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先进事迹心得(大全8篇)

最新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先进事迹心得(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6:34:11 作者:影墨 最新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 大国工匠刘丽个人先进事迹心得(大全8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形成方法,为今后更好的学习提供指导。[实习心得范文链接10]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一

她是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她也是“刘丽工作室”的带头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能专家,登上央视新闻的一位“大国工匠”。刘丽说,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最重要的是要有“几股劲”:遇到辛苦不怕累的干劲;遇到挑战不服输的倔劲;遇到挫折不气馁的韧劲;遇到难题不放弃的钻劲;还有遇到困难不退缩的闯劲。

大庆油田是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每年到大庆油田参观、考察、学习的来宾有一个必去的地方,那就是“铁人” 王进喜纪念馆。而今,来“刘丽工作室”参观的人也日渐增多。回溯大庆油田近60年的发展历史,在刘丽的身上既可以看到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可以看到新时代的石油工人把“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旋律唱得更动人。

人们耳熟能详的“铁人”王进喜是第一代大庆石油人的典型代表。和王进喜一样,刘丽的父亲刘文生也属于大庆油田的第一代石油人,先是在采油队当队长, 后到培训中心做教育工作。刘丽是家里第六个孩子,由于年龄的差距,她对父亲早年的工作并不是很了解。然而让她不能忘怀的是,父亲在80多岁高龄的时候, 每天看报纸、写日记的习惯从未间断过。受到父亲的影响,“学习”二字从未远离刘丽的工作和生活。

1993年,刘丽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技校毕业。上班后,她又用一年的时间昼夜兼程继续学习,考入大学深造。在刘丽眼中,父亲那代石油人最大的特点是“老实、认真”,这也是大庆油田的传家宝“三老四严”精神的体现。1998年8月,刘丽宣誓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此之前,她写了两年多的思想汇报。“每次我都会把思想汇报拿给父亲看,他逐字逐句地批改,和我交流哪方面工作做得还不够,哪方面还需要加强。父亲总能给我指出很多不足。”刘丽回忆说。

随着开采难度不断加大,简单、重复的体力劳作已经不能满足实现百年油田发展的需要,以刘丽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成为大庆油田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二

随着刘丽的成果和奖项越来越多,2002年,她由一个普通的采油工人成为采油技师。在油田,技师大多有很长的工龄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十分受人尊敬,年纪轻轻的刘丽是一个例外。

刘丽成了年轻职工的榜样,工作之余,她肩负起帮带职工提升技能的任务。她对徒弟们严格要求,嘴边常挂着一句话:“无论做什幺都要有名片意识,只要贴上了自己的名字,就必须精益求精。”

至今,刘丽已累计培训学员1.5万人次,其中多人被聘为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更有人荣获厂级以上技术能手、大庆油田技术大赛冠军、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

那些年,刘丽一边带徒弟,一边照顾女儿。婚后第三年,刘丽和杜守刚有了女儿小静。

女儿自懂事起就知道妈妈很忙,每次幼儿园放学,她见到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今天回家后还有活吗?能不能陪陪我?”

听着女儿的问话,刘丽既开心又难过,不加班的日子,她每晚都要在家编写教学材料。小静爱黏着妈妈,杜守刚就在妻子的书桌旁边放上一张小桌,让女儿在妈妈身边看图画书。“妈妈,我保证不吵你哦。”贴心小棉袄的话,给了刘丽无限动力。

夜深人静,杜守刚把趴在桌上睡着的小静抱回房间,刘丽看着这个软绵绵的小身体,内心五味杂陈,喃喃道:“宝宝,等妈妈空闲一些,一定好好陪你。”

但这个等待似乎遥遥无期,女儿开学、生日、中考等重要时刻,刘丽都在加班。令人欣慰的是,小静非常理解妈妈,继续发挥“小棉袄”功能,让妈妈无后顾之忧。

2020年刘丽生日那天,依然要加班。正在读高中的小静放学后,和爸爸一起买了蛋糕给她过生日,吹完蜡烛,她亲了妈妈一口,俏皮地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真得好好感谢我和我爸,我俩都把自己照顾得好好的,不生病,不让你操心,不耽误你工作。”

“油三代”的标签,深深烙印在小静身上。有一回她参加“家乡的味道”作文比赛,刘丽问女儿:“你觉得家乡的味道是什幺?”小静笑了笑:“油味儿呀,这是家乡的味道,也是妈妈的味道。”

有了家人的支持,刘丽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35岁时成为大庆油田最年轻的“集团公司技能专家”,之后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质量工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前些年,父亲去世了,留给刘丽最宝贵的财富,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章。曾经,女儿以父亲为傲,后来,父亲以女儿为荣。父亲有一块戴了15个年头的手表,这是刘丽在一次全国大赛中的奖品。为人处事素来低调的父亲,也忍不住逢人就说:“看,这是我姑娘比赛得的。”

2011年8月,“刘丽工作室”成立,作为工作室领头人,她把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一代又一代的年轻石油人。工作室成了工人们的练兵场,至今已研制革新成果104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5项,累计创效1.2亿元,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

2019年,刘丽开始担任单位技能专家协作委员会勘探与生产分会主任,负责133位技能专家管理、活动工作安排、评比考核等工作。

2020年11月24日,刘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她特意穿着一身“石油红”,神采奕奕,在大会现场非常显眼。女儿发来微信:“妈妈,你是我心中最美的‘石油花,我为你骄傲!”

奋战在油田近30年,刘丽始终用匠人精神打磨自己,对工匠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定义:“别人干不了的活,我能干,这就是工匠。以前,我们石油人常说‘我为祖国献石油,进入新时代,石油人不仅要继续为祖国献石油,更要为中国梦加好‘油。”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三

《大国工匠》讲述的是八个工匠靠着他们自己的双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早已经走到了职业技能的前端,但他们仍然努力地追寻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他们的专注和执着,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

“大国工匠”的感人传奇故事和他们生动的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职业,脚踏实地,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能拓展人生价值观,寻得成功。

他们是一群成功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靠上名牌高中和名牌大学,而是在于追求自己职业技能的完美,靠着他们自己的专注和努力,最后成为了国家级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他们职业领域里面不可缺少的领跑者!

当前我们国家缺少这种工匠精神,需要用大量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我们国家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需要十分精良的,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看完《大国工匠》后,我领悟到我们非常需要拥有他们伟大的坚持,努力和尽职尽责的精神。这样的话,我想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有意义,也只有拥有他们的精神,我们才可能取得成功,并且升华自己的生活。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四

在石油行业,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虽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依旧值得工作室的带头人珍惜和骄傲。2011年“刘丽工作室”初创时,成员只有两个人。如今,工作室共有成员531人,其中女工325人,占比达到61.2%。

刘丽说,女员工奋战在油田生产一线, 首先面对的挑战是野外作业的恶劣环境。“我们地处东北,夏季炎热,冬季严寒,女员工在身体上面临着较大的考验。在采油工作中,男女在岗位区分上的差别不大,女员工一样要管理油水井,一样要做生产维修。工作时需要使用大机械和铁工具,很多都是体力较重的活,所以对女员工的体能有较高的要求。”在她看来,要想干好工作,女员工势必要比男员工经受住更多的考验,尤其是想成长为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承担起岗位上的急难险重任务,就要付出更多。

站在井场上的油田女工,她们不娇气、不怕苦、不怕累,和男员工一样能担当。在工艺改造和技改革新方面,油田女工努力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立体思维能力,有针对性地补齐机械技术方面的短板。为了在各方面都能保持“发言权”,刘丽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学习新知识,开发新技术。

今年5月,央视新闻的《大国工匠》节目曾播出刘丽调试最新一代抽油机井口盘根盒的画面。她一边向徒弟们展示,一边解释说:“转动这个盘根盒的外壳,然后这个密封圈就出来了。”更换盘根盒中的密封圈,这项看似普通的工作是采油工巡检中发现井口出现漏油时必须要做的,然而这个活儿在过去,也是采油工最不愿意做的。“平常我需要拿螺丝刀顺着方向一点一点抠取,螺丝刀伸下去没有活动的空间,经常把这个螺丝刀都别弯了, 到底下也不好抠,尤其是产生的小碎块在底部根本就抠不出来。”

几十年来,采油工们一直都用抠取的办法更换盘根盒密封圈,虽然也自创了一些工具,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更换难的问题。那时担任井长的刘丽也在重复这项工作,如何改变这种更换方式, 她几乎天天都在琢磨。直到有一次,刘丽在使用口红的时候灵光乍现。“我转动的是唇膏底部,但是唇膏从上边慢慢地露出来了。我恍然大悟,想到可以通过旋转顶出的结构把这个密封圈顶出来。”她立即着手设计图纸,寻找厂家加工。第一个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在2000年生产出来,刘丽第一时间把它装到了自己管理的抽油井上试验。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五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促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在我心中,工匠精神就是脚踏实地全神贯注的做好一件产品,做精一件产品,让作品在自己手中不断升华。工匠精神不仅要求我们坚持不懈的不断超越不断突破,更需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坚强的走出困境,直至最后的成功。

一代大师齐白石老人有一方印叫“大匠之门”,这是白石老人为了纪念自己的木工出身而特意刻制的。针对木匠出身地位低微的世俗偏见,白石老人曾刻过“鲁班门下”、“木人”等印并引以为自豪。正因为他木工的经历,给他的篆刻和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让他到达了艺术的高峰,终成一代大师。

坚持做了3年多优秀钳工,他手法熟练,技艺精湛。凡经他修整过的机器零件全部合格,工友们都称好。而在1982年,邓爷爷更以他不老的匠心为国家机器的灵活运转设计出低能耗转动装置,首次提出了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二大最新概念,促进了我们祖国的飞速发展。

而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先人为榜样,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让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存在与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让工匠精神成为引导我们社会发展的新坐标,让工匠精神千秋万代,代代相传!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六

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央视播出了一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忠实地记录和颂扬了植根于中国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有这样一群工人,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高中或大学,而是追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完善和完美。通过继承和学习,以他们的专注和坚持,成为了国宝级的顶尖技师,以工匠的名义成为了某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的故事,主题是热爱职业,奉献精神。其中有中国航天界第一个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人,载人潜水器“双线”钳工顾,高速钢轨打磨器宁,港珠澳大桥等。深海装配工严观安,装配工胡双千,坐大飞机的,刻骨铭心为apec会议做礼物的孟剑锋,钓鱼纸大师。他们文化不同,年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亮点: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敬业。他们之所以能巧妙地构建梦想,靠的是传承和学习,靠的是专注和磨练。

“三百六十行,各行其是”,这些伟大的匠人给我们的财富,就是深深地植下“光荣的劳动,珍贵的技艺,伟大的创造”的理念,继承中国悠久的工匠精神和精湛的工艺,让“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释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在这个多姿多彩,极度物质化的时刻,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受到了几倍的工资,几套房子,几个升职的诱惑。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感动。因为他们的共同点和特殊性不仅在于他们精湛的技艺,还在于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所从事事业的热爱和忠诚,以及他们崇高而充满职业道德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的声音:“每次我们看到我们生产的将卫星送入太空的发动机,都会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伟大的乡村工匠,匠心打造梦想——每个五金制造商都是工匠,都有一份责任。每个产业工人都应该以“伟大的乡村工匠”同样的精神标准,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七

近年来,我国工匠精神逐渐被提倡和弘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工匠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大国工匠,我也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个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刻理解到了工匠的价值和意义,也收获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参加工匠个人活动让我重新定义了工匠的概念。过去,我对工匠的印象仅仅停留在雕刻、细节工作上。但通过参加活动,我发现工匠的定义远不止如此。工匠是那些在某一领域具备专业技能和精湛工艺的人,是那些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无论是嵌入式技术、网络安全还是人工智能,都有自己的工匠。工匠不再局限于传统行业,而是与时俱进,站在创新领域的最前沿。

其次,个人活动也让我明白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竞赛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工匠精神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工匠精神要求我们做到极致,追求卓越。在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追求更高、更好的成绩。这种对工艺品质量的极致追求,让我更加明白了工匠精神所代表的奋发向上的态度。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在工匠之路上不断前行。

再次,参加个人活动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工匠的责任与使命。工匠不仅要精通技能,更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在活动中,我发现许多工匠都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负责到无以伦比的地步。他们时刻关注着产品的细节和质量,保证每件产品都符合最高的标准。这让我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敬佩。作为一个大国工匠,我们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与使命,要用自己的技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个人活动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工匠对社会的贡献。在社会发展中,工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制造业、科技行业还是文化艺术领域,工匠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个人活动让我认识到很多工匠都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通过创新,改变了现有的生活方式;通过传承,延续了文化的根脉。工匠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创造了无数的财富和价值。

综上所述,参加工匠个人活动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工匠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才能,更要具备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工匠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作为一名大国工匠,我将坚持不懈地把工匠精神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大国工匠个人心得感悟篇八

?观《大国工匠》,我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作为青年建设者,一系列故事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技术的宝贵。

??《大国工匠》讲述了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怀着永不满足的“匠人精神”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传奇”。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勤奋劳动、诚实劳动、热爱劳动,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甚至会有奇迹的发生。这些劳动者,之所以成为大国工匠,就是因为他们尊重劳动、坚守劳动、视职责为生命。在他们眼眼中只有精益求精,没有“差不多”,他们当中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失误,也有人能把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等,这就是那数十年如一日的匠人精神,让人不由折服这些“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作为新一代中国铁建人,更应该学习“大国工匠”的精神,传承铁道兵的意志。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责任重于能力,意志创造奇迹”,面对困难,无惧无畏,迎难而上,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工程、弘扬民族品牌,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