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最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通用8篇)

最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通用8篇)

时间:2023-10-13 05:06:53 作者:薇儿 最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通用8篇)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一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时计划: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用三课时完成。以教师提供讨论素材,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活动,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的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问或呈现植物感性运动、向性运动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讨论;练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求证假说;第二阶段,由教师介绍达尔文的实验以及达尔文根据实验观察提出的假说。

第二课时:第一阶段,由教师提供有关验证达尔文假说的实验素材,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素材,引导学生得出对达尔文假说的验证实验结果,并总结对激素进行研究的具体实验方法;第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练习。

第三课时:提供素材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以及各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系,懂得植物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有关生长素的知识。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三个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根据分析提出的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如果能很好地利用这一素材,也可以使它成为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训练的一个极好机会。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科学研究的成果只有通过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造福于人类。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研究要为社会生产服务,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激素调节的作用机理。

(3)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其他植物激素以及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也是在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一个重点。只有让学生对植物体内的其他激素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

难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运用两重性分析问题。

“引起不同器官(茎尖、根尖)细胞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如果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这一特点,就会在运用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实际问题时出现混乱,因此此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法突出地明确两点:第一:生长素对各种器官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第二: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语言陈述、由课本的彩图呈现或由教师呈现事先准备好的植物的向性运动实验装置,首先应与绪论课的内容联系,明确所发生的现象是植物应激性的表现。提出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

主要教学过程:通过动画媒体介绍发现生长素的一系列实验,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问题,提出假说、求证假说、得出结论的能力。

第一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植物为什么会表现出向性运动呢?早在1880年达尔文就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过实验。”(可利用动画课件,分为两部分对达尔文实验的进行介绍,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根据实验的第一部分结果,你认为产生向光运动的部位在植物体的什么位置?”“――在胚芽鞘的尖端。”学生会很自然地得出这个结论。

“根据实验的第二部分结果,你是否能够知道胚芽鞘的尖端是受了环境中的什么因素的刺激才产生影响的?它的影响方向大概是朝向哪个方向?”“――胚芽鞘的尖端是受到单侧光的刺激才发生影响的。”但要得出“它的影响作用方向是从胚芽鞘的尖端朝向下方。”这个结论,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胚芽鞘尖端之所以产生向光运动是因为在胚芽尖端的下方发生了弯曲。至此,就可以介绍达尔文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假说――尖端产生了某种向下的影响。

科学方法训练:

要落实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和训练,既要把对科学研究一般过程的介绍贯穿在生物学的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还要注意及时为学生总结前人进行工作的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

“回顾生长素的发现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1880年到1934年的几十年时间里,有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在为揭开植物生命活动的奥秘进行了不懈地努力。我们还可以尝试着分析一下科学家们所使用的一些具体的实验方法。”“在达尔文实验的第一部分中,他对胚芽鞘进行了什么样的处理?”“――切除了一部分胚芽鞘的尖端。”“这就是达尔文使用的实验方法――切除的方法。”“在切除了这部分胚芽鞘尖端的同时,是否只观察被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呢?”“――是将切除了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和没有切除胚芽鞘尖端的幼苗对比观察。”“这就是开展实验必须设置的对比实验的方法。”

第二课时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胚芽鞘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在达尔文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的操作进行了技术上的改进。”(利用动画课件介绍温特的实验)“从温特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向光性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一种物质致使胚芽尖端产生了向光运动”。

“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能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物质,并确定它就是吲哚乙酸。”这就真正从化学物质的角度证实了达尔文的假设。

科学方法训练:

“温特的实验不仅证实了达尔文关于植物产生向光运动原因的假说――确实存在某种物质致使胚芽鞘的尖端弯向光源生长,而且在实验方法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在切除之后又设法把假设存在的物质添加回植物体,然后进行对比观察。这成为后来的植物学家对激素进行研究常用的‘切除-添加’的实验方法。”

第三课时

科学方法训练:

学生了解了研究植物体激素的具体操作方法,才能展开思维的翅膀,使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的训练成为可能。

(1)“根据温特的实验,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只能向下运输,而不能向上运输?”通过这样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考。

(2)“要想知道在植物体内,除了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之外,还有哪些部位的细胞能产生生长素?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细胞进行检测?”经此一问,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转入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分布的教学活动。

(3)“在能够从植物体中分离提取出生长素之后,要想知道:‘除了能使植物产生向光运动之外,生长素对于植物的器官还有什么作用?’你可以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试验?”通过这一提问,既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顺利地转入关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教学活动。

对难点的: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陈述:当科学家们能够分离、提取生长素后,利用生长素做进一步的实验就成为可能。

引导分析:从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中我们能发现什么?三种生长素难点变化曲线图

师生讨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添加的生长素浓度加大,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并不总是随之加大。而是当浓度超过一定值以后,随着生长素浓度增加植物器官的生长速度反而呈下降趋势。这就使科学家们得出了这样一条结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进一步的分析:“那么,促进或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是否对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是相同的呢?”从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根、芽、茎所需要的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各不相同,对它们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浓度也是各不相同的。如:这个浓度值对根和芽都是起抑制生长作用的,而对茎来说则是起促进作用的。

进一步的讨论分析:茎的背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而根的向地性是较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近地一侧细胞的生长。根和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都表现出了应激性的现象,但生长素对它们的作用机理并不相同。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不同。

总结提高:无论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还是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都存在着促进或抑制某种植物生命活动两个方面的过程。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过程,共同调节着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二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掌握两者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形成学生部分和整体统一的观点,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难点:

重点:(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有机物联系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

难点: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有机物、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

(1)通过竞猜游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所有学生积极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直观教学。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试题卡片、绘制有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变化曲线图的白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通过竞赛测试游戏,让学生回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的学习小组(6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游戏,竞赛游戏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为抢答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

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分解有机物。可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最主要体现在有机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变化上,下面我们从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最能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条曲线形成过程。[教师讲解分析]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形成过程。

c点:七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e: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f----g.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以上是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的变化曲线图,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它的有机物情况,在24小时中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应该是那段,在24小时中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应该为何点?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果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来表示的话,应该如何表示?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在纸板上表示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1]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问题:

(1)植物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2)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3)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何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师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相关问题。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参考答案:d

如果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的24小时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如果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曲线图应该怎么绘制,并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增多、减少或不变)。

[学生分组讨论2]曲线图中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的问题:

(1)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中o2含量和co2含量变化的曲线图。(2)分析o2含量和co2含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3)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绘制曲线图,并分析n点在不同位置时,有机物变化情况。

[实战演练2]

例题: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的体现也非常典型。下面我们以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供应情况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但图中的6个箭头不可能同时存在,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箭头可能不同,下面以夏季一昼夜为例,分组讨论分析在不同时间存在的箭头情况。[学生分组讨论3]分析图中各个区间o—b、b—c、c—e、e—f、f--g及c、e点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以及6个箭头存在情况。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在不同时间段,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分析6个箭头的存在情况。

[实战演练3]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在图二曲线中对应段,若玉米长期处于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见上图[布置作业]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__,以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

附:【板书】

4.呼吸作用中产生atp的阶段是

5.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那么光合作用的co2消耗阶段在

,o2产生阶段在

6.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那么呼吸作用的o2消耗阶段在

,co2产生阶段在

抢答题卡片1:1.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释放总能量为

———,转移到atp中———,形成———个atp。

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为———。

3.酒精检测的原理为———。

抢答题卡片2:1.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2.如果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3.如果天气由晴转多云,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抢答题卡片3:1.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2.色素分离时滤纸条插入时不要被层析液没及原因是———。3.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三

【师】看到第一张图片,同学们有一种怎样的感觉?(很清新,想要置身其中)

【师】能看到第二张图片有什么感觉的?(有点感觉闷的慌)【师】人之所以能够对这两种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感觉,与生物的一个重要活动密切相关?(呼吸)

【师】呼吸对人类来讲非常重要,当一个人长时间停止呼吸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会死亡,生物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那么生物是怎样呼吸的呢?这节课我们开始探究这个话题。【提问】那你是用什么来呼吸的呢?(用鼻子)

【师】如果你试着把你的鼻子捏住,怎样做可以让自己稍微舒服一点呢?(用嘴呼气吸气)

【师】那人体的呼吸运动是不是就靠这两个器官呢?(不是,还有其他的器官)

【师】还有其他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0页图365,呼吸系统结构图。(学生阅读)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有鼻,咽,喉,气管,肺)

(用嘴呼吸吸进的气体没有经过鼻腔的润湿和清洁与温暖作用,干干的,凉凉的,还很容易带入病菌,灰尘)

【师】很好,因此长跑的时候,体育老师总是建议我们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但不要张大嘴巴吸气。就是这个道理。

(感冒的时候鼻粘膜充血肿胀,把通道给堵住了)

【师】再往下就到了咽,咽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呼吸时空气通过烟进入后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在通过烟进入食道,因此它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眼部的会厌软骨起到了关键作用。吃饭时如果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就会进入气管,引起咳嗽,所以在平时吃饭时我们要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

【师】接下来,气体就进入了喉,喉是由九块软骨构成的。是人体的发声器官,是靠呼吸运动时产生的气流运动产生声音。为什么会产生声音呢?(因为喉咙里面有声带)

【师】气体经过后又来到了气管,气管就在我们知道的前方,长约十二厘米,大家可以看到气管下端分成左右支气管,分别通向左右肺,支气管的肺叶中一再分支,成为各级支气管,越分越细,越分管壁越薄。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奇怪的形状是不是发现有一定的特点?(气管和支气管上有一环一环的)

【师】气管中分布着很多软骨组织,正是因为有这些软骨做支架,可以把气管撑起来,否则器官就瘪了,这样就无法保证气流顺畅通过。

【归纳】现在我们知道了,呼吸道的作用不仅仅是气体交换的通道,同时还具有温暖润湿清洁空气的作用,除此之外,它还能起到发声的作用。

【师】深深的吸气,再深深地呼气,你有什么感觉?

(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增大,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时,胸廓减小,肋骨向下向内运动。呼气和吸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师】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升,胸骨上移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增大)

【师】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减小了?(减小了)【师】胸围差量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也是膈肌运动的实验说明模型中代表胸腔,气管,支气管肺各的位置,提醒学生注意膈肌,膈顶部,胸廓上下径有何变化。

(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有明显差异,这是因为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在肺泡中进行了气体交换)

【师】那吸进入肺内的气体与水之间是怎样进行,气体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肺内气体的交换。

【师】我们把自己的这种运动特点叫做扩散作用。[展示肺泡和血液的气体交换图]【师】为什么会在肺泡组发生气体交换呢?肺泡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呢?请同学们根据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思考这些问题。

(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

【师】肺泡中二氧化碳和氧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程方向呢?(这是因为在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氧多,而二氧化碳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师】进入肺泡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板书:教师板书肺泡內气体交换的示意图]

【小结】

【练习】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四

可以。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原料和产物。二者能量代谢都有atp和nadph产生,所需要的adp和nadp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中共用。光合作用和卡尔文循环和呼吸作用的ppp途径互为逆过程。

光合作用简介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呼吸作用简介

异化作用是指机体将来自环境的或细胞自己储存的有机营养物的分子(如糖类、脂类、蛋白质等),通过一步步反应降解成较小的、简单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乳酸、乙醇等)的过程。分解代谢是异化作用的别称,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有氧呼吸是异化作用的重要方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五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成物量的计算

李庆森

在近几年的高考及其他考试的试题中,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成物量的计算题频频出现。这类试题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两大生理过程,同时还与化学知识相结合,是综合性较强的热点试题。但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常常感到困难,甚至不知如何分析。现以典型题目为例,分析以下此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供大家参考。

1例题

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不给光照,co2的含量每小时增加8mg;如给予充足的光照后,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据实验测定上述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葡萄糖30mg。请回答:

(1)上述条件下,比较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_______的。

(2)在光照时植物每小时葡萄糖的净生产量是_________mg。

(3)若一昼夜中先光照4h,接着放置在黑暗的条件下20h,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

2分析

光合作用强度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光合速率表示。光合速率通常以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毫克数表示。由于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就是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还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释放的部分或全部二氧化碳未出植物体又被光合作用利用,所以人们把在光照下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只是光合作用从外界吸收的量,没有把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计算在内)称为表观光合速率或净光合速率。如果我们在测光合作用速率时,同时测其呼吸速率,把它加到表观光合速率上去,则得到真正光合速率。即:

真正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具体可表达为:

真正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表观光合作用co2的吸收量+呼吸作用co2释放量

如果将上述公式推广到氧气和葡萄糖,则得到下列公式:

真正光合作用o2释放量=表观光合作用o2释放量+呼吸作用o2吸收量

真正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表观光合作用葡萄糖合成量+呼吸作用葡萄糖分解量

3求解

根据上面的分析和题意可知,光照时葡萄糖净(表观)生产量是光合作用每小时产生的真正的(总的)葡萄糖量减去呼吸作用每小时消耗的葡萄糖量。而葡萄糖量与co2量求解有直接关系,可通过co2量的变化推测有机物(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1)先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每小时真正产生30mg葡萄糖需要消耗的co2量。

从上面计算结果可知,植物真正产生30mg的葡萄糖,需要44mg的co2,而实际上容器内co2的含量每小时只减少36mg,还有8(44-36)mg的co2来自光照条件下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与题目交待的不给光照时(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相等。所以在该条件下,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与黑暗时呼吸作用的强度是相等的。

(2)由呼吸作用每小时产生的co2的量是8mg,计算出消耗的有机物葡萄糖量

题目交待光照时,植物每小时真正(总的)能产生葡萄糖30mg,呼吸作用消耗5.5mg,则净生产量为24.5(30-5.5)mg。

此问题,还可以根据co2的实际减少量来计算,题目交待在光照条件下容器内的co2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这是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减少的co2已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合成了葡萄糖,也就是净产生的葡萄糖,具体计算如(1)。

(3)根据上述(1)(2)的计算结果,可知一昼夜(24h)中,4h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4×30=120mg,消耗总量为24×5.5=132mg,两数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减少。或者先计算4h产生的葡萄糖量为4×24.5=98mg,再计算20h黑暗(只有呼吸作用)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0×5.5=110mg,然后再比较这两个数据,可得出同样结论。

4与图表的结合

(广东省

[1][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六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有机物及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过程,掌握两者的联系。

2、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形成学生部分和整体统一的观点,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重难点:

重点:(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有机物联系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关系

难点: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有机物、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方法:

(1)通过竞猜游戏导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使所有学生积极加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直观教学。

四、教学准备:

课件、试题卡片、绘制有夏季一昼夜co2吸收变化曲线图的白纸板等

五、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通过竞赛测试游戏,让学生回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学生的学习小组(6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游戏,竞赛游戏分为两轮,第一轮为必答题,每一小组选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第二轮为抢答题,答对加1分,答错不扣分。

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分解有机物。可见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联系最主要体现在有机物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变化上,下面我们从有机物和氧气、二氧化碳两个角度去分析这两者的之间的关系。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最能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分析一下这条曲线形成过程。[教师讲解分析]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形成过程。

c点:七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c---e: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f----g.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以上是夏季一昼夜中co2的吸收和释放的变化曲线图,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它的有机物情况,在24小时中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应该是那段,在24小时中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应该为何点?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果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来表示的话,应该如何表示?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在纸板上表示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1]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问题:

(1)植物消耗有机物、制造有机物和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2)植物体内有机物最少、有机物最多和制造有机物最快的时间点?(3)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如何用co2曲线围成的面积表示?[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师生归纳]师生共同归纳变化曲线图中有关有机物的相关问题。

d.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参考答案:d

如果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的24小时中,o2和co2含量的变化如果用曲线图的形式表示,曲线图应该怎么绘制,并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增多、减少或不变)。

[学生分组讨论2]曲线图中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的问题:

(1)在相对密封的环境下,在一昼夜中o2含量和co2含量变化的曲线图。(2)分析o2含量和co2含量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3)讨论终点在不同位置的情况下有机物变化情况。[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情况,绘制曲线图,并分析n点在不同位置时,有机物变化情况。

[实战演练2]

例题: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的体现也非常典型。下面我们以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的氧气和二氧化碳供应情况分析如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但图中的6个箭头不可能同时存在,植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存在箭头可能不同,下面以夏季一昼夜为例,分组讨论分析在不同时间存在的箭头情况。[学生分组讨论3]分析图中各个区间o—b、b—c、c—e、e—f、f--g及c、e点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以及6个箭头存在情况。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分析并解释原因。

[师生归纳]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生讨论结果总结在不同时间段,分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吸收情况,分析6个箭头的存在情况。

[实战演练3]玉米是我省主要的农作物,常用作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图一表示玉米细胞的某一生理状态,图二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在图二曲线中对应段,若玉米长期处于图一所示生理状态则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2)见上图[布置作业]下图中的甲、乙两图为一昼夜中某作物植株对co2的吸收和释放状况的示意图。甲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乙图是在盛夏的某一晴天,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曲线中c点和e点(外界环境中co2浓度变化为零)处,植株处于何种生理活动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图推测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最高的是________点,植株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乙图中fg段co2吸收量逐渐减少是因为________,以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逐渐减少,从而影响了暗反应强度。

附:【板书】

4、呼吸作用中产生atp的阶段是

5、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那么光合作用的co2消耗阶段在

,o2产生阶段在

6、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那么呼吸作用的o2消耗阶段在

,co2产生阶段在

抢答题卡片1:1.1mol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释放总能量为

———,转移到atp中———,形成———个atp。

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式为———。

3、酒精检测的原理为———。

抢答题卡片2:1.如果突然停止光照,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2、如果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3、如果天气由晴转多云,细胞内的c

3、c5以及atp的含量变化情况为———。

抢答题卡片3:1.色素提取时加入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的目的———。2.色素分离时滤纸条插入时不要被层析液没及原因是———。3.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四条色素带的名称和颜色分别是———。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七

知识方面

观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说明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能力方面

通过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重点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难点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关键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法演示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教具玻璃瓶,种子等。

教学过程师生

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组织教学

课前综艺:1、萌发种子呼吸时吸收?

2、种子萌发时释放?

3、种子萌发时释放?

引入新课:科学研究证明,不仅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干种子也能进行微弱的呼吸,凡是具有生活力和种子时刻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实际上,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在细胞中进行的。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提示:1、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请同学们在这个事实的启发下,对总题作出合理的假设。

2、制定检验假设的实验计划时,要先确定实验材料。

3、设计实验方案时,可参照萌发种子

教师提问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教师引课

教师介绍活动的原理

提出设问

学生思考

教师对活动进行提示

学生制定实验计划

设计实验方

在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前

先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的质疑性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探究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材分析与学法说明

进行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4、实施你组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呼吸作用的原理:

有机物+氧气

(储存能量)线粒体

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意义: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动力。

小结:

思考与练习:p86案

学生实施自己制定的实验计划,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水+能量

师生共同归纳出呼吸

作用的原理

并总结出呼吸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

应用,明确呼吸作用的

意义。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

课的内容。

本节课知识的应用。

要注意实验对照的控制。

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原理,理解呼吸作用概念和意义。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生活或生产中遇到的具体的生理现象,如堆放的萌发种子会发热,鲜果长途运输要冷藏等。通过这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提高与发展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课件篇八

呼吸作用是高等植物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生活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物质不断分解,对植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提供和合成重要有机物的原料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增强植物的抗病力。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代谢的枢纽。

呼吸作用根据是否需要氧,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在正常情况下,有氧呼吸是高等植物进行呼吸的主要形式,但在缺氧条件和特殊组织中植物可进行无氧呼吸,以维持代谢的进行。

呼吸代谢可通过多条途径进行,其多样性是植物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对多变环境的适应性表现。emp-tca循环是植物体内有机物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而ppp等途径在呼吸代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呼吸底物彻底氧化,最终释放co2和产生水,同时将底物中的能量转化成atp形式的活跃活化能。emp-tca循环中只有co2和少量atp的形成。而绝大部分能量还贮存于nadh和fadh2中。这些物质经过呼吸链上的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将部分能量贮存于atp中,这是贮存呼吸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

植物呼吸代谢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呼吸作用影响着植物生命活动的进行,因而与作物栽培、育种和种子、果蔬、块根、块茎的贮藏及切花保鲜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可利用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调整呼吸速率,使其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植物指与动物相对应的另一生物干系。动物和植物的区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是就微小的.生物而言,它们之间的区别有时是不明显的。作为植物的进化趋向,由细胞积叠方式所形成的个体发生、细胞壁的形成、靠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独立的营养系统等独立的物质代谢型的建立是主要的,而在此基础上的非运动性等是次要的特征。据估计现存的植物种类约有30万种左右,而占植物界一半以上的菌类,由于重视其缺乏叶绿素这个重要特点,而把植物分为二大类群,也有的认为整个生物界可分为动物、菌类、植物三大类群。就分类系统而言,以前是以种子植物(显花植物)作为分类重点,其后转移到所谓的隐花植物。现时则把植物界分为10~13门,种子植物仅仅成为其中的一门。但即使在今天,就重要门的位置和其内容而言,学者间的意见分歧可能比动物界的情况还要大。一般来说,20世纪前半期以恩格勒()的分类系统最为普及,后半期则以帕斯彻(r)的分类系统逐渐占优势。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