲会等形式,讲文明故事,扬最美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激励妇女和家庭,弘扬家庭美德,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3、借助多方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妇女儿童家园、巾帼志愿者队伍等平台和组织,围绕家庭美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了家庭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家风家教工作做法和经验。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对教子有方、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最美家庭”进行事迹展播,倡导最美家风家规家训,弘扬良好家风。邀请省内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升了家长素质,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在各村、各单位“妇女之家”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已寻找到别具特色的最美家庭232户,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22条。

(五)家庭文明建设机制保障状况。在家庭文明建设中,不断完善创新了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各级妇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牵头协调工作,争取部门支持、配合,形成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创评机制。设立了多种更符合不同家庭特点的单项文明家庭评选内容,如环保健康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等,发现、培树了各类特色先进家庭,吸引带动了更多家庭走向文明。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先进文明家庭的宣传和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争做文明家庭的积极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因此,家庭文明建设工作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当前群众生活质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将发展经济作为首任,家庭文明意识不高,对家庭文明建设意义认识不够,参与家庭文明建设较少,出现了“重经济、轻文明”的现象,影响了家庭文明建设进展。

(二)家庭文明建设载体活动较少。调查发现,有的村居由于受经济紧张、工作忙、人手少、居民流出多等条件制约,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现象,难以引起广大家庭的关注与兴趣。在文明家庭创评标准把握上,往往偏重一些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而忽视了家庭文明程度,影响了“文明家庭”内在质量。

(三)家庭文明建设参与群体不平衡。调查发现,由于受时间精力、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在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方面,中老年人参与程度高于年轻人,妇女参与程度高于男性,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参与程度高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由于参与群体的差别,从而造成了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当前,家庭文明创建引起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广大群众普遍希望要继续搭建一些接地气、聚人气、有实效的载体活动,如不断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参与到家庭文明创建中,大力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同时,广大家庭还希望今后要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家长答疑解惑,走出家教的迷茫和误区,引导家长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塑造高尚人格,从而提高整个家庭的教育文明素质。

家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影响家庭文明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要衡量家庭文明程度就需要一套综合量化的指标体系。目前,我县的评价体系还需不断探索创新,健全完善,细化目标内容:一是对家庭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家庭“德、情、意、智”等精神层面进行评估;二是通过制定引导性标准,以评促创,引导全县家庭弘扬家庭美德,树立科学、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有爱的人际环境、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的形成,真正做到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

(一)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家庭文明创建,是夯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家风、民风、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庭文明创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生动实践。

(二)家庭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框架。家庭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为目标。通过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内涵,调整创建标准,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讲学习、讲文明、讲诚信、讲团结、树新风,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生育观、教子观,养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努力以家庭的平等、文明、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安定团结。

(三)家庭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方式和载体。要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创建领域,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格局,重点抓好工作结合:一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文明教子家风的形成;二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参与争创“学习型机关、社区、楼宇”等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从关心自我到关心社会,拓展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空间;三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发倡议、举办文艺晚会等方式,推进家庭文明工程深入实施;四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加强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家庭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四)家庭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组织保障。家庭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加强机制保障方面,要注重两点:一是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家庭文明建设机制的重要前提。因为生存意识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决定一个家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不能兴旺发达的思想前提,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机制保障中最基本的基础。而要提高家庭的生存意识和能力,就要发展经济,不断优化家庭的生活环境,稳定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是道德要素是家庭文明建设机制保障的重要核心。文明和谐社会除依靠法律制裁和威严来维系外,还更多地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系。因此,在建设文明家庭过程中,要把道德要素放到更高的地位来考虑,要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牢固树立健康、高尚、科学、进步的道德观念,只有这样,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才能有明确的目标,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家庭道德规范,促进家庭文明气氛的形成。

(五)家庭文明建设评价标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创新载体,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户评选等活动,将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要求、行为规范都纳入评选体系,并附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真正把精神文明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家庭文明创建的具体目标,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化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新形式,提升家庭文明。

(六)家庭文明建设激励措施。进一步建立完善舆论导向、物质保障、精神激励、监督约束等机制,积极协调宣传、广电等部门,对各级评选的文明家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家庭参与争创的积极性和诚信文明意识。

(七)在主题教育、创建活动、家风建设、传统美德、新闻宣传、文艺创作、影视出版、公益广告、志愿服务、法规引导等方面,如何体现对家庭文明建设的要求。围绕家庭文明建设,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分享会、家庭故事会等,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家庭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文明宣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大对家庭美德知识、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继续拍摄家庭文明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片,在收视率高的县电视台栏目滚动播放,进一步扩大知晓率和宣传面;利用公共场所电子屏、宣传画等,播放“弘扬家庭美德倡扬文明新风”公益宣传广告,提高广大家庭对文明创建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家庭残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政协常委会20_年重点工作计划,近期我会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残联、部分乡镇、村、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单位和服务场所,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查看、走访贫困残疾人家庭等方式对全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事业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各类残疾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农村残疾人万人,约占85%,城镇残疾人万人,约占15%。在各类残疾人中视力残疾4085人,占;听力残疾6641人,占;言语残疾421人,占;智力残疾1836人,占;肢体残疾7990人,占;精神残疾2034人,占;多重残疾4480人,占。目前残疾人办证11827人,办证率为43%。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解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切入点,大力实施“助医”、“助困”、“助业”、“助学”、“托养”等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不断推进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工作,使广大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2、残疾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_年以来共为227名城镇重度残疾人代缴医疗保险金万元,对符合条件的4711名重度残疾人发放了生活补贴万元;对872名农村残疾人、207名城镇残疾人纳入低保,发放保障金万元,代缴残疾人养老保险万元;对3458名无生活自理能力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了“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资助,累计为6091人次发放补贴资金万元;在危房改造项目中,有2077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得到改造,共补贴资金3988万元。在整村推进项目集雨窖、日光节能温室建设中,有8000户残疾人家庭收益;为25户住房困难的城镇残疾人家庭分配到了廉租房,为54户人均不足12平方米的残疾人住房困难家庭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50余万元。

3、残疾人康复和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20_年以来,县残联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已为79名肢体残疾儿童、30名智残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320余例;为万人(次)残疾人配赠轮椅车3659辆、拐杖3254付、助听器1309个、助视器453付、坐便椅698件;给86名缺肢残疾人安装了假肢。累计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23万元;为54户创业残疾户落实贴息贷款120万元,县财政支付贴息6万元;39名盲人通过省残联盲人按摩中心培训在省内外就业,52名残疾人专职委员纳入公益性岗位就业,600多名残疾人通过在县内个体从业、集中和分散就业等形式实现就业。

4、残疾人教育工作持续发展。认真落实适龄残疾儿童享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全县适龄残疾儿童622名,入学531名,入学率达85%;投资590万元的民和县特殊教育学校项目已招生开课,现有聋哑学生9名;为13户残疾人助学户发放助学金6万元;每年将5至6名6周岁以下聋儿免费送到省地语训中心学习。

5、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近年来,在海东地区首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县参加的17名残疾人获得了6枚金牌、1枚银牌、5枚铜牌和团体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残疾人演员还参加了“残疾人文化周”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文艺演出和“特奥日”暨“残疾人健身周”、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等活动。举办了残疾人篮球、足球等文化体育娱乐活动,80名老年残疾人参加了打门球、地掷球、打太极拳(剑)、扭秧歌、跳健身舞等社区群众文体组织。特别是现实生活中,广大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参与社会实践,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而且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全县各行各业中都有残疾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仅教育系统有91名残疾教师,还涌现了创办盲人按摩诊所达选云、通过电子商务把青海特产销往全国各地的残疾人陈香英,为残疾人工作默默奉献几十年的代表秦永顺等先进典型。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县在扶残助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残疾人家庭生活普遍贫困,全县残疾人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与健全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1、致残因素较多,救助压力不断增大。现阶段我县致残因素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由遗传、近亲结婚、早育或高龄孕育、营养不足及环境有害因素所致的先天残疾的人数较大。同时医源性残疾致听力残疾、胎儿娩出时损伤脑部造成致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残疾;交通事故、工伤等各种意外事故和各种疾病而致的残疾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目前精神病人的数量增长幅度较大。繁杂的致残因素难以消除,使残疾人口总量难以控制,使救助投入远远满足不了救助需求,残疾人救助任重道远。

2、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一是残疾人就业的多样化安置工作推进艰难。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残疾人大多没有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劳动技能差,无法真正实现稳定就业。尤其受社会就业难的大环境影响,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二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难。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就业条例》规定征收的政府性基金,部分企业既不安排残疾人就业,又少缴甚至不缴保障金。三是惩处机制不健全。缺乏对歧视残疾人,随意辞退残疾员工、不缴纳就业保障金行为惩处的强硬手段,严重滞缓了残疾人事业的良性发展步伐。四是社会救援渠道狭窄。由于我县还未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机构,无法开展相应的社会募捐工作。五是保障水平低。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地方财力的双重制约,目前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窄,尤其是我县农村残疾人户数、人数占很大的比例,尚不能做到应保尽保。如20_年全县低保家庭残疾人1660人,20_年实行重度残疾人补贴制度后残疾人纳入低保的人数减少了800人。

3、残疾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我县残疾人数量大,加上老年性偏瘫等残疾人日益增加,辅助器具需求量较大。按照省残联残疾人用品用具全覆盖项目要求,需县财政配套50%、约76万元的项目配套资金;省上下达的“社区残疾人之家”、“阳光家园”等扶残助残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了,项目落实困难。二是乡镇残联、村残协经费和专职委员工资兑现难。按照省财政厅、民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青残联会发[20_]114号)文件规定,乡镇残联、村残协经费和专职委员工资共需资金万元,但县财政每年只下达20万元,经费缺额万元。三是因残疾人康复社区建设工作尚在起步阶段,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仅仅只局限于被动地落实国家及省、地正常安排的涉残项目。四是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编制紧缺,还远不能满足“三残”儿童教育需要。五是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志愿者服务等工作还需加强。

三、促进我县残疾人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一是县委、县政府应以解决残疾人基本需求和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为重点,采取措施进一步缩小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努力改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二是应将各残工委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履行扶残助残职责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通过建立考核约束机制,促进残疾人事业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健康稳步推进。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扶残助残先进典型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成功事迹,鼓励残疾人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生价值。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公德,把开展扶弱助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体系,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舆论环境。四是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xxx残疾人保障法》,依法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全面落实扶残助残各项政策,特别是对保障、改善、支持残疾人生产、生活、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的有关政策要予以倾斜安排,确保广大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老年人协会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支持残疾人工作,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要选调一批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干部在维权、解困、技能培训、多途径就业及日常生活中为残疾人搞好服务,以促进全县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五是在今后县乡换届选举中,对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政治素养的残疾人按一定比例推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残疾人参政议政搭建平台。

(二)建立残疾预防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县卫生及人口计生部门要加强对各类人群的健康教育,深入开展优生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医务卫生人员的优生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增强优生意识。做好婚检孕检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进行婚前检查,禁止近亲结婚,防止遗传性痴呆和其他残疾的发生,确保优生优育;开展产前诊断,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实现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及时矫正先天性残疾;提高医护工作质量和医疗水平,加强药物研究,减少药物副作用,减少医源性残疾的发生;对不应、不宜、应延期婚育的对象,应加强教育和指导。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保护、交通安全等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努力减少各类致残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稳定的残疾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县残联应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千方百计为残疾人服务。建议县财政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工作经费、残疾人专职委员工资补贴足额纳入预算,统筹安排;足额落实“社区残疾人之家”、“阳光家园”等项目配套资金;将每年12万元的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县残联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要积极与中国残联、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慈善团体为残疾人事业筹集善款,成立民和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通过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爱心捐助和社会捐赠活动。

(四)健全残疾人生产生活保障体系。把残疾人普遍纳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范围,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一是推动残疾人扶贫工作。将残疾人扶贫列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扶贫规划,统筹安排。根据残疾人特点,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二是进一步将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救济和补贴政策,提高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保障标准,最大限度地保障其基本生活。扩大残疾人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将一、二级以上的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其他残疾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三是帮助更多贫困残疾人实现“居有其所”愿望,尤其在农村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设中应优先照顾贫困残疾人家庭。

(五)加强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将残疾人康复、医疗、教育、就业、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服务设施纳入到城乡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快构建残疾人服务体系。一是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有效整合卫生、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和卫生条件,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各医疗单位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配套完善残疾人康复服务设施设备。加强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和精神病防治、康复救助等康复项目,不断提高康复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满足残疾人的实际康复需要,早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二是依法促进残疾人就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依法落实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工作纳入劳动监察的范围。在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同时,积极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力度,使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设置多种形式的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公益性岗位,完善残疾人就业保护措施,实现残疾人稳定就业。三是加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建议将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统一列入部门预算并由县财政局代扣代缴,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加大企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四是发展特殊教育,不断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推行随班就读;积极争取落实特殊教育专业教师编制,扩大特教学校招生,充分发挥特教学校在残疾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开展残疾学子“圆梦行动”等公益扶残助学项目,切实保障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五是切实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住建、发改等主管部门在改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时,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投入使用;对已建成的道路和建筑物不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应制定无障碍设施改造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将特殊学校、康复中心、医院等单位公共服务场所和金融、邮政、通讯、商场、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列为重点改造单位。

家庭残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各位领导:

按照__州开展残疾人工作调研通知的要求,我代表__市人民政府对近三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人口万,其中残疾人6896人,占总人口的。各类残疾人中,城镇残疾人565人,农村残疾人6331人。残疾人按类分为:视力残疾923人,听力残疾2365人,言语残疾897人,肢体残疾1093人,智力残疾1360人,精神残疾258人。

二、三年来残疾人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__市残疾人工作在区、州党委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级残联部门的业务指导下,紧紧围绕我市工作重心,认真履行职责,在残疾人康复、劳动就业、扶贫、教育、文化体育工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市残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州前列,残疾人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我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提供保障。

(二)不断加大投入,增加就业,强化培训,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稳步推进。

2、严格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规范残保资金的管理,努力促进残疾人实现充分就业。我市残疾人就业格局以分散按比例就业为主,集中就业和个体就业为辅。在分散按比例就业方面,我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__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文件,全面推行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积极督促各单位履行社会义务,执行政令,使就业工作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目前,我市已有1505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通过分散就业、集中就业、个体就业等方式实现了就业。今年,我市还举办了__市残疾人岗位对接大会,有32名残疾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意向。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力度,严格执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规范残保金的使用范围,使残保金的收缴、管理、使用等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三年来,我市共为56名残疾人提供小额信贷28万元,帮助他们从事个体经营和种养殖业。

3、扎实开展残疾人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工作。一是近三年来,我市根据残疾人就业需求特点,组织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共支出培训经费40多万元,累计培训残疾人358名。二是为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市政府把残疾儿童和少年的义务教育纳入了__市义务教育规划,各普通中小学均接受轻度弱智、弱视和肢体残疾学生入学,基本形成了以随班就读和特教学校就读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目前,我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三是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生活日趋活跃,先后共投入资金7万元开展残疾人文化体育活动。20_年我市残疾人组队参加了自治州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3金3银的佳绩;20_年举行了一期以宣传残疾人事业五年成就展的板报比赛和__市优秀残疾人演讲比赛;组队参加了__州第二届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和__州首届残疾人文艺汇演,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今年,我市又在市影剧院举行了由11名残疾人参加的__市残疾人自强、自立能手事迹报告会。通过这些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残疾人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疾人家庭享受了低保,农村有33人被纳入五保供养。三是在各种节日期间,各帮扶单位都以不同形式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慰问。三年来共累计发放困难补助和慰问金40余万元。四是工商、税务、城建等部门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按规定减免了相关费用,三年间共为残疾人减免各项税费近40万元。

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开展帮扶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664名,其中城区有186名,农村478名。按残疾类别分:肢体残疾225名,精神残疾45名智力残疾101名,听力残疾104名,言语残疾48名,视力残疾141名。绝大多数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基本上依靠社会和家庭供养,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难。针对这一实际,我市对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在康复、扶贫等方面的需求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进行帮扶,先后为重度肢体残疾人捐赠轮椅220辆,对部分残疾人进行了康复训练和医疗康复,将293户残疾人家庭纳入了扶贫解困工程。同时,正在努(更多好文章请关注力使所有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四、残疾人危房改造已全面展开,正在稳步实施。

一是根据__州农牧区残疾人危房改造实施方案,我市按照抗震安居房的具体标准,制定了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二是计划3年内为260户残疾人无房户和危房户新建住房。20_年我市已自筹资金万元,为35户残疾人家庭新建和维修了住房。20_年,我市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在全市六个乡镇全面已铺开,年内将为8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住房。截止目前已有54户残疾人家庭住房开始动工,有15户即将动工,4户完工。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已落实到位万元,其中上级补助万元;市财政15万元;市残联40万元,现已下拨补助资金万元。剩余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将随工程进度及时到位,81户建房任务将顺利完成。

五、农村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农村费改税后,我市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为残疾人减免了农牧业税,所有乡镇都为残疾人减免了义务工,为部分特困残疾人减免了水电费。全市每年为残疾人减免各项费用达万余元。

六、农牧区残疾人合作医疗保险试点情况。

我市农村医疗试点工作目前正在申报过程中,但在我市给自治区卫生厅关于__市申报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承诺函中明确承诺,我市全额资助农村特困户、五保户、革命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参加农牧区合作医疗个人应承担的资金。

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残疾人的实际生活水平与全市人均生活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残健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特别是二级以上重度残疾人在生活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我们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生活质量有进一步提高。

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为全面了解我县家庭教育工作基本情况,促进我县家庭教育工作实现新发展,县妇联对我县家庭教育深入调研,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家长的事,需要家长掌握科学教子方法,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重视家长学校队伍的建设与培训,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套适合本地的`家长学校工作方法,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家长学校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增强家长学校的服务能力。

一是建议政府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拔给家长学校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通过政府拔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为促进家长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机制。规范家长学校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办学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二是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管理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职责考核奖惩制度。

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创建情况总结

xx长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高速客运公司成立于xx年8月23日,目前是省内外集约经营高速公路客运班线的最大车公司之一。公司拥有豪华客车129辆,4900余个营运座位,经营xx至宁波地区、绍兴地区、嘉兴地区、台州地区、舟山地区、苏州、合肥等省内外共30条高速、快客、结点线路。公司现有职工280人,拥有一支由全国劳模、xx市安全行车状元、安全行车达260万公里的文明驾驶员李学光等明星员工组成的一大批安全好、文明服务好的高素质驾驶员队伍和掌握高科技管理手段、乐于奉献的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公司自成立以来,多次被评为xx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xx年被评为“xx市模范集体”。

在旅客运输经营中,高速客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思路和“不断满足顾客需求”的服务理念,确保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齐头并进。为此,几年来公司通过开展集约规范化管理,文明温馨化经营,实现了快速规模化发展,达到了“车辆高档次、管理高科技、服务高品位、人员高素质”的“四高”要求,成为xx交通文明服务的一个流动“窗口”。高速客运公司抓好文明服务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文明服务第一、旅客满意至上”为服务宗旨,抓好员工队伍文明服务素质建设。

道路旅客运输属服务性行业,必须加强服务职业道德建设,以“文明服务第一、旅客满意至上”为服务宗旨,坚持文明经营、优质服务。为此,高速客运公司把创文明单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始终把提高员工的文明经营素质作为创建文明服务单位的一个根本抓手。

——搞好名师带高徒工作。公司将建司以来文明服务素质好的驾驶员视作公司的宝贵财富,并充分利用这些财富,请他们做好“传、帮、带”工作。在平时的安全活动和服务培训中,公司经常要求他们在会上现身说法、传经送宝,把他们宝贵的创优经验与广大驾驶员共享;在此基础上,公司实行指导员制度,要求150万安全公里以上的文明驾驶员“一帮一”,与新招入的驾驶员结成对子,帮助、辅导新来的年轻驾驶员,通过“传、帮、带、教”,提高全员的文明经营和安全生产素质。

——积极举办各类提高服务质量的培训。xx年上半年,公司共分24期对员工进行文明经营、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内容涵盖文明礼仪知识、服务质量管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知识;下半年,公司再次组织全体员工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全员培训,员工们认真听取了企业理念、荣辱观、敬业精神、礼仪服务、安全生产知识等讲座,并与具体服务工作相结合,使公司形成了“讲学习、求上进、促工作”的良好经营氛围,员工的职业修养和职业情感得到了升华,为企业的文明经营打下了思想基础。

——积极开展以提高文明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公司在每一个工作内,都能充分利用竞赛活动载体,掀起文明和安全生产的高潮。公司大力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岗”等一系列创优活动,使员工在文明经营中有学习榜样;公司在各假日运输期间均开展主题为“共创文明和谐高速、确保假日运输安全”之类的劳动竞赛活动,保证让“长假”期间的旅客都能安全、及时地到达目的地;每年6月份围绕“安全生产月”的主题与车辆厂家携手开展青年杯“共创和谐、确保平安”百日文明行车竞赛活动,做到以月促年,搞好文明经营;公司还分别与苏州公司、舟山公司联合开展共创“苏杭平安文明线”、“杭-舟文明线”竞赛活动,做到以线带面,争创平安、文明之旅,达到了展示运输行业文明经营新貌的目的。

通过各种方式的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我公司员工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已经拥有企业明星员工4名,服务示范岗2个,驾驶员队伍中文明、安全驾驶200万公里以上的有8名;文明、安全驾驶150-200万公里以上的有17名;文明、安全驾驶100-150万公里以上的有44名,“杭-舟文明线”被评为省文明班线,驾驶员群体文明、安全素质名列浙江省前茅。

二、以“打造道路运输第一品牌”为目标,全力为广大旅客提供文明、满意的服务。

xx年以来,高速客运公司根据企业“打造道路运输第一品牌”的战略实施要求,围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指导思想,把为广大旅客提供一个安全、快捷、舒适、温馨的旅途环境作为实施企业品牌建设的切入点,全力为广大旅客提供文明、满意的服务。

——搞好假日运输工作和公益运输服务,争做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在今年的春运、端午节运输、五一运输工作中,公司员工与车站携手,放弃休息,科学加班,保证运输,以自己的牺牲精神,做到确保节日无滞留旅客。特别是在春节的抗暴雪支援运输、五月的支援地震灾区赈灾运输和迎奥运火炬传递保障运输中,公司的文明服务得到了社会各部门的赞誉。

——不断优化运力。公司进一步加快车辆更新换代步,不断提升车辆新度系数,提高旅途服务的满意度。xx年7月下旬,公司根据集团公司的创建文明单位建设的总体部署,投入数千万元,购买17辆更为高档、更加豪华的青年、安凯班车,于8月份起,对苏州、沈家门、临海等骨干班线的车辆进行更新换代,随着车辆更新步伐的加快,公司在文明、优质服务中的硬件亮点更加突出,使客运服务的文明卫生状况、服务环境美化程度有一个更新的提高。

——营造绿色车厢文化,打造最清洁城际高速大巴。公司在文明经营中十分重视车厢文化建设,致力将每一辆客车都打造成流动的旅客之家、文明卫生的温馨港湾。公司在每一辆车上都挂置绿色植物,以营造绿色文明;在车厢明显位置张贴禁烟标志、文明提示语;大部分车辆都已经配有卫生间,方便旅客途中的服务需求。骨干运输班线车辆更新换代后,公司各职能部门迅速根据新车的环境、服务特色情况,新增了一些温馨服务提示设施,在车辆明显位置处设置,为旅客提供服务信息。公司的全部营运车辆车身做到每天冲洗一次,车内每天清洁若干次,随脏随洗,班车座位头套每两天更换清洗、窗帘随脏随换,尤其是“上三线”椒江、路桥、黄岩班线车辆实行星期制头套,做到了每天更换,确保车辆整洁卫生,公司还做到定期对营运车辆进行消毒。

——严格履行“服务承诺”。公司自公开向社会推出以“首问负责,百问不厌;首帮负责,一帮到底”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服务承诺后,认真做到诚信服务,言出必行。凡是车辆抛锚30分钟以上(不可抗力除外),公司赔偿旅客50%票价;遇到因调整运输工具而降低车辆档次的,公司主动向旅客退还车票差价;提高车辆档次则不加收票款。对待旅客的投诉,公司认真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凡是旅客的意见对工作有促进作用的,还给予旅客一定的奖励。公司近几年来没有发生有责旅客投诉和媒体曝光事件,在历次上级部门的考核中,旅客满意率在99%以上。

三、健全文明服务管理,努力塑造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

向管理要绩效,是我们实施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一项基本思路。在文明服务单位创建中,我们针对创优服务的各环节,修改和完善了文明服务考核标准、车辆机务安全考核标准、员工学习管理办法等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度建设上注重人性化、量化和易操作性,努力塑造严格、规范、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并努力使各项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公司在全面导入iso9001:xx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围绕贯标工作,深化文明建设的各项管理。

——强化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公司与全体在服务一线的员工签订《优质服务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参加行风评议活动工作责任书》,加强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并结合《岗位工作考核办法》,使员工切实做到规范着装,仪容端庄,服装清洁整齐,挂工号牌上岗,按规定站姿,以行注目礼迎接旅客上车;在服务语言使用中坚持说普通话和“十字”文明用语;在行车前、途中、到站后的车辆环境卫生工作中,严格按照驾驶员文明作业指导书的规定进行规范操作,确保车辆的服务和车容车貌符合文明建设工作要求。公司实行员工的收入与岗位考核挂钩,提高员工的创建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性。

——深化高科技产品的投入和运用。在公司经营的129辆营运车辆上全部运用gps、车辆监控等现代化科技设施,拓展对文明经营管理的视野,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安全行车、文明服务上时刻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了对文明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全方位、全过程。

——加强对文明建设的现场管理。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和服务质量管理人员经常性地开展跟车考核,实地了解文明经营工作的现状,并通过和旅客面对面地征询意见和建议,取得了提高和改进服务工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开展文明共创单位间的相互检查、工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等活动,使文明建设工作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文明服务单位的建设,使我公司驾驶员队伍中好人好事蔚然成风,xx年公司接到了大量的旅客表扬电话,表扬驾驶员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据不完全统计,当年好人好事共约550余件,其中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有:拾到手机88只、笔记本电脑9台,摄像机1台、中华香烟4条、现金89000多元、欠条及有价证券等,累计总值128万。这些好人好事的涌现,充分体现出员工的高尚情操和优秀的人格魅力,也是公司长期不懈紧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我公司在今后的企业文明建设中将继续沿着以“四高”为要求的建司宗旨,通过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全心全意为旅客提供文明、温馨的客运服务环境,努力为xx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立新功,为迎接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奋斗。

学校家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与此同时,开放的城市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使得年轻的劳动力难以在农村生存,因此诱发了农民工外出务工的热潮。

拥有3000多人口的爱新村,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0%左右,留守儿童约占儿童总数的20%,约有180人左右。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与母亲住一起的25.6%,与父亲住一起的有15.8%,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一起的有35.6%,与叔伯婶姨住一起的有12.9%,其余寄托在其他人那的有10.1%;在这些留守儿童中,一年之内见过父母1-2次的占56%,见过3次以上的占15%,一年内未见父母的有29%,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呈继续增长趋势。

以上数据说明了农村亲情的缺失、家庭教育出现真空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健康与成长方面:在生活中,留守儿童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成长的最好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营养,很容易造成抵抗能力差,身体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诱惑逐渐增多,网吧等娱乐场所对留守儿童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使得他们上课不专心,下课沉溺于网吧,自控能力差,容易形成不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父母的行为往往是孩子的坐标,留守儿童常年远离父母,生活中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又缺少正确的是非观念,极易养成冷漠、自私、孤僻、偏激等不良性格和习惯。

4.人身安全方面:少年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生理和心理不成熟,缺少适当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其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影响,遇到突发事件自救能力差,甚至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人身安全受到威胁。

留守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飞速发展时期的特殊产物,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全社会来关注。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着手:

1.家庭。要慎重做出每个选择,家长要正确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慎重选择外出务工,要把家庭教育摆在当前最突出的位置上,家长要明白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而不是金钱;引导外出父母切实负起养育责任,尽量改善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积极引导家长处理好外出务工和关心孩子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沟通方式担负责任,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长要认清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切实转变教育方式方法,增加亲子间的良性互动。

2.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给留守儿童和家长更全面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团体中,形成良好的心态;开展教师帮扶留守学生活动,定期家访,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闪光点,了解家庭生活环境,消除不利因素;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家长和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学校应开展留守学生普查登记,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针对个人特点和需要,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措施。

3.社会。政府建立完善的农村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大对农村娱乐场所的管理,努力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危害学生安全和学校工作秩序的打击力度;制定方便入学政策,为留守儿童到父母打工地入学提供方便。在城市农民工集中地开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提供优质的入学条件,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和关爱;村妇女儿童之家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劳动知识培训,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各界多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完善家庭教育志愿队伍,成立留守儿童义务辅导站,从生活、学习、思想、安全上关心留守儿童。村干部实行包片负责,组织老教师做好代理家长工作。

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我们当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希望各级组织、社会各界都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共同努力,让祖国的花朵更加灿烂,让祖国的未来更加强大。

文档为doc格式。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1.1调研对象。

江西省贵溪、于都、会昌等19个县市的家庭农场。

1.2调研方法。

采用实名方式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两种方法。此次问卷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0,有效率为90.0%,问卷编制了11大类题目,包括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农场主基本情况、劳动力基本情况、土地资金基本情况等。

1.3调研内容。

对江西省20xx年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展开调查,从总体上把握江西省家庭农场的经营收入、经营类型、规模结构、土地来源、劳动力结构及各地市发展家庭农场的资金政策支持水平。

2调查结果分析。

在收回的90份调查问卷中,78家家庭农场经过了农业部门的认证(备案),占调查问卷的86.7%,只有12家家庭农场没有经过农业部们认证(备案);75家家庭农场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占调查问卷的83.4%,只有15家家庭农场没有登记注册。说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是符合国家政策的,大部分通过了农业部的认证并在工商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家庭农场主的政策意识较强,能够及时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来发展农业。

家庭农场经营范围中,种植业占60.0%,养殖业占10.0%,种养结合占30.0%。这表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经营发展模式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这可能与江西省是粮食型种植大省的省情背景有关,加上农民大多思想较保守,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不同程度地受传统种粮思想的影响,缺乏创新思维和产业创新的勇气。

在所调查的家庭农场中,经营的`土地地貌特征主要有平原、丘陵、山地,其中平原地区占13.3%、山地占40.0%、丘陵占46.7%。江西省地处我国东南部,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其家庭农场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这就要求农民在发展家庭农场的同时考虑实际的农业用地的地形地貌自然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家庭农场主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占80.0%,女性占20.0%;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占56.6%,大专及以上占36.6%,初中及以下占6.0%。说明江西省家庭农场主的受教育程度较高,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学**和培养,符合国家鼓励支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要求。

接受培训方面,81.0%的家庭农场主接受过专门培训,19.0%的农场主没有接受培训。说明江西省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上有一定的支持优惠,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方针,帮助家庭农场主提高职业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3劳动力基本情况。

江西省家庭农场自有劳动力在6人以上的占36.7%,6人以下的占63.3%;家庭农场雇员在4人以下的占18.8%,4人以上的占81.2%。表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自有劳动力,有季节性的顾工经营,这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有关,同时说明江西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相对国外家庭农场较小,家庭自有劳动力基本可以满足劳动需求,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有待适度扩大。

2.4土地情况。

流转土地合约形式中,口头合同占16.6%,书面合同占83.4%。说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总体来说是规范的,符合土地流转的相关规定。

2.5固定资产。

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固定资产来看,农场自有农机具数量较少,拥有1~5台(套)的家庭农场占60.0%,10台(套)以上的只占15.0%;农场自有仓库面积来看,50.0%以上家庭农场自有存放农机具库棚面积只有600平米以下,600~1000平米的占26.6%,1000平米以上的只占16.8%;家庭农场自有晒场面积来看,500平米以下的占70.0%,500~1000平米的占20.0%,1000平米以上的只占10.0%。这些数据表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固定资产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庭农场经营规模的扩大。

2.6资金情况。

对江西省家庭农场是否有贷款或借款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江西省有63.3%家庭农场有资金借贷情况,36.7%家庭农场没有资金借贷;在有资金借贷来源的家庭农场中,其资金来源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户主合作社、高利息贷款(私人钱庄)、企业和亲戚朋友等渠道。江西省家庭农场中超过半数的农场主有资金借贷行为,资金借贷来源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亲戚朋友,表明家庭农场的发展单独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发展壮大,需要政府在资金信贷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力度,农场主向金融机构融资困难,这可能与农村金融信贷落后等宏观背景相关。

江西省家庭农场是否获得专项补贴情况如下:在专项补贴上,只有57.7%的家庭农场获得了专项资金补贴,剩下的42.3%家庭农场没有获得专业补贴,表明在家庭农场专业补贴方面,各地执行效果不一,导致区域发展存在差异,还有大部分家庭农场没有享受应有的政策优惠待遇,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农场的发展。

3结论与建议。

基于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完善的,为了更好地指导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3.1创新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江西省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应深入发掘该省的种植优势,发展特色种植业,同时应因地制宜地适度发展养殖业,比如有优越自然条件的鄱阳湖地区可以发展特色养殖业,还要重视发掘种养结合的旅游观光等休闲农业,与市场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走出一条符合江西省省情的特色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3.2政府要加大相关政策扶持江西省各地政府要严格执行党**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建议,发挥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适度的优惠政策,支持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完善农村地区金融信贷体系,适度简化农村、农民借贷程序,大力支持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方面,要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加大对小型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目前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是针对大型农业机械的补贴。通过调研发现,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受山地丘陵等地形地貌的影响,经营规模较小,适合小型机械作业,因此加大对小型农机具购置很有必要;设立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家庭农场购置必要的农业生产设备,根据调研发现江西省家庭农场的自有固定资产相对较少,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紧靠农民自身难以解决,需要政府建立专项资金进行支持,以扩大农业生产。

3.3家庭农场主发挥示范作用家庭农场主在申请注册家庭农场时,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依法进行申报,注册成功后,要树立新型职业农民意识,进一步提高受教育程度,积极主动学**农业生产技能,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农业经营模式上,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敢想敢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示范带动作用。

3.4加大对家庭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加快对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培育,必须加大对家庭农场的基础设施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在家庭农场建设中的作用。目前,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项设备设施还不完备,尤其是在农机具、仓库、晒场等基础设施方面。对此,江西省可以借鉴江浙地区家庭农场设施建设、技术支持都由政府出资,农场主只需要付出种养和人工成本的发展模式,促进江西省家庭农场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3.5探索新型融资模式江西省家庭农场的发展普遍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发要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对扶持,加大授信额度和贷可以借鉴重庆经验创办融盘活“三权”资产,解决在的“贷款难、贷款贵”助农民获得贷款支持。

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我办根据市政府领导同志的要求,就我市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深入实地,与家庭农场主以及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家庭农场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就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的新概念。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部对家庭农场的定义给出了四个基本要件:

1、家庭农场的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非城镇居民);

2、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

3、农业收入为主,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

4、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面积50亩以上,租期5年以上。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都把培育家庭农场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的重要途径,由于目前刚刚起步,培育家庭农场发展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明确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登记办法,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扶持办法。20xx年2月,农业部出台了《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共提出10个方面的指导意见。20xx年12月扬州市出台了《江苏省扬州关于鼓励发展家庭农场的意见》(扬府办发[20xx]164号),对发展家庭农场从概念界定、标准要求、工作重点、工作措施、政策措施等 五个方面提出指导意见。扬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扬发[20xx]11号),对“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出明确要求,“对从事粮食种植200亩以上,设施栽培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给予经营主体土地流转租金一定金额补贴”;“引导家庭农场经营者加大对田间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市县财政以项目化形式给予投入资金30%—50%的补助”;“加强示范引导,每年评选10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市财政给予每个家庭农场一次性奖励3万元”。上海市松江县对面积80—200亩的家庭农场直接给予现金补贴和物化补贴。现金补贴每亩626元,其中:农资综合直补76元;水稻种植补贴150元;土地流转补贴100元;考核补贴100元;绿肥种植补贴200元。物化补贴4项:

1、药剂补贴每亩22.5元。

2、水稻良种补贴常规稻16元/亩,杂交稻25元/亩。

3、麦种补贴35元/亩。

4、绿肥免费发种子。

据农业部公布的资料,截止20xx年末,全国家庭农场种植面积1.76亿亩,占13.4%,平均劳动力人数6.01个,其中家庭成员4.33人,常年雇工1.68人,经营面积200.2亩,年收入18.47万元。据市农委提供的资料,到20xx年12月,我市规模种粮大户共81户,种植面积18880亩,占土地承包面积的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其中,50—100亩26户、占32.10%,种植面积1724亩,占9.13%;100-300亩44户、占54.32%,种植面积7333亩,占38.84%;300—500亩4户、占5.94%,种植面积1400亩,占7.41%;500亩以上5户、占6.17%,种植面积8423亩,占44.61%。我市家庭农场无论是发展数量,还是经营规模都比较小,需要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发展。

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高。绝大多数家庭农场基本拥有全套农业机械,耕翻、播种、栽插、收割等农田作业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作业不仅满足自身的需要,还能提供社会化服务。一些没有完全配套农业机械的家庭农场的农田作业也依赖于农机社会化服务。二是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高。20xx年,粮大户种植18880亩,年产粮食15368吨,平均亩产458公斤。其中,水稻总产8629吨,单产527公斤;小麦总产6293吨,单产385公斤。十二圩办事处沿江村徐义安、徐义信两个家庭共种植水、旱田710亩,其中水田270亩,旱田440亩,20xx年种植270亩水稻,平均亩产5公斤以上,种植小麦710,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种植400亩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大豆40亩,平均亩产150公斤,亩纯收入达到1366元,其他家庭农场每亩纯收入600元左右。三是粮食生产商品率高。20xx年,粮大户,年产粮食15368吨,销售粮食15118吨,粮食生产的商品率达到98.37%。还有不少家庭农场与市种子公司合作进行良种繁育,生产的谷物全部作为商品销售。具有鲜明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特征。四是应用农业科技的自觉性高。家庭农场在生产过程中,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他们对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新机具十分关注,自觉参加植保统防统治和新技术推广,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良种、良法和先进农业机械来追求生产经营效益。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性高。家庭农场在生产活动中,主动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杜绝了错用、乱用、滥用农药、化肥的现象,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有保障,经得起检测。总之,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大都是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接受过农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经营管理水平较高,示范带动能力较强,农产品商品率高,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

一是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我市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生产用地,各地土地流转做法不一,租金有高有低,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租金450—1100元,平均698元/亩,并随着土地流转时期推后而增长。租期有长有短,有的超过土地二轮承包期限,有的1—2年一定。土地流转租金和期限的不规范,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二是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家庭农场承租的农田,有的在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时,农田水利遭到破坏,渠、路、埂不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有的经过农地整理项目实施,土地平整、土壤培熟、水系配套还需要一定期限。三是生产附属设施不健全。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农场没有晒场、农机库和成品仓库,不便于生产管理。农机露天存放,粮食现收现卖,成为他们的“心病”。特别是今年以来,不少地方拆违控违的力度加大,家庭农场或种粮大户搭建机库都受到限制。四是农村金融信贷不便捷。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规模大,农业生产资料季节性需求比较集中,需要一定的生产流动资金贷款。而涉农金融部门原本授信额度就不高,并且抵押、质押、信托的各种条件比较苛刻,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比较大。五是农业技术服务不对等。家庭农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十分注重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但他们在信息获取上处于被动地位,需要农技部门主动、热忱地提供服务,帮助解决良种引进、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方面的问题。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由于我市家庭农场还处于起步阶段,重点要加强示范引导,培育发展示范典型。建议市政府出台关于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意见,按照每个镇、办事处培育1-2个示范性家庭农场,全市培育20个左右示范性家庭农场的总体目标,明确示范性家庭农场的登记办法、认证标准和扶持办法,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发展家庭农场,以点带面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二是规范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加强土地流转价格指导和合同规范管理工作,按照土地承包法的有关规定,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流转农村承包土地,解决农村土地流转租金、期限不一的问题,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吃下“定心丸”。三是落实扶持政策。参照上海市松江县的做法,在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前提下,对示范性家庭农场给予资金补助和物化补贴。在调查中,家庭农场经营者对农田基本建设和配套烘干设施提出了热切的期望,基本农田建设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给予项目资金补助,将购置谷物烘干设备纳入农机补贴。四是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指导服务工作,将家庭农场列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和职业农民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完善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资发[20xx]155号)文件精神,及时提供家庭农场涉及的生产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服务,解决生产用房和仓库、机库建设的用地指标和建设许可问题。同时,在农村信贷资金安排、农业保险、工商登记注册、粮食运销、税收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五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进家庭农场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抓好培育家庭农场发展的各项工作,将示范性家庭农场建设纳入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农业部门以及发改、财政、工商、国土、金融、保险等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兖州的重要抓手。为推动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层次上创新发展,市政协于3月中旬至4月中旬,对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近年来,随着我市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村文明程度日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有新的提升。我市现已涌现出“全国文明镇村”2个,全国、省级和济宁市级“创建文明镇村先进单位”分别为1个、18个和32个。

(二)农村文明新风倡树活动不断推进。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有利契机,深入开展了“文明新风进万家”、“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孝顺好儿女”、“月度新事”、精神文明“十佳好事”和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创佳活动,起到了示范带动、引领新风的良好作用。

(三)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载体日益完善。实施了信息资源共 — 1 —

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基层图书配送、文明戏曲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等重点文化推广项目。全市10个镇(街)全部建起了综合文化站;全市建成“农家书屋”300余个,藏书120多万册;镇村均建设了文体活动场所。

(四)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改观;着力整治镇驻地和干道沿线环境,强化日常管理,全面绿化亮化;实施了“绿亮清”工程,积极推行“乡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农村造林绿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生态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农民群众缺乏科学文明向上的主流意识,乡风文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价值取向偏失。有的农民尤其是一些年轻人政治上缺少信仰,理想信念淡薄,集体观念不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村民消费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红白喜事送礼风盛行。此外,农村中信教奉经的人数逐步增加,宗亲家族势力有所蔓延。二是陈规陋习抬头。重男轻女、测字卜卦、赌博酗酒等现象在农村较为普遍,调查表明,分别有30.5%、32.3%的村民认为社会风气较突出的问题是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农村中不讲诚信、不孝敬老人、邻里不和睦等现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村民个人的一些不文明、不健康陋习较为普遍。

(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没能得到充分满足,农村公 — 2 —

共文化资源没有发挥应有效应。目前适应村民需求的文化产品和经常性文体活动还不够丰富。据调查,当前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大多以黑板报、宣传窗和阅报栏等传统设施为主,文化活动室开放率不足30%,且图书和音像资料匮乏;部分村的文体广场设施少而陈旧,使用率低。对于开展的文化活动,55%以上的村民认为“可参加的活动少”、“内容不感兴趣”和“场地设施不足”。但另一方面,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愿望又十分迫切。在被调查对象中,需要参加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占到一半以上,希望接受道德法律科技知识教育的达到26%。由于缺乏硬件支撑和活动引导,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发挥不够。

(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精神文明创建新课题急需尽快破题,扎实推进。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目前启动实施的15个项目,涉及66个村10787户农户,面临着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居民的新变化,乡村文明也随之向社区文明的范畴转型。尽管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明显改善,但与之相适应的新型邻里关系、家庭观念、文明卫生行为养成和文体活动开展等,都需要加以教育和示范。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尽管通过大力度、全覆盖推进,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根本性改观,但防止反弹、长期保持的根本途径还是要培养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这就需要从宣传教育、示范带动、政策激励等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和培树,用村风民风促进村容村貌的根本性转变。

(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不均衡影响兖州形象,需要 — 3 —

整体推进。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实力、思想观念和工作力度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推进。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越是薄弱,硬条件和软环境越不具备,争创文明村、营造文明新风的氛围越不浓厚。另一方面,由于村级班子和村干部在文明创建重视程度、组织力度、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偏差,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

《关于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庭暴力情况调研报告

自以来,**镇妇联共接到各类妇女来访、来电投诉家庭暴力案件10起,其中自述家暴7起,占70%,通过邻居或亲戚举报的3起,占30%。其中丈夫对妻子的家暴行为8起、儿媳对婆婆的家暴行为占起,受害者均为家庭地位弱势、身体条件弱势的女性。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家庭的和谐与文明的重要性也日渐突出,但家庭暴力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而且时有发生。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而且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现从当前家庭暴力的基本表现情况、产生原因、危害和主要对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表现情况。

涉及家庭暴力的10个家庭,全部来自农村。施暴者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2人,占20%,36-50岁的6人,占60%,51岁以上的2人,占20%;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4人,占40%,初中、高中文化的6人,占60%;施暴者男性8人,占80%,施暴者女性2人,占20%。

这些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丈夫赌博、酗酒后殴打妻子;2、丈夫有外遇,对妻子没有感情,经常借故暴打;3、家境贫困,丈夫性情暴躁无故殴打妻子;4、家庭矛盾尖锐,儿媳关系不和。

1、女性在家庭经济上的弱势地位是家暴产生的主要因素。婚姻家暴中的女性,一是大多在婚姻中过度依赖家庭和丈夫,缺乏独立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由于女性在家庭经济地位上的不独立,或者在性格中的过分懦弱,在家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期就形成了唾面自干的习惯,而把自己变成无足轻重失去价值感的“无形保姆”。二是处于婆媳关系中的农村老年女性,这些女性在家庭中毫无经济能力和地位,基本生活完全依靠子女供养,但同时因各种原因在家庭关系中长期和媳妇处于矛盾状态,其媳妇时常通过虐待、殴打等暴力行为来发泄积怨。

2、婚外情是导致家暴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前卫,婚外情现象逐渐出现,并有蔓延趋势。婚外两性关系不仅是破坏一夫一妻原则、妨碍婚姻家庭巩固的一种消极因素,而且很容易形成各种纠纷,一些男性因热衷于“养情人”、“养二奶”,对妻子和家庭逐渐产生逃避、厌恶的负面心理,妻子稍有愤怒反抗,就会实施家庭暴力,有的男性甚至将家庭暴力作为逼迫妻子离婚的手段。

3、“家丑不可外扬”的封建意识使家庭暴力具有隐蔽性。家庭暴力大多数发生在施暴者与受害者共同居住的家庭里,其暴力行为很难让外人知晓。大多数受暴女性往往受传统道德的影响,认为丈夫因脾气暴躁施暴很正常,不敢理直气壮地对暴行进行控诉和反抗,有的受暴女性出于自尊,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庭暴力是个人的家庭隐私,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激化而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不向外张扬,更谈不上要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由此导致施暴者变本加厉,且不为外人知晓,隐蔽性很强。

1、严重侵害妇女身心健康。家庭暴力发生后,受暴女性不仅身体上会遭到严重伤害,心理上也会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和阴影。遭受暴力的妇女长期生活在恐惧、压抑的家庭氛围里,会导致逐渐丧失自尊和自信。

2、破坏家庭的和谐稳定。家庭矛盾一旦演变成家庭暴力,就会容易陷入家庭暴力-家人反目-家庭矛盾-家庭暴力的恶性循环,夫妻或母子、婆媳之间的裂痕必然越来越深,最终导致家庭关系逐渐恶化。

3、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长期在家庭暴力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内向等心理障碍,生理、心理要承受更多的伤害和煎熬,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1、切实发挥妇女娘家人的维权作用。成立镇妇女法律援助站,同时对社会公开妇联维权电话,与本地公安、司法、各村分工合作,加大对家庭暴力案件的打击力度,为受害妇女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与维权服务。同时与村、信访相关部门建成网络,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村妇联组织从源头防治,一旦发现某户发生家庭矛盾问题,及早参预,及时处理,做好第一时间保护人。

2、加强法律宣传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村务公开栏等平台,广泛宣传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理念和知识。二是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日等活动,大力宣传《**市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

3、着力提升妇女劳动技能。促进社区及农村闲散妇女就业及劳动力转移,使妇女通过自身能力增加家庭收入。加强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引导中青年妇女实现自我就业和创业,切实增强广大妇女的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推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

4、加强对妇女自身综合素质的教育。一是通过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讲文明,讲诚信,讲团结,树新风;二是在各社区全面开展邻里节活动,通过表彰“好妻子”、“好婆婆”等各类典型家庭角色,倡扬尊老爱幼、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对妇女文明知识、文化基础、家庭教育等多领域的培训,提升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家庭关系处理能力,切实增强和谐家庭的稳定性。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应届大学生求职个人简历(热门21篇)
    一个好的个人简历应该突出个人的亮点和优势,让用人单位对求职者产生兴趣。在以下几个范例中,你可以找到一些有关撰写个人简历的有用提示和建议。这只是一份个人简历模板
  • 11-20 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总结(优质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工作效率。附上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我乡党委、****高度重视,成立
  • 11-20 余热发电心得体会(热门20篇)
    心得体会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让我们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下面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20xx年6月于新疆电
  • 11-20 绿山墙的安妮读后感初一范文(21篇)
    4.写读后感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赏析和评价,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读后感范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反
  • 11-20 办公楼揭牌仪式致辞(汇总20篇)
    特别是在重大活动、会议或毕业典礼上,致辞是向相关人员致意和鼓励的最佳方式。下面是一些著名人士的致辞摘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大家好:由于我县境内资源
  • 11-20 中医养生活动方案策划大全(14篇)
    策划方案需要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策划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和分享。9月28日——10月8日。提升客单价
  • 11-20 学生检讨书反省自己不遵守规定范文(20篇)
    在写检讨书时,我们应该先回顾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行为,然后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一些优秀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所启发。
  • 11-20 区委领导教师节讲话稿范文(17篇)
    讲话稿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场白、正文和结束语,每个部分都要注意抓住重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如果您正在写一篇重要的讲话稿,不妨借鉴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新的
  • 11-20 餐饮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实用13篇)
    一个健全的应急预案需要包含详细的流程、责任人、通讯方式等内容,以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信息畅通。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一些应急预案案例,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
  • 11-20 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优质20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欣赏和学习,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讲座是一种传播知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