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通用8篇)

2023年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通用8篇)

时间:2023-10-11 15:16:07 作者:雨中梧 2023年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通用8篇)

小学教案的使用应注意时效性和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那么教师在编写小学教案时需要考虑哪些要点呢?如何让教案更加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呢?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研究小学教案范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一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顺序、照例、瞧见”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二:重点难点

1、正确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刚才我们一起谈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想不想看?(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学习要求,自学课文。

指名读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校情况。

3、检查自学情况。

(1)字词

(2)抽读课文(指名读1、2、5自然段)

(3)思考: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四、默读课文,梳理画面。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些独特、迷人的画卷呢?(思考,交流)

五、品读课文,欣赏画面。

学习第一幅画面“屋前搭瓜架”。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别有风趣

从瓜藤叶的颜色感受出来的: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动态美

嫩绿的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和乡下人家的小小的屋子和谐地映衬着,别有风趣。

可爱

与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的两根大旗杆比,石狮子让人感受严肃,有些害怕,旗杆又显得很单调,而瓜架让人感受很亲切,很可爱。

3、你能用朗读来表现这画面的别有风趣,可爱吗?

4、小结:这瓜藤攀岩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板书设计:乡下人家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时、无论何季

和谐自然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二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扣住“独特、迷人”,以乡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七幅很有特色的美景。文章虽然朴素,但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很具新课程特色,引领了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享受乡下人家的生活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善于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1. 这篇课文的学习对象是四年级学生,能自己质疑,初步具有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习的自学能力。

2.新大纲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因此在本节课中,要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让四年级的学生通过练读来感悟,积累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1. 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片断。

2. 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题:

1、课件出示一些乡村生活的图片,指导看图。

(1)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2)谈谈你看了图片后的整体感受。

2、 师:这样自然亲切、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风光,用文字来描绘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家陈醉云,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的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什么?

(3)作者的最直接感受是什么?用————划出来

2.师生交流:

(1)交流识记生字、理解新词的方法。

(2)谈体会,找出中心句。

a、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板书:独特、迷人)

b、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生齐读)

c、“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三、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合作学习,感受美。

(2)集体交流:景色: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3)小组一起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五个景色中你最喜欢的一景,划一划,圈一圈,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感悟,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2.集体交流:紧扣五景分析:(由学生挑选喜欢的,投影出现,理解)

(1)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原因,师指导说完整,说正确。

(2)看图片,想象理解画面。师幻灯片出示句子指导。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丰富地想象进行朗读,并在读中注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景物的美,把这种美读出来。)

(4)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吗?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柔美的音乐,读1——4小节,感受乡下人家这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

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独特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迷人

河中鸭嬉戏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三

1、巩固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并练习运用“读课文,想画面;想画面,读感受;看画面,述文字” 的方法学习课文。在读文、背诵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普通景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在读文、背诵过程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透过语言文字想象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字词,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生词)

屋檐、装饰、鸡冠花、倘若、觅食、和谐、捣衣等

在认读的基础上,相机扩展,引导学生交流同义词语,并练习用词说话,发展语言能力,感受汉字的魅力。

同学们真聪明,恭喜大家顺利闯过词语关,现在就让我们快乐地踏上这条小路,再次走进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二、研读品味,感受美好

1、引导学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描绘了哪些画面?

2、用文中的一段话概括乡下人家给作者留下的总体感受。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引导学生从关键句子中找出体现乡下人家风景特点的关键词

“独特 迷人”

3、品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认为最独特、最迷人或最感兴趣的语句画下来,和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重点研读其中一个自然段,总结学法。

(1)指名汇报朗读自己认为独特迷人的语句。

(2)引导学生读中想象美丽可爱的画面。

(3)(课件出示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

(4)再现画面,文字叙述,表达感受。

(5)总结学法:

读课文,想画面;想画面,读感受;看画面,述文字。

5、自主学习,积累词句

(1)用刚才的学法自主学习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生朗读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文章从平凡景物中展现出来的美,体会作者抓住乡下人家普通景物的特点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相机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和文章自学后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景色

乡下人家 独特 迷人

生活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四

1.指导思想

《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意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田园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它用质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8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读文感悟,学习写法。这一重点确立的依据是本组的编排目的及本文在组内的重要地位。同时,这也是难点,因为我们的孩子住在城市,文中描绘的景与物大多是学生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而文章的语言看似也很平淡,那如何从陌生的景物中、从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以读代讲,通过“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2.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读自悟。读一读喜欢的段落,说一说感兴趣的景色。关注他们情感的生成、个性的体验和生活的联系。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本文的教学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等要求。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朗读的训练,写法的引导,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乡村生活的资料;乡村风光照片;多媒体课件

1.引课:播放乡村生活的资料,交流:说说对乡下的了解。

2.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就是一篇有关“乡村生活”的美文。一起读读题目。

1.接读课文,给每幅图画起个好听的名字。

2.师生共同交流,师相机板书

3.谈自己对图画的感受

4.读课文,找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师:文中有句话写出了作者对这些图画的感受,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看能找到吗?

教师板书:独特迷人的风景

(一)问题引领

教师:乡下人家有一道道独特迷人的风景,那你认为哪一道风景最独特最迷人,就认真去读一读,画一画重点的词语、句子,和同桌交流交流理由,还可以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研读。

(三)交流(按照学生感兴趣的图画顺序交流)

1.瓜藤攀檐图

体会动态的美

a.教师:请大家读一读第一句话,看看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乡下人家门前的瓜秧生长的很旺盛)

教师:从哪儿体会到的?(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教师:会读书的学生能把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读成一句话,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到的?(攀、爬)

b.教师: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动态的美,作者用了两个字,就把画面写活了!

体会静态的美

a.教师:这里农家小院的装饰是什么样的?

学生:——

b.教师:(出示课件)注意变色的字(青、红的、碧绿,课件背景是淡淡的瓜藤攀檐景),再读一读句子,看看你体会到了一种什么美?(色彩的美)

学生:——

c.教师:同学们,你们乡下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家有没有种瓜?(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儿的画面)

谁能结合自己刚才想的,联系课文,再来说一说农家小院这别有风趣的装饰?

学生:——

d.教师:这儿既有自然的、静态的美,还有生机勃勃的、动态的美,想到在屋前搭瓜架的人们,是多么富有创意啊!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我们边听边想象这幅生机盎然的瓜藤攀檐图。

2.鲜花轮绽图

a.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为什么感觉这里最独特、迷人。

(同时,教师出示课件:鲜花绽放)

b.教师:说的真美,鲜花在对你笑呢!

3.雨后春笋图

a.学生:谈体会

b.教师:是啊,老师也很喜欢这儿,请同学们用心读一读,(课件出示本自然段)看你发现了什么?(课文中的句子为: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课件中改为:成群的从土里长出来,背景为淡淡的竹笋图)

c.教师:把“探”换成“长”行吗?为什么?

教师:作者用了一个“探”字,就让我们感受到春笋生长得那么迅速,像一个个和我们捉迷藏的小娃娃。

来,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

学生:感情朗读。

d.教师:我看到有的同学脸上都带着陶醉的神情,看来,这么独特迷人的景色,我们还应深深地刻在心中!大家试着背一背,看谁先背下来。

请一位较好的学生背诵。

e.教师:有什么好办法能迅速地背下来?

(边想象画面边背诵、抓住关键的词语……)

f.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背一背。

学生:——

学生:齐背诵。

4.鸡鸭觅食图

a.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出示课件,背景是鸡鸭悠然自得觅食的图片)

b.是啊,鸡儿觅食鸭戏水,这样的风光确实惹人陶醉。

5.院落晚餐图

a.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b.教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教师:农家人吃饭都让人有诗的感受,大家闭上眼睛,(师用语言渲染情境:现在,我们就身处乡村夏天的傍晚,这儿真是天高地阔啊!让远处看,看到了吗?天边红红的,再感受一下,那轻轻吹来的,抚摸着我们面颊的……还有从头上飞过的,叽叽喳喳叫着的归巢的…… )

d.睁开眼睛大家刚才都看到了吗?你有什么感受?

f.教师: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老师送给大家几句诗,大家一起读一读!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学生:帮诗句找家。

g.我们把诗送入文中找一个同学读诗句,我们读课文,来感受一下傍晚乡村那天高地阔的自然美!

教师:太阳渐渐下山了,傍晚悄悄的来临……

学生:……(配乐朗读)

h.教师:好一幅自然和谐的院落晚餐图啊!

6.月夜睡梦图

教师:(课件,音乐起)乡下人家秋天的夜晚就更美了!天渐渐地暗了,天空中升起一轮皎洁的圆月,银白色的月光洒向大地,辛苦一天的人们要入睡了,这时,纺织娘便唱起歌来:

生1: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生2: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全体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教师:这美妙的歌声伴着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的进入梦乡。

7.感情升华

a.欣赏了刚才的这几幅图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b.让我们再一起来读最后一段:作者那由衷的感叹!

2.教师:其实,在读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深深地打动了,听了这几首古诗,我感受更深,老师填了一首词,朗诵给大家听一听。

3.相信,此时,同学们心中的乡村美景已不止文中、诗中的这些,下课后,同学们就作一首小诗,或者填一首词,或者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你心中的田园风光。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

2、品味语言,想像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恬静。

准备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农家小曲》,提问: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让学生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导入:乡下人家的美丽远不止大家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今天就跟随陈醉云作家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倾听: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问题,并理清字词,进行语言积累。

3、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鼓励学生发言:通过自学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空间与时间的词语。

3、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勾画优美词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美

1、展示乡下人家的图片。

2、布置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作好记录。

4、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绘的景象。

5、朗读语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教师点拨下,将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较,想像情景。

(2)读出优美的感觉,感受乡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然后说给大家听。

教学反思

本文描述的乡村生活美丽恬静,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课前应鼓励学生走进乡村、观察风情、体验生活。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辅助手段,如乡下人家图片、有关乡村的歌曲、课文的录音带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国画等,教学时要注重朗读,读、想、说、看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享受乡下人家的美好生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者来到乡下人家,知道乡村生活是多么淳朴自然,又富有情趣,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走进乡下人家的生活,去品味其独特的美景。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由朗读课文,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就画出来,仔细品读,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范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段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并与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理由。

(4)指名学生朗读并讲解自己勾画的语句。

3、指导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课文是怎样描写鸡、鸭觅食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乡下人家除了养鸡、鸭外,还养有哪些动物?小组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鸡”、“鸭”觅食场景,如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等读书形式。

4、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2)想象画面,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场景,由“吃晚饭”、“天高地阔”、“红霞”、“微风”、“鸟儿”等词句体会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讨论:“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学反思

针对本文语言优美,画面感强,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像,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走入文本,走入乡村生活,发现乡间的美,感受田园的乐。

板书设计:

房前屋后:种瓜、竹、笋、养花、养鸡、养鸭

21 乡下人家 夏 天:傍 晚 门 前 吃晚饭 独特、迷人的风景

秋 天:夜 里 纺织娘 唱 歌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六

20xx年6月6日星期第节

幻灯

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认读“装饰、和谐、风趣”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抓重点词句,品位语言之美,感受田园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生动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欣赏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交流感受,概括乡下人家景色的特点。

课件出示: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指名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过渡:那么乡下人家的一道道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哪呢?让我们先去读读第1、2自然段。

画面一:屋前搭瓜架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出示:“屋前搭瓜架”是一道()的风景。

2、交流体会。

(1)色彩艳丽: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颜色)

(2)形态各异:圆圆的南瓜,细细长长的丝瓜。(形状)

(3)可爱、别有风趣:

3、指导朗读。

4、小结。

画面二:门前种鲜花

出示: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1、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2、感情朗读。

画面三:雨后春笋冒

出示: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

1、读一读,交流体会。

2、小练笔:你能想象这些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他们仿佛在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笋芽儿的话写下来。

课件出示: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他们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

(四)总结:这节课我们一同走进了乡村生活,领略了“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和“雨后春笋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节课你讲了课文的前两个自然段,后面还有几个自然段大概是安排在第二课时了,剩下的“几幅图”要到第二课时去品味,既然如此,就不能说“深深感受”,因为这节课只是感受了其中三幅图。

这样的安排破坏了课文的“整体美”,人为地把“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割裂成两半,第一课时先讲掉一点,第二课时再接着讲。这样的课时安排使得第一课时的识字学词没有了着落,学生在没有读通课文的情况下匆匆去品味“画面”;而第二课时又显得不够“过瘾”,“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如一道美味佳肴,今天吃一半,剩下的明天再吃就不够味了。)

(五)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别有风趣可爱

朴素华丽勃勃生机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七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正确读写带有生字的词语,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来表达感情的写法。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教案中班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掌握多音字“冠”“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

4、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乡下人家的。

2、品味语言,想像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丽恬静。

教学准备:准备几幅乡下人家的图片,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描述美景。

1、播放歌曲《农家小曲》,提问:歌中唱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让学生用完整、优美的语言描述乡下人家的生活情景。

3、导入:乡下人家的美丽远不止大家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今天就跟随陈醉云作家一起去领略乡下人家的风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倾听: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独特风景?

(2)你从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中体会到了什么?

2、让学生自读课文,进一步思考上述两个问题,并理清字词,进行语言积累。

3、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鼓励学生发言:通过自学课文,你有了哪些收获?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提问: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让学生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空间与时间的词语。

3、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分段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出感情,勾画优美词句,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乡下人家的风景美

1、展示乡下人家的图片。

2、布置学生自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3、组织学生交流勾画出的语句作好记录。

4、在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后,鼓励学生闭上眼睛去想像文字描绘的景象。

5、朗读语句:“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在教师点拨下,将乡下人家与城里人家的景致相比较,想像情景。

(2)读出优美的感觉,感受乡下人家景色的自然、可爱。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我们也来写一写我们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吧。然后说给大家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