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大全(19篇)

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大全(19篇)

时间:2023-11-13 12:58:25 作者:雁落霞 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大全(19篇)

毕业生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自己的实战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生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_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_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_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__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__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__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__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_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艺术类专业的高投入是一个显著特点,毕业生期待就业后高回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心追求高薪酬、专业对口、高层次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事实上,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而言,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问题是一些学生的择业期望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和现实情况。因此,毕业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适应社会。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都是来自于各院校的毕业班辅导员,一对多的局面难以满足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个性化的指导需求。“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保证,要求技术与艺术结合、行业专家与教师结合、管理者与学者结合。“双师型”教师能及时地将设计行业的标准和最新动态传递给毕业生,对毕业生的就业也能产生较好的影响。

把握市场需求,做好人才测评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规律,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重要指标,参考二次就业和影响就业的各因素权重的大小,构建人才需求与评价模型。并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积极开拓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大部分艺术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就业材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面试技巧等实务性指导,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作用有限。因此,从新生入学直到大学毕业,应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加强文化教育,培养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艺术类高校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外语更是其软肋,社会经验缺乏致使他们在专业以外的领域就业相对比较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强毕业生行业外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领域,拓展就业范围。

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科与市场联系密切,具有市场运作的特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内转化为商品,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或创业论坛、利用校外创业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强化“预就业”工程的催化作用基于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在低年级就可以开始接触具体的工作岗位。这种“预就业”工程,一方面,学生可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能真实体验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需求,掌握工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充分挖掘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潜在的就业资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年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

随着20××年我校08级大二同学的实习生涯拉开帷幕,各种各样的就业情况也摆在了我们面前。针对这一情况,特作出一份毕业生就业情势分析报告。

二、调查目的。

对这一情况进行调查,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看清当前社会的就业现象、认清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找工作的时候能有所准备,很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三、调查方法。

1、调查地点: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2、调查对象:

3、调查方法:抽样调查。

四、调查内容。

今年3月份刚来到学校就已经感觉到那种就业的气氛了,学校开始向我们介绍一些以前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单位并且零星的有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了。但一开始的招聘会最终被招走的人很少。通过了解原因有以下几点:

(1)那时候的我们大多数其实还是没太在意的,反正知道了这学期就要出去实习了那就在学校多呆一些日子吧,而且也从上届学长、学姐那里听说不管在哪,后来都觉得还是在学校。所以,就多享受一下当学生的好吧。

(2)开始的招聘会对于我们来说只能像是一个对以后找工作所做的一个铺垫吧,知道找工作是怎么回事,涨点找工作的经验。

(3)对于校园招聘,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从一些人口中知道,其实是把没有一点工作经验的我们当苦力,根本学不到一点东西。所以,我们都在等,等有好一点的工作。就像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

(4)还有的是因为家里面可以帮忙找到工作、或是嫌远,还有的就是要有一些考试等。

介于这些种种,学校最终留下的人还是比较多的。

之后,一次算是比较大型的招聘,在我校财经系就招走了六七十人,可能这时候大家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了吧,而且和自己的专业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联系,算是专业对口吧。招聘的人是以前的学长,可靠,且有他的成长经历可以有动力去那里拼搏!

而4月25号我校组织的一场拥有154家大小企业参与招聘的招聘会为我校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60%~70%当时没有找工作的都去参加了,其他同学也都去奔赴各大人才市场。在五月中旬08级的我校学生基本上都有了实习单位。

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形势与新趋势

在新完成的《哈尔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研究报告中,围绕高校毕业生择业、就业、离职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从一组组数据中可以看出目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普遍认识和心态。面对就业难问题,课题组对驻哈高校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可以看出毕业生认为导致就业难的主因及该如何解决。

劳动力供求失衡导致就业难。

《哈尔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课题组对驻哈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1458份,其中,11297名毕业生在回答“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的问题上,2405人认为是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不足,占21.3%。这主要是由于目前短期内劳动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不相等,且具有结构性矛盾,导致劳动力供求在产业、区域和职业等方面出现失衡,引发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

毕业生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之后,又有11297人回答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措施。其中有3548人认为应该“加强支持与引导,拓宽就业渠道,提高用人需求”,占31.4%;有2152人认为要“改革高等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占19.0%。此外,“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提高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能力”等也是毕业生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

用人单位:

毕业生自我定位不准企业招留困难。

就业难原因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是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其就业困难的仅占5.9%。但用人单位表示,高校毕业生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是导致企业招人、留人难的主因。

目前,哈市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调查显示,毕业生刚就业时相对比较稳定,但积累一定技术和经验后,很大一部分人跳槽到沿海发达地区的同行企业。即使有些企业提供较好的福利待遇及职业发展空间,人才仍严重流失。万家宝牛奶有限公司自共招聘117名高校毕业生,到整体留存率仅为34%。相比之下,哈尔滨博时自动化公司人员流动性更大:前一年招来30名毕业生,不到一年就只剩下8个人。据悉,相比高职高专学生,本科生的离职率更高。

另外,现在技工人才稀缺,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如今许多城市修建地铁,企业每年都要到各地铁路学校“抢夺”人才,有的甚至从高考前就订单培养。据了解,哈尔滨地铁集团公司就面临着技工人才引进难的问题,这里的技术工人主要是通过高职高专定向培养和订单培训招来的,但招来以后,也存在留不住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形势与新趋势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与其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就业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没有跟上社会的需求,导致出现结构性失业。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分析。

据教育部统计,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招生逐年递增,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就业市场需求的增速,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近十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有增无减,虽然增速逐年下降,但是总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由于高校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种种错位,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加重,失业人数越来越多,从20_年开始超过当年毕业生人数,致20_年,累计未就业总人数已将近是当年毕业生人数的两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预计20_年涌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有相当大一部分会加入失业大军,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搁置和浪费,就业形势严峻不容小觑。

(二)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1.高校专业设置的缺陷。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安排,这就要求高校对市场的需求及其变化具有灵敏的反应和及时的调整,但很多高校不能正确把握和预测市场需求规模及其变化,导致形成思想观念型、知识技能型、区域差别型等结构性失业[1]。

a.专业设置的盲目性、滞后性。在各方利益的驱使下,各大高校往往青睐就业率高、工作条件好的专业,但我国很多高校对市场机制不够了解,盲目调整专业结构,扩大招生。而培育出当时市场需要的人才需要四年时间,四年后有的热门专业人才出现饱和或者不再热门,企业也对人才的需要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造成相当大一部分学生找工作非常费劲,也不能再达到四年前所期望的工作岗位和公司待遇水平。

b.规模、结构、比例的不合理。由于高校很难在宏观上了解各专业就业形势及趋势,盲目的扩招和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会导致小范围内比例失衡、大范围内结构错位。如果只强调规模,就无从真正考察到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导致专业结构脱离市场需求,就会出现人才的短缺与过剩并存。

c.专业设置的雷同性与高校之间的竞争性。各个高校只根据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而盲目同时集中开设某一个专业,造成专业设置高度雷同,人才培养的过分“扎堆”,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教育趋同与社会需求多样化之间存在距离,也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2]。同时高校间的无序竞争也是专业雷同设置的一个重要原因。各个高校为了提高自身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增强自身竞争力,着重培养社会需求旺盛的热门专业人才,造成某热门专业供给过盛,导致毕业大学生就业率降低。

d.高校专业具体课程设置的问题。课程内容重叠与老旧,如本年度设置的学科内容与下年度学科设置内容有很多方面的重复;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需要的新兴学科发展滞后,课程内容部分老化,不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设置较为单一和宏观,不能提高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不具体,微观研究方法较少,方法比较单一和宏观,缺乏可操作性。

2.市场失灵。我国的就业市场尚未发育成熟,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均未完善。造成很多市场失灵的现象。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存在两点缺陷。首先,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不可避免,市场只能够反应当期的就业状况,却不能充分地指明将来的就业需求。冷门热门专业之间不断的交替变化,加大了高校对市场机制把握的难度。其次,我国就业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缺陷,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就业的市场需求曲线尚不能科学全面地反映真正的社会需求,必然会误导人们对于人才需求做出错误的判断。

二、解决的途径和建议。

(一)政府和社会的宏观导向。

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要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调整高校专业结构、提高就业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部应当对历年大学生就业率和失业率进行详细统计,分析影响因素,才能对就业市场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为高校招生和专业调整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避免盲目扩招。政府还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失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险制度,为大学生寻找工作创造条件,建立完善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可靠信息。

(二)学校和学生微观调节。

1.学校教育改革和就业指导。学校应当深化教育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根据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就业形势,准确预测专业形势的变化,调整专业规模、结构和比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合理搭配各个课程之间的比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也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择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和培训,注重毕业生实践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联合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市场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的需求绝对不能成为高校专业设置的惟一尺度。如果完全以就业市场为导线,那就意味着一些学科将面临被削弱,甚至是被取消的命运,更意味着我们的学科建设将残缺不全。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没有基础研究学科的发展,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教育也势必成为跛足的教育。

3.引导学生建立健全的就业观念。高校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高校或者教育工作者应当率先以_的理论武装自己;第二,要以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创业教育,为毕业生创业提供指导和政策支持;着重应该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主动获取就业信息的能力、就业应聘的能力、自主创业的能力;第三,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时间是最好的课堂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这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现实状况,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转变就业观念更直接、更有效。

三、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影响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只有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社会是基础,政府宏观调控是关键,高校改革是根本。正如同志强调的,“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我们坚持_,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奔向小康的重要环节。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1.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四种压力影响:。

第一种影响: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

第二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

第三种影响:人口红利率的下降。

第四种影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亚洲开发银行(adb)20_年__月2日公布20_和20_年最新经济展望报告,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料分别为7.6%和7.4%,据有关统计数据,中国的gdp增长估计7.5%,保8难以持续。

3.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分析近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俗称三驾马车)。

a、20__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8.6%,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37.7%,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23.7%。

b、20__年,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为37.3%,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为54.8%,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7.9%。

二、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欧美经济低迷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将放缓。其次,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20_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成为大概率事件。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财政债务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多种压力,使得政府下决心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等措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减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经济低迷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中国受欧美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转型的影响,20_年预计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落,出口增长乏力,致使大量的企业减员或倒闭,加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据有关统计,中国的gdp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减少就业岗位__0-200万人。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将会有30万至50万人失业。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20_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高校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碍。现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还不完全适应。以干部身份和户籍为基础的管理方式与社会劳动力资源的统筹管理不协调,导致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政策不平衡,毕业生在地区之间、企业与机关事业之间流动仍然存在障碍,毕业生身份转换困难,就业渠道不畅通,进一步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一、我国中小企业太少,就业容量不大。

二、专门人才素质未达标,造成岗位难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畅,造成职位浪费。

四、结构失衡是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a、时间结构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

b、区域结构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

综上情况所述,阳光大学生网给20_年大学生毕业生提出以下建议:

1、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职业规划当中,很多时候会对学生有一种误导,就是给学生们过早的制定了一个职业点,比如根据你的个性、特征等来评定你就适合做什么,过早的给学生定了一个框框,告诉学生就这个职业最适合他,这就对学生造成了束缚。其实我们的学生不明白,人的这种个性的东西是不断的变化的,比如讲我的兴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价值取向,它是随着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的学习,自己的体会,是在不断调整的。

2.转变观念是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能力、作出个性化的职业选择,不把求职的目光盯在传统的集中的区域、行业、单位,拓宽求职的视野。改变短期求职为较长期求职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不能太理想化,一个人可能要经过3至4次的选择,才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对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形势与新趋势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如果将上表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83.1%。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落实率差异不大,都在80%以上。专科生的落实率最高,均为87.4%;其次是硕士生,为84.5%;第三是本科生,为81.5%;博士生的落实率最低,为81.3%。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落实率高于女性。男性落实率为85.3%,女性为80.8%,两者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上,男性高出4.8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落实率最高,为89.4%;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86.5%;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排第三,为80.6%;普通本科院校最低,为77.7%。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落实率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落实率分别为85.9%、81.6%、78.4%。

起薪比较: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高。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640元;本科生为4010元;硕士生为6363元;博士生为6753元。

第二,男性薪资高于女性。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4448元,女性为3896元,两者相差553元。

第三,重点院校薪资高于普通院校薪资。从算术平均值看,“211”(包括“985”)重点高校为5571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944元,高职院校为2597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993元。

第四,东部地区薪资高于西部地区薪资。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49元,东部地区为3401元,中部地区为2866元,西部地区为268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2.03倍。

第五,省会城市高于普通城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472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605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306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909元和32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6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科研单位5407元;三资企业5329元;国有企业4801元;高等学校4404元;医疗卫生单位4056元;党政机关3967;其他企业3889元;其他事业单位3740元;私营企业(民营、个体)3647元;中小学(微博)3422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8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专业技术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4611元、4504元和4400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901元和3847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3014元和297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5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5386元;金融业为5098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834元;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4648元;房地产为4395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4165元;采矿业为4077元;文化体育娱乐为3999元;农林牧渔为3938元;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926元;制造业为3859元;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822元;教育为3816元;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661元;建筑业为3607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496元;居民服务为3334元;批发零售为3255元;住宿餐饮为2854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9倍。

行业就业满意度排行:

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采矿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农林牧渔;金融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房地产;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文化体育娱乐;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

就业分布: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9.1%,在地级市工作的占25.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3.0%,在乡镇工作的占1.8%,在农村工作的占0.8%。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私营企业占38.9%;国有企业占27.9%;三资企业占8.1%;国家机关占4.9%;其他企业占4.6%;其他事业单位占4.6%;中小学占4.2%;高等学校占3.1%;科研单位占1.5%;医疗卫生单位占1.1%;其他占1.2%。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类型非常集中,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最主要的就业单位。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专业技术人员29.8%;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6.7%;商业和服务人员14.3%;企业管理人员14.1%;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1.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8%。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金融业为15.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0.8%;制造业为10.3%;教育为9.1%;建筑业为6.7%;农林牧渔为5.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4.5%;批发零售为4.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4.0%;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4.0%;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房地产为2.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2.3%;文化体育娱乐为2.1%;住宿餐饮为1.9%;采矿业为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1.0%;居民服务为1.0%。

新兴服务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表现突出,成为占比最大的两个行业,占比合计为26%。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依然重要,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占比合计为17%。教科文卫体等事业行业占比合计为15.4%,其中教育行业占比突出,占比为9.1%。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躯壳,碌碌一生,无所作为,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大学里的莘莘学子更是胸怀大志,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谁不不想充当一个叱咤风云的时代宠儿。当今的大学生,他们满怀激情,满怀憧憬,构筑自己未来的蓝图。我们就大学生就业憧憬问题,对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发展空间与薪酬。

由此可以看出,当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资是多少这一问题,大部分人选了1000~2000元。有人说,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资,关键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来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发展空间。求职时,应该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来发展如何,个人的发展前景与待遇发生矛盾的时候,每个人的选择都会不一样。显然薪金不再是大学生最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对待薪金这是个正确的心态,一心想高薪,反而影响了工作的表现,积累经验才是第一位的。

二、关于毕业后的去向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63%的人选择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13%的人选择回家乡,12%的人是去内地省会城市,7%的人选择去国外发展,5%的人选择在边远/大西北/农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学生还是认为留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发展的机会比较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而且从数据中更可看出当代大学生还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很多大学生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情愿留在大城市发展。

三、要高薪还是要爱好。

据调查显示,46%的人对与自己专业有关的工作感兴趣,36%的人考虑个人爱好,还有18%的人只考虑金钱因素。

任何你再喜欢的工作都会有厌烦的时候,什么工作都一样,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要把工作当作事业,它只是谋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选择与专业有关的事业从事。当你有一定经历后你才可能有事业,当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辈子只有工作而没有事业。还有大部分人认为,爱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长的事情才有开创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的信心程度。

据调查显示,2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就业前景广阔,56%的人认为就业前景尚可,11%的人认为现在考虑此问题毫无用处,13%的人则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在考虑自己就业前景过程中,信心不仅给大学生带来勇气和力量,也会使用人单位,首先从气势上产生认同感。要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保持坚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工作。其次,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尽量避开自己的不足,这样,就有可能使你在择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动用人单位的热情。要给人感觉到,我是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

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形势与新趋势

12月6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比今年增加25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12月6日,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好各项重点任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强调,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要切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认真落实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等政策,继续组织实施“教师特岗计划”等中央基层项目;引导毕业生到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就业创业;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健全高校区域布局、学科专业、层次类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推进各类型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广泛应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开展精准就业对接,加强困难群体帮扶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要严格落实就业签约“四不准”要求,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严密防范“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行为,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并且呈上升发展的趋势。、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已大学毕业但至今未就业。当我们不断在讲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时候,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家庭是什么感受?我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

然而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我国一系列就业问题中一道特殊的难题。如何正确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全球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困难期,首当其冲的就是各国的企业。而企业受难的同时无疑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压力。金秋十月,大学城中涌现出了这样一类人,他们西装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们就是在求职路上的大学生。大学生就业难这是一个老话题了,年年提,政府、社会、学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学生则年年撞的头破血流。今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形势一片暗淡,不少企业进行了大面积的裁员,大多数企业则选择大幅度缩减招聘人数,这对大学生就业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虽说是所谓金秋的季节,远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带来的却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机四伏的经济环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临着各种困难,国内外诸多公司收缩开支,压低成本,而在这当中,人力成本便成为了一个他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于是乎,如今的大学生找工作也似乎变的比往年更难。

综上我们分析得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点。

1、缺乏胜任力。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同样延伸到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中。所以,大部分的学生仍然是被动地传授知识与技能,缺乏对事物的探索与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高智商低能力的大学生随处可见。有一位19岁的四川大学的学生在放暑假时想要看看自己的女朋友,为了给女友一个惊喜。他并未告诉自己的女友,只身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后来他迷路了。无奈之下,他竟站在街上大哭起来。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此事。在危急时刻,人类最基本的应变能力,生存能力,我们认为他没有。一个重点大学学生,我们可以完全不用怀疑他的智商。不过我们也同时慨叹教育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的大学是作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我认为求取真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大学应该锻炼的是获取真知的能力和方法,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方法,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之,大学教给我们如何做人的方法和能力。这就是我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显然,我们大学生缺少这样一种能力,也同样缺少一种好的心态。

由此可见,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供过于求。

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

20__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袭卷了全球。雷曼兄弟、花旗等有着百年历史的银行相继倒闭。这场危机同样波及到了中国。我国的市场经济由于开放度有限,所以受损程度有限。不过,这次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很大波动。我们多年以出口商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显现出了他的脆弱性,大批订单急剧减少,企业亏损严重,成百上千的中小型企业已经停产倒闭,农民工提前返乡,由金融危机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同样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大部分的企业已经开始裁员,不准备招聘人员了。所以,打部分大学生面临无业问题。甚至一些研究生不得已去卖肉等等。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二、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不断探究着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各种方法。

1、从大学生主观的自身角度出发:

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专业技能,同时,端正就业心态。

2、从客观角度讲:

大学生应了解各专业的就业情况以及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与社会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关注各类就业动向,从而对症下药,为自身找到正确的就业方向与奋斗目标。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选择逃避,等待我们的将是无底的深渊,只有选择面对,际遇才会眷顾我们,我们才能看见明日的曙光。面对这一危机,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万亿拉动内需政策,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前一阵,国家__下阶层时差时说将大学生就业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为工作重点来做。总理__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大学生们交谈。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就业文图的严重性,它与整个是个会的经济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关联。所以,解决它并不是一个想法,一项措施可以奏效的。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利用_,长远地,发展地看待整个问题。而这也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

20_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_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__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__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20__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__年年增加50万人。然而,20__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困难日趋显现,20__年毕业的611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挑战。在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0809年的就业率对比分析:

20__年就业蓝皮书指出,20__年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率有所下降,而职高院校学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统计研究数据表明,20__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起__年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20__届211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非失业率90%),非211本科院校为87%、高职高专为84%;而__年届半年后就业率211院校为93%(非失业率94%)、非211本科院校为90%、高职高专院校为84%。其中,20__届大学毕业生约三分之一的就业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国20__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559万,其中大学毕业生总数约为529万(本、专),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__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在国内外读研究生的人数21.43万,毕业半年后的就业人数达到约434万人。在毕业半年后的73.56万的失业大学毕业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万人还在继续寻找工作,有5.46万人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另有16.51万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者。

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三)、20__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四)、20__年就业率最高和最差的专业分析:

20__年从本科专业大类来看,就业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但工学在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经济学专业大类。

从专业中类来看,地矿类专业独居榜首,工科类专业就业率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就业率前十的专业中类中,有8个为理工类专业。专业小类的就业率排名更是明显化了这一倾向,高职高专专业也呈现出理工类专业就业率较高的趋势。

20__年最难就业的专业计算机科学据首。

“20__年度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显示,中国应届大学生最难就业的十个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法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令人尴尬的是,这十个专业也是我国考生报考最热门的专业。

这项研究对20万名毕业半年后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635个本科专业中,最热门的10个专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人,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3个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过万。在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等人们心目中的热门专业占了9个。

再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科研所联合浙江大学就业与服务指导中心,对20__年高校就业趋势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是:20__年我国总劳动力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大。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__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__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__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__-20__)》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__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__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__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种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当前的就业情况分析。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鉴约率是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这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这种情形下培养出的学生很难符合社会对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标准。主要面临的问题有:

第一、课程开设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由经济与计算机专业方向的人才组成的。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

第二、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的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毕竟,现实与虚拟还是两个世界。

第三、岗位群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

(三)就业岗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层,电子商务建立在网络硬件层的基础上。在这一层次需要了解一般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及其它网络设备的功能,知道有关企业网络产品的性能.

第二层,电子商务实施的软件平台。在这一层次涉及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安全、电子商务系统的选择,安装、调试和维护。

第三层,电子商务应用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商业逻辑,网站产品的设计、开发,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网页设计和图像处理方面的技能,或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第四层,电子商务运营,管理层,在这一层次,涉及各类商务支持人员,如客户服务,市场、贸易、物流和销售等诸多方面。

作为20__届的毕业生,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还是非常严峻。我们需加强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21日,青岛市人社局发布了《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全市共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75158人,其中包括博士583人、硕士7917人、本科34763人、专科31895人,同比增长4.53%,完成全年7万人目标任务的107.37%。

硕博人才同比增长58%。

从20接收毕业生的情况来分析,去年我市吸纳的毕业生中,高层次毕业生增幅明显。按学历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博士、硕士毕业生8500人,占总人数11.31%,同比增长58.20%;本科毕业生34763人,占总人数46.25%,同比增长11.30%;专科毕业生31895人,占总人数42.44%,同比下降9.63%。从数字可以看出,虽然本、专科毕业生仍是我市接收的主体,但接收高层次毕业生增幅过半,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才效果逐步显现。

此外,数据还显示,外地生源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按生源地分析,在接收的75158名毕业生中,青岛生源毕业生33912人,占总人数的45.12%,同比下降13.82%;外地生源毕业生41245人,占总人数的54.88%,同比增长26.71%。据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市引才环境的逐步优化,对高校毕业生来青就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外地生源毕业生来青就业人数有较大增幅。

接收工学类毕业生最多。

按专业类别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工学类毕业生为31821人,管理类为15197人、文学类8868人,这三类专业毕业生占到了接收毕业生就业人数前三位,占总人数的'74.36%。其中工学类专业最多,占总人数42.34%,主要以机械设计、机电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等专业为主。这意味着,我市制造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相对看好。

按高校所在地分析,在接收的毕业生中,驻青高校毕业生41177人,占接收总人数的54.79%,同比增长3.27%,占驻青高校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45.22%;非驻青高校毕业生33981人,占接收总人数的45.21%。

专业与市场需求存矛盾。

报告还分析了我市吸纳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全年整体就业情况看,我市高校毕业生接收就业总量稳中有升,但随着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是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情况仍然存在,目前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蓝色经济等逐步兴起,对高校毕业生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大学生知识技能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加剧了初次就业难度。

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低,“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影响大学生就业,成为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新形势下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式向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化方向转化。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为主的就业方式下,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是以市场的供求关系为基础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双方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来达到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目的。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显端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职业结构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作为一个刚跨出大学校门,初次就业的毕业生仅凭自己对职业的认识和掌握的职业供求信息,是很难及时恰当地选择到理想的职业岗位的。“自主择业”对毕业生来说,意味着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择业的自由,但对学校来说,自主择业并不是对毕业生撒手不管,而是责任更大,事情更多,任务更重。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的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岗位呢?目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各高校为把本校毕业生更好的推向社会所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业指导就是指学校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介绍职业知识,提供职业选择意见,辅助他们规划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业指导实际上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职业选择分析、职业心理分析、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也是提供职业信息和进行职业素质培训的过程。

在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了解所选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帮助他们选好适合自己的职业,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其次,对社会来讲,有效的就业指导能减少社会劳动力的非正常流动,有利于降低失业率,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再次,有效的就业指导也能间接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到自己所真正需要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和资本的优化组合,为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创造出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对于高校来说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能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主要是使其具备并完善其如下的职能。

(1)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咨询、培训职能。重点指导毕业生如何准确地进行自身定位,如何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业、怎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掌握基本的择业技巧等。

(2)供需双方间的桥梁职能。一方面要做好校内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向毕业生发布用人单位信息,另一方面,又必须承担向用人单位宣传学校、介绍并推荐毕业生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还必须在适当时间、适当场合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创造双向选择的机会,如举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就业指导部门还应建立本校的人才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服务。

(3)指导学校办学方向的信息反馈职能。毕业生是高等学校的“产品”,通过反馈他们走向社会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如何评价,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哪些专业宜扩大招生规模,哪些专业需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哪些专业需调整培养方向,哪些教学内容应得到加强,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等等,这些信息对于高校确定发展方向及培养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必须承担起为学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的重任,建立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

(4)公正客观的监督职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学校和毕业生的相关情况,考证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一旦达成就业协议,则需监督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遵守所签协议。

(5)其它服务职能。如毕业生就业协议的签署,组织、实施毕业生档案的保管、整理、寄送,以及平时的就业咨询工作等。

目前毕业生在就业观念上明显存在着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区域偏好明显。现在毕业生择业区域主要集中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且非大城市、中心城市不留。学校应该教育毕业生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大小不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在于其创造价值的多少。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去为国家、为地方创造财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对收入期望值过高。在广州的一项针对大学毕业生对未来月收入期望值的调查中,有45.63%的大学生期望自己工作后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和用人单位实际提供的薪水水平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3)过于看重工作的稳定性。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人才流动已成为普遍现象,不能再抱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即使初次就业不理想,以后还可以跳槽,重新找工作。因此,要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引导学生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应先找到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这是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业指导,首先要公开就业政策和办法。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毕业生宣传国家的就业方针和政策,让他们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及地方政府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向毕业生们宣传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办法和具体规定,就业渠道及就业手续,使毕业生明确在毕业过程中,学校、用人单位和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就业政策保护自己的就业权利,解除就业方面的困惑心理。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还要熟悉就业指导方针政策,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和人才市场情况的预测工作,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措施。

在采取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下,用人单位与学生要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互相认可的过程才能达成最后的协议。学生决不是靠一纸文凭就能就业的,他们需要了解掌握求职择业的程序,怎样准备笔试内容等,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都应在这些环节上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甚至于在仪表包装、言谈举止等细节的技巧也要组织毕业生进行培训。对此学校应尽可能地采取授课、讲座、咨询、报告会等多种指导方法,给学生以择业技巧的辅导。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在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就业工作的手段也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迈进。毕业生网上择业和用人单位网上招聘已经成为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新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网上信息交流和服务。加大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交流的力度,为主体双方开展网上“双选”提供便利和高效的服务。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能够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单个毕业生去搜集大量的信息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学校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整体优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加强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网络的建设。力求让毕业生能够通过国家、省、市及学校互联网及时发送个人资料和收集社会需求信息。当然,学校同时也要通过多种可能的途径与方式,及时了解各行各业最近的就业形式和人才需求情况,国家及各地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的行业,用人单位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等。并将收集的资料信息处理后通过网络及时反馈给毕业生,供其择业时参考,以便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公有制企业也在加快转换经营机制,由此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多样化。国有、集体、个体、民营、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纠纷逐渐增多。因此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对他们的法律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目前,一方面由于部分毕业生缺乏信用意识,法律观念淡薄,视诺言和就业协议为儿戏,认为双向选择就是自由择业,无视“双向选择”行为的对等性和就业协议的法律效力;另一方面毕业生即使已做好择业及就业准备,学校也应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防止在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以某种不正当理由拒绝接收毕业生。因此,学校要在加强毕业生职业教育的同时,帮助毕业生增强法律意识,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正处在大众化的背景下。“艺考热”逐年不断升温,开办艺术类专业的院校数量日益增多,而且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但市场对艺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导致供给远大于需求。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其他文、理、工科类专业毕业生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因为艺术类专业的特点与行业特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呈现出独特之处,也相应地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职业选择的灵活性与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不同,艺术类高校学生往往个性很强,大量的艺术类高校毕业生放弃了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选择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这段时间在这家公司做策划,可能很快就会“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做广告设计,没有正式的就业单位,有的甚至在校期间就开始自己揽业务做设计。一般而言,大学生所选择的设计企业大多为私营企业,企业老板也希望根据项目的疏密程度招聘人员,因此,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

就业区域的相对集中性由于艺术类专业所依赖的经济、文化环境相对要求较高,所以,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往往将用人单位所处的地理位置视为其考虑的首要因素,大部分毕业生通常选择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环境优越地区、沿海地区,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由于这些地区成为全国各地各类院校毕业生的聚集地,导致艺术类人才供过于求。

用人单位行业的局限性由于艺术类行业的运作特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对口,因此所选择的用人单位大多为广告公司、设计公司、装饰公司等私营企业或者工作室。

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大都不愿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连劳动合同也不签,对他们而言,只要用人单位给单子做,这段时间接这家用人单位的单子,做完之后再去接别的用人单位的单子,以单子、项目结算报酬,落得个人自由。大部分设计行业的私营企业老板也比较偏好这种合作方式,这恰恰也是用工过程中的隐患所在。

就业后工作流动的频繁性由于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随意性,给毕业生就业后更换工作带来了便利,他们可以今天在这家公司,一段时间后又换到另一家公司,有的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据调研,近三成毕业生毕业3个月后即更换了工作单位,毕业后半年有四成毕业生更换了工作单位,毕业后一年内有三成以上的毕业生更换了两家以上的工作单位。由于工作单位不固定,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其收入的稳定性。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大众化教育的推进使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随着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开设艺术类专业或扩大艺术类专业招生,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呈现跳跃式增长趋势,而人才市场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增长不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文化环境优越地区、沿海地区,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艺术类人才已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个人职业期望与现实状况不协调艺术类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学习成本远远高于其他文、理、工科专业,每年的学费都在万元以上,大学期间购买绘画工具、颜料、工具书、配置电脑、摄影器材及日常生活开销,一个艺术类本科学生4年的投入接近8~10万元。家长和毕业生都期待着高投入后的高回报,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艺术类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就业取向呈现出“高投入期待高回报”的特点,大都趋向于高薪酬、专业对口、高层次的工作。尤其是艺术设计类行业注重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即需要熟练工,缺乏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自然不可能很高,而且一些私营企业为了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宁愿招聘外来务工的高中毕业生,通过对设计软件的“短平快”培训,也能胜任相应的工作。

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文化水平偏低,就业时仅注重专业对口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时大部分希望能够找到专业对口或者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若找不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由于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重新学习新技能转行的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很多学生从小就学习艺术,所以,相当部分毕业生宁可选择自由职业也不随意选择转行。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就业意识和观念形成集中在毕业阶段许多低年级的艺术类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对自己缺乏一个中期职业生涯规划,于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等到四年级即将毕业的时候才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缺乏合理定位,因此在双向选择的就业市场中很容易迷失方向。

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艺术类专业的高投入是一个显著特点,毕业生期待就业后高回报也无可厚非,但如果一心追求高薪酬、专业对口、高层次的工作,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择业挫折。事实上,对艺术类高校毕业生而言,要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问题是一些学生的择业期望没有考虑社会需求和现实情况。因此,毕业生只有转变就业观念和思维方式,才能适应社会。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都是来自于各院校的毕业班辅导员,一对多的局面难以满足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个性化的指导需求。“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保证,要求技术与艺术结合、行业专家与教师结合、管理者与学者结合。“双师型”教师能及时地将设计行业的标准和最新动态传递给毕业生,对毕业生的就业也能产生较好的影响。

把握市场需求,做好人才测评高校应根据就业市场的特点和规律,以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重要指标,参考二次就业和影响就业的各因素权重的大小,构建人才需求与评价模型。并应随着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积极开拓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大部分艺术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针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就业材料的制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面试技巧等实务性指导,在激烈的竞争中对毕业生的顺利就业作用有限。因此,从新生入学直到大学毕业,应开设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程,形成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

加强文化教育,培养艺术类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艺术类高校学生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外语更是其软肋,社会经验缺乏致使他们在专业以外的领域就业相对比较困难,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特点。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文化课程的教学,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强毕业生行业外的就业竞争力,扩大就业领域,拓展就业范围。

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能力艺术类专业学科与市场联系密切,具有市场运作的特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在最短的周期内转化为商品,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在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可以通过设立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设计大赛或创业论坛、利用校外创业基地等方式增加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提高创业能力。

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强化“预就业”工程的催化作用基于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学生在低年级就可以开始接触具体的工作岗位。这种“预就业”工程,一方面,学生可以“职业人”身份顶岗工作,能真实体验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需求,掌握工作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充分挖掘产学研合作教育过程中潜在的就业资源,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加强宣传引导,保障艺术类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非正规方式就业在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也是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所在。学校要积极引导,加强宣传,并保障这部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在非公有制单位工作的毕业生的有关问题,监督用人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所聘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和劳动合同,并做好跟踪指导,以此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成功就业。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一)自然情况。

(二)生源地分布。

(三)各系毕业生数。

(四)各专业毕业生数。

(二)毕业生升学率。

(一)就业去向分布。

(二)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第二章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坚持推行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继续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

(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三)积极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坚持开展主题服务活动。

(四)努力强化市场导向作用,按需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五)加强就业工作理论研究,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

(六)努力搭建就业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七)积极做好宣传动员,配合兵役部门开展大学生应征入伍工作。

(八)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俄罗斯高校就业工作交流互访活动。

(九)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核查工作机制,落实毕业生初次就业统计核查工作。

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特点。

(一)专业相关度。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一)专业相关度。

(二)就业现状满意度。

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用人单位满意度。

(二)整体表现评价。

第四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对学校的满意度与反馈。

二对学生工作满意度与反馈。

三对生活服务的满意度与反馈。

四对教育教学满意度与反馈。

第五章特色与优势。

一推进中俄教育合作,培养区域发展适用人才。

(一)融合中俄文化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激发专业办学活力。

(三)开展中俄科研协作,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四)扩大师生交流规模,拓展师生国际视野。

(五)合作建设孔子学院,推进中国文化传播。

(六)开展文化体育交流,服务中俄人文合作。

二开展顶岗实习支教,促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第六章后记。

学校概况。

黑河学院坐落在国家首批沿边开放城市——黑河市,与素有“大学城”美誉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中俄边境线上我国境内第一所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经黑河师范专科学校、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分校等发展阶段。5月晋升为本科院校,4月纳入省属院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培育单位。

人才为宗旨。“携手青春共享阳光——中俄国际青年大会”入选为俄罗斯100个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最佳方案之一。学校被誉为“中俄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布师大孔子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三育人工作先进单位”、“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省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和“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高校毕业生就业利好形势与新趋势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7月2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上半年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5万人,同比增加31万人。此外,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今年达到699万,明年还要有所增加,就业压力较大,“下一步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尹成基说。

根据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我国今年就业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在当前经济增速回落的背景下,城镇新增就业成绩来之不易。

尹成基介绍说,今年上半年,我国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特别是重点关注了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实施。

他说,我国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就业既有压力,也有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在三大产业当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对拉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新兴服务业、网络服务业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拉动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区域就业状况来看,东部地区由前几个月就业略有减少到最近两个月的回升,对于保持总的就业稳定开始发挥作用。同时,西部地区对就业的需求仍然保持强劲势头,西部地区上半年新增就业保持9%的增长。中部地区基本上保持了稳定。

此外,尹成基表示,针对今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比较低的情况,上半年国务院已经出台了更有针对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通过采取措施,上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去年大体持平。

尹成基说,上半年我国制定出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等配套文件,组织开展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上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整体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他介绍,下半年还要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施专门的就业促进计划,目标就是把未就业的毕业生组织到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一系列就业准备活动当中。同时,将强化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服务月、服务周、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对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将有就业服务机构进行跟踪式的服务。此外,将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公共服务,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型城市创建等工作。此外,将完善就业事业登记制度,加强实名制管理和服务,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

尹成基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要全社会来支持,高校毕业生自身要有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要转变就业观念。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我想,对我们这群没有见过世面,整天呆在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来说,就业是一个不能再遥远的话题。但是,我觉得,我们就更应该好好考虑就业这个问题,那样才不会被将来的就业打个措手不及。

就业是决定一个人以后要干什么的,要从事什么行业,要走什么的样的道路的事,所以它是一个人生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我们最开始意识到就业之难,是在高考志愿的取舍中。众多的高校、各种各种样的专业,一大堆的志愿,一大堆的选择,一股脑而全摆在眼前,无从下手、无从抉择。脑海里浮想着多年后的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工作,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经过深思熟虑,工工整整、虔诚地填写好志愿,那应该是人生就业指导的第一部分了。

进入大学后,渐渐褪去来时的一腔热血、踌躇满志。心绪开始慢慢沉淀,也开始认认真真的替自己的未来考虑了。那些不着边际的理想、空想也从我身上蒸发。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乌托邦,而是现实的世界。

青岛大学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教书与育人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可以说教育质量就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

我校在全县教学质量评估中一度排名比较落后。滞后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教师素质,其次是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现在“向管理要效益、以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教学管理工作逐渐步入正规化轨道,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我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努力克服实施课改的压力,成绩已渐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虽与优秀的学校差距尚远,但相对而言还是有进步的。

质量,始于教育,终于教育。学校教育的质量,是学校追求的管理目标,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理解支持配合下,蒲稳学校的教育得以健康持续的发展。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能力,促进蒲稳小学教育更好的发展,就本学期的教学质量作如下分析、报告。

一、考试总体情况。

1、参考人数:本期我校总共参考人数为621人,六年级100人,五年级90人,一至四年级共431人。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考试级别:六年级是全县统一的文化素质测试,五年级参加全县调考,一至四年级试卷全县统一,学校自行组织考试和阅卷,数据上报教研室。

3、组考:五六年级由基教站教研室根据学籍考试系统按一个考室30人随机编排,由教育局安排监考老师到我校监考;一至四年级由我校自己组织采取同年级同科目对口监考,教导室对所有参加监考的老师进行了考务培训,对全体学生加强了考风纪律教育。通过以上举措杜绝了意外情况的发生,打消了学生和老师存在的侥幸心理,保证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二、学情分析。

我校处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见识少,基础差,底子薄,而且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基本无人辅导,所以学生的整体素质很差,给老师的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利用在校时间加强对学生辅导和管理,还是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平时观察学生比以前学习的自觉性有很大的提高,各班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想了很多办法,尤其是让学生管理学生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学风和班风有了质的飞跃。教导室通过对各班的作业抽样检查,发现学生的作业质量较大程度的进步,大部分学生作业干净整齐,拖欠作业的情况比较少了。

二、教情分析。

我校总共有教职工40人,但从年龄结构来看都已老年化,今年参加业务考试适合年龄要求的只有18人,正因为如此,在工作的安排上给学校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但大部分老师还是听从学校安排,毫无怨言,有许多临近退休的老师仍然站在一线。大部分老师工作踏实,以校为家,通过检查老师的备课来看老师们都是认真的,每课后都有札记,作业批改一丝不苟,大部分作业都有评语,个别老师还做了错题集。同时老师加班加点,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学生的辅导,这种精神是相当可贵的。

三、考情分析。

1、各年级考试数据。

2、情况对比。

从整体上看比上个学期在许多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虽然看起来数据都比较低,但还是有所提高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村小教学点,那里安排的都是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他们工作精力有限,所以教学质量很差,有四个教学点,其中有一个教学点语文、数学及格率都是为零,而且只有12个学生。五、六年级从考试数据来看也是令人担忧的,和兄弟学校相比差距真是太远了。

3、科目分析。

语文科:一至六年级的语文,人平在60至78分之间。从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来看,他们在阅读、作文方面掌握不够,知识面较窄,从而导致优秀率比较低。

数学科:一至六年级的数学,整体上看也不容乐观。数学的连贯性比较强,只要哪个学期的知识没掌握好,就会给后面的教学带来影响。特别是五年级的数学人平只有48、9在全县可能是最低的。

英语科:英语相对于语文、数学科目稍微强一些,英语重点是要多读多记,在这个方面三位英语老师做得还不错的,但在兄弟学校中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教学管理只停滞现有水平,教学质量潜伏着下滑的趋势。

2、教学质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1)我乡盛行外出打工的挣钱,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学生不重视读书,没有意识到读书带来的长远利益。

(2)由于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我校留守儿童数量巨大。

(3)学校内部管理有待加强。虽然制订有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但不太科学,没有真正起到促进老师积极性的作用。

(4)教师队伍老年化,缺乏真正的名师,没有很好的榜样模范作用,导致一部分教师毫无动力,停滞不前。

(5)教研组如同虚设,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3、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1)教育思想是办学的灵魂,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学校管理是办学的关键。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有正确的质量意识,并制订有较为科学的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2)人治管理、法治管理、德治管理都有其优点和劣势。今天的人本管理思想应将“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将校长人格魅力与教师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校才有生机、各方面的工作才能和谐推进。

(3)学校务必做好“节约增效”财务管理,努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好提供物质保障。

(4)营造抓教学质量的气氛,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关范文推荐
  • 11-13 幼儿园上半年的工作汇报(专业18篇)
    工作汇报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汇报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
  • 11-13 幼儿园教师教学心得范例范文(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对你们的写作会有所帮助和启发。
  • 11-13 高一历史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5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可以衡量自己在一个月内的工作进展和成果,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范文中的月工作总结充满了思考和反思,通过对自己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发现了许多问题并提
  • 11-13 国庆放假安全教育演讲稿(优质20篇)
    安全演讲稿是在传达安全知识和提醒意识的同时,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素材。请大家集中注意力,我将通过这篇演讲稿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知识。
  • 11-13 药师晋级个人述职报告(优秀16篇)
    组织机构通常要求员工定期提交述职报告,以便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以下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述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撰写自己的报告有所帮助。任现职以来,我拥护党的教育方针
  • 11-13 小学生军训的总结发言(优秀21篇)
    优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明确的规划,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追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实施方法,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学习。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 11-13 新员工入职工作心得体会感悟大全(14篇)
    我学会了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冲突和紧急情况,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这里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人士分享的工作心得,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智慧。20xx年来到xx公司已经一个多
  • 11-13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模板21篇)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培训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员工不断更新知识,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接下来是一些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培训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
  • 11-13 大班幼儿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通用19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我觉得有必要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师工作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借鉴和参考。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
  • 11-13 新冠补助金申请书(优秀18篇)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提高个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写一封更多申请书来申请一个研究生项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更多申请书的写作要点,以下是一些典型范例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