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简单(汇总9篇)

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简单(汇总9篇)

时间:2023-10-15 17:49:23 作者:BW笔侠 2023年小班科学教案简单(汇总9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大班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一

1、知道不同的物品装在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2、学习制作响罐。

1、沙子、小石子、大米若干,并分类盛放。

2、幼儿每人三个空罐罐(木糖醇罐罐),制作好的装有花生、黄豆、桂圆的罐罐。

3、音乐《星星小夜曲》、《大猫小猫》。

1、以音乐会为主题,请幼儿制作会唱歌的罐罐。

“小朋友们,新一届的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抓紧时间自己动手制作出会唱歌的罐罐,来为我们的歌曲《大猫小猫》做伴奏吧。”

2、幼儿制作响罐,并自由玩并探索发现不同的物品装在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小朋友们,老师已经在操作区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三个空罐罐,还有三种不同的材料,一会请小朋友们将每个罐罐里装上一种材料,并听一听每个罐罐发出的声音。”

3、教师提问。

“小朋友们都已经为我们的音乐会制作完响罐了,那现在请小朋友说说看我们的罐罐里都装了些什么?”(沙子、小石子、大米)

“那它们你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吗?”(不一样)

集体听一遍三个罐罐发出的声音并正确说出每个罐罐是谁发出的声音。

游戏:请幼儿分别找出声音最大的罐罐、声音最小的罐罐以及装大米的罐罐。

4、请幼儿根据大猫小猫声音的不同挑选合适的响罐。

“小朋友们,为了让我们的音乐会更加精彩,老师也制作了三个罐罐,现在大家一起来听听它们的声音,和小朋友们刚刚制作的罐罐的声音一样吗?”(不一样)

“大家猜猜看里面都装了些什么?”

展示三个罐罐里的东西(花生、黄豆、桂圆)

6、为音乐《大猫小猫》排练打击乐。

“小朋友们,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抓紧时间来进行排练吧。现在请这边的小朋友找出声音最大的罐罐,然后站到这边黄色的线上,一会儿来给我们的大猫做伴奏,请中间的小朋友找到装大米的罐罐站到红色的线上来给中间间奏的.部分做伴奏,这边的小朋友找到声音最小的罐罐站到蓝色的线上来给小猫做伴奏。”

晃罐罐,剩下的小朋友来在间奏的部分晃罐罐。”

老师演唱,幼儿根据老师的节奏进行表演。

7、音乐会正式开始,幼儿随音乐进行打击乐表演。

8、以邀请其他幼儿来参加本次音乐会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二

1.萌发观察天空的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2.知道不同的天空、云朵颜色所代表的的时间或天气情况。

3.初步了解极端天气时天空的'颜色。

课件准备:“云朵的颜色”组图;“颜色会说话”组图;“极端天气”组图。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云朵代表的天气情况

――你们有观察过云朵吗?

――云朵有哪些颜色?

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代表的天气状况或时间

1.出示组图“颜色会说话-1”,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所代表的天气状况。

2.出示组图“颜色会说话-2”,了解不同颜色的天空所代表的时间。

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极端天气的天空颜色

――图片上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这些颜色代表了什么天气?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三

活动目标:

1、 选择不同图形组合绘画出各种造型的房子。

2、 合理布局画面,体现高矮不同层次。

活动准备:

ppt、范例、作画用具

活动过程:

一、 欣赏和演示

1、 宝宝要搬新家了,今天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了。

(集体欣赏ppt:有高楼是高层住宅,有低楼是商场、学校还有绿化小区)

2、 哪些图形可以造房子呢?

3、 找一找,这些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如半圆型的窗户和屋顶,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墙)

4、个别幼儿示范画不同造型的房子。

二、 创作要求

1、 我们把绘画纸当作嘉定工业区的建筑地,大家快请图形宝宝来,我们要造房子了。

2、鼓励幼儿画出高矮不同层次的房子。

三、 想象创作

1、 启发幼儿选择不同图形组合成不同造型的房子。

2、 思考各种房子的'功用与结构。

四、 引导评价

1、 找找你造的房子是用了哪些图形?

2、 相互欣赏不同的房子结构。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四

1、观察、感知自然现象――风的存在,知道风能使风车转动。

2、通过玩风车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用拨、跑、甩、吹等方法使风车转起来。

3、激发幼儿对风车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的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1、纸扇、彩带、书本若干,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2、多于孩子人数的风车、盆子、米若干。在角落里摆放一只电风扇和若干风车用布遮住。

2、平时你看到什么就知道有风来了?教师引导天上白云飘、树叶摇、红旗舒展、小草点头、河里有波纹来理解。还可以说舒服、冷热等感觉中理解风。

3、教师出示电吹风,给幼儿吹风,让幼儿感知风的存在。

4、我们小朋友也能制造风,大家动手试一试。(幼儿身边准备了纸扇、彩带、书本等让幼儿制造风、感知风的工具)

2、幼儿自由挑选插在米里的风车,选一个空的地方玩。教师放音乐,制造轻松活跃的气氛。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交流自己的玩法和发现。你的风车宝宝是怎么转起来的,快告诉小伙伴吧!

4、引导幼儿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玩风车的发现。

(1)让孩子停止玩风车,坐下来休息。

(2)教师引导幼儿讲述并演示自己的玩法,教师:“你是怎样和风车宝宝玩的?”请幼儿演示给同伴看,同时请同伴一起尝试风车的玩法。

(3)教师: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知道用嘴巴吹吹,用手拨,迎着风跑、顶着风推、甩、用手搓等方法让风车宝宝转起来。风车宝宝可高兴了。他们要跳集体舞给小朋友看呢!

2、幼儿相互讨论。

3、拿好我们的小风车,用刚才我们想到的方法和风车宝宝开心的玩吧!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风,和风车宝宝玩得真开心。可是风车宝宝累了,让风车宝宝休息吧。以后,我们再和他一起做游戏。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五

红黄蓝图片

红黄蓝及其他颜色水粉颜料若干

幼儿在做做玩玩中知道混色后的结果,并尝试说儿歌。

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体验混色变化带来的.快乐。

在玩玩做做中使幼儿知道三原色配色的结果。

幼儿学习看图谱说儿歌。

一、情景:教师扮成魔术师导入课题

1、今天,我是一个小小魔术师,你们知道魔术师是干嘛的呀?我带来了颜色宝宝,我今天要用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2、师幼认识颜色(主要认识红黄蓝)。

二、幼儿自由探索颜色,初步感受颜色。

请小朋友们自己使用水粉颜料自由涂鸦,问:你们有什么发现。

三、师带领幼儿一起观察颜色,初步感知混色。

1、将红、蓝倒入一起,幼儿观察变色)孩子们,你发现了什么?

2、为什么会变成紫色(在里面加了蓝色)。紫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用图片(红色宝宝和黄色宝宝拉手变成紫色宝宝)将实验过程表示出来。

四、请幼儿与老师一起实验,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师幼一起操作将红色和黄色宝宝拉手,看看变化。

2、为什么会变成橘色(在里面加了黄色)。橘色像什么呀?幼儿自由发表想法。

3、同样也用图片表示出来。

五、幼儿自己操作黄色和蓝色宝宝拉手的实验,师指导。并用图片表示。

六、师幼一起看图谱念唱儿歌,并以游戏"猜出下一句"结束活动。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六

1、通过剪、折、粘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思维敏捷力。

2、让幼儿自主探索使纸站立的方法,激发其对纸探索的欲望。

3、培养同伴间的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一、故事导入(幻灯片出示)

1、师:来,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故事。

小纸片生来扁扁的,非常孤独它好想像小鸡一样站起来,来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

2、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小纸片想干什么呀!(站起来)(评析:利用幻灯片中的形象画面,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

幼儿讨论

1、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它站起来?

2、幼儿自由讨论3、师:小朋友有那么多好办法,下面大家试一下。看谁的办法最多。

三、幼儿自主探索活动

1、幼儿第一次探索(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2)分享探索成果。

2、幼儿第二次探索(1)再次投放材料--剪刀和胶水师: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好朋友给大家帮忙,剪刀和胶水,大家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好,下面咱们看谁的办法最多。(幼儿操作,师指导)(2)分享成果(评析:这两次探索活动的进行,使孩子们自发地感受到了纸片的站立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探索:只投放了纸片,使幼儿感受到用折的方法能使纸片站立;第二次探索:又投放了辅助工具剪刀和双面胶,幼儿感受到可用粘、剪使纸片站立。对这两次探索的结果都做了展示,幼儿间相互分享,使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使其更有信心进入下一环节,而且两环节后的幼儿小结,幼儿也清楚的表达出来了。)

3、幼儿第三次探索(1)出示城堡,幼儿感受纸的变化。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出问题,幼儿操作。

师幼小结:长方体变成了长方型,圆锥体变成了扇形,他们是由几张纸变成的?这样小纸片又扁扁的了。

小纸片又提要求了,它们说请小朋友再想办法使他们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合作把它们拼成一个漂亮的模型,看哪个组能使纸片站的好,组合得漂亮。

4、幼儿合作制作成型的纸站立模型,教师指导。(每组投放篮子,篮子里有剪好的圆形和长方形及正方形供幼儿用。)5、参观作品。幼儿讲解,相互分享。

(评析:城堡环节中幼儿通过拆合纸片,进一步感受纸片的变化:一张纸片可以变多种形状,幼儿在拆做的过程中有了亲身的探索体验,而且请幼儿将拆开的纸片重新站起来,请每组五个小朋友重新组合漂亮模型,当时考虑到每位幼儿手中只有一个纸片造型,他们在组合小组模型时有些单一,于是在最后这一环节我又在每组投放了纸,供幼儿组合模型装饰用。在合作制作模型环节,也体现了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幼儿在美工方面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结:

(评析:这是一节科学教育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育目标进行,而且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的一个教育过程。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玩纸的兴趣。)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七

为了让幼儿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体验秋天的特征,以散步的形式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里自由观察发现秋天树叶和草以及各种植物的变化,辨别老叶、枯叶和水分多少的关系,在大自然中培养孩子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1.辨认园中常见的植物,学记1—2种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态。(花、叶、茎的特点)

2.把玩落叶,了解辨别老叶、枯叶和水分多少的关系,有好奇心。

3.学习相应的词语:湿嗒嗒、皱巴巴、沙沙沙等。

活动重点:辨认园中常见的植物,学记1—2种植物名和植物的形态。(花、叶、茎的`特点)

活动难点:辨别老叶、枯叶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1.教师备拾一些枯叶,事前撒放在大树旁,和新落叶混在一起。

2.提前提示保阿姨有意识地留一些刚落的老叶。

活动过程:

一、寻找、观察植物。

以散步的形式带幼儿在园内环境中对几类大树进行辨认,让幼儿自主自由的抱抱树,摸摸树皮,捡捡树叶,看看形态像什么,读读树名(重点记1—2种树名)。

二、有目的地捡树叶,提要求。

拾一片“枯叶”、“刚落的老叶”,(了解幼儿对“枯叶”“老叶”的理解程度,据需要指导)。让幼儿玩树叶,(捏、搓、团),再展开看发现了什么,由幼儿介绍。

三、游戏:“树叶找妈妈”。

让幼儿捡树叶当标记,听信号行动。

四、回教室梳理总结。

再提供老叶、枯叶,让幼儿对比玩看看新叶和枯叶有什么不同,学习相应的词语和知识湿滋滋、皱巴巴、沙沙沙。

【活动反思】

以散步的形式,带幼儿去户外直观感受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了解幼儿园植物的名字,认识了红枫叶,银杏叶,桂花叶等,知道秋天到了小树叶会掉落到地上,时间久了就会变成枯树叶。通过捡拾落叶和新叶,看看摸摸揉揉,感受枯叶和新叶的区别。孩子们自由地捡拾落叶,并带一株植物去教室认识植物的根茎叶,学习说相应词汇,整个过程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也更易接受。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八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学会区分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物体,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2、让幼儿了解有生命的物体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初步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爱护生命、保护生态环境、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1、多媒体:有生命与无生命物体的录像。

2、若干小贴纸标志:哭脸和笑脸

3、活动前布置户外活动场地,放置相关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如:各种昆虫、花草等。

1、播放多媒体让幼儿观察,引发幼儿进行分类的兴趣。

(1)播放两组图片,一组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组是无生命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图片的异同。在这一环节中,幼儿初步感知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并加以区分。

(2)渗透"有生命"与"无生命"两词,引发幼儿进行探索与分类的欲望。

2、教师讲解用图标分类方法,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标志,笑脸代表有生命,哭脸代表无生命,将有生命的物体粘贴上笑脸,无生命的物体粘贴上哭脸。

(2)组织幼儿在户外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进行分类、粘贴标志。孩子们在户外尽情的寻找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物体,并为其粘贴标志户外的小草、大树、小结:有生命的物体在不断的生长变化,而无生命的物体则不能。

(3)带幼儿一起检查分类结果,并找出错误进行改正。

3、教育幼儿保护生命,热爱环境。

(1)幼儿一起探讨:我们应如何爱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2)带领幼儿将大自然的动物放生。

看幻灯片。感知巩固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的特征

小班科学教案简单篇九

1、对如何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能手眼协调地顶起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2、能在游戏中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快心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1、幼儿人手一支铅笔,一个酸奶瓶。每组两套试验板,一套为在纸板重心处点上各色小点的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等腰梯形等规则图形的纸板;另一套为剪成鱼、树、鸟、蘑菇、云等不规则图形的纸板,纸板上不画点。

2、棍子、酸奶瓶、塑料小碗、小碟子等。

3、有关《顶碗》或《顶缸》的杂技表演节目碟片。

1、播放多媒体碟片《顶碗》,欣赏杂技表演,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能平稳地顶起这些东西。由此引发幼儿对尝试的欲望。

2、鼓励幼儿大胆地玩纸板,想办法顶起纸板。引导幼儿尝试在规则纸板和不规则纸板,感知纸板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通过不断的尝试,思考交流能顶起纸板的点。

3、玩一玩,比一比:用提供的细木棍、铅笔、和酸奶瓶来顶纸板,比一比哪种东西更容易将纸板顶起。思一思,议一议,这是为什么?教师间接地丰富幼儿有关的重心和平衡的知识。

4、杂技表演会:鼓励幼儿来当小小杂技演员,自选一样物品,小碟、小碗、小杯、饮料罐、小棍等,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表现。鼓励幼儿结伴或小组合作游戏,或开展比赛,感受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在《杂技高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各种杂技艺术,如顶碗、踢碗、空中飞人、钻圈等,演员的精彩动作、漂亮的服装道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杂技艺术的造型美,了解美术与杂技艺术千百年来的渊源关系。接着又通过学生的交流描述并模仿自己喜欢的杂技动作,以引起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回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本课的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内容进行了人物动态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难点的突破上用了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演一演、画一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最后通过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对作品作自评与互评。我发现学生的表现形式不够丰富,有些较为复杂的动作都不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来,虽然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形式构图给学生示范,但效果仍不是很好。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思考没有深入,学生的杂技项目、动作不够丰富,学生课前搜集自己喜爱的杂技表演图片没有搜索。这都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和考虑不周所造成的结果,是要加强整改的地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