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案>声音的秘密读后感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精选8篇)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10-16 22:34:36 作者:GZ才子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 声音的秘密大班教案(精选8篇)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一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 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二

1、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1、课件:相关的图片及声音。

2、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的材料,小鼓、三角铁等。

一、导入引发兴趣,感知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播放动物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电话铃声、孩子们的笑声,让孩子一一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我们在生活中听到过这么多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发现声音里的秘密。"二、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2、提问:你用了什么方法让物体发出了声音?(幼儿回答)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3、师:我发现了一个秘密,用鼓棍敲击鼓面,发现可以看到鼓面上的小珠子在跳动。

4、教师小结:原来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小珠子开始跳舞了。

原来声音的秘密就是"物体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真的很有趣。

下面请小朋友再来试试,当发出声音时摸一摸,是不是有震动。幼儿尝试。

5、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不同。

刚才玩的时候,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答)教师小结:

因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6、小朋友,想一想除了这些材料能发出声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东西能发出声音?请你去找一找,试一试,让这些东西也能发出声音。

三、引导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通过听觉感受,使幼儿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老师放两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听的声音,也有不好听的声音,要是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们在游戏时,活动时中要注意轻声说话,不要大喊大叫,要懂得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不要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结束活动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唱首歌吧。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三

1、能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物体振动可以产生声音。

2、了解、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1、课件:相关的图片及声音。

2、操作材料:金属、塑料等多种材质的自制乐器,小鼓、三角铁等。

一、导入

由怎样让沙筒发出声音导入活动主题。

二、引导幼儿自由操作探究,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1、引导幼儿动手玩提供的材料,看一看,摸一摸,感觉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2、讨论: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幼儿探究怎样让身体发出声音。

4、教师小结:敲鼓,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搅水,水振动,发出声音……物体振动发出声音。

三、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究声音的不同。

1、刚才玩的时候,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一样吗?物体为什么会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动手试试、看看、找一找。

2、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小结:

因为材料不同、用力大小不同……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四、引导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通过听觉感受,使幼儿知道什么是乐音和噪音。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乐音与噪音的不同。

3、在情境中让幼儿学会减少噪音的做法。

五、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说到做到,把声音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

六、结束活动

教师和幼儿唱着歌走出活动区。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四

1、能够自由地选择材料进行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并 能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2、分辨乐音和噪音,养成轻声说话的好习惯。

3、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通过对声音的探索,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通过游戏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小鼓、沙球等乐器和矿泉水瓶、自制吉他等可以发声的物品若干;

2、有关声音方面的经验储备,学会歌曲《鼓上的小米粒》。

3、背景音乐。

1、创设情景,导入主题。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声音王国,告诉幼儿我们要来这寻找声音的秘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自由探索,交流讨论。

(1)请幼儿在声音王国中开演奏会。

活动要求:根据老师的指挥来演奏,手握拳表示结束。

你在演奏出这么好听的声音时,你看到了或感觉到了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自己的感受。

(3)发现问题,再次感受。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请幼儿再来跟音乐合奏来感受是不是象其他小朋友说得那样。

(4)小结:告诉幼儿所有这些感受都是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因为物体震动而产生的。

3、感知物体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1)出示米粒并将米粒放在鼓上,请幼儿利用刚刚学到的振动产生声音的科学原理想办法让米粒在鼓上跳舞。

引导幼儿敲鼓,鼓上的米粒受到振动就会跳舞了,并且敲得重米粒跳得高,敲得轻米粒跳得底。

(2)幼儿通过与小鼓一起歌唱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a、幼儿发声感受喉咙的振动。

b、小鼓敲得重幼儿唱得响,小鼓敲得轻幼儿唱得轻,同时手摸喉咙感受振动的幅度和频率。

4、通过对比以上两种效果,认识乐音和噪音,渗透轻声说话的.习惯培养。

5、结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轻声聊天,说一说自己今天学到了什么本领?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五

一节课下来,我对这堂课上出现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反思,通过这节课教学对对阅读教学颇有心得。

上课伊始我讲述奇怪的梦激学生探索乐曲中奥秘的兴趣,为本课学习开了一个好头。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声学的震动原理,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时候,先让学生先阅读,然后创设实验的氛围:“我们是声学实验室的研究员,现在我们动手实验探索声音的秘密?”通过亲自实验学生自然而然的总结出:“声音的传送方式主要靠的是震动,而不是打击。”让学生理解声学振动原理中没有教师“牵”生的痕迹,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生要读、愿说的良好氛围中。但是由于课上学生发挥的不是太好,还有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调动起来,所以这个环节就没用上,反而真是把学生“牵”过来的,直接得出了声学振动的原理:是靠振动,而不是打击。这样使学生理解不够深入扎实。

本节课我从兴趣入手,转化角色以孩子的视角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放手走进文本进行对话。凭借课文的描述进行内心的勾画,与帕斯卡一同探索声音的秘密。当阅读第六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大胆的说出想对帕斯卡说的话,但是学生都说不出来,使后面的内容就变成我在说了,学生只是在听无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本节课上我将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板书课题后我便让学生提问题:是谁发现了声音的秘密?声音到底有什么秘密?但学生只提出了一个问题,提的问题少,质疑不够,然后我提示学生,学生提出了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教学。

学生在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有错误的地方,我直接改正了,没有指出来,再更正。在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和开火车读,但没有范读课文,因为设计的内容太多,所以把范读课文这一环节直接删去了。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在教学中优点太少,不足太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多学习,深深体会,希望以后把课讲的更好。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六

活动结束的一刻孩子们还意犹未尽,脸上泛着满足的笑容,看得出他们很喜欢这个活动。回到教室后我问孩子们“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孩子们齐声回答“声音是因为振动产生的”,我想今天我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虽然如此但带给我的反思是深刻的。

针对本次活动来开,优缺点如下:

活动重点突破了,难点没有完全解决。

在难点突破环节只看到了声音的幅度,频率没讲到。但其实很难向孩子诠释声音的频率,因此频率可以不要。

小结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孩子来完成,而不是由老师来小结。

在小结声音是如何产生时,可给幼儿一个固定的语言模式让幼儿来小结,如“什么和什么在一起碰撞振动产生了声音。

1、“鼓上的小米粒”这一环节设计的好,幼儿很喜欢,歌曲运用的很恰当,使活动推向了高潮。

2、关注细节。

(1)第一部分幼儿跟琴声拍节奏时幼儿根本听不到琴声,节拍打得很乱,这时可以给幼儿听前奏,而且当声音拍得太响时可渗透倾听习惯,让幼儿轻声敲击。

(2)“鼓上的小米粒”这一环节中,鼓上的米粒全掉光了,幼儿要求再放些时老师未相应。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让我明白科学活动是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否则会给孩子传达错误的科学信息,这样就与我们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七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1、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2、指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3、让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教师: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1、观察桌上的材料

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2、教师提问: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声音的秘密读后感篇八

1、体验听诊器可以使声音放大的现象,产生操作兴趣。

2、产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听诊器1—3个,塑料漏斗,像皮管,酸奶杯,线,回形针。

引导幼儿把手放在胸膛上,感觉心脏的跳动。

引导幼儿趴在同伴的胸前听一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鼓励幼儿戴上听诊器听一听同伴,老师心脏的跳动声。

——“用听诊器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和趴在前用耳朵听到的心脏跳动声有什么不同?”

——“我们能运用桌上的材料来做一个传递声音的实验吗?”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俩个酸奶杯低各挖一个小洞,用线穿过,再用回形针卡住。

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用自制电话通话。

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握住线。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声音是通过线来传播的,如果把线握住,声音就传不过去了。

相关范文推荐
  • 10-16 六年级趣味课教案(实用18篇)
    教案编写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掌握好二年级教案的编写规范和要求,对我们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六年级趣味
  • 10-16 最新银行求职自我评价内向(汇总8篇)
    通过明确岗位职责,可以确保员工清楚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和所需的技能。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以实现岗位职责的高效履行。接下来是一些典型岗位职责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
  • 10-16 消防安全大检查总结报告(汇总8篇)
    开题报告要能清晰地表达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引起读者的兴趣。在下面的实践报告范文中,你可以找到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消防安全大检查总结报告篇一11月27日下午,我校在
  • 10-16 最新教师年度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5篇)
    导游工作总结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导游工作经验和表现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帮助我们思考和提高。看着这些游客满意的笑容,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导游工作总结了吧
  • 10-16 2023年初三学生毕业典礼校长讲话(优秀11篇)
    环保标语通过简单的语言传递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引用名人名言或格言,使环保标语更具权威性和感染力。以下是一些有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环保标语,希望能够引起大家
  • 10-16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发言稿 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家长代表演讲稿(精选8篇)
    公司宣传语的语言要简练而有力,能够一语中的地表达出公司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如何打造一个引人注目的公司宣传语借鉴一下以下公司宣传语的亮点,或许能帮助您构思出独具特色
  • 10-16 班级课外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班级课外活动方案(模板8篇)
    调研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真实、可靠的数据,对课题或问题做出准确的解答和结论。活动策划范文五:企业年会策划与实施经验分享班级课外活动方案设计篇一在网络科技发展
  • 10-16 2023年毕业典礼园长感人致辞(模板8篇)
    环保是培养健康习惯、提升生活品质的基本要求。环保宣传的策略与方法。接下来是一些具有号召力的环保宣传语,希望能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毕业典礼园长感人致辞篇一今天是一
  • 10-16 泰国日记三年级(优质8篇)
    花一分钟,留住一段值得回味的故事。如何在一分钟内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下是一些一分钟内提高专注力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泰国日记三年级篇一曼谷位于湄南
  • 10-16 致远方的你的一封信 致远方心得体会(优秀18篇)
    请示是向上级或同级汇报并征求意见或决策的一种沟通方式,它有利于形成集体智慧。对于不确定的问题,应当提出明确的建议,并陈述自己的推测和分析过程。请示不仅仅是一种行