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2023年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 夫妻哨所心得体会(汇总6篇)

2023年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 夫妻哨所心得体会(汇总6篇)

时间:2023-10-09 12:39:44 作者:笔尘 2023年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 夫妻哨所心得体会(汇总6篇)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夫妻哨所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婚姻辅导机构,致力于夫妻关系的维护与增进。作为一个婚前准备和婚后伴侣关系维护的平台,夫妻哨所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在我和伴侣的婚姻生活中,我们也曾到夫妻哨所接受过服务。在这里,我想总结一下自己所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了解自身需求

在夫妻哨所,最早的任务便是了解夫妻双方的需求,包括婚姻中的问题与困难。我们通过一些测评和心理测试,认识到自己的性格和处事习惯,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需求和矛盾。了解自身后,我们便更能理解对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所以建议新人在婚前一定要去夫妻哨所了解彼此,并做好婚前准备,尤其是沟通技巧和冲突处理能力。

第三段:培养合适的沟通技巧

在婚姻生活中,理解对方的心情、需求和感受是关键所在。夫妻哨所注重的正是夫妻之间的沟通,以便于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在夫妻哨所,我们学到了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包括倾听、反馈、理解和接纳,以及如何化解矛盾。夫妻之间的沟通能力不仅仅关系到婚姻中的幸福,还会影响到事业和生活。因此,夫妻之间应该经常交流,有问题要及时讲清楚,切勿憋在心里。

第四段:提升情感交流和亲密感

在夫妻哨所的心理辅导中,我们学到了一些提升双方情感交流和亲密感的技巧。比如影响关系的因素中往往并非某个小问题,而是长期堆积的不满和不足。定期夫妻约会,关注对方的兴趣爱好,合理分配家务,参与共同的娱乐活动,可以让夫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和谐稳定。另外,夫妻之间的温情体贴,可以更好地提升情感的连结和亲密感。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夫妻哨所的重要性在于为夫妻关系提供辅导和婚姻指导,同时提高夫妻的婚姻素质和社会责任,适应婚姻生活的需要。在我们经历过夫妻哨所的辅导之后,我们的婚姻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亲密和充实。在未来的婚姻路上,我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付出,共同打造更美满的生活。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夫妻哨所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种思想,它倡导夫妻之间的坦诚与沟通,促进夫妻关系的和谐发展。我和我的配偶参加了一次夫妻哨所训练,体验到了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在此分享我们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沟通的重要性

在夫妻哨所中,我们了解到正确的沟通对于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是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是倾听伴侣的想法,都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学会心平气和地沟通很重要,这让我们在解决矛盾和问题时更加坦诚和客观。

第三段:如何应对矛盾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夫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在夫妻哨所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应对这些矛盾。首先,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闷在心里。然后,需要倾听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的角度和感受。最后,双方需要共同沟通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避免问题不断积累。

第四段:建立信任和支持

夫妻哨所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建立夫妻之间的信任和支持。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培养彼此的情感和支持,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在于共同构建的未来。这种信任和支持是夫妻间的默契,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强、更有力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五段:总结

夫妻哨所不同于传统的夫妻交流模式,它的引导下夫妻之间的交流更加自由、平等,更注重双方的沟通和建设。在参加夫妻哨所的过程中,我和我的配偶学会了珍视彼此的感情和情感交流,并用双方的坦诚和耐心构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参加夫妻哨所是一种有益的经验,它使我们更加理解和热爱彼此,更加注重夫妻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三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心中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总的来讲,这三天培训给我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累是指连贯紧凑的课程安排让我的体力上感觉疲劳,尤其是晚上依然要上课。快乐是指心灵上的,也是此次培训我的收获,也因此对培训有了依恋之情。本次培训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理念、亲自体验到了心理活动的乐趣、接触了新的事物——沙盘游戏,在培训中得到了专家的启发、坚定了自己工作的目标、认识了几个同行朋友。

在这次培训中,高级讲师温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个戴着眼镜,肤色白皙,讲话温文尔雅的中年男人,他在讲课时,每当讲到激动时语速很快,还会时不时的问问我们,“我讲清楚了吗?”“你们明白吗?”,当讲个案时,他语调会很柔和,叙事能力很强,他的细致和敏锐的洞察力,很是令人佩服,尤其是看到温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个案记录,当然出于保密原则,我们只看到了温老师想让我们看的部分,仅仅是快速的浏览,这就带给我了足够的震撼。个案记录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记,花花绿绿;洋洋洒洒的记录好几页纸,密密麻麻。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还有温老师在活动和讲座过程中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话语阐述。例如在组织活动时,碰到不配合、或是不服、有怨言的人时,心理辅导员自己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镇定自若。当然这句话不仅适用在工作中,在我们的人际交往中同样适用,当你碰到孤傲的人时,想想这句话,也许看他的眼神就不再是鄙夷的,而是去努力探索他身上值得他骄傲的资本了。对待我们的来访者,相信他(她)是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要尽自己的努力走进他(她)的心里,了解他(她)的需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帮助他(她)。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由此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

在教师对学生众多的影响中,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好的影响会形成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不好的影响可能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的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因此,教师要运用“同样的东西”对学生“施加影响”,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这些“同样的东西”,即常说的健康心理。如果教师自身都心理不健康,人格不健全,影响与培育就无从说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如教师情绪不好会影响学生心情;教师若惩罚、报复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等。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是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短短的三天培训时间,很紧张,也很充实。因为我们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把我们所学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教给学生。我们将尽心尽力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公平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得8

“做一个老师容易,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这句话道出了多少老师的心酸。过去的教育由于受到师道尊严的影响,加之教育的法制不健全,忽视了教育的人文性。为了显示教师的权威,对学生的教育采取“惟命是从”,有甚者以体罚作为法宝,致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现在的教育呼唤文明化,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xx教授在《xx》一书中指出“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重的'教师”这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部也出台了很多教育政策与法规,不断地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然而,这些措施却没有彻底地改变教育的“体罚”现象,媒体不断地报道出某些教师的恶劣行径,社会也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教师真的不懂法吗?痛定思痛,我们不能不反思。

“体罚”,其概念难以定论,查查有关资料,得出解释:体罚是指从伤害身体的角度出发的惩罚。但又觉得不确切,“体”指身体,身体包括人体的组成器官,那么精神领域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当精神受到损伤必然导致人体的破坏,所以导致身心受到伤害的惩罚都应是体罚。何谓“惩罚”,那就是以强制的措施给人以惩戒和警告。所谓“强制”就不是以学生的意愿为转移,要剥夺人的某种自由与权利。当惩罚做的不适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转化为体罚。我们讲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惩罚的实质是违背尊重的原则,老师的一句话,一种行为,一种措施,导致学生伤害的案例不在少数,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教育的惩罚走多远。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时也是人操作的,我们必须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师的生命唤醒学生的生命,用老师的真爱来补偿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脚下。我想,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简单粗暴的体罚,那不是教育;不讲方法艺术的惩罚,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过程,教育需要心智。当我们看到孩子打架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不遵守校规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学生反复犯同样错误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他是个孩子,你是否想到他们的品格还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们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变一种方式来处理、来化解。老师累点,苦点,甚至是心酸点不要紧,可千万不要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做一个负责的教师,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师,更重要的是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夫妻关系是家庭幸福的基础,而保持良好夫妻关系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和理解。近年来,夫妻揪痧作为一种保健养生方法逐渐兴起,并得到许多夫妻的认可和参与。我们夫妻揪痧多年,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下面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段:揪痧的好处

揪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理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对于缓解疲劳、调节情绪、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夫妻两人揪痧不仅互相帮助,同时也增加了彼此的亲密感和心理安慰。每天晚上,我们都会互相揪痧,帮助对方放松身心,释放一天的压力,真正享受彼此的陪伴。

第三段:技巧和经验

夫妻揪痧,并非只是简单地在身上用力揪动,更多的是要结合中医的理论知识和经络学进行操作。首先,要找准经络的位置。在日常操练中,我们通过多次尝试和定位,熟悉了常见的经络位置,并通过经络的按摩和刮痧等方式加深了理解。其次,要掌握揉捏技巧。夫妻之间揉捏力度的把握很关键,过轻则效果不显著,过重则可能导致疼痛。通过经验的积累,我们找到了相对合适的力度和频率。此外,还需要注意双方的反应和舒适感,及时调整揪痧的位置和方式,确保双方的体验和效果最佳。

第四段:夫妻之间的互动

夫妻揪痧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理疗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夫妻之间的亲密互动。在揪痧过程中,我们会互相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关注对方的舒适度,并加以回应。揪痧的同时,我们会谈心、倾诉,分享一天的喜怒哀乐,进而增进了解和沟通,提升了夫妻之间的情感连接。这种相互关爱、共同参与的行为也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夫妻的感情,在婚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五段:结论

夫妻揪痧既能保持身心健康,又能增进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多年实践和摸索,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揪痧的益处和乐趣。当然,每个夫妻对于揪痧的感受和经验可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也鼓励夫妻们在揪痧的过程中,多沟通、多分享,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和体验。希望更多的夫妻能够尝试揪痧,用爱和关怀来呵护彼此的健康和快乐。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5月,我院组织了三次心理老师培训。通过三次的学习和培训,我获益匪浅,让我这个系部心理工作站的老师理解和掌握了心理辅导的一般理论和操作技能,理解和掌握一些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和应对措施,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就是要自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工作,观察并及时报告同学中存在的异常心理现象,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这次的培训让我更知道怎样组织心理活动。

通融入到整个班集体中,要培养自己有一种强化多元的思维模式,遇到什么事从多角度分析.

正确看待自我、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学习、关于大学生情感问题关于贫困、关于前途与出路等种种大学生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心理委员都要有所了解,并且要知道一些心理小常识.另外,作为一名心理;老师必须具备一种理解人的能力,当同学向自己倾诉的时候,必须要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且要有耐心.因为对人的理解是所有友谊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与合作的基础,理解会让别的同学对自己更加信任.

还有就是觉得我们心理老师学会用乐观的眼光看待生活,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也许你不经意的赞赏却会给别人以强大动力,不吝惜掌声,不忘却赞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是那么难以逾越。快乐是可以传染的,拥有快乐的心情,眼中的世界也是另一番景象。

很多时候,很多同学的心理问题是我们没办法解决的,但学院的专业老师们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我想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工作做好,让同学们能够生活得快快乐乐,少些烦恼和忧伤。

心理联络员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20xx年5月18.19两天,我有幸参加了长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通过培训,让我对心理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每位教师的讲座,教师之间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们的观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特别是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由于学习、升学、家庭、以及生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健康培训使得教师提高了认识,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有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师生心情舒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两天的培训,我们了解了自身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原因,一起探讨了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没有优秀的.教师,就没有优秀的学生,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培训中,教师们一起分析了中小学教师常见到心理问题及其调试方法。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懂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一)、结合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